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达思乡情感的诗句

表达思乡情感的诗句,第1张

  走在故乡的小路上,那种自然那种和谐那种舒服,像风一样,慢慢地飘进了我的心。故乡的`小路有的是水泥路,有的是泥土路,但这却没有影响到我对家乡的热情。下面是表达思乡情感的诗句,欢迎参考阅读!

 1、三湘愁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卢纶《晚次鄂州》

 2、不道中原归思、转凄凉。——吕本中《南歌子·驿路侵斜月》

 3、永夜角声悲自语,客心愁破正思家。——汪元量《望江南·幽州九日》

 4、山围故国绕清江,髻鬓对起。——周邦彦《西河·大石金陵》

 5、料因循误了,残毡拥雪,故人心眼。——张炎《解连环·孤雁》

 6、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马戴《灞上秋居》

 7、年年春日异乡悲,杜曲黄莺可得知。——韦庄《江外思乡》

 8、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王禹偁《村行·马穿山径菊初黄》

 9、烽火平安夜,归梦到家山。——崔与之《水调歌头·题剑阁》

 10、镇日思归归未得,孤负殷勤杜宇。——王澜《念奴娇·避地溢江书于新亭》

 11、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贺铸《半死桐·重过阊门万事非》

 12、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馀年。——高适《别董大二首》

 13、眇眇孤舟逝,绵绵归思纡。——陶渊明《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

 14、自别后、风亭月榭孤欢聚。——柳永《安公子·远岸收残雨》

 15、十二阑干,故国三千里。——王庭筠《凤栖梧·衰柳疏疏苔满地》

 16、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张籍《秋思》

 17、常有江南船,寄书家中否。——王维《杂诗三首》

 18、比来时、瘦肌更销,冷薰沁骨悲乡远。——吴文英《琐窗寒·玉兰》

 19、浮红涨绿鱼文起。——贺铸《惜余春·急雨收春》

 20、坐到三更尽,归仍万里赊。——戎昱《桂州腊夜》

 21、谁问旗亭,美酒斗十千。——贺铸《行路难·缚虎手》

 22、乱点桃蹊,轻翻柳陌。——周邦彦《六丑·落花》

 23、外物寂无扰,中流澹自清。——张九龄《西江夜行》

 24、凭高远望,见家乡、只在白云深处。——王澜《念奴娇·避地溢江书于新亭》

 25、梦里相思,故国王孙路。——陈子龙《点绛唇·春日风雨有感》

 26、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司空曙《喜外弟卢纶见宿》

 27、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28、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王安石《桂枝香·登临送目》

 29、辜负枕前云雨,尊前花月。——张元干《石州慢·寒水依痕》

 30、又笑伴鸱夷,共归吴苑。——吴文英《琐窗寒·玉兰》

 31、黄昏把酒祝东风,且从容。——司空图《酒泉子·买得杏花》

 32、南去北来人老矣。——王庭筠《凤栖梧·衰柳疏疏苔满地》

 33、已自不成眠,那更酒醒时候。——向滈《如梦令·野店几杯空酒》

 34、家山泉石寻常忆,世路风波子细谙。——白居易《除夜寄微之》

 35、客行野田间,比屋皆闭户。——姚合《庄居野行》

 36、杨柳乍如丝,故园春尽时。——纳兰性德《菩萨蛮·问君何事轻离别》

 37、故乡归去千里,佳处辄迟留。——苏轼《水调歌头·安石在东海》

 38、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孟浩然《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39、故国山川,故园心眼,还似王粲登楼。——周密《一萼红·登蓬莱阁有感》

 40、行多有病住无粮,万里还乡未到乡。——卢纶《逢病军人》

 41、料得他乡遇佳节,亦应怀抱暗凄然。——韩偓《寒食日重游李氏园亭有怀》

 42、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二首》

 43、帟幕英僚敞,芳筵下客叨。——孟浩然《与杭州薛司户登樟亭楼作》

 44、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王维《杂诗三首》

 45、叹息繁华地,兴废两悠悠。——袁去华《水调歌头·定王台》

 46、行人无限秋风思,隔水青山似故乡。——戴叔伦《题稚川山水》

 47、追亡事、今不见,但山川满目泪沾衣。——辛弃疾《木兰花慢·席上送张仲固帅兴元》

 48、怀家寒食夜,中酒落花天。——赵长卿《临江仙·暮春》

 49、宿雁落、寒芦深处。——张元干《贺新郎·寄李伯纪丞相》

 50、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51、北行见杏花裁剪冰绡,轻叠数重,淡着燕脂匀注。——赵佶《宴山亭·北行见杏花裁剪冰绡》

 52、故园晚、强留诗酒,新雁远、不致寒暄。——史达祖《玉蝴蝶·晚雨未摧宫树》

 53、更那堪、芳草连天,飞梅弄晚。——卢祖皋《宴清都·初春》

 54、几多惆怅,情绪在天涯!——顾敻《临江仙·月色穿帘风入竹》

 55、思归若汾水,无日不悠悠。——李白《太原早秋》

 56、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卢照邻《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57、送老薤盐何处是,我缘应在吴兴。——陈克《临江仙·四海十年兵不解》

 58、何期今日酒,忽对故园花。——文森《九日》

 59、轩裳如固有,千载起人思。——刘基《题太公钓渭图》

 60、茂苑人归,秦楼燕宿,同惜天涯为旅。——吴文英《齐天乐·新烟初试花如梦》

 61、雁足无书古塞幽。——史达祖《鹧鸪天·卫县道中有怀其人》

 62、万顷烟波万顷愁。——淮上女《减字木兰花·淮山隐隐》

 63、蓟城通漠北,万里别吾乡。——李颀《古塞下曲》

 64、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苏轼《永遇乐·彭城夜宿燕子楼》

 65、故乡遥,何日去。——周邦彦《苏幕遮·燎沉香》

 66、背庭缘恐花羞坠。——吴文英《虞美人·秋感》

 67、升高欲自舒,弥使远念来。——柳宗元《湘口馆潇湘二水所会》

 68、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宋之问《题大庾岭北驿》

 69、空独倚东风,芳思谁寄。——周密《绣鸾凤花犯·赋水仙》

 70、叹神游故国,花记前度。——刘辰翁《兰陵王·丙子送春》

 71、木兰桨子藕花乡,唱罢厅红晚气凉。——姚燮《韩庄闸舟中七夕》

 72、故乡心事在天涯。——吴琚《浪淘沙·岸柳可藏鸦》

 73、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武元衡《春兴》

 74、从今后,梦魂千里,夜夜岳阳楼。——徐君宝妻《满庭芳·汉上繁华》

 75、海畔尖山似剑铓,秋来处处割愁肠。——柳宗元《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76、日落征途远,怅然临古城。——李百药《秋晚登古城》

 77、栖鸦归后,暮天闻角。——李清照《忆秦娥·咏桐》

 78、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周邦彦《兰陵王·柳》

 79、故国伤心,新亭泪眼,更酒潇潇雨。——王澜《念奴娇·避地溢江书于新亭》

 80、故池想芜没,遗亩当榛荆。——柳宗元《首春逢耕者》

答案:周邦彦的成就在于融合各家之长,力避各家之短,将词写得更为精致。其主要表现在:第一,在音乐上,周邦彦确定并创制了许多新调。他利用在大晟府任职的机会,对前代和当时流行的八十多种词调进行了重新审定,确定了各调中每个字的平仄,使各种词调定型。与此同时,他还制作了一些新调,例如《六丑》、《华胥引》、《花犯》等。第二,在语言上,周邦彦非常讲究语言的锤炼、典故的运用以及对前人诗句的融化,因而形成了一种典雅工丽的语言风格。第三,在结构上,周邦彦的词比柳永、苏轼等人的作品更复杂曲折。

影响:1擅长写作咏物词,往往将身世飘零之感、仕途沦落之悲、情场失意之苦与所咏之物融为一体,为南宋咏物词的重寄托开启了门径。2精通音乐,新创曲调五十多,在新创词调以及规范词律等方面作出了重要的贡献。3在词的艺术表现和审美风格方面,也对南宋词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周邦彦的六丑的名句是哪句啊

长条故惹行客,似牵衣待话,别情无极。

周邦彦诗词名句

1、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周邦彦《苏幕遮》

2、燎沈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周邦彦《苏幕遮·燎沈香》 3、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周邦彦《兰陵王柳》 4、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指破新橙。锦帏初温,麝香不断,相对坐调筝。低声问:向谁行宿城上已三更,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周邦彦《少年游·并刀如水》 5、当时面色欺春雪,曾伴美人游。今日重来,更无人问,独自倚阑愁。——周邦彦《少年游》 6、楼上晴天碧四垂,楼前芳草接天涯。劝君莫上最高梯。新笋已成堂下竹,落花都上燕巢泥。忍听林表杜鹃啼。——周邦彦《浣溪沙》 7、桃花枝上,啼莺言语,不肯放人归——周邦彦 推荐一些周邦彦的诗词名句

1、《念奴娇·醉魂乍醒》

年代: 宋 作者: 周邦彦

醉魂乍醒,听一声啼鸟,幽斋岑寂。淡日朦胧初破晓,满眼娇晴天色。最惜香梅,凌寒偷绽,漏泄春消息。池塘芳草,又还淑景催逼。因念旧日芳菲,桃花永巷,恰似初相识。荏苒时光,因惯却、觅雨寻云踪迹。奈有离拆,瑶台月下,回首频思忆。重愁叠恨,万般都在胸臆。

2、《满庭芳·白玉楼高》

年代: 宋 作者: 周邦彦

白玉楼高,广寒宫阙,暮云如幛褰开。银河一派,流出碧天来。无数星躔玉李,冰轮动、光满楼台。登临处,全胜瀛海,弱水浸蓬莱。

云鬟,香雾湿,月娥韵涯,云冻江梅。况餐花饮露,莫惜裴徊。坐看人间如掌,山河影、倒入琼杯。归来晚,笛声吹彻,九万里尘埃。

3、《蝶恋花·鱼尾霞生明远树》

年代: 宋 作者: 周邦彦

鱼尾霞生明远树。翠壁粘天,玉叶迎风举。一笑相逢蓬海路。人间风月如尘土。剪水双眸云鬓吐。醉倒天瓢笑语生青雾。此会未阑须记取。桃花几度吹红雨。

4、《点绛唇·孤馆迢迢》

年代: 宋 作者: 周邦彦

孤馆迢迢,暮天草露沾衣润。

夜来秋近,月晕通风信。 今日原头,黄叶飞成阵, 知人闷,故来相趁,共结临岐恨。

5、《点绛唇·台上披襟》

年代: 宋 作者: 周邦彦

台上披襟,快风一瞬收残雨。柳丝轻举。蛛网黏飞絮。

极目平芜,应是春归处。愁凝贮。楚歌声苦。村落黄昏鼓。

6、《蝶恋花·月皎惊鸟栖不定》

年代: 宋 作者: 周邦彦

月皎惊鸟栖不定。

更漏将阑,轳辘牵金井。 唤起两眸清炯炯, 泪花落枕红绵冷。 执手霜风吹鬓影。 去意徘徊,别语愁难听。 楼上阑干横斗柄, 露寒人远鸡相应。

7、《浣溪沙》

年代: 宋 作者: 周邦彦

翠葆参差竹径成,

新荷跳雨泪珠倾。 曲阑斜转小池亭。 风约帘衣归燕急, 水摇扇影戏鱼惊。 柳梢残日弄微晴。

8、《浣溪沙》

年代: 宋 作者: 周邦彦

楼上晴天碧四垂,

楼前芳草接天涯。 劝君莫上最高梯。 新笋已成堂下竹, 落花都上燕巢泥, 忍听林表杜鹃啼。

9、《浣溪沙·雨过残红湿未飞》

年代: 宋 作者: 周邦彦

雨过残红湿未飞,疏篱一带透斜晖。

游蜂酿蜜窃春归,金屋无人风竹乱。 衣篝尽日水沉微,一春须有忆人时。

10、《苏幕遮·燎沉香》

年代: 宋 作者: 周邦彦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11、《渔家傲·灰暖香融销永昼》

年代: 宋 作者: 周邦彦

灰暖香融销永昼。蒲萄架上春藤秀。曲角栏干群雀斗。清明后。风梳万缕亭前柳。

日照钗梁光欲溜。循阶竹粉沾衣袖。拂拂面红如著酒。沈吟久。昨宵正是来时候。

12、《渔家傲·几日轻阴寒测测》

年代: 宋 作者: 周邦彦

几日轻阴寒测测。东风急处花成积。醉踏阳春怀故国。归未得。黄鹂久住如相识。赖有蛾眉能暖客。长歌屡劝金杯侧。歌罢月痕来照席。贪欢适。帘前重露成涓滴。

13、《浣溪沙》

年代: 宋 作者: 周邦彦

雨过残红湿未飞。珠帘一行透斜晖。游蜂酿蜜窃香归。金屋无人风竹乱,衣篝尽日水沈微。一春须有忆人时。

14、《浣溪沙》

年代: 宋 作者: 周邦彦

翠葆参差竹径成。新荷跳雨泪珠倾。曲阑斜转小池亭。风约帘衣归燕急,水摇扇影戏鱼惊。柳梢残日弄微晴。

15、《虞美人·金闺平帖春云暖》

年代: 宋 作者: 周邦彦

金闺平帖春云暖。昼漏花前短。玉颜酒解艳红消。一面捧心啼困、不成娇。

别来新翠迷行径。窗锁玲珑影。砑绫小字夜来封。斜倚曲阑凝睇、数归鸿。 周邦彦的名句“并刀如水,吴盐胜雪”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在那吴盐白洁似雪的夜里,并州的剪刀凉白如水。

满江红 周邦彦 名句

《满江红》

宋周邦彦 题解 《满江红·昼日移阴》是宋代词人周邦彦的作品。此词抒写女主人公对远游的丈夫(或情人)的深切思念,哀怨宛转、凄苦缠绵。 昼日移阴,揽衣起,香帷睡足。临宝鉴、绿云撩乱,未忺妆束。蝶粉蜂黄都褪了,枕痕一线红生玉。背画栏、脉脉悄无言,寻棋局。 重会面,犹未卜。无限事,萦心曲。想秦筝依旧,尚鸣金屋。芳草连天迷远望,宝香薰被成孤宿。最苦是、蝴蝶满园飞,无心扑。 名句 1、昼日移阴,揽衣起,香帷睡足。 2、蝶粉蜂黄都褪了,枕痕一线红生玉。 3、背画栏、脉脉悄无言,寻棋局。 4、芳草连天迷远望,宝香薰被成孤宿。(第一名句) 5、最苦是、蝴蝶满园飞,无心扑。 周邦彦和王国维有什么关系 周邦彦名句有哪些

王国维作为学贯中西的知名学者,他在融入中西美学的思想的基础上,构建起了属于自己独特的美学理论。但是这种混合而成的理论往往带有互相矛盾的东西在其中,这点从他对周邦彦的评价中就可以看出来。王国维著名的文学批评著作《人间词话》一共有三种刊本,其中提及周邦彦的一共有14则,这三个刊本对周词的评价变化,可以看出王国维对周邦彦复杂的变化心态。

在一开始的版本中,王国维对周邦彦是持批判态度的,认为他只不过是当时的大学者欧阳修和秦观的陪衬,他的作品没有真情实感。但是到了后来的第二版《人间词话》中,王国维的态度渐渐发生了变化,他虽然仍然认为他的词比不上欧阳修和秦观的词,但是从书法感情的细腻和描绘景物的精细来说,周邦彦有他的过人之处。而在第三个版本的《人间词话》中,他已经把周邦彦列为了在词史上五个可以写出“有篇有句”的词人之一,这是王国维认为的写词的最高境界了。在这里可以看出王国维对周邦彦已经是非常高的评价了。 名句(6)周邦彦(1)

《还京乐‧禁烟近》 周邦彦 禁烟近。触处浮香秀色相料理。 正泥花时候。奈何客里。光阴虚费。 望箭波无际。迎风漾日黄云委。 任去远。中有万点。相思清泪。 到长淮底。过当时楼下。殷勤为说。春来羁旅况味。 堪嗟误约乖期。向天涯、自看桃李。 想如今、应恨墨盈笺。愁妆照水。 怎得青鸾翼。飞归教见憔悴。 这是一首客行在外,睹春景而生幽情,思念闺中恋人的长调。全篇含蓄委婉、极尽铺写。 上阕写寒食节近,正是春深时光,客居异乡,触景情伤。 「禁烟近,触处浮香秀色相料理」是写:寒食节就要到来,一片暮春景色,目光所及,手足所触,尽是繁花与绿叶相掩映,浮动的芳香借着清风扑面袭人。「禁烟」指寒食节,在农历清明的前一或二日;据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载:冬至后一百五日,谓之寒食,禁火三日。故寒食亦称「禁火」或「禁烟」。 「正泥花时候,奈何客里,光阴虚费。」第一句中「泥花」的「泥」字,在此解作濡湿;「泥花」就是花瓣纷纷沾衣随人的样子,也正是春日将暮的时候。怎奈正身在羁旅,客行在外,不能邀友携伴享受春光,听任它在眼前虚度。 「望箭波无际,迎风漾日黄云委。」意指:放眼看如射箭飞出一样的平波浩渺无际,微风下日光流动,黄云低垂。「任去远,中有万点,相思清泪」:一任江水滔滔向远处流去,夹带着我的无限柔情和万点相思的清泪。 下阕写托江流传讯,忆往日思念闺中情人。开始几句紧与上阕结尾处相衔。 「到长淮底,过当时楼下,殷勤为说,春来羁旅况味」,似乎是在叮咛流向远方的茫茫江水:流到淮水下游,经过当年和伊人相遇的绣阁之下,你一定要稍作停留,情意恳切地向她述说我春日在外零丁作客的情味。 下面几句是向江水倾诉,还是自怨自艾,包含着深深的忏悔:「堪嗟误约乖期,向天涯、自看桃李。想而今,应恨墨盈笺,愁妆照水」:嗟叹当年没有按时赴约误了相会的佳期,此后便孤身只影奔走天涯,独自打发走桃李灿烂的春天。想现在,楼中伊人已将含情带怨的话语写满绣笺,临水远盼从水中映出的脸庞一定是愁态万种、别有一般妩媚风情。句中「桃李」常用来比喻容貌姣美,但在这里可引申为灿烂的春天──美好的青春时期。 结尾句「怎得青鸾翼,飞归教见憔悴」别具匠心,借助想象将急切地盼望重聚的恋情,作了进一步表露:怎么样才能借助神鸟青鸾的帮助,飞回伊人身边,相对的定是被缠绵情思折磨得不堪憔悴的容颜。「青鸾」是指神话中在王母身边司职传讯的神鸟。 全词写布局结构层次分明,先写景、事,紧接着便抒慨写情。而写恋情无须浓词艳句,写相思不见猥亵昵狎,前后呼应,曲尽其妙。真可谓鬼斧神工,锦衣天成。

十分详细

谢了!

周邦彦 - 中国北宋末期著名的词人,字美成,号 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据记载他少年时期个性比较疏散,但相当喜欢读书,宋神宗时,他写了一篇《汴都赋》,赞扬新法,因此由诸生擢为太学正,任教太学。到宋徽宗时,周邦彦升为徽猷阁待制,并提举大晟府。徽宗时期是他作品最多的时期,大部份都带有他华美、轻狂的特质。长期被后人尊为「词家之冠」。 周邦彦的词,由于他本身博览群书的缘故,常融入其他诗词的精华,此外在音律韵脚上也相当和谐,据知是他在音乐上也颇有才华的因素。由下面这首广为人知的《少年游》,就能大致了解他的风格。 “ 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指破新橙。锦幄初温,兽香不断,相对坐调笙。 低声问:向谁行宿?城上已三更。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 „ 到他中年以后,由于长期浮沉州县,郁郁不得志,词风也由缜密典丽变为沉郁顿挫,写出的词作浑厚沉雄,一如杜少陵诗。王国维比之于「词中老杜」,夏敬观号其为「词中之圣」,细检其《兰陵王》《瑞鹤仙》《六丑》《瑞龙吟》《浪淘沙慢》著作,奇崛雄健,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殆非虚誉。 参考:teacherccjhtpedu/poem/images/animation/L11-aut-03 参考:teacherccjhtpedu/poem/images/animation/L11-aut-04 参考:teacherccjhtpedu/poem/images/background/redball 浣溪沙 参考:teacherccjhtpedu/poem/images/background/redball 历史散步 周邦彦是北宋末年的大词家(西元1056~1121年),距今天大约九百年。 他出生在风光明媚的杭州,年少时行为放荡,犯错常不知检点自己, 因此乡里的人大多不喜欢他。虽然如此,他却有一项兴趣,就是看书, 没事时就找书看,所以儒释道各类的书, 他都涉猎过。年岁稍长,对糊涂的年少生活也有一番悔悟, 于是前往京城,到太学求学,准备为下半生谋个好官位。 不久把大作<汴都赋>呈现给皇帝,得到皇帝的赏识, 提拔他为<太学正>,相当于今天学校里的训导长, 世事真的难以预料,想当初在乡里是个行为令人侧目的少年, 如今却担任起管理学生行为的太学正来。 周邦彦的心中不免另有一番滋味。 当上学正后,常有积极作为,但在仕途上并没有得意的成果, 长期在州县间担任小官职。倒是词愈写愈受世人喜爱, 加上精通音律,能自创新曲,词名愈来愈大。南宋末年有位学者陈郁称赞说: 二百年来,周邦彦的词独步文坛,不论达官贵人,学士,巿井小民, 等等, 都喜爱他的词。宋徽宗时成立管理乐府的官<大晟府>,任命周邦彦担任主管, 从事审订古调,讨论古音,并创设许多音律,影响后世很大。

还京乐 唐教坊曲名。《唐书》:明皇自潞州还京师,制《还京乐》曲。宋词盖借旧曲名,另翻新声也。 双调一百三字,前后段各十句,五仄韵 周邦彦 禁烟近。触处浮香秀色相料理。正泥花时候。奈何客里。光阴虚费。 ◎○● ◎●○○●●○◎● ●◎○⊙● ●○◎● ○○○● 望箭波无际。迎风漾日黄云委。任去远。中有万点。相思清泪。 ●●○○● ⊙○●●○○● ●●● ○●◎◎ ○○○● 到长淮底。过当时楼下。殷勤为说。春来羁旅况味。 ●○○● ●⊙○○● ○○●● ○⊙⊙◎●● 堪嗟误约乖期。向天涯、自看桃李。想如今、应恨墨盈笺。愁妆照水。 ○○●●○○ ●○○ ●○○● ●○○ ⊙●●○○ ○○●● 怎得青鸾翼。飞归教见憔悴。 ●●○○● ⊙○○●○● 此调始自此词,应以此词为正体,若方、杨、吴、张四词之句读异同,皆变格也。谱内可平可仄,悉参下词。此词句法,多一气贯下,蝉联不断。陈、杨、方和词皆然,当是音律所寓,填者遵之。 又一体 双调一百三字,前段十句五仄韵,后段十句六仄韵 陈允平 彩鸾去。适怨清和、锦瑟谁共理。奈春光渐老。万金难买。榆钱空费。 ●○● ●●○○ ●●○●● ●○○●● ●○○● ○○○● 岸草烟无际。落花满地芳尘委。翠袖里。红粉溅溅。东风吹泪。 ●●○○● ●○●●○○● ●●● ○●○○ ○○○● 任鸳帏底。宝香寒。金兽慵熏绣被。依依离别意味。 ●○○● ●○○ ○●○○●● ○○●○●● 琼钗暗画心期。倩啼鹃、为催行李。黯消魂、但梦绕巫山。情牵渭水。 ○○●●○○ ●○○ ●○○● ●○○ ●●●○○ ○○○● 待得归来后。灯前深诉憔悴。 ●●○○● ○○○●○● 此词后段第二句三字,第三、四句皆六字,又多押一韵,与周词异。 又一体 双调一百三字,前段九句五仄韵,后段十句五仄韵 方千里 岁华惯。每到和风丽日欢再理。为妙歌新调。粲然一曲。千金轻费。 ●○● ●●○○●●○●● ●●○○● ●○●● ○○○● 记夜阑深际。更衣换酒珠玑委。怅桦烛摇影。易积银盘红泪。 ●●○○● ○○●●○○● ●●●○● ●●○○○● 向笙歌底。问何人、能道平生。聚合欢娱。离别兴味。 ●○○● ●○○ ○●○○ ●●○○ ○●●● 谁怜露浥烟笼。尽栽培、艳桃秾李。漫萦牵、空坐隔千山。情遥万水。 ○○●●○○ ●○○ ●○○● ●○○ ○●●○○ ○○●● 纵有丹青笔。应难摹画憔悴。 ●●○○● ○○○●○● 此亦和周词也,前结五字一句、六字一句,后段第二句七字,第三、四句皆四字,与周词异。 又一体 双调一百三字,前段九句六仄韵,后段十句五仄韵 杨泽民 春光至。欲访清歌妙舞重为理。念燕轻莺怯媚容。百斛明珠须费。 ○○● ●●○○●●○●● ●●○○●●○ ●●○○○● 算枕前盟誓。深诚密约堪凭委。意正美。娇眼又洒。梨花春泪。 ●●○○● ○○●●○○● ●●● ○●●● ○○○● 记罗帷底。向鸳鸯、灯畔相偎。共把前回。词语咏味。 ●○○● ●○○ ○●○○ ●●○○ ○●●● 无端浪迹萍蓬。奈区区、又催行李。忍重看、小岸柳梳风。江梅鉴水。 ○○●●○○ ●○○ ●○○● ●○○ ●●●○○ ○○●● 待学鹣鹣翼。从他名利荣悴。 ●●○○● ○○○●○● 此和周词也,前段起句用韵,第三句四字,第四句六字,后段第二句七字,第三、四句皆四字,与周词异。 又一体 双调一百三字,前段十句四仄韵,后段十句五仄韵 吴文英 宴兰溆。促奏丝萦管裂飞繁响。似汉宫人去。夜深独语。胡沙凄咽。 ●○● ●●○○●●○○● ●●○○● ●○●● ○○○● 对雁斜玫柱。琼琼弄月临秋影。凤吹远。河汉去槎。天风吹冷。 ●●○○● ○○●●○○● ●●● ○●●○ ○○○● 泛清商竟。转铜壶敲漏。瑶床二八青娥。环佩再整。 ●○○● ●○○○● ○○●●○○ ○●●● 菱歌四碧无声。变须臾、翠繁红暝。叹梨园、今调绝音希。愁深未醒。 ○○●●○○ ●○○ ●○○● ●○○ ○●●○○ ○○●● 桂楫轻如翼。归霞时点清镜。 ●●○○● ○○○●○● 此亦周词体,惟前段第七句不押韵,后段第三句六字,第四句四字异。 又一体 双调一百三字,前段九句六仄韵,后段十句四仄韵 张炎 胜游处。多是琴樽坐石松下语。有笔床茶灶。瘦筇相引。逢花须住。 ●○● ○●○○●●○●● ●●○○● ●○○● ○○○● 正翠阴迷路。年光荏苒成孤旅。待趁燕樯。休忘了、元都前度。 ●●○○● ○○●●○○● ●●●○ ○○● ○○○● 渐烟波远。怕五湖凄冷。佳人袖薄。修竹依依日暮。 ●○○● ●●○○● ○○●● ○●○○●● 知他甚处重逢。便匆匆、带潮归去。莫因循、却误了幽期。还孤旧雨。 ○○●●○○ ●○○ ●○○● ●○○ ●●●○○ ○○●● 伫立山风晚。月明摇碎江树。 ●●○○● ●○○●○● 此词与周词校,前段第九句四字,结句七字,又换头句不押韵异。

参考: residenceeducitiesedu/f5101231/a683

周邦彦(1056年-1121年),中国北宋末期著名的词人,字美成,号 居士,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典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有《 集》传世。 周邦彦 生平

周邦彦神宗时为太学生,因歌颂新法被擢为太学正,累官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他少年时期个性比较疏散,但相当喜欢读书,宋神宗时,他写了一篇《汴都赋》,赞扬新法,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周邦彦晚年与蔡京同党刘昺(注 此字上日下丙 音bǐng) 过从甚密名节有污。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曲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词中老杜”。有《 居士集》,后人改名为《片玉集》。

历官太学正,国子主簿,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管理音乐的机构)。诗词文赋,无所不擅。但为词名所掩,诗文多零落不传。其中《汴都赋》为成名之作,长7000字,流传至今。古体诗《天赐白》、《过羊角哀左伯桃墓》风骨凛然,绝无绮罗香泽之气。周邦彦被公认为是“负一代词名”的词人,在宋代影响甚大。邦彦词多写男女恋情,咏物怀古,羁旅行役,内容较窄,境界不高。但在艺术创意上堪称大家,其词善于铺叙,即在写景抒情中渗入述事,造成另一境界,形成曲折回环,开阖动荡,抑扬顿挫之势,发展了柳永、张先的慢词。加之语言工丽,多用典故,形成了浑厚、典雅、缜密的艺术风格。代表作如:〔少年游〕“并刀如水”,在寥寥51字中,不但写故事,重现当时的境界,而且写对话,如见词中之人,且闻其语,生动地描摹出人物的性格、心态,在词中实为独创。另一首〔少年游〕“朝云漠漠散轻丝”,写得更妙。一首小令写了两个故事,中间只用“而今丽日明金屋”一句联起来,将上阕的追忆恋爱与下阕的共同生活、金屋藏娇两种境界进行了比较,感受追忆两个故事中的同一种情调:相聚不如相思,意味深长。另如长调〔花犯〕“粉墙低”,跳跃曲折,照应、收放、开合,十分讲究;〔过秦楼〕“水浴清蟾”,将时间、地点、人物、感情变换数次,构成全部事件、人物感情发展的脉络;〔兰陵王〕《柳》,把将离之情,既去之思,居者与行者,旧恨与新愁,人和物,情和境,浑然融为一气。邦彦词音律严整,格调精工,多创新调。因此他被尊为婉约派的集大成者和格律派的创始人,开南宋姜夔、吴文英格律词派先河。周邦彦的集子有杨泽民、方千里、陈允平三家和词,今存《片玉词》10卷,《彊邨丛书》本;另有《 集》2卷,集外词1卷,《四印斋所刻词》本。

轶事典故

周邦彦是北宋著名的美男词人,他与当时的青楼花魁李师师往来密切。

有一次,宋徽宗生了点小病,李师师以为他不会来了,就悄悄地约了周邦彦。哪知道周邦彦刚到不久,宋徽宗就来了。情急之下,周邦彦赶紧钻到床下躲了起来。

宋徽宗特地给李师师带来了江南新进贡的鲜橙,李师师亲手剥了鲜橙二人分食。三更时分,宋徽宗要回宫了,李师师还叮嘱他说“已经三更了,马滑霜浓,你要小心了。”这一切,都被躲在床下的周邦彦看见听到了。

宋徽宗走了以后,周邦彦钻出来,乘兴把他听到的写成了一首《少年游·并刀如水》:

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指破新橙。锦幄初温,兽烟不断,相对坐调笙。

低声问:向谁行宿?城上已三更。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

这首词将他同李师师求欢的心情比作露水,心像刀割,在雪压城门之际恨不能“胜”徽宗,看着李师师的纤指剥去橙子皮而无言面对现实的残酷,只求能在师师的“锦幄”下求的一时“初温”,情绪绵绵,对面坐下听师师弹琴弄弦。悄悄地发问:晚上住哪儿?引用李师师对徽宗说过的话“城上已三更,马滑霜浓”,借指李师师的用意是打发徽宗回去,于是在徽宗“休去”后,才得来这“少人行”的绝好相会时机。赞师师的机智。李师师很喜欢,笑纳了。天将拂晓,周邦彦才独自匆匆归去。(另有一种说法《少年游·并刀如水》中的译文是:路滑霜浓,很少有人行走,不如就别走了吧。这里是挽留徽宗“休去”。)

谁知有一次在与宋徽宗云雨之后,李师师竟然忘情地把《少年游》这首词当着徽宗的面唱了出来,宋徽宗一听,就明白那天在李师师家的事被人知道了。他问李师师填词的人是谁。李师师不敢隐瞒,说是周邦彦。于是,第二天,宋徽宗就下令把周邦彦贬出京城。

宋徽宗又去李师师家的时候,李师师不在。过了一会儿,李师师回来了,但眼睛红红的,显然是哭过了。宋徽宗问她去了哪里,李师师说送人去了。宋徽宗马上问她,是不是送周邦彦去了。李师师点点头。宋徽宗问:“他又写了什么东西没有?”李师师说填了一首《兰陵王·柳》。宋徽宗让她唱来听,李师师就唱道:

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长亭路,年来岁去,应折柔条过千尺。

闲寻旧踪迹。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梨花榆火催寒食。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望人在天北。

凄恻,恨堆积。渐别浦萦回,津堠岑寂。斜阳冉冉春无极。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

文学成就

作品风格

周邦彦是婉约词之集大成者,继承前人,吸收提炼,发扬光大,为婉约词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北宋婉约作家,周最晚出,薰沐往哲,涵泳时贤,集其大成”(唐圭璋《唐宋词鉴赏词典.前言》)。周邦彦创出整饬字句的格律派之风,使婉约词在艺术上走向高峰。周邦彦虽然早期也有潦倒奔走之日,但仕途一直处于上升状态,逐步做到知府,直至成为宋徽宗设立的大晟府的“音乐官员”,上宠下捧,过著舒适的“专业创作”生活;虽生逢北宋之末,但国家破灭的惨变发生在其身后。身为婉约词人的他,词的内容既被苏轼翻新到极致,他必然要在艺术技巧上出奇制胜。他本人精音乐,又搞过“专业创作”,因此能精雕细琢,研音炼字,在审订词调方面做了不少精密的整理工作,扩展了音乐领域,在填词技巧上有不少新创举。他更能自己度曲,创造了《六丑》等新词牌。总之,他继承了柳永、秦观等人成就,开了格律词派的先河,为词的艺术形式作出了贡献。周邦彦词在艺术技巧上确实高出一筹。过去、现在、未来的景象相交错,技法多变却又前后照应,结构严密而又委婉曲折。周邦彦词中出现的沉郁清愁,遂以写漂亮的忧郁使心灵获得一种微妙的愉悦。这些作品中透露的忧伤,用雅丽的词句排列组合著,形成一股流动的淡淡愁绪,绝不过激,就如低度美酒,让人微醉,但又不致激动人的神思。这种似雨余粘地的情絮,固然琢磨出高妙的技巧,但要将思想感情提升到一个高度,却是一个障碍,所以后世人眼中只见其格律华美,少谈其思想内容,是必然的——大概,他的清愁沉郁只是其精美形式赖以树立的手段罢了!

“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周邦彦这一名句佳句正形象地说明了他自己的词风——疏荷小立的一份“清圆”意味。然而,他身处的时期,是北宋末年,国力衰弱,内忧外困,在上者昏庸,在下者抗争,在外者犯境:周邦彦死前一年,方腊起义;死后六年,宋徽宗被俘,北宋沦亡。可以说,曾长期担任要员的周邦彦是国家衰亡的见证者,但本应十分敏感的词人却于末世沉浸在“清圆”的自在悠闲中。

艺术贡献

周邦彦的词作,内容不外乎男女恋情、别愁离恨、人生哀怨等传统题材,反映的社会生活面不够广阔。他的成就主要在于兼收并蓄,博采诸家之所长,又摒弃它们的弊端,引导词的创作逐步走上富艳精工的道路。在他的词中,既有温庭筠的秾丽,韦庄的清艳,又有冯延巳的缠绵、李后主的深婉,也有晏殊的蕴藉和欧阳修的秀逸。至于柳永的铺叙绵密乃至是*冶恻艳以及苏轼的清旷豪达,我们都能窥知一二。同时,对于婉约词和豪放词的某些缺点,他也尽量避免。因此,周邦彦的词深得后人赞赏,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促进词体声律模式的进一步规范化、精密化在北宋,以苏轼为代表的词风在大力开拓词的表现领域的同时,又往往成为“曲子中缚不住者”,表现出作为文字作品的词与音乐逐渐分离的趋向。而周邦彦却是朝另一个方向发展,极端重视词与音乐的配合,使词的声律模式进一步规范化、精密化。应该说两种方向各有其成就。在任大晟府提举时,周邦彦以他的音律知识并吸收民间乐工曲师的经验,蒐集和审定了前代与当时流行的八十多种词调,确定了各词调中每个字的四声,连同为仄声的上、去、入都不容混用,并创制了《六丑》、《华胥引》、《花犯》、《隔浦莲近拍》等不少新调。他所作的词,格律自然是十分严谨,如《绕佛阁·暗尘四敛》的双拽头:暗尘四敛,楼观迥出,高映孤馆。清漏将短,厌闻夜久签声动书幔。桂华又满,闲步露草,偏爱幽远。花气清婉,望中迤逦城阴度河岸。词中“敛”字上、去通读,“迥”、“动”、“迤”三字阳上作去,“出”清入作上,这样每个字都合四声,读来抑扬变化而和谐婉转,绝无吐音不顺而显得拗口的地方。这种词本身即富有音乐美,同乐曲能够完美配合。所以,当时上至贵族、文士,下至乐工、歌女,都爱唱周邦彦的词。

其次,周邦彦的词极讲究“章法”即整篇结构自柳永以来,作长调的人多了起来。但这类词篇幅长,布局的讲究很费心思。而不少人写长调时,或是中间填上些丽藻充数,或前紧后松,或为了一两句佳句而敷衍成篇。在这方面,柳永的长处在善于井井有条地展开铺叙,苏轼的长处在以奔放的情绪一脉贯穿,而周邦彦要比他们更讲究章法,能精心地把一首词写得有张有弛,曲折回环。如《兰陵王·柳》,这首词三叠三换头,声韵格律极复杂;而周邦彦写来十分工稳妥切,所以尤为乐师所爱。据毛开《樵隐笔录》称,直到南宋初,还“都下盛行”,“西楼南瓦皆歌之,谓之‘渭城三叠’。”其内容只是写客中送别,抒发倦游之情和惜别之情,而层次安排极富匠心。第一节由眼前之景引出回忆,再转回自身,点明送别主题,接着又翻回到屡屡折柳送客的往事,开阖变化之间,写足了客居京华的百无聊赖;第二节起笔宕开,追思旧游,很快以“又”字接上昨夜别宴场景,叹息旧交又少一人,然后借想像写朋友离去、彼此在相隔中相望的情景;第三节以二个短句起头,在急促的节奏中涌出一腔哀怨,随后节奏放慢,描绘离舟去后斜阳日暮,自己犹徘徊不忍去的情形,再展开往日温馨友情的追思,最后用“泪暗滴”的现实收束。这种反复回环、层层渲染的章法,就像中国的古典园林艺术,曲折变化,避免了一览无余的毛病。在周词中,如《瑞龙吟·章台路》、《六丑·蔷薇谢后作》等许多长调词,大抵都有这样的特点。

再有,周邦彦词十分重视语言的锤炼,做到既浑成自然,又精致工巧这表现在好几个方面:

一是他善于化用典故和前人词句,能把它们融化在全篇中,显得天衣无缝,不留痕迹,所以张炎在《词源》中说他“善于融化诗句”,“采唐诗,融化如自己者,乃其所长”。这种例子很多,甚至像《西河·金陵怀古》隐括了刘禹锡《石头城》、《乌衣巷》两首七绝和古乐府《石城乐》,却也写得非常完整流贯,没有让人觉突兀不自然的地方。

二是他在善于运用典雅语言的同时,也善于运用浅俗的口语和民间俚语,如《万里春》:

千红万翠,簇定清明天气。为怜他、种种清香,好难为不醉。

我爱深如你,我心在、个人心里。便相看、老却春风,莫无些欢意。

而最难得的,是周邦彦无论用雅语还是俗语,都能够化雅为俗,化俗为雅,使它们在一首词中融为一个整体,不显得突出碍眼。

三是他对事物的观察很细腻,对意象的选择很讲究,所以语言的表现力很强,如《苏幕遮·燎沉香》上阙: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周邦彦的诗文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宋代·周邦彦《苏幕遮·燎沉香》

苏幕遮·燎沉香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宋词三百首 , 高中古诗 , 婉约 , 荷花思乡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闲寻旧踪迹,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梨花榆火催寒食。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望人在天北。凄恻,恨堆积!渐别浦萦回,津堠岑寂,斜阳冉冉春无极。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宋代·周邦彦《兰陵王·柳》

兰陵王·柳

宋代 : 周邦彦

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

闲寻旧踪迹,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梨花榆火催寒食。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望人在天北。

凄恻,恨堆积!渐别浦萦回,津堠岑寂,斜阳冉冉春无极。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 ▲ 宋词三百首 , 宋词精选 , 婉约 , 柳树送别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手破新橙。锦幄初温,兽烟不断,相对坐调笙。 低声问向谁行宿,城上已三更。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宋代·周邦彦《少年游·并刀如水》

少年游·并刀如水

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手破新橙。锦幄初温,兽烟不断,相对坐调笙。

低声问向谁行宿,城上已三更。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 宋词三百首 , 婉约写人查看更多周邦彦的诗文>>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62756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6
下一篇2023-07-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