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渭社火: [绣荷包] [割韭菜] [剪窗花] [十二花草]的歌词 有其他的也要

通渭社火: [绣荷包] [割韭菜] [剪窗花] [十二花草]的歌词 有其他的也要,第1张

1、绣荷包 - 王二妮

词:佚名

曲:佚名

初一到十五,十五的月儿高

那春风摆动杨呀杨柳梢

初一到十五,十五的月儿高

那春风摆动杨呀杨柳梢

三月桃花开,情人捎书来

捎书书,带信信,要一个荷包袋

捎书书,带信信,要一个荷包袋

一绣一只船,船上撑着帆

里面的意思,郎你要自己猜

二绣鸳鸯鸟,栖息在河边

你依依我靠靠,永远不分开

你依依我靠靠,永远不分开

你依依我靠靠,永远不分开

初一到十五,十五的月儿高

那春风摆动杨呀杨柳梢

2、割韭菜 - 黄玉英

词:佚名

曲:佚名

姐在园中割韭菜呀,咿呀一字咿呀一字

一心一意一心一意,等到我的情郎哥

有情我的郎咿呀咿子哟,得咿子呀呀咿呀子哟哟

得咿子呀呀咿呀子哟哟,哎哟

等到我的郎咿呀咿子哟,姐在园中割韭菜呀

咿呀一字咿呀一字,一心一意一心一意

等到我的情郎哥,有情我的郎咿呀咿子哟

得咿子呀呀咿呀子哟哟,得咿子呀呀咿呀子哟哟

哎哟,等到我的郎咿呀咿子哟

姐在园中割韭菜呀,咿呀一字咿呀一字

一心一意一心一意,等到我的情郎哥

有情我的郎咿呀咿子哟,得咿子呀呀咿呀子哟哟

得咿子呀呀咿呀子哟哟,哎哟

等到我的郎咿呀咿子哟,等到我的郎咿呀咿子哟

3、剪窗花 - 高泽菁菁

词:高鑫

曲:高鑫

小剪刀手中拿,我学奶奶剪窗花

红太阳天上挂,好像一个胖娃娃

剪梅花剪雪花,剪对喜鹊叫喳喳

剪只鸡剪只鸭,剪条鲤鱼摇尾巴

剪条鲤鱼摇尾巴,剪梅花剪雪花

剪对喜鹊叫喳喳,剪只鸡剪只鸭

剪条鲤鱼摇尾巴,剪条鲤鱼摇尾巴

小剪刀手中拿,我学奶奶剪窗花

红太阳天上挂,好像一个胖娃娃

剪梅花剪雪花,剪对喜鹊叫喳喳

剪只鸡剪只鸭,剪条鲤鱼摇尾巴

剪条鲤鱼摇尾巴,剪梅花剪雪花

剪对喜鹊叫喳喳,剪只鸡剪只鸭

剪条鲤鱼摇尾巴,剪条鲤鱼摇尾巴

4、十二月花(十二花草)

歌:小蓓蕾组合

词:佚名

曲:佚名

有个小妹长得乖,月月都要采花来

正月采花采什么,正月山茶满盆开

二月采花采什么,二月兰花盆里栽

三月采花采什么,三月桃花红艳艳

四月采花采什么,四月牡丹开满园

五月采花采什么,五月榴花红如火

六月采花采什么,六月荷花满池香

七月采花采什么,七月秋葵人人爱

八月采花采什么,八月桂花十里香

九月采花采什么,九月菊花初开放

十月采花采什么,十月芙蓉赛牡丹

十一月采花采什么,窗前水仙花儿开

十二月里采花采什么,采它几枝腊梅来

蜡梅开了迎新年,欢欢喜喜迎春天,迎春天

扩展资料

1、《绣荷包》,该歌曲收录在专辑《爱陕北》中,2010-01-12发行,该张专辑包含了10首歌曲。

2、《割韭菜》,该歌曲收录在专辑《采茶金曲》中,由颂今音乐公司发行于2013-03-01,该张专辑包含了10首歌曲。

3、《剪窗花》,该歌曲收录在专辑《童年时光》中,发行于2018-11-22,该张专辑包含了2首歌曲。

4、《十二月花》,该歌曲收录在专辑《唐老鸭快乐童谣 (03)20首》中,由龙天世纪公司发行于2017-01-01,该张专辑包含了10首歌曲。

山西民歌具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和鲜明的地方特色,由于山西境内各个地区的地理环境、经济状况、文化传统以及人民的语言、风俗习惯和所邻近地区的影响等均不相同,因而各地民歌在音阶调式、调式骨干音和旋律特征等方面都具有不同的特点,呈现着各自的风格色彩。

晋东南壶关、晋城、阳城、沁水一带的民歌调式古朴;晋北河曲、保德、偏关的民歌高亢辽阔,有塞上高原特有的雄浑憨直;晋南的民歌感情热烈;晋中祁县、太谷、寿阳、太原地区的民歌,则灵活自由、富于变化。

山西的民歌曲调优美,易于传唱,感情真挚,情真意切,具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和鲜明的地方特色。尤其是山西民歌的歌词,极其生动,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走西口》、《看秧歌》、《桃花红杏花白》、《绣荷包》、《想亲亲》这些民歌在全国各地广为流传。

1、人说山西好风光

《人说山西好风光》是张棣昌谱曲、乔羽作词,郭兰英演唱的一首山西民歌。是**《我们村里的年轻人》的插曲,创作于1959年,60年代开始响遍大江南北,成为中国民歌的经典之作,把山西民歌创作推向了一个新高度。

2、汾河流水哗啦啦

《汾河流水哗啦啦》是著名歌唱家孟贵彬演唱的一首歌,作为**《汾水长流》主题歌。是一首充满晋中特色的歌曲。

3、圪梁梁

《圪梁梁》是一首山西民歌,原名《那是个谁》,由有“黄河之滨民歌王”之称的杨仲青于1980年创作。这首歌广为大众熟悉是因为一部电视剧《血色浪漫》,作为这部电视剧的插曲,龚琳娜的演唱使得这首歌广为人知。

4、幸福不会从天降

《幸福不会从天降》,演唱者梦之旅合唱组合 ,所属专辑: 《流淌的歌声》,已发行的音乐作品。

5、绣荷包

《绣荷包》是一首晋北民歌,由范秀冬演唱。民歌《绣荷包》流传的历史很久远。据现代戏曲、曲艺理论家傅惜华(1907-1970)考证,《绣荷包》在清代中叶时已十分盛行的一种时调小曲。

  山西民歌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唐风》中的《椒聊》《葛生》《绸缪》《鸨羽》;《魏风》中的《硕鼠》《伐檀》《十亩之间》《汾沮》《葛屡》等就有记载。它们反映的社会生活内容非常广泛,或歌咏劳动生活,或揭露统治者的荒*无耻,或倾诉人民生活的痛苦,也有反映婚姻或爱情生活的。从这些民歌中我们可以看到古代劳动人民,不仅用民歌来歌唱他们的生活,抒发他们的感情,而且通过民歌,去抨击不合理的社会现象,表达他们对压迫的反抗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一、山西民歌的题材与分类

  山西民歌的题材归纳起来,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个方面:

  1反映农民苦难生活和对自己悲惨命运不满和反抗的歌

  此类歌曲在山西民歌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山西大部分地区是十年九旱的贫瘠山区。在长期的封建社会中,由于自然条件、劳动条件很差,生产力极低。他们在极为艰难的条件下,披星戴月,终年辛勤劳动,有的甚至远离亲人去关外谋生。民歌《走西口》就是表现一对新婚夫妇,为生活所迫,丈夫决定到口外去谋生时,妻子依依惜别的动人场景。

  2反映青年男女之间爱情和有关婚姻问题的歌

  此类民歌反映了劳动人民追求自由、幸福的美好愿望,表现了他们对封建礼教以及不合理婚姻制度的愤懑和反抗。如左权:《有了心思慢慢来》《苦相思》;河曲:《铡草刀剜头不后悔》等。

  3歌唱历史人物和传说故事的歌

  这些民歌的内容大多是歌唱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或那些在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中引起共鸣的历史故事。如《三国调》《张生戏莺莺》《苏三起解》等。这些民歌长期以来在民间流传,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

  4反映人民革命斗争的歌

  此类歌曲在山西民歌中占有特殊的地位,抗日战争时期,各根据地人民,用自己编创的大量新民歌,讴歌着自己的斗争生活。如左权县的《黄岩洞大胜利》、代县的《打飞机》、忻县的《围困蒲阁寨》、定襄的《痛打飞鹰队》、武乡的《关家垴、打得好》等等。

  二、山西民歌体裁的分类

  山西民歌品种繁多,形式多种多样。大致可分为五大类体裁:

  1山歌 山歌是指那些适于劳动人民在山间田野或崖畔、场院随时可唱的一种短歌。一般的特征是:(1)形式短小、单纯,一般为上下两句的乐段结构。(2)词、曲格律均较自由,便于歌唱者抒发自己的感情。(3)歌词一般都是歌唱者根据自己的劳动或自己的思想感情即兴编创的。(4)无须伴奏,无一定调高,随时随地张口便唱。山西的山歌有“山曲”“开花调”“卷席片”等,其名称由于地域的不同而不同。

  2号子 号子就是劳动号子,它是人们从事沉重的劳动时,为了统一号令、协同动作和振奋精神而唱的歌。这种劳动号子虽然也有曲调,但主要是强调节奏以便人们在统一的有规则的节奏中进行劳动。因而具有节奏鲜明有力,音调单纯流畅,情绪乐观豪放等特点。

  3小调 小调是指那些适于在室内或在室外从事不太沉重的劳作时随时可以哼唱的小曲。小调在山西民歌中数量最多,分布也最广,遍及全省各地,不论在农村还是在城镇均颇为流行。

  山西小调的体裁形式是丰富多彩的,有优美秀丽的抒情歌,也有表现日常家庭生活的俚俗小曲,还有咏人述事的叙事歌,热烈欢快的娱乐性歌曲,以及幽默、风趣的诙谐歌等等。如《绣荷包》《姑嫂挑菜》《秋香哭婆婆》《闹元宵》《高高山上一骨嘟蒜》《抓跳蚤》等。小调的结构一般比较规整,以二句式、四句式乐段结构为其基本形式,体现着“起、承、转、合”的规律,而这种乐段结构的变化形态又是多种多样的。

  4秧歌 山西各地的秧歌品种繁多,分布也很广,其中特点较为鲜明的有:祁太秧歌、沁源秧歌、祁县过街秧歌、原平凤秧歌、临县伞头秧歌,其中最为突出、影响最大的是祁太秧歌。山西还有许多“地秧歌”。如“汾阳地秧歌”“曲沃地秧歌”以及其他民间歌舞形式,如晋东南的“花篮灯”“九莲灯”、晋南的“花鼓”“打花棍”等等。这些民间歌舞形式,都是以舞蹈为主,歌曲伴唱为辅的形式进行演唱。

  5套曲 在山西民歌中,还有一些叙事性很强、形式较大的民间声乐套曲。这些套曲的曲调,大部分也是在明清俗曲或当地小调的基础上,根据内容的需要,经过加工后发展变化组合而成的,其结构比较严密,组合方式也有一定规律。内容多系歌唱历史人物或历史传说故事。

  三、山西民歌在艺术风格上的特征

  山西的民歌不仅多,而且地方色彩十分鲜明。山西各地的民歌,在艺术风格上是很不相同的。这是由于各自所依附的地理条件和生活习俗以及历史条件的不同所造成的。如:河曲、保德、偏关一带的民歌,其艺术特色是音调高亢,音行跳跃性大,因此听起来有塞上高原的那种特有的辽阔雄浑之感,而且抒情憨直、泼辣、朴素明快之中又洋溢着诙谐、缠绵之美。

  左权民歌是自成脉系的,它的格调不同于山西任何地区的民歌。一般说来都显得比较清新、柔媚。左权民歌有不少“三拍子”情歌,这是其他民歌中所没有的。

  祁县、太谷民歌,还有寿阳、太原民歌,由于这一带地理条件优越,交通发达,经济、文化繁荣,再加上近代社会商贾流行,所以这儿的民歌无论内容还是形式,都较为灵活、自由、富于变化。

  晋东南壶关、晋城、阳城、沁水一带的民歌,调式古板,乡土习俗气味较重。

  山西民歌有着它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和鲜明的地方特色,各地所处的环境、经济、文化、语言及风格习惯的不同决定了其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像一面镜子一样反映着山西人民的生活和历史。它今后仍将随着历史的前进而不断发展,随着人民日新月异的新生活而放出更加灿烂的光彩。

本人山西,支持山西民歌!

山西的山歌有“山曲”、“开花调”、“卷席片”(也叫“烂席片”)等因地而异不同名称。“山曲”主要分布在晋西北高原或者称西山(吕梁山)地区,其中以“河曲山曲”最为出色。“开花调”是流行在太行山区(或称东山区)的一种山歌形式。主要分布于左权、 山西民歌和顺、武乡、襄垣各县。其中以“左权开花调”最为出色。“卷席片”(烂席片)是五台县、定襄县、忻县、原平县一带对山歌的叫法。其含意是信口即唱无所拘束,如陕北人称山歌为“信天游”内蒙叫“爬山调”一样。山西的号子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夯硪号子,其中又分为“打夯号子”和“打硪号子”两种;二是黄河船工们唱的船工号子。主要分布在黄河沿岸的河曲、河津、芮城等县。船工号子中又根据不同情况的劳动,分为“拨船号子”、“行船号子”、“拉篷号子”、“爬山虎号子”、“推船号子”等。山西小调的体裁形式是丰富多彩的,有优美秀丽的抒情歌,如《绣荷包》、《绣花灯》、《茉莉花》、《十样景》等,也有轻松愉快表现日常家庭生活的俚俗小曲,如《卢狗亲上寿》、《永不能生娘家》、《姑嫂挑菜》等;有咏人述事的叙事歌,如《下柳林》、《秋香哭婆婆》、《苦伶仃》等;有热烈欢快适于节日或喜庆场合演唱的娱乐性歌曲,如《观灯》、《闹元宵》、《对花》、《打秋千》等;也有幽默、风趣的诙谐歌,如《热菜汤》、《高高山上一骨嘟蒜》等;也有贬斥谗懒或其他丑恶现象的讽刺歌,如《花儿开》、《抓跳蚤》、《不相配》等。小调的结构一股比较规整,以二句式(如《交城山》)、四句式(如临县《绣荷包》)乐段结构为其基本形式,体现着“起、承、转、合”的规律,而这种乐段结构的变化形态又是多种多样的。 在山西民歌中,还有一些叙事性很强、形式较大的民间声乐套曲。这些套曲的曲调,大部分也是在明清俗曲或当地小调的基础上,

  根据内容的需要,经过加工后发展变化组合而成的,其结构比较严 山西民歌密,组合方式也有一定规律。其内容多系歌唱历史人物或历史传说故事,比较突出的有:左权的“大腔”,兴县的“昆曲”,离石的“ 弹唱” 。山西民歌具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和鲜明的地方特色,由于全省各个地区的地理环境、经济状况、文化传统(尤其是音乐传统)以及人民的语言、风俗习惯和所邻近省区的影响等均不相同,因而各地民歌在音阶调式、调式骨干音和旋律特征等方面都具有不同的特点,呈现着各自的风格色彩。晋东南壶关、晋城、阳城、沁水一带的民歌,调式古朴;晋北河曲、保德、偏关的民歌,高亢辽阔,有塞上高原特有的雄浑憨直;晋南的民歌感情热烈;晋中祁县、太谷、寿阳、太原地区的民歌,则灵活自由、富于变化。山西的民歌,曲调优美,易于传唱,感情真挚,情真意切,具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和鲜明的地方特色。尤其是山西民歌的歌词,极其生动,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这种来源于生活的生动歌词令专业作者都赞叹不已,许多音乐工作者都不辞劳苦地来山西采风,经过他们的挖掘整理,《走西口》、《看秧歌》、《绣荷包》、《想亲亲》等民歌广为流传。

品种

  山西各地民歌品种繁多,而各歌种的形式更是多种多样。如把全省各 山西民歌地千姿百态的民歌从体裁上加以区分,大致可归纳为五大类:一、山歌;二、号子;三、小调;四、秧歌;五、套曲。这五大类体裁所包括的不同歌种和它们的分布情况如下:(一)山歌山歌是指那些适于劳动人民在山间田野或崖畔、场院随时可唱的一种短歌。山西的山歌一股的特征是:(1)形式短小、单纯,一般为上下两句的乐段结构;(2)词、曲格律均较自由,便于歌唱者直畅地抒发自己的感情;(3)山歌的歌词一般都是歌唱者根据自己的劳动或自己的思想感情即兴编创的,“做甚唱甚,想甚唱甚,”因而感情真挚、朴实;(4)无须伴奏,无一定调高,随时随地张口便唱。山西的山歌有“山曲”、“开花调”、“卷席片”(也叫“烂席片”)等因地而异的各种不同的名称。“山曲”主要分布在晋西北高原或者称西山(吕梁山)地区,包括河曲、保德、偏关、五寨、神池、宁武、静乐、兴县、临县、离石等各县。其中以“河曲山曲”最为出色。过去在这些地区,经常可以看到或听到那些正在山坡上从事劳作的农民,那些手持羊铲正在放牧羊群的羊倌,那些正走在蜿蜒曲折的山间小路上赶着牲灵的脚夫或三五成群背着铺盖去“走西口”的人们,面对旷野引亢高歌。“学会唱曲解心宽”。他们所唱的,大半都是这种可以“解心宽”的山曲。这些“山曲”儿,高亢、嘹亮、悠长、舒展,富有山野风味。 “开花调”是流行在太行山区(或称东山区)的一种山歌形式。主要分布于左权、和顺、武乡、襄垣各县。其中以“左权开花调”最为出色。因“开花调”歌词的上句常“xx开花”为起兴,下句点题,因而当地人把这种形式的山歌统称“开花调”。

  在这里,不只是植物可以开花,其他东西也可以开花,剪刀可以开花,笤帚可以开花,门塔塔(门塔扣)也可以开花,小椅床(小板凳)可以开花,石头也可以开花。总之,一 山西民歌切用来作比喻的东西都可以开花。而其比喻一般又都是与点题的下一句有着某种联系,如“山药蛋开花结圪瘩儿,吃蛋亲是俺的心肝瓣儿”。“开花调”的风格特点与河曲“山曲”迥然不同。如果说河曲“山曲”以其音调高亢、嘹亮、节奏比较自由见长,而“开花调”则以委婉、清秀,节奏比较规整取胜。“卷席片”(烂席片)是五台县、定襄县、忻县、原平县一带对山歌的叫法。其含意是信口即唱无所拘束,如陕北人称山歌为“信天游”内蒙叫“爬山调”一样。“卷席片”的风格特点,与河曲一带“山曲”基本相似,只是在曲调上不似“河曲山曲”那样多的平行式结构,节奏也较为紧凑,其歌词也更近于口语化。(二)号子号子就是劳动号子,它是人们从事沉重的劳动时,为了统一号令、协同动作和振奋精神而唱的歌。这种劳动号子虽然也有曲调,但主要是强调节奏以便人们在同一的有规则的节奏中进行劳动。因为号子大都是喊着唱的,所以一般也叫“喊号子”。山西的号子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夯硪号子,其中又分为“打夯号子”和“打硪号子”两种;二是黄河船工们唱的船工号子。主要分布在黄河沿岸的河曲、河津、芮城等县。船工号子中又根据不同情况的劳动,分为“拨船号子”、“行船号子”、“拉篷号子”、“爬山虎号子”、“推船号子”等。以上各种号子都是采取一领众和的形式。大都无固定唱词,唱词都是在劳动进行中领号人见景生情,随时即兴编出的。 山西劳动号子虽然不多,然而却有着节奏鲜明有力,音调单纯流畅,情绪乐观豪放等特点。(三)小调小调是指那些适于在室内或在室外从事不太沉重的劳作时随时可以哼唱的小曲。小调在山西民歌中数量最多,分布也最广,遍及全省各地,

  不论在农村还是在城镇均颇为流行。山西小调的体裁形式是丰富多彩的,有优美秀丽的抒情歌,如《绣荷包》、《绣花灯》、《茉莉花》、《十样景》等,也有轻松愉快表现日常家庭生活的俚俗小曲,如《卢狗亲上寿》、《永不能生娘家》、《姑嫂挑菜》等;有咏人述事的叙事歌,如《下柳林》、《秋香哭婆婆》、《苦伶仃》等;有热烈欢快适于节日或喜庆场合演唱的娱乐性 山西民歌歌曲,如《观灯》、《闹元宵》、《对花》、《打秋千》等;也有幽默、风趣的诙谐歌,如《热菜汤》、《高高山上一骨嘟蒜》等;也有贬斥谗懒或其他丑恶现象的讽刺歌,如《花儿开》、《抓跳蚤》、《不相配》等。小调的结构一股比较规整,以二句式(如《交城山》)、四句式(如临县《绣荷包》)乐段结构为其基本形式,体现着“起、承、转、合”的规律,而这种乐段结构的变化形态又是多种多样的。山西小调的歌词也较整齐、规范,以七字句为基本格式,其次是十字句,再次是五字句,也有不少是上述三种形式的混合结构,还有少数长短句。 (四)秧歌山西各地的秧歌品种繁多,分布也很广,但属于戏曲类的秧歌,如襄垣、武乡秧歌、朔县秧歌、代县秧歌等,

  本文不去涉及,而留待以后编辑《戏曲音乐集成》时再去整理它们。本卷所编入的是那些属于民歌体的秧歌。其中有的虽然也正逐渐向戏曲方面发展,或已形成一种有简单故事情节的地方小戏,但其唱腔却仍然保持着民歌特点并以民歌的面貌在群众中继续传唱。这些秧歌有:祁太秧歌、沁源秧歌、祁县过街秧歌、原平凤秧歌、临县伞头秧歌,其中最为突出,影响也最大的是祁太袂歌(因流传于晋中平川各县,也叫晋中秧歌)等。除上述各种秧歌外,山西还有许多“地秧歌”。如“汾阳地秧歌”、“曲沃地秧歌”以及其它民间歌舞形式,如晋东南的“花篮灯”、“九莲灯”、晋南的“花鼓”、“打花棍”等等。这些民间歌舞形式,都是以舞蹈为主而以间播形式进行演唱,所唱的大半是“四季”“十二月”等歌咏花卉、风物或表述古人古事或表达美好祝愿的娱乐性歌曲。由于这些民间歌舞大都是在元宵灯节进行活动,所以我们把它们统称为“灯歌”。此外,还有一些载歌载舞的演唱形式,也编入了秧歌类,主要有河曲的“二人抬”、左权的“小花戏”与和顺的“凤台小戏”以及昔阳一带的“拉花”等形式中仍在民间单独以民歌形态广为传唱的部分,他们虽不叫秧歌,但在节日活动中,它们也常常被看作是“闹秧歌”或“闹红火”的活动内容,所以也有选择地编入秧歌类。 (五)套曲在山西民歌中,还有一些叙事性很强、形式较大的

   山西民歌民间声乐套曲。这些套曲的曲调,大部分也是在明清俗曲或当地小调的基础上,

  根据内容的需要,经过加工后发展变化组合而成的,其结构比较严密,组合方式也有一定规律。其内容多系歌唱历史人物或历史传说故事,比较突出的有以下几种:左权“大腔”,流行于左权一带。其曲调优美,结构严谨,形式完整。有序曲(蒜圪瘩)、正曲(“劈破玉”)、尾声(“打岔”)。兴县“昆曲”,是当地俗称,并非戏曲形式的“昆曲”,是流传在兴县一带的一种民歌坐唱形式,内容都是唱梁山泊英雄故事的。离石“弹唱”,流传在离石、中阳、柳林、方山一带的大型民间演唱,所唱曲调大都是明清小曲或当地小调。《审录》是其代表性曲目,由近二十首曲调组成,内容是歌唱苏三和王金龙的爱情故事。山西民歌具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和鲜明的地方特色,由于全省各个地区的地理环境、经济状况、文化传统(尤其是音乐传统)以及人民的语言、风俗习惯和所要邻近省区的影响等均不相同,因而各地民歌在音阶调式、调式骨干音和旋律特征等方面都具有不同的特点,呈现着各自的风格色彩。根据各地民歌音乐色彩的不同,山西大致可分为晋中、晋南、晋东南和晋北四个不同的色彩区。山西民歌在音调上的特点,是由多方面因素形成的,其中山西语言的影响,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山西各地民歌是与山西各地语言的发音、语调(抑扬)、语气(重音),特别是声调(四声)有着密切的关系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63965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6
下一篇2023-07-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