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雪》洋溢着对祖国壮丽河山的赞美之情及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凌云壮志和豪迈情怀。毛泽东是无产阶级革命家,以“解放天下”为己任,所以词里表现了空前宏伟的抱负和无比坚定的决心。
《沁园春·雪》是近代词人毛泽东于1936年2月创作的一首词。该词上片描写北国壮丽的雪景,纵横千万里,展示了大气磅礴、旷达豪迈的意境,抒发了词人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
下片议论抒情,重点评论历史人物,歌颂当代英雄,抒发无产阶级要做世界的真正主人的豪情壮志。全词熔写景、议论和抒情于一炉,意境壮美,气势阪宏,感情奔放,胸襟豪迈,颇能代表毛泽东诗词的豪放风格。
扩展资料:
一、创作背景:
1936年,红军组织东征部队,准备东渡黄河对日军作战。红军从子长县出发,挺进到清涧县高杰村的袁家沟一带时,部队在这里休整了16天。
2月5日至20日,毛泽东在这里居住期间,曾下过一场大雪,长城内外白雪皑皑,隆起的秦晋高原,冰封雪盖。天气严寒,连平日奔腾咆哮的黄河都结了一层厚厚的冰,失去了往日的波涛。
毛泽东当时住在农民白治民家中,深夜。见此情景,颇有感触,填写了这首词。《沁园春·雪》最早发表于1945年11月14日重庆《新民报晚刊》,后正式发表于《诗刊》1957年1月号。
二、赏析:
《沁园春·雪》突出体现了毛泽东词风的雄健、大气。作为领袖毛泽东的博大的胸襟和抱负,与广阔雄奇的北国雪景发生同构,作者目接“千里”“万里”,“欲与天公试比高”;视通几千年,指点江山主沉浮。充分展示了雄阔豪放、气势磅礴的风格。
全词用字遣词,设喻用典,明快有力,挥洒自如,辞义畅达,一泻千里。全词合律入韵,似无意而为之。虽属旧体却给读者以面貌一新之感。不单是从词境中表达出的新的精神世界,而首先是意象表达系统的词语,鲜活生动,凝练通俗,易诵易唱易记。
参考资料:
-沁园春雪
《名人传》每章节概括
一、贝多芬
他的《月光曲》、《英雄交响曲》想必大家不太陌生,可这位天才的音乐家却有一个坎坷的音乐之路。
贝多芬出生于贫寒的家庭,父亲是歌剧演员,性格粗鲁,爱酗酒常常殴打贝多芬,逼着他练琴,他很小的年纪就得上台演出,十几岁就得承担着两个兄弟的教育的责任。
贝多芬离开了故乡德国波恩,前往音乐之都维也纳,看似一切都井然有序的进行着,但是痛苦正向他射出一支有一支的毒箭。他的耳朵日夜作响,他的听觉日益衰退,他只能在纸上与好友交谈,这一个个字都是贝多芬所有的情感。
听觉对一个音乐家是多么的重要,而贝多芬却失去了他生命中最最重要的听觉。音乐抛弃了他,但贝多芬却没有因此就抛弃了音乐,他的很多作品也是在他耳聋的时候创作出来的,
震撼人心的《英雄交响曲》,《第九交响曲》,想象着贝多芬咬着一根小棒,抵着钢琴,他的两只大手犹如轻盈的蝴蝶在黑白琴键上飞舞,虽然满头大汗却依然坚持着,手弹热了,就浸入冷水然后再弹,
面对生活的重重困难,贝多芬没有放弃,他用他顽强的精神向我们诠释了一个英雄不抛弃、不放弃的形象,他在音乐的道路上走得虽然颠簸,却一步一步踩出了坚实的脚印。
二、米开朗琪罗
米开朗琪罗,一个天才的雕塑家,他的一生一波三折。他出生于意大利卡森蒂诺的卡普雷赛,父亲是法官。母亲在他六岁时便死去,米开朗琪罗被寄养在一个石匠的妻子家里。
十三岁时,他进入多梅尼科·吉兰达约的画室。由于他的成绩优秀,他的老师为之嫉妒。一年后,米开朗琪罗转入另一所雕塑学校。不久,由于宗教信仰的冲突,他离开了那里。
后来,他又先后到过威尼斯、罗马等名城,不过在不断地交流中,米开朗琪罗的雕塑水平不断地得到了提高。
他被贵族指使,每天做着他不愿意的事,他有着与众不同的创造力,可命运却好像注定他只能在无休止的干涉中替别人干活。
他的一生都在为雕塑而奋斗,他并没有因为教皇的压迫而放弃反抗,而是把他内心的情感都注入他的作品中,一凿子,一凿子,一点一滴,是他对未来的渴望,是他对现实的讽刺,
他是个想象的天才,他愿为了雕塑花上六年、八年,但命运却让他在辗转中成长、老去,他没有怨言,只是至始至终的从事他的职业。
三、托尔斯泰
托尔斯泰的三部曲深入人心,他是名门贵族后裔,但不幸的是托尔斯泰两岁丧母,九岁丧父,青少年时代的托尔斯泰不但常为思想苦恼,还为自己的丑陋相貌感到绝望。
他当过志愿兵,曾多次陷入困境都脱离了险境。他站在自由主义贵族立场,主张自上而下改革,在各次战役中,看到平民出身的军官和士兵的英勇精神和优秀品质,同时加强了他对普通人民的同情和对农奴制的批判。
托尔斯泰拥有地位和财富,但他却因此感到不安,因为他看到比他穷的人,他决心创一个理想社会,却是杯水车薪,一次又一次失败。结局是悲惨的,一代文豪托尔斯泰最后却死在一个小火车站上。
托尔斯泰本应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却失去了父母亲,托尔斯泰本应在家人的关注下死去,但他却一个人死在了一个小小的火车站,命运不断地跟他开玩笑,而他却能靠自己化解战场上的危险,
他也能靠自己获得“文豪”的称号,他一切都靠自己,即使前路多么迷惘、内心是多么矛盾,他也依旧向着自己的目标向前进。
扩展资料
一、人物解读
1贝多芬:一个被命运作弄的,最终耳聋的音乐家,一个用痛苦换来欢乐的英雄。
这个表面狂傲的人,在世时却有着不为人知的一面。音乐家最重要的器官损坏了,他不敢表露出来,不敢让人知道他的弱点,只好选择离群索居。
他没有知音,甚至连朋友都没有。但是,贝多芬接受了现实,承受了上天给予他的痛苦的命运。因此他也成为作者心目中的英雄。
2米开朗琪罗:忧郁症患者,是一个恨不得把整座山都雕出生命的工作狂,一个舍弃欢乐,享受痛苦的英雄。
作者让我们了解到了米开朗琪罗十分矛盾而又复杂的心理,他有着对自己行为的极端厌弃,因为就连他自己都知道自己是一个十足的弱者和懦夫。
心灵的折磨和奴隶般无休止的劳作,使他的一生饱受折磨,对他而言生命就是恐怖的地狱。
3托尔斯泰:一个自我折磨,自我折腾的人,离家出走的老翁,一个打破生活的安宁以便安抚良心的英雄。
他很早就拥有了财富、名誉与地位,但他却像一个疯狂的信徒一样,不断地解剖自己,不断地忏悔,以至于为了自己的信仰抛弃了家庭,抛弃了世俗的欢乐,最后做了一个离家出走的耄耋老者,客死荒郊。
二、内涵精神
替那些不幸的和幻想破灭的人供给一种鼓舞和勉励的源泉。
三、传主评价
1、贝多芬短小臃肿,外表结实,穿着讲究,目光犀利而且准确,眼中有一股奇异的力量,反映出他内心思想的丰富。
他渴望美满的婚姻,却遭遇失败,不得不承受感情的煎熬,同时以顽强的毅力投入到音乐的创作中去,写出了一系列的辉煌作品,
后来他不幸耳聋,但他在肉体心灵的双重痛苦的重压下仍然保持着不屈不挠的高昂的斗争精神、巨大的创造力和道德标准。贝多芬集古典主义之大成,开浪漫主义之先河,其创作反映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进步思想。
他通过精湛的艺术手法,大大加强了作品的感染力,把欧洲古典乐派推向新的高峰,并开辟了浪漫主义乐派个性解放的新方向。贝多芬是个不幸的人,世界不给他欢乐,但他却把欢乐给予世界。
2、米开朗基罗的遭遇悲惨,仍然坚持雕塑。他的大量作品显示了写实基础上非同寻常的理想加工,成为整个时代的典型象征。
他的艺术创作受到很深的人文主义思想和宗教改革运动的影响,常常以现实主义的手法和浪漫主义的幻想,表现当时市民阶层的爱国主义和为自由而斗争的精神面貌。
米开朗基罗的艺术不同于达·芬奇的充满科学的精神和哲理的思考,而是在艺术作品中倾注了自己满腔悲剧性的激情。
这种悲剧性是以宏伟壮丽的形式表现出来的,他所塑造的英雄既是理想的象征又是现实的反映。这些都使他的艺术创作成为西方美术史上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峰。
3、列夫·托尔斯泰面对内心的惶惑矛盾,最终创作出不朽名篇。托尔斯泰被列宁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 环顾列夫·托尔斯泰的一生,他不仅仅是一位文学巨匠,有关人生目的、宗教和社会的阐述又使他成为一位有世界影响的思想家。
列夫·托尔斯泰从没放弃对人生真谛的执着追求。他一直在思考,社会上层与下层、地主与农奴之间的隔阂与矛盾在哪里,农民贫困的根源何在,这突出反映了他的人道主义思想。
参考链接来源:-名人传 (法国作家罗曼·罗兰创作的人物传记作品)
时间,一点,一点,一点……消失。
已经又是冬天。我也忘记了这究竟是多少个冬天。从你突然消失不见的那天算起。
Noah,现在的你在哪里做着什么事听着什么歌曲露出什么表情。闭着眼睛穿越了多少重,多少扇,多少道,被夕阳深深紧闭着的大门……呢?
我并不是忘记了要说什么话而突然地就停顿。
知识突如其来的情绪哽咽了胸口。
快要下雪的天空。快要下雪了吧。
深灰色。深灰色的。一团一团的云嘈杂而沉重地挤满了天空。沉甸甸地所有树梢的枝丫。
光线四下逃窜。成群的透明的魂魄朝向天国。若有若无的琴声在城市表面像水一样漫过。
路上很安静。几乎没有车。偶尔一两个落魄的行人孤单地穿越这样一座灰色的城市。他们都是灰蒙蒙的头发灰蒙蒙的脸,灰蒙蒙的瞳孔灰蒙蒙的表情。这使得我几乎用了一个小时,才想起你那张笼罩着柔和光线的明亮的脸。
于是脑里的纸飞机,就再一次地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冲破时间的罅隙,突然地飞满了整个城市的上空。
这是你离开之后的第几个冬天呢?天气冷得让每一个人变的混沌而猥琐。可是你说过,冬天失去了寒冷那冬天也就不叫冬天了,所以我已经不再因为这样寒冷的天气生闷气。
只是我坐在窗户上对着外面落满大雪空无一人的街道,突然想到,谁失去了谁谁就不叫谁,这样的定理,在这个世界上,应该是普遍存在着吧。失去了树的森林,失去了水的瀑布,失去了沙的沙漠,失去了巨石的荒原……失去了你的我……
失去了你的我依然过得很好。Noah你也不用太担心,我是说,如果你担心了的话。
我依然每天早上洗头,依然乘公车去上课,依然舍不得每一个离我而去的夏天,依然会在人少的时候躺在公车最后一排上睡着。梦里像骑着颠簸的洪荒巨兽,奔跑着,奔向你所在的那个未知的白色世界,依然会在下午昏昏欲睡的语文课上被老师叫起来念一篇古诗词:
银床淅沥青梧老,xiè粉秋蛩扫。采香行处蹙连线,拾得翠翘何恨不能言。
回廊一寸相思地,落月成孤倚。背灯和月就花阴,已是十年踪迹十年心……
已是十年踪迹十年心。
云朵很厚很厚。厚的像你十年前随手撒下的无风森林。深深的森林。树木笔直往上刺穿天空。望不到树冠,于是也就听不到风响。梦里有一个小孩被捆在无风的森林,一直往前走一直看不到头,只有半空中笔直而下的剑道一样的光芒,一束一束地在黑暗里显形。四周空旷没有声音。
寂静,像是白色的死亡一样沉甸甸地悬浮在半空。
飞鸟缓慢地,缓慢地,像游鱼般从树干间穿过,穿过这座深海一样的丛林。
在昨天下午的古文课上,我又一次睡着了。梦中的自己依然是四五岁的光景。那是你离开时的年纪。
躺在长椅上,夏日阳光暴晒。于是周围的景物被这样强烈的光线反射得全部消失。只剩下身边一望无际的白。白色的世界白色的光线白色的巨龙从身边安静地飞过。只是沉睡的我浑然不觉。
我像是灵魂出翘般从天空俯视着那个躺在椅子上的,小小的,小小的,自己。
然后泪水像下雨一样,哗啦啦地淹没了整个公园。
醒来的时候一个男生站在讲台上念着那些缓慢地穿越了无数个朝代的诗词。那些诗词在很早很早以前就已经死去,灵魂穿越过无数扇窗口,传递到2006年的现在。然后在年轻的男生嘴里还魂,如同它当年年轻的诗人低声吟诵一样。前排的一个女生躲在抽屉下面拿出手机给男朋友发消息。我微微把头往里面一伸就看到了开头的第一句“你在哪我很想念你……”于是心脏也就在一瞬间骤然收紧。
那条消息会随着电波,随着信号,随着空气和风,从抽屉里飘起,然后以透明的姿态升上这个城市的天空,然后穿越过无数个陌生的街口,飞过无数个陌生人的头顶,然后准确地降落在最思念最重要的那个人的手心里。之后手机发出振动。从手上传递到神经传递到大脑。然后传进心里。
我从来没有觉得过科技发达有多么好,可是,在那一个瞬间,我突然想,如果可以发明一种机器,让我想一想,就能找到你……
Noah,你离开之后的每一个夏天,我都会做同样的一个梦,梦里是围成圈的椅子,房间被装点的五彩斑斓去空无一人,本该一群人一起玩的游戏去只有我一个人孤单地等待着。
我有时候抬起头看头顶那个旋转的彩球,有时候低头看自己手边的铃鼓。有时候站起来换到对面的椅子上。有时候闭上眼睛假装有很多的小孩子在屋子里跑来跑去很是热闹。
那些疯狂的朝着太阳疯长的野草,无论多疯狂,到了冬天,不是一样都要死去么?
那么它们如此疯狂地近乎奋不顾身地生长,还有什么意义呢?
那些暴晒在荒原上的年华的尸体,在日渐消瘦的时间的阴影里,幻化成飞扬的战旗。逆着风全部朝着北方翻卷。
遍地狼烟。
尸骸和鲜花纪念着我们悲壮而决绝的生长。和离别。
那些蚂蚁和昆虫,全部被冬天的寒冷避回大地深处的洞穴,不知道它们的洞穴有多深,如果有可能,它们回遇见我深埋在大地深处的,结茧的悲伤。
等春天来临,那些悲伤,也随之羽化了吧。
巨大的蚱蜢趴在窗台安静地看着我。
它肯定也在想,她要做什么呢。
我望着蚱蜢,我甚至在想,它会不会是你变成的巨兽呢,会不会我亲它一下,然后它就变成你那张漂亮的脸呢。(三拳:我喜欢这句)
可是我盯着它,一动也不动,我不是因为它长的可怕而不敢亲它,我是怕亲完它后它真的变成你……
蚱蜢安静地看着我。于是窗外的天光就一秒一秒的地暗下去。
直到我看不清它的脸。
在这个喧嚣的城市里,到处都有楼梯,通往天台,或者地下室。通往天堂,或者地狱。
那些朝着天空伸展而去的楼梯,像是为我们准备的,逃生般的路途。
风声四下出没,在耳边擦出火花。
风大到让我看你看不见。看你看不见。
母亲去世多年了,但她的格言还在我耳边回响。
母亲是1990年麦收时节走的。当时,我在一所中学教书,每个周末都回去看母亲。记得那是刚开镰的一个周末,上午母亲还去地里帮着割麦子,下午就喊胸口闷得厉害。傍晚时分我去看母亲,她正倚在床头打盹儿。
听到我的脚步声,她坐起来,说:“山娃回来了?”
我说:“是的。妈妈,学校里事情太多,下个周末我可能不回来了。”
“我晓得,孩子们要考试了,你忙。”接过我端去的水杯,母亲喝了一口,又说,“‘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当老师的要把学生娃放心上。”
我十分诧异,诧异于从来没有听到母亲说过这么上“档次”的格言。她平时说的格言,大多是从外祖父那里捡来的,有的则是她自个儿编的。我觉得母亲的格言不过是些“下里巴人”,全没有“阳春白雪”的高雅。今天,她怎么说出如此有品位的格言呢,难不成母亲年轻时读过《三字经》?
母亲精神尚好,我问母亲需不需要进医院,她说不用去了,睡一宿就没事的。晚餐时,母亲吃了几片西红柿、几片黄瓜、一个煮鸡蛋、半碗菜稀饭。
可是,让我们万万没有想到的是,第二天晚上,母亲就静静地走了。而“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竟是她老人家留给我的遗言。
我的外祖父是个木匠,走南闯北做手艺,见多识广,知道很多格言、民谚。许是受外祖父的影响吧,虽说读书不多,但母亲说起话来颇有文化味儿,张口就是格言竟成了母亲的文化招牌,邻居夸她“出口成章”,实际上母亲不过是个“半文盲”。
母亲喜欢用格言教育她的儿子们。父母养了我们五个孩子。老实说,除了老大,个个都不省心,尤以我和二哥为甚。记得我四岁那年,二哥已上小学,虽然他很聪明却非常淘气,经常惹是生非而被老师告状,因此少不了挨父亲的板子。而每次二哥挨揍,母亲决不护短,她总是说:“打得好!小时不‘约’,长大喊爹。”
要说二哥顽皮,其实,我比他好不到哪里去。父亲去世后,尽管母亲日夜操劳,家中光景还是一天不如一天,但那时我们年幼无知,总惹母亲生气。有一年“六一”儿童节,母亲原本许诺给我做一件新衬衣,那时一家人的衣裤都是由母亲亲手缝制的,可由于家里实在没钱买布料,没有办法兑现承诺,于是,我死活不肯去上学。母亲拿着鸡毛掸子,高高举起,又轻轻放下,又气又笑,言道:“‘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只要衣裳洗得干净,有什么见不得人的?”看到母亲一筹莫展、万般无奈,躲进她的房间里发呆,我才抹干眼泪,很不情愿地向学校走去。那天傍晚,我一回到家就喊:“妈妈,我饿死了!”母亲瞪我一眼:“三天不吃饭,充个卖米汉。”说罢端出饭菜,嘱咐我趁热吃下。
父亲走得早,大哥只读了三年书就辍学给母亲当帮手了。小小年纪,挑水做饭,翻地锄草,栽秧搭谷,什么活儿都得干。邻居很是同情他,母亲听了说:“长嫂为母,长哥为父。‘屋檐椽子先遭烂(难)’,老大有什么好委屈的。”
那时候,少不更事,弟兄之间不免时有争闹。而每次发生纠纷去请母亲“裁判”时,母亲总是拢拢额发,然后笑道:“大哥莫说二哥,两个麻子一样多!”于是哥俩“各挨五十大板”而去。
寡妇门前是非多。父亲去世的那年,母亲才四十开外,因此,免不了听人家的闲言碎语,但母亲从来不与人计较,更不会与人吵架。常听到她同邻居李婆婆私下聊天:“‘身正不怕影子斜’,我怕啥呢?”停一会儿又说,“‘为人没做亏心事,半夜不怕鬼敲门’,我才不怕有些人嚼舌头。”
母亲是个热心肠。有一回,唐三娃两口子因流言蜚语打起架来,母亲拨开人群,上前劝道:“‘人吵败,猪吵卖’,听信谣言是祸害!”劝了半天,唐三娃两口子终于消了气,过后,他们很感激母亲。
有一年春上,舅妈的女儿育英想辞职跳槽,可舅妈怕她考聘不上,坚决不答应,母女俩为此闹得很僵。那天,舅妈来我家向母亲诉苦,只听母亲劝道:“女大不由娘。再说,‘没有那个肚,不喝那碗醋’,管她‘糠箩篼跳到米箩篼,米箩篼跳到糠箩篼’,由她去吧。说不定,你家育英能够找到一个好单位呢!”
孩提时,我对母亲的格言似懂非懂,及至长大成人,方才有了深切的体会。大学毕业后,我便走上讲台,母亲知道我教书育人,就经常提醒我:“山娃呢,你为人师长了,凡事要树个榜样,‘上梁不正下梁歪,中梁不正倒下来。’”我知道她是教我率先垂范,严于律己;又说“让人百步不为耻”“吃得亏,打得堆”,她是教我学会包容,宽以待人。有一次,我在工作中出了差错,很是沮丧,母亲就说:“‘错脚穿了错脚鞋’,吃一堑,长一智。”她是教我吸取教训,长个记性。后来,我开始恋爱,东不成,西不就,母亲便唠叨:“东选西选,选个漏灯盏!”待到结婚成家后,她又常常说:“吃不穷,穿不穷,好吃懒做终身穷。”我知道,母亲分明是教我们要勤俭持家啊!
用今天的眼光来评判,将母亲的格言去粗取精,仍能为我们所用。感谢母亲,她教给我勤劳与俭朴、善良与诚实、勇气与意志,使我在人生路上,能够经受挫折与失败,拨云散雾,一路前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