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有一奇景,3块石头像锅一样支起,被称为“三晋第一奇石”

山西有一奇景,3块石头像锅一样支起,被称为“三晋第一奇石”,第1张

石头,是生活中极为常见的物品,一些奇形怪状的石头也不少见,但你见过以两块小石为支脚,矗立其上的巨石吗?

这两块石头不仅体量狭小,还立在一块斜坡上,而立于两块石头上的巨石却安稳矗立数百年,这种奇观可以说极为罕见,因此也有了“三晋第一奇石”的称号,它就是支锅奇石。

支锅奇石,位于山西省忻州市宁武县的楼子山西麓,传说这里城市台骀的指挥台。从远处望去,四周尽是崇山峻岭,悬崖峭壁,在一片草木旺盛,野花古柏环绕之地,一座斜坡突兀而起,在这个倾斜约40度的山坡上,三块巨石立于其上,人们称其为“支锅石”。

三块石头背倚苍苍管涔,面临汾水深涧,四周绿植花卉环绕, 煞是壮观。那看似岌岌可危,下一秒就要滚落的石头,历经风雪露雨冲刷,历数千百年而一直巍然屹立,令参观者无一不惊奇,因此人称“三晋第一奇石”。

支锅奇石所座落的峭岩,是一块整体页岩。在它那高约二丈余的岩壁上凿有四个刚劲有力的大字“紫塞长城”,字体呈长方形,每个字长约13米,为明正德七年宁武关兵备张风翊所题,被称为“摩崖题刻”。在这块岩石上,便是神奇的支锅奇石。

支锅石由两块石头支着一块石头,成品字形,三块石头支在一起有两米多高,每块石头的形状都近似圆形,所以接触面也不大,基本是垂直的。

这块巨石高约3米,宽约2米,竟以两块不足一尺见方的小石为柱脚,立于倾斜峭崖边沿的平滑石面上,柱脚之间的空隙极大,可同时容纳三人通过。

有很多人不相信,去推动它,奇石巍峨,丝毫没有动摇;三人去推,依旧如此。若用一二十个大力士合力推动它,巨石仅轻轻摇晃,却分寸不移。传说当年在此建军工厂修路时,修路工人怕它们掉下去,便用钢丝绳用力拉,它们依旧安稳矗立,丝毫不见动摇之色。

关于这块奇石,当地人有很多传说。传说在上古时期,江河水溢出,水患严重,五帝便派水官管理,这里恰好是水官台骀对抗汾魔之处,也同时是治水的将台,台骀将将台化做一付巨型锅灶,上面的巨石似一口大锅,下面两块小石头便是支锅的支架,然后砍树当柴,用这口巨锅煮干了洪涝水泽。

神奇的是,自此以后,汾河一带皆为五谷丰登的升平景观,百姓生活幸福。

传说虽不可全信,但这座巨石在此安稳数百年确实是一大奇观,因此也吸引不少地质专家前来参观考察,也揭开了人们多年的疑惑。

在专家仔细研究下发现,这看似独立的三块石头其实是一体的,甚至两座作为支脚的小石块与下面的基底岩石也是相连的。应该说它本身是一块巨大的岩石,常年在外力及自然风化的作用下,逐渐形成此形态,而非人们认为的三块独立石头。由此可见自然的力量之大,可将一块石头雕刻出如此神态,不得不让人佩服。

世界无奇不有,除了因果的“蘑菇一般造型的怪石“,挪威“长在两山之间的怪石”,还有一块就是位于中国“仿佛插在地面上的怪石”飞来石。世界上这三块最特别的石头,总会让游客产生深深的感叹,毕竟它们所存在的状态或者环境都是那么让人惊讶,甚至是用惊艳来形容!就好像挪威的那个怪石,每次看都会产生一种“它是怎么卡在哪里的,到底什么时候会掉下去”的想法,而对于国内的飞来石,更多人会疑问“是谁把它插到黄山!”。

一、世界奇怪石头那么多,因果以及挪威的怪石也是充满了谜一般的色彩

世界上有三大特色石头,他们都有属于自己奇怪的造型以及未知的来历,充分地说明大自然充满了各种的魔力!因果的那颗怪石远远看过去就像一个蘑菇,可这蘑菇石头之大却从未动摇或者倒下,展示着自然的力量;挪威的怪石更是申请它就卡在了两山之间,也不知道是怎么卡在那里的,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掉下去,就是那么奇特的卡在那里,成为了世界上数一数二的世界奇石。”

二、我国也有世界奇石之最,这是位于黄山上,仿佛插在地面上的飞来石

其实我国也有世界奇石,就是位于黄山的飞来石,为何如此命名?因为这石头看起来还真的好像别人刻意插到山中。飞来石有足够十二米的高度,而且石头是有角度地立在悬崖边上;虽然说石头看起来是倾斜的,但是从未有再次倾斜或者倒塌的现象,稳稳地屹立在黄山之上。远远望去,飞来石就是被特意抛在黄山悬崖边上的石头,因此才名为飞来石。

世界另一块奇石就在黄山,有机会到当地旅游记得看看这块世界奇石。

问题一:三个石头念什么 (lěi) “磊”,会意字,从三“石”。 “石”为石头;“三”为多,为众。三“石”为“磊”,意为很多石头堆垒在一起。

问题二:三个石的磊字是什么意思 磊(lěi) “磊”,会意字,从三“石”。 “石”为石头;“三”为多,为众。三“石”为“磊”,意为很多石头堆垒在一起。《说文-石部》:“磊,众石也。”

问题三:三个石读啥 拼音:lěi

注音:ㄌㄟˇ

部首:石

部首笔画:5

总笔画:15

康熙字典笔画( 磊:15; )

五笔86:DDDF

五笔98:DDDF

仓颉:MRMRR

四角号码:10662

UniCode:U+78CA

规范汉字编号:3226

[ 首尾分解查字 ]:石石(shishi)

[ 汉字部件构造 ]:石石石

[ 笔顺读写 ]:横撇竖横折横横撇竖横折横横撇竖横折横

磊;叠

磊(lěi) “磊”,会意字,从三“石”。 “石”为石头;“三”为多,为众。三“石”为“磊”,意为很多石头堆垒在一起。《说文-石部》:“磊,众石也。”本义为众石累积。石头坚硬、顽强,棱角分明于天地间不隐藏、不闪躲。“磊”以三“石”强调坚硬,坦荡,一目了然,喻指人内心坦然,坚强刚毅,正大洒脱,光明磊落。“磊”多用于形容心地光明坦白,如磊落。明 陈继儒《袁伯应诗集序》:“(袁可立子)既不屑与举子辈逐嗜徵趣。”

问题四:这三个是什么石头 其实就是用旋风精力(不知道你的叫什么),就是按z往前一冲的那个龙吼,三个石头,站对位置,三个门就会全部打开,然后按z就过去

问题五:三个石是什么字 三个石是:磊磊拼音:lěi

解释:

1 〔~落〕心地光明坦白,如“光明~~”,“~~的胸怀”。

2 石头多。

问题六:三个石念什么 lěì

问题七:请问这三块石头是什么石,有价值吗? 天然水底硅化鸡肝石、硅化沉积石,质地细腻,颜色好看,状态自然,真品有收藏价值的。

问题八:这三块都分别是什么石头? 都是原色天然玉髓。其实玉髓与玛瑙是同样的东东,不一样在玉髓通透一些,基本看不到层次;而玛瑙层次清晰,纹理分明。

假设三个石匠被堵在大石块里,开始呼救,但是没有人听到。一开始,他们可能会感到恐惧和绝望,因为他们被困在一个完全无法脱身的地方。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可能会开始探索自己的环境,并考虑如何逃脱。这可能会导致他们感到希望,因为他们的思维方式逐渐从消极转向积极。最终,他们可能会团结一致地想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并用自己的努力和决心将计划实施。这个过程可能会让他们体验到强烈的情感波动,包括恐惧、绝望、希望和坚定的意志力。

《红楼梦》中的“石头”和贾宝玉都是曹雪芹的造物。只不过贾宝玉是作者按照现实模式塑造,而“石头”则是作者杜撰的一个象征

“石头”托空空道人将《石头记》传抄于世,它既是现实世界的经历者,又扮演了叙述者的角色,还是作者精心塑造的典型、贾宝玉的命根子。贾宝玉从娘肚里一出来就带着它,它幻化的“通灵宝玉”一旦被“粉渍脂痕污宝光”,或一旦丧失它,贾宝玉就不痴便死;宝黛典范一告失败,石头就重归大荒。可见,“石头”是贾宝玉命运的起点、过程和归宿。

既然作者让“石头”在全书中扮演着如此重要的角色,可见弄清“石头”的象征含义是理解全书主旨的关键。要清楚“石头”中蕴含的意义,就必须揭示出投射到“石头”上的作者心理是什么。因为象征意象本身具有确定的内容,人们只是把自己的心理直接或间接地投射到这些具体内容上,使它们能够表达自己。这就使“倒推”成为可能,即我们能通过象征表达揣摸到作者的心理。

对于《红楼梦》中的石头,也可以运用这种方法。相对于人的感受或体验来说,石头的一般属性是静、冷、硬、恒久。仅此而言,《红楼梦》中的那块“石头”与贾宝玉在大观园中变幻、温暖、情意绵绵而又短暂的生活体验相比,就形成强烈的反差。然而,它的属性不止于此,当作者把它作为一个重要的象征使用时,又限定了它的表达属性,使它能表达作者的特殊意图。这些表达属性可以归纳为:

1、它“高经十二丈,一方经二十四丈”,却“无材补天”。二仙评它“性灵”、“质蠢”,“只好掂脚而已”。作者限定的这个属性可以概括为“大而无用”。

2、它被弃在在“大荒山”、“青梗峰”下的荒凉世界中,“独自己无材不堪入选,遂自怨自叹,日夜悲号惭愧。”乃至于“静极生动,无中生有”。这块石头又被限定为对“大而无用”处于“静”、“无”状态不满。

3、于是“石头”想要“得入红尘,在那富贵场中,温柔乡里受享几年。”入世享乐的愿望乃是作者赋予石头的第三个重要属性。

4、“石头”被幻化入世,成为贾宝玉的命根子,因而作者给“石头”注入了生命,使它成为一种现实生活典范。由于贾宝玉生活的轴心是林黛玉,所以可以把它概括为宝黛典范。

01 “石头”:寻求一种生活典范的尝试

“石头”象征着一种超然出世的生活方式。除了石头给人的一般感受属性和曹雪芹特意赋予的表达属性之外,至少还有以下几个证据支持这一说法:

第一、从“石头”到贾宝玉的因果循环暗示了从一种类型向另一种类型的转换。

第二、“石头”是拟人化的,它能感受到“无材补天”的悲哀,这种感受与人在类似情景中的感受相同。曹雪芹不用人、神或除石头之外的其它物事去描写人的体验,这就意味着“石头”具备产生不满、产生入世享乐愿望的条件。

第三、“石头”下世游历后又复归于石头,是在宝黛典范失败以后。暗示从一种生活方式复归于另一种生活方式。

在中国的文化传统中,始终围绕着人应当怎样生活这一主题。一直以来,出世与入世都是中国传统文人面临的两难困境。一方面,他们崇尚自由、清高、洁身自好,不愿钻营拍马,更不屑与庸才贪官为伍;另一方面,他们又自负其鸿才远志,不甘淡泊隐居,追求人世间一切美好享乐的愿望,因而却步于食寒衣敝的出世生活。

由此,他们始终找不到适合自己生活的方式,无法在现实社会中建立起符合愿望的生活典范,于是,他们只好用庄子式的超然出世精神来支持自己注定无法容忍的入世生活。

明清文学中出现了一大批主“情”的作品,特别以《金瓶梅》为极端,细致地刻画了人的情欲生活。这一股文学潮流就与禁欲的出世生活水火不容,也是对儒家中过多束缚的一种反抗。但是,这批作品也暴露了“主情”论的不足,正如《红楼梦》第一回中写道:

“更有一种风流笔墨,其*秽污泉,屠毒笔墨,坏人子弟,又不可胜数。至若佳人才子等书,则又千部共出一套,且其中终不能不涉于*滥,以致满纸潘安、子建、西子、文君。”

这就是说,这些文学大多缺乏对“情”的深刻认识,缺乏“情”与“理”内在矛盾的意识生活哲学。这种书不可能为当时的知识分子提供一种可以采纳的生活模式,更不可能写出知识分子一直无法解决的入世与出世这一两难问题。

《红楼梦》正是写出了这个两难问题。从“石头”到宝黛典范,再到贾宝玉出家,石头复归原貌这一条简单的线索就勾勒出了两种不同的生活典范,即“石头”象征的超然出世典范,与仅止于入世享乐的宝黛典范。作者不让宝黛的爱情生活越过大观园的围墙,就充分保留了文学知识分子一进入官场社会就会丧失的个性自由。

石头超然于现实世界的时空之外,这个象征意象与曹雪芹对现实生活的超然态度相对应,他的亲密朋友对他的评价为“傲骨如君世已奇。”宝玉蔑视科举仕宦,并把这条道上的人斥之为“须眉浊物”、“国贼禄蠢”,有人劝他谈些“仕途经济,就被斥为“混帐话”。可见曹雪芹对官场仕途的厌弃。

消极避世可以旁观人生,可以冷静地思考和总结,现实生活的遭遇决定了曹雪芹对现实生活的超然态度,这种态度正好反映在他选择 “石头”这一象征的偏好上。也正因为如此,“石头”不仅超然世事,而且超然当时思想界的内部冲突——即作为儒学传统的理学与理学反叛者的冲突。所以《红楼梦》既反对“君臣父子”的传统礼教精神,同时又反对“经世致用”的学问入世之风。那么,石头凝聚着作者的什么主张呢?

历代怀才不遇之士多受庄子生活风格的影响,如魏晋的阮籍、陶渊明,唐李白,宋苏轼。庄子对曹雪芹的影响是明显的,“大荒山”“无稚崖 ”就借鉴了庄子《天下篇》中的“荒唐之言,无端之崖”。又如在曹雪芹所写的前八十回中,贾宝玉主动选择的书,就有庄子的《南华经》。

在生死大限的思考方面,曹雪芹取永恒不灭的石头为象征,大可见“圣人将游于物之所不得循而皆存”,这样一种把将朽之躯中的精神寄予不朽之物中的意图。“石头”的大而无用几乎直指惠施对庄子的评价:“今子之言,大而无用,众所同去也”,“万劫不变”的石头与大观园生活的短暂性的反差,从全书歌词里不时流露的人生如梦的感叹中,更能断定石头象征着庄子对惠施的回答“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

《红楼梦》二十二回写宝玉看《南华经》悟出“无我原非你,从他不解伊”,直接意取《大宗师》中“非彼无我,非我无所取”之意。二十五回和尚为宝玉解其“声色货利”之谜时抚玉说:“天不拘兮地不羁,心头无喜亦无悲”,更似庄子“虚室生白”的“心斋”和“有人之形,无人之情”及其“德不形”的主张。

庄子那种旷达狂放的浪漫主义文学精神和避世忘情的生活态度,无疑与《红楼梦》的超然出世态度非常相似,无论这种超然是“色空”还是“人生大梦”、“化烟化灰”。可以说,“石头”象征着曹雪芹心目中庄子式的生活主张或庄子典范。

但是,庄子的超然态度太彻底了,他不仅要超然于世,还要超然于自我“无己”、“无功”、“无名”。后世的文学知识分子不能全部效法。试想,假如曹雪芹真的炼到了“无己”、“无功”、“无名”和“无情”的境界,他还能那么细腻地写出《红楼梦》中的宝黛之情吗?正因为文学知识分子对感情体验的需要,所以曹雪芹才对那种以荒漠、冷硬、大而无用为代价,换取“天不拘兮地不羁,心头无喜亦无悲”的石头状态表示不满。

同时,也是对庄子本人也具有情欲的生理条件,却要“忘形”、“无情”而置己于“大荒山”、“无稚崖”表示了不满。青梗峰(情根)和警幻(情种)都处于超时空的永恒世界中,它们的象征位置与“同于大道”的石头一样高。但是,只有当它们分裂成单性世界时,才可能不得已而“禁欲”,也才可以为仙为佛。

有“情根”和“情种”,就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情欲,所以宝玉一到太虚幻境,就在警幻的诱导下同兼美发生了云雨之事。哪怕警幻提出那么多“色空”劝戒也无济于事。宝玉读了庄子的《南华经》后,首先悟到的就是“无我原非你,从他不解伊”的男女并存、情欲共享的道理。

当然,这仅仅是宝玉一厢情愿的理解,经宝钗和黛玉一阵关于佛道原意的阐发之后,宝玉也就不想“自寻苦恼”了。但庄子和佛道精神确实无法解决这一困惑,这个苦恼缠绕曹雪芹,从而成为他努力塑造宝黛典范的动机。

“食色性也”,曹雪芹把追求享乐人生,追求丰富多彩的现实情感生活的愿望灌注给石头,并让它复活。但出于慎重的考虑,曹雪芹没有把石头与宝玉直接统一起来,而是通过中介物——通灵宝玉,随宝玉在大观园中,开始了他以“情”和庄子典范互补,创立新的生活典范,以“情”和佛道互补,创立一种新的人文主义宗教的尝试。

02 然而,这是一次失败的尝试

宝黛典范只有在作者特意限定的环境,用围墙把外部世界隔离开来的大观园中才有可能存在。经过元春特许,贾政不得已才把宝玉送进大观园。因此,以宝黛爱情为主线的宝黛典范必须以大观园和王妃特许这两个前提的确立才成为可能。

这两个条件都是主权的产物,要换取这两个条件,必须以“入于正路”、“留意于孔孟之间,委身于经济之道”为代价,甚至以贾雨村和贾政之流卖良心、舍女儿去投机钻营为代价。至少要付出这样的代价,才可能续“天恩祖德”,立于不败之地。试想,如果宝玉在贾府衰落之前“金榜题名”,他所依附的那个世界会落得“食尽鸟投林”吗?

然而,宝黛和作者一样孤高自傲,也许这正是作者偏爱庄子的心理根源之一。他们视功名为粪土。清朝的科举仕途正如曹雪芹同时代的那本《儒林外史》讥讽的那样乌七八糟,在那个“混浊”的男人世界中,充满了追功求利的庸人和忘恩负义中无赖。疾恶如仇的宝玉把这条道上的人骂之为“须眉浊物”、“国贼禄蠢”。

贾宝玉在既得的大观园优厚生活中,悟《南华》,打禅机,猜谜作赋行酒令,心眼全用在女儿们身上,稍有挫折就想死,想“化烟化灰”。这种生活风格,这种不闻不问大观园墙外社会的认知态度,不但不能在墙外社会有所建树,甚至无法适应。当晴雯被赶出墙外,宝玉前去探视时,竟对自己的所怜所爱束手无策,无法尽半点微力相助。

当然,也不能简单地理解曹雪芹弥漫在《红楼梦》中的宿命色彩。他至少把贾府破败之因部分地归咎于“无可以继业”的子孙,归因于宝玉本人。第一回开头,作者自叙道:

“锦衣纨绔之时,饮甘餍肥之日,背父兄教育之恩,负师友规谈之德,以至今日一技无成。半生潦倒之罪,编述一集,以告天下人。”

这样沉痛的忏悔,显然指作者本人和宝玉都要对自己失败的人生负责任。贾府大观园就是这一类儿女组成的社会寄生物。哪怕有“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的王熙凤,纵然机关算尽,也无法挽回其败局。无怪乎大观园的墙一拆开,宝黛典范的尝试就告终了,宝玉束手无策地眼看着恩爱姊妹们一个个生离死别,独自黯然伤情不已。

宝黛典范的土壤也太理想化。大观园犹如神话似的太虚幻境,其中人的容貌才德、言行举止、衣食游乐等等几乎都让人无可挑剔,所有的破坏力量都来自大观园之外,只有在这个近乎完满的封闭世界中,宝黛典范才可能得到充分表达,他们才可能无利害关系地自爱、互爱、爱他人,才可能有抚琴、葬花、建诗社之类时优雅情趣。

在这里,可以不分高低贵贱而一视同仁,可以充满姊妹手足之情和真诚的爱恋,毁僧谤道也好,混批也好,发“明明德外无书”之议论也好,乃至调脂弄粉等等,宝玉总能为所欲为。总之,这里是“臆想”的理想世界,是曹雪芹为“情”的精灵们安排的乌托邦。在这个可以纵“臆想”之欲的享乐群体中,宝黛典范成了没有社会根基的生活方式,尽管生活在其中的宝黛时时产生好景不长的忧虑意识,终究也只能坐待危变。

十八世纪的中国社会,“完满”只是文学知识分子提纯了的水墨画,一旦大观园围墙倒塌,这块完美的结晶就消失在不完满、甚至污浊的社会现实中。何况还有贾府这把架在宝黛典范头上的利剑,这把剑随时都可能落下来割断宝黛的自由恋爱。

反社会顺应,与世无争,不齿于建功立业,洁身自好,不屑与“国贼禄蠢”为伍,被动地接受别人的安封,是福就享乐一通,是祸就悲痛一场……这就是宝黛典范的超然特点,然而也是它的致命弱点。

又要享受无保障的“食色”之乐,又要避免生离死别、倾家荡产的悲哀,只好求助于庄周和那块神奇的石头。系在宝玉项上的石头使他能正常生活,一旦失去,他就丧魂落魄。这暗喻着以庄周精神为后盾,支持随时可能失败的人生,安慰已遭失败而受创的文学心灵。

庄子典范,或庄子生活风格与情欲生活的追求是无法调合的。曹雪芹要想两全也不可能。石头入世转了一圈后,终于依然如故地返回青梗峰下,恢复它那大而无用而又对中国知识分子充满神秘诱惑力的、无情无欲、天不管地不羁,超越人生、社会、乃至于超越时空的自由存在状态了。它带着人生失败的记录,带着一种被否定的生活经历回归大荒,直到假空空道人之手抄传于曹雪芹而得回世。

庄周永远是庄周,石头终归是石头。石头在开篇中走完这一圈,仅仅多了一段字迹,不能不说已把作者建立一种生活典范的失败尝试作了总结。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424892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22
下一篇2023-08-2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