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岁儿童在家长帮助下调控情绪的方法:
一、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建立协调的亲子关系。家庭中和谐的气氛,家庭成员协调的关系,使孩子内心安宁,情绪稳定,感到安全。父母对孩子的理解和接纳,使儿童感受到愉快和满足。心境良好的儿童对各种变化、困难和挫折的耐受力高,能有效应付各种情况,保持平衡良好的情绪。二、培养孩子表达情感的能力。在生活中积累的情绪如不能得到宣泄,其内心体验会变得更加强烈。游戏、运动是儿童疏泄情绪的良好方式。父母还应该培养儿童用语言来表达自己情感的能力,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增加孩子的情感词汇。三、教会孩子控制情感。让孩子明白,每个文明人都必须学会控制情感,谁也没有权利任意发脾气。让孩子明白,每个人都能学会控制情感。日常生活中,父母对孩子的某些需要不要及时给予满足,有时可以拒绝孩子的要求,让孩子学会延迟需求,明白自身的局限性。教会孩子控制情感,首先要教会孩子辨认自己的情绪变化在身体上的反应,了解自己陷入某种不良情感前的¨先兆’’症状,以便及时加以控制。还可以让孩子接受一些控制情感的训练。
情绪教育的学习和训练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家长往往不太注重孩子的情绪,总是认为孩子情绪多变是由于年龄小不懂事,长大了自然就成熟了。其实不然,幼儿情绪的表达和成熟也是需要学习和训练的,我们有义务让孩子学会拥有成熟快乐的情绪。幼儿情绪的稳定性很差,常常受外界环境影响而波动、变化。如当孩子平心静气看连环画时,窗外天空中传来飞机的轰鸣声,他们会立刻转移注意力,兴奋地大叫起来。幼儿的情绪还具有明显的易感性,如:当成人做出恐怖的表情时,幼儿也立刻会出现恐怖的情绪反应,在童话音乐剧里,当大灰狼出场时,总伴随着低沉的大提琴声,以后只要这种低沉阴郁的大提琴声一响起,孩子往往会吓得闭上眼睛。幼儿情绪还具有易冲动性,孩子经常因争夺玩具而情绪激动,嚎啕大哭,但当父母用些搞笑的表情,幽默的言语,给予安慰时,他的眼泪还挂在脸上又马上发出笑声,又显示了幼儿情绪的易转移性。
首先要帮助幼儿认识和了解自己的情绪,人的情绪是一种主观的内在的体验,需要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来宣泄。因此,就情绪本身而言,它是一种自然的真情流露,并无好坏是非之分。许多情况还表明,情绪丰富的人比情绪淡漠的人更智慧。所以,当孩子表现诉求情绪时,我们不应抑制,而应给予理解、接纳,使孩子毫无顾忌地表达自己的情绪。许多人认为,现在的独生子女物质条件充裕,应该感觉很幸福,不会有什么烦恼。其实不然,孩子在幼儿园或家庭生活中也会碰到许多不舒心的事。比如,老师忽略了自己,受到大孩子的欺负,饭菜不合口味,自己的某些需要得不到满足等等,这些情况都会使孩子紧张焦虑。任何一个孩子都会遇到不愉快的情绪状态,但并非所有孩子都能表现出来。过去,我们倾向称赞那些不表达自己消极情绪的孩子,然而,根据精神健康方面的知识,我们应树立新的观念:能够宣泄自己情绪是心理健康的表现,不能一味要求孩子压抑自己的情绪。如果孩子承担消极情绪而又不能表达,必然会产生压抑感。因此,我们要帮助孩子正确对待他们的各种情绪。
其次,要循循善诱,帮助幼儿恰当地表现自己的情绪。父母如何表达自己的情绪是孩子模仿等习的对象。有许多孩子每当家里来了客人就成了调皮捣蛋的“人来疯”,虽然这是他情绪极度兴奋的表现,可其行为却让大家很烦躁。此时,就需要家长以平静、理解的态度来对待,一味打骂只能伤害孩子。可以在肯定孩子感受的同时,告诉其表达方式的不妥并教给孩子一些待客之道:通过快乐的表情,热情的语言,同样能表达自己的情绪并使客人感到受欢迎,而不一定非用肢体动作上蹿下跳,手舞足蹈。
再有,应帮助幼儿有效调控自己的情绪。对于情绪波动大的孩子,父母除了对他表示理解和关心外,还要尽量分散他的注意力,引导他做些愉快的事。如有的孩子不愿去幼儿园,当他哭泣时,要引导他观察别的孩子愉快的活动,并让孩子们带他一起玩,当他的注意力集中到玩乐中去时,他的消极情绪也就无影无踪了。对于大一些的孩子还可通过活动不同部位的肌肉,比如散步、打球或其他体育活动来达到精神和身体的放松,有规律的深呼吸也有助于身心松弛。适当的宣泄也有助于调控情绪,有些家长不理解孩子的心理特点,往往把孩子的宣泄行为视作“有意使坏”,因而严加训斥与制止,迫使孩子强行克制已经酝酿发作的脾气,这么一来,孩子摄于成人的威严,表面上不声不响,但却憋在心里,加重了紧张焦虑。长期如此,孩子得不到宣泄的机会,对身心健康相当不利。孩子的发脾气是释放积压在胸中的怒气,是一种情绪的自我调控,所以,不妨让孩子发发脾气,但请别忘了给予正确的引导。
最后,应帮助幼儿增强对积极情绪的愉快体验。幼儿直接经历过的情景比起故事、来更能引起他的情绪共鸣,也更能印入其心灵深处。因此,父母师长的微笑和赞扬,会使孩子获得情绪上的满足,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多次强化以后,孩子今后在同样情境下就能正确表达情绪,并逐渐成为一种稳定的情绪定势。家长要用正面情绪教育孩子。现在的社会竞争激烈,很多家长面临着工作上的种种压力和挑战,有时常常会把工作中的不良情绪带到家里,在家人尤其是孩子面前诉说种种社会不良现象。而很多家长更是会把自己的境遇与孩子的学习很自然地联系起来,把自己作为一个例子,告诉孩子学习上应该如何努力才不至于重蹈家长的覆辙。在对待孩子的教育上,家长们时常因为孩子的一点波动就紧张、不安、焦虑。家长的这种情绪时刻在影响着我们的孩子,孩子出现了两种不同的反映:一种孩子感受到来自家长的压力,对自己的行为和语言过度关注,情绪经常处于紧张焦虑之中。另外一种孩子对于家长的这种情绪似乎已经司空见惯,用冷漠和无所谓来对待家长的督促和指责。人的情绪是会互相影响的,家庭是孩子生活成长的主要空间,孩子的身上总是不可避免地继承和延续了家长身上的部分情绪和性格。所以家长们请你注意,你在一味挑剔、担心孩子的情绪的时候,有没有反省—下自己,有没有发现孩子的情绪与自己有很多相像的地方。家长只要放正心态,其实生活中处处都有美好的地方,让我们的家长做一面多棱镜,把生活的阳光折射给孩子,把积极的情绪传递给孩子,让孩子在家庭的空间里感受到—片晴空。
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自我调节情绪的方法:
1要培养自己具有乐观的生活态度。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和挫折,都要以乐观、积极的态度去面对,相信问题总会有办法解决的,从而勇敢地面对现实,努力进取,永不失望,对前途充满信心和希望。持这样的乐观态度往往会产生积极情绪。
2要适当地发泄积存在心中的不良情绪。比如,可以向知己的人倾诉自己的苦恼和忧伤等等。这样做,有助于消除心中的烦恼、压抑,从而达到心平气和。这种发泄对心理健康是有益的。
3要保持适当的紧张和热情。紧张是一种情绪,它能维持和提高学习、工作效率。如考试时产生的紧张情绪,能使大脑功能达到最高效率状态;平时上课或做某件事,也需要保持适当的紧张。张弛调节适度,就会使生活更有节奏和情趣。
4要善于理智控制自已。青少年的种种要求和愿望,都应符合社会道德和规范,否则就要用理智打消这种念头,不能苛求社会与他人满足自己的一切愿望。这样做对维持心理平衡,培养健康情绪有好处。
EQ型家长怎样处理孩子的情绪先舒缓孩子的急躁情绪,然后以赞扬、鼓励、引导、帮助等方式正向积极帮助海子,实现良好效果---
家长应该怎样疏导孩子的情绪?每个孩子的性格都不一样,应该依顺这个孩子的性格对他进行疏导,对于孩子来说,接受观点应该是一个愉悦的过程,若是揠苗助长,孩子是接受不了的
教育中,家长该怎样管理孩子的情绪家长自己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遇到事情不慌不急躁,想办法去解决,小孩也会从你处事上学到,再加上平时跟小孩互动的时候加以引导
家长怎样调节孩子的开学"情绪病"求解面对开学,往日舒服的懒觉、精彩的电视节目、无拘无束的玩耍和娱乐等,都将被英语单词、作文题目、数理化公式取代。假期中,孩子在身心各个方面都处于相对放松和随意状态,而即将进入高强度、快节奏的学习生活,难免让孩子们对开学产生抵触。开学后,孩子们需立即转入紧张的学习状态,有的孩子会欢天喜地去学校,因为感觉到学校有吸引力,有好朋友,可学习新知识;而有的孩子会出现一些害怕心理,如情绪不好、烦躁、发脾气,甚至会有些头晕、头痛等生理不适现象,有的儿童表现为尿床、吸吮手指等。这是很自然的心理反应。环境转换过程中,容易出现适应问题的孩子有这几类:比较自我,在学校人缘不太好的学生;学习压力很大,对自己各方面要求苛刻的学生;即将进入陌生环境的学生;自身心理素质低,适应环境困难。对症处理 专家认为,学生如果对即将到来的学习生活缺乏必要的心理准备,就容易导致焦虑、恐惧情绪。这主要是因为,假期无忧无虑的生活,与开学后紧张的学习将形成鲜明的反差,从而造成对开学存在心理阴影。对此,家长要以积极、乐观的态度,激励、引导孩子,谈谈学校、同伴和新学期,多说欣赏和鼓励的话,从正面的角度给孩子以信心,让孩子感到上学的幸福感,期待着开学。对症处理循序渐进开导孩子的不良情绪如何面对孩子的开学情绪?专家建议:寻找原因,对症处理,循序渐进,不要强压。表现一:学习压力大的学生,特别要求自己完美,特别在意自己在学校的表现,特别在乎老师和家长对自己的评价,所以即使是小事仍会自我要求严格,一旦达不到目标,造成心理压力大,而导致情绪问题。表现二:面对比较自我的学生,家长应从小注意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和群居性。现在多为独生子女,这使得孩子的包容性较差,不太会跟别的孩子相处,因此,父母除了抓孩子成绩的同时,还要教会孩子如何和同学相处,如何包容和自我保护,这样不会使孩子感到孤独。表现三:即将面临陌生环境的学生,难免会出现一些心理挫折,可能是同学的孤立,可能是老师的严格,也可能是家长想像不到的各种问题。在这种情况下,逃避,也许是孩子们自我保护的一种本能选择。对症处理 家长对孩子的要求要有分寸,可根据孩子的情况进行阶梯性的要求,把目标分解,逐步完成,进而缓解孩子的心理压力。从小注意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和乐群性,不要给孩子过大的精神压力,基于兴趣的学习,可以使孩子健康地成长、成才。孩子要躲的时候,家长应该做的是想办法让孩子学会面对,或帮助孩子克服他想要逃避的困难,情绪宜疏不宜堵,有时候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的确需要家长用心良苦。积极自我心理暗示能战胜困难和恐惧暗示是用含蓄、间接的方式对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从而使人按一定的方式去行动或接受一定的意见,使他的思想、行为与自己的意愿相符合。暗示可以极大地诱发人的潜能。暗示有很多种方法,从作用上讲,有积极暗示与消极暗示之分。例如孩子上床睡觉前,妈妈叮嘱说:“睡前喝多了水,当心尿床。”果然被说中了。这属于消极的言语暗示。自我暗示对人的心理作用很大,有时甚至会创造奇迹。例如参加高考的学生,如果持续保持一种积极的自我暗示,告诉自己,通过努力一定可以达到目标,这种积极的心态会克服高考带来的焦虑。我们的一生中,会面临很多突发而困苦的应激事件,此时,注意不要受到消极的环境暗示、言语暗示和他人的行为暗示,而应适当用积极的自我暗示方法,使自己产生勇气,产生自信,争取意想不到的效果。对症处理 采用动作也可进行自我积极暗示,如考试紧张时,做个祈祷或别的动作,使自己达到一种特别的心理流畅状态;也可将自己的心理痛苦向他人适度倾诉,之后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还可以用优势比较法,去想像那些比自己受挫更大、困难更多、处境更差的人,将自己的失控情绪逐步转化为平心静气。经常采用“积极的自我暗示”,可以帮助我们战胜困难和恐惧,快乐学习、生活。
家长要怎样化解孩子的厌学情绪
初三学生是初中生中思绪最为混乱敏感的学生,在一系列随之而来的压力之下,很多学生会产生严重的厌学思想。很多家长着急,孩子初三了,可是越来越厌学,这幺小不可能让他在社会中闯荡,可是成绩这么差,到底该怎么办呢?我们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入手来帮助学生客服心理障碍,逐渐脱离厌学情绪。从这几个方面入手来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逐渐脱离厌学情绪。
1、培养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孩子对学习有极大的兴趣,他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学习。要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就要多鼓励,多表扬,多找他的闪光点,不要放过每一个值得表扬的机会。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是相辅相成的紧密相连的,不能把它们分开,如果你的孩子的学习习惯很差,那你就要多花一些时间陪他,引导他。
2、在孩子考试成绩不理想时,给予鼓励和安慰。许多孩子考试成绩不理想,往往心里感到很难过,因为他们一怕老师批评。二怕同学看不起。三怕父母斥责。此时,孩子的心理压力很大。而有些父母对于孩子的成绩过分的专注,有些对于孩子过多的指责,使得孩子对于考试缺乏信心,由此产生自暴自弃的想法。对于压力很大的初三学生,家长尽量不要给予孩子压力,更多的需要给予他们一些鼓励。
3、建立一个非常良好的亲子关系,找出孩子厌学的原因。家长可以根据自己孩子厌学的原因,制定相应的厌学对策。比如,一起帮孩子制定合理的学习目标,把目标分解成具体的小目标,并制定相应的学习措施和计划。
家长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尤其是压力很大的初三复习阶段中,所做的不仅是鼓励和安慰,还要一起帮助孩子找出对应的学习策略,再次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家长怎样掌控孩子情绪每个人都有喜怒哀乐等各种情绪,它们是从哪里来的呢?尤其是那些负面的情绪,会影响亲子和谐关系的情绪,是如何产生的呢?我们又该如何处理这些负面情绪呢?
第一,根据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的情绪ABC理论,我们得知情绪主要来源于对一件事情或者一个人的看法。
情绪ABC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创建的。就是认为激发事件A(activating event 的第一个英文字母)只是引 绪和行为后果C(consequence的第一个英文字母)的间接原因,而引起C的直接原因则是个体对激发事件A的认知和评价而产生的信念B(belief的第一个英文字母)。即人的消极情绪和行为障碍结果(C),不是由于某一激发事件(A)直接引发的,而是由于经受这一事件的个体对它不正确的认知和评价所产生的错误信念(B)所直接引起。错误信念也称为非理性信念。
比如说,家长对孩子做事慢这件事的看法不同,产生的情绪也随之不同。如果你觉得孩子做事很慢的话,你对孩子的情绪就会比较焦虑和着急。如果你觉得自己的孩子虽然很慢,但你能够接受这一点,他有自己做事的节奏,你认为慢工出细活,这样你对待孩子的情绪就会比较坦然平和。
所以,家长想要掌控自己的情绪,要试着转变对孩子行为的看法和观点,改变对孩子行为的不合理信念,换个角度看待孩子身上出现的问题,善于捕捉孩子行为背后积极的一面,你的情绪自然柳暗花明又一村。
第二,情绪的另一个源头,源自对一个人或一件事的期望,也叫期待。
比如说,你期望孩子这次考试能考到班里的前5名,这是你对孩子的一个期待,如果这个期待孩子能够满足,他考到班里第3名,这个时候你就会很开心、很高兴、很激动、很兴奋。如果孩子不能满足你的期待,考了班里第10名,这个时候你就会感到很失望,很失落,很挫败,甚至很愤怒。
这些负面的情绪源于你对孩子有过高的期望,如果你能降低对孩子功利性的期待,你看重的不是考试成绩和名次,而是期望孩子能通过考试查漏补缺,学到知识比名次更重要。当你降低了对孩子考试结果的期望,如果孩子考的好,你就会喜出望外;考的不好,你也能够平和面对,能更好的跟孩子交流问题。
所以,家长想要掌控自己的情绪,就要对孩子有一个合理的期待。要试着客观评估孩子的能力,切不可好高骛远,盲目攀比,减少教育的功利性。家长对孩子的期望降低了,自然不会因失望而沮丧或者迁怒于孩子。
第三,情绪还有一个源头,来自于一个人内心深处的需要。
比如说,你特别希望别人能尊重你,每一个人都有这种需求,当孩子跟你顶嘴,你会觉得尊重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这个时候你就会出现愤怒的情绪,甚至暴跳如雷。这个时候家长该如何控制愤怒情绪呢?下面给家长提供几个控制愤怒情绪的小妙招:
1理智停止愤怒
当我们怒上心头时,赶紧打住,告诉自己:“ 嘛要跟孩子生气呢?!这么生气又能怎样呢?发火只能使一切更糟吧。”就算当时确实有些气愤不过,但在心里默念这些能稍微趋缓愤怒情绪。
2转移注意力
忽略孩子让你生气的行为,多想想他让你开心的事情。
3深呼吸
简单的深呼吸动作能相对减轻愤怒的情绪。
4冥想
经常冥想有助于保持内心祥和平静。如果我们有办法达到内心平静,何不在愤怒时用一用呢?
5微笑
微笑能化解许多消极境况。微笑意味着对他人心存善意。微笑无需花费金钱,却能有效缓和紧张的气氛。
以上为大家介绍了情绪的三个来源,以及相应的情绪管理方法,这些都是一些比较深层的情绪管理,除此以外,还有一些立竿见影的方法可以让我们的情绪得到转化。
比如:
妈妈们心情不好的时候可以去购物,或者找一个朋友聊一会天,就会感觉舒服多了;可以去做瑜伽,听着音乐,让身体舒展,焦虑和烦躁就都会走掉;还可以唱歌、看**、跳舞,都会让我们的情绪得到缓解。
爸爸们心情不好的时候可以运动。如果你有抑郁的情绪,每天快走三十分钟会十分有效;还可以和家人去郊游,当你进入了大自然,看到了山、水、花,跟大自然有很好的链接,你自己就会感觉很宁静,还可以和孩子有效的互动、沟通。
当我们能够去做一些深入的情绪管理工作的时候,我们就应该做一些深入的探讨;来不及深入时,就应该看看当下做什么可以让情绪得到缓解。愿您在生活中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人际关系。
临近高考,家长应该怎样疏导孩子的情绪你好!象平时一样。不要有什么动作。。。那样会给他压力。。。
聪明家长怎样处理孩子的情绪和冲突孩子情绪失控很正常,因为孩子没有成熟,作为父母应当正确引导、教育,使其茁壮成长,加油!
怎样读懂孩子的情绪孩子的不快乐,向来都不是孩子一个人的问题,即使孩子不想上学、迷恋网吧,也都是以孩子牺牲自己的成长为代价向父母做出的警示。然而,大部分父母读不出孩子这些症状背后的意义,从而导致孩子的问题在父母的“关照”中逐渐严重,孩子为此付出惨重代价。 1从小就特严肃,总显得很懂事,有少年老成之嫌疑,父母有明显的成就感。 2不喜欢做作业,总是到万不得已如被父母监管甚至暴打之后才肯做,不过,几天之后又变回原样,且父母有强烈的无奈感。 3上课喜欢做小动作,老师总是说他不专心听课,经常是与其父母取得后,孩子不专心的情况仍没有好转。 4经常咬手、做、不断把作业涂抹成黑团团。 5不想上学,对学校和作业不感兴趣,认为自己不是学习的料。 6经常被老师批评,也常常被父母批评,自己也感觉自己不行。 孩子常见的“不快乐外衣” 孩子不快乐时,就像身体不舒服时一样,都会有的。孩子不快乐时,多会发出各种各样的以引起父母注意,比如多动(因生理引起的多动除外)、是典型的要引起父母注意的行为症状。父母大多时候会把问题直接推向孩子,责怪孩子不听话,自控力不强,甚至认为孩子有病,带孩子去吃药。当父母用了这样的方式来面对这些孩子时,孩子的问题症状得到父母的“大力支持”而快速发展,有时会转变为其他症状。 读不懂孩子孩子就不会听你的话 其实教养方式没有绝对的对错,只是在方法上存在着是否适合孩子。 一个来郑打工的父母,带着即将被学校开除的8岁儿子来到室。他们非常希望孩子继续读书,而孩子死活不愿去学校。 读不懂,孩子就不会听父母的,就会想办法反抗。 在了解了他们的教养方式后,给父母制定了一个适合孩子的教养计划与方法,四次后,孩子的情绪改善了,与父母的关系也变好了,上学成了孩子喜欢做的事情。期末考试时,孩子的成绩提高非常大。 教养方式与孩子是否匹配决定孩子快乐的能力 教养方式与孩子是否匹配,决定了孩子的不快乐有多少,也决定了孩子快乐能力的高低。 教养方式: 1学会了解孩子的需要,并学会尊重孩子的需要。当孩子发生什么事时,与孩子交流的第一句话不是“你干什么去了,你怎么会这样”等质问和埋怨的语气,而是探索孩子发生这件事时的内在状态,如“发生这事时,你心里怎么想的”“究竟发生了什么导致问题的出现” 2学会满足孩子的需要。孩子的自我价值感极需被尊重,只要有可能就要慷慨地认可孩子、尊重孩子。一个自信的孩子面对困难的信心和勇气自然会比自卑的孩子要好。 3学会鼓励孩子,而不只是表扬孩子。 鼓励与表扬的区别在于前者更能让孩子心里充满愉快和希望。 比如表扬的话:“你真棒,你真是好孩子,妈妈真为你自豪!”听了这话的孩子更多感受到的是自己给妈妈或是周围人带来的成就感,表扬过多会不知不觉给孩子带来压力。而鼓励的话:“没想到我儿子这次表现这么棒,只能证明一点,最近我儿子掌握知识的能力大大提高了,我知道,都是我儿子自己靠自己的执著精神换来的,非常不简单!”这样的话会让孩子可以更多地关注自己的优质部分,从而从自己的行为中看到自己的力量,自信油然而生。 贴士: 定期与心理老师进行沟通。解决问题的关键不是孩子与心理老师沟通,而是父母。父母获得充足的教养孩子的知识和方法是帮助不快乐孩子最快最有效的途径。 将关注的重点不是放在孩子身上,而是放在自己的教养方式与教养思路上,从自身的改变来影响孩子,这是重中之重的问题。 (实习编辑:张曼)
当被情感控制时,很容易让自己在进行判断时出现失误,想要不被情感控制就要抛开情感去思考当下,遇到事情时要保持冷静,在日常生活中养成不被情感控制的习惯。
试着从情境中把自己剥离出来,把自己当成旁观者,不带任何成见,也不带任何私心杂念,不要主观,要保持客观,在神经语言程序学中,这种方法被叫做“重构”。但是经常将自己的感情分离出来,可能会导致心理及人格出现问题,所以不要遇到困难就依赖脱离情感。不要在失控的情感影响下去臆断,应该从事实出发,有逻辑地思考,让逻辑帮助你看清事实。
不要有消极自贬的想法。不要只看到别人展现出来的完美,一旦你开始与人比较,你就会看不到自己独特的闪光点。在处理事情时,情感有时也能发挥作用,跟着强烈的感觉走也许不是坏事。
面对困境时,深呼吸可以帮助你恢复平静,用鼻子吸气2秒,屏气4秒,再用4秒呼气,重复这个过程,你会感觉到自己在慢慢冷静下来。不要整天不安,与其如此,不如起来做点其他的事情,分散自己注意力,把头脑里的想法都换成积极向上的,赶走坏念头。不要用酗酒或是伤害自己来麻痹情感,这听上去也许可行,毕竟“一醉解千愁”,但实际上,放纵自己之后,你会感觉到比之前还难受,不但问题没有解决,身体还受到伤害。
如果你发现自己一直情绪低落,可能跟你所处环境有关,你周围要是有一些成天意志消沉的朋友,是会容易受到影响的,要想办法脱离出这种朋友圈。
摆脱情感的控制,从平时的生活出发,养成不被情感控制的习惯,不是消极的还是积极的,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目录方法1:抛开情感去思考当下1、B不要有消极自贬的想法。2、不要去预想未来。3、从情境中脱离出来。4、有逻辑地思考。5、情感也有其用途。方法2:保持平静1、深呼吸。2、分散注意力。3、不要用酗酒、吸毒来麻痹情感。4、写日志。5、近墨者黑。方法3:养成控制情感的习惯1、冥想。2、在冥想时调用想象力。3、承认错误。4、抛弃消极、自毁的行为。5、了解自己。方法4:训练你的头脑1、坦然接受生活。2、要把眼光放在整体上,不要拘泥于自身。3、创造全新思维模式。4、关注你的积极情感也很重要。5、放下你不能改变的事情。情感在我们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情感是心灵的知觉,它与身体的知觉同样强大。情感告诉你你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而正因为情感向你传递这些重要的信息,你就需要充分认识并认可你的情感。然而,当你被情感控制的时候,它也会极大地影响你在重大问题上的表现及思维。在关键时刻,如果你想全力以赴,你就需要采取一些手段来摆脱情感的控制。
方法1:抛开情感去思考当下
1、B不要有消极自贬的想法。不要成天自怜自艾、怨天尤人。我们每天在媒体中看到许多完美的身体、完美的生活方式、完美的工作,这些都是为了引起我们的羡慕之心。但要不要选择被这些事情困扰,却是你自己决定的。不要攀比。一旦你开始与人比较,你就会贬低自己独特的价值。你有你特有的才华、能力和缺点,你拥有的这些东西,要么使它们光芒四射,要么使它们黯淡无光,就看你的选择了。能比较的只有价格,人无法相比。
不要去你想你不具备某种能力去处理一种情况,或凡事总是背道而驰,这样想只会削弱你的主观能动性。你应当用逻辑去思考,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2、不要去预想未来。这是因为你对未来的猜测往往都是错的!每当我们开始想"哦天哪,如果我这么做的话,一定会发生某事",那么我们马上就会被自己吓得忐忑不安了。其实不去想这些后果,你就不会有什么惧怕或担忧的了。跟着感觉走,预测未来是不可能的,何必自扰呢?如果你非要 为未来多虑,那就想象一下5分钟后的自己,为了无法预见的未来完全失去了冷静。你难道想变成那样吗?当然不想。那么,就用这种消极意象来警告你自己不要成为那样的人。
3、从情境中脱离出来。把自己的生活想象成一部**,从一个旁人的角度,以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去审视正在发生的事情。这样做能够使你不夹杂感情地、客观地去诠释一种情景。把自己想象成一名旁观者去观察,不要有任何成见,也不要有任何私心杂念。要从情境中脱离出来,你就不能主观,而要保持客观,就像为病人治病的医生一样。在神经语言程序学中,这种技法被叫做"重构"。
但是这种脱离有其固有的风险。经常将自己的感情分离出来可能导致心理及人格上的问题,所以分离情感要视情况而定,不能以遇到困难就依赖脱离情感。有时直面困难比脱离情感更好。
4、有逻辑地思考。不要在恐惧、愤怒或其他相似的情感反应的基础上去臆断,要从纯粹的事实出发。逻辑能够有利抵抗情感失控,帮助你看清事实。毕竟,事实是客观存在的,而不是你想象出来的。如果你担心不能在一场面试中表现出色,那么就要用事实来提醒自己。首先,如果你的资质不够,你根本连面试的机会都得不到。其次,即使你没有得到这份工作,也只能说明你不适合这家公司,而不是意味着你本身的能力有问题。
在情感危机中保持有逻辑的思维方式能够加速你心理上的恢复。当你发现自己习惯在面对困难时感情用事,你就要尽量命令自己的头脑按照逻辑去思考。
5、情感也有其用途。情感偶尔也是有用处的,它有它存在的原因,否则,人根本就不会产生情感。研究显示,事实上,跟着感觉走有时(尤其是当我们精力不够充沛时)会使我们做出更好的决策。 所以,如果你有种感觉非常强烈,而你又确信这种感情不是无来由的,就跟着它走吧。如果这种强烈的感觉只是一时兴起,就把它抛到九霄云外吧,比如它可能是偏执的、神经质的、不安的、可怕的、恶心的,不管怎样,你还是尽早忘了它吧。因为这种内心的声音只会让你发狂。
如果这种感觉是实实在在的(比如悲伤就是一种实实在在的消极情感),你就要正视它。你只有真正努力去遗忘才可能忘掉。先接受,再遗忘,最终随着时间推移,这种情感就会被别的情感所替代。
方法2:保持平静
1、深呼吸。在困境中,深呼吸可以帮助你平静,也对健康大有益处。你尝试以下方法来稳定情感:用鼻子吸气2秒,屏气4秒,再用4秒呼气。重复这个过程,你会感觉到情感在慢慢消退。
找一张舒服的椅子坐下,注意自己呼吸的深浅。不要刻意去改变原来的呼吸节奏,而要双手握拳,拇指放在其余四指外侧,放开,然后再握紧。这样,你会发现你的呼吸渐渐变深变慢了,同时你也会慢慢放松下来,释放情感。
2、分散注意力。不要整天惶惶不安,与其这样,不如起来做点其他事。头脑里的想法来来去去,你完全可以赶走坏念头,装进全新的思维。这样不久后,你就会想"哦,原来我还为那种事难过过啊"。做些积极向上的事来振作自己。如果你焦虑或悲伤而不能自已,不如带宠物出去散散步,去健身房锻炼锻炼,或者带上相机去外面摄影。做些积极向上的事,分散注意力,强迫自己不再专注于情感。
做一些需要全神贯注的事情,如编织、缝纫及其他这种重复性活动。
3、不要用酗酒、吸毒来麻痹情感。这听上去也许可行,但实际上,放浪形骸之后的第二天早上醒过来,你会觉得比之前难受一倍。酗酒、吸毒只是图一时痛快,但根本问题还是会复发。不要为情感问题暴饮暴食或茶饭不思。不能及时补充营养,只会给身体(和心灵)增加负担。
4、写日志。写情感日志,写关于自己的日志。这能帮助你看清自己,宣泄情感。所以,下次你再遇到情感问题(尤其是特别严重的情感问题时),你就尽早开始写日志吧。你情感问题的导火索是什么?你想到过会发生这样的事吗?你现在有什么感觉?你的身体有何反应?你是怎么驱散这种情感的?还是它自己慢慢消失了?
5、近墨者黑。如果你发现自己一直情绪低落,这可能不是你自己的问题,而可能是你的环境不断使你接受消极的信息。生活中大多数人都懒于去回避那些成天意志消沉的朋友,或者根本没有注意到。但其实这样做很有必要!因为这种朋友会不断灌输我们不愉快的情感。从今天开始,和那些朋友绝交,你不需要这种人。不幸的是,他人总是对我们的情感有极大的影响。其实,他人并不能直接影响我们的情感,是我们给了他们这种权力。人生苦短,不要再为他人所困了,该放手时就放手,让他们去烦别人吧。
方法3:养成控制情感的习惯
1、冥想。冥想是控制情感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它可以帮助你正视情感,接纳情感,并最终忘怀。有些人能够说忘就忘,但大多数人还是要通过长时间、有规律的练习才能利用冥想来调适情感。找个安静、不会被打扰的地方,找个舒服、适合做深呼吸的姿势,关心自己的呼吸,这样,你就能开始冥想了。用鼻子吸气,把气吸进腹部;再从鼻子把气呼出。呼吸的时候,要注意气体流经你身体的过程。
用意念从头到脚扫描全身,注意你的知觉,你是感到温热还是寒冷?你能不能感觉到身下的座位或脚下的地板?去用心感觉。
2、在冥想时调用想象力。想象一个能够使你感到平静的场面,然后把注意力都集中在上面。每次你的思维游离到别的想法上去时,要先直面这种想法,然后接纳,进而遗忘,最后再回到想象上来。如果冥想中出现其他思想或情感,认可它们就可以了,不要刻意去修正,然后让它们渐渐淡出,保持深呼吸。
冥想一般持续5-30分钟,也可以更长。一旦你的功夫练到了家,你的情绪、思想、行为都会发生变化。一旦你掌握了冥想的技巧,以后再遇到情感困扰,你就能很快恢复平静。
3、承认错误。生活中许多问题都没有一个纯粹、唯一的答案,你不可能用非此即彼的模式来衡量。如果你错了,就去主动弥补、道歉,不要陷入耗费感情的罪责及追悔之中。你的生活里不应该有任何消极情感,因为它们毫无益处。就像在冥想中遭遇外来思想一样,当你面对错误时,要先承认它,然后让它过去吧。错误是过去犯的,而现在的你已经吸取教训了。这样的错你不会再犯了,所以不要去耿耿于怀。承认错误是种心胸宽广的表现,比做对一件事更加难能可贵。
4、抛弃消极、自毁的行为。无论你是愤怒、沮丧还是焦虑,在你认真思考过之前,千万不要感情用事。从客观的角度去审视你的这种自暴自弃的行为可能带来的后果,哪怕有一线可能你可以先抛开问题好好睡一觉,那就不要折腾了,洗洗睡吧。说话前要经大脑思考。情绪激动时我们常常言不由衷,所以说话前一定要想清楚。如果你真的是来不及思考马上要说,那么想象那句老话吧,与其开口让人发现你没那么明智,不如保持沉默。如果有同事批评你的工作,与其写邮件去抱怨他或说一些话去伤害他,不如花点时间想象他是不是批评得有道理,你是不是可以真的如他所说还需要提高自己的工作,或者也可以跟他好话好说,建议他下次用比较委婉的语气说话。
5、了解自己。如果你发现有些情况会激怒你,你就要尽快控制这些情况。不要让这种情况发生,或将其引向另外一个方向。只有你自己知道什么办法对自己有效,但要做到这一点,你要真正了解自己,知道什么是引起你消极情绪的导火索,你的反应会是怎样的,去了解只有你自己才能了解的事情。真正付出努力去控制情感。与其在遇到困境时后悔自己为什么没能早点采取措施,不如现在就去行动。深呼吸、分散注意力等等,你干脆再看一遍这篇文章。也可以向别人讨教讨教经验。记住习惯是要通过反复练习才能养成的,你不可能坐等奇迹发生。让自己养成不受情感控制的习惯,你迟早会做到的,不过等你真正做到时,你自己可能不会在意,倒是别人会向你指出。
方法4:训练你的头脑
1、坦然接受生活。生活本来就是不公平的,但生活也不是一塌糊涂;生活还不错,但也不是处处是彩虹;这就是生活。没有花团锦簇的浪漫,也没有不堪入目的黑暗,这是你需要调整心态去接受的。没什么事是大不了的,也没什么事是意义非凡的,当你这么想的时候,情感就不能再困扰你了。说真的,有什么事值得你感情用事呢?爱情吗?爱情也不过是感觉,爱情随处可见,一点不稀奇,爱情中还常常裹挟着自私和性的冲动。孩子值得你烦恼吗?其实没有你去注意他们,他们反而过得更好。告诉自己不要去瞎操心,生活中没有什么值得你去操心,这样你会活得轻松一点。
2、要把眼光放在整体上,不要拘泥于自身。一旦你把注意力转移到别人身上,就不太容易被自己的情感所困。在一个人人都以自我为中心的集体中,对自身全方位关注的代价就成了人与人之间联系的缺失。这就进而导致人们完全陷于自己的情感中,因为他们全部的注意力都在自己身上。多与他人交流是一种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帮忙、做志愿服务、做家教、分享信息或分点糖给别人都能分散你的注意力,使你不那么深陷于情感中。
通过关注他人,你就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在意个人情感,也不会在陷于麻木和厌倦中不能自拔。当你成为他人的依靠时,你就会重获勇气,摆脱情感的泥潭。
3、创造全新思维模式。神经学的****大卫●洛克说,改变神经通路是非常困难的,但创造新的神经通路却很容易。而且,新的思维模式通常会因为新鲜而更加活跃。与其去花精力克服消沉、无望、迷茫等消极的想法,不如换一种全新的向上的、有目标的思维方式。
使出浑身解数,积极缔造这种新的思维方式,使自己确信,这才是真正的自己。这样,你的大脑中就能形成全新的神经回路,原来使你意志消沉的旧神经回路就会自动失效。
4、关注你的积极情感也很重要。你想要摆脱情感的控制,那么就算是积极的情感你也要加以遏制。所以即使你妈给你买了演唱会门票,或者好朋友来你家玩,你要认可这些人及这些友善的行为,但仅此而已,不必欣喜若狂,只要保持微笑,保持感激,这就够了。如果你想真正摆脱情感控制,那么你就不能对任何事表现出极大的热忱或兴奋。你既不会为好消息所动,也不会为坏消息感到悲伤,你永远会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去看待万事万物。
5、放下你不能改变的事情。当你发现无法改变一件事时,你可能会觉得愤怒,但这时,你必须承认这种愤怒,然后适当地释放出来。要想摆脱痛苦的泥潭,就要把精力集中在你能改变的事情上,这样你的思维才能指向积极的方向。积极的思维方式能够影响情感。如果你用积极的态度看待身边事,你会发现你的大脑会对每一件事自动作出积极的反应,自动过滤掉不愉快的因素。慢慢地,你头脑中就会充满正面的情感,再也不用费神去控制它们了。
小提示不要对责难你的人耿耿于怀,不如给他们一个你不在乎的眼神,让他们知道你一点不感冒。
许多人觉得大哭一场之前反而好受很多,这是身体对情感的调适。然而,当你遇到情感问题时,你不是每次都能在众目睽睽之下嚎啕大哭。想哭的时候,使劲掐拇指和食指指尖的肉,你的泪阀立马就会关上。
如果你想对用逻辑重塑思维的方法了解更多,那你就可以去研究下认知行为疗法,简称CBT,医生、科学家及理疗师都认为认知行为疗法是改变思维方式的有效途径。
警告自残(如割腕或掐自己)无法释放心中痛楚,这不仅会伤害自己,留下永久的疤痕,还会使你的情绪进一步消沉。
如果你发现深陷情感的泥潭无法自拔,你可能已经患有焦虑症、抑郁症等疾病。这种情况下一定要在第一时间去寻求专业的心理治疗,尽早治疗,就能尽早找到幸福生活的正道。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