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的现身:翟永明的土拨鼠*

词的现身:翟永明的土拨鼠*,第1张

词的现身:翟永明的土拨鼠

阅读的粗疏、匆忙和低质量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一个共同特征。这是一个小品文和专栏文章的时代,硬要人们阅读现代诗有时简直就是一种惩罚。最近这几年的趋势表明,无论将诗歌写作理解为词的缩削还是词的扩张,诗人所使用的都是少数人的语言(minority language),这种语言在定义上就包括了对公众阅读和消费性阅读的断然抵制。所以诗人不必指望自己的作品拥有成千上万的读者。问题是同时代的诗人相互之间阅读作品,大抵也同样是粗疏、匆忙和低质量的,往往是初读之后凭印象(我们都知道诗人的印象是由他自己的写作积习产生的)表明一下喜欢或不喜欢,绝少加以深究。在这样一种阅读风尚中,福楼拜所神往的“词的奇境”要想得以现身,可能性极小。

现身正是翟永明《土拨鼠》这首诗着力处理的一个关于“词的奇境”的主题。我和翟永明交情甚笃,所以打算在阅读之前先引用一些私人性质的背景材料,意在把这首诗的前写作过程也划入阅读的括弧之内。《土拨鼠》发表在1992年第1期《今天》上,不过我早在1989年冬天就读到了这首诗的手稿。我几乎是未加思索地立即喜欢上了这首诗,但阅读似乎也就到喜欢为止——在正常情况下,喜欢一首诗就意味着取得了不必重读的合法权利。直到今年4月我阅读装帧精美的翟永明个人诗集时,才又想起了《土拨鼠》。原因很简单:我在这本篇幅达267页的诗集里找不到这首诗。这让我纳闷,因为我知道翟永明本人也很偏爱这首诗。不久我收到她的一封信,她在信中谈到《土拨鼠》是怎样写出来的:“说到‘诗外’起因,那是我和何多苓刚结婚不久时写的,那段日子他经常唱一首歌,即海涅的一首诗:‘为了生活我到处流浪,把土拨鼠带在身旁。’我非常喜欢,……土拨鼠给了我写作冲动,可以说我是一挥而就写出了这首诗。”

我通常信赖的是那种强调距离的、有节制的、不透明的阅读,亦即作者不在场的零度阅读。我在这里引用私人性质的诗外材料,无疑会对我所信赖的阅读行为造成一定程度的干扰。但我认为这种干扰对于阅读《土拨鼠》这首诗也许是必要的。并不是每一首诗都适合零度阅读。

一首诗加另一首诗是我的伎俩

一个人加一个动物

将造就一片快速的流浪

起首第一段就出现了两次“一加一”,仿佛是在暗示,作者没有采取零度立场来写作这首诗。那么,存在着一个里奇(Adrienne Rich)式的女性主义写作立场吗?里奇曾经说过,她自身“分裂成写诗的女孩,一个界定自己在写诗的女孩,和一个经由她与男性的关系而界定的女孩。”理查德·罗蒂(Richard Rorty)将里奇的这种分裂性质的个人处境解释为更广泛的女性写作处境,解释为一个历史寓言,这就是:在女性主义成熟之前,女人的写作“没有能力停止借由她们与男性的关系来界定自己的这种处境”。我们在早前艾米莉·狄金森(Emily Dickinson)以及西尔维亚·普拉斯(Sylvia Plath)的写作生涯中都可以清晰地辨认出上述处境:女性诗人的自我描述越是逼真、越是强烈、越是感人至深,就越是被整体的分裂力量所拆解和撕碎。女人的自我描述无法在人性的完整光辉中单独结蒂,因为语言游戏是由男性控制的,生活中男性的状况(男性的多余或欠缺)是语言游戏中的自变数,而女性的描述则被迫成为因变数。也许正是这种自变数与因变数的相互重叠,形成了新历史主义者称之为“厚描”(thick description)的“无法忘却的语言”,作为对女性自我描述中那深渊般的“无言”的一种补偿。女性分离主义的立场正是由此发展出来的,麦金伦(Catharine Mackinnon)站在这一立场上说:“我想为女人提出一个尚待实践的角色,我所根据的是一个未被抑止的声音所可能诉说的,未曾被听过的话语。”

我之所以在这里就女性写作立场做出一番回顾,一方面是由于我强烈地感受到了女性身份确认问题所包含的角色焦虑(role anxiety)和角色反抗(role resistance),我的意思是,假如我读到的诗是一个女人写的,我恐怕就不得不首先澄清某些东西,而这种澄清在我阅读一个男性诗人的作品时是压根儿不会碰到的。对此,法国当代女作家埃莱娜·奚克苏(Hélène Cixous)的感受相当沉痛:“当有人向你谈起女人,你总得有所回答而且就像在对一项指控做出回答一样。”另一方面,翟永明在写作《土拨鼠》之前写过不少影响极其广泛的女性诗作(例如组诗《女人》),这种情况我们在阅读《土拨鼠》之前必须加以考虑。

但这并不意味着《土拨鼠》这首诗里面存在一个确切无疑的、不妥协的女性主义写作立场。相反,我认为《土拨鼠》表明翟永明的写作正在经历从历史场景到个人潜意识场景的微妙变化(这与奚克苏近年来所经历的变化恰好形成反向对照)。从表面上看,《土拨鼠》所处理的素材与流行的女性诗歌并无多大差别,诗中充斥着奔突的 、流浪、情人的痉挛、梦境、寂寞、受伤、诀别这样的日常用语。但我注意到,这些流行的、日常的词既没有被导向高度神经质的自我描述,也没有费力地去辨认伍尔夫(AVWoolf)式的“主要叙述者”的女性特定身份。换句话说,日常的词即使是在非日常的气氛中也没有采取圣词(The Word)的立场,这是由于作者审慎地将叙述声音处理为他者语言,并在他者中现身,从而回避了女性诗人特有的角色焦虑。

一首诗加另一首诗是我的伎俩

“一首诗”可以理解为正在书写的某一首诗(在此处是《土拨鼠》),写作从一开始就带有自相指涉的性质。“另一首诗”显然是指海涅的那首有关土拨鼠的诗,翟永明在写给我的信中提到了它(看来私人材料有时确实能派上用场,但我必须赶紧申明:我对这些材料的引用到此为止)。我认为海涅的诗在这里其实是不纯的和变化的,因为对于翟永明来说,词在触及她时不仅是变成了歌曲的词,而且是那种变成了中文的德文。这里或许发生了某种意味深长的文本颠覆,如果我们将“加”字所起的作用考虑进来,并对用法突兀的“伎俩”一词稍加留意的话。当然,我所说的文本颠覆仅限于词的范围,不涉及身份识别问题。埃莱娜·奚克苏在阅读另一位女作家的出色作品时曾说:“我发现了一个卡夫卡,这个卡夫卡是女人。”但我以为翟永明被海涅触动时未必想在海涅身上认出一个女海涅来。考虑到海涅是个德国诗人,我还要加上一句,翟永明也不会因为海涅的触动而产生种族认同危机。角色焦虑在《土拨鼠》一诗中并不存在。读者所看到的只是一个诗人触及另一个诗人,一首诗加另一首诗。不是女人借由与男人的关系现身,也不是中国人在异国幻象中现身,而是词的现身。

词的现身是一个令人神往的诗歌梦想。史蒂文斯(Wallace Stevens)将词的现身视为最高虚构真实,叶芝将其看作宇宙的舞蹈,济慈(JohnKeats)则把它理解为美与真的完全融合。但是词的现身是并无实体的现身,所以必须给词一个身体或一个物,使词的现身可以被指出、被辨识、被印证。于是,我们在史蒂文斯的作品中读到了田纳西州的一只坛子,从济慈的颂歌中读到了夜莺和希腊古瓮,并且从叶芝的诗作读到了他对舞蹈与舞中人做出的区分。引人深思的是,叶芝对两者做出的区分是以反问方式提出来的,含有不可区分的强有力暗示。保罗·德曼(PauldeMan)敏锐地嗅到了其中纯形式的、方法论的意蕴,他进而把词的现身理解为阅读的基本秘密。

在翟永明的《土拨鼠》中,我们所看到的词的现身是由土拨鼠代现的。撇开美学风格方面的种种差异不论,仅就符号的替代功能而言,翟永明笔下的土拨鼠与叶芝《在学童中间》最后一小节的舞中人颇为相似:两者所代现的都是生命中难以显现的非存有(non-being)。但我认为指出两者之间深刻的相异之处也许更能说明问题。叶芝刻意将舞中人处理为面具化的、几乎没有细节的“纯身体”,用以承受宇宙的神秘律动。而翟永明借由土拨鼠所代现的那种生命中难以呈现的境况,则是关于个人生活和个人写作的。这意味着,土拨鼠同时指涉词的现身与爱的现身。而且,土拨鼠来自另一首诗,也可以说来自一支歌(来自何多苓的优雅嗓子),属于叙述声音中的他者声音,其现身使作者的自我描述声音一下子变得无名无姓、面目全非,难以被单独辨认和倾听。这也许正是作者(即诗中的主要叙述者)想要面对的一种局面:主要叙述者可以用“他者语言”来叙述,也可以将自我中隐而不显的部分交给这个“他者”代现,从而完成自我形塑。使人迷惑的是,土拨鼠并非一个意象、一个象征物、一个隐喻或一个寓言,它仅仅是现身(准确地说是代为现身)。它来了,但无人知道它想把主要叙述者带到何处去。

一个人加一个动物

将造就一片快速的流浪

“加”在这首诗中所起的反常作用一波三折,值得细细琢磨。不妨使阅读停下来,对此做出一番外科手术式的拆解分析。首先,“加”的逻辑含义被取消了。这里的“一个人加一个动物”,其结果很可能会少于独处状态中的一个人或一个动物,因为存在着人性与动物性相互替换、相互剥夺的可能性。这是否在暗示,两者相加是一个减少过程?词减少了土拨鼠,而土拨鼠的现身也并没有使一个人或一个词变得更多。也许我们经由对“加”的反向解码已经触及了《土拨鼠》这首诗的根本秘密:作者在词与感官、形式与经验、自我与他者的相加过程中得到的并非各方之“和”,而是一种难以解释的“差”。显而易见,土拨鼠所代现的正是生命本身的某种深度欠缺,各方相加得出的“差”。土拨鼠在翟永明的笔下处于无可栖居的流浪和逃亡状态,大地上没有它的居所。而我们都知道,人类对生命的确认总是联系着对居住形式的关怀,城市、村庄和家庭无一不是因为这种关怀才得以形成的。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引用诗人荷尔德林(Friedrich Hölderlin)的思想,指出语言是人在大地上的居所。换言之,即使是在言说和书写行为中,人的生存也不是无场所的,“而是被双重镶进本文作为一个具体的境遇”。可以说,没有居所的生存状态是“非存有”。

重新回到对“加”的分析,我们也许会相当自然地将这个词与“家”谐音这一点考虑进来。这也许是巧合,也许是刻意为之,我想作者大概潜意识中一直惦记着土拨鼠无处栖居这一伤感的事实。无论如何,现在“一个人加一个动物”这句诗可以被读成:一个人,家,一个动物。只要我们愿意停顿,土拨鼠就有一个能被读出和听到的声音的“家”。尽管作者在第二节中指出:

这首诗写我们的逃亡

但作者真正关切的事情是土拨鼠于何处栖居。寻找栖身之地这一隐秘主题被条分缕析地暗中织入了整首诗的布局。在第一小节中,我们发现土拨鼠的栖身之地是通过一个词的谐音(加/家)来暗示的。在第二节诗中,栖身之地似乎与一幅画有关(不要忘了何多苓是画家):

午夜的脚掌

迎风跑过的线条

第三节出现了梦境:

秋冬的环境梦里有土拨鼠

在第四节,即全诗的最后一节中,土拨鼠在“月光下”现身,“整个身体变白”。作者的结尾两行诗点明土拨鼠的真正栖身之地是“平原”。

它来自平原

胜过一切虚构的语言

随着寻找栖身之地这一主题的层层递进,土拨鼠的流浪生涯也经历了从词的现身到爱的现身、从接近人类到独自离去的变迁过程。

我和它如此接近

它满怀的黑夜满载忧患

冲破我一次次的手稿

作者深知土拨鼠无论作为词之代现,自我中的他者之代现,还是作为生命中的非存有之代现,都是同样珍贵的。因此作者想要用声音、画面、文本和梦境来挽留它。但土拨鼠是留不住的,“它来自平原”。它作为一个迷人的代现寄居在词的奇境里,但最终却从读音、线条和文本逃了出来,从纯形式、从虚构的语言逃回到它自己的真实身体。

这首诗叙述它蜂拥的毛

向远方发出脉脉的真情

“蜂拥的毛”显然是一种修辞用法上的故意夸张,意在强调身体的纯生理特性。看来代替词语现身已经衍变为身体本身的显现。应该如何对待这个身体呢?词曾经描述了这个身体,但词不能变成这个身体。作者告诉我们:这是身体世界向词的世界诀别的时刻。

这些是无价的:

它枯干的眼睛记住我

它瘦小的嘴在诀别时

发出忠实的号叫

“枯干的眼睛”避开了泪水和墨水。“号叫”当然是土拨鼠自己的声音,但身体的声音在从词的声音中分离出来后,是否如作者所说仍然“忠实”于词的世界,这个问题有其复杂的一面。借由词的现身,我们看到了各种各样的身体:布莱克的老虎,济慈的夜莺,华兹华斯(William Wordsworthy)的“绿色的朱顶雀”,杰弗斯(Robinson Jeffers)的鹰,以及我们在《土拨鼠》这首诗中读到的翟永明的土拨鼠。诗人们为自己所创造的异类身体发明了一种语言,但这些身体却拒绝说这种语言。因为身体的世界“现在构成了一种真正的自然,这个自然在说着话,在发展着一种将作家排除在外的活生生的语言”。

阅读行为同样有可能将作者完全排除在外。当翟永明试着用土拨鼠的“他者语言”来叙述自我时,她感觉到这个作者正在“离我而去”,如果没有完全剥夺自我描述的声音的话,也肯定会使之减少。写作就是减少自我,即使整个世界与这个自我相加也是徒劳的。如果容我把前面提到的关于“加”的外科手术式拆解分析推向极端的话,“加”甚至不是一个词或一种读音,而是一个数学符号:+。但前面的讨论已经表明这一符号难以执行正常的数学功能(它不表示一个增多过程),所以我们不得不从宗教喻指的角度去看待它:一个十字架。这与土拨鼠所代现的生命中的非存有构成了“可怕的对称”:重与轻,死与爱,定在与流散。

在极端的意义上,上述拆解分析似乎还可以进行下去。十字架可以分解成“一”和“丨”。这一“越来越少”的拆解分析过程如果想要达到“少到不能再少”的程度,就必须逼出一个“〇”来。土拨鼠从广义上讲属于穴居动物,因此,考察这首诗中的“洞穴意象”或许是合情合理的——洞穴也就是“〇”。我们很快就在词的世界中发现了它:

它满怀的黑夜满载忧患

冲破我一次次的手稿

但要在身体世界中找到洞穴意象则不那么容易,除非我们将阅读和讨论引向性别政治的领域,并且武断地认定土拨鼠有一个女性身体,然后再在普拉斯的一句诗“你的身体伤害我就像世界伤害着上帝”的引领下去读《土拨鼠》中的两行诗:

小小的可人的东西

在爱情中容易受伤

伤口在这里有可能被当作一种性别政治的特权,将身体世界的洞穴意义呼唤出来。但是下面两行诗对这种读法则提出了一个反证:

我指的是骨头里奔突的

能否把它全身隆起?

这两行诗所呈现出的凸起,可以很方便与德里达的“阳物理体中心论”(phallogocentri )联系起来,发展出男性身体的视域。我们甚至可以将上述两类相互否定的读法“加”起来,断言土拨鼠有一个男女同体的变性身体。

够了!尽管我已经提到这里的阅读和讨论是完全排除了作者的,但仍然太过分了,显得像是在缺席谋害作者。当然,我可以为上述读法(我称之为外科手术式拆解分析法)找出足够的理论依据。例如,我可以引用史皮瓦克(GCspivak)的一段话来说明我为什么要从拆解一个词入手,建构起某一种阅读立场(从某种意义上讲,它正是我本人回避的立场)。史皮瓦克的这段话是:

……如果遇到一个词,似乎包含了不能解决的矛盾,而且由于是一个词,有时被用来起这种作用,有时被用来起那种作用,从而表明缺乏一种统一的意义,这时我们就要琢磨这个词。……我们要追寻它深入文本中,发现文本不再作为一个隐蔽的结构,而是在揭示其自我超越性、其不可决定性。

我不过是盯住了“加”这个词进行琢磨。无论当代理论多么富于启示性,它仍然含有暴力的成分。常常是理论想把作品读成什么,作品就似乎是什么。比方说,我想从《土拨鼠》这首诗中读出世俗政治的影子世界,我就找出诗中的“逃亡”一词施行外科手术;假如我想读到多角恋的隐私故事,只需从“情人的痉挛”或“儿子”下手。

也许这就是阅读的疯狂。从中我看到的是词语世界的分裂,而且是阅读和写作共同参与的分裂。前面提到过女性作家在借由与男性的关系界定自我时感受到自我描述的分裂。翟永明避开了这种分裂,但她在土拨鼠代现的“词的奇境”中经历了更真实的分裂。我能充分理解她的处境,她的深刻的无力感:在土拨鼠的世界里,她的自我叙述纵然避开了性别政治的分裂,但必须承受词的分裂。我想我们大家都会深感无力。词现身之后归于分裂,人性的完整光辉则被“别的声音”和“别的身体”带到了“词的他方世界”。我很庆幸在那里种族、阶级、性别和国籍等方面的划界行为不起作用。说到底,我们不过是一群词的朝圣者,迷途者。

我乐于看到翟永明的土拨鼠在词的他方世界再度现身。正如我乐于看到威廉·布莱克的老虎在博尔赫斯的诗篇中现身。

土拨鼠

一首诗加另一首诗是我的伎俩

一个人加一个动物

将造就一片快速的流浪

我指的是骨头里奔突的

能否把它全身隆起?

午夜的脚掌

迎风跑过的线条

这首诗写我们的逃亡

如同一笔旧账

这首诗写一个小小的传说

意味着情人的痉挛

小小的可人的东西

把眼光放得很远

写一个儿子在布置

秋冬的环境梦里有土拨鼠

一个清贫者

和它双手操持的寂寞

我和它如此接近

它满怀的黑夜满载忧患

冲破我一次次的手稿

小小的可人的东西

在爱情中容易受伤

它跟着我在月光下

整个身体变白

这首诗叙述它蜂拥的毛

向远方发出脉脉的真情

这些是无价的:

它枯干的眼睛记住我

它瘦小的嘴在诀别时

发出忠实的号叫

这是一首行吟的诗

关于土拨鼠

它来自平原

胜过一切虚构的语言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我整理的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7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 篇1

  目标:

 1让幼儿感受音乐的快乐,并能想象用动作形象来表现音乐强与弱。

 2喜爱音乐活动,愿意在集体中表现。

  准备:

 音乐;图谱,各小动物及动物胸饰。

  过程:

 一、感受音乐

 1.圣诞节快到了,小动物们聚在一起开圣诞音乐会,听。(播放音乐)

 2.这段音乐听上去感觉怎么样?(欢快)

 二、感受音乐强弱

 1.这段欢快的音乐里还藏着一个秘密呢,我们再来听听这首好听的音乐。听听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有的听起来怎么样?有的听起来怎么样?(强与弱)

 2.这段音乐有的强有的弱,听着音乐请幼儿用身体动一动。用什么动作表现强?用什么动作表示弱?(请个别幼儿来做,大家学做)

 3.请幼儿完整听音乐来做动作1~2遍。

 三、出示图谱,再次感受音乐强弱

 1.(出示红圆片和蓝圆片)请幼儿说说哪个圆片表示强?哪个表示弱?

 2.(出示完整图谱)教师有节奏的点圆片,幼儿用身体动作表现。

 3.这段音乐中有一段和强弱音乐不一样的,你们听出来了吗?(间奏)(出示圣诞老人贴图谱上)

 四、引出动物参加圣诞音乐会

 1.圣诞音乐会开始了,会有哪些动物来参加?(根据幼儿说的,师出示相应动物)

 2.(播放强的音乐)这段音乐你觉得谁出来适合?(请幼儿把动物贴图谱上)

 3.(播放弱的音乐)这段音乐谁出来适合?(请幼儿把动物贴图谱上)

 4.(完整播放音乐)幼儿听音乐看图谱上的动物,并表演1~2遍。

 5.(再次播放音乐)幼儿选一种动物胸饰来表演游戏。

  活动反思:

 本次音乐活动的目标是让幼儿感受音乐的快乐,并能想象用动作形象来表现音乐强与弱;喜爱音乐活动,愿意在集体中表现。整个活动游戏化,以圣诞节动物开圣诞音乐会引出音乐,让幼儿感受音乐的强与弱。在活动中幼儿听着音乐让身体跟着节奏动一动,听到强的音乐怎么表现,听到弱的音乐怎么表现,幼儿都能用身体动作表现出来,大家一起跟学,兴趣很大。在第三环节中,以红色圆片和蓝色圆片分别表示强弱,让幼儿再次感受音乐的强与弱。第四环节中,以动物出来参加圣诞音乐会,根据音乐的强弱,有节奏地表现动物走,之前几个环节中,幼儿的表现里很强,所以在后面的环节中,幼儿有点不感兴趣。作为音乐游戏活动,本次的游戏性质还不够强,应更具游戏规则性,幼儿才会更感兴趣。以图谱形式,让幼儿看图谱来表演,这样教师对幼儿的关注力少了,以PPT形式可能会更好。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感受和表现歌曲中人物情绪的变化,学习用两种不同的唱法来演唱歌曲前后两部分。

 2、根据歌词内容按乐句创编表演动作。

 3、体验与同伴合作歌曲的快乐,积极地用表情、动作和眼神与同伴交流。

 4、熟悉歌曲旋律,为歌曲创编动作。

 5、能唱准曲调,吐字清晰,并能大胆的在集体面前演唱。

  活动准备:

 歌曲录音磁带。

  活动过程:

 1、讨论与同伴发生矛盾及与同伴友好相处时的不同心情。探讨与同伴发生矛盾时应如何解决。

 2、幼儿学唱新歌。

 (1)幼儿欣赏录音歌曲或教师范唱,体验歌曲中好朋友间的情绪变化。

 (2)幼儿学唱新歌,注意唱准切分音符和休止符。

 3、幼儿探索用两种不同的唱法演唱歌曲前后两部分。

 4、幼儿与邻座的同伴合作进行歌表演。

 (1)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根据歌词内容和歌曲中人物情绪的变化,按乐句创编相应的动作、表情。

 (2)幼儿两两结伴有表情地边唱歌、边表演动作,体验与同伴交流、合作进行歌唱活动的快乐。

 5、用领唱和齐唱的形式演唱此歌。

  活动反思:

 音乐是幼儿的天性,幼儿园的音乐教育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教育手段。如今倡导“让幼儿主动学习,让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共识。然而,如何在你教我学的歌唱活动中发挥孩子的主体性,使枯燥平淡的歌唱教学变得生动活泼和富有儿童情趣,是人们常常遇到的一个问题。本活动意在打破传统单一教学模式,通过师幼互动,运用形象生动的音乐图谱及节奏图、以鼓励、赏识的方法来调动幼儿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幼儿愉快地投入到整个活动中。音乐教育不是用说理的方法,而是通过幼儿对音乐的审美感受,陶冶情操,丰富幼儿感情,启迪幼儿智慧,培养良好的个性。在教学活动中我主要采取了整体教唱法、情绪感染法和节奏朗诵法。

 通过“我歌长恨”——“我解长恨”——“我写长恨”几个环节的设置,引领学生逐渐深入对《长恨歌》主题,仅仅扣住一个“恨”字。通过杨贵妃之“恨”、李隆基之恨、“白居易”之恨三个角度进行探究,通过多种手法最大可能地把李杨帝王爱情还原成作为常人的爱情,让学生体会到李杨爱情的坚贞。通过白居易与湘灵的故事让学生对李杨爱情寄寓了深深的同情,充满了悲悯情怀。从中也体会到白居易内心矛盾:他既恨李杨浪漫的爱情夭折留下无尽憾恨,也恨荒*无度自酿苦果,所以我觉得作者感情是复杂的。诗词教学丰富的情感是通过学生的善感之心表现出来的,所以诗词课堂应该是培养拥有学生善感之心的天地。

 第一种方法整体教唱法,整体教唱是把歌曲作为一个完整的形象呈现在幼儿面前,幼儿也把它作为一个完整的形象来接受的,这样幼儿容易进入歌曲特定意境,引起幼儿一定的情感体验带着感情演唱。整体教唱法比较适合音乐艺术的特点。

 第二种方法是节奏朗诵法,主要在学习理解歌词的环节运用。这是帮助幼儿掌握歌曲节奏和记忆歌词的既简单又有效的方法。

 第三种是情绪感染法。

 新大纲要告诉我们艺术是情感启迪、情感交流、情感表达的良好手段,是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的最佳工具,幼儿在音乐活动时很容易受到情绪的感染。运用情绪感染法在引导幼儿欣赏歌曲的过程中起到了示范榜样的作用。以上几种教学方法在活动中交替使用、相互补充,使教学活动动静交替。注意发挥了音乐作品的情感教育功能,重视了幼儿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倾向。另外,由于这首歌曲表现的是两个小朋友从一开始的“你也生气了,我也生气了……”到后来的“拉拉勾……”这一故事情节,本身就具有游戏情节性,如果教师在教学活动设计时能始终都让幼儿沉静在表演游戏的快乐之中,效果会更好。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 篇3

 大班韵律活动《开汽车》

 小组成员:

 活动设计意图:

 “开汽车”主题的选定:一,音乐欢快富有动感,给人以乘着交通工具飞驰的`联想。二,“开汽车”是幼儿喜爱的游戏活动,游戏融入音乐,幼儿在游戏的同时,学做有趣的动作,感受音乐的节奏与分段。

 图谱设计:一,显示出音乐的分段,帮助幼儿理解音乐。二,每个图案代表特定动作,和一个四拍乐句,帮助幼儿熟悉节奏,熟记动作。

 创编设计:一,A段音乐创编,幼儿创编一个自己喜欢的交通工具行驶的动作,引导幼儿把生活经验与动作表现、音乐理解相结合,激发幼儿创造性思维。二,合作游戏创编,幼儿与小伙伴合作完成“变汽车”与“开汽车”。一个幼儿把另一个幼儿变成他们喜欢的交通工具,这是在创造的同时,发展交流合作的人际能力。

 律动音乐分析:音乐原名《雪橇偷跑了》。全曲结构为前奏—A段—B段—C段—A段—B段—结尾。

 活动目标:1、理解图谱,并能够将音乐、图谱和动作相对应;

 2、结合生活经验并发挥想象创编特征性动作;

 3、与同伴沟通、合作完成游戏。

 活动重难点:理解音乐—图谱—动作三者间的对应关系

 活动准备:1、图谱;2、音乐;3、音响设备。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通过猪猪侠开车的故事引入律动的主要动作和过程

二、基本部分

 (一)律动学习

 1、教师伴音乐示范律动,幼儿仔细观看。

 师:刚刚听了猪猪侠开车的故事,小朋友们想不想自己也开开车啊? 幼:想!

 师:那小朋友要先仔细看看老师是怎么开车的。

 (教师示范律动,并且边做动作边有趣地解释动作的意思)

 2、幼儿跟随教师一起做两遍律动。

 师:刚刚小朋友们仔细看了老师的动作,现在我们一起来做一遍好吗。 幼:好。

 (师幼一起做一遍,过程中教师用语言提示幼儿动作以及动作的意义) 师:刚刚小朋友们做的好棒啊,但是老师发现有的动作大家做的还不 是很熟练,那我们再坐一次好不好?

 (师幼再做一遍,并用语言提示做的不好的动作)

 3、认识图谱的意义:教师指示图谱,幼儿回忆动作并猜测与图谱相符的 动作是什么,较难理解的图谱教师可直接说出其动作和意义。

 师:刚刚我们已经学会了开车的动作,现在我们来看看这张图,这上 面的每一个图案都代表了我们刚刚学的动作,现在就要请小朋友 们来猜一猜这些图案都是什么动作。(举例)这个小汽车代表的是 开车的动作(做动作),那后面这个红灯代表的是什么动作呢? 幼1:代表这个(做动作)动作

 幼2:代表停下来。

 师:那停下来的动作应该怎么做呢?

 注意:教师引导幼儿做出相应的动作,并在幼儿正确做出来之后带领全班小朋友一起做正确的动作。

 4、幼儿熟悉图谱和动作的对应关系后,听音乐并根据教师指示的图谱做 相应动作,教师口头上提示幼儿动作,并做出间奏的动作。

 (二)创编律动

 1、教师提问幼儿还有什么交通工具,幼儿为自己说的交通工具编一个代表性动作,教师将此动作编入音乐A段(B段C段可不变)并带领幼儿一起做。

 师:刚刚我们做了小汽车的动作,那小朋友们还知道什么交通工具呢?可以为你喜欢的交通工具编一个动作吗?

 (注意: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思维扩展向海陆空三类交通工具)

 幼:飞机。

 师:刚刚小汽车图案代表的是小汽车跑的动作,那我们现在做的飞机 的动作就代替汽车的动作。

 2、所有小朋友各自创编一个交通工具(A段)的动作,跟随音乐做一遍,教师点评,请做的有特点的小朋友向全班展示他创编的动作。

 师:老师知道小朋友还喜欢其他很多很多的交通工具,那我们现在一 起做一下自己创编的动作。

 3、教师举例示范合作创编:教师请一个幼儿与教师合作变成一个交通工具,并合作做转弯,停止等动作。教师说明在前奏部分应互相交流如何做做成什么,做成后可自由行动。

 4、请幼儿2—3个人一组,教师请10组幼儿在教室中央合作创编,提出游戏要求,请剩下的幼儿来观察场上幼儿创编的是什么交通工具。师:在做游戏之前,老师有两个要求。一是我们做游戏的时候能不能 光自己玩不看四周啊?我们能不能撞到其他做游戏的小朋友啊? 二是一组的小朋友要好好商量怎么做,怎么走,一个人想直走, 一个人想转弯这样可不可以啊?

 幼:不可以。

 5、游戏反思:第一组做完游戏后,幼儿先自己反思在游戏中有什么违反 要求的行为,应该如何改进。教师再补充幼儿没有说到的 地方。

 反思之后再进行一组游戏。

三、结束部分:带领幼儿到更空旷的地方去做游戏。

 师:老师发现,我们教室还是有点小,小朋友们已经很注意了还是会 不小心碰到其他伙伴,那现在老师带大家去教室外面玩游戏好吗?幼:好!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乐曲ABCA’的曲式结构,感受乐曲欢快、优美等特点。

 2能通过音乐图谱、故事感知等方式,进一步理解音乐的特点及乐段的变化,能用肢体动作体验和表现土拨鼠一天不同的心情。

 3激发幼儿根据音乐大胆想象,体验随乐游戏的快乐。

 4熟悉歌曲旋律,为歌曲创编动作。

 5能唱准曲调,吐字清晰,并能大胆的在集体面前演唱。

  活动准备

 音乐《休闲的男子》;音乐图谱、心情图谱、土拨鼠。

  活动过程

 一、引出活动

 一只可爱的土拨鼠,它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三种有趣的表情,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出示三张表情图:快乐、紧张、舒心)

 教师小结。

 二、完整欣赏

 1师:土拨鼠把这三种表情藏在了一首好听的乐曲里,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分别藏在了什么地方(完整欣赏乐曲一遍)

 2提问:土拨鼠先表现出了什么表情接着表现出了什么表情最后表现出了什么表情(根据幼儿的回答一一排列表情图)

 3再次完整欣赏,验证表情匹配结果。

 三、分段欣赏

 1欣赏A段

 (1)师:有一天,土拨鼠要去草丛中找土豆,它踩着快乐的脚步出发了。(边听A段音乐,边欣赏教师A段动作。)

 (2)引导幼儿学土拨鼠走路的样子。(出示口令图:脚印脚印脚印脚印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 篇5

 音乐活动的目的就是培养孩子的音乐感受,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让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参加到音乐活动中,提高幼儿感受、表现、创造美的能力。我们班的孩子很喜欢唱歌,都愿意大胆地唱、大胆地表现自己。

 大班音乐活动《小鱼的梦》这首歌曲旋律优美、气氛柔和很容易使人感受到幸福和快乐的感觉。我班小朋友第一次听这首歌曲时,很多孩子就随着音乐的旋律摆动着身体,自己创编出了相关动作,完全融进的美妙的音乐声中。此次活动我利用图谱教学的形式,让孩子通过观察图谱来记忆歌词。并在某曲句留白,请幼儿思考、想象,激发幼儿大胆地创作,为歌曲添上简单的图谱。然后请幼儿看着图谱来演唱歌曲,在幼儿跟着旋律演唱歌曲的过程中,发现大部分的幼儿都能够基本上看图谱演唱出歌词,其中发现幼儿在某些乐句上的曲调有些偏离、不够准确的地方,于是我们对这些曲句进行重点的练习,很快我们大家就改正过来了。

 会演唱歌曲的同时,我希望孩子们更多的能融入自己的感情,将歌曲唱的更生动、好听,要求幼儿带上身体动作。在集体演唱表演的过程中,发现很多幼儿都能跟随优美音乐,一边演唱歌曲一边舞动身体。

 整个音乐活动中,孩子们都是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度过。使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体,让他们学会自主学习,同时也让他们在自主学习中享受了学习的快乐,体验了成功的乐趣。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能专注地倾听音乐、认真地学唱歌曲,感受参加集体演唱活动的快乐。 初步理解歌曲内容,学习附点音符的演唱方法。

 通过学唱歌曲,了解城市的变化日新月异。

  活动准备

 请家长有意识地带孩子数高楼,感受城市的繁华和变化的速度。 能展现城市高楼的录像。

 教学CD《数高楼》。

  活动过程

 欣赏歌曲,理解歌词。

 ——幼儿欣赏音乐两遍,请幼儿说说歌曲里唱了些什么。

 ——幼儿回答,教师唱出幼儿回答的内容并示意幼模仿。

 学唱歌曲。

 ——教师用比较慢的速度,清唱歌曲两遍,然后请个别幼儿用唱的方法,将自己听到的歌词告诉大家。

 ——幼儿学唱歌曲,教师告诉幼儿这首歌曲分成唱和说两部分。 ——教师用比较的方法,让幼儿感受附点音符的表达。

 ——幼儿重点学唱歌曲中带有附点音符的乐句。

 集体演唱。

 ——幼儿分组演唱,幼儿自由选择进入不同的小组进行演唱,演唱后进行评价。 ——分男女轮唱。

 ——集体演唱,教师及时评价,给予幼儿正面积极的鼓励,并给予表现力的评价。 经验迁移。

 ——幼儿欣赏能展现城市高楼的录像,感知城市的现代化和繁华。

 ——教师引导幼儿了解城市的变化,高楼越来越多,城市变化速度很快,激发幼儿努力学习,为建设祖国、建设我们生活的城市而努力!

  活动建议与提示

 这是一首具有说唱性质的歌曲,教师在幼儿基本掌握以后,可以通过变换角色的方式,让幼儿体验集体歌唱的快乐。本次活动后,教师可以在音乐区提供歌曲录音,满足部分幼儿继续学习的兴趣。

 本活动的重点是幼儿能认真地倾听和学唱歌曲,难点是能唱好附点音符的节奏。

 请家长鼓励孩子为家人表演所学的歌曲。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 篇7

  教材简介:

 《大象浇花》是一首孩子非常喜爱的童谣歌,整首歌曲分为两段,第一段是大象自我介绍,第二段是大象辛勤浇花。对该教材仔细分析,发现在歌唱、表演、创编等方面都有可挖掘的余地,所以我为《大象浇花》设计了两个层次的教学活动,目的是从多个角度,运用多种手段,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和综合音乐能力。

  目标预设:

 1、学习用粗狂豪放的歌声来演唱歌曲,感受歌曲的幽默诙谐。

 2、在感受歌曲的过程中,通过观察视频,尝试共同商讨游戏的动作和玩法。

 3、在与朋友的合作中体验游戏的快乐。

 4、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5、感受音乐的欢快热烈的情绪。

  活动重点难点:

 1、重点:学唱歌曲《大象浇花》,把上行音阶的音高唱准并且能用粗狂豪放的音色歌唱。

 2、难点:观察视频找出游戏规则,并能听着音乐玩游戏。

  设计理念:

 在传统的幼儿园音乐教学中,歌唱教学一直是被认为最容易进行的,只要教师自己会唱,儿童自然会跟着模仿。但在新颁布的《幼儿园教育纲要》中,明确地强调幼儿园教育应是全面、启蒙的,要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这就要求幼儿的学习应是建立在愉快、乐意的基础上,是一种主动学习的过程。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我根据孩子们爱玩、好动的心理特征,一切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关注孩子的学习兴趣、态度和需求。整个活动我是以“幽默滑稽”为主题,以孩子情绪化地演唱歌曲和用滑稽诙谐的动作游戏,通过演唱和游戏等多种形式,让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通过自主探索用合适的音色演唱歌曲并商讨游戏的方法,完全投入到此音乐活动中。

  设计思路:

 随着春风吹来,我班的孩子感到天气的温暖,到户外发现了蝴蝶在花丛中飞舞,蜜蜂在花丛中采蜜,小鸟在大树上歌唱。孩子们对幼儿园开放的花朵特别感兴趣,每天都去看看,有的孩子还提出要给花朵浇浇水……我及时抓住这个教育契机,我班的主题活动《我们在春天里》展开了,我们先从认识春天里的花朵入手,渐渐激发孩子探索春天的秘密的兴趣。为了满足孩子想浇花的兴趣,我设计了这节音乐活动,让孩子们在猜一猜、唱一唱、浇一浇、演一演中体验艺术活动的乐趣。本节课我巧妙的运用了多媒体课件,先让孩子倾听音乐旋律,感受音乐形象,从而猜测花园的主人会是谁,接着我就让孩子们趣味性地学习大象的自我介绍,孩子们演唱歌曲时可以刻意地改变自己的音色,学习用粗狂豪放的声音来演唱,这与他们平时歌唱的声音完全不一样,孩子们积极性很高;接着让孩子们分角色表演,听着音乐做游戏。整节课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钢琴

  教学过程:

 (一)动物朋友来看花

 1、孩子们看看这是什么地方?(课件:花园)

 2、游戏——快与慢:这个花园看起来怎么样?这么漂亮的花园,把小动物们都吸引来了,听,谁来了?(播放音乐)。

 孩子们倾听后回答:音乐中节奏慢的地方就像是小乌龟、大狗熊……来了,节奏快的音乐就像小兔、小青蛙……蹦蹦跳跳地来了,我们来听着音乐学一学这些小动物们吧。(幼儿听音乐游戏)

 (二)大象园丁真勤劳

 1、欣赏旋律

 1)小动物们来到了花园了,它们觉得这儿太美了,那这个花园的主人是谁呢?听!花园的主人大摇大摆地走来了,(播放音乐)这段音乐你听上去有什么感觉?他会是谁?

 2)究竟是谁呢?我来唱一唱,你来猜一猜。(教师清唱歌曲第一段)教师清唱:森林里面我最大,长长鼻子全靠它,我有一双大耳朵,细细的尾巴。

 (幼儿猜想)

 3)看看大家猜的对不对!(课件大象)。原来就是花园的主人是——大象,他还是这个花园的园丁哟,你知道园丁是什么意思吗?就是照顾花园的人。

 2、学唱歌曲第一段

 1)倾听歌曲第一段大象要欢迎小朋友去他的花园玩,听,他又放开嗓门唱了起来。教师再次清唱第一段。

 2)大象是怎么自我介绍呀?他先唱了什么?森林里我最大,他说这句话是什么样的心情,特别了不起的样子,接下来他介绍了什么?对,是他长长鼻子,为什么说长长鼻子全靠它呢?它用鼻子在花园里做什么事情呢?呜啦啦啦啦……大象的鼻子可以浇花,他真是一位好园丁,接下来大象又介绍了自己的什么地方?我有一双大耳朵,细细的尾巴,我们把大象的自我介绍连起来说一说。

 3)大象边说边唱起来。再次欣赏第一段。老师演唱,有伴奏。

 4)孩子试着演唱第一段。钢琴伴奏

 5)孩子模仿粗狂豪放的声音你们觉得大象的歌声听上去有什么感觉?我们平时唱歌的声音是这样吗?大象的声音就是这样粗粗的,我们再来学一学!幼儿集体演唱一遍。钢琴伴奏

 3、学唱歌曲第二段

 1)大象大摇大摆地走到了自己的花园里,他是园丁哟,应该会为花朵做点什么吧,听!教师清唱第二段。

 2)大象做了什么?(浇花)他浇了几次,我们再来数一数(教师再次清唱第二段)。

土拨鼠之歌歌词

作曲 : 潮汐-tide

作词 : 潮汐-tide

编曲:向往

演唱:慕寒

混音/伴唱:潮汐-tide

羊驼跳完鹦鹉跳

鹦鹉跳完羊驼跳

羊驼跳完鹦鹉跳

羊驼

羊驼跳完鹦鹉跳

鹦鹉跳完羊驼跳

羊驼跳完鹦鹉跳

哈士奇

羊驼跳完鹦鹉跳

鹦鹉跳完羊驼跳

羊驼跳完鹦鹉跳

鹦鹉

羊驼跳完鹦鹉跳

鹦鹉跳完羊驼跳

羊驼跳完鹦鹉跳

土拨鼠

哈士奇 羊驼

哈士奇 沉默

哈士奇 羊驼

是谁 土土土土土拨鼠

哈哈哈哈 哈哈哈哈

哈哈哈哈 哈哈哈哈

土土土土土拨鼠

哈哈哈哈 哈哈哈哈

哈哈哈哈 哈哈哈哈

吓死我了

哈哈哈哈 哈哈哈哈

哈哈哈哈 哈哈哈哈

土土土土土拨鼠

哈哈哈哈 哈哈哈哈

哈哈哈哈 哈哈哈哈

哎呀 哎呀

  阅读:

 音乐是快乐的源泉。下面是为您整理的小学音乐教案范文,供您参考!

 小学音乐教案一

  一、组织教学:

 听音乐进教室:(多媒体播放《爱我中华》)

二、新授课:

 1、导言:

 同学们,我们国家是一个有着56个民族的大家庭,每个民族都有着不同的风俗习惯;每个民族都用那勤劳的双手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每个民族更是用那动人的音乐来赞美对生活的热爱。今天,我们就来欣赏由彝族民间舞曲音乐改变而成的彝族弹拨乐《快乐的啰嗦》。请同学们在聆听音乐的同时,细心感受乐曲的情绪是怎样的乐曲表现了怎样一种场景

 2、初听:

 (鼓励学生欣赏乐曲后,根据感受发表自己见解:热烈、奔放、欢快、载歌载舞……)好,就让我们一同领略用如此炙热的音乐语言来倾吐心声的民族,有着怎样灿烂的民族文化,请同学们通过彝族人网查找关于彝族节日、民歌、舞蹈方面的资料。(学生上网查找资料,教师播放《快乐的啰嗦》)

 3、学生分组汇报,教师总结:

 a、节日:插花节、植树节、祭龙节、赏花节、火把节……(多媒体播放火把节盛况) b、民歌:叙事歌、山歌、情歌、儿歌。(学生复习演唱《彝家娃娃真幸福》) c、舞蹈:阿细跳月、打拽舞、烟盒舞。(舞蹈队学生演示基本舞步) d乐器:巴乌、唢呐、月琴等30余种。(一学生用琵琶演奏《快乐的啰嗦》)

 4、复听:

 我们在对彝族文化有了一定了解之后,请同学们在来欣赏这首《快乐的啰嗦》,同时分辨一下这首乐曲可分为几段(听的过程中用身体表现音乐。)

 5、分段听:

 a、教师出示主旋律,并请学生分辨其在第一乐段中出现了几次 b、感受下一乐段,通过不同方式感受变化。 c、感受三乐段在力度,速度上的变化。 d、用ab的形式表现音乐。

 6、请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现喜欢的乐段:

三、小结:

 同学们,今天的课让我们走近了彝族,更走近了彝族的音乐文化,相信那炙热豪放的音乐语言深深地打动了你、我以及在场的各位领导、老师,今后我们还要利用各种机会,更多的探究民族音乐文化的渊源,把民族音乐发扬光大!

 四、师生再见:(多媒体播放《爱我中华》)

 小学音乐教案二

 教学内容:

 一、学唱歌曲《土拨鼠》。

 二、综合训练:三声部和唱片段。

 三、欣赏:《欢乐颂》、简介贝多芬。

教学目的:

 一、启发学生运用柔和、连贯的歌声和悠长、平稳的气息,唱出歌中主人公对土拨鼠的爱怜、亲切的情感。

 二、初步接触三声部合唱,要求保持音准和节奏整齐。

 三、通过本课歌曲和欣赏曲的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德国音乐大师、交响乐之王贝多芬的生平、作品。

教具准备:

 一、贝多芬画像。

 二、《欢乐颂》器乐独奏、交响乐中重唱、合唱、管弦乐合奏录音带。

 三、录音机。

 课时计划:三节。(歌曲、综合训练二节,欣赏一节)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一、综合训练(十七页中)第一、三声部。

 二、学唱歌曲《土拨鼠》。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歌曲《转圆圈》。

 1、用《转圆圈》乐曲进行二部视唱练习。

 2、无伴奏合唱,教师指挥。重点:两个声部的音准与和谐。

 3、随伴奏合唱。重点:速度、力度的变化以及表情的调动。

 二、综合训练(十七页)

 1、内容简述:这是一条三声部发声练习曲,选自捷克作曲家德沃夏克《自新大陆》交响曲第三乐章第一呈示部主题。这个主题原是一首捷克名歌,名为《念故乡》,是反映流浪在外的游子思念故乡亲人、期盼回到故乡的一首歌曲。

 2、教师范奏(范唱)第一声部旋律。

 1=bB 4/4

 35 5 32 1 「23 53 2 - 「35 5 32 1 「23 21 1 - 「61 1 75 6 「61 75 6 - 「61 1 75 6 「61 75 6 - 「35 5 32 1 「23 53 2 - 「35 5 12 3 「21 26 1 - ‖

 3、集体视唱第一声部旋律。

 4、哼鸣第一声部旋律。

 5、教师范奏(范唱)第三声部旋律。

 1=bB

 1 - - - 「7 - - - 「1 - - - 「7 - 1 - 「46 6 53 4 「46 53 4 - 「46 6 53 4 「46 53 4 - 「1 - - - 「7 - - - 「1 7 6 - 「7 - 1 - ‖

 6、由学生们唱第一声部,教师唱第三声部的二部视唱,要求:力度稍弱、速度稍慢、平稳,唱时一定要注意自己声部的准确、清晰,还要注意倾听另一声部。

 7、教唱第三声部旋律。

 8、将学生分成两部分(可对半分),进行两部视唱。

 9、在二部视唱基础上的二部哼鸣练习,注意音区的变化而引起力度的变化。

 三、学唱歌曲《土拨鼠》。

 1、歌曲简介:这是德国作曲家贝多芬在1789——1792年与家乡波恩创作的许多歌曲之一。当时人们有随身带土拨鼠到处流浪的风俗习惯,就好比现代人在家中养狗、猫,并带他们外出游玩一样。这是一首表现流浪汉与土拨鼠相依为伴的歌曲。

 土拨鼠,旱獭。

 2、初听演唱录音。

 3、6/8拍弱起节奏的练习。

 4、视唱曲谱。

 注意,带弱起的乐节(二小节为一乐节)、乐句(四小节为一乐句),在乐节、乐句处须用急呼吸换气。

 5、按乐曲节奏读歌词,体会乐句与词的关系,找出并标出换气位置。

 6、练唱歌曲。

 注意前两句与后两句力度上的对比。

 7、齐唱《土拨鼠》。

 四、作业:

 1、视唱《土拨鼠》乐谱。

 2、用竖笛吹奏这个旋律。

 下课。

 课后记:本课三声部合唱片段中的第二、三声部是从属性质,主要以构造和声背景为目的,让小学生轻声哼鸣的同时,注意倾听整体音响效果。另外,当唱“啊”时,力度自然加强,不需要有意突出这个力度。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一、综合训练:(第十七页)三声部合唱片断。

 二、歌曲《土拨鼠》的演唱、处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歌曲《转圆圈》。

 1、分声部视唱。

 2、二部视唱练习。

 3、二部合唱。

 二:综合训练(第十七页)。

 1、按第一课时的声部划分,分声部练第一、三声部的视唱。

 2、第一、三声部的二部视唱练习。

 3、用哼鸣的方法哼唱第一、三声部的二部合唱。

 4、从第三声部的学生中抽四——六人,视唱第二声部。

 5、第一、二声部的二部视唱练习。

 6、第二、三声部的二部视唱练习。

 7、三个声部的三部视唱练习。

 8、三个声部的三部合唱哼鸣练习,注意调整力度和速度。

 9、条件较好的班级,用竖笛合奏这个三声部合唱片断。

 10、欣赏:《故乡的亲人》(第五十七页},注意体会想念故乡、思念亲人的那种忧伤心情。

 三:《土拨鼠》的演唱、处理。

 1、问答:《自新大陆》中的主题《念故乡》、美国歌曲《故乡的亲人》与《土拨鼠》在内容和情绪上有什么共同之处(都表现了游子飘零他乡的孤独、凄凉和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2、唱一遍歌曲旋律,要求学生区分歌曲的两个段落,并说出它们在旋律和情绪上的异同。(前一段旋律平稳,感情比较平静,后一段旋律上行,情绪显得较激动)。

 3、朗诵歌词,请学生指出语气最为强烈的地方,(啊,土拨鼠),对照旋律(全取曲最高音“3”处),确定歌曲的高潮所在。

 4、讨论:应如何运用力度来表现这个高潮部分(用较强的力度),整句是否都用较强的力度(应随旋律的起伏而作强弱的变化)。高潮部分出现了两次,是否可以在力度上做一些不同的处理(前一个高潮部分力度较强,抒发对土拨鼠十分钟爱的强烈感情;而后面的高潮音则用较弱的力度来表现无可奈何的心情)。

 在讨论中对学生提出的不同方案都可以试一试,唱一唱,让大家进行比较,再得出结论。

 5、有表情地演唱这首歌曲。

 6、用竖笛练习吹奏这首歌。

 四:小结本节课学习、练习情况。

 下课。

 课后记:《土拨鼠》这首歌的两大特点:一是6/8拍(3/8十3/8),二是每句都从小节的第六拍弱起。启发学生意识到这两点,再去感觉基本节奏,自学起来会很方便。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一、复习、巩固前两课时学习内容。

 二、欣赏:《欢乐颂》,简介贝多芬。

 较具准备:

 一、贝多芬像。

 二、录音机。

 三、用电子琴演奏的《欢乐颂》录音;用童声合唱的《欢乐颂》录音;用重唱、合唱、管弦乐演奏(唱)的交响乐片段录音。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第十七页)三声部发声训练,《念故乡》片段。

 (1)、三声部的视唱练习。

 (2)、竖笛合奏练习。

 2、抽唱歌曲《土拨鼠》。

 3、抽学生用竖笛吹奏《土拨鼠》。

 小结、过渡:

 这是贝多芬的一首小品、他还创作了许多内容更深刻、规模宏大的大型作品。

 关于贝多芬的简介,参看课本第二十一页。

 二:贝多芬经典名作片段欣赏。

 1、交响曲:

 (1)《命运》(贝五)第一乐章主部主题。

 (2)《田园》(贝六)第一乐章主部主题。

 2、奏鸣曲:

 (1)《月光》第一乐章呈示部主题主题。

 (2)《热情》第一乐章呈示部主部主题。

 (3)《春天》F 大调小提琴、钢琴第五奏鸣曲第一乐章主部主题。

 3、歌曲:

 (1)《土拨鼠》A、用电子琴演奏的。B、童声合唱的。

 (2)《欢乐颂》A、用电子琴演奏的。B、童声合唱的。C、交响乐(贝九)第四乐章重唱、合唱片段。

 4、另外欣赏童声合唱《念故乡》。

 三:边听边想

 1、再听《欢乐颂》片段,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感受(如:兴奋、热烈、雄壮、宏伟、激奋……)。

 2、引导学生们将《欢乐颂》与《土拨鼠》从情绪、力度、速度、结束音、色彩等方面进行比较,填入下面的表格中。

 《欢乐颂》 《土拨鼠》

 情绪 热情、欢(明)快 忧伤、低沉

 力度 强 弱

 速度 快 慢

 结束音 1 6

 色彩 明亮 暗

 3、用以上比较法将本节课所欣赏的八首作品归纳:

 (1)《欢乐颂》类:《热情》、《春天》、《田园》及《命运》。

 (2)《土拨鼠》类:《月光》、《念故乡》。

 4、齐唱《欢乐颂》、或吹奏。

 简单小结课堂学习情况。

 下课。后记:通过对比,让学生懂得同是贝多芬的作品,整体上感觉反差很大。不同音的使用(特别是结束音)所造成明暗效果是不同的。这也说明使用某些音或节奏、速度、力度,可以反映某些特别的效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420744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22
下一篇2023-08-2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