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学生教育案例_特殊教育案例

特殊学生教育案例_特殊教育案例,第1张

  学校思想道德 教育 中,对特殊学生和后进生的教育转化工作一直都是教育中的重点和难点。以下是我分享给大家的关于特殊学生教育案例,欢迎大家前来阅读!

特殊学生教育案例篇1:

 顾某,男,7岁,小学一年级学生,上课时,别的孩子能按教师的要求遵守课堂纪律、专心听讲,积极回答问题,而顾某稍不注意就钻到桌下,在教室内到处爬,在桌面上、墙上乱画,到同学的座位旁拿别人的东西,拿剪子剪同学的头发和衣服,上课从不听讲,作业从来不写,一分钟都没办法安静。课间操时,要么在队伍中穿梭,要么躺在地上。课间活动时经常伤害他人,拿着铅笔和尺子打闹,入学一周不到就将班上的同学都打了个遍,其中一个孩子被其推到黑板角上,撞破了耳朵,发生了流血事件。因此班上的孩子时时告他的状,也不太喜欢和他玩。老师找他谈心时,他根本不能倾听,无法集中注意力,往往是“顾左右而言他”,无法与其交流,如果训斥,则咬牙切齿,眼睛翻白,不予理睬,让人束手无策。

 2、家庭生活背景

 父母都是靖江人,属于外来务工家庭。父亲在饭店做厨师,母亲推销白酒,平时很少和孩子交流。小的时候和乡下的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由于农村老人对男孩子的溺爱,可以说是无任何约束和管制,什么都玩,什么都敢干,三岁时就曾经从一米多高的草堆上跳下,不知道害怕,也不注意自身安全,肆意妄为也让他自己伤痕累累。家长对其思想品质、行为习惯等方面也很少关心,是那种典型的“自由生长”。

 3、学校教育背景

 (1)老师看顾某

 初进校园,就发现他很好动,眼神不定。进入课堂后感觉他更特殊:上课一分钟也定不住神,总爱满教室爬,喜欢到别的同学座位下去捣乱,拿同学抽屉、书包里的东西,拽你的胳膊,拖他的腿,严重干扰课堂,有时甚至让课堂教学无法进行,对老师的批评根本不予理睬,更不能接受,无法与其交流。

 (2)同学看顾某

 上课影响他人学习,很讨厌;欺负同学,故意破坏别人的东西;不讲卫生,习惯很不好,不愿意和他玩。

 二、问题分析

 (一)基本需要满足的缺失

 1、亲情的需要:父母让顾某在“小餐桌”生活,晚上九点左右才会接他回家,根本没有感情的交流,更没感受到亲情的温暖。因为顾某上课不听讲,经常调皮捣蛋,作业无法完成,又不听母亲的话,因此对其不是打就是骂,渐渐地对其失去信心,索性放任自流,任其发展。顾某因此也对父母存在敌对情绪。

 2、归属的需要:由于顾某学习习惯不好,成绩差,同学们不愿与其交朋友。再加上经常被老师批评教育,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其他同学,同学们对他的疏远,造成了顾某归属需要的缺乏。

 3、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和独立意识的增强,表现自我的需要越来越明显。再加上自控力比较薄弱,就想通过怪异的行为获得大家的关注,但又因此受到同伴的排斥。所以说表现自我、获得承认与尊重的需要无法获得满足。

 4、成就的需要:顾某在学习上没有成功感,没有享受过成功的喜悦,因为不遵守课堂纪律,一开口大声讲话就受到老师的制止,使他丧失了积极进取的信念,从而对课堂学习不感兴趣。

 (二)不良后果

 基本需要满足的缺失,使顾某心理严重失衡,由此带来了行为反应偏差,如下课打闹、上课破坏课堂纪律、自己不学习也不让别人学等,更加重了周围环境对他的拒绝,恶性循环的结果使顾某丧失了学习的动力,没有了辨别是非的能力,不知道顽劣的行为会给自己和他人带来的危害,更不知道自己已经成为大家所不喜欢的“特殊学生”。

 (三)诊断

 根据观察和其表现出来的种种现状,顾某基本属于不良习惯造成的学习适应障碍,导致自信的丧失,荣誉感的缺失。

 三、个案指导对策

 根据顾某的情况,我采用综合性辅导对策:

 (一)换角度去衡量和评价

 首先对顾某进行细心的观察,学校生活中的每个细节都不放过,课堂上、活动中的表现,对同学、老师的态度,语言交流的情况等等。不给他预先定位,换位后用 儿童 的视角改变心态去看,发现顾某偶尔也有一些闪光点:教室的地面上有张废纸,老师刚一开口,他就主动捡掉了,表扬了一下,脸上就露出了喜悦的神情;带同学跳窗台,老师询问的时候不撒谎,坦然承认;别的同学游戏时,他去捣乱,只为了让别人带他玩……种种迹象表明:顾某的内心也是很孤独的,他的某些行为属于无意识的,是长期的不良行为习惯所致,只要细心诱导,应该会有所改变。

 (二)转变父母的教育方式

 为了对顾某进行引导和教育,我首先和家长进行沟通。先是电话联系,家长并不是很配合,对老师的不信任导致敌对意识较强,认为他们的孩子就这样,不知道怎样配合。又耐心地找其母亲面谈,要求家长多抽点时间陪陪孩子,不要将孩子放在小餐桌,任其自由发展,但家长的回答是:为了生活,要工作,没办法做到。因此向家长提议,放学后帮其托管顾某,希望家长晚些再抽时间来接孩子,让老师可以利用课后时间进行心理疏导和行为习惯的培养。一个月以后得到了家长的信任,开始配合对顾某进行思想、心灵的交流:顾某弄脏了教室的墙壁,母亲没有责打,而是带着孩子一起刷墙,边刷边跟孩子讲道理,让其知道要对自己做的事情负责任;顾某在厕所将其他同学的裤子弄湿,电话联系后也在第一时间赶到学校换下同学的裤子带回家清洗;对顾某多批评少动手。这样先减轻孩子与家长交往时的陌生感,消除家长和孩子的隔阂,增进家人间的亲情与温暖。虽然父母在孩子犯错时会采取些打骂等过激行为,但他们都是非常爱儿子的,而这一点,顾某却毫无感觉,因此,我建议其父母能把心中对孩子的爱与关心用语言表达出来,让孩子知道并以此唤起孩子对父母的爱、对父母的体谅,从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学会辨别事情的好坏。同时,我在与顾某家长谈话时,要求其重视孩子思想品质的发展,鼓励他多与积极上进的同学交往;严格控制物质上的刺激;多与学校进行联系,及时了解孩子在校的真实情况。

 (三)耐心交谈,真诚感化

 耐心交谈是我采用的基本策略。学习生活中密切关注顾某的一举一动,除了定期找他谈心,我还像一位唠叨的母亲一样去时刻关注他,让他真正体会到老师的关心。如:进校不向老师问好,提醒他;不注意卫生进行批评;衣服没穿好,帮其整理好;走廊奔跑摔倒了,赶紧拉他起来,看看是否伤到;在教室里打闹、在地上爬,就给他讲不注意安全的危险,让他知道这样做会有多严重的后果,心中产生害怕之意……渐渐地,他能接受我的“建议”,一点点地改正缺点。只要有点滴小进步,我都会对他的表现及时予以肯定和表扬,让他感到在老师眼里,他也是个具有许多优点,知错就改的好孩子。我还给他讲努力学习的 故事 ,帮他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建立自信。随着谈心次数的增多,他对我开始信任并依赖,当我再以“建议”的形式告诉他“如果你这样做会更好,老师更喜欢。”等等时,他开始学会了自控。

 (四)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

 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我注意发挥集体和伙伴的作用,通过同学的关心与爱护,帮助他在集体中找回自信,纠正行为。

 1、用爱心去温暖

 我引导班集体中的小伙伴多看顾某的闪光点,为他营造一个平等友爱的学习环境。特意安排一个自控力较强、好学上进、乐于助人的班干部做他的同桌。这样,当他课堂上坐不住时及时提醒他,学习上有困难时,能热情地帮助他,让他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在潜移默化中,让他逐步感受到交好朋友的快乐,帮助他学会与人交往。

 2、用信心去期待

 课堂上,设计一些简单的问题让顾某回答,当他答对了,让全班同学鼓掌表扬他,让他知道只要努力,他也会很棒的。课后,我手把手教他学写字,当他也能模仿着把一个字写正确时告诉他老师有多高兴,相信他一定能战胜困难,把学习成绩赶上去。慢慢的,顾某在课堂上能坐得住了,偶尔也能主动地写一些简单的作业了。

 (五)激励个体的自强

 在心理辅导过程中,个体的努力才是最重要的。因此,我通过激励的 方法 ,发挥个体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循序渐进,帮助他树立自信心。

 1。发掘闪光点

 每一颗星星在天空中都有自己的位置,每一个学生在班上都有自己的作用。成长困难生的自卑之处就在于他们找不到自己的位置,顾某也是这样。通过了解,我明显感到顾某不知道自己的长处,更不知道自己在同学心目中的位置。为此,我特意组织学生为他寻找优点。大家争相发言,指出他的优点,如爱劳动、性格活泼、爱帮助人……听了大家的发言,他非常激动。我趁热打铁,鼓励他在发扬优点的基础上,再创造新的优点,为班级荣誉而努力。

 2。培养自信心

 在课外活动中,我发现他齐步走很精神,就让他做班级的领队,更多地为他提供表现机会,帮助他找回自信。“上操了,赶紧排队!”“你怎么还没排好”原本不会排队、不会走路的顾某现在正在神采飞扬的教育别人呢,此时的他充满了自信。在课外活动中的顾某已经变了一个人,班级活动中也更加积极。

 3激发荣誉感

 结合学校的常规检查,我让顾某负责看班级常规记录情况,告诉我班级常规的扣分情况。“眼 保健操 扣了一分。”“教室卫生扣分了。”……每当顾某向我汇报时,就告诉他“你眼睛睁着做操,当然要扣我们班的分了。”“书包和作业本摊了一地,如果我是值日生,也会扣分的。唉,我们班始终都比不过其他班喽!”“我下次好好做操,把东西都整理好,肯定不会被扣分的。”就在顾某说了这句话的第二天,他高兴地跑过来告诉我:“老师,我们班一百分!”无比的兴奋,自豪溢于言表。荣誉感被激发了,自控力也增强了。

特殊学生教育案例篇2:

 刚接触王岩她10岁,却还在上一年级,那是她上的第三个一年级。说起她来真是让所有教过她,了解她的老师感到头痛,不光是头痛她那差的到家的成绩,更头痛她那一身的坏毛病。由于家庭环境比较特殊,她从小便养成了小偷,小摸,抢东西,打架的坏习惯,同时她喜欢要求所有的同学都听她,只要稍不顺她意,便会大打出手,虽是女孩却有一身的力气,同时跑的又特别快,(据说是偷东西被人追打练出来的)连高年级的学生都拿她毫无办法。为此一些学生家长时常到校找班主任告状,她的家长也成了学校的长客,至使家长一谈到她便头痛不已。之前对她虽早有耳闻,但心却很不明白,一个又小又瘦的女孩子怎么就成了一个压不住的石猴呢她到底有多么大的本事呢我的教育信念是没有教育不好的学生,她成了我初接一年级的一个挑战。

 开学第一天,学校各班要求先指派一个值周生,我便不经意似的指派到“王岩,第一周,你先去负责值周吧!”她睁大一双眼睛不相信似的看者我,问到:“老师是我么”“对,就是你,你一定要认真做。”我给了她肯定并带有鼓励的答复。我看到了她那双原本含有敌意的眼睛露出了一丝得意的笑容。了解到她以前总是不写作业,我便故意安排她当了检查作业的小组长,并以十分信任的语气找她谈话,告诉她我对她的信任,相信她一定会把这项工作安排好。她欣然接受,作业检查很下工夫,并开始在我的监督下准时的完成自己的作业。但在班级,她总是在老师不在时一手遮天,随意捣乱,弄的整个班级乱七八糟,于是经过仔细考虑我又安排她当了纪律委员,专门负责班级纪律。我用一种极为信任的态度找到她说,“听说最近班级纪律不太好,老师想让你来当班级的纪律委员,老师相信你是有这个能力的。”她很高兴的接受了,再次流露出被赏识的喜悦。果然,她上任后整个班级一片井然。偶尔出现混乱局面,也主要是因为她把持不住自己带头引起的。我也明白,让她一下收起野性来是不可能的,想改正她一身的坏毛病,必须给她充足的时间。而我能做的便是耐心的等待,随时的加以引导。每当她一有犯错误的苗头,我便及时的找她谈话。

 谈话时我会用一种信任的表情和语气,夸奖她这段时间表现的很好,帮了老师很多忙等。平时课上或课下我与她眼神相遇时,总会给她一个赏识的微笑,每当她一有进步便加以表扬。看她擅 长跑 步,于是我便经常组织课间活动,主要以跑步、接力为主,当她取得成绩时便大加称赞,并经常称赞她为班级“小飞人”,以此来增强她的自信心。也许是基于这种对她的特别的关爱,她开始注意自己的形象了,整个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使所有了解她的人感到奇怪,使她的家人,尤其是她的奶奶见到我就像见到了大恩人一样的念叨,“可真是个好老师呀!我们王岩可多亏你了。我们王岩一回家就说你好。”看着她正在逐步提升的成绩,不断端正的品行,我的心中也充满了满足感。正在我为自己的教育感到成功得意时,却又以意外的发生了“爱心箱事件”。

特殊学生教育案例篇3:

 本学期,我接了一个新四年级班。还没开学,同事就和我开玩笑,说我“中奖”了:全校最傻最难管的学生赵某分到了我班。他的前班主任赵老师也感慨:总算是送走了这个活菩萨,以后学生再怎么差,也不可能比这个更难管了!一番了解后,我对赵某有了一些了解,赵某某,男,11岁,智力水平很低;父亲是手扶 拖拉机 的司机,靠临时性拉货维持家用;母亲在家翻袜子补贴家用,父母两人智力均不及正常人。赵某在校的特殊表现为上课乱喊乱叫,在教室里随意走动;下课惹事生非,经常无辜打骂同学等;对于老师的询问与教育只会回答:“不是”、“他骂我”、“好”、“知道了”。我对他今后的教育产生了一丝担忧。

 开学第一天,他的许多不良行为都暴露无遗。在接下来的日子,我特别留意对赵某的观察。随着一天天的与赵某接触,我发现上课时,别的孩子能按教师的要求遵守课堂纪律、专心听讲,积极回答问题,而赵某总是沉浸自己的世界里,在桌面上乱画,随意撕些本子,弄得满地都是纸屑。写作业时,别的孩子专心致志地写自己的作业,而赵某在老师给别的孩子指导时,满教室溜达,给别的同学捣乱,自己的作业不写(除非老师帮他准备好本子,他才磨磨蹭蹭地写,而且没能写对几个字)。有时还拿别人的笔、橡皮,丢到垃圾桶。课间趁别的孩子不注意打人一下,其他孩子又打不过他(他个子高大而且很胖)。把痰吐到手上再擦到衣服上,有时还吐到其他同学的课桌、书本上甚至是别人衣服上。因此班上的孩子时时向我告他的状,孩子们也不太喜欢和他玩。

 分析问题的成因:

 从发育上看,赵某像是7岁的孩子,个头比正常的孩子大一号。通过多次与家长交谈和多方位的了解,得知赵某在出生时就不会哭,但当时并没有做及时的诊断,估计是脑部缺氧,;而在成长过程中,家长也不重视,没有给孩子做任何检查和治疗,因而造成孩子智力上的永久性缺陷。

 这些是赵某智力不正常的的首要原因,但这并不能成为他行为古怪、习惯差、无法像正常人那样学习的主要原因。智力不正常的原因,是由一个个的原因一层一层地累积起来的:父母的遗传可能是第一个原因;脑部缺氧是第二个原因。但是,如果没有后来第三种不良的影响──赵某早期受到了不正确的教育──来加重这种状况的话,在许多情况下还不至于造成现在这种严重的后果。在某些情况下,这最后一种状况成了使他在发展方面落后的主要原因。

 对于赵某来说,家庭智力生活的局限性和贫乏性,也是造成他发展上偏差的最有害因素之一。父母亲智力水平有限,不能给予他正常家庭的正常教育。在他出生后的最初2、3年里也不可能受到完满的母亲教育,因而他就不能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这种智力水平的孩子在进入学校后也很难得到应有的教育。一般的教师都会用教所有孩子的方法来教这些孩子,那么他们不可避免地会学得很差,成为可怜而不幸的人。成绩差,加上行为习惯怪异,很少有老师不放弃他,班级里的孩子也不愿意和他相处。这又使他变得更糟糕,从而进入“老师不管——行为习惯变差——学生告状——教师不当处理——表现更差”的恶性循环。久而久之,他将成为学校教育的牺牲品。

 解决问题的对策:

 那么如何来解决这类孩子的教育问题呢有人建议送他们去特殊学校学习。这并不是拯救他们的最好方法,只是部分人用来推卸责任的最佳捷径。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应当在普通学校里对这些儿童进行教学和教育,因为有一个完满的、在智力方面不断地丰富着的环境,是拯救这些孩子的最重要的条件之一。既然普通学校无法将这些学生拒之门外,那么就应该承担起教育这些学生的责任。

 1、理论学习——知识是解决问题的基础

 (1)不要对学习落后的儿童进行不适当的教学

 不要对学习落后的儿童进行不适当的教学,是我们教师最主要的任务。我对“不适当的教学”的理解首先是不能以衡量所有孩子的标准来衡量这些学习落后的孩子。不要随意用打分数的方式来评价他们,只有在他们取得进步时才给他们打分数,并且不要让孩子感到他在班里和别的孩子有区别。对于他们,要尽一切努力发展他们的认识可能性,增强他的记忆,要细心地引导他们思考,要以百倍的细致、耐心和同情心,让他们懂得认识的欢乐和取得成绩的欢乐。如果儿童懂得认识的欢乐和取得成绩的欢乐,那么求知的愿望就将永远伴随着他的学习。

 (2)丰富儿童的智力生活和情感生活

 丰富儿童的智力生活和情感生活,让学生学会表达感情。良好的教育首先不在于教会受教育者多少知识和本领,最基本的是教会孩子做人,教他们去发现生活世界中的真诚、善良和魅力,教他们用一颗真诚的心去融入社会,理解他人,关爱生命。

 (3)尊重学生的人格给予更多的关爱

 在理想的学校内每一个孩子都感到自己没有被忽视。这就要求教师的教育对象是全体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体现教育公平原则,尊重每一个学生。而在现实教育现象中,至少有5%的学生是被教师长期忽视的。本案例中的赵某就属于被教师长期忽视的群体之一。我们不应当让一个不幸的、被大自然和不良环境造成艰难境遇的孩子继续被忽视。那么今后在对赵某教育过程中除了尊重他,还必须给予他更多的关爱。

 (4)善于觉察发现极其细微的变化

 善于觉察这些儿童在课堂内外的行为上的极其细微的变化,是十分重要的。把所观察到和记录下来的情况加以深入思考,对教师的工作有很大帮助。例如,考虑到有些孩子的智力过程的能动性有所降低,他们的智力眼界相对地受到局限,我就作出一些结论,譬如应当让这些孩子读哪些科普读物,等。

 2、实践尝试——初尝成功喜悦

 教育这样的儿童,应当比教育正常儿童百倍地细致、耐心和富于同情心。我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迎接此位学生。

 首先,我从生活上关心他,尊重他,从细微处爱护他。例如给一包吐痰用的餐巾纸,雨天问他是否带伞,一声“冷空气”的提前预报,关照他多加衣服。当他好奇的来看我改作业时,给他一个微笑,问一声:有需要帮忙的吗每次进教室,先观察他,并叮嘱他可以做些什么事。面对学生一天四、五次针对赵某告状时,我先告诫自己,要冷静、警慎,然后再去处理。处理此类纠纷的地点,一般选择在教室这样既在全班面前公开分析事情的对错,又让其他孩子感受到他的与众不同,并给予谅解,这样更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其次,深入观察赵某的行为,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他的动机。他为什么喜欢大喊大叫很显然他想引起大家的关注。他为什么老是找茬其实他真的很无聊,想引起身边同学的注意。他老是把纸斯成碎片,为的是打发时间,发泄心中的怨恨。

 孩子们反映,放学时,他老是会锁门,不管里面有没有同学。(我们教室的门是在外面上锁的)对于这个问题,我也进行了连续几天的深入观察。放学时,赵某先背好书包,然后把教室没放好的凳子插进座位(本学期翻凳子的新方式);看到窗还没关时会提醒同学们关窗,如果同学们还是没关窗,放好凳子后他会自己关窗;抬抬头看看教室,检查灯是否已关;这才走出教室,把门关上并上锁。我曾提醒他别锁门,但是没用。这一系列的活动的都表明他是可以教的。尽管他没有考虑到教室里的其他人,他还是关心爱护这个班级的。在他看来,放学时必须要把这些事情完成,才能回家。我从心里面觉得他是如此的可爱!

 再则,我利用赵某不在场的时间对全班的孩子进行了思想教育。让孩子们 说说 平时自己对赵某的态度,并设身处地的想一想:①他老是找茬的真正原因。②假如没有一位同学愿意和你玩,你会有什么感受③你会以什么方式引起大家的注意经过讨论,孩子们也发现了,其实赵某在班级里一直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我趁机引导孩子们要多给赵某一些宽容与关爱;在今后的生活中多观察赵某,找一找他的优点,多夸夸他等。

 这些思想教育带给孩子们的触动很大,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孩子们对他的态度有所改变,从而也引发了赵某的一些变化。比如,看到老师要出教室,他马上站起来开门;小马同学吐了,我请两位同学打扫,他主动要求也要扫。一次他来看我改作业,我顺口说:你帮我发啊他居然有模有样的发了起来,开始一点都没弄错,最后剩下几本名字不太好认的,我提醒孩子们帮他,最后他完成了我给他的第一件正式任务。对于赵某的这些进步,我在班中及时进行了表扬,激励他不断进步。

 就这样,经过一个多月的教育,赵某的改变很大。课堂上大喊大叫、随意走动的情况没有了;虽然作业质量不高,但他有作业意识了;虽然还是有找茬的情况,但比以前好转许多了。一个曾经的问题学生有了如此进步,我的心里欣慰极了。

 前苏联伟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我们所创造的一切都是为人着想的。如果人不能给人以幸福,那么任何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也不会给人带来幸福。”新的课程标准的实施,就要求我们要着眼于“人”的发展,我们没有理由放弃任何一位学生。虽然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但只要你肯坚持,冰山也会融化的。特殊学生的教育需要方法,需要耐心,更需要有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将一如既往,打好这场持久战。

看过"特殊学生教育案例"的人还关注了:

1 小学特殊学生教育案例

2 特殊学生教育成功的事例

3 特殊幼儿教育案例

4 学前特殊儿童教育案例

5 特殊教育书籍读书心得

特殊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

 心理是指人类在符号活动梳理的过程和结果。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特殊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1特殊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性

 特殊儿童首先是儿童,其次才是有特殊需要的儿童。无论生理上还是心理上,特殊儿童和普通儿童都存在很多共性。台湾学者陈政见认为,特殊儿童与普通儿童的共性主要体现在5个方面:

 ①发展历程模式相似;

 ②生理组织结构相似;

 ③心理需求要素相似;

 ④人格结构发展相似;

 ⑤社会适应内容相似。

 特殊儿童处于生长发育期,随着年龄的增长,其身高、体重、体型、结构、机能等都在自然地生长变化。他们同样经历乳儿期、婴儿期、幼儿期、儿童期、少年期、青年期等重要的发育阶段。在青春期,特殊儿童的身体也会发生急剧的变化,性 成熟时性:别特征明显。

 在心理方面,特殊儿童同样遵循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

 (1)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顺序

 特殊儿童的心理发展基本上也是遵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例如,盲童、聋童、天才儿童等的思维发展首先要经历感知运动阶段,然后发展至前运算阶段和具体运算阶段,最后才达到形式运算阶段。

 (2)遗传、环境和教育的共同作用

 遗传、环境和教育在特殊儿童的心理发展上同样起重要作用。首先,遗传是特殊儿童心理发展的基础。遗传因素给特殊儿童带来与生俱来的解剖生理特征,特别是中枢神经系统的特征决定了特殊儿童心理发展的可能性。例如,自闭症儿童可能终身都会带有这种病症所特有的某些特征。其次,环境和教育提供了特殊儿童心理发展的现实性。如果家长和教师因孩子有残疾而低估了其发展潜力,没有给他们提供适当的教育,那么儿童的心理发展就会受到很大的限制。例如,超常儿童的遗传素质非常优异,但如果教师和家长不提供有助于他们发展的环境和教育,其发展的潜在可能性也不会成为现实。

 (3)心理需求是心理发展的内因

 环境和教育是特殊儿童心理发展的外因,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特殊儿童的需要有物质方面的,如食物、水、衣服等;也有精神方面的,如学会某种技能,完成一件手工作品,将来找到一份工作等。特殊儿童的新需要与他们已有的心理水平或状态之间的矛盾是特殊儿童心理发展的内因。特殊儿童的新需要与他们已有的心理水平或状态是矛盾的双方,两者既对立又统一。特殊儿童的需要总是在一定的心理水平上产生的。例如,智障儿童的心理水平决定了他们的心理需求较正常儿童相对落后,即使社会环境对他们提出了较高要求,也很难转化为他们内心的需要。反之,某种心理水平的形成,也有赖于是否有相应的需要。如果多动症儿童不想学习,那么他的知识和技能也不可能达到所期望的水平。因此,对特殊儿童的教育和训练要从实际出发,否则难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2特殊儿童心理发展的特殊性

 特殊儿童与普通儿童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主要在表现以下3方面:

 (1)特殊儿童的身心缺陷明显多于普通儿童

 大部分特殊儿童都有生理和心理的缺陷,这些缺陷妨碍了他们以正常的方式或速度学习和适应,其心理发展会产生较多的问题,易引发第二性缺陷——心理障碍。例如,盲童的视觉器官有缺陷,他们不得不利用听觉、触觉等来感知外界事物。由于失去接收外界信息的视觉通道,他们对一些事物的认识往往不够全面。聋童由于听觉器官有缺陷,对其语言学习会产生不利的影响,而语言发展的局限性又会妨碍其抽象思维的发展。肢体残疾儿童在动作技能的发展上会受到很大的限制,有时生活难以自理。智障儿童的智力有缺陷,他们学习知识和掌握技能比普通儿童晚,起点低,速度慢,所能达到的水平一般也有限。

 (2)特殊儿童的个体间差异和个体内差异都明显大于普通儿童

 特殊儿童个体之间的差异非常大。个体间差异既包括不同类型的特殊儿童之间的差异,又包括同一类型的特殊儿童之间的差异。例如,超常儿童与智障儿童分别代表了智力水平较高和较低的两类儿童,这两类儿童之间有极大差异。又如,盲童接收外界信息的方式明显不同于聋童及其他儿童。即使属于同一类型的特殊儿童,因造成其心理发展异常的原因不同,每个儿童的个体特征也不同。正是由于特殊儿童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所以,在对其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之前应该进行归类和具体分析。

 个体内差异通常是指个体内部各种能力之间的差异。特殊儿童各种能力的发展不平衡,差异特别大。例如,有些自闭症儿童的记忆力非常好,而语言理解力、人际交往能力又特别差。又如,有些聋童虽然听不见声音,但手眼协调能力却非常好。因此,对特殊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要根据其个体特点进行。

 (3)特殊儿童的学习和生活适应明显差于普通儿童

 特殊儿童往往难以适应学校的教育教学要求,在人际交往和社会活动方面也面临较多困难,需要接受特殊教育和特别辅导。例如,普通学校的教学内容对超常儿童可能过于容易,而对于智障儿童则可能太难。对大多数聋童和盲童而言,他们可能无法适应普通学校的教学方式。学校需要根据特殊儿童独特的教育需要设计课程和教材,采取个性化的教学方式,特殊儿童才可能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又如,社会处境不利的儿童由于其成长的“特殊”环境,其学习和生活会面临更大的挑战,往往会造成适应不良。因此,对特殊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同样也需要考虑特殊的方式方法。

 3特殊儿童一般发展和特殊发展的关系

 儿童身心的发展有自身固有的规律,如身体成熟的发展、运动一动作的发展、语言的发展等都有各自的先后顺序。或者说,无论他们的生理发展还是心理发展都有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这就是一般发展,它是一切发展的基础。

 但多数特殊儿童在智力、感官、情绪、身体、行为、言语或沟通能力上与正常儿童有明显的差异。虽然有些特殊儿童的生理缺陷显而易见或无法改变,但其生长发育过程(如发展顺序、发展阶段等)和普通儿童并无不同,并且有着相同的心理、要求及愿望,存在各方面能力发展的潜能,只是发展速度慢一些,遭遇的困难多一些。他们某些方面的特殊发展依赖于相应的教育和训练,否则其特殊发展是无法实现的。

 对普通儿童所进行的某些发展教育,对特殊儿童同样适用,如感官动作的能力、日常生活的自理能力、社会适应的能力、语言沟通的能力、认知的技能等,但是需要根据每个特殊儿童的特点进行指导和训练,才能发挥其潜能。因此,特殊儿童的'发展是一般发展和特殊发展的有机结合,一般发展提供了一切发展的基础,没有这一基础所有的发展都无法实现;同时,特殊儿童又需在此基础上开展相应的特殊发展训练。

 特殊儿童家庭教育存在误区

 特殊儿童先天的残缺及后天教育的艰苦,对家长的心理承受力是一个考验。调查发现,特殊儿童家庭心理健康教育较之普通家庭,存在着更为严重的问题,这对于身体发育和心理成长严重脱节的特殊儿童,是很不利的。

 1情感层面失衡导致不良家庭氛围。

 若不能理性面对孩子的特殊性,特殊儿童家庭往往会出现不良家庭氛围。或者过度溺爱、保护,过分干涉和包办,导致孩子社会、生活技能低下,任性、幼稚、依赖性强等性格;或者对孩子不管不问,甚至打骂呵斥、厌弃,孩子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易形成孩子冷酷、攻击、情绪不安等心理。

 2零批评与"护犊"情结,忽略心理潜伏期教育。

 特殊儿童大部分时间是在家庭里度过的,抓好幼儿期和心理潜伏期教育,就成了家长不可避免的责任,而家长往往忽略这两个时期的教育。不少家长甚至在孩子做错事的时候,仍旧寻找各种理由为孩子开脱,零批评与护犊情结极易养成孩子不负责任、任性、为所欲为的心理。不良心理品质一旦形成,后期的矫正需要耗费大量的精力,教育效果远不如将问题控制在未爆发时。

 3"笼养"、"圈养"现象严重。

 不少家长出于种种原因,很少让孩子接触外界,使孩子失去了自我成长的机会,对外界充满了恐惧和误解。

 4未能分类教育,忽略开发心理潜能。

 特殊儿童障碍类型有别,残障程度不一,家长应根据特殊儿童的残障类型、程度以及年龄阶段进行教育,如自闭症应给予更多的关怀,肢体残疾应加强大小肌肉训练,智力残缺应给予相应的生活自理能力培养和兴趣开发等。另外,应注意开发儿童的心理潜能,调动孩子成长的自身动力,从根本上促进特殊儿童的成长。

 树融合理念,促进特殊儿童家庭教育

 首先要理性接纳孩子的特殊性,营造良好家庭氛围,形成教育合力。

 家长应充分认识特殊儿童身心发展的特殊性,让特殊儿童接受基本的生活技能、社会适应性能力的教育和训练,帮助孩子学会与外界交流沟通,注意引导、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健全的个性心理品质,帮助孩子克服自卑、怯懦、任性、粗暴、敏感等不良心理品质,树立自信,敢于面对困难和挫折,建立健全人格。家长要注意的是,对特殊儿童的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家庭中的教育和训练应具有经常性、反复性和长期性。另外,家庭成员要分工合作,形成教育合力。

 其次,要发挥期待效应,开掘特殊儿童心理潜能。

 特殊儿童的各类残缺障碍,导致了他们生理成熟与心理发展相对落后的矛盾,家长要在孩子行为习惯养成的过程中积极渗入心理健康教育,从培养生活自理能力开始,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克服自卑,巩固习得的技能。同时,拓宽知识层面,发挥自我教育作用,通过期待效应开掘孩子的心理潜能。可结合孩子身心发展特点,抓住几个发展的关键期,帮助孩子制定相应的长短期目标,遵循小步子原则,帮助孩子树立明确的目标,促进孩子自觉主动地成长和进步。

 第三,拓宽特殊儿童活动空间,提高自理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

 1家长要对特殊儿童进行早期干预。

 早期干预是指在儿童异常发展的早期实施系列的治疗、教育和训练,最大限度地消除不利因素的影响,提高他们的生活能力和健康水平。特殊儿童发育早期是他们发展迅速的时期,也是大脑可塑性较强的时期。家长及时有效的干预、训练和教育,既能有效发展残疾儿童的素质,又能有效防止第二缺陷的出现。

 2提高特殊儿童社会适应能力。

 家长要培养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鼓励特殊儿童克服怯懦、畏惧心理,主动参与社会生活,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此外,还应注意培养孩子的劳动意识,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为今后的生存奠定基础。

 最后,家长言传身教,联合学校社区形成家庭教育特色。

 拓展阅读

 特殊儿童的心理特点

 1、感知觉迟钝、缓慢

 生活中,只有刺激物十分醒目、鲜明、体积大,并且呈现的时间长,他们才能感觉到,因而单位时间内接受外界信息明显少于正常儿童。

 2、注意力不集中

 常常会被别的声音、鲜艳色彩的事物所吸引,因而注意力不能集中,常表现为不能专注听讲。

 3、机械记忆力尚可

 这是智障儿童最好的心理能力,许多需要思考来学习的内容,他们是靠机械记忆力学下去的。

 4、语言能力薄弱

 语言问题比较大,80%都有语言障碍、发语音困难,只懂几个极简单的命令。即使有极少数的轻度智力落后儿童会说话,但说的也是极简单的句型,内容极为贫乏,往往没有办法表达自己的意思。

 5、抽象思维能力极差

 智障儿童对抽象概念,如颜色、形状、数等,很难真正学会,往往是靠形成的条件反射、记忆来学的,想象力不丰富。如果把他们认识的东西换了个位置,就难以辨认。

 6、比较容易兴奋

 智障儿童多动、一刻也不停,而且行为无组织;抵制型的儿童退缩、胆小、不合群。这两类儿童适应环境的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都很差。

 7、意志力差

 遇见很小的困难都会哭或者去找老师,他们没有办法独自努力去做有难度的学习,如折一个飞镖,在白纸中间贴一个剪好的苹果图形等,毫无毅力。

 8、情绪变化快

 他们一会儿会嚎啕大哭,马上又破涕为笑,容易被一件事情引起不相对应的情绪反应。

 9、独立生活能力差

 有些家长心疼宝贝,不舍得训练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因而四五岁的轻度、中度智力落后的儿童,许多都不会自己用勺吃饭、穿脱衣物、去厕所大小便等。

 10、有一定的好奇心

 对陌生人感兴趣,很容易趋近,喜欢围着客人;对没玩过的东西,如手机、小电筒等拿着摆弄个没完,爱不释手。

 11、刻板的行为和语言

 喜欢爬楼梯,并经常这样做,一旦别的小朋友一来玩,他就嚷嚷着,或者把别的小朋友推走;有的会讲一点话的儿童,就总是说某一句话,如你走开等。

 12、喜欢音乐

 一听歌曲,就情不自禁地听和靠近,甚至手舞足蹈。

;

个训是指“集体教育”的一种教育或训练形式,又称“个别训练”,教师有时也采用“个别化训练”。

目前特殊学校的个性化教育训练主要是针对学生在感知、运动、语言、认知、心理健康等方面开展的个性化教育训练,当天就是最大限度地补偿学生自身存在的邮政缺陷,发展他们的潜能。

而特殊教育学校最常用的工具平台包括云景达峰特殊儿童大数据平台、云景达峰特殊儿童多元评估与发展平台、云景达峰特殊儿童教育康复平台、星教康特殊儿童个性化教育系统

根据国家教育部《查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2007)》的规定,聋校需要增设“沟通与交流”课程。 主要内容包括感官训练、口语训练、手语训练、书面语训练以及其他交际方式和交际技巧的学习和训练,帮助聋子掌握多种交际技能和方式,促进翠生语言和交际能力的发展,“各学校都是聋子

因此,聋校对聋生的一项培训,主要是发展聋生的语言和交流技能。

盲人学校根据国家教育部《盲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2007)》的康复课程设置规定,要求低年级开设综合康复课程,低初中开设定向步行课程,中高年级开设社会适应课程,同时对有个别矫正需要的学生进行个别矫正

就培智学校而言,国家教育部《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2007)》要求学校开设“康复”课程,“针对学生存在的认知、语言、思维和个性等主要缺陷,结合制定学生个性化教学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各种康复训练而特殊学校“云景达峰特殊教育资源中心数字化管理平台和云景达峰每班就读儿童教育康复平台,课堂教学与个别教育培训相结合,对学生个人安排一定时间的个别培训,为有需要的学生提供救济教育,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

《上海市补习学校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方案( 2009 )》也作出了类似规定。 该方案将培智学校课程分为基础性课程、发展性课程和补偿性课程三大模块,其中补偿性课程包括感知运动训练、言语交际训练行为训练,这三门课程基本上以对教师进行训练为主,结合集体教学的方式开展教学,学生的感知运动、语言锻炼

因此,与聋校和盲人学校相比,培智学校现在进行的训练内容更为复杂。

但不管是什么特殊学校,一个训练的目的除了弥补学生的缺陷,发展他们的潜能外,云景达峰星还教康特殊儿童个性化教育系统的一个训练,使之尽快适应集体课堂教学和学校生活。

总之,个训在特殊的学校教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当地自考/成考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老师,免费领取复习资料:https://www87dhcom/xl/

很多特教领域的专家和一线老师都对国内外兴起的 体感游戏 产生了浓浓的兴趣,特别是一些长期从事自闭症等儿童教育的研究工作者,对体感教学在特殊儿童综合能力康复训练教学应用做了系统的跟踪和分析,发现效果超过预期!

体感游戏 作为一种新型的游戏疗法,以其 视觉动态性、情境互动性 和 自主设计性 等优势在特殊儿童的教育干预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当前,研究者已将其成功的运用到各类特殊儿童的教育干预中,并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效果。

体感游戏 (Motion Sensing Game)以动作感应控制技术为核心、光学感测、惯性与光学联合感测三大原理实现对人体的动作、声音、和手势等操作的辨别和解析,是一种全身互动的电子游戏教学。目前,研究者已成功将其应用于语言、数学、物理、艺术等方面的教学。近些年逐渐开始在特殊教育和运动康复领域占据一席之地,尤其是在自闭症儿童的教育干预中取得了新的进展。

当前,将 体感游戏教育 运用于自闭症儿童的教育干预,主要是借助三种常见的体感设备:索尼公司的Eye Toy、任天堂的Will和微软的Kinect。以训练者幻躯体动作、声音和眼球的转动等自然语言来与屏幕上的虚拟世界进行互动,给其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吸引其注意力,激发其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使训练者在游戏的过程中 掌握具体的行为 和 社会交往技能 , 学会沟通 和 团结协作 , 培养创造能力 和 创新精神 。

一、体感游戏教育应用于自闭症儿童教育干预的优势

(一)视觉动态性。自闭症儿童一般都以视觉学习为主,而传统的游戏教学很难对自闭症儿童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体感游戏教育正好弥补了传统游戏的这一缺陷,通过屏幕上绚丽的动态图、宏大的3D情境维美画面,创造出一些独特的情境,让自闭症儿童感同身受,尤其是具体且富有动态的图像更能捉住他们的注意力,使他们能很快地融入游戏教学中,从而使儿童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很大的提高。

(二)情境互动性。通过人机互动,体感游戏教育为自闭症儿童创造了一种真实情境,让儿童在自然、和谐的游戏环境中真实地表现自己,既 宣泄了内心的负面情绪 ,又可以 获得增强感觉运动能力 、 语言表达能力 、 认知能力 、 情绪调控能力 、 社会交往技能 等的机会;再者,通过人人互动,即训练者在游戏前给自闭症儿童的指导和游戏过程中发出的指令,有利于儿童规则意识的培养。

(三)自主设计性。游戏本来就具有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的功能,让他们感受到学习是一个有趣并且对自身发展有益的过程。但是,传统的游戏方式单一,不能针对自闭症儿童具体的症状进行干预。而体感游戏作为一种数字化游戏,能够根据自闭症儿童的个性发展特点,自定义游戏类型、目标图案、背景音乐,促进儿童各方面能力的提高,并且有利于实现个别化教学。

二、体感游戏教育在自闭症儿童干预中的指导原则。

(一)充分指导原则。充分指导原则是指在体感游戏开始之前对自闭症儿童进行的一系列指导说明。一方面,在训练开始之前,训练者就应该使儿童明确目标和任务,以便在游戏过程中能全身心投入游戏,减少不必要的时间浪费。另一方面,对于反应迟钝或者完全缺泛语言的儿童,训练者可以将目标和任务由易到难标示在概念图中,让儿童可以直观形象地理解所要完成的任务;或者利用视觉通信手段——图像通信符号和运动标志的图像符号,来让儿童明确身体的哪些部位应该跟随一起运动。

(二)目标分解原则。目标分解原则是指在体感游戏训练过程中,目标的设定不能一成不变。训练师在游戏开始时候要根据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制定明确的目标,这个目标可以与一个单一的任务相结合,用儿童负担得起的一组明确的动作来促进与组织运动机关的认知过程。但是随着训练时长的增加和儿童能力的提高,目标也应该随之变化。因为儿童每个年龄阶段对于认知和动作等方面的需求会有所不同,所以目标的设定应该逐渐增加任务中的认知和复杂性和动作技能的难度。

(三)跟踪评估原则。跟踪评估原则是指基于自闭症儿童的发展特点对其进行追踪评估。体感游戏干预前,要测量和收集基线期的数据,目的是跟干预后的数据进行对比,看干预是否有效;干预一个周期完成后,也要收集泛化期和跟踪期的数据,目的是看情境变化,儿童所习得的技能能否成功运用,或者干预结束一段时间后,儿童所学技能能否持久保持。

三、体感游戏教学在自闭儿童干预中的应用

2014年,美国发布了一项关于自闭症的27种循证实践干预方法的报告,第24项是“计算机辅助教学和干预,其中包括语音接受装置,智能手机和视觉网络等,旨在促进自闭症儿童的社交、沟通、挑战行为、联合注意、认知、入学准备技能、学业能力、运动、适应性、职业发展和心理健康等方面能力的发展。 体感游戏教育作为一种新型的人机交互模式,为计算机辅助教学和干预提供了新的方法。

(一) 体感游戏教育 对自闭症儿童干预的理论基础。将体感游戏教育运用于自闭症儿童的教育干预首先源于数字化游戏对儿童发展的研究。美国教育专家Prensky(2007)在巜数字化游戏教学》一书中提出,数字化游戏和教学内容相结合有利于提高儿童的学习效果。之后,Zakan(2014)通过分析针对自闭症儿童设计的40种严肃游戏(Serious Games),发现数字化的游戏能够改善ASD儿童的沟通技巧、社会行为、社交对话和想象力技能,并且儿童使用盘和鼠标或触摸工具与这些游戏进行交互有助于帮助ASD儿童表达自己的感受,并提高与他人的交往水平。除此之外,还有研究发现,数字化的游戏能够提供可预测和可复制性的刺激,减少自闭症儿童在正常社交环境中引起的混乱和多感官的分心。

具身认知理论(Emodied cognitio theory)也为体感游戏应用于自闭症儿童的教育干预提供了理论支撑。它强调感觉运动功能可以提高儿童不同层次的认知技能。Kynigos(2010)等最先对这一理论的应用进行探讨,他们设计了一套全身心发展中扮演的角色。之后,Kandroudi(2012)等分析了kinect游戏包含的学习原则,认为基于身体运动的体感游戏可以帮助教育者来锻炼儿童的认知、社交和情感技能。对于自闭症儿童而言,也有研究发现他们的一些问题行为与缺乏运动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

总而言之,数字游戏对儿童发展的研究以及具身认知理论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都为体感游戏教育的可行性提供了理论依据。

(二)体感游戏教育对自闭症儿童干预的效果研究。体感游戏自从进入人们视野以来,就开始被特教研究者尝试应用于自闭症儿童的教育干预中。从以往的研究中可以发现,体感游戏教育对自闭症儿童的干预效果主要体现在社交、认知和动作技能三大领域。Bartoli(2o14)等人的研究就集中体现了这一点。经过长期多次反复研究实践证明,自闭症儿童经过体感游戏教育的干预,儿童的社会技能、动作技能、日常生活技能等方面都有显著提高。

在对10名自闭症儿童通过体感游戏教育进行为期三个月的康复训练跟踪研究测评,发现这些受训的儿童在视觉动作协调能力、肢体动作能力、专注力、社会交往能力等都有着显著地提高。并且在与这些家长接触的过程中发现儿童的不良情绪、多动等问题行为都得到明显改善。

此外还有研究表明, 体感游戏教育可以提高自闭症儿童的同伴交往能力,改善自闭症儿童对同伴交往的态度,并且增加同伴交往的频率。

四、如何更好地利用体感游戏用于自闭症等特殊儿童的康复训练的几点建议。

(一)特教机构应结合感统,丰富形式。感觉统合训练较抄单一,应充分利用好现在的AR体感技术, 把感觉统合与体感游戏训练相结合,可以发展成为一种全新的干预模式。 感觉统合训练主要是通过一些器材改善儿童的动作技能,促进手、脑、眼三者之间的协调运动。而体感游戏与之功能类似,只是表现形式不同。这样就可以基于感觉统合训练的理论,将两者相结合,把原来纯粹的静态训练器具投放到大屏幕上,给予视觉、听觉双重刺激,激励儿童自主性地参与活动。比如康复儿童在参与“聪明的海豚”、“隧道旅行”等体感游戏干预训练时,发现儿童参与的积极性高涨,反应也随之更加灵敏,人际交往和情绪控制能力也都得到显著提高。

(二) 培养体感游戏干预技能的师资队伍,提升机构特殊儿康复训练教育的整体水平。 专业训练人员在自闭症儿童干预过程中肩负着重要的任务。他们不仅要具备体感交互教学技术,同时还要懂得心理学和特殊教育方面的理论知识。在当下和未来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升, 谁领先掌握着体感游戏教育的先进干预康复训练设备和技术,谁就更能领跑特教行业。

五、总结

体感游戏教育 以其独特的优势在自闭症儿童的干预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我们就理应全力以赴把体感游戏教育更好地应用到我们机构日常的干预康复训练中来 ,让更多的自闭症等特殊儿童 早日康复 ,与正常儿童一样 融入社会,回到社会的温暖怀抱!

发展特殊教育是政府和社会的共同责任!关心特殊教育,发展特殊教育,不仅是教育事业和残疾人事业科学发展的需要,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做好这项工作,需要我们不断俱进,运用先进的科学教学设备和传统的文化理念精神有机结合,以饱满的热情满怀爱心地投入其中。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1222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8
下一篇2023-07-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