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足球作文

六年级足球作文,第1张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尝试过写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调节自己的心情。你所见过的作文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六年级足球作文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六年级足球作文 篇1

一天,晚上。“啊!好困啊,先去睡觉吧。”小明拿手拍了拍嘴。

等小明睡了后,在书桌上开启了一次辩论会。

一个签名足球被工工整整地摆在桌子上,他看到了旁边一个被随意的扔在上面的足球,嫌弃的说:“你这么脏,离我远点,别把我也弄脏了,我这么干净。”那个足球很不屑的回答他:“切!凭什么,你干净又怎么样,一点实用性都没有,从来没见过小主人用你,就你这样也就只能当个摆设。”那个签名足球很生气说:“小主人没用过我说明我珍贵,小主人舍不得用我。”“就你还珍贵,也不就是上面写几个字吗,也没见漂亮到哪去,真不知道小主人是怎么想的。”那个足球依然十分不屑。

在他们争执不下的时候,在一旁的电话看不下去,他和足球说:“签名足球的作用就是用来装饰收藏的。所以他才会一天到晚都摆在桌子上。”然后他又和签名足球说:“普通足球就是用来踢的,用来比赛的,所以会很脏,而你和他们不一样你是用来收藏装饰的所以很干净。”“你们各有各的作用,所以不要拿自己的作用和别人比。”

六年级足球作文 篇2

烈日炎炎,万里无云,一切都仿佛是为了即将展开的足球大战专门定做的幕布。校园里的绿茵草地上,静得出奇,大家都屏气凝神的,专心致志地盯着球员……这场大战的幕布即将被拉开,这仅仅只是暴风雨前的宁静……

几分钟前,同学们还在教室里面奋笔疾书。突然,从广播里放出了老师的声音,让同学们到绿茵草地上进行足球比赛。在排队时,我看到同学们一个个都摩拳擦掌,心里充满了对比赛的热情和激动,都想在球赛中脱颖而出,能使自己班级夺得全年级冠军。而我却恰恰相反,心里不但不激动,而且还有一些担忧,为前去参赛的足球队员们捏一把汗,因为这次比赛的对手,肯定都是受过训练的,而且我们连对手的实力都还不知道,心里犹如吊了十五个水桶一般,七上八下的,总觉得这次比赛有点悬……

到了楼下,我们坐在足球场的两侧,每个人都坐着一个紫色的小椅子,看着一场场球赛。当自己班进球时,高声欢呼;当对手进球时,唉声叹气;当球在球门口滚了一会儿又走了,便都会感到惋惜。我们,也是如此……

第一场过得很快,一下子,便到了我们班。队员们感到十分的紧张,我跟他们说,只要他们尽力了,我们就算输了,也不怪他们。

比赛的号角,已经吹响!

球,被放在中点,不知被谁狠狠得踢了一脚,飞到了我们的界限,也就是说,进入了我方的危险区,若稍不留神,球被踢了一脚,便会直闯球框……“嘭!”球被叶子涵狠狠得踢了一脚,一下子飞到了它们的界限,也就是说,危险解除,反倒变得对我们有利。

“咻”一道漂亮的曲线在我面前飞过,直冲对面球篮。是一个很厉害的球,只稍稍比篮筐低下一点,如果……

“耶!球进了!”同学们欢呼起来吃。看来,我的担忧全然是多余的。

“咚”沈梦婷冲出人墙,在他们所有队员还未反应过来时,狠狠地踢了一脚。球从侧面飞过去,守门员刚想转身,可惜,太晚了,球已经进了……

下半场,对手发起了强烈的猛攻,球被他们传来传去……徐康洵在人群的掩护下,一下子踢了过去。找不到球的守门员终于看到球了,刚想抱住,却迟了一步……在被进了一球之后,同学们以守为攻,保持让球不进,一点一点的耗光时间。

“时间到!”

体育老师吹响了口哨,我们以2:1的比分获得了胜利,大家欢喜不已,都在为这首战告捷而欢呼!

六年级足球作文 篇3

在一个秋风飒飒、枯枝败叶、硕果累累的秋天里,一块废弃的足球场上正举办着一场激烈的足球赛。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坚强的守门员。他的右腿因为前面的比赛受伤了,但他仍然坚持不懈地站着。他双手扶着双腿,翘着屁股,弓着腰,像一个弓箭似的站在那,不管凉飕飕的秋风怎么吹,他都是在那坚强地站着,和大树一样一动不动。他的眼神非常坚定,眉毛皱成了一个很大的疙瘩,嘴巴努嘴,鼻子呼吸的速度非常快,眼睛一直盯着那迅速滚动着的'足球,连风沙都进眼睛里也不眨一下。心里还想着:我一定要抓住一切机会,不能失败,只能成功。

这时,旁边的替补员双手叉着腰,肚皮挺得大大的,鼻尖都顶上了天,用不削一顾的眼神看着他们,心想:你们太菜了,如果换上我上场,我会踢得更好!想完,他又开始认真地看足球赛了。

足球场的旁边来了许多“吃瓜群众”。有一位大胡子老师身着西装,带着领结,安静地坐在一棵枯树上,目不转睛地盯着这场激烈有趣的足球赛,仿佛看到了童年的自己。坐在大胡子老师的旁边有一个小男生,他非常激动,仿佛自己在场上踢呢,不停地对球员们喊:“加油!加油!”连嗓子都喊哑了,也不能完全表达出他对足球的喜爱。

随着时间推移,太阳都亲吻到了远传的山崖时,足球比赛才结束,足球队员们和观众才依依不舍地离开了。

六年级足球作文 篇4

足球是在我孤独寂寞时的伙伴,是我无聊伤心时的伙伴,是我开心时的伙伴。足球就是我的朋友,而我也是足球的朋友。

我第一次接触这个“朋友”是在一年级暑假的时候,那天教练让我们各自挑选一个足球,但是不知道怎么回事,这个足球自己跑到了我的脚下,所以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它。

从此我和足球成了好朋友,平时我对它非常友好。记得有一次,我们训练射门。我一不小心踢歪了,气得我一脚把它踢到旁边的铁网上。可是足球却一点儿也没有生气,又自己滚回到我的身边。我看着它可怜的样子,心里的怒气一下子就灰飞烟灭了。足球让我学会了克制自己的情绪,也让我懂得了要原谅别人。

我开心的时候,足球会让我更开心。有一次我们打比赛,我当时很开心,足球也很争气,最后我们取得了胜利。

我伤心的时候,是足球让我开心,不再让我自卑,让我快乐,让我懂得了要珍惜每一天。

我无聊的时候,足球会陪我玩耍。我孤独的时候,足球会和我聊天,我们一起回忆着曾经的快乐。

我与足球是朋友,我们互相分享着各自的快乐、悲伤、孤独……

我爱足球。

六年级足球作文 篇5

“铃——”,下课了。孩子们个个欢声笑语、蹦蹦跳跳的走出了校园。瞧,学校旁边的空地又大又美,可真是个踢足球的好地方。

这次也不例外,不久后,一些可爱的孩子们就聚集在这片宽阔的空地上。这次的足球比赛分成甲、乙两队,他们把书包、帽子堆起来,做成了一个小小的球门,比赛就这样拉开帷幕了。

杰森是一个守门员,他的技术已经很熟练了,恐怕对方很难入球。就在昨天,杰森的右膝不小心扭伤了,但他全然不顾伤势,照样上场比赛。现在已经是凉爽的秋天了,阵阵寒意不断袭来。可杰森只穿上了一条薄薄的长衬衫和一件短裤。他弯下了腰,身体前倾,戴着一双残旧的皮手套,正双眼紧紧地注视着远方的“敌人”,似乎已严阵以待。

杰森后面有一位男孩,他是马克。马克是一位候补队员。他身穿红色运动装,挺着肚子,把手藏在后面,也和杰森一样正注视着足球。我想他心里一定很紧张,这位队员们加油。

在这场足球比赛中,自然也吸引了不少小观众。比纳和他的弟弟,在一旁静静地看着。头上绑着蝴蝶结的女孩是丽莎,她手叉腰,看起来很焦急,还不时的跺着脚。黄头发的小男孩也伸长了脖子,眼睛紧紧地盯着滚动的足球。还有三个戴着帽子的孩子,他们都是一家人,放学路过这里,就情不自禁停下了脚步,观看起来。不知什么时候,贝丝叔叔也来了。他手拿着公文包,正津津有味地看着这场精彩的球赛。不知谁家的狗,似乎也被球赛吸引过来了,正趴在那看呢。

现在的比分数1:1,最后到底胜负如何,还不知道呢……

哎呀好身材张天爱叶子涵是第18 期

《哎呀好身材第四季》百度网盘高清资源在线观看:

1234    

本季节目邀请了四组面临着不同健康与情感问题的伴侣——田亮和叶一茜、李光洁和隋雨蒙、王大陆和蔡卓宜、朱孝天和韩雯雯,他们在主教练刘畊宏、王婉霏夫妇的带领下,入住“保鲜训练营”,进行为期15天的身心保鲜健身训练之旅。身为主教练的刘畊宏夫妇,将与沈梦辰、张峰、青青等教练团成员一起为参加节目的伴侣们定制健身计划,也将在节目中分享他们的婚姻保鲜之道。

主题思想

生命存在的世界:人和动物一起忙着生,忙着死。

《生死场》的主题是通过生与死的一系列意象连缀成的。其中生育行为——妊娠、临盆——这些女性经验中独有的事件构成了群体生命现象的基本支架。在《生死场》中,妊娠、临盆这种活动,对于女性来说,是纯粹的苦难,是完全的无奈。这是男性强加于女性的行为。在这一苦难过程中,女性感受不到任何意义、价值。

《生死场》最有力的主题就是“生”与“死”的相生相克的哲学。这种生与死的哲学首先表现在时间的叙述上:十年前村中的山,山下的小河,而今依旧似十年前,河水静静地在流山坡随着季节而更换衣裳;大片的村庄生死轮回着和十年前一样。屋顶的麻雀仍是那样繁多,太阳也照样暖和,山下有牧童在唱童谣,那是十年前的旧调:“秋夜长,秋风凉,谁家的孩儿没有娘,谁家的孩儿没有娘,一月亮满西窗。这一幅幅乡土风俗画,仿佛是遥远的过去,又似乎是进行中的现在,也可能是不久的将来。历史似乎是凝滞的,“已有的事后必再有,已行的事后必在行。日光之下并无新事。”人们就在这历史生活的共时中,生活场景的重复中永恒的轮回与循环。

该作品在前部分的叙事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其叙事形态既不是那种先后有序、首尾相接的故事情节似的,也不是散乱无序、错综复杂的立体结构式的,而是一个以季节为叙事时间单元、基本按时序变化排列组合的场景。这种以季节为叙事单元的结构,把乡土社会生活内容的单调性、生活节奏的缓慢性,以及农民在自然面前的被动性都有力地突显出来。以季节为时间单位,正是农业社会的生存方式的特点。在那里精神生活是极为匾乏的,只有变动着的季节规约和支配着人们的种种习惯性行为,春种秋收,夏忙冬闲,“暖和的季节,全村忙着生产”,“冬天,女人们像松树子那样容易结聚”。潜隐于这些情景背后的,则是社会生活和历史发展的滞重性与不变性。在《生死场》中作者不只一次把妇女的生产与家畜联系在一起,她们像动物一样毫无节制的去生产,表现出生殖的盲目性。例如该小说在五姑姑的姐姐临产之前这样写到:“房后草堆上,狗在那里生产。大狗四肢在颤动,全身抖擞着。经过一个长时间,小狗生出来。暖和的季节,全村忙着生产。大猪带着成群的小猪喳喳地跑过,也有的母猪肚子那样大,走路时快要接触着地面,它多数的乳房有什么在充实起来。”

该小说还写到与死神对过面的王婆,忙着为这个也为那个女人接生,“等王婆回来时,窗外墙根下,不知谁家的猪也正在生小猪”。人和动物一样完全处在自然的生存状态中,他们把生命的出现不是作为人的存在过程,而是当作普通动物的生理机能,这不能不叫人震惊。

萧红笔下的人物一般是比较抽象的、片面的、似乎缺乏与生活血脉相连的丰富的历史内涵,以及与具体现实相关的种种社会表现。他们虽有言语,有身份,却大都面目模糊。在这里没有过去,“凡过去的,都算是忘记了”;没有未来,人已失去了其自身的价值。他们过的是“既不向前,也不回头”的生活,不知道他们从什么时候起就过着那样的日子,也许千百年来就是如此。

萧红是从“生”与“死”这个人生根本问题上来观察和反映农民生活的。然而这生与死又有着丰富的内涵:首先在人与动物生命活动互为背景审美思考中揭示了普通中国人的麻木精神状态及其空寂无聊、几乎被一种本能的自虐行为和心理促动而形成的毫无价值的人生过程。她不仅写出了像动物一样被原始梦幻支配着的人的生命活动,而且也写出了像动物一样盲目而又惊惧地面对死亡的麻木、沉寂和怯弱的病态人生。在愚昧、麻木的生存状态下,农民成了从出生就走向死亡的自然群体。他们活着,却从未打量过“活着”本身;他们将要死亡,却从不追问生命的限度。王婆三岁的孩子摔死在铁犁上,就象“一条狗给车轧死一样”,起先她心也觉得发颤,可是她一看见麦田在她眼前时,她一点都不后悔,她一滴眼泪都没滴下。因为在王婆的价值天平上,麦田的份量远重于人。

生命对他们已经没有意义,他们就是在无知无觉的物化状态中,虽生犹死地听命于天,直到生命被耗尽,走进坟墓,一生的痛苦没有代价。生与死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个人的身体,尤其是女性的身体上。该小说从女性的生命人道主义和本能温情出发,表现了与农村妇女生活密切相关的两种体验:生育以及由疾病、虐待和自残导致的死亡。

在《生死场》的前十章中,描写了女性身体的种种体验,这些经验集中体现了“生”与“死”的特殊内涵。譬如在“刑罚的日子”一节中,作者描述了一个独特的妇女生育世界,在女性的生育过程中,又频繁地将动物的交配繁衍并列在一起:牛或是马在不知不觉中忙着栽培自己的痛苦。夜间乘凉的时候,可以听见马或是牛棚做出异样的声音来。牛也许是为了自己的妻子而决斗,从牛棚里撞了出来。

生活和生育是女性面对的恐怖现实,死亡亦是如此。在该小说中充斥了无数的死亡,文本中所涉及的死亡描写几乎都是发生在女性身上,而女性受病痛折磨所致的身体变形与死亡的毁形也是比比皆是。温和多情的月英瘫痪之后,受到丈夫的折磨。“从前打渔村最美丽的女人”在丈夫石头般的冷漠与摧残下,被折磨成了形状可怕的怪物:她的眼睛,白眼珠完全变绿,整齐的一排前齿也完全变绿,她的头发烧焦了似的,紧贴住头皮。她象一头患病的猫儿,孤独而无望。女性身体的变形与毁灭,表现的是女性对自己命运的无法自主。萧红在小说中苦心经营了一个女性的生与死的世界,她向读者展示了女人是怎样生活着的,女人身体所承受的种种苦难。来自男权世界的伤害使乡村妇女永远难逃令人颤栗的灾难,使女性正常的人性受到压抑和扭曲,也使生命的个体价值被无情践踏。萧红对女性命运的探索,映射出了在男权中心主义的社会里,愚昧、偏狭的社会文化心理对女性人格的本质摧残。

对于女性来说,她们以最直观、最敏感的方式体验着人生,从她们的命运遭际更能看出一个民族的人文精神的历史发展进程。在充满了奴性色彩的文化环境中生活着的农民,他们的愚昧、麻木和无知等精神特性,最为突出地表现在对待生与死的态度上。而所有这些特性纠结起来则构成了他们顽固保守、墨守成规的生活方式。只要没有强大的外力压迫,他们自己是不会想到动弹的。只有当他们生存的最后一处空间被占据的时候,他们才会走上反抗的道路。但他们的反抗是盲目的,就象动物终究斗不过他们的主人一样。残酷的压迫也曾触动了老赵三,他激烈地反抗过地主,他们自发地组织“镰刀会”,要求地主减租,但在地主给了他一点好处后,他便同地主讲“良心”,对地主感恩戴德,还挑菜进城去孝敬东家,成了地主忠实的维护者,心甘情愿地继续忍受剥削与压迫,在贫病交加中苟且存活。对于这种民族劣根性的检讨,萧红是把它放在历史过程中进行动态考察的。她揭示了农民身上的阶级意识在面临着传统文化中根深蒂固的伦理情结的冲击时,是如何被破坏与瓦解的,以此在更深一层上探讨了农民从自在到自觉的真正意义上的转换中,他们自身主体精神的觉醒和文化更新是先决条件。

正因为中国人不肯动弹,所以必然会招致挨打。该小说在后七章中描写了在日寇践踏下,人们的生存受到了极大威胁,连做奴隶的权利都被剥夺了,在寻生与求死的选择里,农民们爆发了带有原始色彩的抗争。

该小说关注更多的是“生死场”上延续千载的畸形人生和表露在热烈的骚动后面的让人颤栗的病态心理。这仅仅是一个“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生死场上的农民们是被动地接受外敌的入侵,后七章所展示的抗日斗争的盲目、混乱、松散客观上说明了这一点。当“主体”的精神状态尚未成熟到自觉地追求真正的“人”的生存时,这种觉醒在很大程度上是盲目的、被迫的,很难成为普遍的生存样式。只要中国人的保守性还在,那么,即使异族的侵略搅动了他们沉寂的生活,他们也未必能因此而凝聚起民族的精神和力量,彻底地将旧的生活完全改变。外来的侵略加强了萧红对传统文化和民族劣根性的反思,在这里,她从更深的层次上揭露了保守的严重危害。这是她批判国民劣根性的另一条途径。

萧红在关注祖国的命运,也在思索人类的生死病苦,在广漠无边的忧患感和悲悯、苦寂中化转。因而,在小说的后半部,萧红又通过对金枝的描写,不由自主地越过了“抗日”问题,将着眼点投向了为了生存而苦苦挣扎的女性。金枝长期忍受丈夫的折磨,丈夫死后只身逃去城里求生又被强奸。家园荒芜,饥饿困顿中象野犬一样流落街头的金枝,对于女性命运有着最深切的认识。她惧恨日本军,然而,她直接亲身感受到的屈辱却始终都是中国男性对她的暴行。因此,当王婆斥责日本兵切开中国孕妇的肚子,残杀女人和婴儿的暴行时,金枝的反映是:“ 从前恨男人,现在恨小日本鬼子。”最后她转到伤心的路上去。金枝除了恨她自己,其它的什么也不恨。金枝沦落到如此凄凉的地步,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由于日本军的侵略。然而,在造成她苦难命运的势力中,不仅有来自对立阶级集团的压迫者,更直接的还有来自同一阶级阵营里的男性。毫无疑问,在她的心中有一种朴素的抗日情绪,但这种情绪并不能抵消中国人的暴行对她的伤害。女人能够体会到战争所带来的依然是:作为男性压迫的日本人。民族性的情感分界在她们的潜意识里是很模糊的,一场历史的变故未能从根本上使女性的处境改观,她们依旧在自卫和保守的暗河中潜渡,努力为自己寻找一点儿的生存权利,来抵挡随时可能降临的异己势力。金枝的形象出现在该小说的后半部,在不经意间越过了“抗日问题”,而将着眼点投向了中国社会自身所存在的不合理性,相对地减弱了抗日的一面,同时也显现出单一的“抗日”的主题是无法涵盖小说的全部内涵。

从作品内在的价值取向与情感脉络来看,尽管在小说的后半部分,萧红将主题指向了抗日的方向,醒目地镶嵌着觉醒与抗争的时代主题,但是,最能体现萧红创作思想和艺术个性的部分,恰恰不是那些发着颤响、飘着光带、用钢戟向晴空一挥似的非女性的笔触,而是那一个个散发着黑土地特有气息的生活场景,是生死场上农民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混沌、蒙昧的生存状态,以及诉说女性在饱受心灵煎熬时无以言状的痛苦,和叙写女性在遭受肉体磨难时遏制不住的哀号。因为在这里,在对战争的叩问中,不仅融会着萧红那份感同身受的现实人生体验与思考,而且渗透着她对历史文化蕴含的深邃感悟。民族的兴亡,是萧红在这个特殊的环境下,对生与死的一个侧面的探讨。对人类生存境遇的探究,对民族自立的潜在障碍及其封闭、落后而又愚昧、陈腐的文化心态的历史反思。这是作者批判国民劣根性的另一条途径,从而将“国民性”思考的文化指向和历史主题引向深入。

二、艺术特色

《生死场》着重写出了20世纪30年代人们已不太注意的历史惰性。全书没有以人物为中心的情节,甚至也没有面目清晰的人物,这一直被认为是艺术缺陷的构思反倒暗喻了一个非人的隐秘的主人公。它隐藏在芸芸众生的生命现象之下。在这片人和动物一样忙着生、忙着死的乡村土地上,死和生育同样地频繁,显示了生命——群体生命目的的匮乏与群体生育(命)频繁繁衍的对立。”

叙事特色

叙述视角:萧红早期文本广为采用的是第三人称零度聚焦,《生死场》属于这一类型的文本。 在这种被称为“上帝的眼睛”的第三人称零度聚焦中,叙述者处于一个无所不知的地位,他对各类人物的心理、以及对整个故事都无所不知,处于这一视角下的叙述者对叙述拥有着绝对的权威。

《生死场》文本的故事时间分为十年前和十年后,涉及到的人物也非常多,并且叙述在麦场、菜圃、屠场等众多场景间变换,倘若以某个人物为叙述视角是无法将这幅广阔的图景毫无遗漏地展现出来,这一具有史诗性的文本只能靠零度聚焦,才能将宏大的叙事维持。

1、在《生死场》中“你害病吗?倒是为什么呢?但是成业是乡村长大的孩子,他什么也不懂得问。”

2、“小小的孩子睡在许多死人中,她不觉得害怕吗?妈妈走远了,妈妈的嚷泣听不见了,天黑月亮也不来为孩子作伴。”

3、“五年前它也是一匹年轻的马,为了耕种,伤害得只有毛皮蒙遮着骨架。现在它是老了,秋末了,收割完了,没有用处了,只为了一张马皮,主人忍心把它送进屠场。”

在这三个例子中,叙述者的情感指向分别是女人、小孩、动物。这几类叙述对象在早期文本中经常被叙述者给予极大的同情。从上面的三个例子中,很明显地感到叙述者的情感是有所动的,并且已经跳出了自己作为叙述者所处的位置,把自己附着在人物身上去亲身感受和体会,情感地表现呈现出了极大的真实性和感染力。

以上所列举的几例,叙述主体的情感都是外显的,读者可以直接在文字背后感受到主体在文本中所持的情感态度,这一模式在初期文本中广为采用。而在叙述者激情介入同时,叙述的声音和情感明显是与隐含作者的声音及情感相重叠的,并且在叙述声音和情感的背后,体现出隐含作者的价值判断,而在萧红早期文本中隐含作者的价值取向带有明显的二元对立性,即价值判断中带着大爱或大憎,并且这种爱与憎往往带有明显的阶级性。

情感疏离价值的不吻合:

文本中叙述者的激情介入固然占据着主导地位,但是除去这一模式之外,叙述者还尝试着一种新的情感表达,叙述者声音和情感明显地与隐含作者的声音情感不合,由此而产生的文本价值并不能像激情介入这种模式一样,可以直接在文字中找到隐含作者的价值选择,而是激励着读者调动自己的思维,去探寻文本的真实价值所在。

在《生死场》中写到成业满足了自己对金枝的欲望后“吹口哨,响着鞭子,他觉得人间是温存而愉快的”。在这里叙述者没有用震撼人心的字眼描写金枝,也没有采用控诉式的话语,而是从一个男性的视角去窥测,在男性视角下性欲得到满足之后的愉悦与轻松,明显是以金枝牺牲为代价的。此时无声胜有声,此时叙述者的情感冷藏起来,只字未提金枝的状况,但是在叙述的声音中却清晰地呈现出人物的声音和叙述者、隐含作者声音的不合,话语的弦外之音也只有读者借着自己的想象去完成。这种方式减少了由于叙述者一味激情介入所带来的情感泛滥,避免了读者情感的疲惫,调动读者的积极性去揣测叙述者本身所表达的意义。 疏离效果的生成,不仅给读者留下了思索的余地,而且缓解了叙述主体因大量情感抒发带来的情感单一性,因此在阅读过程中可以产生审美距离,延长审美的时间,并且促进了叙述者在后面的文本中反讽叙事的成熟。

写景技法

萧红写景,借鉴了中国传统山水画的技法,喜欢彰显和铺排自然的雄奇、辽阔,再逐渐过渡到人物,不仅丰赡,而且有层次。《生死场》开头就是“一只山羊在大道边啮嚼着榆树的根端”,奠定了乡村写景的基调。接着由远及近,由景及人,镜头聚焦到榆荫大道,榆荫中的羊儿,麦田和高梁地里的“罗圈腿”,走在杨树下的“二里半”,阴影中洗衣服的“麻面婆”。在乡村,农民是最接近大自然的群体,他们的生产生活无不与土地、树木、庄稼、动物息息相关。所以萧红笔端的人物,显得更有自然的气质和性格。其次,由于她在写作中投入了厚重的生命体验和深沉的情感寄托,使这种描写景、物、人的景语,更是情语。服毒未死的王婆身体恢复着,然而她心中是悲凉、落寞的。尽管如此,田庄上的人们怨恨夏天,她却一向喜欢夏天,因为“夏天有绿的叶子,肥的园林,更有夏夜会唤起王婆诗意的心田,她该开始向着夏夜述说故事”。是的,大自然是受伤心灵最好的疗救者,它以自己的郁郁葱葱,花红蝶舞,清风朗月,宁静安谧,向人们播撒着生命的活力。这段心境描写就是王婆平日乐观、爽朗、健谈性格的写照。“作者情感的投射,对人物悲悯的沉思,是通过自然景物为媒介传达的。

人物抒写

该小说对于一组女人的命运进行了集中抒写。五姑姐难产的过程,是血淋淋的,现场描摹的真切和大胆,展示了一幅令人震撼的原生态画面。狗在房后的草堆上生产,猪将生产,五姑姐也难以逃脱女人“刑罚”的宿命。“土炕上扬起灰尘。光着身子的女人,和一条鱼似的,爬在那里”,女人生孩子承受的痛苦,与动物相对顺利的生产相比,本就不公,萧红在此却不驻笔,偏要延长叙事时间,撕开人间最后一抹温情的面纱。难产中遭到丈夫的打骂,使女性又加上“夫权”的压迫。这样,多重的压迫,同时向临难的女人袭来,让人感到撕肝裂肺的痛苦。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64067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6
下一篇2023-07-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