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冬乌桕美诗四首:乌桕叶残垂白子,参差早拟是梅花

早冬乌桕美诗四首:乌桕叶残垂白子,参差早拟是梅花,第1张

早冬时节,山林田园总会给人意外的奇赏。比如乌桕

此时乌桕叶子也基本落尽,但是早冬晴朗的天空,却有乌桕另外一种高美,那就是落尽叶子的乌桕树上,一串串雪白的小果实。乌桕树高大舒展,你从远处看去,那枝头有如繁雪,你走近仰望,如同点点繁星,你会有一种奇异的错觉,好漂亮的梅花啊。

实际此时的梅花正刚刚抽出嫩青的枝头,偶尔打点骨朵。且梅花树远远不及乌桕高大挺拔,我说的奇赏就在这里,早冬乌桕,不是梅花,胜似梅花。

乌桕至少在汉朝就已经广泛作为染料树种人工种植,所以南北朝才有民歌,日暮伯劳飞,风吹乌桕树,那时村村家家都有乌桕树,因为乌桕树的叶子和汁液,可以提供黑色的纺织染料。

到了宋朝,乌桕的胶质广泛用于船舶建筑,还可以炼制蜡烛。乌桕的红叶远胜枫叶红,却高大,成为晚秋山林的绝美颜色,所谓万山红遍,最艳丽的红是乌桕叶子提供的。

到了明清两代,乌桕遍种江南的田园,成为常见的家园树种和坐标树,乌桕红了,故乡近了。

早冬时节,乌桕的叶子红极而落,却留下满树雪白的果实。

”出谷苍烟薄,穿林白日斜。

崖崩迂客路,木落见人家。

野碓喧春水,山桥枕浅沙。

前村乌桕熟,疑是早梅花。“  元朝 · 黄镇成东阳道中

早冬时节走在山路上,有一种特殊的晴朗和清美。

从山谷中向山上走,阳光穿过萧疏的树林,这是白天的下午。

登上了最高的山崖,悬崖边有一条路迂回通往山下。站在这里,可以分明看到山下萧疏冬树里的人家。因为叶子落了,村落出现在视野里。

只有山林里的泉水依旧有着春天的蓬勃,从脚下的石锥边喧哗流淌,那用树木做成的小桥,此时水浅沙出,躺在太阳光下。

我一路下山前行,看到了最美丽的高树。

那村口巨大的乌桕树,树上是雪白的果实,就像早冬盛开的白梅花。

这里诗人离村口是有相当的距离的,而且是一种俯瞰的姿态。

乌桕树可以高达18米,通常梅花树只有三到五米,比梅花高大的乌桕树,一树雪白的果实,那种壮观,让人直接联想到意境中的梅花。且这树乌桕梅花掩映村落,大约只有画图才能描绘出那种仙美。

”可怜乌桕树,不待晓风吹。

白满枝头粒,留充鸟雀饥。“ 明末清初钱澄之《来园杂诗》

”园中花树,不植自生,周旋已久,各赠二韵“

这里的可怜,是可爱的意思。他的田园乌桕不是他种植的,是天然就野生的。

可爱的乌桕树,不用早上的霜风,就自己凋谢了叶子,只留下满树的白果实,给鸟雀充饥。

是家园乌桕的写实,也是另一种古典美。

因为乌桕树养活一种乌桕鸟,它们以乌桕的果实为食,双双对对,将家安在乌桕树上,由于不是候鸟,所以冬天它们特别敏感,一有风吹草动,就会啼叫护家,所以这种鸟,又叫啼乌。

月落乌啼霜满天的乌啼,指的就是乌桕鸟。

这首诗写了乌桕树的有情和奉献,叶子落尽,也有满树的果实,给着鸟儿充饥。

它更像山野慈祥的老人,呵护着山林的子孙和生灵,白头不悔。

”江郎山下野人家,漠漠朝烟出树斜。

乌桕叶残垂白子,参差早拟是梅花。“  明末清初 · 施闰章《还至清湖即目》

在长江流域,在江南,乌桕是最普通的山林田园树,游子只有在离开故乡之后,重新回来,他才会感受乌桕的存在到底有多么的朴素和美。

乌桕不是名树,也非名花。

但是如果你远远看到乌桕果实成熟,像梅花一样掩映熟悉的山村村落,那种亲切的感觉,让你觉得只有耐霜雪的被大众熟悉的梅花可以比吧。

那江郎山下的村落,早上的炊烟缭绕在树梢上。

我看见乌桕树上还残留着叶子,但是满树果实像梅花。

那村落就在像梅花雪一样的乌桕树里。

谁说早冬天的乡村风景不美?这是乌桕相思树,梅花树里家。

郁达夫在《江南的冬景》里写”像钱塘江两岸的乌桕树,则红叶落后,还有雪白的桕子着在枝头,一点-丛,用照相机照将出来,可以乱梅花之真。“他是现代文学写早冬乌桕的第一人。

其实乌桕很常见,在梅花还没有开放的早冬里,看到乌桕,你会更觉得一种清美的暖意,因为梅花之前有它,伴随着你无尽的冬的诗意。

初衣胜雪为你解读诗词中的爱和美。。

这首词中的“东阳”,即今浙江省东阳县。据词题来看,该词是作者在任京都临安大理少卿时期,于淳熙五年(1178)因事赴东阳途中所作的。从作品的内容和情调来看,洋溢着喜悦欢畅的情绪,这在辛词中是不多见的。由此看来,此词是写景抒情之作,富有诗情画意,五彩缤纷:有碧绿的青山、娇艳的花朵、行人历历、征马萧萧、旌旗小桥、呈现出一派生气勃勃的景象。读完此作,就好象随同词人进行了一次春天旅游,令人耳目一新。 上阕头两句,点明了地点。交代了词人的行踪。它描写了词人一行,离开京城临安,乘坐马车向东阳进发。“香篝”,是薰笼。“水沉”,是一种香料,即沉香。“香篝渐觉水沉销”,是借薰笼里的香料逐渐燃烧殆尽,来写行路时间之长,从而暗示行程的遥远,前后两句,相辅相成,对应有致。三、四两句,以欢悦抒情的笔调,描写特别令人喜爱的碧绿的山峰,盛开的花朵。这是词人举目所见的,并非是有意捕捉,却把城外初春的自然风光,逼真地描写出来。笔法自然,不假装点,颇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之妙。 “山无重数周遭碧”,是从刘禹锡“山围故国周遭在”(《石头城》)的诗句脱化而来的。“山无重数”,是重重叠叠的山峰。第三句的意思是四周群山郁郁葱葱,绿得可爱。“花不知名分外娇”,谓野外不知名的野花格外娇娆。词人在另一首词里说:“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鹧鸪天·代人赋》)可见,词人喜爱自然美,不喜爱矫揉造作之态。这里正显露出词人的审美和情趣。 上阕描写自然景色,下阕描写生活画面。它的笔调越发悠扬,画面更加生动形象。“人历历,马萧萧,旌旗又过小红桥”三句,描写词人一行,催马加鞭,向东阳行进的画面。“人历历,马萧萧”两句,由于使用了两对叠字,因而大大加强了词作的生动和韵味。“人历历”写行进在道路上的一行人,历历在目。“马萧萧”,写骏马嘶叫之声。“旌旗又过小红桥”一句,是描写动景。词人一行打着旗号,一路浩浩荡荡,颇为引人注目。最后两句抒情,表现出词人由于极为兴奋和喜悦,便一边吟诗,一边催马加鞭地向东阳进发。青山绿水之间,一路吟声鞭声,那情韵真令人神往。由此可想而知。词人此行,一定是很高兴的,否则,他怎么会如此呢?这里用“愁边”二字,与词人另一首《丑奴儿》里“都将今古无穷事,放在愁边,放在愁边”中的“愁边”二字不同。“愁边剩有相思句”,是说词人搜肠刮肚,构思吟诵的词句。很明显,这里所谓的“愁边”,并无愁苦之意,而是思索的意思。 “相思”,一般指对所钟爱的人的思念,这里是表示在构思美好的词句。“摇断吟鞭碧玉梢”,写得更是有声有色,把词人扬鞭吟哦、疾速前进的得意神情,逼真地再现出来。“碧玉梢”指马鞭用碧玉宝石饰成,比喻马鞭的华贵,以增添字面的美感。 从整体上看,这首词的画面优美,意境广阔,自然景色与生活画面紧密结合,静景与动景浑然一体,令人赏心悦目,玩味不已

山谷苍烟薄,穿林白日斜。

岸崩迂客路,木落见人家。

野碓喧春水,山桥枕浅沙。

前村乌桕熟,疑似早梅花。 这是黄镇成游历浙江东阳时写的一首诗,一方面,作者用心观察途中美景,以轻快优美的笔触描写了如诗如画的山中景色,另一方面,也抒发了自己对人生的追求。

山谷有淡淡云烟,待穿过林子,日已西斜,溪边岸崩路塌,只有迂回而过,这时已是秋天,树叶渐少,才看到前面人家,水碓(dui)在转,溪沙上有一条木桥,再往前走,就看到乌桕,看上去就好像梅花一样。

作者的这首诗,描写的山景,似乎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差不多,先林后村,过后是花,这野碓,山桥,更显出与世隔绝之境。

黄镇成一生不追逐名利,隐居不仕,好游山水,此诗的意境,淡泊而悠闲,这正是作者所向往和追求的,而“早梅花”一句,作者以梅花自比,独显其傲骨。

历游江楚名山 写就山水诗作

他的山水诗作很有特色,对自然的描写功力很深,细致入微。而且风格清丽自然,如山泉流水,沁人心脾 ,后人评价他有南朝著名山水诗人谢灵运的诗风。如他的代表作《东阳道上》一诗:“出谷苍烟薄,穿林白日斜。崖崩迂客路,木落见人家。野碓喧春水,山桥枕浅沙。前村乌桕熟,疑是早梅花。”写在浙江东阳,诗中紧扣道中所见的日暮景色,苍烟、斜日、野碓、小桥、乌桕,疏疏落落几笔,勾勒出一幅江南山村的风景画,引人入胜,读后如身临其境。还有“白露下山城,秋风一夕生”(《八月》)。“红树夕阳蝉噪急,白苹秋水雁来多”(《秋风》)。“一江风起晚潮上,半夜舟行山月高”(《明州西渡》)等,描写手法洗炼准确,情景交融,风情声韵,堪称上乘。他在四川峨眉山留下有名的《游峨》诗:“峨眉楼阁观虚空,玉宇高寒上界同。茶鼎夜烹千古雪,花影晨动九天风。云连太白开诸夏,日绕重圆宅大雄。师去想无登徒远,只应飞锡验神通。”诗中“茶鼎夜烹千古雪,花影晨动九天风”二句意味深长,脍炙人口,被书法家题刻在报国寺门旁亭柱上,至今可见。他写的《舟过石门梁安峡》一诗:“书画船头载酒回,沧洲斜日隔风埃。一双白鸟背人去,无数青山似马来。天际雨帆梁峡出,水心云寺石门开。同游有客如高李,授简惟惭赋岘台。”在福州游览写了《道山亭晚憩》一诗:“平池雨初晴,日暮春水深。浅霞坠空阔,规月光已沉。惊波跃潜鱼,过影窥翔禽。”见诗如见景,描写之美,刻划之真,可谓至极。他回家乡光泽写下著名的“八景诗”更是读之如身临其境,耐人寻味。如八景之一的“龙滩棹歌”一诗:“潺潺石濑急如弦,灵物曾从此处眠,最是短篷烟雨里,长歌一曲水连天”。意境之美,形容之真,描绘之细,令人叫绝。

隐居邵武城南 安贫乐道耕读

田园诗在他诗歌艺术上更有独特的成就。数量之多,质量之高,魅力之深,几可盖过前人,占他一生诗作的大部份。他中年返乡后,在邵武城南的“南田耕舍”中,以耕读为生,娱情田园,吟咏自乐。写下了《采薇行》《樵岚秋稼》《负薪行》《南田耕舍诸公赋》等。诗情高雅,语言质朴自然,悲凉和慷慨。描写农桑生活,田园风光和古朴的风俗民情,抒发了作者对宁静闲逸田园生活的喜爱,表达了作者淡泊旷达,安贫乐道的品格。诗句语言朴素自然,似从“胸中自然流出”。如“种田南山下,土薄良田稀 ,稊稗日以长,荼蓼寒中畦。路逢荷锄人,相顾徒嗟咨。我欲芟其芜,但念筋力微。终焉鲜嘉彀 ,何以奉年饥。谁令恶草根,亦蒙雨露滋。岂无力耕土,悠悠兴我思。”反映了农民艰苦的生活和朴素的思想感情,也蕴含对世事的种种不平。他的自喻诗:“南山有幽士,白首在林 ;平生好音乐,颇识律吕情;截竹作高管,吹作鸾凤声;不逢师旷识,但有农人听。”还有“离离南山田,采采山下绿”“流水三椽舍,桑阴五亩田”“我耕南山田,我结南山尾;山下交桑麻,上山友麋鹿”“有田南山下,可以供盛粢;有庐在中田,可以读诗书”。“石榻看云坐,溪窗听雨眠”等,都是他悠闲田园生活的写真,用一种意象的手法,表达出他隐居南山的自在,远离尘世,耕读生活的乐趣。他56岁时回光泽祖居作《辛巳迁归上井》诗:“东井田庐故业非,十年风雨寸心违;江湖水阔冥鸿去,城郭春深老鹤归;桑梓尽随黄壤化,松楸空望白云飞;梅花此日能相约,竹杖相携上翠微。”这时家乡故居田园房屋已破败荒芜,他心中非常感慨。可是自己已是扶杖之人,只能以景抒情,咏物托志,把心情寄托于翠绿的草木。

诗歌恬雅清倩 经史造诣极高

黄镇成一生留下大量的诗作,他的《秋声集》4卷中收录诗歌268首,这仅是他作品的一部份。何谓“秋声”,他在自序中道:“余少学吟,不能无声。”但一生平淡、悲凉,所发出的声音也只能以秋日万物微寒之声自言。然而就是这部《秋声集》奠定了他在元朝诗歌史上的重要地位,为当时全国知名的诗人之一。《元诗纪事》评曰:“元季词人辈出,而邵武有黄镇成,诗多奇警。秋声集十卷,佳句叠出,如云云。惜梨枣朽腐,鲜有睹其全篇者。”诗集后被收入《四库全书》中,《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价他的诗:“近体出于恬雅,古体出于清倩,亦复善用其短,故韵楚楚颇得钱郎遗意,较元代纤裱之体,固超然尘墙之外也。”还有“镇成盖遭逢乱世,有匡时之志不能行,乃有托而逃。古诗多忧时感事之语。《潜序》知其心,徒以恬退之士,未足罄其所抱矣。”清朝福建左布政使、著名诗人周亮工评价他的诗:“五言之妙,远追谢陶。”将他的山水田园诗比作南朝的谢灵运和东晋的陶渊明,可谓推崇之极。他一生除山水田园诗的成就外,在经史上造诣也很高,为理学在元代闽北重要的代表人物。

著有《尚书通考》10卷,《周易通义》10卷,《性理发微》4卷,《中庸章旨》等著作流传于世。他去世后朝廷集贤院谥号“贞文处士”,邵武当时还专门为他建有“秋声亭”以祀,并有塑像立于邵武光泽的乡贤祠中。他的《尚书通考》一书在2001年被列入国家第一批再造中华善本书目中。

诗作选摘

东阳道中

出谷苍烟薄,穿林白日斜。岸崩迂客路,木落见人家。

野碓喧春水,山桥枕浅沙。前村乌桕熟,疑是早梅花。

铅山早行

早起辞林馆,邻鸡已再嗥。月弦当户直,斗柄插山高。

细湿侵藜杖,轻寒袭布袍。前趋东日上,五色动云涛。

舟过石门梁安峡

书画船头载酒回,沧洲斜日隔风埃。一双白鸟背人去,无数青山似马来。

天际雨帆梁峡出,水心云寺石门开。同游有客如高李,授简惟惭赋岘台。

黄镇成生于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卒于惠宗至正二十二年,年六十五岁。

据清版《光泽县志》等有关史料记载,他自幼笃志力学,刻苦攻读,博览群书,打下了坚实的经史诗文基础。由于受传统儒学思想的影响,也希望通过读书出仕,为国为民一展抱负,有“吉日有远行,我行志四方”“大鹏发天池,抟风起翱翔”诗句,表明当时的心境。

延祐年间,他先后二次赴试落第,这对他打击很大。从此心灰意懒,无意功名,向往大自然和隐居生活。于是离开家乡,“历游江楚名山,周流燕赵齐鲁之墟”达10余年,沿路写下大量的诗作,到处流传。最后坐船“浮海而返”回到家乡,筑室邻县邵武城南,号“南田耕舍”,定居下来。以圣贤道学自励,专心著书写诗,过着隐居的生活。朝廷闻其贤名,“部使者屡荐之,不就”,一直不肯出来做官。

文宗天历三年,又荐他任江西路儒学提举,命刚下而卒,年六十有五。朝廷集贤院谥号“贞文处士”。

这首词中的“东阳”,即今浙江省东阳县。据词题来看,该词是作者在任京都临安大理少卿时期,于淳熙五年(1178)因事赴东阳途中所作的。从作品的内容和情调来看,洋溢着喜悦欢畅的情绪,这在辛词中是不多见的。由此看来,此词是写景抒情之作,富有诗情画意,五彩缤纷:有碧绿的青山、娇艳的花朵、行人历历、征马萧萧、旌旗小桥、呈现出一派生气勃勃的景象。读完此作,就好象随同词人进行了一次春天旅游,令人耳目一新。 上阕头两句,点明了地点。交代了词人的行踪。它描写了词人一行,离开京城临安,乘坐马车向东阳进发。“香篝”,是薰笼。“水沉”,是一种香料,即沉香。“香篝渐觉水沉销”,是借薰笼里的香料逐渐燃烧殆尽,来写行路时间之长,从而暗示行程的遥远,前后两句,相辅相成,对应有致。三、四两句,以欢悦抒情的笔调,描写特别令人喜爱的碧绿的山峰,盛开的花朵。这是词人举目所见的,并非是有意捕捉,却把城外初春的自然风光,逼真地描写出来。笔法自然,不假装点,颇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之妙。 “山无重数周遭碧”,是从刘禹锡“山围故国周遭在”(《石头城》)的诗句脱化而来的。“山无重数”,是重重叠叠的山峰。第三句的意思是四周群山郁郁葱葱,绿得可爱。“花不知名分外娇”,谓野外不知名的野花格外娇娆。词人在另一首词里说:“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鹧鸪天·代人赋》)可见,词人喜爱自然美,不喜爱矫揉造作之态。这里正显露出词人的审美和情趣。 上阕描写自然景色,下阕描写生活画面。它的笔调越发悠扬,画面更加生动形象。“人历历,马萧萧,旌旗又过小红桥”三句,描写词人一行,催马加鞭,向东阳行进的画面。“人历历,马萧萧”两句,由于使用了两对叠字,因而大大加强了词作的生动和韵味。“人历历”写行进在道路上的一行人,历历在目。“马萧萧”,写骏马嘶叫之声。“旌旗又过小红桥”一句,是描写动景。词人一行打着旗号,一路浩浩荡荡,颇为引人注目。最后两句抒情,表现出词人由于极为兴奋和喜悦,便一边吟诗,一边催马加鞭地向东阳进发。青山绿水之间,一路吟声鞭声,那情韵真令人神往。由此可想而知。词人此行,一定是很高兴的,否则,他怎么会如此呢?这里用“愁边”二字,与词人另一首《丑奴儿》里“都将今古无穷事,放在愁边,放在愁边”中的“愁边”二字不同。“愁边剩有相思句”,是说词人搜肠刮肚,构思吟诵的词句。很明显,这里所谓的“愁边”,并无愁苦之意,而是思索的意思。 “相思”,一般指对所钟爱的人的思念,这里是表示在构思美好的词句。“摇断吟鞭碧玉梢”,写得更是有声有色,把词人扬鞭吟哦、疾速前进的得意神情,逼真地再现出来。“碧玉梢”指马鞭用碧玉宝石饰成,比喻马鞭的华贵,以增添字面的美感。 从整体上看,这首词的画面优美,意境广阔,自然景色与生活画面紧密结合,静景与动景浑然一体,令人赏心悦目,玩味不已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63945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6
下一篇2023-07-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