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师》众言归一玩法上线 清思赋信活动开启

《阴阳师》众言归一玩法上线 清思赋信活动开启,第1张

《阴阳师》众言归一玩法上线 清思赋信活动开启不知如何解决,为此小编给大家收集整理《阴阳师》众言归一玩法上线 清思赋信活动开启解决办法,感兴趣的快来看看吧。

※维护时间

2023年4月5日7:30-9:00

※亲爱的阴阳师大人:

为了给大家带来更好的游戏体验,服务器将进行停服维护,期间暂时无法进入游戏。若未能按时完成维护,则开服时间将会顺延,给各位带来的不便敬请谅解,非常感谢大家的支持和理解!(鞠躬)

重要更新

1「万言归灵」活动更新

「众言归一」玩法上线

※活动时间

4月5日维护后-4月7日23:59

※活动规则

全服阴阳师大人合力揭穿一言主的谣言,将一言主的支持率降低至0%。

挑战一言主造成的累计伤害可解锁对应奖励。

挑战一言主过程中,每隔一定时间将开启一次恶神论道;若帮助言灵做出正确的选择的大人占大多数,可直接降低一言主5%支持率。

击败一言主后,全服将发放限定纪念头像框「一言应愿」。

2趣玩珍匣泡泡玛特联动

谜匣戏偶,匣里寻踪,缤纷戏目即将开场,一起来参与这场人偶的宴会吧!

※活动时间

4月5日维护后-4月21日23:59

※活动规则

开放等级:15级的阴阳师大人。

活动期间,阴阳师大人可以通过花合战和现世逢魔获取「奇巧笺」。通过消耗「奇巧笺」于「百珍阁」中兑换奖励。

阴阳师大人可以使用「拾光匙」在「掷匣取偶」玩法中开启谜匣。每次开启,可随机获得一个「匣中少女巧偶谜匣」专属配饰。

集齐12个「匣中少女巧偶谜匣」专属配饰(不含配饰黑晴明和配饰晴明)后即可获得插画「匣梦流光」。

3「清思赋信」活动开启!

清明雨纷纷,展信寄遥思。帮助式神破除梦魔的幻象,寄出人们饱含思念的信笺,其中的念想会顺利传达到所思之人的心中吗?

※活动时间

4月5日维护后-4月11日23:59。

※活动规则

开放等级:15级的阴阳师大人。

活动期间,大人们可通过参与「驱魔守念」、「三途递信」玩法寄出信件,累计寄信达到指定数量,即可获得活动限定动态头像框「绵风春寄」、四星奉为达摩、御行达摩碎片等奖励。

大夜摩天阎魔的化身会代替阴阳师出战,战斗中可以使用特殊的技能,用正确的情感和帮忙送信的式神共鸣,就可以完成战斗,净化信件。

净化信件后,需要为信件贴上羁绊景帖,才能将信指引向正确的方向。

成功寄出一定数量信件后,也许会出现更为特殊的信件~

4「极蜃气楼」副本集结!

※连续开放时间

4月5日维护后-5月17日23:59

※副本规则

获得「换斗移星」徽章的阴阳师大人可以搜索和挑战极蜃气楼。

逢魔之时除周三周四周五外,均有一定概率发现极蜃气楼,不影响鬼灵歌伎、蜃气楼、土蜘蛛、荒骷髅、地震鲶、胧车交替出现。

极蜃气楼挑战中加入突变技能,阴阳师大人和首领会获得相应突变能力。每周极蜃气楼挑战都会刷新不同的突变能力。

极蜃气楼挑战成功后将获得更丰厚的排名奖励。

极蜃气楼存活20分钟,逾期未将其击败,BOSS将逃之夭夭。

5丰年,探索妖怪额外加成

※活动时间

  [编辑本段]竹林七贤

  中国魏晋时期7位名士的合称,成名年代较“建安七子”晚一些。包括:魏正始年间(240-249)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 7人常聚在当时的山阳县(今河南修武一带)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谓竹林七贤。 7人的政治思想和生活态度不同于建安七子,他们大都“弃经典而尚老庄,蔑礼法而崇放达”。在政治上,嵇康、阮籍、刘伶对司马氏集团均持不合作态度,嵇康因此被杀。山涛、王戎等则是先后投靠司马氏,历任高官,成为司马氏政权的心腹。在文章创作上,以阮籍、嵇康为代表。阮籍的《咏怀》诗82首,多以比兴、寄托、象征等手法,隐晦曲折地揭露最高统治集团的罪恶,讽刺虚伪的礼法之士,表现了诗人在政治恐怖下的苦闷情绪。嵇康的《与山巨源绝交书》,以老庄崇尚自然的论点 ,说明自己的本性不堪出仕,公开表明了自己不与司马氏合作的政治态度,文章颇负盛名。其他如阮籍的《大人先生传》,刘伶的《酒德颂》,向秀的《思旧赋》等,也是可读的作品。《隋书·经籍志》著录山涛有集5卷,已佚。

  七人是当时玄学的代表人物,虽然他们的思想倾向略有不同。嵇康、阮籍、刘伶、阮咸始终主张老庄之学,“越名教而任自然”,山涛、王戎则好老庄而杂以儒术,向秀则主张名教与自然合一。他们在生活上不拘礼法,清静无为,聚众在竹林喝酒,纵歌。作品揭露和讽刺司马朝廷的虚伪。

  在政治态度上的分歧比较明显。嵇康、阮籍、刘伶等仕魏而对执掌大权、已成取代之势的司马氏集团持不合作态度。向秀在嵇康被害后被迫出仕。阮咸入晋曾为散骑侍郎,但不为司马炎所重。山涛起先“隐身自晦”,但40岁后出仕,投靠司马师,历任尚书吏部郎、侍中、司徒等,成为司马氏政权的高官。王戎为人鄙吝,功名心最盛,入晋后长期为侍中、吏部尚书、司徒等,历仕晋武帝、 晋惠帝两朝,至八王乱起,仍优游暇豫,不失其位。

  竹林七贤的不合作态度为司马朝廷所不容,最后分崩离析:阮籍、刘伶、嵇康对司马朝廷不合作,嵇康被杀害。王戎、山涛则投靠司马朝廷,竹林七贤最后各散西东。

  『背景』

  当时社会处于动荡时期,司马氏和曹氏争夺政权的斗争异常激烈,民不聊生。文士们不仅无法施展才华,而且时时担忧性命安全,因此崇尚老庄哲学,从虚无缥缈的神仙境界中去寻找精神寄托,用清谈、饮酒、佯狂等形式来排遣苦闷的心情,“竹林七贤”成了这个时期文人的代表。

  『特点』

  竹林七贤的作品基本上继承了建安文学的精神,但由于当时的血腥统治,作家不能直抒胸臆,所以不得不采用比兴、象征、神话等手法,隐晦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编辑本段]嵇康(224—263)

  嵇康(223~262),字叔夜,本姓奚,祖籍会稽(今浙江绍兴),其先人因避仇迁家谯郡铚县(今安徽濉溪临涣镇),因家居侧有嵇山,故改姓嵇。虽家世儒学,但学不师授,唯好老、庄之说。与魏宗室婚,官至中散大夫,故又称嵇中散。崇尚自然、养生之道,著有《养生论》,倡「越名教而任自然」。与王戎、刘伶、向秀、山涛、阮咸、阮籍等人交游甚密,被称为「竹林七贤」。后因与山涛志趣不同,山涛将去官,举以自代,遂作书与涛绝交;又因与钟会有隙,被谮于大将军司马昭,年四十遭杀害。嵇康善鼓琴,以弹《广陵散》这首绝唱而著名。有《嵇中散集》,以鲁迅辑校《嵇康集》为精善。

  [编辑本段]阮籍(210-263)

  三国时期曹魏末年诗人。字嗣宗,竹林七贤之一。陈留尉氏(河南开封)人,曾任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崇奉老庄之学,政治上则采谨慎避祸的态度。与嵇康、刘伶等七人为友,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世称竹林七贤。阮籍是「正始之音」的代表,其中以《咏怀》八十二首最为著名。阮籍透过不同的写作技巧如比兴、象征、寄托,借古讽今,寄寓情怀,形成了一种「悲愤哀怨,隐晦曲折」的诗风。除诗歌之外,阮籍还长于散文和辞赋。今存散文九篇,其中最长及最有代表性的是〈大人先生传〉。另又存赋六篇,其中述志类有〈清思赋〉、〈首阳山赋〉;咏物类有〈鸠赋〉、〈狝猴赋〉。考《隋书.经籍志》著录阮籍集十三卷,惜已佚。明代张溥辑《阮步兵集》,收《汉魏六朝百三家集》。至近人黄节有《阮步兵咏怀诗注》。 另据史料记载,晋文帝司马昭欲为其子求婚于阮籍之女,阮籍借醉60天,使司马昭没有机会开口,逐作罢。这些事在当时颇具有代表性,对后世影响也非常大。

  [编辑本段]山涛(205—283)

  字巨源,「竹林七贤」之一。西晋河内怀县(今河南武陟西)人。早孤,家贫。好老庄学说,与嵇康、阮籍等交游。山涛将离选职,欲召嵇康代之,嵇康致书与之绝交。年四十,始为郡主簿。山涛见司马懿与曹爽争权,乃隐身不问事务。司马师执政后,欲倾心依附,被举秀才,除郎中,累迁尚书吏部郎。司马昭以钟会作乱于蜀,将西征,任涛为行军司马,镇邺。昭进爵晋公,涛主张以司马炎为太子。炎代魏称帝时,任山涛为大鸿胪,加奉车都尉,进爵新沓伯。出为冀州刺史,甄拔隐屈,搜访贤才三十余人。入为侍中,迁吏部尚书、太子少傅、左仆射等。每选用官吏,皆先秉承晋武帝之意旨,且亲作评论,时称《山公启事》。曾多次以老病辞官,皆不准。后拜司徒,复固辞,乃归家。有集十卷,亡佚,今有辑本。

  -----BEIDOO 补充-----------------------------------------------------------------

  对《与山巨源绝交书》这一节略做补充。其实,嵇康写《与山巨源绝交书》在另一个层面上是为了更好的保护自己的好朋友,有了这封绝交书,就不会因为自己不配合政府的态度而连累到好朋友。后来嵇康被杀害,临死前把自己的儿女托付给山涛,留言:“巨源在,汝不孤矣。”

  山涛为人磊落大度,生活节俭,做官不过多要求什么,对待朋友赤诚坦坦。后世者多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牵强附会。

  [编辑本段]向秀(约227-272)

  字子期,河内怀(今河南武徙西南)人。魏晋竹林七贤之一。官至黄门侍郎、散骑常侍。曾注『庄子』,“ 发明奇趣,振起玄风”,《秋水》、《至乐》二篇,注释未完而卒。后郭象“ 述而广之”,别为一书。向注早佚,现存《庄子注》,可视为向、郭二人之共同著作。他主张“ 名教”与“自然” 统一,合儒、道为一。认为万物自生自化,各任其性,即是“ 逍遥”,但“君臣上下” 亦皆出于“天理自然” ,故不能因要求“逍遥” 而违反“名教”。擅诗赋。其哀悼嵇康、吕安的《思旧赋》,情辞沉痛,有名世。

  [编辑本段]刘伶

  字伯伦,沛国(今安徽淮北市)人。「竹林七贤」之一,擅长喝酒和品酒。魏末,曾为建威参军。晋武帝泰始初,召对策问,强调无为而治,遂被黜免。他反对司马氏的黑暗统治和虚伪礼教。为避免政治迫害,遂嗜酒佯狂,任性放浪。一次有客来访,他不穿衣服。客责问他,他说:「我以天地为宅舍,以屋室为衣裤,你们为何入我裤中?」他这种放荡不羁的行为表现出对名教礼法的否定。唯著〈酒德颂〉一篇。

  作品《酒德颂》

  有大人先生者,以天地为一朝,万朝为须臾,日月为扃牖,八荒为庭衢。行无辙迹,居无室庐,暮天席地,纵意所如。止则操卮执觚,动则挈榼提壶,唯酒是务,焉知其余?

  有贵介公子,缙绅处士,闻吾风声,议其所以。乃奋袂攮襟,怒目切齿,陈说礼法,是非锋起。先生于是方捧罂承槽,衔杯漱醪。奋髯箕踞,枕麴借糟,无思无虑,其乐陶陶。兀然而醉,豁尔而醒。静听不闻雷霆之声,熟视不睹泰山之形,不觉寒暑之切肌,利欲之感情。俯观万物,扰扰焉如江汉三载浮萍;二豪侍侧焉,如蜾蠃之与螟蛉。

  有一与刘伶有关的好玩故事,不知是否属实:刘伶的“鹿车”后跟着一小童儿,还扛着锄头,非常奇怪。路人问小童儿,小童儿答:“醉死了好埋呀!”

  [编辑本段]阮咸

  西晋陈留尉氏(今属河南)人,字仲容。“竹林七贤” 之一。阮籍之侄, 与籍并称为“大小阮” 。历官散骑侍郎,补始平太守。为人旷放,不拘礼法。善弹直颈琵琶,直颈琵琶后改称阮咸,简称阮。

  阮咸不仅擅长演奏,也精于作曲,唐代流行的琴曲《三峡流泉》据说就是他所作,李季兰在同名诗中有“忆昔阮公为此曲,能使仲容听不足”的诗句。1950年南京西善桥南朝墓出土持阮弹奏的阮咸画像,神情专注。

  [编辑本段]王戎(234—305)

  字浚冲,琅邪临沂(今属山东)人。西晋大臣,「竹林七贤」之一。幼颖悟,神采秀彻。善清谈,与阮籍、嵇康等为竹林之游,戎尝后至,籍曰:「俗物已复来败人意。」他是「七贤」中最庸俗的一位。晋武帝时,历任吏部黄门郎、散骑常侍、河东太守、荆州刺史,进爵安丰县侯。后迁光禄勋、吏部尚书等职。惠帝时,官至司徒。戎苟媚取宠,热衷名利,立朝无所匡谏。性极贪吝,田园遍及诸州,聚敛无已,每自执牙筹,昼夜算计,恒若不足。戎家有好李,常卖之,但恐别人得种,故常钻其核而后出售,因此被世人讥讽。

  [编辑本段]详细介绍

  竹林七贤是指三国魏时七位名人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阮咸、王戎的合称。

  他们常集于山阳(今河南修武)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称竹林七贤。他们大都崇尚老庄之学,不拘礼法,生性放达。在政治上,阮籍、刘伶、嵇康对司马氏集团均持不合作态度,嵇康更因此被杀。相反王戎、山涛等则先后投靠司马氏,历任高官,并成为其政权的心腹。在文章创作上,以嵇康、阮籍为代表。如嵇康的《与山巨源绝交书》,他以老庄崇向自然为论点,说明自己不堪出仕,公开表明了不与司马氏合作的政治态度,文章颇负盛名;又如阮籍的《咏怀》诗八十二首,透过比兴、寄托等手法,隐晦地揭露最高统治集团的恶行,讽刺虚伪的礼法之士,由是透过七贤的文章创作,可窥略到他们各自的志向意趣。

  [编辑本段]嵇康

  嵇康(223~263),三国时曹魏文学家。“竹林七贤”之一。字叔夜。谯郡铚县(今安徽濉溪临涣镇)人。早年丧父,家境贫困,但仍励志勤学,文学、玄学、音乐等无不博通。他娶曹操曾孙女长乐亭主为妻。曾任中散大夫,史称“嵇中散”。司马昭曾想拉拢嵇康,但嵇康在当时的政争中倾向皇室一边,对于司马氏采取不合作态度,因此颇招忌恨。司马昭的心腹钟会想结交嵇康,受到冷遇,从此结下仇隙。嵇康的友人吕安被其兄诬以不孝,嵇康出面为吕安辩护,钟会即劝司马昭乘机除掉吕、嵇。其罪证之一便是《与山巨源绝交书》。当时太学生三千人请求赦免嵇康,愿以康为师,司马昭不许。临刑,嵇康神色自若。奏《广陵散》一曲,从容赴死。

  在人生哲学上,他的主张是:非汤武而薄周礼,越名教而任自然。个性凌厉傲岸,旷逸不羁。

  有趣的是,嵇康临刑前,对儿女最放心的安排是,叫他们投靠山涛(山巨源)。而在嵇康死后,山涛一直悉心照料并抚养着他的儿女。演绎出一段“君子和而不同”的佳话。

  [编辑本段]阮籍

  ---维倪(报告部分:阮咸)

  一、家世出生及早年志尚

  阮籍字嗣宗,陈留尉氏人(今属河南)。生于建安15年。父亲阮瑀,是诗人、散文家,「建安七贤之一」。为曹操亲随吏员,当时军国书笺多由他和陈琳两人草具 。阮籍三岁的时候父亲过世,但因为曹氏父子及阮瑀友好出于长期共事的情谊,对于阮籍及其母亲深怀同情,并有所照顾。阮籍年少时以好学不倦、不慕荣华富贵、道德高尚的古代读者―颜回、闵子骞微效法的榜样,刻苦攻读。除此之外,他还习武。但是少年的阮籍也沾染上一些浮华公子的作风。当时有一批宗是戚属的豪门公子,颇以浮华相尚,如何晏、李胜,再洛阳互相连结,构煽风气。阮籍与他们年龄接近,难免受了些风气影响,可是阮籍始终未予其流。

  阮籍非常鄙视礼法之士,所谓礼法之士主要是投靠司马氏父子的一些人物,这些人多是文人,他们为虎作伥,仰承司马氏父子的意旨,鼓吹「唯法是修,唯礼是克」,以礼法、名教为工具,来巩固篡夺来的权利,同时束缚政治反对派的手脚。这种礼法是司马氏集团用以配合其血腥屠杀政策的一种政治打击异己的手段。阮籍在对付这些礼法之士,最有名的就是他的青白眼。

  裴楷往吊之,籍散发箕踞,醉而直视……嵇喜来吊,籍作白眼,喜不怿而退;喜弟康闻之,乃斋酒挟琴造焉,籍大悦,乃见青眼。

  据说,他的母亲去世之后,嵇康的哥哥稽喜来致哀,但因为嵇喜是在朝为官的人,也就是阮籍眼中的礼法之士,于是他也不管守丧期间应有的礼节,就给嵇喜一个大白眼;后来嵇康带著酒、夹著琴来,他便大喜,马上由白眼转为青眼。从这一段故事中,我们除了可以发现阮籍对于礼法之士的鄙视外,也可以明显看到他不为礼俗所限制,嵇康也是一样。他不会因为守丧就将自己的情绪隐藏起来,觉得不喜欢的就清楚的让人家知道,我想这也是那个时代的特殊现象。阮籍对礼法之士的憎恶,除了表现在青白眼外,还表现在他的赋中。

  二、药与酒

  阮籍似乎是不服药的,在他的著作里很少提及此事,只在咏怀诗第70首曾写到过:「采药无旋反,神仙志不符。逼此良可惑,令我久踌躇。」 从这里看,他连对神仙的信仰有时也要动摇,不无迷惑踌躇之感,而对于服药一事更没有稽康那样深信不疑、热心实行。阮籍不服药,却颇有些「为酒事物,焉知其馀」的意思。他是酣饮、痛饮、狂饮,不拘场合,有酒必醉。阮籍嗜酒,其出发点同嵇康服药是一样的,都是希望以此为途径来超脱现实、消解矛盾。阮籍曾数次在醉酒掩护下躲过了司马氏集团像他伸来时而拉拢,时而加害的手。从性格上来说,服药是一件相当麻烦的事,要先采药、调配处方、还有许多规矩,其步骤要求不能稍有错乱,否则便可能中毒甚至丧命之虞。非精细耐心之人,不可随便服用。阮籍性格浑朴旷放,对这种精细而又危险的高级享受是不能适应的,他宁愿去从事简单易行得多的饮酒。从政治上来说,阮籍的态度是比较软弱的,他看到曹魏皇室大势已去,司马氏执政已成为无法更改的现实;他明白服药飞升之事太渺茫,他还得在司马氏统治下打发日子,他既不愿同流合污,又缺少在政治上向司马氏集团挑战或明确地划清界线的勇气,所以对阮籍来说,醉酒是最好的摆脱政治困境的方法。

  这里有几个有关阮籍喝酒的小故事。

  阮籍当葬母,蒸一肥肫,饮酒二斗,然后临诀,直言:「穷矣!」都得一号,因吐血,废顿良久。

  从这段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阮籍他违背礼法的行为。母亲过世,他不但坚持下完棋,而且还吃肉喝酒,虽然他是故意这麼做,不过我却觉得他也蛮痛苦的,要压抑心中丧母之痛,以表现出他不为礼法所约束的一面,就我来看,他大可以放声大哭,哭完以后便应感到高兴,因为阮籍很崇尚老庄,庄子在妻子死后,不但不悲伤,反而还替他妻子解脱人世间的痛苦感到高兴。所以我觉得他可以效法庄子并加以改良,这样一来,不但达到他想的境界,也不用压抑心中的痛苦。

  阮公邻家**有美色,当垆酤酒。阮与王安丰常从妇饮酒,阮醉,便眠其妇侧,夫始殊疑之,伺察终无他意。

  我想这在当时的社会也是很少见的。醉了就倒卧在**身旁,在以前的社会,男女授受不亲观念的束缚下,这样的情形也是不能为世人接受的。(四)兵家女有才色,未嫁而死,籍不识其父兄,径往哭之,尽哀而还。这样的事情要是发生在现代,恐怕还是很难令人接受的吧!一个不认识死者的人来吊哀,还哭的很伤心,我们一定会觉得他是疯子,不然就是来捣乱的。像阮籍这样完全不顾别人眼光,自己觉得值得的就去做,实属难得;不过这不禁让我怀疑,为什麼自己的母亲去世了要装的如此坚强,但却对一个不认识的女孩子去世感到非常难过,我觉得这除了违背礼法外,也违背了人性。

  三、文学成就

  三国后期出现正始文学,人们习惯用他来代表整个魏末的时期文学。正始文学的最重要作家就是阮籍、稽康。阮籍既是诗人,也是散文家,还是赋作者。他的诗歌成就主要是咏怀诗八十二首。就内容而言,「忧生之嗟」 和「志在刺讥」 在咏怀诗中占有很大的份量。除了这两大内容外,还有自述身世志尚、念友、隐逸神仙等方面的描写。咏怀诗在艺术方面有两个极为显著的特色及蕴藉含蓄和自然飘逸。蕴藉含蓄与文多隐蔽有直接关系,阮籍为了避免严重的现实后果,才把诗篇写的隐约其体、闪烁其词的。这种含蓄,同他在生活中「发言玄远」 「口不臧否人物」的作风是完全一致的。因此,咏怀诗的含蓄,是时代现实的产物,也是阮籍本人的思想作风、处事态度的反映。从艺术创作的角度来看,含蓄不失为一种风格,他的好处是能够避免呆板直露,增加诗的深厚度,给读者以联想和回味的馀地。在诗歌史上,咏怀诗占有很重要的地位。阮籍咏怀诗在反映重大社会现实方面是不如建安诗歌的,但它在个人抒情的深度上,在描写内心曲折的活动上,以及运用比兴的手法上,则又有超越前人的建树。它堪称是整个魏晋南北朝时代有代表性的优秀五言诗之一。阮籍的散文,今存较完整的有十篇。其最重要的散文著作应推「大人先生传」,写法上接近于赋,以对话方式展开,虽名传,实际上并非真正意义的传记作品。总的来看,阮籍是我国文学史上重要的诗人,散文家。他尤其对于五言诗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四、结论

  准备完了阮籍,我觉得在当时的大环境下,造就了很多像阮籍这样内心和现实生活矛盾的人,或许阮籍在他听到母亲过世的时候,他也很想放声大哭,但就碍于当时的环境造就出的矛盾性格,使他以吐血的方式来传达他内心的哀痛。我觉得,既然他是一个这麼勇于将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的人,为什麼不乾脆放声大哭呢?不过话说回来,我也很佩服阮籍有和时代、政府、社会挑战的勇气,就连现在这样开放的社会风气,我想都不会有几个像阮籍、稽康这样的人吧!我想准备完了竹林七贤,对他们的印象不再是不穿衣服、放浪形骸而已,还有更多更深入的层面,都在这次的报告中了解。虽然我没有像他们这样挑战社会的勇气,不过我为他们每个人不同的独特性感到感动!

  [编辑本段]王戎

  ---姿伶

  一、生平

  1、生于大富之家

  王戎,字浚冲,山东省琅琊林淅人。王氏一族在林淅是有名望的大族,从他的亲族辈中,便出了王衍、王澄、王导、王敦,等人物,掌握著东西两晋政府的政坛,有「八王」之称,与同为山西名族的斐氏「八斐」并称。王室与斐氏也有亲交,王戎的女儿及嫁给斐頠为妻。王戎的祖父,是魏朝的凉州刺使、贞陵亭侯,所以他自小便生活在优渥的家庭环境中。因此在这样的影响之下,也可多少得知他长大后的个性。

  2、神童---王戎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雅量篇

  从此之后,王戎便被称为「神童」。另一件事发生在王戎七岁之时,据世说新语魏明帝于宣武场上断虎爪牙,纵百姓观之.王戎七岁,亦往看,虎承闲攀栏而吼,其声震地,观者无不辟易颠仆,戎湛然不动,了无恐色。从这两篇中,对与王戎的描写当中,可以得知王戎的确可以说是一个聪明的孩子,尽管可能说有点夸大的效果,不过也可以得知王戎真的自小便是一个聪明的小孩子,可谓聪明过人。在晋书本传又记载说王戎的眼睛特别炯炯有神,能够视目不眩,斐楷见了,大为惊叹说:「容眼烂烂,如岩夏电」这就是说他的眼睛光彩有神。

  王浚冲、裴叔则二人,总角诣锺士季,须臾去后,客问锺曰:「向二童何如?」锺曰:「裴楷清通,王戎简要,后二十年,此二贤当为吏部尚书,冀尔时天下无滞才。」赏誉篇

  在这一篇中所记载的正是王戎和斐楷果如锺会所料,成为当时西晋政坛上的要人了,也可看出其小时候的成就是不凡的。

1襄阳最著名的诗句

汉江临泛 王维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译文:

楚国边塞连接着三湘之水,荆门山下茫茫九派相汇合。

江水滚滚似奔流天地之外,青山延绵水雾中时时隐现。

波涛汹涌城郭仿佛飘江上,大浪翻滚远空好似在摇晃。

襄阳的风光真是无限美好,愿与山翁留此地长醉不归。

扩展资料:

《汉江临泛》的创作背景:

唐玄宗开元二十八年(740年),时任殿中侍御史的王维,因公务去南方,途经襄阳。此诗是诗人在襄阳城欣赏汉江景色时所作。

《汉江临泛》的名家点评:

《王孟诗评》:顾云:此等处本浑成,但难拟作,恐近浅率。

《瀛奎律髓》:右丞此诗,中两联皆言景,而前联尤壮,足敌孟、杜《岳阳》之作。

《增订评注唐诗正声》:郭云:气象涵蓄,浑浑无际,浅率者拟学不得。

搜狗百科--汉江临泛

2关于五词四行赞美襄阳的古诗

唐代诗人描写襄阳景物的诗

襄樊市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我们宣传襄樊,要像山西宣传祁县晋商一样,突出自己的独特之处,从旅游的角度来说,突出襄樊的历史文化内涵,宣传文化名人笔下的山水景物、城市风光,最能体现它的历史文化底蕴。

现在的“襄樊”,是古代“襄阳”、“樊城”之合称,而古时建制以“襄阳”为行政区域名。“襄阳”不仅是军事重镇,更以古典的城廓、美丽的山水而成为文人墨客描述赞美的对象。仅在唐代诗歌中,就有几位诗歌大家吟咏过襄阳的城、城外的山、襄江的水,留下了精妙的佳句。

如初唐诗人杜审言的《登襄阳城》“旅客三秋至,层城四望开。楚山横地出,汉水接天回。冠盖非新里,章华即旧台。 习池风景异,归路满尘埃”,诗中表现了秋天登襄阳城所见的整体观感,写出了楚山、汉水的磅礴气势和习池奇异的风光。、

唐代山水诗的代表人物王维写了《汉江临眺》,描写了襄江惊天动地的波涛映影的郡邑、似有似无的襄阳的山色,那“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的名诗流芳百世。

与王维并驾齐驱、同为唐代山水诗泰斗人物的襄阳本土诗人孟浩然的诗中,浓墨重彩地描写了襄阳的鹿门山、鱼梁州、岘山、万山等风物景点。如《夜归鹿门歌》:“山寺鸣钟昼已昏,与梁渡头争渡喧。人随沙岸向江村,余已乘舟归鹿门。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诗中可见鱼梁州与襄阳一带的景物,点缀着归村人影的平沙远渡、象一弯新月的江畔小舟、鹿门山的烟树、庞德公松径下的月光。表达的是诗人的怀慕隐逸之幽情。

再如《与诸子登岘山》:“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襄阳城南的岘山是两晋名将祜镇守荆襄时常登的地方,将军登岘山饮酒吟诗。襄阳百姓为纪念羊公,在山上建碑,见者堕泪,杜预因名堕泪碑。孟浩然在诗中表达了天留胜迹,我辈复登,碑志留思的情感。

《秋登兰山寄张五》:“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秋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天边树若荠 。江畔洲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兰山就是万山,诗人描写了秋天登万山所见的清秋情景,渡头沙、归村人、天边树、如月洲等尽收眼中,在美景中表现怀友之情,希望朋友重阳节同来登高饮酒,日暮归雁,唤起愁绪,清秋发兴,引出共醉之望。

3杜甫关于赞美襄阳的诗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襄阳歌 (唐)李白 落日欲没岘山西,倒著接篱花下迷。

襄阳小儿齐拍手,拦街争唱白铜鞮。 傍人借问笑何事,笑煞山翁醉似泥。

鹭鸶杓,鹦鹉杯,百年三万六千日, 一日须倾三百杯。 遥看汉水鸭头绿,恰似葡萄初酦醅。

此江若变作春酒,垒曲便筑槽丘台。 金鞍骏马唤小妾,笑坐雕鞍歌落梅。

车旁侧挂一壶酒,风笙龙管行相催。 咸阳市上叹黄犬,何如月下倾金罍。

君不见, 晋朝羊公一片石,龟龙剥落生莓苔, 泪亦不能为之堕,心亦不能为之哀。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 玉山自倒非人推。

舒州杓,力士铛,李白与尔同生死。 襄王云雨今何在,江水东流猿夜色。

送李尚书赴襄阳 (唐)韩愈 帝忧南国切,改命付忠良。 剑挂星摇动,旗分兽簸扬。

五营兵转肃,千里地还方。 控带荆门远,飘浮汉水长。

赐书宽属郡,战马隔邻疆。 纵猎雷霆速,观棋玉石忙。

风流岘首客,花艳大堤倡。 宝贵由身致,谁教不自强。

登襄阳城 (唐)杜审言 旅客三秋至,层城四望开, 楚山横地出,汉水接天回。 冠盖非新里,章华即旧台。

习池风景异,归路满尘埃。 襄州春游 (唐)皮日休 信马腾腾触处行,春风相引与诗情。

等闲遇事成歌咏,取次衡筵隐姓名。 映竹认人多错误,透花窥鸟最分明, 岑牢单绞何曾著,莫道猖狂似祢衡。

襄阳乐 (唐)郑锡 春生岘首东,先暖习池风。 拂水初含绿,惊林未吐红。

渚边游汉女,桑下问庞公。 磨灭怀中刺,曾将示孔融。

乐哉襄阳人送别刘大尉从广赴襄阳 (宋)欧阳修 嗟尔乐哉襄阳人,万屋连清汉滨。 语言轻清微带秦,南通交广西峨嵋。

罗纤丽药物珍,枇杷相桔荐清樽。磊落金盘烂 , 槎头缩项昔所闻。

黄橙 齑香复辛,春雷动地竹走根。锦苞玉荀味争新,风杯花发南山春。

掩映谷口藏山门,楼台金瓦碧鳞鳞。岘山高亭倚浮云,汉水如天泻云云。

夕阳返照白鸟群,两岸桑柘杂耕耘。文王遗化已寂寞,千载谁复思其仁。

荆州汉魏以来重,古今相望多名臣。叹尔乐哉襄阳人,道旁白发扶幼孙。

远迎刘侯朱两轮,刘侯年少气甚淳。诗书学问若寒士,樽俎笑谈多佳宾。

往时刑名峨善政,至今遗爱留其民。谁能持我诗以往,为我先贺襄阳人。

樊 城 (清)顾文炜 荒城一角抱江湾,仲氏遗封指旧关。水镇荆襄分古郡,烟开秦楚拥春山。

兴亡天老孤筇外,今昔情余两屐间。残碣尚留羊杜迹,浪痕枯处鸟蛮。

隆中山 (宋)苏轼 诸葛来西国,千年爱未衰。今朝游故里,蜀客不胜悲。

谁言襄阳野,生此万乘师。山中有遗貌,矫矫龙之姿。

龙蟠山水秀,龙去渊潭移。空馀蜿蜒迹,使我寒涕垂。

隆中山 (宋)曾巩 志士固有诗,显然非苟然。 孔明方微时,息驾隆中田。

出身感三顾,鱼水相后先。 开迹在庸蜀,欲正九鼎迁。

垂成中兴业,复汉临秦川。 平生许与际,独此管乐贤。

人才品自异,自得岂虚传。 汉江临眺 (唐)王维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公。 回棹诗 (唐)杜甫 清思汉江上,凉忆岘山颠。

吾家碑不昧,王氏井依然。 汉江漾舟 (唐)孟浩然 漾舟逗何处,神女汉皋曲。

雪罢冰复开,春潭千丈绿。 轻舟恣往来,操玩无厌足。

波影摇妓钗,沙光逐人目。 倾杯鱼鸟醉, 联句鹦花续。

良会难再逢,日入须秉烛。 与诸子登岘山 (唐)孟浩然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岘山怀古 (唐)李白 访古登岘首,凭高眺襄中。

天清远峰出,水落寒沙空。 弄珠见游女,醉酒怀山公。

感叹发秋兴,长松鸣夜风。 登岘山 (唐)张九龄 昔年亟攀践,征马复来过。

信若山川旧,谁知岁月何。 蜀相吟安在,羊公碣已磨。

令图犹寂寥,佳会亦蹉跎。 宛宛樊城岸,悠悠汉水波。

逶迤春日远,感慨客情多。 地本原林秀,朝来烟景和。

同心不同尝,留叹此岩阿。 岘 山 (宋)苏轼 远客来自南,游尘昏岘首。

过关无百步,旷荡吞楚薮。 登高忽惆怅,千载意有偶。

所忧谁复知,嗟我生苦后。 团团山上桧,岁岁阅榆柳。

大材固已殊,安得同永久。 可怜山前客,倏忽星过 。

贤愚未及分,来者当自剖。 登鹿门山 (唐)孟浩然 清晓因兴来,乘流越江岘。

沙鸟近方识,浦树遥莫辩。 渐至鹿门山,山明翠微浅。

岩潭多屈曲,舟楫屡回转。 昔闻庞德公,采药遂不返。

金涧饵芝术,石床卧苔藓。 纷吾感耆旧,结缆事攀践。

隐迹今尚存,高风邈以远。 白云何时去,丹桂空偎蹇。

控讨竟永穷,回艇夕阳晚。 过鹿门山 (明)薛瑄 西来汉水侵山根,舟人云此是鹿门。

峭壁苍苍石色古,曲迳杳杳藤萝昏。 乱峰幽谷不知数,底是庞公栖陷处。

含情一啸江风清,双橹急摇下滩去。 大堤曲 (唐)刘禹锡 酒旗相望大堤头,堤下连樯堤上楼。

日暮行人争渡急,浆声咿哑满中流。 大堤曲 (唐)李白 汉江横襄阳,花开大堤暖。

佳期大堤下,泪向南云满。 春风复无情,吹我梦魂散。

不见眼中人,天长音信断。 万 山 (宋)曾巩 万山临汉 ,峰岭颇秀发。

王粲旧居处,荒草久埋没。 解佩盖已幽,沉碑终自伐。

最宜北城望,正值雾霭歇。 飘缈出烟云,清明动毛发。

留连至归时,长见西林月。 春日登万山怀古 (明)曹嶙 晓日迟迟。

4谁知道好的关于襄樊的诗歌

与诸子登岘山 孟浩然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我感觉这个应该是除了汉江临眺以外最有名的了 登 襄 阳 城 杜审言 旅客三秋至,层城四望开。

楚山横地出,汉水接天回。 冠盖非新里,章华即旧台。

习池风景异,归路满尘埃。 这个就没什么人知道了 表达历史风光又很有名的就是以上两个 下面两个不是表达历史风光的但是是名家名作,很有名的那种 留别王维 孟浩然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

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

(名句啊) 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 早寒江上有怀 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杜甫还有一句提到了襄阳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其实还有很多,但是都不是很有名 登岘山 (历史风光啊) 张九龄 昔年亟攀践,征马复来过。

信若山川旧,谁知岁月何。 蜀相吟安在,羊公碣已磨。

令图犹寂寥,佳会亦蹉跎。 宛宛樊城岸,悠悠汉水波。

逶迤春日远,感慨客情多。 地本原林秀,朝来烟景和。

同心不同尝,留叹此岩阿。 夜归鹿门歌 (以前都不知道庞统是襄樊的) 孟浩然 山寺鸣钟昼已昏,鱼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襄阳歌 (中间这一段写得十分过瘾啊) 落日欲没岘山西, 倒著接蓠花下迷。

襄阳小儿齐拍手, 拦街争唱《白铜鞮》。 旁人借问笑何事, 笑杀山公醉似泥。

鸬鹚杓,鹦鹉杯。 百年三万六千日, 一日须倾三百杯。

遥看汉水鸭头绿, 恰似葡萄初酦醅。 此江若变作春酒, 垒曲便筑糟丘台。

千金骏马换小妾, 醉坐雕鞍歌《落梅》。 车旁侧挂一壶酒, 凤笙龙管行相催。

咸阳市中叹黄犬, 何如月下倾金罍? 君不见晋朝羊公一片石, 龟头剥落生莓苔。 泪亦不能为之堕, 心亦不能为之哀。

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 玉山自倒非人推。 舒州杓,力士铛, 李白与尔同死生。

襄王云雨今安在? 江水东流猿夜声。 岘山怀古 李白 访古登岘首,凭高眺襄中。

天清远峰出,水落寒沙空。 弄珠见游女,醉酒怀山公。

感叹发秋兴,长松鸣夜风。 襄州春游 皮日休 信马腾腾触处行,春风相引与诗情。

等闲遇事成歌咏,取次衡筵隐姓名。 映竹认人多错误,透花窥鸟最分明, 岑牢单绞何曾著,莫道猖狂似祢衡。

(感觉这句他想点睛,但是十分没意思) 汉江漾舟 孟浩然 漾舟逗何处,神女汉皋曲。 雪罢冰复开,春潭千丈绿。

轻舟恣往来,操玩无厌足。 波影摇妓钗,沙光逐人目。

倾杯鱼鸟醉, 联句鹦花续。良会难再逢,日入须秉烛。

登鹿门山 孟浩然 清晓因兴来,乘流越江岘。 沙鸟近方识,浦树遥莫辩。

渐至鹿门山,山明翠微浅。 岩潭多屈曲,舟楫屡回转。

昔闻庞德公,采药遂不返。 金涧饵芝术,石床卧苔藓。

纷吾感耆旧,结缆事攀践。 隐迹今尚存,高风邈以远。

白云何时去,丹桂空偎蹇。 控讨竟永穷,回艇夕阳晚。

登望楚山最高顶 孟浩然 山水观形胜,襄阳美会稽。 最高唯望楚,曾未一攀跻。

石壁疑削成,众山比全低。 晴明试登陟,目极无端倪。

云梦掌中小,武陵花处迷。 暝还归骑下,萝月映深溪。

( 孟浩然这三首让我看得好生嫉妒啊) 忆襄阳旧游,赠马少府巨 李白 昔为大堤客,曾上山公楼。开窗碧嶂满,拂镜沧江流。

高冠佩雄剑,长揖韩荆州。此地别夫子,今来思旧游。

朱颜君未老,白发我先秋。壮志恐蹉跎,功名若云浮。

归心结远梦,落日悬春愁。空思羊叔子,堕泪岘山头。

岘 山 苏轼 远客来自南,游尘昏岘首。 过关无百步,旷荡吞楚薮。

登高忽惆怅,千载意有偶。 所忧谁复知,嗟我生苦后。

团团山上桧,岁岁阅榆柳。 大材固已殊,安得同永久。

可怜山前客,倏忽星过溜 。 贤愚未及分,来者当自剖。

大堤曲 刘禹锡 酒旗相望大堤头,堤下连樯堤上楼。 日暮行人争渡急,浆声咿哑满中流。

话说欧阳修还有一个《岘山亭记》,百度一下你就知道~ 还有很多但是我看了看都没什么意思/07100939/ReadArticleaspxID=72be975e-0346-49fd-a385-e3543eab65e8。

5襄阳的古诗

1 襄阳曲二首 崔国辅

2 襄阳曲 李端

3 大堤曲 李白

4 大堤曲 李贺

5 走马引 李贺

6 妾薄命三首 李端

7 襄阳歌 李白

8 襄阳曲 李白

9 广溪峡 杨炯

10 景龙二年余自门下平章事削阶授江州员外司马…途中言志 崔湜

11 游龙山静胜寺 张说

12 襄阳路逢寒食 张说

13 襄阳行 张潮

14 除夜乐城逢孟浩然 张子容

15 题襄阳图 徐安贞

16 汉江临泛 王维

17 哭孟浩然(时为殿中侍御史,知南选,至襄阳有作) 王维

18 送郝判官 李颀

19 送皇甫曾游襄阳山水兼谒韦太守 李颀

6杜甫,皮日休,王维,白居易在襄阳留下的经典诗篇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 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阳向洛阳。回棹诗清思汉江上,凉忆岘山颠。

吾家碑不昧,王氏井依然。路逢襄阳杨少府入城戏呈杨员外绾寄语杨员外,山寒少茯苓。

归来稍暄暖,当为劚青冥。翻动神仙窟,封题鸟兽形。

兼将老藤杖,扶汝醉初醒。李白:襄阳曲襄阳行乐处,歌舞白铜堤。

江城回绿水,花月使人迷。襄阳歌 落日欲没岘山西,倒著接篱花下迷。

襄阳小儿齐拍手,拦街争唱白铜鞮。傍人借问笑何事,笑杀山翁醉似泥。

鸬鹚杓,鹦鹉杯。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

遥看汉水鸭头绿,恰似葡萄初酦醅。此江若变作春酒,垒麹便筑糟丘台。

千金骏马换小妾,笑坐雕鞍歌落梅。车傍侧挂一壶酒,凤笙龙管行相催。

咸阳市中叹黄犬,何如月下倾金罍。君不见晋朝羊公一片石,龟头剥落生莓苔。

泪亦不能为之堕,心亦不能为之哀。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玉山自倒非人推。

舒州杓,力士铛,李白与尔同死生。襄王云雨今安在,江水东流猿夜声。

岘山怀古访古登岘首,凭高眺襄中。天清远峰出,水落寒沙空。

弄珠见游女,醉酒怀山公。感叹发秋兴,长松鸣夜风。

大堤曲汉水临襄阳,花开大堤暖。佳期大堤下,泪向南云满。

春风复无情,吹我梦魂散。不见眼中人,天长音信断。

皮日休:习池晨起清曙萧森载酒来,凉风相引绕亭台。 数声翡翠背人去,一番芙蓉含日开。

茭叶深深埋钓艇,鱼儿漾漾逐流杯。 竹屏风下登山屐,十宿高阳忘却回。

鲁望昨以五百言见贻过有褒美内揣庸陋弥增愧乃将耒与耜,并换椠与铅。 阅彼图籍肆,致之千百编。

携将入苏岭,不就无出缘。 堆书塞低屋,添砚涸小泉。

对灯任髻爇,凭案从肘研。 苟无切玉刀,难除指上胼。

尔来五寒暑,试艺称精专。 鹿门夏日满院松桂阴,日午却不知。

山人睡一觉,庭鹊立未移。出檐趁云去,忘戴白接篱。

书眼若薄雾,酒肠如漏卮。身外所劳者,饮食须自持。

何如便绝粒,直使身无为。王维:汉江临泛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哭孟浩然故人不可见,江水日东流。

借问襄阳老,江山空蔡州。白居易:再到襄阳访问故居昔到襄阳日,髯髯初有髭。

今过襄阳日,髭鬓半成丝。 旧游都是梦,乍到忽如归。

东郭蓬蒿宅,荒凉今属谁。 故知多零落,闾井亦迁移。

独有秋江水,烟波似旧时。游襄阳怀孟浩然楚山碧岩岩,汉水碧汤汤。

秀气结成象,孟氏之文章。今我讽遗文,思人至其乡。

清风无人继,日暮空襄阳。南望鹿门山,蔼若有余芳。

旧隐不知处,云深树苍苍襄阳舟夜下马襄阳郭,移舟汉阴驿。秋风截江起,寒浪连天白。

本是多愁人,复此风波夕。黄庭坚:次韵外舅喜王正仲三丈奉诏祷南岳回至襄阳舍汉上思见庞德公,别来悲叹事无穷。

声名藉甚漫前日,须鬓索然成老翁。家酿已随刻漏下,园花更开三四红。

相逢不饮未为得,听取百鸟啼匆匆。题襄阳米芾祠千峰映碧湘,真叟此中藏,饭不著石吃,眉应似发长。

枫梩搘酒瓮,鸐风落琴床。强效忘机者,斯人尚未忘。

万里莓苔地,不见驱驰踪。唯开文字窗,时写日月容。

竹韵漫萧屑,草花徒织茸。披霜入众木,独自识青松。

710句描写襄阳的古诗词

这是总结过的几句。

1李白在《襄阳曲》:“襄阳行乐处,歌舞白铜堤。江城回绿水,花月使人迷”。

2襄阳歌 (唐)李白 襄阳小儿齐拍手,拦街争唱白铜鞮。 襄王云雨今安在,江水东流猿夜声。

3登襄阳城(唐)杜审言 旅客三秋至,层城四望开, 楚山横地出,汉水接天回。4襄阳乐(唐)郑锡 春生岘首东,先暖习池风。

拂水初含绿,惊林未吐红。5乐哉襄阳人送别刘太尉从广赴襄阳(宋)欧阳修 嗟尔乐哉襄阳人,万屋连甍清汉滨。

嗟尔乐哉襄阳人,道扶白发抱幼孙。 谁能持我诗以往,为我先贺襄阳人。

6樊 城(清)顾文炜 水镇荆襄分古郡,烟开秦楚拥春山。7隆中山(宋)苏轼 谁言襄阳野,生此万乘师。

山中有遗貌,矫矫龙之姿。8隆中山(宋)曾巩 出身感三顾,鱼水相后先。

开迹在庸蜀,欲正九鼎迁。9汉江临眺(唐)王维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10回棹诗(唐)杜甫 清思汉江上,凉忆岘山颠。 吾家碑不昧,王氏井依然。

11岘山怀古(唐)李白 访古登岘首,凭高眺襄中。 12大堤曲(唐)李白 汉江横襄阳,花开大堤暖。

13檀 溪(唐)胡曾 三月襄阳绿草齐,王孙相引跳檀溪。 的卢何处埋龙骨,流水依然绕大堤。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62275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6
下一篇2023-07-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