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初中文言文 古诗词都出自哪册的哪课
(人教版)初中古文目录 好译文网 第一册 沈复 童趣 《论语》 《论语》十则 古代诗词五首 曹操 观沧海(东临碣石) 王湾 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下) 白居易 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 辛弃疾 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 马致远 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 蒲松龄 山市 世说新语 刘义庆 咏雪 刘义庆 陈太丘与友期 课外古诗词背诵 曹操 龟虽寿(神龟虽寿) 孟浩然 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 常建 题破山寺后禅院(清晨入古寺) 李白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 李商隐 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 杜牧 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 晏殊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杨万里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莫言下岭便无难) 李清照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朱熹 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 - - - - - - - - - - 《韩非子》 扁鹊见蔡桓公 范晔 乐羊子妻 王安石 书湖阴先生壁(茅檐长扫静无苔) 彭端淑 为学 欧阳修 卖油翁 干宝 宋定伯捉鬼 杜甫 望岳(岱宗夫如何) 第二册 王安石 伤仲永 北朝民歌 木兰诗 《资治通鉴》 孙权劝学 林嗣环 口技 短文两篇 《山海经》 夸父逐日 《列子》 两小儿辩日 蒲松龄 狼 课外古诗词背诵 吴均 山中杂诗(山际见来烟) 王维 竹里馆(独坐幽篁里) 李白 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轮秋) 李白 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 岑参 逢入京使(故园东望路漫漫) 韦应物 滁州西涧(独怜幽草涧边生) 杜甫 江南逢李龟年(歧王宅里寻常见) 刘长卿 送灵澈上人(苍苍竹林寺) 赵师秀 约客(黄梅时节家家雨) 赵翼 论诗(李杜诗篇万口传) - - - - - - - - - - 刘禹锡 陋室铭 柳宗元 黔之驴 刘基 工之侨献琴 第三册 陶源明 桃花源记 短文两篇 刘禹锡 陋室铭 周敦颐 爱莲说 魏学洢 核舟记 《礼记》 大道之行也 杜甫 望岳(岱宗夫如何) 杜甫 春望(国破山河在) 杜甫 石壕吏(暮投石壕村) 陶潜明 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 李白 渡荆门送别(渡远荆门外) 陆游 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 课外古诗词背诵 《汉乐府》 长歌行(青青园中葵) 王绩 野望(东皋薄暮望) 孟浩然 早寒江上有怀(木落雁南度) 孟浩然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八月湖水平) 崔颢 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 李白 送友人(青山横北郭) 刘禹锡 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寞) 杨尧臣 鲁山山行(适与野情惬) 苏轼 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 陆游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僵卧孤村不自哀) - - - - - - - - - - 郦道元 三峡 苏轼 记承天寺夜游 沈复 闲情记趣 刘义庆 周处 《晏子春秋》 晏子故事两篇 王维 使至塞上 周密 观潮 《战国策》 画蛇添足 《韩非子》 买椟还珠 《韩非子》 滥竽充数 《淮南子》 塞翁失马 第四册 吴均 与朱元思书 陶渊明 五柳先生传 韩愈 马说 宋濂 送东阳马生序 诗词曲五首 刘禹锡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 杜牧 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 文天祥 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 苏轼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张养浩 山坡羊·潼关怀古(峰峦如聚) 柳宗元 小石潭记 范仲淹 岳阳楼记 欧阳修 醉翁亭记 袁宏道 满井游记 诗五首 陶渊明 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 李白 行路难(其一)(金樽清酒斗十千) 杜甫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 岑参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白草折) 龚自珍 己亥杂诗(其五)(浩荡离愁白日斜) 课外古诗词诵读 刘桢 赠从弟(亭亭山上松) 王勃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城阙辅三秦) 陈子昂 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 王维 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邑轻尘) 李白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弃我去者) 韩愈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 李商隐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李煜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王安石 登飞来峰(飞来山上千寻塔) 辛弃疾 清平乐·村居(茅檐低小) - - - - - - - - - - 白居易 荔枝图序 韩愈 送董邵南游河北序 袁宏道 西湖游记二则 马致远 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 第五册 司马迁 陈涉世家 《战国策》 唐雎不辱使命 陈寿 隆中对 诸葛亮 出师表 诗五首 温庭筠 望江南(梳洗罢) 范仲淹 渔家傲·秋思(塞下秋来风景异) 苏轼 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 李清照 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 辛弃疾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醉里挑灯看剑) 课外古诗词背诵 白居易 观刈麦(田家少闲月) 刘方平 月夜(更深月色半人家) 温庭筠 商山早行(晨起动征铎) 陆游 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 晏殊 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 苏轼 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 李清照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辛弃疾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张养浩 山坡羊·骊山怀古(骊山四顾) 王磐 朝天子·咏喇叭(喇叭) - - - - - - - - - - 柳宗元 始得西山宴游记 袁枚 峡江寺飞泉亭记 李贺 南园(男儿何不带吴钩) 温庭筠 梦江南(梳洗罢) 龚自珍 己亥杂诗(其八十三) 龚自珍 己亥杂诗(其一二五) 方孝孺 越巫 刘义庆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刘义庆 魏武将见匈奴使 第六册 墨子 公输 课外古诗词背诵 孟子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孟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鱼我所欲也 《庄子》故事两则 《庄子》 惠子相梁 《庄子》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左传》 曹刿论战 《战国策》 邹忌讽齐王纳谏 《列子》 愚公移山 《诗经》两首 《诗经。
2 初中文言文教学目标在哪里老师就概括出:咸、悉、并、俱等。再比如在解释这个“毋”字的时候,用了中国造字法讲解了“毋”的来由,可以加深学生对这个词汇的理解。由这节课,我最感兴趣的不是教学手段,而是王惕老师对文言文教学目标的定位,她认为文言文教学目标应侧重在文言词汇的积累,而不是文章表现出的主题内容。这一点我是非常认同的。
首先,新课程标准对初中文言文的定位是学生能读懂浅近的文言文,学会用词典查闻言词汇,注重工具性。虽然也提倡新的文言文教育思想和教育方式,但我觉得文言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之所以让我们头疼,原因无非是文字深奥难懂,佶屈聱牙,读懂也不是一件易事。所以,在教授文言文中,先解决读懂的问题。
其次,从我们学习文言文的目的来看。也许有人马上会说继承中国传统文化。但是真的要问一句:我们到底要继承什么样的传统文化呢?我们不能大而化之认为继承中国古典哲学思想等等,其实初中的文言文大都是小故事类型的,比如《孙权劝学》等反映出的道理其实很简单的,学生在读懂课文后一般都能马上概括出来的。所以,我认为初中文言文的教学应该是让学生感知文言词汇的魅力,它的遣词造句,它的言简意赅,它的朗朗上口,对语言美的体会就是通过反复朗读和词汇积累来完成的。当然,一般之外必有特殊,并不是全部文言文都是如此,一些经典如《桃花源记》、《愚公移山》的文章也是需要对内涵进行分析理解的。
最后,我们之所以无法突破文言文教学中的文与艺之争,最主要的还是突破不了中国古代“文以载道”的思想,认为文章的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形式只是手段,主题才是关键,于是无论是文学性文体、实用性文体还是文言文,我们都在强调文章的人文性。这其实有点眉毛胡子一把抓,当语文课总在重复着那几个简单的人生道理,那么离思想政治课不远了。因为,我们在对待不同文体的时候应该采取西方的一句俗语:上帝的归上帝,撒旦的归撒旦。
当然,注重朗读和词汇的积累也是有方法的,并不是干巴巴告知某个词的意思。这一点可惜向王惕老师学习的,让最难引起学生兴趣的枯燥的文言词汇有趣起来,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3 初中必背的文言文,重要的文言文/ziyuan1/uploadfile/0610/20061126140616 初中课内必背古诗词目录 1、观沧海 曹操 2、次北固山下 王湾 3、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4、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5、望岳 杜甫 6、春望 杜甫 7、石壕吏 杜甫 8、归园田居 其三 陶渊明 9、使至塞上 王维 10、渡荆门送别 李白 11、游山西村 陆游 1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13、赤壁 杜牧 14、过零丁洋 文天祥 15、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16、水调歌头 苏轼 17、饮酒(其五) 陶渊明 18、行路难 李白 19、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0、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21、己亥杂诗 龚自珍 22、西江月 辛弃疾 23、渔家傲 秋思 24、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25、武陵春 李清照 26、破阵子 辛弃疾 27、望江南 温庭筠 28、关雎 29、蒹葭 1、观沧海 曹操 2、次北固山下 王湾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3、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4、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枯藤老树昏鸦。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小桥流水人家。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古道西风瘦马。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5、望岳 杜甫 6、春望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7、石壕吏 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8、归园田居 其三 陶渊明 9、使至塞上 王维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0、渡荆门送别 李白 11、游山西村 陆游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13、赤壁 杜牧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4、过零丁洋 文天祥 15、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16、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7、饮酒(其五) 陶渊明 18、行路难 李白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金樽清酒斗十千。
玉盘珍羞直万钱。 问君可能尔?心远地自偏。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欲渡黄河冰塞川。
将登太行雪满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行路难。
行路难。 多歧路。
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9、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20、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翰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
4 初中文言文中对课什么意思对课(对课)
1旧时学习词句和准备做诗的一组练习。如:老师说“雨”,学生对“风”;老师说“桃红”,学生对“柳
绿”。
2 旧时私塾中的一种功课,即对对子。《西湖二集·愚郡守玉殿生春》:“那时方会得对课,你道他对的课是怎么样妙的? 李先生 道:‘一双征雁向南飞。’ 赵雄 对道:‘两只烧鹅朝北走。’” 蔡元培《我在教育界的经验》:“对课与现在的造句法相近。大约由一字到四字,先生出上联,学生想出下联来。不但名词要对名词,静词要对静词,动词要对动词;而且每一种词里面,又要取其品性相近的。例如先生出一山字,是名词,就要用海字或水字来对他,因为都是地理的名词。” 鲁迅 《朝花夕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对课也渐渐地加上去,从三言到五言,终于到七言。” 对课是旧时私塾常见的乃至必开的课程之一,也是我国传统语文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
对课即为对对子,是汉文化在社会生活中贯古通今,应用范围最广泛,生命力最强,最精炼也是最经济适用的文学艺术。也叫对联对联是我国人民喜闻乐见的富有民族特色的艺术形式,是语言艺术,书法艺术和装饰艺术的完美结合。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又称联语、楹贴等等。所谓对联,是指结构形式上由上下两句构成,字数相等,内容相关,讲究对偶的一种联语。楹联是与中国传统建筑格式有关,古代时称一间为一楹。楹:指的是厅堂前的柱子,将联语悬挂或贴在柱子上就叫楹联。对子是民间对对联的习惯称谓。联语又与律诗有关,律诗讲求对偶,其中第三句与第四句,第五句与第六句类似两副对联。因此,对联被誉为“诗中之诗”,是汉语言文学中的奇葩,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珍宝。关于对联的产生年代,历来众说纷纭,传统的说法是最早的对联始于五代,认为后蜀主孟昶所作的“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是我国最早的对联。对子又叫对联、联语,贴在楹柱上的称楹联。
5 初中的文言文的规 归出现在哪几篇课文里规:名词义:1、会意字。
金文字形,从聿从周,当系以规画之意。本义:画圆的器具,今指圆规。
规,有法度也。从矢从见会意。
——《说文》规矩方圆之至也。——《孟子》规者,正圆之器也。
——《诗·沔水》序·笺圆曰规,方曰矩。——《楚辞·离骚》我有天志,譬若轮人之有规,匠人之有矩。
——《墨子·天志上》圆者中规,方者中矩。——《荀子·赋》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荀子·劝学》2、法度、准则。必将崇论闳议,创业垂统,为万世规。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难蜀父老》3、模范;典范;风仪。生为百夫雄,死为壮士规。
——三国魏· 王粲《咏史》素德清规足传于汗简矣。——《晋传书王承传论》4、成例;标准;法则。
夫萧规曹随。—— 扬雄《解嘲》释规而任巧,释法而任智,惑乱之道也。
——《韩非子·饰邪》5、文体名。如:五规(唐代文体名。
即《出规》、《处规》、《戏规》、《心规》和《时规》)。动词义:1、画圆。
其母梦神规其臀以墨。——《国语·周语下》曲眉规只。
——《楚辞·大招》2、划分土地而占有。昔我先王之有天下也,规方千里,以为甸服。
——《国语·周语中》规方千里:划定王都周围千里的地方。甸服:畿内之地,作为直接收取谷物的地方。
3、劝告;建议;尤指温和地力劝。夫可规以利而可谏以言者,皆愚陋恒民之谓耳。
——《庄子·盗跖》朋友之交,至于劝善规过足矣。——清· 刘开《问说》4、计划;打算。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5、谋求;谋划。
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豫州协规同力,破操军必矣。——《资治通鉴》6、效法;摹拟。
7、揣摩。8、通“窥”。
窥察。不能死之,千人环规。
——《商君书·境内》形容词义:1、圆形的。冥冥皓容,规规皓质。
——唐·蒋防《姮娥奔月赋》2、浅陋、拘泥的样子。而小儒规规焉以君臣之义无所逃于天地之间。
——清·黄宗羲《原君》归:动词义:1、会意字。从止从妇省。
本义:女子出嫁。归,女嫁也。
——《说文》帝乙归妹。——《易·泰》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诗·周南·桃夭》(之子:这个女子)有归。
——《礼记·礼运》妇人谓嫁曰归。——《公羊传·隐公二年》生女有所归,鸡狗亦得将。
——杜甫《新婚别》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明·归有光《项脊轩志》2、又指出嫁女儿返回娘家。
害瀚害否,归宁父母。——《诗·周南·葛覃》凡诸侯之女归宁曰来,出曰来归。
——《左传·庄公二十八年》大归曰来归。——《公羊传》3、又特指女子被婆家休弃回家。
阿母大拊掌:“不图子自归!”——《孔雀东南飞》4、返回;回来。归,返也。
——《广雅》明公归自王。——西周金文《矢(zhé)令彝》分兵断其归津。
——《资治通鉴》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论语·先进》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乐府诗集·木兰诗》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史记·高祖本纪》主人忘归客不发。
——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5、归还。久假而不归。
——《孟子·尽心上》臣请完璧归赵。——《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
——清·袁枚《黄生借书说》6、辞官回家。开荒田野际,守拙归园田。
——晋·陶渊明《归园田居》7、死。汝生于浙而葬于斯,离吾乡七百里矣,当时虽觭梦幻想,宁知此为归骨所耶?——清·袁枚《祭妹文》8、投案自首。
9、合并;归依;归属;归到一处。微斯人,吾谁与归?——宋·范仲淹《岳阳楼记》樊将军以贫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
——《战国策·燕策》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亦无不可。——清·黄宗羲《原君》10、趋向;归向。
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慕仰,若水之归海。——《资治通鉴》今殴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
——汉·贾谊《论积贮疏》11、用在重叠动词间,表示不相干或无结果。12、结算。
到晚,牛浦回家,问着他,总归不出一个清账。——《儒林外史》13、通“馈”。
饷;赠送。归公乘马,祭服五称。
——《左传·闵公二年》名词义:珠算中称一位除数的除法。如:九归。
形容词义:1、羞惭。面目犂黑,状有归色。
——《战国策·秦策》动词义:1、通“馈”。赠送。
2、惭愧。
6 初中文言文哪些必须要背诵的进入初中,同学们开始接触文言文,这是语文课学习中的一个难点。怎样才能学好文言文呢?具体说来,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多读。首先要多朗读。前人学习文言文,强调多读、熟读,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多了、熟了,日积月累,也就会逐渐掌握到一定数量的文言词汇,领会到文言文用词造句的一些规律。朗读的时候,眼、口、耳、心四官并用,能够加强记忆,增强语感。
二、多背。在朗读的基础上,尽可能地多背诵一些课文,如果背诵的时候还能抑扬顿挫地体现出原文的韵味和情感,那就更好了。一般说来,提出一段或一句,我们能立即知道出自哪篇课文中,是什么意思,这是一种基本功。只要坚持不懈,扎扎实实地掌握一些古代的语言材料,就可从中获得一些学习文言文的规律。
三、多记。文言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词语、文字、语法、音韵以及修辞表达、文体特点等方面,其中应首先强调的是词语。多记一些文言常用词,这是学好文言文的关键,这就要求同学们在阅读学习课文的时候,凡遇到常用词中不认识的字或不会讲的词,就要随文记住其意思。
四、多练。就是随时运用所学的知识,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练习的主要方法就是翻译。翻译课文,有助于熟练掌握文言知识和加深对词语意义的理解。我们可以把课文笔译成现代汉语,或者口头翻译。怎样做翻译练习?有一则文言翻译口诀,对同学们可能有所帮助。口诀是这样的:
一针对一线,不增也不减。 直译是原则,意译莫随便。
文言单音多,可用双音换。 专名照样写,成语不必变。
既要会句式,还要会标点。 原文有赘词,译文可以免。
原文有省略,括弧要贯穿。 是否信雅达,译完读三边。
五、多查。即善于借助工具书,解决文言文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会使用工具书,是一项重要的基本功,也是一种能力,而且是相当重要的一种能力。初学文言文的人,在阅读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一些难懂的字、词、成语、典故、句法等,必须及时查阅工具书来加以解决。
除了以上五种方法外,学习文言文还要注意两点。
第一,要注意并抓住古今汉语之间的差异。古今汉语之间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词义和语法两个方面。就词义方面的差异来说,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古代有而现代没有了的词,即所谓“古词语”;另一种是古代和现代用法有区别的词。就语法方面的差异来说,主要有三种情况:一是实词的活用,如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名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名词用作状语;二是特殊的句式,如判断句、倒装句、被动句、省略句;三是虚词的用法。
第二,要积极地积累一些有关古代文化方面的常识,如古代的计时方法和古代的典章制度、礼仪器物等等。另外,适当了解一下古汉语的修辞特点,古代常见文体及其特点,这些都是对于学习汉语很有帮助的基础性知识。
7 初中课本的文言文一共都有哪些第一册
《论语》十则
扁鹊见蔡桓公 《韩非子》
狼 蒲松龄
短文两篇
两小儿辩日 《列子》
乐羊子妻 范 晔
诗五首
归田园居 陶渊明
过故人庄 孟浩然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书湖阴先生壁 王安石
游山西村 陆 游
为学 彭端淑
木兰诗
卖油翁 欧阳修
宋定伯捉鬼 干 宝
诗五首
观沧海 曹 操
次北固山下 王 湾
望岳 杜 甫
如梦令 李清照
西江月 辛弃疾
第二册
桃花源记 陶渊明
口技 林嗣环
孙权劝学 《资治通鉴》
伤仲永 王安石
诗五首
送杜少甫之任蜀州 王 勃
黄鹤楼 崔 颢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泊秦淮 杜 牧
夜雨寄北 李商隐
愚公移山 《列子》
短文两篇
陋室铭 刘禹锡
爱莲说 周敦颐
黔之驴 柳宗元
工之侨献琴 刘 基
诗五首
龟虽寿 曹 操
石壕吏 杜 甫
相见欢 李 煜
观书有感 朱 熹
清平乐·村居辛弃疾
第三册
短文两篇
三峡记承天寺夜游 郦道元
闲情记趣 苏 轼
周处 刘义庆
晏子故事两篇 《晏子春秋》
诗五首
使至塞上 王 维
闻王昌龄左迁遥有此寄 李 白
春望 杜 甫
登飞来峰 王安石
论诗 赵 翼
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小石潭记 柳宗元
观潮 周 密
寓言四则
画蛇添足《战国策》
买椟还珠 韩非子
滥竽充数 韩非子
塞翁失马《淮南子》
诗词五首
渡荆门送别 李 白
秋词 刘禹锡
赤壁 杜 牧
过零丁洋 文天祥
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 苏 轼
很多,其他我发你邮箱了
--------------------------------------
文言文常用句式的识记
一、判断句
(1)用“者……也”表判断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2)句末用“者也”表判断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3)用“者”表判断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4)用动词“为”或判断词“是”表判断
用“为”联系主语和谓语,表示判断。例如: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
“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
“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巨是凡人,偏在远郡……”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汝是大家子。”
(5)用“即”“乃”“则”“皆”“本”“诚”“亦”“素”等副词表示肯定判断,兼加强语气,用“非”表示否定判断
今天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梁将即楚将项燕。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 臣本布衣。” “且相如素贱人。” “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对否定判断学生常易忽略,因此要特别注意。例如:
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
予本非文人画士。
(6)无标志判断句。
文言文中的判断句有的没有任何标志,直接由名词对名词作出判断。
如:“刘备天下枭雄。”(《赤壁之战》)
不用语气词,完全由词序来体现。例如:此人力士。
注意点
判断句中谓语前出现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作判断句的主语,而有些判断句中的“是”也并非都不表示判断,“是”在先秦古汉语中少作判断词,在汉以后作判断词则多起来。
二、 被动句
所谓被动,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也就是说,主语是位于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害者,而不是主动者、实施者。文言文中,被动句的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施事者。在古汉语中,在古汉语中,被动句主要有两大类型:一是在标志的被动句,即借助一些被动词来表示,二是无标志的被动句,又叫意念被动句。
(一)有标志古代汉语表被动的句式主要有四种:
(1)用“于”表示被动关系。用介词“于”引出行为的主动者,“于”放到动词后,它的形式是:“动词+于+主动者”。例如:
王建禽于秦。(齐王建被秦国活捉了。禽,通擒)
[简析]句中的“于”用在动词“禽”的后边,引出动作行为的主动者“秦”,表示被动。“于”可译为“被”。这种被动句有两个条件:一是主语“王建”是受动者。二是句子里有表示被动的词“于”。
(2)用“见”来表示被动关系。在动词前用“见”或又在动词后加“于”引进主动者。它的形式是:“见+动词”或者“见+动词+于+主动者”。
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我虽然想再说一些,但考虑不一定被理解)
句中的“见”,用在动词“察”前,表示被动,“见察”,即“被察”之意。
臣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我担心被您欺骗而对不起赵国)
(3)用“为”表示被动关系。“为”放在动词前边引出行为的主动者,它的形式是:“为+主动者+动词”或者“为+主动者+所+动词”。例如:
①若背其言,臣死,妻子为戮,无益于君。(如果背弃了他所说的话,我死了,妻子儿女也将被杀,对君王您也没有好处)
②茅屋为秋风所破(草房被秋风吹坏了)
(4)用“受”“被”“受……于”表示被动关系。它的形式是:“被(受)+动词”或者“被(受)+动词+于+主动者”。例如:
①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被”用在动词前表被动。
②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简析]“受……于……”表示被动,可译为“被”,“于”引出主动者“人”。这种句式数量较少。
(二)无标志
这种情况是指没有被动词的被动句。如:“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资治通鉴》)这里的“逼兵势”是“被兵势所逼”的意思。
注意点: “见”有一种特殊用法和表被动的“见”的形式很相近,如:“冀君实或见怒也。”(《答司马谏议书》)这里的“见”不表被动,它是放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的客气说法,像现代汉语中的“见谅”等那为此种用法。
三、宾语前置
(1)否定句中代词宾语经常前置。
否定句就是有否定词“不”“毋”“未”“莫”等的句子。在这类句子中,代词作宾语时,则常常放在动词前面。例如:
①我无尔诈,尔无我虞。②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③《硕鼠》:“三岁贯汝,莫我肯顾。”“莫我肯顾”应理解成“莫肯顾我”。
[简析]①句的“尔”“我”,代词,分别作动词“诈”“虞”的宾语,因两个分句都是否定句,所以“尔”、“我”分别放在“诈”“虞”的前面,放在否定词“无”(毋)的后面。②句的“之”,代词,指代自比管仲、乐毅的说法,用在否定句中,作动词“许”的宾语,放在“许”的前面、否定副词“莫”的后面。
从上面的例句中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否定句中宾语代词前置,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宾语必须是代词,第二,全句必须是否定句,即必须有否定副词“不、未、毋(无)”等或表示否定的不定代词“莫”。代词宾语要放在动词之前否定词之后。
如果宾语不是代词,即使是否定句,也不用宾语前置这种格式。例如:
①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
②未绝鼓音。
③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简析]这三个句子都是否定句,由于宾语“二毛”(头发斑白的老人)、“鼓音”“王”都是名词,而不是代词,故不能前置。
(2)宾语用代词复指。
这一类宾语前置的特点是在宾语前置的同时,还要在宾语后面用代词“是”或“之”复指一下,“是”或“之”也要放在动词的前面。例如:
①日居月诸,下土是冒。(太阳呀月亮呀,照耀大地)
②君亡之不恤,而群臣是忧。〔我们的国君(晋惠公)不怜恤自己流亡在外,却忧虑着我们群臣〕
③秉国之均,四方是维。(掌握国家政权,天下赖你维持)
[简析]①句的“下土”是动词“冒”的宾语,为了强调宾语,把宾语提到动词“冒”的前边,在被提前的宾语与动词“冒”之间插进代词“是”表示复指。②句的“亡”是“恤”的宾语,借助代词“之”复指宾语,把宾语提前。③句的“四方是维”就是“维(保护)四方”,此是借助代词“是”复指宾语,使宾语前置。
用这种宾语前置的格式时,还可以在宾语之前加上“惟(唯)”,构成“惟(唯)……是……”或“惟(唯)……之……”的格式,强调宾语的作用就更加明显。例如:
④率师以来,唯敌是求。
晋出入,余唯利是视。
⑥父母唯其疾之忧。
[简析]“唯敌是求”就是“求敌”;“唯利是视”,就是“视利”;“唯其疾之忧”就是“忧其疾”。用了“唯……是……”和“唯……之……”的格式,宾语在句中的作用就比较突出。现代汉语从古代吸收的成语里有“唯命是听”“唯利是图”等说法,就是这种语法格式的保留。
(3)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鸿门宴》:“良问曰:‘大王来何操?’”
(4)介词宾语前置
《岳阳楼记》:“臆!微斯人吾谁与归?”
(5) 方位词、时间词作宾语时,有时也前置
“业文南向坐。”(《史记.项羽本记》
五、主谓倒置
为了强调谓语,有时将谓语置于主语之前。这仅仅是因为语言表达的需要。
如,“甚矣,汝之不惠(慧)!”(《愚公移山》)另外,还有定语置于中心词之后,修饰名词的量词放在名词之后等特殊现象,因不常用,因此按下不表。
1、嘻!晏子之家若是其贫也! (《晏子春秋•晏子辞千金》)
2、悲哉,世也!(《工之侨献琴》)
六、状语后置
现代汉语中状语置于谓语之前,若置于位于之后便是补语。但在文言文中,处于补语的成分往往要以状语来理解。
例如:《鸿门宴》:“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战河南”即“战(于)河南”,应理解为“于河南战”。《促织》:“覆之以掌”即“以掌覆之”应理解为“用手掌覆盖(蟋蟀)”。
状语后置最常见一种形式是介词结构后置。在现代汉语里,介词结构常常放在动词前作状语,古代汉语里有则往往置后作补语。例如: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
得双石于潭上。(苏轼《石钟山记》)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荀子《劝学》)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韩愈《师说》)
为坛而盟,祭以尉首。(司马迁《陈涉世家》)
七、定语后置
定语是修饰和限制名词的,一般放在中心词前,这种语序古今一致,在文言文中,除此情况外,也可放在中心词后。定语后置虽然没有在《考试大纲》中单独列出,但考题上经常出现,因此这也是掌握文言文句式的一个重要方面。
(1)在中心词和后置定语中间加“之”字,再用“者”字结尾,组成“中心词+之+定语+者”的格式。例如:
①于是集谢庄少年之精技击者而诏之。
②五谷者,种之美者也。(五谷是庄稼中的好种)
(2)在中心词和后置定语中间加“之”字,组成“中心词+之+定语”的格式,表示定语后置。例如:
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②云霞雕色,有喻画工之妙,草木贲华,无待锦匠之奇。(云霞绘出色彩,已超过巧妙的画师;草木装饰鲜花,不依靠神奇的绣工)
(3)定语放在中心词后,用“者”字结尾,组成“中心词+定语+者”的格式。例如:
求人可使报秦者。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
(4)在中心词和后置定语中间加“而”字,再用“者”字结尾,组成“中心词+而+定语+者”的格式。例如:
①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②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有几人欤
(5)数量词做定语多放在中心词后面。
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
八、疑问句
文言疑问句,一般都有疑问词,疑问词包括疑问代词(谁、何、曷、故、安、焉、孰等),疑问语气词(乎、诸、哉、欤、耶等)以及疑问副词(岂、独、其等)。有时也不用疑问词。另外,还有些表示反问的习惯用法。
例句
“又安干毒耶?”(又怎么干去怨恨呢?)
“尔亦知射乎?”(你也懂射箭吗?)
“为何人哉?”(是什么人?)
“夫子奚不时来观乎?”(您为什么不时常来参观呢?)
“然则何时而乐耶?”(但是什么时候才能欢乐呢?)
九、省略句
(1)省略主语。省略的条件有承前省、蒙后省、承宾省、对话省,以及概括性省略等。古今汉语都有省略,但古汉语的主语省略比现代汉语更多,更为错综复杂。例如:
①楚人为食,吴人及之。( )奔,( )食而从之。(楚国人做好饭,吴国人赶上来了。楚国人跑了,吴国人把饭吃了又跟上去追赶)
②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 )触草木,( )尽死,( )以啮人,( )无御之者。然( )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宛、瘘、疠……
(2)省略谓语。谓语是句中最重要的成分,一般是不能省略的,但在对话中或不发生误解的情况下也可以省略,特别是动词谓语。例如:
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 )而竭。
[简析]此句属承前省,后两个分句的动词谓语“鼓”承第一个分句的谓语省略了。
有时省略的动词谓语或谓语部分(包括宾语),需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即参照上下文加以补充,才能准确地理解。例如: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
[简析]例句中的“以信”“以情”,都是作状语的介词结构,后面分别省略了主要动词“告”和“论”。
(3)古代汉语的介词结构有时是可以省略介词的。常见的是省略介词“于”和“以”。例如:
①至则无所用,放之(于)山下。
②项王则受璧,置之(于)座上。亚父受玉斗,置之( )地,拔剑撞而破之。
将军战(于)河北,臣战(于)河南
[简析]①句中“山下”,是表示处所的名词,前面省略了介词“于”。②句中“座上”“地”是表处所的词语,前面都省略了介词“于”。这类的“于”字省略在古汉语里很普遍。
(4)省略中心词。
中心词是在一个词组中被定语状语修饰的词,在常规句子里,中心词是不能由定语状语来替代的。但是,古汉语里却存在着省略中心词的现象。因此,读文言文时,就不能不引起注意,以免造成理解上的障碍。例如:
①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②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简析]①句中的“宫中府中”就是“宫中之吏”与“丞相府之吏”,省略了中心词“吏”,实际上是定语代替了中心词。②句中的“不毛”,就是“不毛之地”,即不生草木的地方。
(5)动词宾语的省略
以相如功大,拜( )为上卿。”(《廉颇蔺相如列传》
(6)介词宾语的省略
此人一一为(之)具言所闻
十、常见文言文固定格式
固定格式也叫固定结构,或者凝固结构。它的语法特点就是由一些不同词性的词凝结在一起,固定成为一种句法格式,表达一种新的语法意义,世代沿用,约定俗成,经久不变
不亦……乎 相当于“不是……吗”
何……为 相当于“为什么要……呢?”
见……于 相当于被动句
以……为…… 相当于“把……(当作)……”
如……何 相当于“对……该怎么办”
唯……是 “是”无意,起宾语提前作用;“唯”表示对象的唯一性
与其……宁…… 相当于“与其……宁可……”
按表达语气的种类分为四种:
第一种:表陈述语气常用的有:有以(有用来)、无以(没有用来)、有所(有的)、无所(没有的)、比及(等到的时候)、为所。
第二种:表疑问语气常用的有:奈何(怎么办)、何如(怎么样)、如休(把怎么样)、得无耶(大概吧、恐怕吧)等。
第三种:表感叹语气常用的有:何其(多么)、一何(何等、多么)、何之(怎么这样啊)等。
第四种:表反问语气常用的有:无乃乎(恐怕、只怕)、不亦乎(不是吗)、得无乎(难道吗)、孰与、孰若(跟相)何为(为什么呢
初一人教版期末复习
复习要点:
1 进一步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2 认真记住所学过的重点作品的体裁、出处、作家的姓名。凡是中国作家,要记清他们所处的时代(朝代);外国作家要记住他们的国籍和所处时代,部分著名作家的评价也须记住。
修辞
复习要点:
1 要理解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方法的作用是增强语言的形象性;对偶、排比、设问、反问等修辞方法的主要作用是增强语言气势。
2 要理解有些句子虽然有“像”、“好像”一类的词,但不一定是比喻句。
3 了解借喻和借代、排比与反问、反问与设问各自的特点,在应用中避免混淆。
标点符号
复习要点:
1 了解标号和点号所包括的内容。
2 重点掌握最常用的几种标点符号的用法,了解其作用。
模拟试题
文学常识
一 判断题:
1 散文《春》和《秋魂》的作者都是著名作家朱自清。( )
2 散文《济南的冬天》节选自《老舍文集·一些印象》作者是老舍。( )
3《海滨仲夏夜》节选自峻青的散文集《秋色赋·海滨仲夏夜》。( )
4 著名作家、教育家、编辑家原名叶绍钧,字圣陶。他的作品主要收在《古代英雄石像》里。( )
5《社戏》的主人公是“我”,即鲁迅先生,全篇的线索是“看社戏”。( )
6《小橘灯》是冰心的散文,贯穿全文的情感线索是:怜——爱——敬——念。( )
7《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最后一课》、《小橘灯》都是以写少年儿童为题材的作品,作品中“我”都是作者本人。( )
8 杜甫的山水田园诗在艺术上有很高成就,《过故人庄》就是能表现他的创作风格的代表作。( )
9《论语》是记录孔子和其弟子言行的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昔作之一。( )
10 朱自清,字佩弦,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洲杂记》等,都收在《朱自清文集》里。( )
二 选择题
1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通知对象的名称,一定写在正文内容的前头,顶格写,不加冒号。
B 写电报稿一要注意语言简明;二要注意语言准确,不能有歧义。
C 申请书最后一行的左下方要注明有效期。
D 某同学不慎将书包丢失,写了一张启事张贴,启事标题为《招领启事》。
2 下列标示朗读节奏有误的一项是( )
A 故人/具/鸡黍 B 谁家/新燕/啄春泥
C 昔人已/乘/黄鹤去 D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3 天津市某中学为开展航模活动,决定组建校航模队,订于开学第二周开始报名及选拔工作。
航模队成立后,急需向北京市航模器材邮购公司购买一批材料。
根据以上材料,从学校和航模队的角度,需要写两篇应用文。这两篇应用文应该用的体裁是( )
A 通知、电报稿 B 通知、汇款单
C 启事、汇款单 D 启事、电报稿
4 诗句、出处、作者及时代搭配均正确的一项是( )
A 晴川历历汉阳树——《黄鹤楼》——崔颢——唐代
B 商女不知亡国恨——《泊秦淮》——杜枚——唐代
C 巴山夜雨涨秋池——《夜雨寄北》——李煜——唐代
D 为有源头活水来——《清平乐》——朱熹——宋代
5 标题、作者及出处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相见欢》——李煜——《南唐二主词·补遗》
B《如梦令》——李清照——《濑玉词》
C《钱塘湖春行》——白居易——《白氏长庆集》
D《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杜甫——《杜工部集》
6 人物、作品、作者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 王小玉——《口技》——林嗣环
B 工之侨——《工之侨献琴》——刘基
C 六一公公——《社戏》——鲁迅
D 蔡芸芝——《我的老师》——魏巍
7 以下作者按时代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a 孔子 b 王勃 c 韩非 d 陶渊明 e 辛弃疾
A a c d b e B c a d b e C a c d e b D a c b d e
8 下面与课文完全相同的句子是( )
A 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串向云霄里去了。
B 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C 我想靠迅速抓紧时间,去留住稍纵即逝的日子;我想凭时间的有效利用去弥补匆匆流逝的光阴。
D 那声音似乎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
三 填空题:
1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______,作者鲁迅,本名______,是我国伟大无产阶级______家、______家和______家。他的著作很多,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都收在《______》里。
2 南宋著名诗人______的《游山西村》中流传最广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
3 东汉末年的______家、______家、______曹操的诗歌《观沧海》中最能反映诗人博大胸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
4《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源中人生活环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5 在下列诗句的空白处填上恰当的词语。
(1)等到重阳日,还来就______花。
(2)几处早______争暖树,谁家新______啄春泥。
(3)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______。
(4)争渡,争渡,惊起一滩______。
四 填表格:
作家 国籍 作品
都德
《皇帝的新装》
布封
《蚊子和狮子》
修辞
一 找出比喻句,在后面括号内画“√”
1 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是闪着无数的明星。( )
2 梦像一条小鱼,在水里游来游去,想捉它,它已经跑了。( )
3 这些衣服轻柔得像蜘蛛网一样,穿的人会觉得好像身上没有什么东西似的。( )
4 可以说,松鼠最不像四足兽了。( )
5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
6 它们好像很怕强烈的日光,白天躲在窝里歇凉,晚上出来练跑,玩耍,吃东西。( )
二 找出比喻准确、生动的句子,在后面的括号内画“√”
1 教授的门牙松动了,一说话,就像荡起的秋千。( )
2 老师是园丁,我们是花朵。( )
3 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 )
4 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曲折。( )
5 一座座摩天大楼像钻天的白杨树,直刺苍穹。( )
6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地笑着,走着。( )
三 在反问句后面的括号内画“√”
1 我的老天爷,难道我是愚蠢的吗?( )
2 嗳,您一点意见也没有吗?( )
3 听到这些大自然的幸福鸟歌唱,谁能不为之动情呢?( )
4 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是我们劳动群众。( )
四 在运用对偶修辞方法的句子后面的括号里画“√”
1 像云一样柔软,像风一样轻,比月亮更明亮,比夜更宁静——人体在太空里游行。( )
2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
3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 )
4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
5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
6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
五 对下列各句修辞方法分析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1 人间遍种自由花。
2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
3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4 旌旗十万斩阎罗。
5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A 比喻、拟人、对偶、借代、夸张
B 借代、拟人、对偶、比喻、夸张
C 借代、拟人、排比、比喻、对偶
D 比喻、夸张、对偶、借代、比喻
六 选出不是比喻句的一项是( )
A 血雨腥风应有涯。
B 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火花。
C 从化的荔枝树多得像汪洋大海。
D 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
标点符号
一 给下面各段话加上标点符号
1 今天想起来 她对我的接近文学和爱好文学 是有着多么有益的影响
2 我看见架上横排着一列中文的 毁灭 毁灭 我记得一本什么杂志上介绍过 说是一本好书
3 方志敏同志的信里说 他已以抱定牺牲的决心 没有任何牵挂和留恋
4 田里长满了野菜 雪蒿 马齿苋 灰灰菜 野葱 最好吃的是荠菜
二 为下面的句子选择最恰当的一组标点,序号是( )
那么牛郎在哪里呢a我们且把那白茫茫的银河当作一条真的河流b我们的眼光渐渐地向东南移c渡过这河流最宽阔的渡口d就遇到排成一条直线的三颗星e
A a(。) b(,) c(,) d(,) e(。)
B a(?) b(,) c(,) d(,) e(。)
C a(?) b(。) c(,) d(,) e(。)
D a(?) b(,) c(。) d(,) e(。)
三 下面句中标点没有错误的是( )
A 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B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
C 回家变卖典质,父亲还了亏空。又借钱办了丧事。
D 一个浑身只有一条短裤的男孩子,挥着一根树枝,树枝挂满绿叶,歌谣般亲切,柔和。
四 标点符号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坏日子,要飞快地去度,好日子,要停下来细细品尝。
B 忽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察颜观色,试探什么?
C 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在整个八路军医务系统中,他的医术是很高明的。
D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散发出来的清香,夹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
试题答案
文学常识
一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二 1 B 2 C 3 B 4 B 5 D 6 A 7 A 8 C
三 1 朝花夕拾;周树人;文学;思想;革命杂文;小说;散文;诗歌;鲁迅全集
2 陆游;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3 政治;军事;诗人;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4 土地平旷……鸡犬相闻
5(1)菊 (2)莺;燕 (3)鸟 (4)鸥、鹭
四
作家 国籍 作品
都德 法国 《最后一课》
安徒生 丹麦 《皇帝的新装》
布封 法国 《莺》
伊索 古希腊 《蚊子和狮子》
修辞
一 1、2、3、5、正确
二 2、4、6正确
三 1、3正确
四 2、3正确
五 A
六 D
标点符号
一 1 ,,!
2 《》。《》?,。
3 ,,。
4 :、、、……。
二 B
三 B
四 C
人教版七至九年级文言文名句理解性默写集200句
1.《论语十则》中,阐述学习与思考辩证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论语十则》中,论述好学精神和教学态度的两句是: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3.《论语十则》中阐述关于对待事物应保持正确态度的语句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4.《论语十则》中阐述关于学习态度的语句是:(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2)学而不厌,诲人不倦;(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5.《论语十则》中,阐述关于学习方法的语句是:(1)学而时习之;(2)温故知新;(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4)默而识之。
6.《论语十则》中,表现个人修养的语句是:人不知而不愠。
7.《论语十则》中,孔子评论孔文子的两句是: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8.《论语十则》中,论述学习的三个层次的语句是: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9.《论语十则》中的“逝者如斯夫”一句,人们常用来说明时间很快就过去了,要好好珍惜它。
10.《扁鹊见蔡桓公》中,表明蔡桓公对医生持反感态度的语句是: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用现代汉语概括成一个成语是:讳疾忌医。
11.《扁鹊见蔡桓公》中,点明扁鹊“望桓侯而还走”原因的语句是: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12.《狼》中,最能表现屠户勇敢的语句是:屠暴起,以刀辟狼首,又数刀毙之。
13.《狼》中,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4.《狼》中,写屠户与狼斗争有了转机的句子是:屠乃奔倚其下,驰担持刀。
15.《两小儿辩日》中,写到“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这体现了他求学态度,与他在《论语十则》中所说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两句是相一致的。
16.《乐羊子妻》中,乐羊子妻为劝夫向善,引用了两个典故是:(1)志士不饮盗泉之水;(2)廉者不受嗟来之食。
17.《为学》一文的中心论点是:学之,则难者亦易矣。
18.《卖油翁》中,揭示全文中心的一句是:无他,但手熟耳。
19.《卖油翁》中,表现陈康肃的傲慢无礼的句子是:汝亦知射乎,我射不亦精乎?尔安敢轻吾射!
20.《卖油翁》中,表现卖油翁对陈康肃的箭术不屑一顾的语句是:但微颔之。
21.《卖油翁》中,表现卖油翁技高一筹的语句是: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22.《宋定伯捉鬼》中,表现鬼多疑的语句是:卿太重,将非鬼也?
23.《宋定伯捉鬼》中,表现了宋定伯从容和机智的语句是:我新鬼,故身重耳。
24.《宋定伯捉鬼》中,表现宋定伯谨慎细致、除恶务尽的性格特点的语句是:恐其变化,唾之。
25.《宋定伯捉鬼》中,告诉人们的道理是:鬼没有人的思维,只要无所畏惧,机智勇敢,就一定能战胜它。
26.《宋定伯捉鬼》中,表现鬼怕人的语句是:惟不喜人唾。
27.《桃花源记》中,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甚异之。
28.《桃花源记》中,描写桃源周边草美花繁的语句是: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9.《桃花源记》中,点明桃源人祖先定居桃源原因的是:避秦时乱。
30.《桃花源记》中,展现桃源人精神面貌的语句(或:突出桃源人和平相处、幸福生活的语句)是: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31.成语“无人问津”出自《桃花源记》,文中的原句是:南阳刘子冀,高尚士也。闻之,欣然归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32.《桃花源记》中, 突出桃源自然环境美好的语句是: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33.《桃花源记》中,突出桃源社会生活平静的语句是: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34.出自《桃花源记》的四个成语是:豁然开朗、怡然自乐、世外桃源、无人问津。
35.《桃花源记》中,表现“村中人”热情待客的语句是: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36.《桃花源记》中,表现“村中人”都来关心渔人的语句是: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闻讯。
37.《桃花源记》中,写“村中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原因的语句是:与外人间隔。
38.《口技》中,最能表现口技者表演技艺精湛的一个词是:善。
39.《口技》中,有许多表示时间的词语,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1)表示在特定的某个时间内发生的词语是:是时。
(2)表示过了很短的时间就发生的时间词语是:少顷、未几、俄顷。
(3)表示两件事相继发生的时间词语是:既而。
(4)表示同时发生的时间词语是:一时。
(5)表示突然发生的时间词语是:忽、忽然。
40.《口技》中,强调舞台、道具简单的语句是: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41.《口技》中,赞扬口技人摹仿声响无所不有的语句是: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42.出自《孙权劝学》中的三个成语是:(1)吴下阿蒙(比喻学识尚浅)(2)刮目相看(用新的眼光来看待)(3)士别三日(形容人分别的时间很短)
43.《孙权劝学》中表明吕蒙已经认识到读书重要性的语句是:士别三日,即刮目相待。
44.《伤仲永》中,表明作者写作目的的语句是: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45.《伤仲永》中,说明在学业上,不管天生聪明与否,应持的正确态度的语句是:受于人(或:受之人)。
46.《伤仲永》中,写出仲永父亲贪利而自得,可悲可叹的愚昧无知的语句是: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47.《伤仲永》中,点明仲永才能衰退原因的语句是:不使学。
48.《愚公移山》中,说明愚公移山原因的句子是: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49.《愚公移山》中,侧面表现愚公移山艰难的句子是: 寒暑易节,始一返焉。
50.《愚公移山》中,写出愚公达到目标的句子是: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51.《愚公移山》中,愚公斥责智叟的句子是: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52.《愚公移山》中,愚公坚信移山会成功的理由的句子是: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53.《愚公移山》中,写智叟对待愚公移山的态度的句子是: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54.《愚公移山》中愚公反驳智叟观点的句子是: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55.《爱莲说》中,借莲的形象来写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芳自赏的句子是(或:赞美莲花品质的名句):出淤泥于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56.《爱莲说》中,借莲形象写君子心胸豁达,通晓事理,行为方正,德名远播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57.《爱莲说》中,借莲的形象写君子志洁行廉,仪态端庄,令人敬重而不敢欺侮的句子是: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58.《爱莲说》中,高度概括莲的可贵品质的句子是:莲,花之君子者也。
59.《爱莲说》中,感慨真的隐士少,而趋炎附势、追逐富贵多的两句是: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60.《陋室铭》中,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61.《陋室铭》中,写居室环境清新幽雅的句子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62.《陋室铭》中,虚实结合写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63.《陋室铭》中,写室主人日常生活高雅脱俗的句子是: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64.《陋室铭》中,作者以古代名贤自况的句子(或:表明自己虽然身居陋室,却同古代名贤一样安贫乐道,具有远大抱负,引用了两个典故)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65.《陋室铭》中,起画龙点睛的句子是:孔子云:何陋之有?
66.《黔之驴》中,用来比喻“本来就没有多大本领,就那么一点点本事已经使完了”的成语是:黔驴技穷。
67.《黔之驴》中,用来形容“表面巨大而实际虚弱的东西”的成语是:庞然大物。
68.《工之侨献琴》中,写出工之侨对琴进行伪装的语句是:作断纹焉;作古窽焉;匣而埋诸土。
69.《工之侨献琴》中,献琴得到最后评价的语句是:稀世之珍也。
70.《工之侨献琴》中,写工之侨第一次献琴得到的评价的语句是:弗古。
71.《三峡》中,描写三峡夏季的特点的语句的是:沿溯阻绝。
72.《三峡》中,描写三峡春冬特点的语句是: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73.《三峡》中,描写秋季的特点的语句的是:林寒涧肃。
74.《三峡》中,描写三峡总的特点的语句是: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75.《三峡》中,用夸张的手法反映三峡水流之急之疾的语句是: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76.《记承天寺夜游》中,描写夜游看到的景色的语句是(或:为读者勾画出一幅动人的夜景图的语句):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77.《记承天寺夜游》中,最能突出庭院景色的语句是:积水空明。
78.《闲情记趣》中,描写作者儿时游乐感受的语句是: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79.《闲情记趣》中,描写作者神态的语句是:呀然惊恐。
80.《周处》中,义兴百姓说“三害”指的是:周处、水中蛟、山中白额虎。
81.《晏子故事两篇》中,说明楚人“为小门于大门而延晏子”的原因的语句是:楚人以晏子短。
82.《五柳先生传》中,点明先生性格和节操的语句是:闲静少言,不幕荣利。
83.《五柳先生传》中,写五柳先生读书方法和读书乐趣的语句是: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84.《五柳先生传》中,最能反映五柳先生生活清贫却安然自得的语句是: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85.《五柳先生传》中,写五柳先生志趣与愿望的语句是: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86.《五柳先生传》中,描写五柳先生生活贫困的语句是:环睹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
87.《小石潭记》中,写潭边茂盛的植物的语句是: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88.《小石潭记》中,写潭中游鱼的语句是: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怡然不动。
89.《小石潭记》中,侧面写出潭水清澈的语句是: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90.《小石潭记》中,借景生情,寄寓自己孤寂凄清的失意心情的语句是: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91.《小石潭记》中形容溪身形状的语句是:斗折蛇行。
92.《小石潭记》中,形容岸势峭拔多姿的语句是:犬牙差互。
93.《观潮》中,描写参赛船舰之多的语句是:艨艟数百,分列两岸。
94.《观潮》中,写出阵势变化多端的语句是: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95.《观潮》中,写出双方交战激烈的语句是: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
96.《观潮》中,从听觉角度描写潮水水势大的语句是:声如雷霆。
97.《观潮》中,文中所说的“五阵”指的是:两、五、专、参、偏。
98.《寓言四则》中,“画蛇添足”的寓意是:讽刺了那些不顾客观实际,自我卖弄,弄巧成拙的人。
99.《寓言四则》中,“塞翁失马”概括成一个成语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其说明的道理是:事物的两个方面是可以互相转化的、辩证的。
100.《寓言四则》中,“滥竽充数”的寓意是:没有真正的才干,而混在行家里面充数,或以次货充好货。
101.《寓言四则》中,“买椟还珠”的寓意是:比喻没有眼光,取舍不当
102.《公输》中,与“吾知子所以距我,吾不言”相照应的一句是: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103.《公输》中,墨子为了激怒公输,为下文劝说作铺垫的一句话是: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104.《核舟记》中,点明雕刻品的主题的语句是:盖大苏泛赤壁云。
105.《核舟记》中,写出雕刻技艺的精湛、雕刻人手艺之精的语句是: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106.《核舟记》中,总写舟首尾所刻内容布局的语句是:舟尾横卧一楫。
107.《核舟记》中,点明舟上所刻文字的特点的语句是:细若蚊足,勾画了了。
108.《核舟记》中,对核舟给予高度评价的语句是:嘻,技亦灵怪矣哉!
109.《唐雎不辱使命》中,唐雎为了说明“庸夫之怒”与“士之怒”,引用了三个事例是:专诸刺王僚、聂政刺韩傀、要离刺庆忌。
110.《荔枝图序》中,说明荔枝树形的语句是:树形团团如帷盖。
111.《荔枝图序》中,说明果味的语句是:浆液甘酸如醴酪
112.《荔枝图序》中,说明写作目的的语句是:为不识者与识而不及一二三日者云。
113.《荔枝图序》中,说明荔枝不易保鲜的语句是:一日而色变,三日而味变。
114.《山市》中,给奂山蒙上一层面纱,唤起读者强烈的好奇心的语句是:然数年恒不一见。
115.《陈涉世家》中,表现陈涉远大志向及抱负的语句(或:起画龙点睛的语句)是:嗟乎,燕鹊安知鸿鹄之志哉!
116.《陈涉世家》中,体现陈胜、吴广勇于打破封建尊卑观念,善于激励众人反抗决心的语句(或:道出千古志士之胸臆的语句)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117.《陈涉世家》中,点明陈涉起义原因的语句是:失期,法当斩;天下苦秦久矣。
118.《陈涉世家》中,表达陈涉有福同享的朴素阶级意识的语句是:苟富贵,无相忘。
119.《陈涉世家》中,写陈胜、吴广在起义准备过程中,为起义作舆论准备而“威众”的两件事是:鱼腹置书和篝火狐鸣。(限填四字)
120.《陈涉世家》中,写吴广令将尉“怒众”的语句是: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
121.《陈涉世家》中,写起义队伍迅速壮大的语句是: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
122.《陈涉世家》中,与“宜多应者”相照应的语句是: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123.《陈涉世家》中,陈涉、吴广起义时提出的口号是: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则举大名耳。
124.《马说》中,点明千里马被埋没(或:表明造成千里马“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的原因;或:点明“相马者”的弊病的语句)的原因的语句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之。
125.《马说》中,作者借有关伯乐与千里马的传说将愚妄浅薄的封建统治者比作“食马者”;将人材比作“千里马”;而以伯乐自喻指的是:能识别人材的封建统治者。
126.《马说》中,点明千里马终生命运的语句是: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127.《马说》中,写出“食马者”平庸浅薄(或:愚妄无知)的语句是: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128.《马说》中,点明全文主旨的语句是:其真不知马也。
129.《送董邵南游河北序》中,点明董邵南游河北缘由的语句是:董生举进士,连不得志于有司,怀抱利器,郁郁适兹土。
130.《送董邵南游河北序》中,直接慰勉董邵南的语句是:董生勉乎哉。
131.《送董邵南游河北序》中,体现作者政治思想的语句是: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
132.《与朱元思书》中,描绘听觉的句子是: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鸣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133.《与朱元思书》中,写出作者对富春江水之美的总体印象的语句是: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134.《与朱元思书》中,描写富春江水动态美的语句是: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135.《与朱元思书》中,描写富春江水静态美的语句是:水皆缥缈,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136.《与朱元思书》中,描写富春江的山奇特的语句是: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竟上,互相轩藐;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137.《与朱元思书》中,描写富春江的山中景色的语句是: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鸣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138.《与朱元思书》中,体现作者对富春江山水赞叹的语句是: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139.《西湖游记》中,写西湖全景的语句是: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
140.《西湖游记》中,写作者初游西湖时的心情的语句是: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梦中初遇洛神时也。
141.《西湖游记》中,中写全文的语句是:西湖最盛,为春为月。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
142.《西湖游记》中,反衬作者对西湖上桃花的喜悦之情的语句是:石篑数为余言。
143.《西湖游记》中,直接抒发作者感受的语句是:艳冶极矣。
144.《西湖游记》中,侧面写出桃花浓艳迷人的语句是: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湖上。
145.《西湖游记》中,描写“为春”的语句是: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
146.《西湖游记》中,描写“为月”的语句是: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
147.《西湖游记》中,描写“为朝烟,为夕岚”的语句是: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春未下,始极其媚。
148.《始得西山宴游记》中,以西山之游否定昔日之游的语句(或:写出作者游西山感受最深的语句)是:然后知吾知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149.《始得西山宴游记》中,写出作者放松、自由的心境的语句是: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150.《始得西山宴游记》中,写出作者游览时无所不到的状况的语句是: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
151.《始得西山宴游记》中,写出作者与大自然的融合,人的精神得到无限解放的语句是: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152.《始得西山宴游记》中,写出作者寄情山水的忘情惬意的语句是: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
153.《醉翁亭记》中,描写“山间之四时”景色的语句是: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
154.《醉翁亭记》中,常用来表示意不在此,而在别的地方的语句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155.《醉翁亭记》中,描写山间朝暮景色的语句是: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瞑,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156.《醉翁亭记》中,描写滁人出游的语句是: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157.《醉翁亭记》中,描写太守宴的语句是: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158.《醉翁亭记》中,描写众宾欢乐的语句是: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159.《醉翁亭记》中,描写太守醉的语句是: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160.《满井游记》中,揭示全文主旨的语句是: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161.《满井游记》中,用比喻的方法,写出自己出城游玩的心情和感受的语句是:若脱笼之鹄。
162.《满井游记》中,用比喻的方法,写出山水清澈的语句是: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163.《满井游记》中,写出雪洗的春山之美的语句是: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164.《峡江寺飞泉亭记》中,写粤东峡山与众山不同的景致的语句是:古松张覆,骄阳不炙。
165.《峡江寺飞泉亭记》中,写飞泉亭观瀑位置极佳的语句是:闭窗瀑闻,开窗瀑至。
166.《峡江寺飞泉亭记》中,写粤东峡山古松之奇异的语句是:根分而枝合。
167.《峡江寺飞泉亭记》中,“以人之逸,待水之劳”中人“逸”分别指:可坐、可卧、可箕踞、可偃仰、可放笔砚。可瀹茗置饮。
168.《孟子二章》中,指出决定战争胜负的三要素及其关系的语句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169.《孟子二章》中,点明“战必胜”的根本原因的语句是:得道多助(得道)。
170.《孟子二章》中的中心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71.《孟子二章》中,用排比句列举了历史上六位多磨难的著名人物依次是:舜、傅说、胶鬲、管夷吾、孙叔敖、百里奚。
172.《孟子二章》中,为论证“困境能造就人材”这一道理,相关的语句是: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173.《岳阳楼记》中,表达作者旷达胸襟的语句是: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174.《岳阳楼记》中,描写洞庭湖广阔浩渺气势的语句是(或:从空间写洞庭湖景色的语句):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175.《岳阳楼记》中,从时间上写尽湖山景色的语句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176.《岳阳楼记》中,表达作者远大政治抱负的警句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77.《岳阳楼记》中与“进亦忧,退亦忧”相照应的语句(或:表明作者以天下为已任的语句)是: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178.《岳阳楼记》中,作者写“迁客骚人”登楼之“喜”的语句(或:与“喜”相照应的语句)是: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179.《岳阳楼记》中,赞扬滕子京政绩的语句是: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180.《岳阳楼记》中,写出作“岳阳楼记”缘由的语句是:属予作文以记之。
181.《岳阳楼记》中,与“前人之述备矣”相照应的语句是: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182.《岳阳楼记》中,与“悲”相照应的语句是: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183.《岳阳楼记》中,动静结合描写湖光山色的语句是:浮光跃金,静影沉壁。
184.《岳阳楼记》中,景物描写中最能体现“悲、喜”二字的语句分别是:虎啸猿啼,渔歌互答。
185.《越巫》中,概括全文中心的语句是:巫至死不知其非鬼。
186.《曹刿论战》中,点明曹刿入见鲁庄公原因的语句是: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187.《曹刿论战》中,曹刿与鲁庄公对话,强调作战取得胜利,必须取信于民的政治观点。
188.《曹刿论战》中,说明有利于反攻时机的语句是:彼竭我盈。
189《曹刿论战》中,说明有利于追击时机的语句是:辙乱旗靡。
190《曹刿论战》中,表现曹刿积极参与精神的词语是:请见。
191《鱼我所欲也》中的中心论点是:舍生而取义。
192《鱼我所欲也》中的“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概括成一个成语是:嗟来之食。
193《鱼我所欲也》点明“舍生”的原因的语句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194《隆中对》中,点明诸葛亮替刘备策划的最终目标的语句是: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195《隆中对》中,写出诸葛亮提出的战略方针的语句是: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
196.《隆中对》中,由这个故事演变而来的一个成语是:三顾茅庐。
197.《出师表》中,陈述作者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198.《出师表》中,诸葛亮向刘禅提出的三条建议是:开张圣听(广开言路);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赏罚分明);亲贤臣,远小人(亲贤远佞)。
199《出师表》中,表达诸葛亮最终政治愿望的语句(或:体现全文主旨的语句)是:北定中原,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200.《出师表》中,揭示后汉灭亡原因的语句是:亲小人,远贤臣。
想不想知道自己对第七单元的知识点有多熟悉呢?下面我为大家整理了初三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测试题,希望能帮到大家!
一、基础综合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错误的一项是()
A骈死(pián)所恶(wù)槽枥(lì)冠者(guān)
B寝衽(qǐn)庖丁(páo)杖殴(ōu)相马(xiàng)
C订鬼(dìng)食马者(sì)粟(sù)韶乐(sháo)
D自省(xǐng)蹴尔(cù)不屑(xiè)舞雩(yú)
2选出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
A、士不可以不弘毅(抱负远大,意志坚强)
B、万钟于我何加焉(增加,指带来好处)
C、夫精念存想,或泄于目(显露)
D、不以千里称也(称号)
3朗读下面句子,句中语意停顿最恰当的一项是()。
A、舍鱼而取/熊掌者也B、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C、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D、吾日三省/吾身
4下列选项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莫春者,春服既成。
B伯乐学相马,顾玩所见,无非马者。
C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D则梦见夫人据案其身。
二、基础拓展
5下列各句中“之“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策之不以其道。B犹伯乐之见马,庖丁之见牛也。
C则谓鬼持箠、杖殴击之。D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6根据语境,在划线处填上与“马”有关的成语。
马是古代重要的交通工具,也是建功立业的战具,至今还流传着许多与之有关的成语。如:比喻富有经验,熟悉情况,称为;喻光阴迅速,谓;说年老雄心在,称为;祝事业有成,则言。
7按要求填空。
(1)《论语》十则中,孔子认为有一句话可以拿来作为终生遵守的准则,它是。
(2)《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中作者借用流水比喻军民抗敌收复失地之心的诗句是,。
(3)满地落花,让看花人看到了暮春时“”的景象。
(4)终于等到了放假的日子,车站里挤满了回乡的游子,一如杜甫笔下的诗句“,”。
(5)《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的颔联是,
,表现诗人迫不及待、归心似箭心境的句子是。
(6)幸福是什么幸福是白居易“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的流连忘返;幸福是陶渊明“,。”的悠闲自得;幸福是苏轼“,”的美好愿望。
8根据所提供的语境,在下面横线处填入恰当的语句,使前后句式一致,语意连贯。
不要慨叹时光飞逝,人生苦短。若把人一生的足迹连接起来,也是一条长路;,若把人一生的情感窖藏起来,也是一壶香醇的酒。开拓一条怎样的路,,酿造一壶怎样的酒,这是一个人必须面对和思考的人生课题。
三、基础阅读
(一)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乙)曾子(名参)衣敝衣以耕。普君使人往致邑(给一座城)焉,曰:“请以此修衣。”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
曾子曰:“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终不受。孔子闻之,曰:“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选自《说苑》)
9、甲文的作者是时期的家、家、家。他主张统治者应该施行仁政,提出了“”的主张,他被认为是孔子学说的`继承者,世称“”。
10、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故患有所不辟也患辟
②纵子有赐,不我骄也赐骄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②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
12、〔甲〕文中作者阐述的主要观点是;
〔乙〕文中赞扬了曾子不受别人施舍的高贵品质。
13、“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请搜寻古今这样的“贤者”的言或行去印证孟子的观点。
(二)工之侨献琴
刘基
工之侨得良桐焉,斫而为琴,弦而鼓之,金声而玉应。自以为天下之美也,献之太常。使国工视之,曰:“弗古。”还之。
工之侨以归,谋诸漆工,作断纹焉;又谋诸篆工,作古窾焉。匣而埋诸土,期年出之,抱以适市。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献诸朝。乐官传视,皆曰:“希世之珍也。”
工之侨闻之,叹曰:“悲哉世也!岂独一琴哉莫不然矣。”
14、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①弦而鼓之()②作断纹焉()
③易之以百金()④莫不然矣()
15、下面句中的“之”指代什么。
①弦而鼓之()②还之()
③易之以百金()④工之侨闻之()
16、翻译下面句子的意思。
悲哉世也!岂独一琴哉莫不然矣。
译文:
17、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
寓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