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是如何在端午节表达感情的?端午诗话你知多少?

古代人是如何在端午节表达感情的?端午诗话你知多少?,第1张

古代人是如何在端午节表达感情的?端午诗话你知多少?端阳其时,最好欢度莫过于回归本源,于是我便怀着崇敬的心情,飞身奔往端午节的起源地、三闾大夫屈原的投江处——湖南省汨罗市。

此地果然是屈子魂飞殉国处,仅祭奠屈原的祠庙多达二十余处。其中最富盛名的,便是位于汨罗江畔的屈子祠。

身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祠由祠庙、碑林、书院、花园和屈原故居等建筑组成,古风戚戚、竹林幽幽,恰在端阳节期间举办了国风音乐节、龙舟表演赛等传统文化活动,可惜受疫情影响,遍及景区难闻粽香,只好带着辘辘饥肠悻悻离开。

其实,这一波国人对传统节日的热衷与重视源于一场国际纠纷——自从隔壁韩国江华端午祭成功“入遗”后,我们才开始格外地珍视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也促成了全体炎黄子孙人皆受益的端午小长假。然而,经过浩劫的洗礼,如今我们已经忘却了节日本应被赋予的意义。

起先中华民族把农历五月视为不吉利的恶月,吃粽子、饮雄黄、赛龙舟、放纸鸢莫不与先民的祭祀活动密不可分。

时至南北朝文人墨客方才把端午节与屈原联系起来,甚至直到现在还有对端午纪念对象的不同看法,除却屈原外还有辅佐晋文公的介子推、为父投江的曹娥等说法,但对于屈原深沉爱国情怀的纪念却最是深入人心。

这位“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平生素来“惊才风逸,壮志烟高”,无奈彼时处于诸侯纷争、秦横扫六合的前夜,容不得一位香草美人披发行吟的萧索身影。政治理想的幻灭、国都沦丧的悲情,让偏执激烈的屈子无所适从,这世上“执念”终究比“躺平”艰难,屈子的抉择在识时务的俊杰和择木而栖的良禽看来迂腐而“不容于世”,这也注定了他命运的归宿。幸好,我们的国家在灾难频仍的时代总有如屈原一般的爱国者不断涌现,支撑着中华民族如我眼前的汨罗江一般连绵不绝,奔涌向前!

文天祥德祐二年(1276)出使元军被扣,在镇江逃脱后,不幸的是又一度被谣言所诬陷。为了表明心志,他愤然写下了这首《端午即事》。

  在诗中端午节欢愉的背后暗含着作者的一丝无奈,但是即使在这种境况中,他在内心深处仍然满怀着“丹心照夙昔”的壮志。这首诗塑造了一位像屈原一样为国难奔波却壮志不已的士大夫形象。

《端午日赐衣》出自《全唐诗》。这是诗人在757年五月,官拜左拾遗时所作。诗人描写了端午节的风俗,实际上是描写了自己在做官之后的心情。“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是叙述端午节的风俗,与题目相对应。意思在说,在端午节时期,皇上赐给我了名贵的官衣,在这样的端午节被恩宠。“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运用了典故,形容衣服的材料非常好。在《吴越春秋》《采葛歌》中,有“弱于罗兮轻霏霏。”,谢庄诗:“叠雪翻琼藻。”都是表现了衣服材料的良好。“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意思是说衣领部分好像天生就是润的,天气热的时候穿起来一定很凉爽。“意内称长短”中“称”有不拘平仄的意思。“称长短”是恰好称意的意思。如“多叠满山谷”、“意内称长短”是也。洪仲欲读作平声,谓长短合意,若经称量者,如《枚乘传》所云石称丈量。这首诗整体语言风趣,运用了典故,表现了自己在端午节终于可以做官的心情,是对皇帝的感恩。

习俗:

1、划龙舟

赛龙舟是为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兴起的。赛龙舟不仅是一种体育娱乐活动,更体现人们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龙船竞渡前,先要请龙、祭神,多祈求农业丰收、风调雨顺,也保佑划船平安,划龙船时,多有唱歌助兴的龙船歌流传。

2、佩戴五彩绳

五彩绳古代也叫长命缕。端午节当天系在手腕、脚腕的地方,可以避邪,防五毒。

3、戴香包

戴香包,香包又叫香袋、香囊、荷包等。有用五色丝线缠成的,有用碎布缝成的,内装香料,佩在胸前,香气扑鼻。这些随身携带的袋囊,内容物几经变化,制作也日趋精致,成为端午节特有的民间艺品。

4、吃粽子

粽子在晋代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如今,粽子的花色品种更为繁多。

5、挂艾草与菖蒲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艾草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的药物。端午节在门口挂艾草、菖蒲,就像贴上一道灵符,可以趋利避害。人们一般会将艾草绑成一束,然后插在门楣上或是在门楣两端分别插上一根艾草。

6、避五毒

端午在古人心目中是毒日、恶日,所以才有种种求平安、禳解灾异的习俗。其实,这是由于夏季天气燥热,人易生病,瘟疫也易流行,加上蛇虫繁殖,易咬伤人,所以要十分小心,这才形成此习惯。

7、饮雄黄酒

饮蒲酒、雄黄、朱砂酒,以酒洒喷。古语曾说:“饮了雄黄酒,病魔都远走,雄黄加水和酒洒于室内可消毒杀菌。

诗歌:

1、《端午》

唐代:李隆基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盐梅已佐鼎,曲_且传觞。

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

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

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2、《端午即事》

宋代:文天祥

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 故人不可见,新知万里外。

丹心照夙昔,鬓发日已改。 我欲从灵均,三湘隔辽海。

#能力训练# 导语端午节就要来临了,大家都知道,端午节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在许多古诗词中就有关于端午节的描写。下面是 无 分享的描写端午节的古诗词赏析5首。欢迎阅读参考!

1描写端午节的古诗词赏析

  浣溪沙·端午

 苏轼〔宋代〕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赏析

 这首词主要描写妇女欢度端午佳节的情景。上片描述她们节日前进行的各种准备,下片刻画她们按照民间风俗,彩线缠玉臂,小符挂云鬟,互致节日的祝贺。全词采用对偶句式,从中能依稀看到一直尽职尽忠地陪伴在词人左右的侍妾朝云的影子。

 上片,预示端午节日,将开展浴兰活动,气氛十分浓郁。端午,处于初夏季节。穿着自然华丽,以衬托参与者的身份。于朝云来说,是绿色细绢——“碧纨”,正好与她的雅静性格相符。天气稍热,易出“轻汗”,“微透”着“碧纨”。“透”字用得贴切,将半明半暗的肤体朦胧美衬托出来了。“明朝端午浴芳兰”,显得有愉悦的审美性。它不仅体现了朝云由芳体而及兰心的纯洁高贵的情操美,而且反映了浴兰令节俗的淳朴纯真美。朝云浴处,余香犹存。沐芳浴兰,遍及社会。参与者人山人海,气氛热烈,正如词人词中所写:“流香涨腻满晴川”。这正是古老节日文化发扬光大的表现。

 下片,写词人偕朝云参与具体的端午节俗活动。词人着重写了两项端午节俗健身活动。其一,“彩线轻缠红玉臂”,“以五彩丝系臂”。它辟邪驱鬼,使朝云“玉臂”“红”而长命。与用五色花线缠粽子投江以吊屈原之魂有同等意义。其二,“小符斜挂绿云鬟”,以“赤灵符著心前”。它能通神明,使朝云“云鬟”“绿”而身健。与小孩穿老虎腰肚,门上挂蒲剑以辟邪护身有同等意义。词人着重描写缠线、挂符活动,且用对偶句式,为的是“佳人相见一千年”,愿灵验得到应证。真是一语中的,画龙点睛。

 全词是篇民俗诗,充满了浓郁的古老民俗气息,是研究端午民俗最形象而珍贵的资料。

2描写端午节的古诗词赏析

  己酉端午

 贝琼〔元代〕

 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

 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

 赏析

 诗人在端午节遇到风雨,天气昏暗,使得汨罗江上没有人祭奠屈原这位伟大的爱国者,屈原忠心为国却屡遭贬谪,怀才不遇,千年后的风雨还耽误了人们对屈原的祭奠和怀念,整个汨罗江上没有一处可以凭吊屈原英魂的地方,诗人心中不由得伤感起来,然而开放的榴花似乎在嘲笑诗人自寻烦恼,于是诗人只好自嘲的引用陶渊明的事迹,纵然陶渊明这样的纵情山水的隐士,对屈原的仰慕之情也丝毫未减。全诗在平淡的天气描写和议论中抒发情感。

 此诗起句写景,先写端午节的天气,晦冥而有风雨,借景抒情,运用风雨之景为下文抒情做铺垫,第二句兴“英灵何在”之叹,诗人想起了屈原的怀才不遇,运用屈原之典故,进而感伤身世,为屈原以及自己的怀才不遇而感到愤懑,“汨罗无处吊英灵”一句中的“无处”既对应了上文的风雨晦暝,也抒发了屈原英灵无人凭吊的伤感。

 后两句将“榴花”拟人化,一个“笑”字赋予榴花以人的情感,使得全诗生动而蕴含趣味,诗人在与榴花的交流中,借榴花之“笑”流露自己虽有才华但是不得志的情感。巧用了陶渊明的典故,运用对比的方法,表在自嘲,实指超脱自我。一个”醒“字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回味无穷。

 整首诗委婉多姿,工致含蓄,表现了诗人贝琼对自己怀才不遇的哀伤,也同时抒发虽不被赏识但仍旧洒脱的豁达精神,表达诗人对隐士人格和精神的向往。

3描写端午节的古诗词赏析

  贺新郎·端午

 刘克庄〔宋代〕

 深院榴花吐。画帘开、綀衣纨扇,午风清暑。儿女纷纷夸结束,新样钗符艾虎。早已有、游人观渡。老大逢场慵作戏,任陌头、年少争旗鼓。溪雨急,浪花舞。

 灵均标致高如许。忆生平、既纫兰佩,更怀椒醑。谁信骚魂千载后,波底垂涎角黍。又说是、蛟馋龙怒。把似而今醒到了,料当年、醉死差无苦。聊一笑,吊千古。

 赏析

 上片写端午节时当地的民俗风情及作者的感受。开篇三句点明时节。作者用物巧妙,石榴花开于五月,照应端午。“画帘开、綀衣纨扇”写出气温特点,清爽宜人。接下写自己的轻闲自在,意在笔外,实质也含有“闲愁最苦”的意味,从反面见意。“儿女”三句写青年们争夸装束,兴高采烈,游人观渡,万人空巷,热闹非凡。虽纯系写景,却寓含深意。“纷纷”二字描绘出少年们争先恐后、兴高采烈的模样,词人这里用少年的年轻活跃为下文衬托自己的年老疏懒做铺垫。自己的“综衣纨扇”与儿女们的“新样钗符艾虎”对比鲜明,以儿女们的欢乐反衬出自己的无聊及年华已逝的落寞心绪。而“钗符艾虎”四字再次写实景点节令,切题之“端午”。“老大”与少年”、“慵”与“争”相对比、“作戏”与“旗鼓”相呼应,生动地刻画出词人旁观者的姿态。“溪雨急,浪花舞”本是自然景色,这里借自然景色的变化描绘年轻人争渡的场面,极富动态之美。在这生龙活虎的“少年”的衬照下,字里行间所流露出的那种年华已晚,身遭废弃的抑郁不平之情,隐然可感。

 下片写对屈原的怀念及歌颂,对投粽民俗表示不认同的态度,颇有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意味。“灵均标致高如许”是对屈原的高度评价和赞扬,使作者对屈原的崇敬跃然纸上。“忆平生”二句回想以前自己以屈原为楷模,但却生不逢时。“纫兰佩”、“怀椒醑”则是引用《离骚》中的诗句,展现出原生前的高风亮节。“谁信”三句,词人认为投粽入江祭屈原的风俗属无稽之谈。“谁信”是反诘,意即不信。词人所要表达的意思是往水里投几个粽子无济于事,那些神话传说荒诞不经,倒不如学一学屈原精忠为国、高洁不污的品格,比搞这些表面文章强多了。“蛟馋龙怒”暗指嫉贤谗能的阴暗小人,此处词人实质上是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与愤懑。“把似而今醒到了,料当年、醉死差无苦。聊一笑、吊千古。”这几句忧愤尤深,意谓屈原若在今世,还会忧愤满腔再度投江的。与其清醒而苦恼,还不如“醉死差无苦”。这既是说屈原,也是说自己。如今当政者苟且偷安,不思振作,自己又能做什么呢?只有长歌当哭而已。“聊一笑”,实是苦中作笑,含泪的笑,足见词人对当权者极度的失望乃至绝望之情。

 全词从院内写到陌头,是一幅端午风俗图,但深有寄托,暗含着年华已逝,壮志未酬的抑郁不平之情。

4描写端午节的古诗词赏析

  端午

 文秀〔唐代〕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简析

 端午即农历五月初五日,为民间“一年三节”之一。相传此日为我国第一位伟大诗人屈原投江自尽日,后人伤其冤死,特以粽投江祭祀并划船捞救,遂相沿而成端午节日食粽和龙舟竞渡的风俗。作者这首绝句更提出了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尽管后人百般歌颂、祭祀,像屈原沉江这样的悲剧毕竟发生了,如此冤屈是不能简单地洗刷干净的。这首诗言近意远,言简意深,很有力量。

5描写端午节的古诗词赏析

  菩萨蛮·端午日咏盆中菊

 顾太清〔清代〕

 薰风殿阁樱桃节,碧纱窗下沈檀爇。小扇引微凉,悠悠夏日长。

 野人知趣甚,不向炎凉问。老圃好栽培,菊花五月开。

 鉴赏

 词作于丁酉,道光十七年(1837年)五月五日端午,太清三十九岁。

 这是一首咏花词。菊在秋季开放,但这里所咏的盆中菊在端午开放,词人在初夏欣赏到了秋季的花卉,自然格外欣喜。上片首先渲染盆中所菊所开放的夏日气候,“薰风殿阁樱桃节”,说温暖的南风吹满殿阁,樱桃也成熟了。“碧纱窗下沈檀爇”,屋内燃着驱暑的熏香。再以“小扇引微凉,悠悠夏日长”,凸写菊花开放时节。下片以“野人知趣甚,不向炎凉问”,写出因花开而洋溢欣喜之情。她在欣喜之余,唯有赞叹栽培它的花匠:“老圃好栽培,菊花五月开”。全词最后才说出这一“菊”字,而惊叹、欣喜之情灵动地展现在其中。

端午节,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历代诗词中有不少贺端午的诗词佳作,下面就整理了一些描述了端午景象,缅怀古人的诗词:

一、古人眼中的端午景象:

宋代诗人陆游在《乙卯重五诗》是这样描写端午的: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这首诗具体描写了当时人们在端午节这天的生活习惯,平淡的闲言琐事在诗人的笔下变得瑰奇纯粹。

这首诗的意思是端午节到了,火红的石榴花开满山村。诗人吃了两只角的粽子,高冠上插着艾蒿。又忙着储药、配药方,为的是这一年能平安无病。忙完了这些,已是太阳西斜时分,家人早把酒菜备好,他便高兴地喝起酒来。

在南宋代诗人张孝祥笔下《点绛唇》中的端午则是这样的:

萱草榴花,画堂昼永风清暑。麝团菰黍。助泛菖蒲醑。

兵辟神符,命续同心缕。宜欢聚。绮筵歌舞。岁岁酬端午。

张孝祥笔下的端午节是色彩缤纷,热闹欢快的,把端午当天的景色,饮食和宴会都描写的无比美好。

这首诗的写的是萱草满地,榴花红艳,敞亮的庭院房间,白天绿荫满院,风消暑气。甜美的汤圆粉团,青绿可口的粽子,还有解渴解暑的菖蒲酒。身上挂着香囊神符,臂上戴着五彩丝缕,大家欢聚一起,互相祝福健康美好盛大的宴席上,有歌舞助兴,年年好个端午佳节。

二、关于端午节第一个就会想到肯定是爱国诗人屈原,而古代在端午诗歌也会缅怀屈原。

在元代诗人袁易的《重午客中》中是这样写的:

往恨湘累远,他乡楚俗同。流传存吊祭,汩没见英雄。

竹叶于人绿,榴花此日红。未须嗟旅泊,吾道岂终穷。

这首诗歌描写了袁易对爱国诗人的惋惜之情,希望自己也能和屈原一样为了民族大义奋不顾身。

这首诗歌的意思是作者从前总很湘江太远,无法亲自祭拜屈原,但是我在漂泊之中,看到了端午节和楚国一样的风俗。人们也在水边祭祀屈原,在国家败落的时候,也涌现了很多铁骨英雄。

今天是端午,我看到竹叶向着人,四季常青,我看见石榴花在眼前特别鲜艳。我不需要感叹自己旅途漂泊,因为我走的是一条有着无限希望的大道,那条路,就是像屈原一样,将爱国进行到底,这条路不会有尽头,也永远没有尽头,因为民族是存在和向前的。

这是一个爱国者在历史和现实中清醒清晰的定位。他的心像石榴花一样鲜艳,致敬屈原,致敬宋国。

唐代诗人文秀的《端午》是这样写的: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诗人感叹世道的不公平,如此大的江水却洗不清爱国忠臣的冤情。

这首诗的意思是节气中端午节的来历是因谁开始的,自古以来传闻是为了纪念屈原。只能嘲笑楚江尽管空阔浩渺,也不能洗刷尽忠臣的冤情。

三、古诗里也描述了很多古人在过端午节的时候的风俗和热闹的活动的。

在宋代诗人苏轼的笔下端午习俗是这样的,《浣溪沙·端午》: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这首诗记录了在宋代时期浴兰汤和佩戴五色丝线的小习俗,古代在端午节这天要洗澡,而且不能用普通的水洗澡,而是要用兰汤洗澡,因此端午节也被称为浴兰节。而彩线的来历是因为中国古代崇拜五色,以五色为吉祥色,所以在端午节佩戴五色丝线以辟邪。

这首诗的意思是微微小汗湿透了碧色薄绸,明日端午节一定要浴兰汤。参与者人山人海,梳洗后剩下的香粉胭脂随水流入河中,布满河面。你将那五彩花线轻轻地缠在玉色手臂上,小小的符篆斜挂在发髻上。只祈愿能与相爱的人天长地久,白头偕老。

宋代诗人苏轼的《六幺令·天中节》中,则是一幅幅生动的民俗风景画:

虎符缠臂,佳节又端午。门前艾蒲青翠,天淡纸鸢舞。

粽叶香飘十里,对酒携樽俎。龙舟争渡,助威呐喊,凭吊祭江诵君赋。

苏轼在这首端午的诗中,描绘端午的习俗:童之臂、门之艾、菖蒲之剑、风筝漫舞、对酒当歌、龙舟竞发、诵君之赋,哪个不是美轮美奂的图画?

这首诗的意思是旧时人们用绫罗布帛等制成小虎形,缝缀儿童臂上,认为可以避恶消灾。将青翠的艾叶悬于堂中,用菖蒲作剑,插于门楣,以辟邪驱瘴,有驱魔祛鬼之神效。天上的纸鸢在飞舞,粽叶香飘十里,用樽装酒水吃着肉。江面上龙舟竞发,彼此呐喊助威,还有一些人在江边悲壮地大声吟诵屈原的《离骚》!

为了更好了能理解这些古诗词,下面介绍一些关于端午节的小知识: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五节、天中节等,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端午节源于自然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

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初五跳汨罗江自尽,后人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由于端午日天地纯阳正气汇聚最利辟阴邪以及这天的草药神奇特性,因此自古传承下来的很多端午习俗都有辟阴邪与祛病防疫内容,如挂艾草、午时水、浸龙舟水、拴五色丝线辟邪以及洗草药水、薰苍术祛病防疫等等习俗。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一定没少看到经典的诗歌吧,诗歌是表现诗人思想感情的一种文学样式。那么你有真正了解过诗歌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关于端午节的诗歌,欢迎阅读与收藏。

端午节的诗歌1

 端午

 那是从撕裂的肺腑里传出的哀伤

 那是诗魂最后给世人悲壮的吟唱

 在汩罗江边轻身一跃

 却将离骚留给后人长考

 路漫漫乞上下而求索

 舞一曲壮歌长剑

 让楚国百舸争流

 用艾草香熏过的角黍

 伴随着九歌里旋转的韶舞

 汩罗江啊,你是否仍然在沉思

 奔流不息的绿水

 和岸边的萎萎芳草

 穿过时空隧道寄来了汩水上美丽的思情

 包裹着岸边屹立的那颗头颅中的粒粒心事

 那是诗人瑰丽珍奇的琼佩

 雄黄已经发散开浑厚的酒香

 菖蒲把屈原的美德颂扬一曲

 豪壮的悲天悯人的音律

 在中华大地上数千年荡气回肠

 纵是千帆追逐也难以弥补的细节

 就让震耳发聩的鼓声催动龙舟

 让屈子的情感穿越时空

 像是初升的太阳光芒万丈

 将我们可爱的中华民族照亮

端午节的诗歌2

 《端午节的怀念》

 作者:佚名

 回到吃粽子的家里,

 回到挂菖蒲的门前,

 回到飘满艾香的城市与乡村,

 回到屈原纵身的一跳,

 回到诗歌本身。

 一条止于湖南的河流,

 却流经中国每一个人的心灵。

 打捞也罢,求索也罢。

 龙舟再快,也不过是,

 时间的一枚梭子。

 端午节,中国老百姓,

 自发地一个节日。

 几千年地打捞,

 几千年地存在,

 应该比什么都重要都深刻。

 一个伟大的主题,

 一个伟大的身影,

 一个痛苦的问号和句号,

 一块问路的石头和一颗,

 求索的头颅,

 至今伫立江边。

 汩罗江,一条永远流淌着,

 诗歌的光荣与梦想的河流。

端午节的诗歌3

 端午思

 年年思,年年思。

 那伟大的英雄,

 你的正义的灵魂啊!

 早早的住进了中华民族的心中。

 年年思,年年思。

 那伟大的诗人,

 你的篇章啊!

 是我们万代歌颂的精神。

 年年思,年年思。

 我伟大的民族骄傲啊!

 今日是你的节日呀!

 就让我为你敲起那民族的鼓声吧!

 年年思,年年思。

 篇四、端午别样

 赏端午十里画廊:

 蓝天丽日,祥云柔波

 绿树青草,行人缀花

 宁静天、地、人和的轴

 袅绕一缕过往的云烟……

 分秒的别样呐

 她搭一件蕾丝白衫

 流连溟溟时光河岸

 寻找夫子遗失的鞋子

 皱褶里别样呐

 她采一把古代艾草

 拨开那些芳香的字眼

 插在一部诗集的峰巅

 生生的别样呐

 她家乡别有一湾海港

 万人划“神十”的龙舟

 巧答昨日《天问》回响

 将养的别样呐

 她心的果核依然坚挺

 她肉身的紫色浆果啊

 时而浑圆,时而烂掉

 谁见枝头飞旋的魔方

端午节的诗歌4

 《端午》

 一点尘埃

 菖蒲,艾叶,

 粽子,雄黄酒。

 用一根草绳连着,

 牵出一段历史。

 屈子、

 楚怀王、奸臣。

 组合在一起,

 就是明星与黑暗的交锋。

 时代远了,

 汨罗江水浅了,

 就是那纵身一跃。

 水光照亮后人,

 永远记着自己丈量爱国的深度。

端午节的诗歌5

 端午,我们不要写诗

 作者:陈强州

 五月初五,这一天

 随手都可以触摸到意象

 菖蒲高高地站在门楣

 阻挡着邪恶不敢入堂

 艾蒿用它淡淡的清香守护

 连蚊虫也只能却步而望

 粽子勇敢地跳进河里

 填饱龙的肚子 别对屈子心生幻想

 更有那,划起龙舟,高喊号子,擂鼓

 震得龙宫天旋地晃

 只是,我们不要写诗

 写不出长太息以掩涕兮的豪情万丈

 写不出传世的《离骚》《九歌》

 写不出世人皆醉我独醒的痴狂

 我们应该呷着雄黄酒,惬意

 不必上下求索,尽管路途很长

 然后蘸着《国殇》《天问》

 告慰汨罗中的英魂

 生不逢盛世兮,忠心难酬

 我辈婵娟相伴兮,国运正昌

端午节的诗歌6

 《端午节》

 母亲把热气腾腾的粽子端上桌

 女儿和儿子,还有妻子闻着粽子的清香

 都围拢过来

 母亲随手递给我一个,说尝尝看好不好吃

 此刻,我心里突然空落落的

 感觉少了什么——

 屈原,你关心的是你的祖国

 而我,现在只想我的父亲

端午节的诗歌7

 《粽子》

 五月初五

 我们用最简单的方式

 悼念,一位伟大的诗人

 一片苇叶

 一撮糯米

 一根丝线

 把祝福紧紧包扎好

 放在两千多年前的锅里

 煮出诗的韵味——喷香

端午节的诗歌8

 端午别样

 赏端午十里画廊:

 蓝天丽日,祥云柔波

 绿树青草,行人缀花

 宁静天、地、人和的轴

 袅绕一缕过往的云烟……

 分秒的别样呐

 她搭一件蕾丝白衫

 流连溟溟时光河岸

 寻找夫子遗失的鞋子

 皱褶里别样呐

 她采一把古代艾草

 拨开那些芳香的字眼

 插在一部诗集的峰巅

 生生的别样呐

 她家乡别有一湾海港

 万人划“神十”的龙舟

 巧答昨日《天问》回响

 将养的别样呐

 她心的果核依然坚挺

 她肉身的紫色浆果啊

 时而浑圆,时而烂掉

 谁见枝头飞旋的魔方

端午节的诗歌9

 《端午节遐思》

 秋野居士

 有女人的地方就有水,

 谁清谁浊?

 只放一个个清脆的粽子,

 看能否与世沉浮。

 汨罗江畔,长影枯槁,

 早在文字里凝固。

 女人与水都在沸腾,一唱三叹。

 而你,渔夫敲碎过的灵魂,

 湿漉漉,曝晒在江边,

 搁置千年。

 惟有石头,你怀中唯一的厚重。

 以最顽劣的姿势,

 日夜守望,在秭归的梦里。

 听江风号叫,千帆竞争,

 只等一张炽热的网。

 打捞,在这黑了又黑的夜空。

 在这日夜奔腾的江面,

 为语言作一次清洗,

 为目光作一次长久的铺垫。

端午节的诗歌10

 《端午节遥想》

 黄叶斌

 一条龙舟,

 从历史的深处划出。

 从此,中华民族的号子声中,

 就多了几分悲壮而激越的韵味。

 楚河的波浪,

 承载着屈子的冤魂。

 让长江的叹息千年不灭,

 让汨罗的祭祀香火永存。

 一粒粽子,

 在咀嚼中品尝清醒与忠诚。

 裹腹的是醇厚的米香,

 营养的却是闪亮的'骚文。

 打捞文明史的历史教诲,

 每年与先贤哲人对话一次吧。

 美人啊,请重新展示你清纯的诱惑。

 香草啊,请及时绽放你高洁的奇葩。

 一条龙舟,

 在时代的长河中流淌。

 跨越惊涛骇浪的木浆,

 永远翻腾在沉吟的不死魂灵上……

端午节的诗歌11

 《今年的端午节》

 火火

 明天就是了端午节了,

 今天就嚼一只粽子。

 电视里正讨论着,

 塑化剂的风暴。

 而岳阳楼仍在,

 洞庭湖却已口舌生烟。

 今年的端午节,

 就这样到来。

 在我口袋开始干涸的时候,

 在楼价无论怎样调整还如不倒翁的时候。

 来了,艳阳高照。

 来了,梦如火烧。

 来了,端午节的绿。

 在硫酸铜的颜色里。

 淡淡的苦涩,

 在蒸煮翠绿的粽子之后。

 翻江倒海,胃肠贴地。

 在看到那翠绿是硫酸铜的渲染之后。

 而大地张着干渴的大口,

 没有了淋漓的风貌。

 天空拧着枯竭的奶罩,

 无力偿还大地的泪泡。

 后来,梦的汛期就决堤了。

 电视新闻说:南方旱区大部降雨。

 张了几个月的大口弥合了,

 过于狂喜就咬断了好几处路桥。

 洞庭湖又开始荡漾,

 岳阳楼又开始笙响。

 我嚼着那只翠绿的粽子,

 对端午对明天又有了渺想。

 想那蜡的味道,

 想假我如蜡,内心的温热应该可以煨干几个五月?

端午节的诗歌12

 《端午情》

 沙尘

 是谁打翻了桌上的雄黄酒,

 浇湿了整片大地。

 白娘子的哭泣,

 在山谷回荡。

 锅里,

 喧腾一片。

 棕儿不因沸水而散落,

 只因心中那怀念而奉献,

 粒粒谷香惹人垂涎。

 庭外,

 欢声一片。

 孩童们不因耀阳而惆怅,

 只因胸前那香囊而喜悦,

 阵阵芳香耐人回味。

 门前,

 忙碌一片。

 菖蒲,艾蒿不因炎热而低头,

 只因盼望那游子而等待,

 片片青绿述说乡愁。

 湖面,

 震声一片。

 龙舟不因湿漉而停留,

 只因追寻那伟大的人儿而奋进,

 朵朵浪花激起了爱国的情怀。

端午节的诗歌13

 《端午节想你》

 一天又一天,

 不知不觉的又是端午节,

 不知不觉的又是怀念屈原的日子。

 采一把艾香抱一包粽子,

 艾香浓浓的勾起我对你的爱,

 粽子鼓鼓囊囊的包裹着,

 我对你深深的情。

 远去的是一个节日,

 留下的是记忆的爱。

 一年又一年,

 不变的是一个端午节,

 不变的是我对你的思念。

 五千年的历史随着我的思念远去,

 远去的不是历史,

 而是一个民族魂,

 一种不屈不挠民族精神。

 端午节想你,

 我把一首诗歌鸣唱,

 我把一个故事传诵。

 有水的地方就有古乐龙舟,

 有人地方就有醉人的艾香。

 就有甜蜜的粽子,

 你一口我一口,

 甜了我饱了你远离了他。

端午节的诗歌14

 《端午的心情》

 鲲鹏紫藤

 绿色的粽叶,

 香糯的米,

 浸透挂念。

 沉甸甸,

 粒粒相拥,

 数不清的甜,

 裹紧满满暖暖的祝福。

 象绿色的小船,

 升起绿色的心帆,

 依着一个软绵思念。

 乘五月的暖风,

 悠悠远远,

 驶出我蓄满叮咛的心湖,

 走向你的心岸。

端午节的诗歌15

 《端午节旧事》

 岷州浪子

 去年端午节的早晨,

 我精心挑选了十六个汉字。

 排成短信,

 发送给,

 十个住在我手机里的人。

 直到那天黄昏,

 没见一个汉字归来。

 今天我突然想到,

 就象我那天吃掉的粽子,

 直到现在,

 还没有被排泄出来。

端午节的诗歌16

 《五月端午节》

 雪域野子

 一壶雄黄酒,

 一碗浓浓的熬茶。

 带有草芽香的,

 手把羊肉。

 香柴花的芳香中,

 悠然地醉去,

 这就是草原人的端午节。

 五月的草原,

 是少女圆润的乳房。

 山花烂漫,

 情歌翻飞。

 蓄势而发的骚动,

 被动情的云雀衔起。

 季节合欢的序幕便,

 被轻轻拉开……

 公牦牛,

 剑一样刺穿了远山的沉郁。

 咂足奶水的羔羊,

 惬意的睡在了山坳间。

 布谷鸟发酵千年的伤感,

 催动着疯长的庄稼。

 只是一点雨珠,

 击伤了农妇坚实的守护。

 不觉处,

 那是熬煎身心的思念。

 五月,

 每一块河石,

 都锈满了绿苔。

 翡翠与珍珠铺就的河道,

 舞动着,

 山溪优美的锅庄舞。

 五月,

 有一中力量。

 在骨骼间传动。

 有一中诱惑,

 牵引着登高的欲望。

 真愿登临那最高的冰峰,

 好吮尽江南的粽子,

 那绵绵悠长的甜香。

端午节的诗歌17

 《端午情思》

 江河月

 门前菖艾插在两旁,

 满街粽子徐徐飘香,

 龙舟竞渡的鼓点正在敲打,

 今天——又是一个端阳。

 艾叶透出的气味,

 叩开千家万户的门窗。

 横扫着人们心中的尘埃,

 展现了一张追的思情网。

 粽子那鼓鼓的胸腔,

 象沉甸甸的哀思满仓。

 人们闻到的不是糯米香气,

 而是民族灵魂的张扬。

 看江上龙舟竞发,

 操橹者个个疯狂。

 争先恐后地比拼速度,

 为的是抢拈一柱祭香。

 滔滔东去的江水,

 贮一曲永远的忧伤。

 千年风雨洗不去,

 爱国气节的显彰。

 三闾大夫今何在,

 谁曾拷问过楚怀王。

 屈子傲骨铸“礼魂”,

 灵魂煮沸汨罗江。

 不必看“天问”的注脚,

 仰古之情早已“涉江”。

 《离骚》《九歌》的韵律声里,

 文人志士正在深情吟唱。

 导语: 岁月悠悠几千年,端午佳节成传统。祭奠屈原情义深,爱国情怀心中留。 以下关于与端午节有关的现代诗 ,希望你会喜欢。

篇一端午的诗

 向一片艾叶讨要怀念

 两千年前的风就吹过来

 屈子的信念就飘过来

 汨罗江的水就流过来

 是时间扭曲了善良

 屈子的手举了又举

 一直在帝王的视野之外

 忠与烈 在哪

 生命总是自己的

 骑着一块石头入水

 把自己打造成

 前无古人 后无来者

篇二屈原,一个人的楚国

 姜华

 一个诗人对自己的祖国爱到绝望

 选择去投江。公元前278年5月

 汩罗江上的浪涛拍岸

 它们显然在等待,为一个叫屈原的诗人

 招魂。

 2300年后初夏,一位诗人

 从长安来。他坐在夫子投江的地方

 用泪水焚烧完一张地图。然后

 扬起头颅,问天、问地、问命

 独不问诗歌

 他知道,诗歌多么可悲、无用

 竟拽不住一位老人的'生命

 一江水在身旁呜咽,诉说着

 一座江山衰亡的铁证

 故人已经远去。遗下一地青铜

 你看江面上,那些水仍在自我拯救

 一个浪花,复盖又一个浪花

篇三端午,写给屈原

 你纵身一跃的刹那

 随风扬起的峨冠博带飘飘长发

 刺痛了苍茫烟雨山河的暗疾

 翻开这一页蓄满忧愤的沉痛与绝望

 看见你痛苦不安的灵魂

 仍在抱着祖国万里江山暗暗饮泣

 三千年的时光白驹过隙

 天已不是楚天,国也不是楚国

 可你的忧伤依然沉重如不肯散去的云翳

篇四仰望

 仰望一株草

 草的名字叫辟芷

 仰望一树花

 花的名字叫秋兰

 仰望一条江

 江的名字叫汨罗

 仰望一个人

 人的名字叫屈原

 仰望一首诗

 诗的名字叫离骚

 仰望一种爱

 爱的名字叫祖国

篇五关于端午的诗

 五月五,是端午,

 背个竹篓入山谷;

 溪边百草香,

 最香是菖蒲。

 粽子香,香厨房。

 艾叶香,香满堂。

 桃枝插在大门上,

 出门一望麦儿黄。

 这儿端阳,

 那儿端阳,

 处处端阳处处祥

 端午花,红又红,

 摘朵鲜花送金龙。

 端阳,端阳,

 粽子粽,

 拿个粽子塞龙洞。

 龙戴鲜花吃粽子,

 吃饱粽子回龙洞,

 请你不要伤害屈原公公。

篇六《端午的寻找》

 ——节选自洪烛长诗《屈原》

 每年的这一天,江水会流得慢一些

 龙舟会划得快一些

 他没有坐在船上,也没有站在岸上

 可又无处不在

 每年的这一天,我在人群里找他

 或者找跟他长得很像的人

 虽然没有见过他,但我能看出

 谁跟他长得最像

 每年的这一天,我在空气里找他

 找他簪过的花香,找他佚失的哀叹

 每年的这一天,我在水里找他

 找他的影子

 每年的这一天,我会变成一个找人的人

 找他,或者找跟他长得很像的人

 找着找着,发现自己

 变得越来越像他了

 当年,他一定走过这么一段路

 边走,边找自己弄丢了的魂

 每年的这一天,我在找他

 不,我在替他寻找

 因为我们把他找到的东西又给弄丢了

 幸好我们没有忘记他,还在找他

 只要还在找,就有希望

 没有希望,谁会去继续寻找呢

 我们没有找到他,却找到了希望

篇七端午

 在雨后,风过江岸

 不只是一只芦苇在摇晃

 青蛙们集体禁声。一幅水墨

 缓缓走进江面,把我的记忆打开

 低垂的岸柳、沙洲、田园和远山

 薄雾里若隐若现的村庒、行人

 被一只神来之笔,涂出

 千般风情。在水鸟鸣叫声中

 污垢洗尽了。空气如此清新、恬静

 我掏出伤口尽情清洗。坐在

 船头的打渔人,哼一曲《兰草花》

 把一网期待撒进绿里

 把一叶小舟撑入画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426902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22
下一篇2023-08-2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