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和人类一样,有着自己的喜好和情感这个阅读题的准确题目。

植物和人类一样,有着自己的喜好和情感这个阅读题的准确题目。,第1张

植物和人类一样,有着自己的喜好和情感》阅读题题目及答案:

1、给短文拟一个恰当的题目填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答案:植物的喜怒哀乐

2、第②自然段写了什么?

答案:各种植物都能凭着良好的视觉,辨别各种波段的可见光,尽可能地吸收自己喜欢的光线。

3、先读下面的句子,再判断。对的画“√”,错的画“×”。

植物不但喜好颜色,而且还喜好声音。

(1)这句话写在第②自然段的开头最恰当。(×

(2)这句话写在第③自然段的开头最恰当。(

4、认真阅读第④自然段的内容,根据提示,在文中的横线上填写合适的内容。提示:假如你就是一种有强烈的同情心的植物,在目睹那样的惨象时,你会喊什么?请写出你的心声。

答案:放开那只小活虾。

5、第③自然段和第④自然段运用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

6、想一想下面词语的意思,把它们的序号分别填写在文中第⑤自然段的括号里。

①告诫

②告诉

答案:②、①

扩展资料

1、《植物和人类一样,有着自己的喜好和情感》课文的意义:

关于植物的情感研究有着极其重要的科学意义,它不仅告诉人们生物之间是有亲缘关系的,而且还告诫人类应该尊重所有生命,保护好现有的生态环境。

2、《植物和人类一样,有着自己的喜好和情感》相关原文:

植物还有强烈的同情心。当科学家把一只只小活虾扔进滚烫的开水锅里时,连接在植物叶片上的测试仪显示:植物的“情感曲线”像温度计的水银柱受了热一样,骤然上升。那些目睹惨剧的植物好像在喊:“放开那只小活虾。”我再给同学们讲个真实的实验:在一个房间里先放入两株植物,再请进6个人,然后让其中一个人掐断一株植物,这株植物就成了受害者,接着6个人同时离开。

科学家规定10分钟后,请刚才没有掐断植物的5个人分别在不同时间依次进入房间,研究者立刻把测试仪和没有受伤害的植物叶片连接起来,你猜发生了怎样的情况?测试仪显示:“植物的情感曲线”剧烈地波动起来,就好像人们处在极度愤怒或哀伤的状态中一样。看来,植物的确是有情感的啊!“爱护花草树木”是对植物应有的尊重,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必须落实在每个人的行动中!

 网络流行语的核心层面是社会心态的传接。下面是我网络整理的《网络语言》阅读题目及其参考答案以供大家学习。

 

 《网络语言》阅读原文:

 材料一:

 在当下,网络语言正铺天盖地地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上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问卷网,对1601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898%的受访者日常生活中会使用网络流行语,642%的受访者认为当下网络流行语入侵汉语现象严重,460%的受访者担心会污染汉语,519%的受访者直接建议,出台相关措施,保护汉语纯洁性。

 受访者中,80后占453%,90后占219%,00后占10%。他们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较高的网络流行语有“萌萌哒”(508%)、“有钱,任性”(402%)、“屌丝”(397%)、“不作死就不会死”(262%)等。

 90后大学生吴桐平时喜欢流连于微博、微信等各大社交平台。她说:“这些词既俏皮可爱又犀利简练,让自己和同龄人交流起来更加自然和谐。即使是部分人认为粗俗的词语,用起来也很有意思,大家只是当口头禅随意使用,并无恶意。”

 著名作家、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李鸣生表示,网络的出现,丰富了现代语言的内涵和形式。人们可以通过网络这一平台充分展现自己的语言魅力,甚至创造新的语言表达方式和叙述结构。整体而言,这种现象是好事,既促进了汉语发展,又丰富了民族文化。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陈满华说,网络语言和传统语言一样,精华糟粕同在。我们可以对语言的发展做一些有意义的推动工作,比如,及时发动民间和组织专家对网络流行语,进行更大规模的收集、释解和描写。这些工作,将有利于汉民族共同语更顺畅地新陈代谢、稳步发展,也能使更多普通百姓及时顺应母语日新月异的变化,甚至为其发展或多或少地做出贡献。

 (摘自《中国青年报》2015年02月05日)

 材料二:

 年末,又到了网络十大流行语盘点的时刻。而前几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出通知,要求广播电视节目和广告禁止使用网络流行语。

 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任遂虎教授认为,“网络流行语属于新潮俗文化,具有自身的时髦性和浓烈的黑色幽默色彩。它不满足于旧有语汇的表达,通过‘断章取义’来截取、生发新义,真正的含义往往隐藏在表面字义背后——这样一来,无形中就放大了俗文化中原本存在的低俗、不雅成分。而油腔滑调、表达模糊、词义晦涩、语法不规范之类的问题,就成了这类语词与生俱来的‘皮癣’。”

 网络流行语难免泥沙俱下,为此,很多人认为,从这个层面来讲,广电总局禁止流行语进入广播电视中的规定,有其积极的意义。

 (摘自《法制晚报》2014年12月5日)

 材料三:

 网络流行语的核心层面是社会心态的传接。虽然公共话题在网络流行语中占比不高,但却反映出网民对于国家公共议题的关注和理解。APEC(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会议期间,主席包容百姓吐槽“APEC蓝”的谈话,将政府治理环境问题的决心传递给网友,使原本的调侃表达经历变奏,获得体制内认可,强化了网友对公共事务的参与感。情感类话题的词语仍是网络流行语的关键组成部分,人们需要新词语用以活跃情感话题。“小清新”、“女汉子”转生为“小鲜肉”、“暖男”,网络流行语不仅感叹着感情的无奈,也寄望着感情的美好。

 对于网络流行语与语言的规范性,近年来争论极多。更迭换代的流行语层出不穷,如同“行话”或“切口”一样表达着网络社群的自我认知,确立起独享的“私属语言”。

 传媒用词方面,互联网时代之前的异形词规范可为明证,上世纪80年代艾滋病见诸报刊之时,曾经“艾滋”“爱滋”同存并用,为避免“爱”而“滋”病,原卫生部将名称规范为“艾滋病”。

 教育教学方面,对青少年进行人文素养的严肃培训,书面用语的规范是必须且必要的,应以“谨慎而不轻率”、“宽容但又严苛”的态度对待网络流行语。

 辞书编写方面,作为我国语言规范标杆的《现代汉语词典》,自1978年出版以来,历经改版,已经吸纳了诸多网络新词。2012年的第6版即收录了“雷人”、“宅”、“山寨”、“草根”、“粉丝”、“闪婚”等网络热词。同时也拒绝了“剩男”“剩女”等具有歧义或歧视色彩的词汇。

 不必将网络流行语视为断送中华文脉的洪水猛兽,宏观上无过分干预的必要,社会历史自然会对网络语言进行公正而有效的筛选。微观应用方面却不可置之不理,这无疑是避免部分网络流行语污染社会文化、保持语言规范与文化健康的关键。

 (摘自《中国教育报》2015年02月14日)

 材料四:

 中新社北京3月6日电继去年抛出“你懂的”,担任全国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新闻发言人的吕新华又在今年发出“大家都很‘任性’”的言论,再次成为引领今年两会会场的热门词汇。

 紧接着,中国国务院5日上午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面对2907名人大代表提出“大道至简,有权不可任性”;中国国家主席当日下午参加他所在的上海代表团审议时指出,经济发展“也不能那么任性,否则靠什么可持续发展”

 (中新社记者张子扬)

       《网络语言》阅读题目:

 (1)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简要说明网络流行语的优劣及其备受争议的原因。(5分)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三,概括网络流行语的积极作用。(6分)

 (3)根据材料三,说明各领域是如何规范网络流行语的。(6分)

 (4)比较材料二和材料四,谈谈广电总局与国家***对网络流行语的态度不尽相同的理由。你又是怎样看待网络流行语的(8分)

 

 《网络语言》阅读答案:

 (1)①优:既俏皮可爱又犀利简练,具有自身的时髦性和浓烈的黑色幽默色彩;(2分)

 ②劣:有低俗、不雅成分,油腔滑调、表达模糊、词义晦涩、语法不规范;(2分)

 ③原因:精华糟粕同在(“泥沙俱下”亦可);(1分)

 (2)①语言发展方面:丰富了现代语言的内涵和形式,既促进了汉语发展,又丰富了民族文化;

 ②公共话题方面:反映出网民对于国家公共议题的关注和理解,强化了网友对公共事务的参与感;

 ③情感类话题方面:交流起来更加自然和谐,使情感话题更活跃,寄望着感情的美好;(每条2分,共6分)

 (3)①媒体应用:加强规范,力求统一;②教育领域:节制,宽严相济,谨慎而不轻率、宽容但又严苛;③出版行业:谨慎,认真筛选。(每条2分,共6分)

 (4)①广电局禁止网络流行语进入广播电视,是针对网络流行语泥沙俱下、鱼龙混杂的现状;(2分)

 ②国家***选用网络流行语,亲民,接地气,及时顺应母语日新月异的发展;(2分)

 ③可褒可贬,亦可从材料中提取观点,言之成理即可。观点鲜明2分,说明理由2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64430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6
下一篇2023-07-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