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生于1103年3月13日[农历2月15日]卒于1142年1月27日[农历
12月29日]),字鹏举。相州汤阴县永和乡(今河南汤阴县境内),孝悌里
(今程岗村)人,父亲岳和,母亲姚氏。
岳飞童年时,家境清贫,年少时便同父母一起下地耕作,当过地主家
的佃客。他有着超人的体力,还未成年,就能拉开三百斤(约合180公斤)
的劲弓,能引发八石(约合440公斤)的腰弩。岳飞生性刚直,深沉宽厚,
勤奋好学,苦练武功,曾求师于本地箭师周侗和枪手陈广,成为“一县无
敌”。他还特别爱读《左氏春秋传》和孙、吴兵法,读起来常通宵不寐。
岳飞生平
宋高宗赵构即位以后,岳飞经人介绍参加了赵构统帅的军队,因作战勇敢,升为秉义郎(从八品的武
官)。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岳飞在澶州(河南濮阳附近)和曹州山东曹县西北两次小胜金军。因赵构重
用黄潜善、汪伯彦等人,企图避地东南,岳飞不顾自己位卑言轻,上书赵构,反对南逃,力请赵构返回终
京,亲率六军北渡黄河。这触怒了赵构及黄、汪等人,以“小臣越职,非所宜言”的罪名被革职。三个月
后,岳飞投奔河北路招抚使张所,不久升为统制,随都统制王彦渡河收复新乡,在太行山刺杀金将。旋归
宗泽,为留守司统制。宗泽死后,从杜充南矿。
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冬,金牙术率军大举南侵,攻入建康(今南京)。建炎四年,岳飞率军北进,在
清水亭、静安等地袭击北撤金军,连连获胜,金几术险被活捉。并一举收复建康,升为通泰镇抚使兼知泰
州。接着,他受命领兵救援楚州(今江苏淮安),在承州三次大败金军。岳飞的部队军纪严明,英勇善战,
称“岳家军”,深得百姓爱戴。绍兴四年(公元1134年),岳家军大破伪齐刘豫军队,收复了襄阳府及唐、
邓、随、郢州、信阳六郡,岳飞被提升为清远军节度使,湖北路荆襄潭州制置使,兼管襄阳府路,不久进
封武展郡开国候,时年三十二岁。是年冬,金齐联军攻陷滁州,进逼庐州(今安徽合肥)。庐州告急,岳飞
接旨率军东下,又一次大败金军。
绍兴八年(公元1138年),秦桧以宰相身分接受了金朝的议和诏书,向金称臣,每年进贡银子二十五万
两、绢二十五万匹。岳飞向朝廷再次申述他一贯反对“和议”坚持抗敌的主张,坚决表示愿制定方略,收
复河东、河北,直捣燕云,为国复仇。赵构为了取得武臣对和议的支持,授于刘光世、张俊、韩世忠三大
将新的封号和官爵,提升岳飞为开府议同三司。岳飞连上四奏,表示不受,并指出,现今的形势只可引以
为危而不可引以为安,只足以使人忧虑而不足以使人祝贺,应加紧训练士兵,以备不测,要求朝廷追回成
命,以便“保全臣节”。岳飞屡次反对“议和”,引起赵构的不满和秦桧的痛恨。
绍兴十年,金撕毁“和议”,大举伐宋。岳飞接到赵构“乘机取胜”的亲笔诏书,立刻调兵遣将,挺
进中原,在河南郾城,大破兀术的“铁浮图”和“拐子马”,金军全线崩溃。此后,又乘胜进军朱仙镇,
以猛将带领背嵬军骑兵五百名出击,杀敌金军。朱仙镇之捷,更增强了岳飞乘胜渡河收复河北的决心,他
再次上书赵构,要求深入敌境,复取旧疆,报亡国之耻。北方忠义军纷纷来归,士气高涨,以“直抵黄龙
府”相激励。赵构、秦桧一天之内用金字牌发出十二道诏书,催岳飞班师。岳飞明愤地说“十年之力,废
于一旦”,“社稷江山,难以中兴;乾坤世界,无由再复”,被迫下令撤军。岳飞在撤军前,故意放出风
声,说明天渡河,几术害怕城内百姓作岳家军内应,连夜弃城,北逃一百余里。岳家军班师后,金兵乘机
夺占了郑州、顾昌、陈州、蔡州等地。
岳飞回到临安(今浙江杭州)后,兵权被夺。绍兴十一年(公元1141年)七月,秦绘竣使右满议大夫万侯
桌首先发难,上书指责岳飞“爵高禄厚,志满意得,平昔功名的志向,日渐颓情”。这年八月,岳飞的枢
密副使之职被免,改任万寿观使的闲职。之后,秦忙唆使岳飞手下的副统制王俊出面诬告,说岳飞部将张
宪准备谋反。十月,朝廷张榜,说张宪一案“其谋牵连岳飞,遂逮捕归案,设召狱审问”,并将岳飞及儿
子岳云逮捕入狱。十二月,赵构下旨:“岳飞特赐死,张宪、岳云并依军法施行。”当天,大理寺执法官
遵旨作最后处决,逼岳飞在供状上画押。一生光明磊落的岳飞在供状上写下八个字:“天日昭昭,天日昭
昭!”即服毒酒身亡,时年仅三十九岁。
岳飞一生出入疆场,英勇抗击侵掠,坚决反对国族压迫,其爱国主义精神和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为历
代人们所敬仰,值得我们永远怀念。
岳飞生平 版本二
岳飞生平事迹
岳飞(1103—1142),字鹏举。永和乡,孝悌里(今程岗村)人,父亲岳和,母亲姚氏。岳飞因家境贫寒,童年时代白天辅助家务劳动,晚上从父习字读书。他有着超人的体力,还未成年,就能拉开三百斤(约合180公斤)的劲弓,能引发八石(约合440公斤)的腰弩。他又向周同学习射箭,向陈广学习枪法,成为武艺高强的人。重和元年(1118年),飞16岁与刘氏结婚。翌年六月,生长子云。不久,到相州(今安阳市)韩琦后裔家当庄客。
宜和四年(1122年),时值宋、金订立“海上盟约”,联合攻辽,岳飞应募从军,任小队长,参加征辽之役。这年因父丧离队回家守孝。
金军在取辽之后,发动侵宋战争。靖康元年(1126年)冬,金军围攻北宋首都开封,康王赵构在相州建立大元帅府,岳飞应募从军。不久,金军攻下开封。次年四月,北宋灭亡,岳飞跟随大元帅府到达南京(今商丘县),五月初一,高宗赵构在这里即位,建立了南宋政权,改元建炎。岳飞激于义愤,上书高宗,要求抗金,收复失地,因而以“小臣越职上书”被赶出军队。
不久,张所任河北招抚使,招募士兵,岳飞应募从军,受到张所的赏识,升任为统制,隶属于都统制王彦。他们渡河攻占新乡县城,为金兵围攻,突围后王彦组织“八字军”抗金,岳飞则自为一军,不久南下归属东京留守宗泽,屡建战功,再次升为统领、统制。
建炎二年(1128年)七月,宗泽病死,杜充接任开封留守。次年六月,杜充以勤王名义南下,改任建康(今江苏省南京市)留守,岳飞也率部随行到建康。
这年冬天金军渡江南侵,杜充逃跑后降金,岳飞率部转战茅山地区,接着转移到广德军(今安徽省广德县)的钟村,随后进驻宜兴(今属江苏)张渚镇附近,收编散兵,整顿军纪,安定了局势。岳飞的母亲、续妻李氏和两个儿子也接到了宜兴。建炎四年(1130年)春,金军追击宋高宗到达明州(今浙江省宁波市)东海中,仍未能追到,以后,向北退军,在长江中遭韩世忠攻击,退到建康,准备渡江北撤之际,岳飞率部猛烈攻击金军,收复了建康。
八月,岳飞被任为通泰镇抚使兼知泰州。但是,江北几已全被金军占领,泰州已无法坚守,这年冬分批渡江,移屯江阴(今属江苏)。
绍兴元年(1131年)正月,岳飞接到诏书归属张俊指挥,转战于江南西路、淮南西路,在击溃游寇李成(李成后投伪齐)、招降游寇张用时立功,七月,岳飞升任神武右副军统制,奉命驻守洪州(今江西南昌市)。十二月,岳飞再升为神武副军统制。
绍兴二年(1132年)二月,岳飞率部讨伐游寇曹成,收降了曹成部将杨再兴。五月,曹成在岳飞的追击下向韩世忠投降。六月,岳飞奉命屯驻江州(今江西九江市),这时的岳家军已是一支二万四千人的大军。
绍兴三年(1133年)三月至六月,岳飞又受命镇压了吉州(今江西吉安市)和虔州(今江西赣州市)的农民起义军。回军江州之后,于九月奉诏带着岳云到杭州朝见高宗,被赐予绣有“精忠岳飞”的军旗。接着岳飞的官衔升为承宣使,职务升为制置使,驻扎江州;岳家军的番号改为神武后军。十二月,牛皋、董先等部并入岳家军中。
绍兴四年(1134年)五月,南宋朝廷同意岳飞收复襄、邓等六郡的计划,经过三个多月的战斗,收复了襄阳(今湖北襄樊市)、邓(今河南邓县)、唐(今河南唐河县)、随(今湖北随州市)、郢(今湖北钟祥县)及信阳(今河南信阳市)六州郡。在攻打随州的战役中,岳云手持双锤,首先登上随州城垣,从此,他赢得了勇冠三军的声誉。岳家军作战英勇,纪律严明,素称“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这次岳飞按照预订计划收复已失的州郡,是南宋从未有人建立过的功勋,岳飞因而升为清远军节度使,这年岳飞32岁,这样年轻就获得这一头衔,在当时是绝无仅有的。
九月,金与伪齐联军避开岳飞的防区,渡淮南下,南宋朝廷急令岳飞东援淮西,岳飞派牛皋、徐庆为先锋驰援卢州(今安徽合肥市),击败来犯之敌。
绍兴五年(1135年)二月,授岳飞为镇宁、崇信军节度使,接着奉命镇压杨么起义军。王俊这时拨属岳飞军中。六月,岳飞以政治诱降与军事镇压相结合的方针,瓦解了起义军,收编了几万起义军和几支政府军,岳家军由三万多人扩大为一支十万人左右的大军。九月,岳飞的官衔升为检校少保。十二月,岳飞的职务升为招讨使,岳家军的番号也改称后护军,与张俊的中护军、韩世忠的前护军、刘光世的左护军、吴玠的右护军,是南宋的五支主力部队;岳飞与韩世忠、刘光世、张俊并称为南宋中兴四将。
绍兴六年(1136年)三月,岳飞升任京西、湖北路宣抚副使。此时,宰相兼都督诸路军马张俊组织岳飞、韩世忠、张俊四路军马进攻中原。七月,岳飞进驻襄阳后,随即发兵北伐,东路军牛皋连克镇汝军(今唐河县北)、蔡州(今汝南),西路军王贵、董先攻占卢氏、商州(今陕西商县)、栾川、伊阳(今 嵩县)等地,距洛阳只有百余里。九月,由于粮运不继,只得退兵。不久,奉诏驰援淮西。十一月,因金军和伪齐的挑衅,再次举兵北伐。进攻至蔡州,击败敌军,主动撤兵。
绍兴七年(1137年)二月,岳飞的官衔升为太尉,职务也升为宣抚使。十一月,金朝废掉伪齐,将伪齐统治区划归南宋,换取南宋的臣服,这正是宋高宗求之不得的。次年三月,即任命奸臣秦桧为右相,主持投降求和活动。
绍兴九年(1139年)正月,岳飞的官衔再升为开府仪同三司。次年五月,金朝撕毁协议,再次南侵,主力围攻顺昌(今安徽阜阳),高宗慌忙命岳飞派兵救援,并进军中原,将岳飞的官衔晋升为正任少保。
岳飞除派张宪驰援顺昌外,自己部署向中原进军,牛皋率先锋部队旗开得胜。但当围攻顺昌的金军被刘锜打败以后,高宗立即派李若虚口传密旨,命岳飞退兵回鄂州(今湖北武汉市)。岳飞未按高宗旨意撤兵,而是在李若虚的支持下继续北伐。
张宪率领先锋部队攻占蔡州(今汝南)、颖昌(今许昌),张宪又与牛皋、徐庆会师后攻下陈州(今淮阳),岳飞进驻郾城指挥全军,岳家军收复了洛阳、郑州,前锋到达中牟、朱仙镇,离开封只有数十里,在郾城、颖昌城下,大败金军统帅兀术率领的主力。但是就在节节胜利的情况下,高宗、秦桧唯恐得罪金朝统治者,妨碍其达到求和的目的,却强令岳飞退兵回鄂州。
岳家军此次北伐以来,勇猛冲杀,战无不胜,给金军以沉重打击,金军警呼:“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绍兴十一年(1141年)初,金军再次进攻两淮地区,岳飞提出直接进攻开封、洛阳的要求,高宗不予采纳,只是要岳飞救援淮西,当岳飞率军到达时,金军已经退走。
四月,高宗任命韩世忠、张俊为枢密使,岳飞为枢密副使,随即把三大将的宣抚司撤销,收了他们的兵权。之后,因岳飞反对张俊受秦桧唆使谋害韩世忠和解除抗金名将刘锜的兵权,遭到秦桧的仇恨。秦桧的党羽万俟 上奏攻击岳飞,八月,岳飞被迫辞去枢密副使。这时,金朝正向南宋诱和,内奸秦桧加紧迫害岳飞。九月,秦桧伙同张俊收买岳飞的部将王俊、王贵,诬告岳飞、张宪、岳云谋反。十月,岳飞被捕入大理寺狱。此时,金军再次南侵,迫使南宋求和,兀术还提出以杀害岳飞作为议和条件。十一月,高宗向金军称臣,订立“绍兴协议”。秦桧指使万俟莴罗织罪名,置岳飞于死地,但是“罪证”不足,一时无法结束此案。秦桧之妻王氏提示秦桧,“捉虎容易放虎难”,秦桧遂下决心立即杀害岳飞。绍兴十一年腊月二十九(1142年1月28日),秦桧竟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岳飞杀害于大理寺狱,死年三十九岁,同日,岳飞长子岳云和部将张宪也遭杀害。岳飞、张宪的家属被放逐到惠州(今广东省惠州市)和漳州(今福建省漳州市),家产被没收。
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六月,孝宗即位。七月,孝宗下诏追复岳飞的原官衔,以礼改葬。冤狱得到昭雪后,谥武穆、忠武,追封鄂王。
。
岳飞(1103—1142),字鹏举。永和乡,孝悌里(今程岗村)人,父亲岳和,母亲姚氏。岳飞因家境贫寒,童年时代白天辅助家务劳动,晚上从父习字读书。他有着超人的体力,还未成年,就能拉开三百斤(约合180公斤)的劲弓,能引发八石(约合440公斤)的腰弩。他又向周同学习射箭,向陈广学习枪法,成为武艺高强的人。重和元年(1118年),飞16岁与刘氏结婚。翌年六月,生长子云。不久,到相州(今安阳市)韩琦后裔家当庄客。
宜和四年(1122年),时值宋、金订立“海上盟约”,联合攻辽,岳飞应募从军,任小队长,参加征辽之役。这年因父丧离队回家守孝。
金军在取辽之后,发动侵宋战争。靖康元年(1126年)冬,金军围攻北宋首都开封,康王赵构在相州建立大元帅府,岳飞应募从军。不久,金军攻下开封。次年四月,北宋灭亡,岳飞跟随大元帅府到达南京(今商丘县),五月初一,高宗赵构在这里即位,建立了南宋政权,改元建炎。岳飞激于义愤,上书高宗,要求抗金,收复失地,因而以“小臣越职上书”被赶出军队。
不久,张所任河北招抚使,招募士兵,岳飞应募从军,受到张所的赏识,升任为统制,隶属于都统制王彦。他们渡河攻占新乡县城,为金兵围攻,突围后王彦组织“八字军”抗金,岳飞则自为一军,不久南下归属东京留守宗泽,屡建战功,再次升为统领、统制。
建炎二年(1128年)七月,宗泽病死,杜充接任开封留守。次年六月,杜充以勤王名义南下,改任建康(今江苏省南京市)留守,岳飞也率部随行到建康。
这年冬天金军渡江南侵,杜充逃跑后降金,岳飞率部转战茅山地区,接着转移到广德军(今安徽省广德县)的钟村,随后进驻宜兴(今属江苏)张渚镇附近,收编散兵,整顿军纪,安定了局势。岳飞的母亲、续妻李氏和两个儿子也接到了宜兴。建炎四年(1130年)春,金军追击宋高宗到达明州(今浙江省宁波市)东海中,仍未能追到,以后,向北退军,在长江中遭韩世忠攻击,退到建康,准备渡江北撤之际,岳飞率部猛烈攻击金军,收复了建康。
八月,岳飞被任为通泰镇抚使兼知泰州。但是,江北几已全被金军占领,泰州已无法坚守,这年冬分批渡江,移屯江阴(今属江苏)。
绍兴元年(1131年)正月,岳飞接到诏书归属张俊指挥,转战于江南西路、淮南西路,在击溃游寇李成(李成后投伪齐)、招降游寇张用时立功,七月,岳飞升任神武右副军统制,奉命驻守洪州(今江西南昌市)。十二月,岳飞再升为神武副军统制。
绍兴二年(1132年)二月,岳飞率部讨伐游寇曹成,收降了曹成部将杨再兴。五月,曹成在岳飞的追击下向韩世忠投降。六月,岳飞奉命屯驻江州(今江西九江市),这时的岳家军已是一支二万四千人的大军。
绍兴三年(1133年)三月至六月,岳飞又受命镇压了吉州(今江西吉安市)和虔州(今江西赣州市)的农民起义军。回军江州之后,于九月奉诏带着岳云到杭州朝见高宗,被赐予绣有“精忠岳飞”的军旗。接着岳飞的官衔升为承宣使,职务升为制置使,驻扎江州;岳家军的番号改为神武后军。十二月,牛皋、董先等部并入岳家军中。
绍兴四年(1134年)五月,南宋朝廷同意岳飞收复襄、邓等六郡的计划,经过三个多月的战斗,收复了襄阳(今湖北襄樊市)、邓(今河南邓县)、唐(今河南唐河县)、随(今湖北随州市)、郢(今湖北钟祥县)及信阳(今河南信阳市)六州郡。在攻打随州的战役中,岳云手持双锤,首先登上随州城垣,从此,他赢得了勇冠三军的声誉。岳家军作战英勇,纪律严明,素称“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这次岳飞按照预订计划收复已失的州郡,是南宋从未有人建立过的功勋,岳飞因而升为清远军节度使,这年岳飞32岁,这样年轻就获得这一头衔,在当时是绝无仅有的。
九月,金与伪齐联军避开岳飞的防区,渡淮南下,南宋朝廷急令岳飞东援淮西,岳飞派牛皋、徐庆为先锋驰援卢州(今安徽合肥市),击败来犯之敌。
绍兴五年(1135年)二月,授岳飞为镇宁、崇信军节度使,接着奉命镇压杨么起义军。王俊这时拨属岳飞军中。六月,岳飞以政治诱降与军事镇压相结合的方针,瓦解了起义军,收编了几万起义军和几支政府军,岳家军由三万多人扩大为一支十万人左右的大军。九月,岳飞的官衔升为检校少保。十二月,岳飞的职务升为招讨使,岳家军的番号也改称后护军,与张俊的中护军、韩世忠的前护军、刘光世的左护军、吴玠的右护军,是南宋的五支主力部队;岳飞与韩世忠、刘光世、张俊并称为南宋中兴四将。
绍兴六年(1136年)三月,岳飞升任京西、湖北路宣抚副使。此时,宰相兼都督诸路军马张俊组织岳飞、韩世忠、张俊四路军马进攻中原。七月,岳飞进驻襄阳后,随即发兵北伐,东路军牛皋连克镇汝军(今唐河县北)、蔡州(今汝南),西路军王贵、董先攻占卢氏、商州(今陕西商县)、栾川、伊阳(今 嵩县)等地,距洛阳只有百余里。九月,由于粮运不继,只得退兵。不久,奉诏驰援淮西。十一月,因金军和伪齐的挑衅,再次举兵北伐。进攻至蔡州,击败敌军,主动撤兵。
绍兴七年(1137年)二月,岳飞的官衔升为太尉,职务也升为宣抚使。十一月,金朝废掉伪齐,将伪齐统治区划归南宋,换取南宋的臣服,这正是宋高宗求之不得的。次年三月,即任命奸臣秦桧为右相,主持投降求和活动。
绍兴九年(1139年)正月,岳飞的官衔再升为开府仪同三司。次年五月,金朝撕毁协议,再次南侵,主力围攻顺昌(今安徽阜阳),高宗慌忙命岳飞派兵救援,并进军中原,将岳飞的官衔晋升为正任少保。
岳飞除派张宪驰援顺昌外,自己部署向中原进军,牛皋率先锋部队旗开得胜。但当围攻顺昌的金军被刘锜打败以后,高宗立即派李若虚口传密旨,命岳飞退兵回鄂州(今湖北武汉市)。岳飞未按高宗旨意撤兵,而是在李若虚的支持下继续北伐。
张宪率领先锋部队攻占蔡州(今汝南)、颖昌(今许昌),张宪又与牛皋、徐庆会师后攻下陈州(今淮阳),岳飞进驻郾城指挥全军,岳家军收复了洛阳、郑州,前锋到达中牟、朱仙镇,离开封只有数十里,在郾城、颖昌城下,大败金军统帅兀术率领的主力。但是就在节节胜利的情况下,高宗、秦桧唯恐得罪金朝统治者,妨碍其达到求和的目的,却强令岳飞退兵回鄂州。
岳家军此次北伐以来,勇猛冲杀,战无不胜,给金军以沉重打击,金军警呼:“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绍兴十一年(1141年)初,金军再次进攻两淮地区,岳飞提出直接进攻开封、洛阳的要求,高宗不予采纳,只是要岳飞救援淮西,当岳飞率军到达时,金军已经退走。
四月,高宗任命韩世忠、张俊为枢密使,岳飞为枢密副使,随即把三大将的宣抚司撤销,收了他们的兵权。之后,因岳飞反对张俊受秦桧唆使谋害韩世忠和解除抗金名将刘锜的兵权,遭到秦桧的仇恨。秦桧的党羽万俟 上奏攻击岳飞,八月,岳飞被迫辞去枢密副使。这时,金朝正向南宋诱和,内奸秦桧加紧迫害岳飞。九月,秦桧伙同张俊收买岳飞的部将王俊、王贵,诬告岳飞、张宪、岳云谋反。十月,岳飞被捕入大理寺狱。此时,金军再次南侵,迫使南宋求和,兀术还提出以杀害岳飞作为议和条件。十一月,高宗向金军称臣,订立“绍兴协议”。秦桧指使万俟莴罗织罪名,置岳飞于死地,但是“罪证”不足,一时无法结束此案。秦桧之妻王氏提示秦桧,“捉虎容易放虎难”,秦桧遂下决心立即杀害岳飞。绍兴十一年腊月二十九(1142年1月28日),秦桧竟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岳飞杀害于大理寺狱,死年三十九岁,同日,岳飞长子岳云和部将张宪也遭杀害。岳飞、张宪的家属被放逐到惠州(今广东省惠州市)和漳州(今福建省漳州市),家产被没收。
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六月,孝宗即位。七月,孝宗下诏追复岳飞的原官衔,以礼改葬。冤狱得到昭雪后,谥武穆、忠武,追封鄂王。
岳飞在少年时有怎样的志向和抱负你从中收到怎样的启发和教育
与岳飞在年少时,便刻苦练武学文,立下要收复失地,迎会二圣,精忠报国,为民造福的志向。
我们要学他的忠义,勤奋的精神,以及他爱国的精神。
满江红抒发了岳飞怎样的抱负空负大志
《满红红》中表达了岳飞怎样的抱负反映了岳飞精忠报国的英雄气概和爱国主义 ,也表现出了一种浩然正气,报国立功的信心和乐观主义精神和作者忧国报国的壮志胸怀。
满江红表达了岳飞怎样的抱负《满江红·怒发冲冠》是南宋抗金民族英雄岳飞创作的一首词。表现了作者抗击金兵、收复故土、统一祖国的强烈的爱国精神。
《满江红·怒发冲冠》(宋·岳飞)
怒发(髪)冲冠,凭栏(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作者简介
岳飞(1103—1142),南宋抗金名将。字鹏举,相州汤阴(今属河南)人。官至枢密副使,封武昌郡开国公。以不附和议,被秦桧所陷,被害于大理寺狱。孝宗时追諡武穆,宁宗时追封鄂王,理宗时改諡忠武。《宋史》有传。《直斋书录解题》着录《岳武穆集》十卷,不传。明徐阶编《岳武穆遗文》一卷。词存三首。
岳飞为什么会受人民的尊敬?你从中受到了哪些教育和启发宋太祖以武得天下,所以对武力很看重,以致后来的皇帝也想用太祖的方法治国,但是,由于对手不够厉害,很快被宋朝灭掉,结果宋朝皇帝们一个个以为可以高枕无忧了,不整治军马。忽然辽、金崛起,宋仓促应战,一败再败,宋室信心丧失殆尽,纷纷割地求和!一个国民百倍于敌人的大国,竟然落得偏安于江南小城,此等奇耻大辱,有志之人不可忍!然以宋皇帝为首的统治阶级不顾白姓的死活,苟且偷生,过的是花天酒地的生活,凡敌人一来,就割地,过一天算一天。岳飞以岳家军屡战屡胜的功绩展示了中华民族强大的力量,使收复失地的百姓脱离外人的欺辱,让中华民族看到了希望,重新生起了强大的自信心和民族团聚力,所在是民族英雄
少年时代的苏轼受到怎样的家庭教育
只能回答父亲苏洵对他的影响很大,关于苏轼,可以看下《苏轼传》应该对你有帮助。
岳飞表达了词人怎样的远大志向满江红为一词牌名,此调为双调93字,前阕4仄韵,后句5仄韵,前阕5、6句、后阕7、8句要对仗。后阕3字4字也用对仗。
其中最著名的一首为宋朝名将岳飞所作;表现了抗击金兵、收复故土、统一祖国的强烈的爱国精神
秋思和逢入京使 作者是怎样读诗的?你从中受到了怎样的启发?逢入京使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
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
凭君传语报平安。
秋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
唐代著名边塞诗人岑参的《逢入京使》是一首怀乡之作,与他其余的富有浪漫气息的边塞诗风格迥异。此诗不假雕琢,语言平淡朴实但又透露出丰富韵味,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百读不厌。细细品味此诗,发现它与中唐诗人张籍的同是怀乡之诗《秋思》有许多相似之处。
看到《逢入京使》这个题目,很难让人想到这首诗表达的是思乡之情,反而由于岑参的生平、遭遇而认为这是一首抒发自己的抱负,希望建功立业的诗。等看了正文“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才明白诗人在思念家乡,可是这好像和题目没什么关系,而接下去引出“入京使”,点名题目,让读者恍然大悟:原来诗人是要人京使者来“传语报平安”。
《秋思》与《逢入京使》不同,从“秋思”两字,不难知道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首句“洛阳城里见秋风”就点了题,“洛阳城里见秋风”,写客居洛阳,又见秋风。诗人见到这凄凉摇落之景,不免勾起羁泊异乡孤独凄寂之情,引起对故乡、家人的悠长思念。“见”字平淡而有含蕴,读来易令我产生联想。
第二句“欲作家书意万重”紧承上句,写诗人想写封家书来寄托思乡之情。“欲”字表达了诗人铺纸执笔之际心里涌起千愁万绪,觉得有讲不完的话要倾吐,而一时间竟不知从何说起。“意万重”,极言思意之多,诗人迟迟不能下笔的生动形象跃然纸上。
三、四两句,写家书即将发出时的细节——“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书成封就之际,诗人似乎已经言尽,但当捎信人就要上路时,却又生怕信中漏写了什么重要内容,于是再次匆匆拆开信封。“复恐”二字,写出当时的担忧,刻画心理入微。
此诗首句点明时间和地点,后三句属心理描写,一气贯下,明白如话,质朴真实。由于这种心情是当时游子普遍存在的,所以人们读到此诗,顿感亲切有味,所谓“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潘德兴认为此诗是“七绝之绝境,盛唐巨手到此者亦罕”(《养一斋诗话》)。“余平身苦作家书,每作家书,头绪多,笔下写不干净,必有遗落处,读司业此诗,深得我心”(清-徐增《说唐诗》)。沈德潜认为此诗“亦复人人胸臆语”。
王安石说张籍诗的艺术特色是:“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题张司业诗》)。此诗便是例证。面对秋景,诗人不著眼于离别的哀愁,也和文人悲秋之作不同,只是把蕴藏的丰富感情表现在平淡、自然而简炼的文字里。诗中没有悲秋的字样,但感秋伤怀的意思是显而易见的;诗里也没有提到想念家乡,但清新质朴的文字把游子的思乡之深形象地勾勒出来。
学生要有什么样的志向和抱负该学的学,该玩的玩,不然等毕业以后就没机会了
读了《考核》这篇短文,你从中受到了怎样的启发1.看到了好像没有看到一样;视若无睹:关怀备至
2众多应聘者对待小男孩的态度:视若无睹 雯雯对小男孩的态度是:和蔼可亲
3.等著应聘者关心他。
4.被录用者雯雯着装朴素、相貌平平,文化成绩并不十分出色。
5.考文化知识;考思想素质。
6.虽然她们是研究生,或有了职业和收入稳定的大学生,但是她们缺少一颗对孩子的爱心。
7.南方一幼儿园公开招聘园长,经过两轮考核,最终录取的不是研究生、大学生,而是相貌平平,文化成绩并不十分出色的雯雯,大家感到愕然。看了录影之后,大家才恍然大悟。
8.做人不仅需要过硬的文化知识与技能,还要有一颗关爱他人的心。
真实岳飞:民间流传着很多历史人物的传说,很多都是后人虚构的。但就岳飞而言,虽然《说岳全传》有很多虚构的事迹和一些戏曲作品,但他崇高的气节并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
岳飞有一句流传了近千年的名言:“文武百官不爱财。陈武将死,天下太平。”宋代官场弥漫着崇武抑武的习气,将领被称为蛮夷。对于一个军事统帅来说,说出这样一句一针见血、言简意赅的名言是极其困难的,更不用说亲自实践了。他当了高官后,收入自然也挺高,但一直过着相当简朴的生活。岳飞的妻子李娃曾穿丝绸。后来岳飞坚持用低档亚麻代替丝绸。他的私人收入非常丰厚,但他经常把私人利益变成公共利益,用私人财富补贴军队。有一次,家里的货卖了,结果2000弓。他被杀后,接管了自己的财产,但家里没有财宝。贵重物品只有3000多匹马、麻布和丝绸,5000多匹流行的大米和小麦。很明显,他还是准备补充军队的。
宋代统治阶级纳妾现象十分普遍。比如抗金名将吴杰,考中进士后咯血而死。韩世忠不仅妻妾众多,还喜欢侮辱妻女,逼得英勇的战士胡彦东自杀。
岳飞的前妻刘在战乱中离家,自动再婚。他一生都和第二任妻子李华在一起。有一次,官员吴杰出差到岳飞军营,惊讶地发现那里没有嫔妃、歌手、舞女等。向吴杰汇报后,吴杰专门派了一个四川的名妾给岳飞,买了很多金玉首饰做嫁妆,却被岳飞送了回来。
岳飞根本不是官迷。他打了几次,表达了退役的意向。“三十,尘埃”这句名言表达了他鄙视官员的态度。南宋人对此有各种高评价,说他“能与田歌比肩,不过是找个僻静的地方罢了。”
岳飞有五个儿子。他死时才39岁,但已经是有孩子的爷爷了。他大孙子的岳父比他小儿子岳艾大一岁。因为他的年龄,只有他的大儿子岳云能真正与他并肩作战。他对岳云的要求可以说是格外严格,这应该与他努力纠正宋军中各种裙带关系的腐败有关,岳云年轻时在训练中不慎从马来人手中摔下,被岳飞严厉批评为“百军棍”。当岳云稍大一些的时候,他成为了一名非常勇敢的士兵。他的武器不是锤子,而是铁锥枪,在军队里叫“胜利者”,意思是这个“胜利者”总是胜利。
岳飞与妻子:发妻改嫁,继室忠贞
岳飞一生廉洁,清心寡欲,素无侍妾,他曾对送给他名姝的吴玠(抗金名将)说:“敌未灭,何以家为?”但是,在他清廉的一生中,却与三个女子,或有份无缘,或无缘无份,或有缘有份。
第一个女人:岳飞的第一个女人是刘氏,她也是岳云和岳雷的生母。对岳飞而言,刘氏应该算是有份无缘的女人。刘氏与岳飞大约于徽宗政和八年(公元1118年)结婚,这是根据岳云出生在宣和元年(公元1119年)六月,推算出来的。可惜,此女在岳飞带军驻扎外地,不能安份守节,先后两次改嫁。《会编》是这样描述刘氏的:“飞执兵权之日,遣使王忠臣往楚州韩世忠处下书,得回书欲归。临行世忠嘱之曰:‘传语岳宣抚,宣抚有结发之妻,见在此中嫁做一押队之妻,可差人来取之。’忠臣回,密报飞以世忠语,飞不答,世忠上闻。飞奏言,‘履冰渡河之日,留臣妻侍老母,不期,妻两经改嫁,臣切骨恨之,已差人送钱五百贯,以助其不足,恐天下不知其由也。’上令报行。”
《要录》也有相似的记载:“绍兴八年(公元1138年)六月丁卯,飞之在京师也,其妻刘氏与飞母留居相州,及飞母渡河而刘改适,至是在淮东宣抚使韩世忠军中,世忠谕飞复取之,飞遣刘钱三百千。丁卯以其事闻,具奏:‘臣不自言,恐有弃妻之谤。’诏答之。”
《会编》的记载比较详尽:韩世忠告诉岳飞派来下书的王忠臣,岳宣抚的结发妻子嫁给了自己手下的一个押队,并让王忠臣回去转告岳飞,快点来接结发妻子回家。岳飞听到王忠臣的密报后,不作回答。结果,被韩世忠上奏到了皇上那里,皇帝问起原因,岳飞迫不得已上奏说:“当初渡河的时候,把妻子留在家中侍奉老母,没料想,这厮竟然改嫁两次,我真是恨之切骨。已经派人给她送了五百贯(宋朝二贯便够三口之家一月之用,五百贯是一笔巨款),来帮助她家用,天下人不知道这件事情的原委,我若自己不说,恐怕会有抛弃妻子的谤言流传。”
于是,面对皇帝的撮合,岳飞也只有用硬邦邦的“切骨恨之”四个字加以回复。毕竟是她先负了他,像岳飞这样血性的男人,对于这样女人所执的是“是可忍,孰不可忍”的态度,多少旧日耳鬓厮磨的往事,都因这个女人的背叛,而化作子虚乌有。
或许刘氏就像金庸笔下的马春花,身为一个农妇却有几分艳丽的姿色,于是被一个王孙贵胄看上,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偷偷的逃离了清贫的家庭,投入王孙公子的怀抱。然而,那个公子,也不过是将她当作玩物,轻易的抛弃了。她终究还是再次落入了下里巴人的手中,继续过着穷困的生活。只是,在接过那五百贯的巨额资助时,不知她的心里是否有不甘与羞惭……
第二个女人:这个女人其实不算什么,是一个和岳飞无缘无份的女人,只是因由别人送到岳飞家里,而被传成为风流韵事而已。
这件风流韵事发生的年代不详,大约应在绍兴五年(公元1135年),平杨么之后,至绍兴七年(公元1137年)淮西兵变之前(因为在这个阶段黄纵出任的岳飞主管机宜文字),见《金佗稡编》,事情经过是这样的:“公家(岳飞家)素无姬侍,先父被檄差出,远方妄传公纳士族之女以为妾。先父以告,公曰:“四川吴宣抚尝遣属官来议军事,某饭之,彼惊讶某之冷落,归言於吴宣抚。吴乃以二千缗买一士族女,遣两使臣妻送来。某令其立于屏后,告之曰:‘某家上下所衣麻布耳,所食齑面耳。女娘子若能如此同甘苦,乃可留,不然,不敢留。’女乃吃然而笑,某曰:‘如此则不可留也。’遂遣还之,初未尝曾见其面也。”
翻译过来就是:岳飞家里向来没有姬妾侍奉,有一天黄纵出远门干公务,在很远的地方都听到岳飞纳士族之女为妾的传闻。黄纵回来以后赶紧询问岳飞,岳飞说:是这么回事,四川的吴玠宣抚(另一中兴名将,与岳飞同级)派人来我这里议论军事上的事情。我请来使吃饭,他诧异我饭桌上的冷落,回去就告诉了吴宣抚说,就算岳飞没有这么奢靡,起码总要有一个色艺俱全的艺伎出席陪酒吧,可是居然没有一个人。于是,吴玠就破费两千缗(贯),买了一个士族女子,并派两部下的妻子送女子过来交给我。我知道这事情后,没有见这位名姝,只是让她立在屏风后面,我告诉她:“我们家上上下下皆穿麻布衣,吃的也只是咸菜粗粮,女娘子若能和我同甘共苦就留下,如若不然,不敢留,还是请回去吧。”那个女子只是在屏风后吃吃的笑。我说:“既然如此,则不可留。”随后,我就让她回去了,从头到尾都未曾见面。
在这里,需要略微了解一下宋代风气,据《宋朝事实类苑》记载,石曼卿赴豪门宴会,酒菜并不放在桌子上,而是一妓捧着一个盘子,轮流上来敬客。所以,吃饭的时候每个人前面都是一溜艳妆美女。这也是宋代的官场风气。
再看岳飞,他不是把女子当作玩物,而是对自己身边女子的要求“同甘共苦”,若不能做到,宁可舍弃别人白白赠送的美女!这在那个年代实在是难能可贵的。
话说回来,岳飞有了刘氏的前车之鉴,这回送走这个美女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了。
第三个女人:说了两个与岳飞有份无缘和无缘无份的女人,接着要说的就是与岳飞“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李娃了。如果没有那场“莫须有”的天大冤案,相信他们是可以实现“与子偕老”的。
李娃在岳飞孙子岳珂编的《鄂国金陀稡编》中,是这样记载的:“李氏,名娃,字孝娥。奉其姑有礼度,又能筹理军事。先臣出军,则必至诸将家,抚其妻、子,以恩结之,得其欢心。在宜兴日,先臣尝召至行在,部下谋叛,李氏得之,不言。一日,会诸将于门,坐告之,捕斩叛者,一军肃然。”
《金佗续编》在《先祖妣李氏复楚国夫人告》中这样形容李娃:“前楚国夫人李氏,柔洁以为质,俭勒而自修,处安荣不闻骄妬之愆,居患难不改幽闲之操。”
据考证,李娃在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居宜兴,生岳霖,则应在建炎二,三年间嫁岳飞。她比岳飞年长两岁,嫁时已有二十八、九岁。
李娃是个非凡的女人,既能执礼侍奉婆母,又能统筹署理军事。岳飞出征,李娃一定会到部属家中,安抚其妻子,以恩交结部属,使部下热爱岳家军。在宜兴的时候,岳飞不在军中,李娃听说岳飞的某个部下打算谋叛,她一声不吭。直到一日,布置妥当,才齐集诸将,当众宣布了调查结果,将毫无防范的叛将捉住斩首,全军肃然起敬,完全是巾帼英雄的风范。
周密在《齐东野语》中是这样记载这位巾帼英雄:有一次,岳飞出兵,留在后方军营的李娃听说岳飞打了败仗,急忙命令一位亲将带兵救援。没想到这个时候,岳飞却得胜而归,他诧异的问这名亲将怎么回事。亲将说,奉夫人的命令去救援太尉。岳飞闻言大怒,你怎么可以听从他人的命令,于是,把这个亲将斩首示众了。
《齐东野语》是在宋末写成的,能有这则传闻,至少说明李娃在人们心目中,多少是有几分英武男儿风,且颇有管理才能的一个女人。也许正因为如此,岳飞才对李娃严加管束,后来就只许她对部下“抚其妻、子,以恩结之,得其欢心”了。呜呼,宋史上又少了一位梁红玉般的奇女子。
从绍兴十一年至绍兴三十一年,在这二十一年的流放日子中,李娃带着岳飞的子女在岭南艰苦度日。他们遭受的是对流放人员最为严厉的编管刑,严格限制人身自由,需要每月到监管人处呈身。在这样的境遇中,李娃也能够“居患难不改幽闲之操”。
当然,李娃除了有这么多美好的品格外,还相当有女人味。
宋朝的衣着仍以丝织品和麻织品为主,棉花产量颇少,棉织品视为稀珍。当时所谓的“布”,是专指麻布,穷苦百姓没有能力穿戴丝绸,只能用粗麻片裹身。很早以来,“布衣”就成了平民百姓的代名词。据《金佗续编》记载,岳飞平日只穿麻布,不着绸缎。有一回,他看到李娃穿着缯帛的衣裳,此衣虽非高等的绫罗,但岳飞已经很不高兴了说:“吾闻后宫妃嫔在北方,尚多窭乏。汝既与吾同忧乐,则不宜衣此。”从此以后,全家人再不敢穿戴丝绸了。
有这样一个极品女子,真不知道是岳元帅几世修来的福气,在岳飞去世后的三十五年中,当李娃以优雅的姿态,笑对人世间至深的黑暗与苦难时,她确实无怨无悔。可惜,她没有等到岳飞平反昭雪的日子,就在丈夫平反的前两年,这个岳飞生前的贤内助,岳飞死后的苦命女人去世了。享年七十五岁。
这就是岳飞生命中的三个女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