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葬花吟》全诗通过丰富而奇特的想象,暗淡而凄清的画面,浓烈而忧伤的情调,展现了黛玉多愁善感的性格、内心的矛盾与痛苦、细微而复杂的心理活动,表达了其在生与死、爱与恨复杂的斗争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对自身存在焦虑不安的体验和对生命迷茫的情感。将花拟人,以花喻人,把花的命运与人的命运紧相联系,有力地控诉了那些摧残花的自然界和扼杀人的黑暗社会恶势力。明写花,实写人,将人物的遭遇、命运、思想、感情融汇于景与物的描绘之中,创造出内涵丰富、形象鲜明生动的意境,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整首诗是林黛玉生命理念和人生价值的真实写照。全诗抒情淋漓尽致,语言如泣如诉,声声悲音,字字血泪,满篇无一字不是发自肺腑、无一字不是血泪凝成,把林黛玉对身世的遭遇和感叹表现得入木三分。《葬花吟》写出主人公在幻想自由幸福而不可得时,所表现出来的那种不愿受辱被污、不甘低头屈服的孤傲不阿的性格。
《葬花吟》是林黛玉感叹身世遭遇的全部哀音的代表,也是作者曹雪芹借以塑造这一艺术形象,表现其性格特性的重要作品它和《芙蓉女儿诔》一样,是作者出力摹写的文字这首风格上仿效初唐体的歌行,在抒情上淋漓尽致,艺术上是很成功的
这首诗并非一味哀伤凄恻,其中仍然有着一种抑塞不平之气“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就寄有对世态炎凉、人情冷暖的愤懑;“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岂不是对长期迫害着她的冷酷无情的现实的控诉“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杯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则是在幻想自由幸福而不可得时,所表现出来的那种不愿受辱被污、不甘低头屈服的孤傲不阿的性格这些,才是它的思想价值之所在
这曾诗的另一价值在于它为我们提供了探索曹雪芹笔下的宝黛悲剧的重要线索甲戌本有批语说:“余读《葬花吟》至再,至三四,其凄楚憾慨,令人身世两忘,举笔再四,不能下批有客日:‘先生身非宝主,何能下笔”即字字双圈,批词通仙,料难遂颦儿之意,俟看玉兄之后文再批’噫唏!阻余者想亦《石头记》来的,散停笔以待”
黛玉的自然,浪漫,在这儿体现的淋漓尽致,是红楼梦中最美的体现黛玉的诗情、感情、爱都表现在这《葬花吟》中是难得一见的经典之作
书中评判他是“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庶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贾宝玉多情是出了名的,自幼深受贾母疼爱,游于温柔富贵乡,专爱作养脂粉,亲近家里姐妹和丫环。
与林黛玉青梅竹马,互为知己,发展成一段世间少有的纯洁感情。他喜欢诗词曲赋之类性情文学,厌恶四书和八股文,批判程朱理学,把那些追逐科举考试、仕途经济的封建文人叫做“禄蠹”。是个十足的性情中人。
红学批评的代表人物涂瀛这样评价宝玉的多情。
宝玉之情,人情也。为天地古今男女共有之情,为天地古今男女所不能尽之情。天地古今男女所不能尽之情,而适宝玉为林黛玉心中、目中、意中、念中、哭泣中、幽思梦魂中、生生死死中悱恻缠绵固结莫解之情,此为天地古今男女之至情。惟圣人为能尽情,惟宝玉为能尽情。负情者多,微宝玉,其谁与归。孟子曰:“伯夷,圣之清者也。伊尹,圣之任者也。柳下惠,圣之和者也。”我故曰:宝玉,圣之情者也。
作为情圣,自然就是要多情的了。感伤只是他的一种情感而已。
林黛玉的多愁善感是性格造成的,贾宝玉的多情善感也是性格使然。从他的出身就能看得出来。
作者说贾宝玉是太虚幻境警幻仙子命他为赤霞宫神瑛侍者。他却常在西方灵河岸上行走,对绛珠仙草(林黛玉前世,属木)施以甘露之惠,相互许下木石前盟(神瑛侍者属石,推知他的前世为神瑛仙石。后因凡心偶炽,被一僧一道携入红尘,幻化为通灵宝玉(形),其真身即转世为贾宝玉(质)。
所以,在开始,作者就已经设立了贾宝玉的性格。
另外,他多情的性格还和环境有关系,天天和女孩子泡在一起,自然而然地会受到这些女孩子的影响。容易感伤也就不足为奇了。
黛玉葬花表现了黛玉多愁善感的性格、内心的矛盾与痛苦、细微而复杂的心理活动,表达了其在生与死、爱与恨等复杂的斗争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对自身存在焦虑不安的体验和对生命迷茫的情感。
由此联想到自己飘零流落,寄人篱下,父母双亡,无依无靠的现状,又和落花有什么两样呢,由此,她感到了深深的悲伤和苦闷,难以自制。
扩展资料:
林黛玉出自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金陵十二钗正册双首之一,西方灵河岸绛珠仙草转世,荣府幺女贾敏与扬州巡盐御史林如海之独生女,母亲贾敏是贾代善和贾母四个女儿里最小的女儿。林黛玉是贾母的外孙女,贾宝玉的姑表妹、恋人、知己,贾府通称林姑娘。
她生得容貌清丽,兼有诗才,是古代文学作品中极富灵气的经典女性形象。从小聪明清秀,父母对她爱如珍宝。5岁上学,6、7岁母亲早亡,10岁师从贾雨村启蒙。
林黛玉是一个美丽而才华横溢的少女。她早年父母双亡,家道中落,孤苦伶仃,到贾府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但是她孤高自许,在那人际关系冷漠的封建大家庭里,曲高和寡,只有贾宝玉成为她惟一的知音,遂把希望和生命交付于对贾宝玉的爱情中。
她用尖刻的话语揭露弱点,以高傲的性格与环境对抗,以诗人的才华去抒发对自己命运的悲剧感受。她为保持自己的爱情而付出全部的生命。
1、感情丰富:林黛玉是一个非常感性的人,她能够深情地爱着自己的家人、朋友和身边的人。她特别珍视贾宝玉这段感情,但由于一系列的误解和不可预测的变化,她最终仍然无法和他在一起,这使她的内心更加委屈和伤感。
2、细腻、敏感:林黛玉是一个善于察觉他人情感变化的人,她能够准确地洞察到别人的情绪,并且有时候对此感到特别敏感和易受影响。由于她性格内向,因此有时候情感压抑,不愿与人交往和表达。
3、自我压抑:林黛玉对自己的情感进行严格的自我控制,她不愿意表露自己内心的情感,宁愿带着伤感地独自承受。这也是为什么她常常被自己内心深处的感情所困扰。
4、多愁善感:林黛玉承受着太多的内心疚怨和不幸,因此她的情绪起伏比较大,时而愁肠百结,时而情绪低落。她的内心也充满了悲观和不安,对于未来,她总是充满着担忧和不安。
总之,林黛玉是一位富有感情和自我压抑的女子,她的性格特点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的不幸和内心疚怨,也反映了一个女子在封建社会中所遭受的不幸。她的不幸和内心疚怨,也反映了一个女子在封建社会中所遭受的不幸。
黛玉为何取闹无常
在与宝玉相处时,黛玉经常仗着宝玉的包容,无理取闹,蛮不讲理。
表面上看,这是因为黛玉是一个敏感而孤傲的人,容不得别人,尤其是宝玉的轻视,因此爱使个小性子;深层次看,这是由于黛玉对爱情没有安全感,一旦感觉失去宝玉的关注,或者宝玉与“金玉良缘”接触过近,她就会焦虑不安,失去平日的气度和理智,对宝玉斤斤计较,事事苛责。进一步说,黛玉对爱情焦虑的根源是其内心深处无法克制的自卑感。
在心理学中,自卑一般指自我评价偏低、自愧无能而丧失自信,并伴有自怨自艾、悲观失望等情绪体验的消极心理倾向。长期的自卑会导致自卑情结,即一个人对自我价值、能力和成就等各方面的负面评估倾向。相比其他自卑类型,黛玉所患的自卑属于敏感型自卑,其显著特点在于敏感和对于细节的纠结,具体表现为:①心思细腻,觉察敏锐,常常纠结于细节不放,对小事过度猜疑;②常过分夸大自己的缺陷,拿自己的短处比别人的长处,甚至毫无根据地臆造出许多弱点;③不能冷静地分析所受的挫折,不能平静地对待自己的过失,有时会迁怒于人,甚至觉得他人故意迫害自己;④信任度低,对他人经常疑心,不能客观地理解他人对自己的评价。
爱情中的这种敏感型自卑直接导致了爱情中的“无理取闹”,即指在恋爱关系中,一方由于对自身及未来的信心不足,对感情患得患失,对恋人挑刺责难,不断取闹折腾来唤起恋人的注意和关爱,以恋人的妥协退让作为心理安慰。
那么出身书香门第而又才貌双全的林妹妹为何会如此敏感自卑呢?
一来是家世变迁。黛玉本也是大家闺秀,父亲林如海是前科探花,升至兰台寺大夫,又被钦点为
扬州巡盐御史,母亲贾敏是荣国府中贾母之女,贾政之妹。黛玉是独女,深得父母之宠,其父在她年纪小小就请西席来教导黛玉。可惜好景不长,贾敏在黛玉年幼时离世,贾母念其孤苦,接来荣国府抚养。没多久父亲林如海也病故,黛玉就此长住荣国府,成“旅居客寄之人”,甲戌本第三回回目为“荣国府收养林黛玉”,脂砚斋侧批:“收养”二字触目凄凉之至!寄居荣国府初期,黛玉是“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对心高气傲的黛玉而言,寄人篱下的日子不好过。
二来是性格折损。原本黛玉深得宠爱,自视甚高,然而父母相继去世后,对于她来说,除了荣国府,举目无亲,“一无所有,吃穿用度,一草一木”都要靠贾府提供,这使她非常没有安全感。此刻黛玉不得不谨小慎微,而她与宝玉的爱情之中情敌丛生,婚姻更是无人做主,因此变得敏感而压抑。如《红楼梦》第二十六回中,黛玉想到“虽说是舅母家如同自己家一样,到底是客边。如今父母双亡,无依无靠,现在他家依栖。如今认真淘气,也觉没趣”。黛玉早年是父母的掌上明珠,而后是寄人篱下的孤儿,这种落差也时刻伤害着黛玉的自尊,令她更加消极地看待自己。黛玉的自卑情结使她常常表现得孤高疏离、多疑脆弱。
三来是缺少足够的关注度。黛玉虽是贾母的“心肝”,宝玉的“知心人”,但她身份上不如“四春”,外戚姊妹中,林黛玉又比不得拥有百万家富的薛宝钗,甚至比不上同是父母早亡却又有叔婶抚养的史湘云。第二十二回,脂砚斋批语“最奇者黛玉乃贾母溺爱之人也,不闻为作生辰,却去特意与宝钗,实非人想得着之文也”,贾母替宝钗热热闹闹地张罗生辰,对于黛玉的生辰却不过问。第四十回,刘姥姥游大观园,贾母对潇湘馆只说“这屋里窄”,但到了蘅芜苑,贾母却将自己珍藏的连宝玉
也不得见的“梯己”拿出来给宝钗,又亲自为宝钗设计布置屋子。甚至在抄检大观园之时,也是“断乎检抄不得”薛宝钗的屋子,却对林黛玉照抄不误。贾府一方面将黛玉作为“不是咱们贾家的人”、“亲戚”(袭人、王熙凤语),另一方面,待客之道又因人而异,对黛玉的待遇显然不如宝钗。
四来是容易被人看轻。第四十五回,黛玉解了心结,对宝钗坦言:“那些底下老婆子丫头们,未免不嫌我太多事了。你看这里这些人,因见老太太多疼了宝玉和凤丫头两个,他们尚虎视眈眈,背地里言三语四的,何况于我?况我又不是他们这里正经主子,原是无依无靠投奔了来的,他们已经多嫌着我了。如今我还不知进退,何苦叫他们咒我?”黛玉处境之难,一目了然,但她也是太过忧心忧虑,轻贱了自己。因此黛玉对别人的态度非常敏感,生怕别人看低她。
黛玉为了补偿心中的自卑感,她就要不断地寻求宝玉的关注和体贴,而且因为生怕受到宝玉的轻视和忽视,想要控制宝玉,将宝玉拴在自己身边。事实上,最轻视黛玉的恰恰是她自己。如第二十九回所写,“黛玉偏生也是个有些痴病的,也每用假情试探。因你也将真心真意瞒了起来,只用假意我也将真心真意瞒了起来,只用假意,如此两假相逢,终有一真,其间琐琐碎碎,难保不有口角之事”。黛玉试探宝玉,是信不过宝玉的真心,更是对自己的不自信,使得她与宝玉的爱情之路走得异常曲折。黛玉甚至因为自卑而形成了一定程度的抑郁型人格障碍症,精神不振,常年病病恹恹,药不离口。
第三十四回,黛玉与宝玉“提帕定情”,黛玉一时可喜、可悲、可笑、可叹、可愧,一时五内沸然,浑身火热,却不知病由此起。黛玉也表现得寡言少语,过分担忧,容易发怒,自感负担沉重、精力不济,对任何事情都感到困难重重、无能为力和难以预料结局,对生活的看法充满悲观愁情,感伤春花秋月,黛玉的《葬花吟》“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就是最好的代表。第三十八回,众姊妹作诗,黛玉“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开花为底迟”,虽被李纨推为魁首,但也自认为“到底伤于纤巧些”。
纵观《红楼梦》,黛玉对爱情的焦虑本是可以理解的。一方面,她并非宝玉婚姻良配,比较林家家道中落,黛玉本身也身体孱弱,不具管理豪门贵族的能力。宝玉可选“金玉良缘”的薛宝钗,及有“金麒麟”的史湘云。她俩一个是有才、有貌、有家世,另一个也是才貌双全、性情乐观,两人都深得贾府长辈的喜爱,对黛玉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另一方面,宝玉自小成长于女儿堆里,有些心性未定,爱与其他人打打闹闹,而黛玉容易胡思乱想,却碍于女孩的矜持和自尊不便一再提点,因而更加焦虑不堪。
爱情本是一种平衡结构,其核心成分是自信。可悲的是,黛玉带着满腹的自卑展开与宝玉的爱情,一路下来充满了焦虑和不安,三日一小闹,五日一大闹,到头来把自己闹得抑郁,而原本甜美的爱情变成了折腾彼此的怨情。
表面上看,黛玉是一个敏感而孤傲的人,容不得别人的轻视,因此爱使小性子;深层次看,黛玉对爱情没有安全感,一旦感觉失去宝玉的关注,就会焦虑不安;进一步看,黛玉爱情焦虑的根源是其内心深处无法克制的自卑感,为了补偿心中的自卑感,她需要不断寻求宝玉的关注和体贴。事实上,最轻视黛玉的恰恰是她自己。尤三姐的这种刚烈人格,往往具有极强的自我意识和原则性,但容易刚烈过头,冲动之下鲁莽行事。面对柳湘莲的猜忌,她焦急、失望,甚至绝望,但她依旧不辩解、不纠缠,以极端行为血洗自己的清白。明明可以有很多选择,尤三姐却偏偏选了绝路,让人为之叹息。有时候,压力并非来自事件本身,而是人通过主观认知强化了事件的消极性。
岳晓东:中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大学毕业后赴美深造,1993年获得哈佛大学心理学博士学位,现在香港城市大学任教。香港心理学会辅导心理分会首任会长,内地20多家机构的特邀顾问、名誉理事长等;内地多家报刊的专栏作家,如《北京科技报》、《青年心理》、《校园心理》、《中国日报》(英文版);受聘担任南京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10余所大学的客座教授。岳晓东博士在心理咨询、创新思维、青少年偶像崇拜等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成绩斐然。他先后在国内外各类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特别是他的《登天的感觉》一书,使国内成千上万的人对心理咨询有所了解,改变了很多人的生活;近年来著有《爱情中的心理学》、《决策中的心理学》、《历史中的心理学》、《追星与粉丝》等。
唐多令·咏柳
林黛玉
粉堕百花洲,香残燕子楼。一团团逐对成逑。漂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
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叹今生谁舍谁收?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
1.①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
②作者在这首词里塑造漂泊无依的柳絮形象。
③“粉堕”“香残”说明自己的青春在慢慢逝去,“逐对成逑”“缱绻”写对爱情的执着追求,“嫁与东风春不管”写自己的孤苦无依。
④作者通过柳絮象征自己漂泊无依和在命运面前无能为力的形象。
2.①“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词风缠绵悱恻,表达了林黛玉孤苦无依、任人摆布的感伤凄凉的情绪。
宝玉的"情不情"是相对于黛玉的"情情"来说的,第一个情为动词,第二个情应该为名词。宝玉的“情不情",大意指这个痴傻的情哥哥对一切美好的女子都带着一种由衷的欣赏和喜爱,那怕对方心里压根不把他当回事,比如开始清高的妙玉,一心只有柳湘莲再看不到别人的尤三姐,还有后来剪发断志为避嫌而冷漠于他的鸳鸯,在他们心里基本没有宝哥哥的,但是宝玉并不因为她们的冷漠而减少了对她们的喜爱,这就是“情不情”,而相对的黛玉只对心里真心对她好的人才展露她的心扉,其余的基本是事不关己的。宝玉的"情不情"是相对于黛玉的"情情"来说的,第一个情为动词,第二个情应该为名词。宝玉的“情不情",大意指这个痴傻的情哥哥对一切美好的女子都带着一种由衷的欣赏和喜爱,那怕对方心里压根不把他当回事,比如开始清高的妙玉,一心只有柳湘莲再看不到别人的尤三姐,还有后来剪发断志为避嫌而冷漠于他的鸳鸯,在他们心里基本没有宝哥哥的,但是宝玉并不因为她们的冷漠而减少了对她们的喜爱,这就是“情不情”,而相对的黛玉只对心里真心对她好的人才展露她的心扉,其余的基本是事不关己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