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仅供参考:
浅谈美术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张洪祥
艺术教育有不同于科学教育与思想教育的特殊作用,它不是单纯的艺术知识传授与艺术技能培养,而是一种提高学生智力和智慧,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合作意识和个性,帮助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简而言之,艺术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它的这一特点决定了艺术课堂教学所采用的方法要有别于其他学科。艺术更为讲究的是情感的投入与心灵的交流,否则如无根之木,无源之水。但情感教育是一种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教师如何才能在潜移默化中让你的学生接受到这种情感教育呢?
1、鼓励审美个性,培养审美意识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事先就给某一审美对象规定一个统一的评价标准,而是充分地发挥学生的审美感受,鼓励学生用自己独特的视觉感受看艺术作品,使学生的情感与对象产生共鸣,审美的想象力自然会得到自由的发展。如:在欣赏梵高的《向日葵》时我仅仅介绍了作品的时代背景及作者情况,便让学生看画,自己感受一下作品的气氛,并要求学生看画的同时思考下面的问题:画的是什么?怎么画的?色彩、用笔有什么特点 哪个地方给你感触最深?然后,鼓励每个同学说出自己的看法:有的看到的是单纯而明快的色彩;有的感受到的是强烈的色彩和扭曲的笔触形成的视觉冲击力;有的领略到的是一种震撼人心的激情;有的则从作品中体会到生命被压抑而发出的呐喊;有的则感到每朵花就像一团火焰,这是爱的最强光。可见,鼓励学生的审美个性,可以启发同学们对审美意境理解的多元性、复杂性和深远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
2、角色互换,拉近师生距离
努力改变“传道、授业”的模式,把主角的位置让给学生。不要让学生产生“上美术课是一种负担,绘画、欣赏、创作是一项任务”这样的错觉。教师在课堂上可以把自己融入到学生中间去,如:在美术欣赏课上和学生们一起谈对作品的理解与感受,在一些绘画内容与手工制作课程中与学生一起进行绘画与制作活动,作为其中的一份子参与讨论和实践。从形式上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营造一个愉快教学的气氛,让学生放松心情,带着轻松愉快的情绪去感受,才能得到美的体验。
3、合理评价,获得学生信赖
学生不管是完成作品还是思考问题,总是希望得到教师的肯定。作为教师首先要对学生积极参与的态度表示赞赏,然后对具体的作品要做具体的分析,做出科学、合理的评价。这样既保护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能帮助他们提高思考分析与实践能力。合理的评价可以建立起学生对老师的信任感,同时也传递给学生一种信息——公正、公平的评价方法。评价的方式可以是多种的,可以采用学生自评或互评,再结合教师的点评,最后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来确立正确的审美理念。比如在绘画创作课中,大部分学生刚开始画出来的作品看起来实在不怎样,但我首先对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大胆构思大加鼓励,然后除了教他们一些方法以外对不同的作品分别给予分析与有选择性的建议,而避免只单纯具体教他们怎么做,教师用意见或建议的方式更善于发掘学生的潜力,这样使学生总能保持着自信的学习态度与学习兴趣。
4、倾听心声,教学相长
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就是师生之间的互动,即相互之间交流、沟通及共同发展。在一些绘画和动手制作课程中,通常在下课前,我会抽出几分钟时间,让学生相互之间来畅所欲言,进行交流。学生可以谈自己对相互之间的作品的看法;可以讨论如何改进等具体想法。师生间交流对教学的想法,对一些学习内容与学生进行交流,学生会觉得老师的备课中有自己的思路,带着“这是我的课”的想法,使学生更积极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还因为得到教师的尊重而增强自信心和对教师的亲近感。作为教师则从中得到了课堂的反馈信息,得以改进自己的教学工作。
总之,情感是求知的动力,是发展学生智力和思维的重要因素,是人们认识活动的内驱力,美术课堂教学是一种沟通师生心灵的艺术,教师与学生之间真诚、积极的情感交流,可以造成和谐、愉快、合作的教学气氛,建立最佳的教学情境。
学生毕竟是孩子,心理承受能力有限,教师对他们的要求也要有限,慢慢来,可以适当从多方面考虑,降低难度,慢慢地让学生接受,这样才是有利于真正的教育。 一、老师要做一名心理健康的人,学生才能学习做一名心理健康的人 登山时要想更容易更顺利地登上高处,就要一级台阶一级台阶地等。一个人一旦接受了他人一个微不足道的要求,为了避免认知上的不协调,或想给他人留下前后一致的印象,就可能接受更大的要求。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一般情况下,较高较难的要求因为费时费力有难已成功,人们大多都有不愿接受;相反,人们对于较小的,较易完成的要求却乐于接受,在实现了较小的要求后,人们才慢慢地接受较高的要求。“功人之恶勿太严,要思其堪受;教人之善勿太高,当使人可从。”这是明代洪自成在《菜根谭》里表达的看法。 教育不仅是交给学生知识和技能,教育的本质要求我们更要培育身心健康的人。这其中心理的健康就是要求我们塑造学生健康的心理,高尚的道德品质,良好的行为习惯,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教师应该做到这些如:稳定的情绪、饱满的精神、乐观的心态等,做好了这方面的准备,才能使整个教学活动有生气、有动力、有效力,而且教师良好的心理状态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听课情绪。在学校,教师是学生最亲近、最尊敬的人,学生具有天然的“向师性”。教师往往成为学生最直接的榜样。有魅力的教师不仅专业能力让人佩服, 而且人格魅力更让人折服。学生因为喜欢这个老师才喜欢上这门课。反之,有人格缺陷或心理疾病的教师是不能走进课堂的。 二、心理健康发展围绕学生为中心 新课程改革强调“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性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转到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为此,教师要转变教学方式,创设让学生积极参与的教学环节。这种促进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学习能力以及正确的价值观非常有益,有助于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发展。课堂教学中,不同意见的平等交流有助于学生形成对话的意识和开放的态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综合各种观点的智慧和容不同意见的胸怀,有助于学生学会交往、学会合作。新课程改革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要求教学活动的设计要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主体心理需求,教学要适应和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 1开展实践活动,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课堂作业展示,画展,尽量照顾到每一个学生,给学生创设成功,体验成功;开展绘画比赛、美术知识竞赛等;多形式开展专题欣赏、看画展、赏析优秀作品……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培养学生活泼乐观的的性格,消除学生孤僻、自卑、害羞等不健康的心理。 2发挥情感功能,增强学生心理素养。教师以情,以言动情,充分吩咐学生的情感;以身作则,树立表率,每节课做到认真细致,丝丝入扣,同时及时表扬鼓励美术学习的“有心人”,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选择性的使用教材,去掉部分学生不感兴趣的内容,引入一些思想健康,孩子感兴趣的内容,收集大量的、资料,增大孩子的赏析量;关注个别新内向、不善于表达等方面的差异生,肯定孩子的点滴进步,点亮他们成功的火花,消除阴影,使之自信阳光地生活。 3小组合作交流,跨越沟通心理障碍。适当、适时将班级整体划分成小组合作学习,运用和发挥团队的功能。一般每个小组8人,注意各类差异生相互搭配;小组合作,开展竞赛,比一比哪一个小组最棒,哪一个小组最有创意等;分小组汇报交流,让每个成员都能得到锻炼,发挥创造力,培养合作精神。 4利用个别交流,矫正学生心理素质。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实际,开展个别面对面交流,或者间接传递信息,在他们面前肯定和表扬孩子,通过他人传递给孩子,还可以通过作业批改,撰写评语等矫正孩子心理,树立良好的心理健康素质。 三、在小学美术教学中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1努力挖掘教材内容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对应点,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挖掘教材中的内容或例子,引导学生通过实际、讨论分享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如《美丽的大自然》一课,大自然是与人类共存的,这一课收集了不同风格的大自然共6张,有气势恢宏的大峡谷;有视野广阔的青藏高原;有云雾弥漫的黄山风景;有造型奇特,扑朔迷离的淋溶地貌……这些都是大自然给我们人类的礼物,但是近几年来环境污染和生态平衡的破坏,病毒的传播,以使人类生存的环境面临巨大危机,空气不在新鲜,河水不在清晰,良田变水泥。为了我门生存的地球,我们应教育学生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爱护花草树木、珍惜土地、保护动物、节约用水、不随地乱扔果皮纸屑,从小树立环保意识,为保护环境做出贡献。 如在轻音乐中欣赏《蒙娜丽莎》这副画时,不仅要从构图、色彩、神态及其蕴含的思想等方面进行引导,更从《达芬奇画鸡蛋》的故事入手,让学生谈谈对本画的欣赏体
美术馆的心理感知价值应该包含:知识价值、情感价值。
1、知识价值:美术馆的展览可以让观众了解到不同艺术家、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作品和艺术风格,增长知识、拓宽眼界。
2、情感价值:美术馆的展览可以激发观众的情感共鸣,使人们感受到艺术作品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从而增加情感体验和共鸣。
作为美术教师,要想使学生对美术学习葆有持久的兴趣,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高尚的审美情操和完善人格,教师上课一定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那么,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了以下几种方式。
一、注重学生的生活体验
把美术课与学生生活经验相联系,让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感情是艺术的最重要因素,人的感情,一方面是天生的,这是天性。另一方面是后天培养的,比如崇高、美好的感情,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热爱一切美好的事物等等,都是靠情感教育来培养的。教师要有意识地进行情感教育,用人类美好的感情影响他们,进而培养学生美好、健康、丰富的感情,让他们懂得爱与恨,富有同情心。
平时,人们的感情处于相对平静、抑制的状态。在课堂上,教师要有意识营造一种气氛,将学生的感情激发出来,使之激情澎湃。
我们不应该限制和压抑孩子的感情,而应该引导他们去尽情表现。美术教师应该教会学生用绘画的形式,来抒发、表现自己的感情。
学生的感情纯真、丰富,在他们眼里,很多东西都是有生命,有感情的。
二、制作优秀的课件
好的多媒体课件不但能产生很好的教学效果,而且能把学生们带进一个理想的艺术境界。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兴趣就会高涨,进而充分体现出“愉快教学”的现代教育特色。在制作课件时,要选取符合中学生心理的,具有审美价值的生动图像,然后充分利用网络美术资源,通过直观的方式呈现给学生,使他们充分享受声、图、文等带来的震撼和影响,从而对美术葆有持久的兴趣。
在平时上网时,教师可以搜集整理一些好的、有用的,以备不时之需。另外,还要掌握多种图像处理技术与软件,这样,操作起来才能得心应手。
三、教师自身的魅力
一个美术教师自身的素质和能力,极大地影响一堂课的质量。要当好一名称职的美术教师,要具备的素质是多方面的。在教学与生活中,教师要不断积累知识和人文修养,培养自己敏锐的眼光和批判精神,力争真正成为塑造者、启迪者。美术教育能培养人的创造精神,促进人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领悟人类社会的丰富性。通过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新课程内容比以往具有更大的灵活性,给教师和学生更多的创造空间。教师可以灵活展开教学,但同时也要求教师对青少年的认知心理有更多的认识。因此,教师平时一定要多注意学习,积累经验,不断实践,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式。这样,才能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才能形成教师的人格魅力,在学生中树立良好的形象。
四、发展感知能力
要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使他们在具体情境中探究和发现,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进而发展其综合实践能力。另外,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的主体精神,认识美术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开阔视野,激发学生探究未知领域的欲望,体验学习的愉悦与成功感。
五、教学行为艺术化
新课标从关注教师的“教”,到关注学生的“学”,这一转变对以往的课堂教学、教师的教学行为及教学管理等,都带来了巨大冲击,促使教师发生了一些变化。
1“教”的行为发生转变。教师要遵循学生发展的需要来设计课堂教学,依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来确定学习方法,制定教学策略,“教”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因此,就需要教师多花时间去思考学生,琢磨课堂,注重提高教学的艺术性。
2课堂教学评价的重心发生了变化。“以学论教”的课堂教学模式,更为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想、说、做和感受。教师要努力把自己定位成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参与者、指导者和教学资源的开发者,改变原有的、单纯的、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学习方式。
3教师要了解相关学科的知识,注意它们之间的联系,加强美术与品德、语文、社会、自然、信息技术的整合。同时加强自身修养,不断学习,提高素质,不断挖掘教学行为的艺术性,尊重学生个性,因材施教,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教学情境;美术学科;教学情境设计 中图分类号G61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4-0182-02 教学情境,是指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教学情境能够带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他们迅速而准确地理解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增强课堂效率。
美术学科,是运用视觉形式传递情感和思想的一种重要的文化行为。因此,美术课堂教学情境设计有它独特的优势和手段。重视美术教学中情境的创意和设计,能促使美术课更好地发挥其启迪智慧、传承文化、陶冶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学生形象感受力的发展和技术意识的培养,以利于学生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
美术教学情境设计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手段也可以是多种多样的。
一、运用直观物品演示情境它包括范画、模型、投影片、CD、录像带等相关辅助教具
以实物或设置情境是以展现实物或的形式来反映某一相应的情景或表现某一特定的背景,使学生进入课堂有“亲临其境”的亲切感。
直观性物品在各种教学中都有运用,美术学科运用得更广泛,
案例1:笔者自己上的课例《家乡的老房子》
课前准备时,笔者采用自己过去表现老房子的美术作品布置在画室周围墙壁,一些在乡村生活的实物布置在讲台周围,几个老房子的模型布置在讲台上,再准备全国各地著名的老房子、音乐的PPT备用。
学生课前搜集老房子的、故事和建筑风格的知识。
在进入画室时,学生首先通过观看老师的作品和生活实物和模型,已经开始感受老房子的特有魅力了。
老师提问,你的老家是哪里的?你的老家还有过去建造的老房子吗?因为深圳的学生的家长是来自全国各地,甚至还有国外的,所以在回答这个问题时,场面非常热烈,大家各自描述了自己的老家房屋建筑的样式和生活方式,为教学重点做了良好的铺垫。
导入之后,教师再通过不同时期的时代背景下房子的建筑形式的演示和讲解,把学生带入到当时当地的情境中,让学生更加充分地感受到老房子的文化内涵,体会到建筑在时代的环境中存在的差异,从而更好地体会到了不同时期、不同阶层老房子的艺术之美。
通过这样的教学情境的制造和渲染,使学生萌发了探究老房子的文化内涵和生活趣事的兴致,也为学生提供了多种表现老房子的创作方式,学生学习热情高涨,教学效果非常好。
案例2.在上粤教版第14册《城市扫描都市网络》时,教师安排学生围坐在教学楼顶层安全活动场进行创作活动,从立体的角度为学生展现现代城市建筑与纵横交错的交通网,体会点、线、面的节奏和产生的意境。
案例3.在讲授人教版9册“花灯”这一课时,教师在教室里布置些课前制作好的教具彩灯,贴些春联,然后要求学生制作各种“花灯”进行悬挂,装点出传统节日的情境。
二、联系生活展现情境
艺术来源于生活,通过创设情境,将学生的生活与所学内容沟通起来,打开学生的生活库藏,增强其情感体验,进一步提高学生对美的形式的感受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结合现实生活情境设置教学情境。可以把课堂教学从室内转移到户外,对开拓学生艺术视野,感受自然或人文景观,欣赏艺术作品,增长丰富多彩的美术文化知识和提高审美品味都是很有帮助的。
案例:
21 人教版13册《手绘线条图像的表达》一课,造型游戏活动可以不需要事先设定主题或某些形象,主要是让学生凭感觉、联想或想象来进行造型活动。笔者安排在室外,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在调动学生视觉、触觉、嗅觉、听觉等各种感官感受沙、土、落叶等材料特性以及阳光、风等自然因素的同时,使学生全身心进行愉快的造型活动。并可利用身边的有关材料进行联想进行造型活动。
22 湘教版、粤教版美术教材中很多教学内容,教师都是在这种教学情境中组织教学活动的。如《生活多美好》、《鲜艳的花朵》、《漂亮的蝴蝶》、《贴树叶》、《水中倒影》、《化腐朽为神奇》、《在生活中发现肌理》等。
三、以游戏或表演的形式展示情境
游戏或表演形式情境的设置,既活跃了课堂,又丰富了教学内容。
案例:
31 教师在指导学生做“生日贺卡”时,先把教室装点成节日气氛,在大屏幕上放出很大的“生日蛋糕”的图象,讲台上点上了蜡烛,并放着“生日快乐”,然后要求学生按照片自己或同学的生日属相制作贺卡互相赠送。
32 教师在上《家乡的艺术》这一课时,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来自各自家乡的民间玩具,上课时要求学生互相观摩从家里带来的民间玩具并且要求每个同学根据自己家乡的民间玩具讲一个故事(深圳的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因而效果更佳),然后引入正课制作。
四、借助文学作品展示情境
文学作品与美术之间是都借助不同的形式表达、抒发各自的情感。利用它们之间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和不同的教学内容恰当地运用语言创设教学情境。不仅对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而且对营造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丰富学生想象力、展示教师魅力、亲和师生关系都有着其他教学手段不可替代的作用。 例如,让学生在表现秋天的景色之前,朗读一些有关秋天的优美散文、诗歌,体验到秋天的美好、自然的美好、生命的美好,情感由此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用视觉形象去表现立体的春天。
五、利用音乐效果渲染情境
音乐是一种诉诸人的听觉、启动人的联想和想象的艺术,它激荡心灵、抚慰情绪,对渲染情境有很好的效果。如果说美术是形象的艺术,音乐则是抽象的艺术,如能把音乐语言与美术语言很好地沟通起来,教学就能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器官,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艺术是相通的,美妙的音乐令人陶醉,使人遐想,不同风格的音乐会呈现给观众不同的画面。
笔者的课例:
人教版11册《凝固的音乐——建筑》
课堂引入中即采取音形结合的方式——“同学们,让我们一起用眼睛、耳朵和心灵来感受一下吧(播放配乐的建筑)”,利用多媒体制作课件,创设音、画环境,使学生感受美术与音乐的关系,激发了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采取不同的 配乐伴奏的形式,用以表现各种不同的建筑,气势宏伟、庄严肃穆的故宫;节奏明快、韵律和谐、像叙事诗般的泰姬陵;造型庞大而古怪,被视为高科技建筑里程碑的蓬皮杜艺术中心;高、直、尖和具有强烈上升动势的科隆大教堂;造型奇特、展翅欲飞的里昂国际机场;融中国传统建筑和现代潮流于一体的上海金茂大厦等等,在交响乐的伴奏下,共同感受建筑的韵律美感。
笔者在上《俄罗斯风景画》这一欣赏课时,精选了自然界的风、雨、流水、蛙鸣等天籁之音以及柴可夫斯基的《天鹅湖》选曲,由学生聆听音乐,用简洁的词语描述自己的感受:飘渺、激情、空灵、令人陶醉等。这样丰富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促进了学生的创造力,提高了课堂效率。
在设置教学情境时,目前采用的最多的方法是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播送不同的背景音乐,不仅可以烘托主题,也可以给学生以丰富的美感,使他们在轻松愉快中获取知识。
在美术教学情境的创设过程中,具体的方法丰富而复杂,目的都是为了优化教学效果,进一步提高我们的学生的审美文化素质,发展其创造性思维,陶冶情操,使他们都能快乐和谐地发展。
新的课程理念要求美术教学创设“广泛的文化情境”。这一要求的提出,不仅使美术教学从过去单纯的“技能技巧”课上升为“文化艺术课”,也给广大美术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更高的要求。因此,要求美术教师在上课前要认真备课。在教学情境设置阶段,教师要在紧扣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设计教学情境和活动场景,同时要充分发掘和利用当地现有教学资源。加强学习相关知识,关注具体生活,广泛积累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底蕴和综合素养,以在处理此类课题时游刃有余。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