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意象

明月意象,第1张

明月意象

诗歌中,明月出现的概率非常频繁,有着丰富而明确的意象,现举几样略说之。

一代表故乡,月是故乡明。

二喻知己、情人,美好的感情,何处相思明月楼。

三喻君子,雅洁高致的情怀——洁白无暇似玉

或三者浑然相合:

1故乡的青春、情感

2理想之伴侣的美好品德——恰似东山山上月,轻轻走出最高峰

3高洁的情操

而明月还隐含着一个孤独但自信、宁静而悠远的内心世界。或是一个隐秘的情感世界,或是一块高洁的道德高地。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朦胧而分明

宁静而皎洁

执著而徘徊

月悬于夜空,于是有了宁静而深遂的思想深度,和情感世界中最深层、最珍爱的心底真实。

区别于喧嚣的红尘,区别于逢迎的虚伪,区别于灯红酒绿,而是静默的、宁静的、辽远的、美好的、内心的灵魂相对话的深谈,一种和自己的倾心,一种和自己和谐相处的知心。

仿佛禅定时,遇到另一个自己,还是一个朗悬的“理想之月光”照耀着自己,如水洗般清净,洗尽铅华,活泼而宁静;或是热切地希冀着另一个知己朋友,“千里兮共明月”。

所谓“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其实只是心中的美人与君子,一种回忆,一种想象中的重逢,或是曾经美好与当下的契合!

当然有一种共同的情愫是理想之永恒,美好如月,如常而至。无论是狂风骤雨、乌云密布,风雨之后不光有彩虹,当晚总是有一轮明月静静地朗照夜空!

古诗文中,月亮是个常见意象,一直受到文人墨客的喜爱。她是人们情感的载体,意蕴十分丰富:她的阴晴圆缺,象征了人类的悲欢离合;她清幽柔和的月光,既能表现人的悠闲自在,也能烘托人的凄凉心情;她亘古不变,蕴含时空永恒,人生短暂……这种种不同的意蕴,形成了不同的意境,也烘托出诗人不同的情怀。

月亮代表着: 相思 离愁 感伤 悠闲 永恒

这根据你的诗文来确定诗人要表达什么。。

月亮:人生的圆满、缺憾 思乡 思亲

  “望月怀远”、“伤春悲秋”、“见流水则思年华易逝”、“梧桐细雨则凄楚悲凉”

  月亮的别称:蟾宫、玉盘、银钩、婵娟、桂宫;“玉盘”、“玉轮”、“玉环”、“玉钩”、“玉弓”、“玉镜”、“天镜”、“明镜”、“玉兔”、“嫦娥”、“蟾蜍”

  月亮:在我国古代诗歌中,用月亮烘托情思是常用的笔法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诗表现了李白的思乡之情诗中的月亮就不再是纯客观的物象,而是浸染了诗人感情的意象了唐人王建《十五夜望寄杜郎中》:“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诗句以委婉的疑问点出了这月圆之夜人间普遍的怀人心绪,含蓄地表现了诗人对故乡朋友的深切思念

  此外“月”还有以下意象:

  (1)明月蕴涵边人的悲愁

  如:“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的悲亢幽怨;“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的悲壮雄浑

  (2)明月蕴涵情感的无奈

  如谢庄“美人迈兮音尘阙,隔千里兮共明月”的祈祷和祝福;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希冀和渴盼

  (3)明月蕴涵时空的永恒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把时间对生命的劫掠和生命在时间面前的无奈表现得淋漓尽致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李白

  表达诗人思乡之情。另外,杜甫的名句“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月夜忆舍弟》),孟浩然的“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月下有怀》)等,都道出了诗人几分惆怅或者思乡之情。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水调头》苏轼

  这首词通过对明月的赞美与向往,表现出诗人积极乐观的情绪,抒写了内心的美好情怀。

  唯愿当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把酒问月》李白

  表达诗人旷达博大的胸襟和飘逸潇洒的性格。

1、借月亮抒发自己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在古代,交通是非常不发达的,一旦离开自己的家乡,少则半年,多则几年甚至几十年都不能回去。这对于古人来说,思乡之情无疑是常有并且痛苦的。

特别是在他乡的夜晚,看到天上有一轮圆圆觉得月亮高挂空中,月圆人圆,而此时自己却和家人相隔千里,思乡之情倍增。

2、用月色的悲凉凄清,表达自己的怀才不遇和遭遇被贬的悲剧心境。

古人一般都是为官清廉,敢于直谏,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结果许多正直的文人遭到排挤被贬。而月亮光洁的颜色,象征着他们纯洁的秉性,还有孤高,无人理解和赏识的那种痛苦。如苏轼的《卜算子》:“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3、月带有亡国之痛,爱国之情。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时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古人,今人,一代又一代,相续无穷,而江月还是原来的江月;人生短暂而江月却不知从何年开始,也没有始终。

月亮照耀一代又一代的人,它能够跨越时空,阅尽人世沧桑兴亡,见证历史。处于动摇不居的兴亡潮流中的每一个人,都会感到人生的渺小。

4、因其高悬空中的位置特征,亦以“月”表现阔大壮美之感。

一轮明月高悬天空,倾泻着清辉,带来天下一片光明,因此,有时也以“月”表现阔大壮美之感。

如张若虚的“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春江花月夜》)和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望月怀远》),都描绘了一幅辽阔无边的大海之上升起一轮明月的壮美画面,自然浑成,意境雄浑壮阔。

5、以月写离别之伤情。

《雨霖铃》: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夹岸杨柳,参差拂动于凄凉晨风之中;天涯孤客,黯然独守于天际残月之下。柳永在舒缓而又哀恻的言辞中,传递出一种抑郁伤感的情调。

昨晚别离,还在“都门帐饮”,还在“执手相看”,今朝酒醒, “晓风”驱散了精神的麻木,惟有清凉的一钩“残月”斜挂天际,陪伴着孤独的词人。烟水迷离的凄美中,透出的是百般的思念和百般的无奈。

6、借满月倾诉闺阁幽怨。

这是一个月满西楼的静寂之夜。 “月明人倚楼”(白居易(长相思)),夜不成眠的女词人李清照伫立西楼,推窗望月,想像着大雁飞回时,丈夫赵明诚或许会托雁传书,带来平安的信息。在《一剪梅》中,这一情境以一个倒装句推出:“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想像夫君的“锦书”,实写自己的思念。其时,李清照结婚未久,赵明诚负笈远游,夫妇天各一方, “花自飘零水自流”,所以才有“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之叹。词人的闺阁之思也是人间一种美好的情感。

月亏还盈,花好月圆是人们的美好愿望, “月满”而人不“圆”.反衬出词人内心的一种忧怨。清澈的月光、飘浮的云影、轻飞的大雁,组合成一种朦胧的境界。李清照用她独有的女性视角和人生体验感知月象,情感显得特别的细腻和婉约。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62990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6
下一篇2023-07-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