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每一位鼓起勇气走进咨询室的人,都怀揣着自己各式各样的问题和困扰,这些感受几乎快要把他们压垮了,他们需要一个人来帮他们看清并且陪伴他们走出这片灰暗,心理咨询师就这是这样一位引路人。每一位走进心理咨询室的人,都期望可以感受到连结、依恋、亲密关系或者其他,但是归根结底,本质上,它是一种爱。
当咨询师在咨询中一分一秒一字一句去倾听去体验去感受来访者所经历的那些伤痛,咨询师会对眼前这个人生出越来越多的理解,很多时候我们可以感同身受他们描述的那些或痛彻心扉或喜出望外,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共情。
作为咨询师,却常常不能允许自己使用这种防御机制,因为不管是在咨询中感受来访者带来的铺天盖地的负向情绪,还是被来访者唤起自己的某些隐隐作痛,咨询师都要张开眼、敞开心、放大每一个毛孔去体验,这些都是咨询师理解来访、理解自己、理解人性必不可少的材料,咨询师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淌过波涛汹涌的情绪海浪,去体会最爆裂的愤怒,最切肤的悲伤,最深邃的绝望,最窒息的无力,最黑暗的恐惧,脱去防御的外壳,与自己赤诚相见,这个过程并不好受。
事实上心里咨询师是会爱上自己的来访者,但这份爱又不同于日常生活中的任何一种爱,它不是男女之爱,它不是手足之爱,它不是友谊之爱,尽管有时候有些类似,但是它也不是父母之爱。它是一种指向分离的爱--我爱你,所以我希望有一天你可以关上我咨询室的门,带着在咨询室里在我们关系体验到的爱和接纳,头也不回地去投入充满力量的茫茫人海,投入曾经让你畏缩不前的亲密关系,投入曾经让你伤透脑筋的亲子关系,投入曾经让你自卑不已的职场中,投入曾经让你挫败绝望的学业中,去活,去感受,去爱别人,也被别人爱。
狭义的移情是指在心理咨询过程中,来访者把自身因过去经历产生的情感转移到咨询师的身上。
例:
来访者是一个青春期的男生,咨询的问题是与父亲的关系。平时在与父亲交谈时总会被反驳和指责。如,来访者对咨询师说:“我不想读书,我要去打工。”咨询师回答:“可以啊”来访者:"你为什么不反驳我?"。在这里来访者把咨询师当作父亲就是一种移情。
说法正确。
情感反应技术(Emotional reaction technology)是心理咨询中的重要技术,是指咨询师把求助者语言与非语言行为中包含的情感整理后,反应给来访者。
情感反应技术是心理咨询中的重要参与性技术,是指咨询师把来访者所陈述的有关情绪、情感的主要内容经过概括、综合与整理,用自己的话反馈给来访者,以达到加强对来访者情绪、情感的理解,促进沟通的目的。
在来访者语言与非语言行为的牵引下,咨询师流畅地跃入来访人的感情世界,融入来访人肝肠寸断、悲愤扼腕的经验,回旋在来访者爱恨交织的呜咽与挣扎中。在来访者的主观世界体验、逗留,感同身受地与来访者的感觉亦步亦趋。
咨询师跳出来访者的内心世界后,用自己的语言,将自己的体会传达给来访者。咨询师走进来访者的经验后,反映的情感,自然能引起当事人的共鸣,催促着来访者觉察自己的情感。
当事人透过否认或隔离情感,可以忽略经验中关键性、伤害性的信息,再重大的伤害,也只剩下浮光掠影、微不足道的细节,激不起来访者内心的伤痛。这种方式虽然可以帮助来访者逃避经验带来的痛苦,可是受伤的伤口不会因来访者的自我欺骗而自动痊愈。
有时候咨询师的敏感度不够,误解了来访者的感觉,以至于反映的情感,并非来访者真正的感觉。透过来访者的修正,咨询师得以正确地了解来访者。当咨询师反映来访者情感时,提醒了来访者回头去统整自己的经验,觉察自己的感觉,核对咨间师反映的情感是否正确。这个过程,让来访者有机会进一步了解自己、表达自己。
心理咨询中沉默的意义
在心理咨询过程中经常出现的现象,它在治疗过程和效果有着微妙的影响。那么,咨询师如何处理沉默呢
沉默是心理咨询中的治疗因素之一。来访者的沉默分为成长性沉默、症状性沉默、策略性沉默治疗师的沉默分为本质性沉默、工作性沉默、消极性沉默。下面我们一起探究沉默在心理咨询中的意义、处理及运用。
一、沉默的意义
沉默是本质性的治疗因素。治疗的过程用心理分析的术语表达就是来访者在治疗师的帮助下将潜意识进行意识化的过程,语言作为表达潜意识的工具,比绘画、音乐等象征方法更为方便、更为普及。从这个意义上讲,心理治疗就是来访者在治疗师的帮助下不断地用语言挖掘、表达潜意识的过程。
而沉默正好是语言的不在或中断,它是语言现象中有机的组成部分,不仅如此。它就像音乐中的停顿和国画中的飞白一样,是治疗比不可少、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言不尽意”、“此时无声胜有声”、“沉默是金”,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人们对于语言的反面——沉默的重要性的表达。人们的许多信息都是通过非语言的形式表达出来的,尤其是沉默,它在心理治疗中的位置非常重要。语言是典型的意识的表现,而沉默是典型的潜意识的表现。当潜意识过分巨大,或是意识难以承受,或是过分危险,或是潜意识觉得不安全,语言都没有办法捕捉到它,这时就出现沉默。治疗过程就是这样一个意识和潜意识此消彼长的过程,也是语言和沉默迂回式交替进行的过程。谁沉默、何时沉默、如何沉默、沉默多久、为何沉默等等所有这些,无一不是语言进一步接近潜意识的重要重要提示,对于这种沉默,是打断还是继续、是共情还是恐惧、是焦虑还是猜测,所有这些都会直接影响到治疗的实际进程与效果。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表面上心理治疗是一个语言的过程,而实际上反过来看,却是一个沉默的过程,两者一阴一阳,辩证运动,才推动了治疗的不断进行。
二、沉默的表现
既然沉默是本质性的治疗因素那它一定会表现在来访者和治疗师的身上。对沉默的现象加以分类和分析,是我们处理和应对沉默的基础。
(一)来访者的三种沉默
就来访者而言我们可以将沉默分为成长性沉默、症状性沉默、策略性沉默。
1成长性沉默。这种沉默是来访者在治疗中成长所必需的。当语言挖掘、接近潜意识时。当潜意识要进入到意识层面来时,来访者需要时间来成长。体会情感需要时间,思考问题需要时间。表达感情需要时间,回忆往事需要时间,调整心情、从激烈的情绪中走出来需要时间。有时这种成长可以在语言表达的同时进行,有时则需要语言的中断。治疗的震动越大,成长的机会越大。就越需要停止语言。全身心去体会和捕捉。在一个治疗单元中,如果来访者一直都在滔滔不绝或是眉飞色舞地长谈,如果来访者不出现较长时间的沉默,一般意味着工作只是停留在意识层面治疗中没有什么问题值得来访者去深思,没有什么现象让来访者去感动,也没有什么癜处被击中,治疗的效果可想而知。因此,沉默往往是成长最重要的时候,适当的沉默是治疗成功的一个标尺。
2症状性沉默。这是来访者在治疗中不可避免要出现的沉默因为它是症状的一种表现。如社交恐怖症、抑郁症等都有可能以沉默为症状之一。其次,来访者的某种经历、情绪、观念不便于表达,或者不敢表达,生怕引起治疗师的反感或是批评。有时,是由于治疗师还没有取得来访者的充分信任,使来访者对一些东西欲言又止,外显为沉默。再次,来访者的情结被击中。处于失语状态。荣格曾经用字词联想的反应时来测试情结认为反应时显著较长词,可能是来访者的情结词。因此,治疗过程中,来访者的情结触发时沉默就有可能出现。比如一位母亲对小孩子特别好。治疗师问及这位母亲童年期的家庭时,母亲出现长时间的沉默因为她突然想起了小时候不受父母重视的场景。
3策略性沉默。表现出前两种沉默时来访者是被动的,是受潜意识驱使的而策略性沉默却是主动的,受其意识支配的。当来访者觉得治疗师不能解决自己的问题时,就会以沉默表示反抗:当治疗师的观点与他的不一致或是相抵触。他不好直接表达时,会以沉默表示拒绝;当治疗师对来访者的经历、信念表示鄙视或是轻侮时。来访者会以沉默表示愤怒;当来访者过分依赖治疗师,不信任自己时,会示以沉默希望治疗师能接过话题。给予教育:当治疗师出于自己的好奇或是急躁,过早地想要来访者披露创伤时,来访者会刻意地报以沉默以回避话题等等。
当来访者陷入沉默时,我们至少可以从以上三个方面来进行解读破解沉默下面的真正含义。找出合适的应对策略。
(二)治疗师的三种沉默
治疗的过程既是语言的过程,同时也是沉默的过程,治疗师的沉默是治疗中非常自然也是非常必要的一个组成部分。
1本质性沉默。这是治疗的本质所需求的。如上所述,治疗是来访者在治疗师的帮助下将潜意识意识化的过程治疗是来访者在治疗师的帮助下将潜意识意识化的过程共情、提问、澄清等等方式帮助来访者进行语言表达,大多数时候。治疗师应该保持沉默,治疗师应该以真诚、共情、尊重的心态提供给来访者一个自由、安全、包容的空间。不带评价的空间。让来访者精确深入地表达、探索自己,尽量将时间留给来访者让来访者自己听懂自己,治愈自己。而不能喧宾夺主不断地发表、炫耀自己的“广博”知识和“精到”见解。
2工作性沉默。作为一种技术。治疗师需要沉默,因为许多工作只有在沉默中才能很好地完成。治疗师要倾听,既是为了让来访者发泄和挖掘,也是为了搜集更多的信息,贴近来访者的心灵。治疗师要共情,他必须设身处地进入到来访者的认知、情感、想象之中。要暂时悬置自己的观点和情感。治疗师要觉察。一是要觉察对方言语的快慢、高低,还要觉察非语言的体态、表情、眼神,二是要觉察自己的语言及非语言的种种特征觉察自己在沉默中的认知和情绪。治疗师在觉察来访者和自己的基础上,要辨别对方的移情和自己的反移情。不能陷入到来访者的人际模式中去。治疗师还要在沉默中思考对策、判断治疗进展、反省自己的于预方式。
3消极性沉默。这是治疗师难以避免的。治疗师有时不应该沉默也不需要沉默这时他的沉默可能并不是为了治疗来访者,而是因为触动了他自己的问题。比如新手治疗师有时会过分谨慎,生怕自己出错,因此经常选择沉默;新手治疗师经常会觉得自己和来访者一样有同样的问题,或者治疗师的情结在治疗过程中被击中。处于惊愕的失语状态;当来访者不断地提出一个难题时。治疗师退避三舍;治疗师防卫性地过度坚持中立或是沉默原则。导致过度沉默。
三、沉默的处理和运用
由上可知。沉默在治疗中意义重大,来访者和治疗师都会表现出不同意义上的沉默。一个好的治疗师必须能够清楚地辨别来访者和自己的沉默现象,并采取不同的治疗和应对措施。
(一)处理和运用沉默的基本原则
1遵从本质性沉默和工作性沉默但又要警惕消极性沉默。治疗师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沉默,即将自我的喧嚣放下,将所学到的理论扔到窗外,以沉默和敬畏面对来访者本身。但这种沉默不是无事可干。不是麻木不仁,隔岸观火而是一种工作性沉默。这其中主要的工作是高度共情。深入精确地进入到来访者的身心世界:辨别和处理好移情与反移情,给来访者以纠正性的情感体验。同时。我们要时时提防自己消极性的沉默。沉默一出现,第一个问题就是要问,是不是自己的情结反应。其次不要过分执著于沉默。不要将沉默当成自己缺乏热情、同情、共情的挡箭牌。只有本质性和工作性的沉默。才是积极的。治疗师还会因害怕犯错误和承担责任出现沉默这种沉默经常发生在新手治疗师的身上,也是值得关注的。
2尊重成长性沉默、利用症状性沉默但又要警惕策略性沉默。治疗师在来访者出现沉默时可能会紧张、慌乱,这时我们先要辨识是哪种性质的沉默。我们要知道沉默在治疗中是正常、必需的现象,对于成长性的沉默,我们不要慌乱,要给来访者以足够的时间。我们可以给予高度的共情。这正是治疗师本质性沉默的运用时机。对于症状性沉默。我们不能过多地沉默,因为这样会让来访者开始怀疑、猜测,甚至觉得伤害。我们应该提出一些开放性话题。或者使来访者的话题更加深入,应该表现出更多的热情与真诚。对于策略性沉默。我们不应该误以为是成长性沉默或是症状性沉默因而采取沉默或是诱导等方法,我们不要逃避问题,可以直接询问来访者对治疗过程以及治疗师的看法。也可以对自己的干预加以反思,及时调整。策略性沉默处理得好时,往往能增进治疗师和来访者之间的真诚沟通,使治疗出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局面。
(二)沉默的特殊技术
当来访者沉默时,除了一般的技术之外,还有一些特殊的技术运用得当可以发挥出强大的治疗效果。
1包容性替身技术。
这是心理剧中的一种技术。在螺旋心理剧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国外有治疗师把它应用于个体的治疗中。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笔者在实践中有时用它来处理来访者的沉默,效果不错。现将其方法简介如下:当来访者陷入沉默而且来访者确实难以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时,或者因为治疗需要治疗师想要将沉默的来访者导向心灵的某个层面时,就可以使用这种技术。可以先向来访者简介这种技术,得到允许后在他身边他认为合适的距离坐下,告诉他,现在治疗师就是他的替身了。然后。以高度的共情为基础,去观察和模仿他的身体和语言,扮演他的替身,将他在沉默中不愿、不敢、不能说出来的话用语言表达出来,比如说:“我现在觉得很恨我的父亲。但是我有点怕,我怕这样说出来别人会说我不孝。”或者引导他去关注心灵的某个层面:“我觉得我很愤怒,我在愤怒什么呢,让我想一想。”另外,我们也可以引导沉默的来访者在当下从以前的创伤中脱离出来: “我告诉我自己这些都已过去了,我睁开眼睛,看着前面,我知道我现在在哪里,我的脚放在地上,很平稳,呼吸也越来越自然。”等等。或者如果来访者不同意替身说的话,可以提出反对,或给以纠正。
2过程评价技术。
过程评价技术是以探讨治疗师和来访者此时此地的人际互动状况为焦点的干预方式。也有人称其为直观式沟通、即刻干预、人际反馈等。这一技术可以用在处理来访者的沉默之上。比如:“治疗师: ‘自从我问了你上周取消预约,今天又迟到的事之后。你就不吭声了,是不是你觉得有点不太舒服,我们能谈谈吗”一些新手治疗师一般不敢这样做一个原因是这样不符合社
会常规,尤其是在中国这样一种文化背景之下:另一个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方面是,治疗师担心来访者沉默是由于对自己的不满和抱怨。而实际上来访者的沉默如上所述有多种原因。通过直接探讨沉默现象的方式。我们可以更加直接地了解到沉默背后的心理意义。由此加深对治疗的理解。在应用过程评价技术时,应该用一种共情的、尊重的方式最好能使过程评价成为一种邀请邀请来访者一起来进行真挚的理解和诚实的交流,让他们不再觉得尴尬和不舒服从而更深地走入他们沉默的心灵。
3内在式沉默。
这种沉默不是没有语言而是在说话之时,内心保持沉默。“道可道,非常道”,外在的语言在道可道的东西,而内心保持着一种“不可道之道”。即无论在语言上如何表达,内心里像尘和水一样保持不动。把这种内在式沉默有意识地运用于心理治疗中的据目前资料看来是日本著名的心理分析家河合隼雄。他认为宇宙万物和人都没有自己的固定性质。因此人和万物、人和人从根本上讲就是一体的,这个一体超越语言,因此在治疗中,治疗师应该保守住这份共通的沉默本性。河合指出: “中心是宁静的……道在那,道外显为我们的语言。”也就是说,在我们言思动静之时,内心深处是不动的,是沉默的。就像艾克哈特所说的门轴一样。这种沉默可以一扫治疗师的负担与压抑, “当你获得了我所描述的这种态度时,你经常会变得更为开放你可以放开来表达自己所有的感受:悲伤、愤怒、快乐或悲哀等等。”这种无我式的沉默可以让我们将“自我”更为彻底地放下。更好地发挥“来访者为中心”的治疗原则,更深地进入到来访者的心灵深处,达到更深层次的共情、尊重,而且从另一种意义上讲。也可以在无我的基础上让“自我”更真实地表现出来,从而与来访者建立更为真诚和直接的关系。当然这种沉默技术的使用需要很深的东方文化的修养和修炼。但是这也正好表明中国传统文化在处理心理治疗中的沉默问题中的独特角度和深度,深入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开发出有中国特色的治疗技术和艺术应该是当下有觉悟的心理学工作者努力的方向。
心理咨询师处理与运用好咨询中的沉默,会促进咨询进一步的发展,所以咨询师要学会觉察咨询中来访者的沉默也很重要。
;焦点中级十期 成长分享563天 2020-01-14
在咨询中,为了帮助来访者建构解决之道,我们可以运用以下基本的会谈技巧:
一、倾听:以“建构解决之道的耳朵”,倾听来访者说出的故事,也倾听来访者未说出的部分——那些有能量、有意义的部分。
二、非言语的态度:以身体、声音、表情等,表现对来访者的尊重、温暖、专注的态度。
三、回应来访者的关键用字:在来访者叙述自己的问题时,对于重要的关键字予以特别强调或澄清其含义。
四、开放式问句:以一种好奇、需要来访者多说一点的态度,邀请来访者说明一些相关的资料,包括来访者的背景、对事情的评估、对相关人事物的喜好等。
五、摘要:在来访者诉说一个段落后,汇整来访者的想法、行为与感觉,使来访者有机会修改咨询师对他的知觉,也促进他反思。
六、复述:重复来访者话中的重点,让来访者有阐述的机会,但不像摘要那样会打断来访者的思绪。
七、沉默:忍受来访者的沉默,同时运用沉默的方式,提供来访者思考的机会,催化他为自己回答问题。
八、共情:进入来访者的认知、情感与行为的主观世界里,并将其反应出来,但不会陷在来访者的困难与情绪里。
如果咨询师爱上了女来访者,可能会表现出以下一些迹象和表现:
1 特别关注来访者:咨询师可能会对来访者表现出特别的关注和关心,询问许多问题以了解来访者的情况和需要。
2 温柔体贴:咨询师可能会在来访者面前表现得特别温柔体贴,表现出极大的耐心和关心。
3 孩童般的天真:咨询师可能会在来访者面前表现出孩童般的天真和好奇心,对来访者的话题和兴趣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4 对性的好奇:咨询师可能会在来访者面前流露出对性的好奇,或者会有意的暴露自己的生殖器官。
5 厌恶自己的职业:咨询师可能会在来访者面前表现出对自己职业的厌恶,或者会流露出自己的自卑情绪。
6 亲近和依赖:咨询师可能会在来访者面前表现出亲近和依赖,希望能够与来访者建立更亲密的关系。
如果咨询师表现出了以上迹象,那么可能需要警惕是否咨询师已经爱上了来访者。咨询师应该时刻保持专业的态度和行为,避免对来访者产生情感依赖或者不正当的行为。
看见其他咨询师满腹经纶的时候,你是不是也想要拥有一个漂亮的咨询寄语,让自己的职业名片更具感情色彩?
采集了许多位心理咨询师的咨询寄语后,我们发现最让人心动的咨询寄语长这样!
写咨询寄语的时候: 首先,锚定自己的领域;然后,强调心理咨询能够给来访者提供的帮助,以及自己(心理咨询师)在咨询过程中扮演的重要哦角色和意义。
当我们的专业性发展到一定程度,要敢于推销自己。我指的是,要笃信自身具有的价值,在具备实力的基础上推销自己。
这里要指出一个 常见误区 ,很多老师说,心理咨询能够让你怎样怎样。
但更应该推销的是咨询师在咨询中所起的作用。虽然有王婆卖瓜的嫌疑,但不可否认的是,适度的自我推销让人看起来更自信,也更值得信任。
我们看看A老师写的咨询寄语:
挺好的,没什么毛病!
再看看B老师写的咨询寄语:
前面一样,但是后面会让人更有信任和期待。
各位老师可以自行参考设置咨询寄语呦~
小课堂结束,小希还整理了以下干货语录,大家可以对语录进行加工,以便更好的向来访者传达心理咨询以及心理咨询师的意义和作用~
儿童青少年、家庭咨询方向 咨询寄语
1 和谐的三口之家应该像等边三角形一样,爸爸、妈妈、孩子的距离最好是相等的。咨询中常见到妈妈与孩子走的过近,爸爸被边缘化引发了出轨。家庭治疗能对家庭关系进行调整,达到夫妻相爱,同时爱孩子的理想状态。
2 越管学习越糟糕?因为孩子的内部动机被外部动机所替代。学习是自己的事情,不要让孩子把学习变成为家长和老师做的事情。
3 家长拼命的想改造孩子的“问题”,其实换着招数说服、教育孩子也是家长的“问题”,这往往会使问题更加牢固。家长能让自己停下来,孩子才能学会自己改变。
4 家长的期待是把双刃剑。当孩子充满愤怒,便会下意识地用家长最在乎的方式“报复”家长。比如:成绩差、早恋和离家出走。
5 如果一个孩子从小被家长教育要“听话”、“懂事”。当孩子成年后,他也只会用“听话”的模式跟人交往,获得别人的喜欢和欣赏,同时也会因为“听话”而身心疲惫。
6 成绩、性格、家庭、交际、言语表达、道德、文体等因素是撑起孩子自我认同感的一个个柱子。如果家长一味只强调成绩,就相当于让孩子只用一根柱子支撑,孩子的内心随时会有坍塌的危险。
7 对于青春期“叛逆”的孩子,家长必须做到三点:第一,接受“逆反”是青春期的常态。第二,停止“玩儿命”纠正孩子的想法和行为。第三,家长要学会爱自己,并关注自己与爱人的关系,这会帮助孩子平复叛逆和叛逆引起的冲动。
8 焦虑的母亲会说:“我做的所有事都是为了孩子,只要孩子好,我怎么样都无所谓。"这对孩子来说,恰恰是一种窒息式的情感捆绑。孩子承受着母亲强加的爱,甚至不能有“不好”的权力,因为自己不好就是对母亲不孝敬。
9 假设一个有网瘾的孩子,你让他一天10小时上网,天天如此,少一分钟都不准下机、给零用钱、家长坐在边上指导,慢慢的孩子会对上网失去兴趣。可怕的是我们正在用这种方式让孩子对学习和生活失去兴趣。
10 好的父母的条件就是:能够忍受孩子长大所导致的自己被抛弃的感觉。孩子的长大,意味着离父母越来越远。
11 作为心理咨询师,我们要治疗的不是孩子,而是他周围的关系,最重要的是他和父母的关系。心理问题其实上就是关系的问题。
12 孩子对父母最大的忠诚就是继承家长的思想言行,无论好坏。家长与其说不了解孩子,不如说是很难面对在孩子身上看见的自己的不足。
情绪情感、人际关系方向 咨询寄语
1 一个人现实的人际关系是他的内心世界向外投射的结果,而他的内心世界又是在早年的时候与其父母亲的关系中形成的。
2 相比面对他人的恶意,也许你更害怕无厘头的无力感。当你无法揣测、找不到正确的做法时,茫然和恐惧会使人逃避甚至抑郁。
3 恐惧和焦虑来源于过度关注未来,懊悔和失落来源于过度关注过去。实际上,关注现在是能让人感到平静和喜悦的,也就是“活在当下”是最有力量的。
4 一个人感到恐惧的时候,不妨让自己愤怒一些,因为愤怒比恐惧更有力量感,当你体验到愤怒的时候,你就不会再体验到恐惧。
5 不敢面对恐惧的事物,正是你恐惧的原因,“摆脱”的唯一办法是“深入”。我们一起去探寻看上去令你恐惧的未知,里面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6 特别在意别人看法的人,实际上焦虑的是自己如何看待自己,是过度关注自己了,和别人的关系不大。
7 不要复习自己的焦虑,要尽可能回忆和扩大自己好的状态,永远集中于自己最强的一点上,好的状态就会成为常态。
8 痛苦会引发两种负性感受,一种是痛苦本身带来的感受,另一种是对抗痛苦带来的感受。对抗痛苦比痛苦本身带来的伤害要大得多。
9 可怕的不是焦虑和抑郁本身,而是对焦虑和抑郁情绪的不了解,往往会让人夸大心理问题的严重程度,从而进入到一个恶性循环。
10 世界上不存在懒惰,一个油瓶子倒了都懒得扶的人可能一连打三天三夜的牌,何其勤奋。所谓懒惰只是把勤奋用到了其他地方。
11 情绪管理有多重要?就这么说吧,情绪差时智商及判断力急剧下降,一气之下会干出很多冲动的事情,情绪持续低落连自己都想伤害。心理咨询就是先处理情绪,再处理事件。
12 自卑的感觉源于经常把自己置身于比较当中。
13 说话语速很快的人,常常带有一种神经质似的焦虑。因为TA在童年时讲话总是被大人打断,以至于不快点把话说完就会担心没有机会表达。
14 人际关系敏感的人会表现出自卑,信任感差。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会不断地触碰对方的底线,试探自己要差到什么程度对方才会离开自己,是陷在恐惧中难以自拔的人。
15抑郁的人基本都是“好人”。即使是环境伤害到自己时,他们也会压抑内心的愤怒,将攻击性转向自己,甚至会产生“杀掉”自己的念头。
原生家庭、个人成长方向 咨询寄语
1 人会在长大以后,不自觉地重复小时候经历过的痛苦或快乐的事件,以便体验同样的情感,心理学将这成为强迫性重复,这意味着:别人如何对待我们,是我们自己“教会”别人的。
2 仔细想一想,当那些让你痛苦的问题发生时,你是否在场?如果是,你应该对这件事情的结果负什么责任?
3 人最大的本能就是不断地寻求熟悉感,哪怕这份熟悉是痛苦的。就像,小时候遭受虐待的孩子,长大后也会使用暴力与他人建立关系。
4 创伤不及时解决就会像雪球一样越来越沉重。受创伤不是错,清理好自身的问题,生活没有你想象的那么糟糕。
5 大多数人以为成功与否是能力问题,但是人们忽视了另外一个事实——当人潜意识里认为自己不配得到好东西、不配拥有好运气、不配被爱,他们会害怕成功,潜意识地执行自我惩罚。
亲密关系、婚姻情感方向 咨询寄语
1 很多时候特别欣赏一个人,是因为从对方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欣赏TA不过是自恋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2 失恋感到痛苦怎么办?痛苦是对的,这是“分离焦虑”的表现,同时也说明你的心理功能健全,但长时间被痛苦牵着鼻子走,就需要关注自己的心理状态,及时寻求帮助了。
3 每个人做事的动力在于参与感、存在感、价值感。假如妻子抱怨丈夫不做家务,那就不要包揽所有家务,如果丈夫没有参与到家务劳动中,他只能感觉到被女人命令和抱怨,完全没有做事的动力。
4 夫妻间的爱恨情仇不一定是两个人互动出来的。夫妻的互动实际上是两个家庭的互动,夫妻关系模式中会带着各自原生家庭的代际。通过心理咨询,捋清家庭的关系模式,可以避免许多婚姻问题。
5 在大家庭中,婆媳关系、亲子关系都是不良的夫妻关系衍生出来的。夫妻关系永远是最需要维护的关系,脱离了好的夫妻关系,教育好孩子、处理好婆媳关系都是不可能的。
6 如果父母离婚了,跟孩子说离异伴侣的坏话,让孩子承担家庭破裂的责任,才是对孩子伤害最大的事情。
7 婚姻中不存在嫁错人或者娶错人的情况,无论你跟谁结婚,那都是你潜意识中想要选择的人。
8 有很多异性朋友,谈过很多段恋爱,却缺乏跟固定的人保持长久亲密关系的经验,这可能是“爱无能”的象征!
9 好女孩喜欢坏男人,或者好男人喜欢坏女人,这可能是对权威(家人、社会)的反抗,通过与所谓的“坏”建立联系去弥补自身的软弱。
10 什么是健康的爱:如果你内心有满满的爱的能量,溢出来的那一部分无条件地付出给别人,这是健康的爱。如果你的能量是枯竭的,那你可能不会爱别人,也不会相信别人爱你。
整合心理咨询方向 咨询寄语
1 心理咨询最重要的是情绪的处理。如果你焦虑、沮丧,你最需要被理解,被鼓励,充满力量后重新出发。
2 心理学决定论认为,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先前某种原因导致的结果,人的行为是可以根据先前的条件、经历来预测的。所谓的宿命论其实是潜意识愿望的达成,以及命运的强迫性重复。
3 如果从没吃过巧克力,就是用上万个词汇来描述它的味道,都无法让人有感觉。假如能尝一块,一个字都是多余的。心理咨询也是一样。
4 心理咨询师面对的是除了宇宙之外,第二复杂的东西。面对人心我会持久地保持好奇心,越接近心理的阴影越是珍惜光明。
5 在心理咨询中,一个你问我:“该怎么办?”我会回答你:“在改变问题之前,理解和接纳问题的存在才是改变的开始,随之力量也会回归。”
6 心理咨询是让我们由己推人的,因此,了解自己是了解世界的开端。
7 中国每年因车祸至死10万人、酗酒死亡11万人、自杀287万人、抽烟死亡100万人。除了车祸,后3种都与心理状态有直接的关系。
8 无论你感觉多么糟糕,能不计前嫌、保持宽容地接纳你的第一人是上帝,第二人就是心理咨询师。
文/学个案
你说的是移情的现象。
对应的英文单词为transference,来源于精神分析学说。
移情是精神分析的一个用语。来访者的移情是指在以催眠疗法和自由联想法为主体的精神分析过程中,来访者对分析者产生的一种强烈的情感。是来访者将自己过去对生活中某些重要人物的情感活太多射到咨询者身上的过程。
咨询者对来访者也可能产生同样的移情,这被称为对抗移情或逆移情。
对抗移情的表现形式如同移情的表现形式一样,表现为正面的(如咨询者对来访者过分热情、爱怜和关怀)和负面的(如咨询者对来访者的敌视、厌烦和憎恨)两种。从本质上讲,这表明了咨询者对来访者所产生的一种自我防御,它从客观上对心理咨询的顺利开展带来阻碍。
精神分析理论特别重视咨询者或治疗者自身压抑情感的处理和训练。咨询人员要处理好自己的感情,既要注意来访者在自己面前所表露出来的各种态度和行为,也要特别注意不要将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情感经验带进心理咨询中,更不能以此试图影响来访者的思想和行为。
编辑本段移情的机制
形成移情的基础,是幼儿期在与双亲或其他人际关系中的关键人物之间存在的未能处理妥当的问题。这一转移分为正转移和负转移。正转移,如表白爱情及希望从治疗者身上获得爱恋情感的欲望。负转移,如对治疗者产生厌恶感、憎恨、敌意及想加以控诉的欲望等。前者又成为阳性转移,后者又称为阴性转移。
发生移情时,来访者过去未曾解决的问题会使他们对咨询者的知觉和反应方式产生变形。这些未解决的问题根源于来访者过去的人际关系,而现在又直接指向了咨询者。
移情在不同背景的咨询者身上都很容易发生。当来访者的情感达到一定的强度,以至于他们失去了客观判断力时,就开始向咨询者移情,就好像咨询者是他们生活中的一些重要人物一样。
不管咨询者的性别怎样,移情都有可能发生。因为咨询者的出现,使得来访者过去未被满足的要求重新浮现。不管是正转移或负转移,常常是来访者所熟悉的旧有的交往模式重新浮现的一种形式。移情可以帮助发现来访者早些时候受到某种特殊的对待时,他们是如何感受的。移情通常发生在当咨询者(无意中)做了或说了些什么,从而触动了来访者心中未得到解决的问题之时,这些问题多出在来访者与其家庭成员,如父母、兄弟,或其他重要人物之间。移情问题常发生于咨询的开始阶段,并且随着咨询的进行变得越来越强烈。
有些学者把移情看作是实现一定的咨询价值的东西。他们认为一旦来访者解决了由于移情而产生的对咨询者的曲解,咨询者与来访者的关系才会获得极大的改善,这种改善会使来访者对咨询者表现出更多的信任。更进一步说,通过解决移情问题,来访者对自己的过去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和领悟。
对于移情这一心理反应,尽管有正面的积极的评价,但就其客观效果来讲,不论是哪一种移情,由于它很容易促使其对人或物形成固定的心理定势,从而造成判断失误并可能产生成见或偏袒。同时,由于这一感情的产生强化了来访者对心理咨询的自我防御机制,也就阻碍了来访者与咨询者真诚的、自然的沟通,从而扰乱了心理咨询过程中所建立起来的特殊的人际关系。
移情的表现
来访者所表现出来的移情频度较多的是:依存性(依恋),恋爱情感和两面情感。
1、依存性(依恋)
人都有依恋、依赖的感情,这种感情不分年龄、学历、教养程度或人种而存在。有的时候,这种感情可以作为双亲的代偿(依存的对象)而转移到咨询者、教师、医师、上司等的身上。但是,并不一定说所有的依存都是不好的,如希望依存于父母(不想被遗弃),所以就好好听话,并长大成人。同样,依存于咨询者,就能听进咨询者的话。如果没有依存感的话,可能也就不会来咨询。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讲,依存在来访者的成长过程中是不可缺少的体验。
2、恋爱情感
移情表现比较多的另一现象是恋爱情感问题。“老师,我喜欢你”,“你也爱我吗?”,“我想和你保持私人交往”等就是一种接近恋爱情感的例子。如果咨询双方是同性的话,会产生一种类似于朋友关系、亲子关系或同胞关系的情感。
如前所述,对于这样一些情感并不是说必须给予解释,也不是必须让来访者从中解脱出来。充分利用这样的阳性转移,有时则可以深入到问题的本质。所以说,这种爱的情感也存在着程度的问题:如果这种情感可以促进来访者的心理成长的话,就没有什么特别的问题;如果这种转移的程度过强、转移量过多的话,就可能成问题了。
3、两面感情
移情表现频度较多的第三种现象,是两面感情,如爱与憎、想接近又想回避、相信又不相信这样的相反感情的同时转移。
如果咨询者能比较妥当的处理好来访者的移情的话(即不产生对抗移情,并让来访者意识到移情),来访者就可以从不安和罪恶感中解放出来,并更加信赖咨询者,从而通过移情而经历了一种新的人际关系的学习和识别。
移情的分类
负移情:求助者把咨询师视为过去经历中某个给他带来挫折、不快、痛苦或压抑的对象,在咨询情境中,原有的情绪转移到了咨询师身上,从而在行动上表现出不满、拒绝、敌对、被动、抵抗,不配合。
正移情:求助者把咨询师当作以往生活中某个重要人物,他们逐渐对咨询师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感情,表现的十分友好、敬仰、爱慕甚至对异性咨询师表现出性爱的成分,对咨询是十分依恋、顺从.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