窦娥冤中“此时无声胜有声”表现了什么手法?

窦娥冤中“此时无声胜有声”表现了什么手法?,第1张

运用了对偶、对比、借代等修辞手法,主要表现了窦娥在有冤难诉时的悲愤感情和对神权的否定。

这一曲表现了窦娥希望,困惑,控诉,怨叹的情感变化过程,运用了呼告,对比,对偶,反问等修辞手法,酣畅淋漓地表现了主人公的满腔怨愤,体现了古代戏曲抒情性的特点。

赏析:

作者让窦娥咒天地、骂鬼神,充分发泄了这位受冤屈而无处申辩的年轻寡妇的万般无奈和满腔愤懑。

如“顷刻间游魂先赴森罗殿,怎不将天地也生埋怨”,“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这样,就造成了一种悲愤情调,并且是在阴森恐怖的法场上的“悲愤”。

《窦娥冤》第三折《法场》:《法场》一折戏是这个悲剧的高潮。在前面两折戏中,窦娥还是一个头脑里充满了贞节、孝顺等封建伦理观念安分守己的善良妇女,她完全信赖官府,认为官府是“明如镜,清如水”的,可是,她这样一个清白无辜的善良妇女却被下在死囚牢中,眼看就要死在封建社会的屠刀之下,面对着这残酷的现实,她清醒了,她要反抗。《法场》这折戏,作者就描写了窦娥反抗性格的急剧发展。

这一折戏根据它的场景、气氛和情调的不同,可以分为三个段落。

第一段从“外扮监斩官上”到“只落得两泪涟涟”。是写窦娥被绑赴法场的途中,对人世的主宰者天和地的埋怨和控诉。 这一段写出了窦娥含冤负屈、呼天抢地的控诉,表达了窦娥怨天恨地的感情,充分地显示了窦娥的反抗性格。

第二段从“刽子云”到“不明不闇,负屈衔冤”。写窦娥与婆婆在法场相会的情景;这一段作者用低回悲凉的语调抒写了窦娥在亲人面前的哭诉,刻画了窦娥性格的善良,而这善良又进一步衬托了她的坚强,使窦娥的形象浮雕一般地出现在我们的眼前,这样一来,窦娥的蒙冤而死更博得了读者和观众的同情。是谁杀死了窦娥呢?人们不能不把愤怒投向万恶的封建制度。

第三段从“刽子做唱科”到最后。写了窦娥在临刑前发下的三桩誓愿。这一段是这出戏的高潮,充分揭露了当时社会政治的黑暗,歌颂了窦娥的善良和宁死不屈的反抗精神。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420525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22
下一篇2023-08-2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