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八记的注释以及译文

永州八记的注释以及译文,第1张

永州八记》考释

作者:刘继源

单位:湖南永州四中

一、内容摘要:

本文运用地理学关于地貌、地质、水文、生态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及本人对永州历史地理长期进行野外考察及地方志的研究,发现《永州八记》几种版本有多处错字、衍文及标点与地理事实不符,其注释、说明及译文有失真失实之处。本文对八记分别进行了力所能及的考释,为柳学研究及爱好者提供一些参考。

二、关键词:

永州、西山、钴�潭及钴�潭西小丘、小石潭、袁家渴、石渠及石涧、小石城山

三、作者姓名:刘继源

四、工作单位:永州市第四中学

五、职 称:中学高级教师

六、通讯地址:湖南省永州市第四中学

七、邮 编:425000

八、电 话:0746-8331206

作者简介

刘继源,1924年出生,湖南省东安县人。1949年前肆业原国立师范学院史地系。从事中学史地教学数十年。湖南省地理学会会员,湖南省地理教研会第二届理事会理事,中学高级教师。1986年退休后继续从事柳学研究,写有柳宗元诗文研究论文30余篇,永州柳宗元研究会理事。

目 录

<一>、关于《始得西山宴游记》的几个问题 3

<二>、《钴�潭记》、《钴�潭西小丘记》的几处考释 8

<三>、《小石潭记》释疑 13

<四>、袁家渴景物特征的探讨 17

<五>、《石渠记》与《石涧记》几处注释的质疑 20

<六>、《小石城山记》注释质疑 24

<一>

关于《始得西山宴游记》的几个问题

始得西山宴游记 柳宗元

自余为人,居是州,恒惴�。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及,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山水之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筏,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

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遯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浩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

一、西山的位置

到永州探寻柳迹的人,对于柳宗元在元和四年九月宴游的西山,具体指永州城西哪座山峰,说法不一,因此怅然无所适从。近年出版的几种有关永州旅游和地方志的书籍,关于西山的确切位置都失实。现在旅游业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正在兴起,海内外来永州旅游的人逐年增多。对于柳宗元著名的《永州八记》中的第一篇游记《始得西山宴游记》的西山,若点画错了坐标,既不利理解和欣赏柳文,又不利于发掘和建设永州市的旅游资源,更严重的是贻笑大方。当前有必要还西山的本来面貌以正视听。

三湘揽胜丛书《永州之野》在《柳宗元九记遗址》一文中说:“西山,指潇水西岸南自朝阳岩起,北接黄茅岭,长亘数里之起伏山丘,即今粮子岭一带。柳文‘穷山之高而止’的西山,指的现在永州市水厂建新房的山头。”(注:这个山头就是粮子岭)该书尾页附有《永州城区图》,图上也是将西山注记在粮子岭。又《湖南省永州市地名录》云:“据《柳河东全集》载柳宗元两次游西山:一为元和四年九月二十八日,其地即今粮子岭,写有《始得西山宴游记》。一为元和八年秋天,有《与崔策登西山诗》,诗中极言其高”。今柳子庙内陈列的永州城区地形模型,也是将西山定位在愚溪左边的粮子岭。柳宗元诗文中根本没有“西山指潇水西岸南自朝阳岩起,北接黄茅岭,长亘数里之起伏山丘,即今粮子岭一带”的记载。

我认为当前确定柳宗元贬永游踪遗址位置的原则,只能根据柳宗元有关诗文的原句来定位,结合野外地理考察进行论证。至于古今学者的注释、说明,专家的著作及论文,地方志及老人们的传说等,都只能供参考,绝对不能作为定位的根本依据。原来习惯及传说中弄错了的,我们有责任将它改正。在研究方法上,我们应摈弃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和方法,采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和方法。这样,就可以有比较、有鉴别;实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由此及彼;不固执个人偏见,服从事实;经过集思广益,虚心诚恳地论证,真理是愈辩愈明的,我相信肯定会得出完全符合柳文原意的正确结论。

对照柳宗元诗文,本人几次亲临考察,我认为上述几种著作将《始得西山宴游记》的西山定位于粮子岭是不符合柳文原意的。柳宗元宴游的西山,绝不是今天粮子岭,而是位于柳子祠后那座最高的山峰,她位于愚溪下游北岸。这个山峰最符合柳文所描写的西山之“特立”。理由是:

1、柳宗元元和四年九月二十八日登西山是缘冉溪(即愚溪)“攀援而登”,“穷山之高而止”。西山南侧临近冉溪及东侧临近潇水最陡峻。西坡靠近黄茅岭最平缓。位于冉溪南边的粮子岭的北侧山势海拔较低,故由冉溪上岸登临,则无需攀援。粮子岭是一条山脊宽平,可以耕作居住的低矮山冈。柳子祠后的西山孤峰特立,海拔较高,登高而望,可以极目远眺,看到数州的土壤皆在衽席之下。若站在低矮的粮子岭上,完全不可能有上述体会。

2、当时柳宗元暂住在永州东山法华寺内,该寺西亭的西方对面那座山峰恰是今柳祠后的那座最高的圆顶山峰,而不是今粮子岭。正由于这座山高峻挺拔,孤峰兀立,不同凡响,才引起柳宗元“指异之”。至于低矮宽平的山冈粮子岭有什么值得“指异之”呢?!根据柳文“望西山,始指异之”及“始得西山宴游”的原意,可以说西山之名是因柳宗元写《始得西山宴游记》而得名的。至于柳子庙为什么建于西山麓愚溪边,未作考证。

3、在《与崔策登西山》诗中有:“连袂度危桥,萦迥出林杪,西山极远目,毫末皆可了。”元和八年柳宗元已移居愚溪下流东南隅的愚溪草堂,他与崔策早晨登西山即是从这里出发的。踏着草地上露水,两人互相挽着衣袖度过横架在愚溪上的简易木桥(注:指危桥),萦迥(注:这次他们没有直接由西山南侧攀援登山,而是绕道西北走,经黄茅岭,再折向东,徐徐穿过林带,然后登上西山,即“出林杪”)。若将西山定位于粮子岭,则由柳子草堂出发,一是没有危桥可度,二是不必萦迥出林杪。因为草堂就在粮子岭北麓,可径直走上缓坡即到山脊。

4、明末伟大旅行家徐霞客1436年3月到永州寻访柳迹,经过访问和实地考察后,肯定柳宗元宴游的西山“当即柳子祠后圆峰高顶,今之护珠庵者是”。“又闻护珠茶庵之间有柳子崖,旧刻诗篇甚多,则是山之为西山无疑”。(见《徐霞客游记》卷二下《楚游日记》)

二、西山的怪特

综上所述,西山应是柳子祠后面的那座最高的圆顶山峰已无疑义。柳宗元为什么把《始得西山宴游记》作为在永州观游的开始呢?是因为在此之前未始知“西山之怪特”。究竟柳子心目中认为西山有些什么怪特呢?让我们领略一下作者的记述。

“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

此句言西山之高,极目远眺,能望到数州的土地。但各种版本注释均未说明是哪些州。事实果真如此吗?这是写实,不是虚构或夸张。因为永州位于湘西南零陵盆地中部,站在西山顶上向东远眺,高大的阳明山脉逶迤于盆地东部边境,自西南到东北跨越当时道州、永州及衡州境内,阳明山许多山峰海拔都在1000米以上。作者站在盆地中部的西山顶上去看,它们都在衽席之下。正是这样,他才感到西山之“怪特”。

“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遯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这段文字有三层意思,都是描写作者站在西山顶上所看到零陵盆地内部及边缘山地的景物而感到怪特,绝对不是指西山本身的形态和景物有什么怪特。“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是写盆地内部高低起伏、大小有别的众多冈峦洼地分布的形态。它是作者首先看到近处的冈峦高下起伏之势。有的冈峦较高,有的谷地深广低平。距西山较远处的冈峦,看起来形状就小一些,好象蚂蚁在地上累起的蚁封(窝),它们一个接一个散布盆地中,其隐蔽处好象一个个小洞穴错落于冈峦之间。第二,“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遯隐”大意是说从西山顶上展望盆地内远处的景物好象浓墨重彩的山水画卷,画图上尺寸见方的纸面上,显示方圆千里范围内的高低大小的冈峦一列列一层层的簇聚(攒)压缩(蹙)堆累,看得清清楚楚。作者在《与崔策登西山》诗中所写到的:“西山极远目,毫末皆可了。”我在考察中深深体会到这“尺寸千里”是非常符合绘画的透视原理的。过去有的注释家由于缺乏上述亲身体验,注释中都未能表达出作者原意。第三,“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这层是写作者极目远眺盆地边缘高耸的阳明山,由于距离较远,只见盆地内处处青山如带(萦青),白云缭绕(绕白)。视线的最远处,似乎与天连接在一起了。盆地内四面八方的冈峦、丘陵、谷地、山岭都为林木所覆盖,所以有“四望如一”的感觉。

综上所述,柳文中“西山之怪特”着重描写在西山顶上视线范围内景物的怪特现象。现在我们登上西山极目远眺,视线范围内仅仅是少了遍布盆地内的原始森林。

三、西山的启迪

祖国美好壮丽的山河胜景,可以陶冶人们的思想情操,激励人们奋发进取的精神,从而使自己的思想感情与祖国壮丽河山相交融,这就是古往今来仁人志士为祖国和人民献身的爱国主义思想根源之一。柳宗元贬永以来四年间还是第一次望见如此锦绣如画的景物,使自己的心胸豁然开朗,思想上受到了极大的启迪,主要表现在以下一段文字中: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浩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从表面看,上文是赞美西山特别挺立,不与小土堆同类,与天地间浩气共存,与造物者相交往。其实透过字面是抒发作者登西山后的思想情怀,把自己融于自然景物中。首先作者以特立的西山与培塿相对比,暗喻贤人君子绝不与小人佞臣为伍,是对当时政敌们的蔑视,以显示自己的高洁。其次柳子此时深刻感觉到自己的“心”(指思想)像水凝结成冰一样清明、纯洁,自己现在感到特别安定。“形”指面部容色,“释”指消散。即“恒惴�”那样惶恐不安的体态现在彻底放松了,暂时成了一个自由自在的人。关于怎样理解“心凝形释”,我认为自己若没有遭到类似柳宗元那样政治上被禁锢、遭迫害的切身体会是很难体会柳子登西山后的感受的。例如周振甫老教授在注释中说:“心像凝结那样忘掉一切,形体像消散一样忘掉自己的存在。”这就是当时周教授没有经历类似柳子政治遭遇之故。

历来文学评论家都认为柳宗元的山水游记最突出的特征就是情景交融。这一段文字则更是情景交融的典范。我们读《始得西山宴游记》若不能深刻领会这段情景交融的佳句,就等于囫囵吞枣或味同嚼蜡一样。

柳宗元非常重视元和四年九月二十八日登西山的宴游。他指出过去几年的观游完全没有价值,真正有价值的观游应该从这一次开始,才是真正的以山水自娱。文中以“始得”二字标题,是我们理解柳宗元山水游记的关键,它是划分柳宗元贬永十年前后期心态变化的转折点。

< 二 >

《钴�潭记》、《钴�潭西小丘记》的

几处考释

钴�潭记 柳宗元

钴 潭在西山西。其始盖冉水自南奔注,抵山石,屈折东流。其颠委势峻, 荡击益暴。啮其涯,故旁广而中深,毕至石乃止。流沫成轮,然后徐行。其清而平者且十亩。有树环焉,有泉悬焉。

其上有居者,以余之亟游也,一旦唉门,来告曰:“不胜官租私券之委积,既芟山而更居,愿以潭上田赀财以缓祸。”予乐而如其言。则崇其台,延其槛。行其泉于高者坠之潭。有声潨然。尤以中秋观月为宜。于以见天之高,气之迥。孰使余乐居夷而忘故土者?非兹潭也欤!

钴�潭西小丘记 柳宗元

得西山后八日,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又得钴�潭。潭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其石之突怒偃蹇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其嵚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丘之小不能一亩,可笼而有之。

问其主,曰:“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售。”问其价,曰:“止四百。”余怜而售之。李深源、元克己时同游,皆大喜,出自意外。既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嘉木立,美竹露,奇石显。由其中以望,则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鸟兽之遨游,举熙熙然回巧显技以效兹丘之下。枕席而卧,则清泠之状与目谋,��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不匝旬而得异地者二。虽古之好事之士,或未能至焉。

噫!以兹丘之胜,致之沣、镐、鄠 、杜,则贵游之士争买者,日增千金而愈不可得。今弃是州,农夫渔父过而陋之,贾四百,连岁不能售。而我与深源、克己独喜得之,是其果有遭乎?书于石,所以贺兹丘之遭也。

《钴�潭记》、《钴�潭西小丘记》前人注释甚详。1982年此两处景点均定为永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仅就《湖南省永州市地名录》中几处疑点及有的学者对钴�潭位置提出的异议,谈谈我个人的看法。

一、 钴�潭的位置

1、上述《地名录》在解说中有两处错误不符柳文原意:其一说“唐元和四年九月二十八日登西山,其地即今之粮子岭”。其二说“钴�潭北频柳子街,南临粮子岭”。

2、有的学者考证说钴�潭位于柳子街120号处的愚溪河床中,即建有游亭所在地。同时还说钴�潭西小丘及愚泉、愚沟诸景点也在此附近,这也是不符合柳文原意的。

3、我认为钴�潭的确切位置即今立有“永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碑处。最可靠的根据就是《钴�潭记》。其中第一自然段共七十个字是柳宗元描写我国南方喀斯特丘陵一条小溪中一泓湾流,命名为钴�潭。真实生动地记述了钴�潭的位置、河床、水文特征及潭的成因等,完全符合水文地理学的基本原理,是研究我国水文地理学史的典型资料之一,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现将此段七十个字按记述的地理事实分层予以解说:

(1)“钴�潭在西山西。”

——这是从地理方位确定钴�潭的相对位置。

(2)“其始盖冉水自南奔注,抵山石,屈折东流。”

——写冉水流经钴�潭处河床流向的变化及其原因;写钴�潭附近的水力比降;确定钴�潭在冉水河床中的具体位置,即冉水由南向北流触北岸岩石折向东流的转弯处。这是铁定的,谁也不能否定。北岸岩石上古代刻有“钴�潭”三字。

那为什么有的学者却将钴�潭定位于柳子街120号处的愚溪中呢?我对照查阅了周振甫注《永州八记·钴�潭记》、《湖南省永州市地名录》及曹明钢标点的《钴�潭记》,七十个字、三个版本的标点互有差异。可说没有一个版本是完全根据对钴�潭的地理事实的记述层次打记标点的。例如“屈折东流”应打记句号(。),可是上述三个版本分别打记分号(;)、逗号(,)、逗号(,)。这就导致某些学者产生误解,从而将钴�潭定位于今电站坝基以下。

(3)“其颠委势峻,荡击益暴。”

——写注入钴�潭的水势特点及其成因。“荡击”指溪水对钴�潭的下切(即下蚀),“暴”指水力侵蚀作用大。

(4)“啮其涯,故旁广而中深,毕至石乃止。”

——这是写钴�潭的成因和形状特征。“啮其涯”是指溪水对潭的旁蚀作用,故旁(周边)广。“中深”指钴�潭的成因类似壶穴,但由于基岩性质不同而成为钴�(熨斗)状。“中深”是溪水对河床岩石下蚀的结果。“毕至石乃止”再次点明钴�潭的位置。“石”即上文的“抵山石”之“石”。

(5)“流沫成轮,然后徐行。”

——写钴�潭表层水成旋涡状,一圈一圈的向岸边平缓展开。

(6)“其清而平者且十亩。”

——写钴�潭一段河床流水的面积。

(7)“有树环焉,有泉悬焉。”

——写钴�潭岸上的植被特征。“有泉悬焉”再一次点明钴�潭的位置特征。说明有泉水从高处(悬)注入处即是钴�潭。

二、 钴�潭的面积

《钴�潭记》云:钴�潭的面积“清而平者且十亩”。《湖南省永州市地名录》在《钴�潭记》解说中说:“钴�潭地处溪流,面积约十亩。”《永州之野·柳宗元九记遗址·钴�潭》云:“其清而平者且十亩的状况今犹历历在目”,岂不怪哉?!

钴�潭的面积究竟有多大?历来的注释家们由于未亲临钴�潭实地考察,在注释时都把“且十亩”注为“将近十亩”。对这些注释家我们不能苛求。但是八十年代出版的《地名录》、《永州之野》等地方志一类的著作也说钴�潭面积“约十亩”或“十余亩”而且“今犹历历在目”云,这就自欺欺人,根本不符合实际了。对于永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的钴�潭的面积大小我们应该加以肯定,不然怎么能保护这个市重点文物呢?

我是专业地理工作者,研习柳文多年,对钴�潭有近十亩的面积,一向持怀疑态度。是否柳宗元在世时钴�潭近十亩,后来由于河床变迁,面积缩小了呢?不是。因为现在钴�潭周围根本没有冲积平地,而且南北两岸均为山麓,以石灰岩为涯。无论怎样丈量测算,钴�潭均不超过半亩。难道是柳宗元著文弄错了吗?不会,因为他在愚溪居住了五年多,这里又是经常来游的“八愚”景点所在地,绝对不会弄错。那么问题出在哪里呢?我在学习《柳河东全集》几种版本的序文中发现,政和四年(公元1114年)胥山沈晦序《四明版本河东柳先生集》云:“学古文必自韩柳始,两家文字剥落,柳文犹甚……”。古代注释柳文的学者曾明确指出柳文原为手抄本,当时印刷术未发明,其中有些字已剥落,各家转相传抄,故文中常有错字、脱字及衍文。因此我根据自己多次考察肯定钴�潭“其清而平者且十亩”的“十”字是古人传抄中“半”字之误。说钴�潭面积近半亩是完全符合愚溪下游钴�潭河床面积的实际情况的。唐朝亩积虽与现时不相等,但象愚溪这样一条“其流甚下”、“峻急多坻石”,既不能通舟楫,又幽深浅窄的小溪,怎么能形成六百平方丈的水潭呢?特别是秋天,淙淙溪流从河床岩石上下注潭中,只能在面积极小的水潭中出现“流沫成轮”的现象。我们这一代人有责任纠正千百年来钴�潭面积之误,使后之来游者得重睹柳文原旨。

三、 柳宗元情钟钴�潭及潭西小丘

《袁家渴记》云:“由冉溪西南水行十里,山水可取者五,莫若钴�潭。”柳宗元曾于元和四年初冬以己之官俸购得潭上田地构筑临时住处。《钴�潭记》末尾云:“孰使余乐居夷而忘故土者?非兹潭也欤?”柳子既暂居钴�潭上,便积极开辟小丘及附近许多景点,写下八愚诗。八愚诗虽失传,但我们从《愚溪诗序》中仍可窥见柳子钟爱钴�潭及其附近景物的情怀。《愚溪诗序》云:“余以愚触罪谪潇水上,爱是溪(注:指愚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注:指钴�潭)家焉。……今余家是溪,而名莫能定……故更之为愚溪。愚溪之上买小丘,为愚丘,自愚丘东北行六十步得泉焉,又买居之为愚泉。愚泉凡六穴,皆出山下平地,盖上出也。合流屈曲而南为愚沟,遂负土累石,塞其隘为愚池。愚池之东为愚堂(注:柳宗元暂住处),其南为愚亭,池之中为愚岛。嘉木异石错置,皆山水之奇者,以余故,咸以愚焉。……于是作《八愚诗》,纪于石上。”

柳宗元在《序饮》一文中云:“买小丘,一日锄理,二日洗涤,遂置酒溪石上。响之所谓牛马饮者,离坐其背,实觞(注:指斟满酒杯)而流之(注:指轮流而饮)……又置酒令投筹输者饮,以穷日夜而不知归,于以合山水之乐,成君子之心,宜也。”

潭西小丘经处理,洗涤,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此小丘虽小,但景物特别宜人:嘉木立,美竹露,奇石显,山高,云浮,溪流,鸟兽遨游。这里与西山之高,可以极目远眺不同,情景又是另一种境界。《西小丘记》云:“清泠之状与目谋,��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这段文字是说躺在小丘草地上,看到周围清凉的景色,觉得特别醒目,听到淙淙流水声感到非常悦耳,清闲而空虚的环境使精神特别清爽,深沉而幽静的气氛使心情更加愉快。柳子在《小丘记》中将情景交融由视觉听觉的感受进而到作者的内心精神世界,使主客观世界水乳交融。故作者在《小丘记》中写到“不匝旬而得异地者二”(注:指钴�潭及潭西小丘)的胜景异乎寻常。余读《柳河东全集》,自柳子贬永初期至元和四年秋以前所著诗文中罕见“乐”与“喜”字,《钴�潭记》及《钴�潭西小丘记》首次重复出现“乐”与“喜”字,如“予乐而如其言”,“孰使余乐居夷而忘故土者?”及“皆大喜”,“与深源、克己独喜得之”。这绝非偶然现象,而是柳子贬永四年来思想及心态的重大转折点,掌握此转折点对研习柳文至关重要。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将钴�潭潭西小丘及其附近景物作为一个整体风景区看待。时过境迁,现在这里许多景物如“牛马之饮于溪”,“熊罴之登于山”以及愚溪、愚堂、愚亭及竹、树等已不复存在。但“其清而平者且近‘半’亩”的钴�潭及愚泉两处自然景观依旧。特别是“愚泉凡六穴,皆出山下平地,盖上出也”(注:指涌泉),迄今千余年泉眼还是六孔,泉水均上涌。这是一般地质情况下极难看到的地下水文景观之一。可惜人们并不知道它的成因和实用价值,故迄今未得到重视和开发利用。有的学者甚至指出“六愚”的位置在粮子岭西侧今吕家冲一带,这是完全没有根据的。

< 三 >

《小石潭记》释疑

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小石潭记》是柳宗元《永州八记》中脍炙人口,具有典范性的佳作,千百年来为人们所习诵。它是中学语文课本及各种古代文选经常入选的范文。历来注释家对于《小石潭记》的注释甚详,译介《小石潭记》的专著也不少。虽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具真知灼见,但因为他们没有掌握第一手资料,都有一些不符合实际的情况。现在就本人所知,说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小石潭在哪里?

有的注释家说小石潭是个山泉,有的说小石潭是一般平地上的小水氹子,还有的说在永州法华寺的西边等等。这些都不切实际。

柳宗元山水游记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对时间、距离、方位、地点、自然景物及其特征写得非常具体真实,虽千百年后读其文,临其境,无不感到真切。《小石潭记》也是如此。《小石潭记》开头写道:“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文中的“小丘”即愚溪钴姆潭西的小丘(即愚丘),位于愚溪下游左岸。沿愚溪左岸小径自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步即下见小潭。小丘与小石潭的方位距离明确。“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此小潭决不是山泉,也非在一般平地上。“下见”说明自岸上往下看。“水尤清冽”是指小石潭的水较钴姆潭等其他愚溪河段的水特别清且冽。可知小石潭位于钴姆潭上游河段中。

当时愚溪两岸丛生篁竹。篁竹是一种簇生笔挺的小竹,即古代制箭杆用的材料。篁竹由于是丛生密集,故须伐竹才能取道,若注释为一般的“竹林”是不确切的。

二、小石潭的水为什么“尤清冽”

若将小石潭注为“山泉”或“水氹子”,则“水尤清冽”的“尤”字就不好解释了。因为《永州八记》前后有连贯性,各篇相互呼应,同是愚溪下游上、中、下段的水温应该是相同的。为什么小石潭中的水“尤清冽”呢?古今注释家们谁也没有说明“清冽”的原因。本人根据考察所知,认为根本原因是小石潭以全石为底,没有泥沙淤积,潭底岩层中有泉水渗出之故。因为由地下水中的承压水形成的泉水,埋藏深,不受大气温度变化的直接影响,水温恒定。一般情况下,夏秋季水温低于地表水,冬春季水温高于地表水。柳宗元是元和四年秋末冬初发现小石潭的,所以有“水尤清冽”的感觉。

三、为什么“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这是柳宗元能发现小石潭的重要原因。一般注释家对“心乐之”都略而不谈,实为未重视这个关键词。因为柳宗元谪贬永州司马,政治上失意,于是投迹山水以自娱。永州属于“楚之南”,唐朝时开发程度远逊于关中、中原各州。柳宗元在长安做官时,朝廷士大夫们穿红着绿,佩着玉制饰物,佩环相击的声音是听之若素。现在竟能在此荒野之处,听到清脆的像佩环撞击一样的潺潺溪水声,这对柳宗元来说是多么熟悉而又多年未曾听到的声音。这流水声激动了一个锐意革新但政治上却遭禁锢的迁客无限向往的心情而感到分外亲切,所以“心乐之”。历来注释家都忽视这个“乐”字,其实这个“乐”字才是本文情景交融的核心。正是这个

在长沙跟几位外省来的朋友吃饭,席间提到我来自永州,一位朋友立刻说:“永州?柳宗元《捕蛇者说》里提到的永州?”我点头。另一位朋友立刻背诵前几句:“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永州为外省人所知,大多是因为柳宗元先生。

零陵是永州下辖的一个区,是生我养我的家乡。零陵这个名字知道的人就更少了。其实,“零陵”这个名称比永州更古老,可以上溯到秦汉。秦始皇实行郡县制,始置零陵县,不过不是现在的辖区。汉武帝封长沙王刘发之子刘贤为泉陵候,辖区就是现在的零陵,所以零陵在古代又称泉陵。

零陵历史悠久,风景优美,是古老的历史文化名城。欧阳修曾有《咏零陵》诗:

画图曾识零陵郡,今日方知画不如。城郭恰临潇水上,山川犹是柳侯余。驿亭幽绝堪垂钓,岩石虚明可读书。欲买愚溪三亩地,手拈茅栋竟移居。

可见零陵山水形胜,风景绝佳,是一个读书垂钓、宜于居住的好地方。

潇水河

零陵位于湘江上游、湘水与潇水汇合处。潇水从北至南流经零陵境内,在萍岛注入湘江。《水经注·湘水》说:“潇者,水清深也。”这一条小河,秀丽雅致,河水清澈碧绿。她汨汩流淌了几千年,见证了零陵的兴衰,养育了一代又一代人。

见过一些地方的水,她们虽闻名遐迩,可都比不上我身边的这条小河。秦淮河风尘气太浓,西湖太过商业化,漓江也显得太热闹。只有这一条潇水河,自然质朴,静美闲适,清清浅浅,从从容容。没有游客的笑闹,也没有工业污染,只有她自己脉脉流淌。她宛如处子,从历史的深处走过,在喧嚣的世间默默流淌,给浮躁的人们一方净土。

就是在这一条河上,柳宗元头戴斗笠,身披蓑衣,在大雪纷飞、鸟兽匿迹的寂静中孤舟独钓,完成了自我精神的救赎。他留下的那首《江雪》脍炙人口,那种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的思想为历代知识分子所推崇。

也是在这条河上,柳宗元沉浸于青山绿水间,用这清澈的河水化解他政治失意的孤愤。他挥笔写下《渔翁》: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斯人已逝,然而山水依然令人迷醉。大师的情怀和才华已然融入这山水之中,千百年来一直为人景仰。难怪陆游力赞潇湘:“挥毫当得江山助,不到潇湘岂有诗。”

霞客渡

潇水之西有霞客渡,过去叫黄叶古渡。因为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曾从这里过渡,为纪念他,所以更名为霞客渡。霞客渡是零陵古城五大古渡之一。

以前,人们往来东西两城,便在此等候渡船。我念书那会儿,这里还有渡船往来两岸,是柴油机牵引的,一旦发动,便突突突地发出巨大的响声。船费只需两毛,后来增至五毛。

时间再往前,从这里过渡必是搭乘那种手摇的小舢板了。所以后来我读沈从文先生的《边城》,读到拉渡船的爷孙两个送人过河的文字,我的脑海里便鲜明地浮现出霞客渡渡船的情景。

现在,渡船已经不见了,河上架起了一座美丽结实的浮桥,既勾联东西城,又成为古城一景。尤其是晚上的时候,灯火璀璨,波光粼粼,桥上人来人往,十分热闹。

其实早在元代,为方便两岸人们过河,这里就曾架过浮桥,叫做“平政桥”。桥的名字含义颇深,取古代贤文中“君子平其政”之义。

霞客渡大块的青石铺地,拱形石门,我总疑心这是一座城门。每次走到这里,厚重的历史感便迎面而来。这里如今也成了网红打卡地,在这里照相特别有意境。

柳子街与愚溪

从霞客渡拾级而上,便来到柳子街。同样是青石铺就的路面,街道两旁皆是木板铺面,古色古香。每次走过这条街,我的耳边总是回想起郑愁予的《错误》:

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你底心如小小寂寞的城/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蛩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你底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这样古老的青石板铺就的古驿道,上面曾经响起过多少马蹄声?来来往往有过多少过客?谁又是谁的春闺梦里人?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又开落了多少次?一切都无从得知,一切都湮没于历史的烟尘里了。

往前一点,就是柳子庙。当然是为纪念柳宗元而建。柳氏被贬谪永州,先居法华寺,后迁居西山——就是此地。他在这里写了名垂青史的《永州八记》和《愚溪诗序》。

柳子庙前沿台阶而下,就是愚溪。

是柳宗元的愚溪。

溪水清澈见底,两岸草木葱茏,怪石嶙峋。柳氏说它“峻急多坻石”“幽邃浅狭”,然“善鉴万类,清莹秀澈,锵鸣金石”。千百年过去了,它还是柳氏笔下的愚溪,保留了那原始的风貌,还能“使愚者喜笑眷慕,乐而不能去也”。

近两年,在愚溪两岸大修大建,人为地修建了一座“古城”,都是仿古的建筑,檐角高翘。晚上灯火辉煌,人声喧嚣,各色人等穿了古装,穿梭于城中,摆出各种姿态照相留念。更有茅屋音乐,盘王节舞蹈等,声音震天,实在热闹。

但我以为,这份浓重的商业气息掩盖了愚溪的灵秀。

水晶巷

潇水之东临河一带是大西门。大西门一带多巷弄,老零陵“九井十八巷”大多集中于此。

其中最著名的当属水晶巷。水晶巷是一条东西方向的老巷子。巷子两边的建筑多为砖木结构,墙面斑驳,木门朽蚀,给人一种沧桑感。有一户人家厚重的木门两侧撰有一副小篆写的楹联:"诗书传宅第,古井有人家",可谓古意盎然。

从巷口稍进去一点,便有一眼著名的古井,井名春泉。巷子更深处还有一口古井,名霭士。有自来水之前,周边居民皆从这两口井里打了井水洗衣洗菜、煮饭做浆。清冽甘甜的井水滋养出聪慧质朴的人民,培育出古朴明净的民风。

春泉井旁一所古老的宅院里,专门制作水晶巷酱板鸭,其注册商标即为“春泉牌”。水晶巷酱板鸭用料讲究,香辣可口,是永州人民舌尖上的至爱。

走进水晶巷,就一脚踏进了老零陵热腾腾的生活。窄窄的巷弄,古老的木门,石头做的门框,风雨侵蚀的墙面,还有古井,都在向你诉说远去的历史。

巷子里寂静,清冷,鲜少行人。偶尔有三五老人围坐在巷中空地上扯胡子(永州人常玩的一种牌类活动)。旁边燃一盆烧得正旺的火,是用木柴烧的火。树木燃烧散发的清香给人带来清闲和心安的感觉。巷子里是陶渊明笔下“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的古朴和悠然,巷子外则是热热闹闹的人来车往。

东山

从大西门往东走几百米,便是东山。

杨万里有诗“最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诗中东山即此东山。东山又名高山,《永州府志》记载:“府城地形高下起伏,冈阜缪绕,郁然耸城之中者,高山为最。联亘于城东隅,故名东山。”可见其地理位置颇高。山上古木参天,浓荫匝地,自然风景优美。漫步其间,空气清新,鸟鸣盈耳,但觉心旷神怡。

东山又是人文荟萃之地,山中有多处人文景观,文庙、武庙、法华寺、绿天庵等皆值得一看。

文庙自然是供奉文圣孔子的地方。建筑规模宏大,气势雄伟。走进殿内,只觉庄严肃穆,令人肃然起敬。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入世精神千百年来影响了多少读书人!可以说,从古至今,中国历代知识分子的身上或多或少都有儒家思想的影子。

殿前檐下有汉白玉柱及青石柱各两根,柱上是龙盘凤舞的浮雕。堂内竖有朱熹写的“忠孝”、“廉洁”匾额。读书人若能将这两个词牢记于心中,才是真正的读书人吧!

武庙供奉的则是武圣关羽。它与文庙相距一箭之遥,同样是红墙青瓦,檐角高翘,端庄雄伟的建筑。殿中有青石龙凤柱四根,上面雕有雌雄蟠龙,龙头硕大,龙嘴里各含一颗大珠,其中两雌龙还怀抱小龙。神态栩栩如生,似欲腾空而去。看到这四根石柱,我不由感叹古代石匠的伟大。在没有任何现代机械帮助的情况下,他们是怎样把龙凤雕得这样生动的?又是怎样把这四根大石柱竖立起来的?真是难以想象。

与文圣孔子“万世师表”“德配天地”不同,武圣关羽素以“忠义”名世。殿内关云长神像前原来有一副对联:

秉烛岂避嫌此夜心中思汉,

华容非报德当日眼底无曹

称颂的正是关云长的忠义节操。

文庙武庙并立,表现了零陵人民崇文尚武的思想。

与武庙比邻的是法华寺。法华寺又名高山寺,高居东山之巅。建筑古朴庄严,四周古木森森,环境清雅幽静。殿内有钟楼鼓楼,每日暮鼓晨钟,声音悠扬深远。“山寺晚钟”为永州八景之一。

柳宗元初贬永州时,常来此寺交游,这里是他的精神寄托之地。想来这声声钟鼓当年或许慰藉过他孤寂的心灵吧?伴随着这悠扬的钟鼓声,他写下了《永州法华寺新作西亭记》 、《构法华寺西亭》诗 、《法华寺西亭夜饮赋诗序》等作品,以抒发心中情志。

绿天庵位于法华寺大雄宝殿后侧,是唐代著名书法家怀素出家修行和练字的地方。怀素“幼学书庵中,贫无纸,乃种蕉万余以供挥洒,庵故以是得名”。相传当年怀素学书,一天写坏数千张芭蕉叶,秃笔成冢,洗墨成池。所以绿天庵旁有笔冢、墨池等遗迹。如今那一片芭蕉林虽无万株之多,然绿叶伸展,叶叶如盖,“不雨也飕飕”,见之生凉。

怀素虽为僧人,然极好杯中之物,每喝必大醉。酒醉兴发,就在墙壁上、衣服上、器具上任意书写,时人称为“醉僧”。李白有诗咏怀素:

……

吾师醉后倚绳床,须臾扫尽数千张。飘风骤雨惊飒飒,落花飞雪何茫茫。起来向壁不停手,一行数字大如斗

……

可见当时情状。

零陵就是这样,山水人文,交相辉映。拙笔仅记一二,尚有零陵楼、苹洲书院、香零山、周家大院等处没有涉及。

永州八记是唐代柳宗元所写的有连续性的山水游记,共八篇,后人称为《永州八记》,其中《小石潭记》最有名。

分别是:

始得西山宴游记

钻鉧潭记

钻鉧潭西小丘记

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袁家渴记

石渠记

石涧记

小石城山记

始得西山宴游记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上。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式,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

钻鉧潭记

钻鉧潭,在西山西。其始盖冉水自南奔注,抵山石,屈折东流;其颠委势峻,荡击益暴,啮其涯,故旁广而中深,毕至石乃止;流沫成轮,然后徐行。其清而平者,且十亩。有树环焉,有泉悬焉。

其上有居者,以予之亟游也,一旦款门来告曰:“不胜官租、私券之委积,既芟山而更居,愿以潭上田贸财以缓祸。”

予乐而如其言。则崇其台,延其槛,行其泉于高者而坠之潭,有声潀然。尤与中秋观月为宜,于以见天之高,气之迥。孰使予乐居夷而忘故土者,非兹潭也欤?

钻鉧潭西小丘记

得西山后八日,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有得钻鉧潭。潭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其石之突怒偃蹇,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其嵚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丘之小不能一亩,可以笼而有之。问其主,曰:“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售。”问其价,曰:“止四百。”余怜而售之。李深源、元克已时同游,皆大喜,出自意外。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嘉木立,美竹露。奇石显。由其中以望,则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鸟兽之遨游,举熙熙然回巧献技,以效兹丘之下。枕席而卧,则清冷冷状与目谋,瀯瀯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不匝旬而得异地者二,虽古好古之士,或未能至焉。

噫!以兹丘之胜,致之沣、镐、、杜,则贵游之士争买者,日增千金而愈不可得。今弃是州也,农夫渔父过而陋之,贾四百,连岁不能售。而我与深源、克已独喜得之,是其果有遭乎!书于石,所以贺兹丘之遭也。

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袁家渴记

由冉溪西南水行十里,山水之可取者五,莫若钻鉧潭。由溪口而西,陆行,可取者八九,莫若西山。由朝阳岩东南水行,至芜江,可取者三,莫若袁家渴。皆永中幽丽奇处也。

楚越之间方言,谓水之反流为“渴”。渴上与南馆高嶂合,下与百家濑合。其中重洲小溪,澄潭浅渚,间厕曲折,平者深墨,峻者沸白。舟行若穷,忽而无际。

有小山出水中,皆美石,上生青丛,冬夏常蔚然。其旁多岩词,其下多白砾,其树多枫柟石楠,樟柚,草则兰芷。又有奇卉,类合欢而蔓生,轇轕水石。

每风自四山而下,振动大木,掩苒众草,纷红骇绿,蓊葧香气,冲涛旋濑,退贮溪谷,摇飃葳蕤,与时推移。其大都如此,余无以穷其状。

永之人未尝游焉,余得之不敢专焉,出而传于世。其地主袁氏。故以名焉。

石渠记

自渴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桥其上。有泉幽幽然,其鸣乍大乍细。渠之广或咫尺,或倍尺,其长可十许步。其流抵大石,伏出其下。逾石而往,有石泓,昌蒲被之,青鲜环周。又折西行,旁陷岩石下,北堕小潭。潭幅员减百尺,清深多倏鱼。又北曲行纡余,睨若无穷,然卒入于渴。其侧皆诡石、怪木、奇卉、美箭,可列坐而庥焉。风摇其巅,韵动崖谷。视之既静,其听始远。

予从州牧得之。揽去翳朽,决疏土石,既崇而焚,既酾酾而盈。惜其未始有传焉者,故累记其所属,遗之其人,书之其阳,俾后好事者求之得以易。

元和七年正月八日,鷁渠至大石。十月十九日,逾石得石泓小潭,渠之美于是始穷也。

石涧记

石渠之事既穷,上由桥西北下土山之阴,民又桥焉。其水之大,倍石渠三之一,亘石为底,达于两涯。若床若堂,若陈筳席,若限阃奥。水平布其上,流若织文,响若操琴。揭跣而往,折竹扫陈叶,排腐木,可罗胡床十八九居之。交络之流,触激之音,皆在床下;翠羽之水,龙鳞之石,均荫其上。古之人其有乐乎此耶?后之来者有能追予之践履耶?得之日,与石渠同。

由渴而来者,先石渠,后石涧;由百家濑上而来者,先石涧,后石渠。涧之可穷者,皆出石城村东南,其间可乐者数焉。其上深山幽林逾峭险,道狭不可穷也。

小石城山记

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其上为睥睨梁欐之形;其旁出堡坞,有若门焉,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环之可上,望甚远。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益奇而坚,奇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也。

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及是,愈以为诚有。又怪其不为之中州而列是夷狄,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是固劳而无用,神者倘不宜如是,则其果无乎?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或曰: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是二者余未信之。

译文

译文

自从我获罪而被降职调出京都,使居住在这永州,心中经常忧虑而恐惧。在那些闲暇的日子里,我就外出缓缓地散步,到处寻找可以游览观赏的美景,每天跟我的同伴们攀登高山,深入树林,沿着曲折的溪流追寻它的源头,无论幽深的泉水还是奇特的石头,只要值得观赏,不管多远我都会到那里去游玩。一到那里,就拨开草丛随地而坐,把壶中酒全部喝干,一醉方休;醉酒之后,就和同伴们互相依靠着睡上一觉,在睡眠中进入梦境。凡是我想到过的,梦境中似乎都变成了现实。醒来之后,便起身踏上归程。我认为,凡是这永州景致独特的山水风景,我都观赏游览过,却未曾了解西山风景的奇异和特别之处。今年9月28日,我来到法华寺西边的西亭赏景,远眺西山,这才发现西山景致的奇异。于是,让我的仆人将我渡过湘江,我们一起沿着染溪行进,遇到杂乱丛生的树木野草就砍伐铲除它,遇到茂密难除的茅草就焚烧它,一直向西山的最高处攀登。当我们艰难地登上西山顶峰之后,便两腿分开,席地而坐,尽情观赏这里的美景。包容数州的辽阔的土地,都全部展现在我所坐的这座山峰之下。那高高低低的地形,(高的地方)像深山一样深邃,(低的地方)像深池一样低陷。山峰像蚂蚁堆在洞外的小土堆,低洼处又像是神力挖成的洞穴。千里河山似乎缩穿于尺寸之间,万种景物好像簇集、压缩、凝聚在这小小的空间之内,没有什么能隐藏得住的。西山周围萦回着青山,络绕着白云。向远处伸展着,跟蔚蓝的天空融为一体,环顾四周,都是一样的美景。看了眼前这美景之后,才知道这西山高高耸立,俯视周围的一切,不屑于跟那些小土堆似的山丘为伍作伴。这广阔无垠的天地跟那浩然之气一样,没有谁知道它的边际在哪里;我洋洋自得地跟天地自然结交往来,不知道什么时候是结束的期限。我端起酒杯斟满美酒,开怀痛饮,直至酩酊大醉,忘记了太阳还会落山。转眼间,红日西沉,夜幕从远处飘拂至身边;直到天色完全黑下来,但我还是不想起身返回。我的心似乎已经凝结,忘掉了一切思虑;我的身体也像消散在空气里一样,已经与这天地万物融合在一起。这时,我才悟到自己从前还没有过真正的游览赏景的体验,真正的游览赏景是从这里开始的。因此,写下这篇文章记叙我今天的奇特经历。作记这一年,正是元和四年。

 卷352_1 登柳州峨山柳宗元

 荒山秋日午,独上意悠悠。如何望乡处,西北是融州。

卷352_2 得卢衡州书因以诗寄柳宗元

 临蒸且莫叹炎方,为报秋来雁几行。林邑东回山似戟,

 牂牁南下水如汤。蒹葭淅沥含秋雾,橘柚玲珑透夕阳。

 非是白苹洲畔客,还将远意问潇湘。

 卷352_3 答刘连州邦字柳宗元

 连璧本难双,分符刺小邦。崩云下漓水,劈箭上浔江。

 负弩啼寒狖,鸣枹惊夜狵。遥怜郡山好,谢守但临窗。

 卷352_4 岭南江行柳宗元

 瘴江南去入云烟,望尽黄茆是海边。山腹雨晴添象迹,

 潭心日暖长蛟涎。射工巧伺游人影,飓母偏惊旅客船。

 从此忧来非一事,岂容华发待流年。

 卷352_5 柳州峒氓柳宗元

 郡城南下接通津,异服殊音不可亲。青箬裹盐归峒客,

 绿荷包饭趁虚人。鹅毛御腊缝山罽,鸡骨占年拜水神。

 愁向公庭问重译,欲投章甫作文身。

  卷352_6 酬徐二中丞普宁郡内池馆即事见寄柳宗元

 鹓鸿念旧行,虚馆对芳塘。落日明朱槛,繁花照羽觞。

 泉归沧海近,树入楚山长。荣贱俱为累,相期在故乡。

卷352_7 酬贾鹏山人郡内新栽松寓兴见赠二首柳宗元

 芳朽自为别,无心乃玄功。夭夭日放花,荣耀将安穷。

 青松遗涧底,擢莳兹庭中。积雪表明秀,寒花助葱茏。

 贞幽夙有慕,持以延清风。

 无能常闭阁,偶以静见名。奇姿来远山,忽似人家生。

 劲色不改旧,芳心与谁荣。喧卑岂所安,任物非我情。

 清韵动竽瑟,谐此风中声。

 卷352_8 种柳戏题柳宗元

 柳州柳刺史,种柳柳江边。谈笑为故事,推移成昔年。

 垂阴当覆地,耸干会参天。好作思人树,惭无惠化传。

 卷352_9 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柳宗元

 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

 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

 卷352_10 浩初上人见贻绝句欲登仙人山因以酬之柳宗元

 珠树玲珑隔翠微,病来方外事多违。

 仙山不属分符客,一任凌空锡杖飞。

 卷352_11 雨中赠仙人山贾山人(即贾鹏也)柳宗元

 寒江夜雨声潺潺,晓云遮尽仙人山。

 遥知玄豹在深处,下笑羁绊泥涂间。

卷352_12 别舍弟宗一柳宗元

 零落残红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一身去国六千里,

 万死投荒十二年。桂岭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水如天。

 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树烟。

 卷352_13 奉和周二十二丈酬郴州侍郎衡江夜泊得韶州书…代意之作柳宗元

 丘山仰德耀,天路下征騑。梦喜三刀近,书嫌五载违。

 凝情江月落,属思岭云飞。会入司徒府,还邀周掾归。

 卷352_14 殷贤戏批书后寄刘连州并示孟仑二童柳宗元

 书成欲寄庾安西,纸背应劳手自题。

 闻道近来诸子弟,临池寻已厌家鸡。

 卷352_15 重赠二首柳宗元

 闻道将雏向墨池,刘家还有异同词。

 如今试遣隈墙问,已道世人那得知。

 世上悠悠不识真,姜芽尽是捧心人。

 若道柳家无子弟,往年何事乞西宾。

 卷352_16 叠前柳宗元

 小学新翻墨沼波,羡君琼树散枝柯。

 左家弄玉唯娇女,空觉庭前鸟迹多。

 卷352_17 叠后柳宗元

 事业无成耻艺成,南宫起草旧连名。

 劝君火急添功用,趁取当时二妙声。

 卷352_18 铜鱼使赴都寄亲友柳宗元

 行尽关山万里馀,到时闾井是荒墟。

 附庸唯有铜鱼使,此后无因寄远书。

 卷352_19 韩漳州书报彻上人亡因寄二绝柳宗元

 早岁京华听越吟,闻君江海分逾深。

 他时若写兰亭会,莫画高僧支道林。

 频把琼书出袖中,独吟遗句立秋风。

 桂江日夜流千里,挥泪何时到甬东。

卷352_20 柳州城西北隅种柑树柳宗元

   手种黄柑二百株,春来新叶遍城隅。方同楚客怜皇树,

 不学荆州利木奴。几岁开花闻喷雪,何人摘实见垂珠。

 若教坐待成林日,滋味还堪养老夫。

 卷352_21 闻彻上人亡寄侍郎杨丈柳宗元

 东越高僧还姓汤,几时琼佩触鸣珰。

 空花一散不知处,谁采金英与侍郎。

 卷352_22 段九秀才处见亡友吕衡州书迹柳宗元

 交侣平生意最亲,衡阳往事似分身。

 袖中忽见三行字,拭泪相看是故人。

 卷352_23 柳州寄京中亲故柳宗元

 林邑山连瘴海秋,牂牁水向郡前流。

 劳君远问龙城地,正北三千到锦州。

 卷352_24 种木槲花柳宗元

 上苑年年占物华,飘零今日在天涯。

 只因长作龙城守,剩种庭前木槲花。

 卷352_25 摘樱桃赠元居士,时在望仙亭南楼与朱道士同处柳宗元

 海上朱樱赠所思,楼居况是望仙时。

 蓬莱羽客如相访,不是偷桃一小儿。

 卷352_26 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象县,柳州县名)柳宗元

 破额山前碧玉流,骚人遥驻木兰舟。

 春风无限潇湘意,欲采苹花不自由。

 卷352_27 法华寺石门精舍三十韵柳宗元

 拘情病幽郁,旷志寄高爽。

 愿言怀名缁,东峰旦夕仰。始欣云雨霁,尤悦草木长。

 道同有爱弟,披拂恣心赏。松溪窈窕入,石栈夤缘上。

 萝葛绵层甍,莓苔侵标榜。密林互对耸,绝壁俨双敞。

 堑峭出蒙笼,墟险临滉漾。稍疑地脉断,悠若天梯往。

 结构罩群崖,回环驱万象。小劫不逾瞬,大千若在掌。

 体空得化元,观有遗细想。喧烦困蠛蠓,跼蹐疲魍魉。

 寸进谅何营,寻直非所枉。探奇极遥瞩,穷妙閟清响。

 理会方在今,神开庶殊曩。兹游苟不嗣,浩气竟谁养。

 道异诚所希,名宾匪余仗。超摅藉外奖,俯默有内朗。

 鉴尔揖古风,终焉乃吾党。潜躯委缰锁,高步谢尘坱。

 蓄志徒为劳,追踪将焉仿。淹留值颓暮,眷恋睇遐壤。

 映日雁联轩,翻云波泱漭。殊风纷已萃,乡路悠且广。

 羁木畏漂浮,离旌倦摇荡。昔人叹违志,出处今已两。

 何用期所归,浮图有遗像。幽蹊不盈尺,虚室有函丈。

 微言信可传,申旦稽吾颡。

 卷352_28 游朝阳岩遂登西亭二十韵柳宗元

 谪弃殊隐沦,登陟非远郊。所怀缓伊郁,讵欲肩夷巢。

 高岩瞰清江,幽窟潜神蛟。开旷延阳景,回薄攒林梢。

 西亭构其巅,反宇临呀庨。背瞻星辰兴,下见云雨交。

 惜非吾乡土,得以荫菁茆。羁贯去江介,世仕尚函崤。

 故墅即沣川,数亩均肥硗。台馆葺荒丘,池塘疏沉坳。

 会有圭组恋,遂贻山林嘲。薄躯信无庸,琐屑剧斗筲。

 囚居固其宜,厚羞久已包。庭除植蓬艾,隟牖悬蟏蛸。

 所赖山川客,扁舟枉长梢。挹流敌清觞,掇野代嘉肴。

 适道有高言,取乐非弦匏。逍遥屏幽昧,淡薄辞喧呶。

 晨鸡不余欺,风雨闻嘐嘐。再期永日闲,提挈移中庖。

 卷352_29 湘口馆潇湘二水所会柳宗元

 九疑浚倾奔,临源委萦回。会合属空旷,泓澄停风雷。

 高馆轩霞表,危楼临山隈。兹辰始澄霁,纤云尽褰开。

 天秋日正中,水碧无尘埃。杳杳渔父吟,叫叫羁鸿哀。

 境胜岂不豫,虑分固难裁。升高欲自舒,弥使远念来。

 归流驶且广,泛舟绝沿洄。

 卷352_30 登蒲州石矶望横江口潭岛深迥斜对香零山柳宗元

 隐忧倦永夜,凌雾临江津。猿鸣稍已疏,登石娱清沦。

 日出洲渚静,澄明皛无垠。浮晖翻高禽,沉景照文鳞。

 双江汇西奔,诡怪潜坤珍。孤山乃北峙,森爽栖灵神。

 洄潭或动容,岛屿疑摇振。陶埴兹择土,蒲鱼相与邻。

 信美非所安,羁心屡逡巡。纠结良可解,纡郁亦已伸。

 高歌返故室,自罔非所欣。

 卷352_31 南涧中题柳宗元

 秋气集南涧,独游亭午时。回风一萧瑟,林影久参差。

 始至若有得,稍深遂忘疲。羁禽响幽谷,寒藻舞沦漪。

 去国魂已远,怀人泪空垂。孤生易为感,失路少所宜。

 索寞竟何事,徘徊只自知。谁为后来者,当与此心期。

 卷352_32 游石角过小岭至长乌村柳宗元

 志适不期贵,道存岂偷生。久忘上封事,复笑升天行。

 窜逐宦湘浦,摇心剧悬旌。始惊陷世议,终欲逃天刑。

 岁月杀忧栗,慵疏寡将迎。追游疑所爱,且复舒吾情。

 石角恣幽步,长乌遂遐征。磴回茂树断,景晏寒川明。

 旷望少行人,时闻田鹳鸣。风篁冒水远,霜稻侵山平。

 稍与人事闲,益知身世轻。为农信可乐,居宠真虚荣。

 乔木馀故国,愿言果丹诚。四支反田亩,释志东皋耕。

 卷352_33 与崔策登西山(策字子符,集有送崔九序)柳宗元

 鹤鸣楚山静,露白秋江晓。连袂度危桥,萦回出林杪。

 西岑极远目,毫末皆可了。重叠九疑高,微茫洞庭小。

 迥穷两仪际,高出万象表。驰景泛颓波,遥风递寒筱。

 谪居安所习,稍厌从纷扰。生同胥靡遗,寿比彭铿夭。

 蹇连困颠踣,愚蒙怯幽眇。非令亲爱疏,谁使心神悄。

 偶兹遁山水,得以观鱼鸟。吾子幸淹留,缓我愁肠绕。

 卷352_34 构法华寺西亭柳宗元

 窜身楚南极,山水穷险艰。步登最高寺,萧散任疏顽。

 西垂下斗绝,欲似窥人寰。反如在幽谷,榛翳不可攀。

 命童恣披翦,葺宇横断山。割如判清浊,飘若升云间。

 远岫攒众顶,澄江抱清湾。夕照临轩堕,栖鸟当我还。

 菡萏溢嘉色,筼筜遗清斑。神舒屏羁锁,志适忘幽孱。

 弃逐久枯槁,迨今始开颜。赏心难久留,离念来相关。

 北望间亲爱,南瞻杂夷蛮。置之勿复道,且寄须臾闲。

 卷352_35 夏夜苦热登西楼柳宗元

 苦热中夜起,登楼独褰衣。山泽凝暑气,星汉湛光辉。

 火晶燥露滋,野静停风威。探汤汲阴井,炀灶开重扉。

 凭阑久彷徨,流汗不可挥。莫辩亭毒意,仰诉璇与玑。

 谅非姑射子,静胜安能希。

 卷352_36 觉衰柳宗元

 久知老会至,不谓便见侵。今年宜未衰,稍已来相寻。

 齿疏发就种,奔走力不任。咄此可奈何,未必伤我心。

 彭聃安在哉,周孔亦已沉。古称寿圣人,曾不留至今。

 但愿得美酒,朋友常共酙。是时春向暮,桃李生繁阴。

 日照天正绿,杳杳归鸿吟。出门呼所亲,扶杖登西林。

 高歌足自快,商颂有遗音。

 卷352_37 游南亭夜还叙志七十韵柳宗元

 夙抱丘壑尚,率性恣游遨。中为吏役牵,十祀空悁劳。

 外曲徇尘辙,私心寄英髦。进乏廓庙器,退非乡曲豪。

 天命斯不易,鬼责将安逃。屯难果见凌,剥丧宜所遭。

 神明固浩浩,众口徒嗷嗷。投迹山水地,放情咏离骚。

 再怀曩岁期,容与驰轻舠。虚馆背山郭,前轩面江皋。

 重叠间浦溆,逦迤驱岩嶅。积翠浮澹滟,始疑负灵鳌。

 丛林留冲飙,石砾迎飞涛。旷朗天景霁,樵苏远相号。

 澄潭涌沉鸥,半壁跳悬猱。鹿鸣验食野,鱼乐知观濠。

 孤赏诚所悼,暂欣良足褒。留连俯棂槛,注我壶中醪。

 朵颐进芰实,擢手持蟹螯。炊稻视爨鼎,脍鲜闻操刀。

 野蔬盈倾筐,颇杂池沼芼。缅慕鼓枻翁,啸咏哺其糟。

 退想于陵子,三咽资李螬。斯道难为偕,沉忧安所韬。

 曲渚怨鸿鹄,环洲凋兰mL。暮景回西岑,北流逝滔滔。

 徘徊遂昏黑,远火明连艘。木落寒山静,江空秋月高。

 敛袂戒还徒,善游矜所操。趣浅戢长枻,乘深屏轻篙。

 旷望援深竿,哀歌叩鸣艚。中川恣超忽,漫若翔且翱。

 淹泊遂所止,野风自颾颾。涧急惊鳞奔,蹊荒饥兽嗥。

 入门守拘絷,凄戚增郁陶。慕士情未忘,怀人首徒搔。

 内顾乃无有,德輶甚鸿毛。名窃久自欺,食浮固云叨。

 问牛悲衅钟,说彘惊临牢。永遁刀笔吏,宁期簿书曹。

 中兴遂群物,裂壤分鞬櫜。岷凶既云捕,吴虏亦已鏖。

 捍御盛方虎,谟明富伊咎。披山穷木禾,驾海逾蟠桃。

 重来越裳雉,再返西旅獒。左右抗槐棘,纵横罗雁羔。

 三辟咸肆宥,众生均覆焘。安得奉皇灵,在宥解天弢。

 归诚慰松梓,陈力开蓬蒿。卜室有鄠杜,名田占沣涝。

 磻溪近余基,阿城连故濠。螟蛑愿亲燎,荼堇甘自薅。

 饥食期农耕,寒衣俟蚕缲。及骭足为温,满腹宁复饕。

 安将蒯及菅,谁慕粱与膏。弋林驱雀鷃,渔泽从鳅鱽。

 观象嘉素履,陈诗谢干旄。方托麋鹿群,敢同骐骥槽。

 处贱无溷浊,固穷匪*慆。踉跄辞束缚,悦怿换煎熬。

 登年徒负版,兴役趋代鼛。目眩绝浑浑,耳喧息嘈嘈。

 兹焉毕馀命,富贵非吾曹。长沙哀纠纆,汉阴嗤桔槔。

 苟伸击壤情,机事息秋豪。海雾多蓊郁,越风饶腥臊。

 宁唯迫魑魅,所惧齐焄藨。知罃怀褚中,范叔恋绨袍。

 伊人不可期,慷慨徒忉忉。

 卷352_38 韦道安(道安尝佐张建封于徐州,及军乱而道安自杀)柳宗元

 道安本儒士,颇擅弓剑名。二十游太行,暮闻号哭声。

 疾驱前致问,有叟垂华缨。言我故刺史,失职还西京。

 偶为群盗得,毫缕无馀赢。货财足非吝,二女皆娉婷。

 苍黄见驱逐,谁识死与生。便当此殒命,休复事晨征。

 一闻激高义,眦裂肝胆横。挂弓问所往,趫捷超峥嵘。

 见盗寒涧阴,罗列方忿争。一矢毙酋帅,馀党号且惊。

 麾令递束缚,纆索相拄撑。彼姝久褫魄,刃下俟诛刑。

 却立不亲授,谕以从父行。捃收自担肩,转道趋前程。

 夜发敲石火,山林如昼明。父子更抱持,涕血纷交零。

 顿首愿归货,纳女称舅甥。道安奋衣去,义重利固轻。

 师婚古所病,合姓非用兵。朅来事儒术,十载所能逞。

 慷慨张徐州,朱邸扬前旌。投躯获所愿,前马出王城。

 辕门立奇士,淮水秋风生。君侯既即世,麾下相欹倾。

 立孤抗王命,钟鼓四野鸣。横溃非所壅,逆节非所婴。

 举头自引刃,顾义谁顾形。烈士不忘死,所死在忠贞。

 咄嗟徇权子,翕习犹趋荣。我歌非悼死,所悼时世情。

 卷352_39 哭连州凌员外司马(凌员外准也)柳宗元

 废逐人所弃,遂为鬼神欺。才难不其然,卒与大患期。

 凌人古受氏,吴世夸雄姿。寂寞富春水,英气方在斯。

 六学诚一贯,精义穷发挥。著书逾十年,幽颐靡不推。

 天庭掞高文,万字若波驰。记室征西府,宏谋耀其奇。

 輶轩下东越,列郡苏疲羸。宛宛凌江羽,来栖翰林枝。

 孝文留弓剑,中外方危疑。抗声促遗诏,定命由陈辞。

 徒隶肃曹官,征赋参有司。出守乌江浒,老迁湟水湄。

 高堂倾故国,葬祭限囚羁。仲叔继幽沦,狂叫唯童儿。

 一门既无主,焉用徒生为。举声但呼天,孰知神者谁。

 泣尽目无见,肾伤足不持。溘死委炎荒,臧获守灵帷。

 平生负国谴,骸骨非敢私。盖棺未塞责,孤旐凝寒飔。

 念昔始相遇,腑肠为君知。进身齐选择,失路同瑕疵。

 本期济仁义,今为众所嗤。灭名竟不试,世义安可支。

 恬死百忧尽,苟生万虑滋。顾余九逝魂,与子各何之。

 我歌诚自恸,非独为君悲。

 卷352_40 旦携谢山人至愚池柳宗元

 新沐换轻帻,晓池风露清。自谐尘外意,况与幽人行。

 霞散众山迥,天高数雁鸣。机心付当路,聊适羲皇情。

 卷352_41 独觉柳宗元

 觉来窗牖空,寥落雨声晓。良游怨迟暮,末事惊纷扰。

 为问经世心,古人难尽了。

 卷352_42 首春逢耕者柳宗元

 南楚春候早,馀寒已滋荣。土膏释原野,百蛰竞所营。

 缀景未及郊,穑人先耦耕。园林幽鸟啭,渚泽新泉清。

 农事诚素务,羁囚阻平生。故池想芜没,遗亩当榛荆。

 慕隐既有系,图功遂无成。聊从田父言,款曲陈此情。

 眷然抚耒耜,回首烟云横。

 卷352_43 溪居柳宗元

 久为簪组累,幸此南夷谪。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卷352_44 夏初雨后寻愚溪柳宗元

 悠悠雨初霁,独绕清溪曲。引杖试荒泉,解带围新竹。

 沉吟亦何事,寂寞固所欲。幸此息营营,啸歌静炎燠。

 卷352_45 入黄溪闻猿(溪在永州)柳宗元

 溪路千里曲,哀猿何处鸣。孤臣泪已尽,虚作断肠声。

 卷352_46 韦使君黄溪祈雨见召从行至祠下口号柳宗元

 骄阳愆岁事,良牧念菑畲。列骑低残月,鸣笳度碧虚。

 稍穷樵客路,遥驻野人居。谷口寒流净,丛祠古木疏。

 焚香秋雾湿,奠玉晓光初。肸蚃巫言报,精诚礼物馀。

 惠风仍偃草,灵雨会随车。俟罪非真吏,翻惭奉简书。

 卷352_47 郊居岁暮柳宗元

 屏居负山郭,岁暮惊离索。野迥樵唱来,庭空烧烬落。

 世纷因事远,心赏随年薄。默默谅何为,徒成今与昨。

 卷352_48 秋晓行南谷经荒村柳宗元

 杪秋霜露重,晨起行幽谷。黄叶覆溪桥,荒村唯古木。

 寒花疏寂历,幽泉微断续。机心久已忘,何事惊麋鹿。

 卷352_49 雨后晓行独至愚溪北池柳宗元

 宿云散洲渚,晓日明村坞。高树临清池,风惊夜来雨。

 予心适无事,偶此成宾主。

 卷352_50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柳宗元

 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卷352_51 零陵春望柳宗元

 平野春草绿,晓莺啼远林。日晴潇湘渚,云断岣嵝岑。

 仙驾不可望,世途非所任。凝情空景慕,万里苍梧阴。

 卷352_52 从崔中丞过卢少尹郊居柳宗元

 寓居湘岸四无邻,世网难婴每自珍。莳药闲庭延国老,

 开樽虚室值贤人。泉回浅石依高柳,径转垂藤闲绿筠。

 闻道偏为五禽戏,出门鸥鸟更相亲。

 卷352_53 夏昼偶作柳宗元

 南州溽暑醉如酒,隐几熟眠开北牖。

 日午独觉无馀声,山童隔竹敲茶臼。

 卷352_54 雨晴至江渡柳宗元

 江雨初晴思远步,日西独向愚溪渡。

 渡头水落村径成,撩乱浮槎在高树。

 卷352_55 江雪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卷352_56 冉溪(公易其名为愚溪者是也)柳宗元

 少时陈力希公侯,许国不复为身谋。风波一跌逝万里,

 壮心瓦解空缧囚。缧囚终老无馀事,愿卜湘西冉溪地。

 却学寿张樊敬侯,种漆南园待成器。

 卷352_57 法华寺西亭夜饮(得酒字)柳宗元

 祇树夕阳亭,共倾三昧酒。雾暗水连阶,月明花覆牖。

 莫厌尊前醉,相看未白首。

 卷352_58 戏题石门长老东轩柳宗元

 石门长老身如梦,旃檀成林手所种。坐来念念非昔人,

 万遍莲花为谁用。如今七十自忘机,贪爱都忘筋力微。

 莫向东轩春野望,花开日出雉皆飞。

1 《始 西山宴游记》的文言文

始得西山宴游记

唐 柳宗元

自余为僇(lù)人,居是州,恒惴(zhuì)栗(lì)。其隙(xì)也,则施施(yíyí)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jiào)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zhuó)榛莽,焚茅茷(fá),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jī)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rèn)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xiā)然洼然,若垤(dié)若穴,尺寸千里,攒(cuán)蹙(cù)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从远处来临。所以为这次游览写了篇文章作为记述。其高下之势,与万物暗暗地融合为一体,外与天际,每天和自己的朋友爬高山,有的像小土堆。引觞(shāng)满酌,没有目的地出游。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自远而至,沿着染溪,没有(因为)远而不到的,穷山之高而止。到则披草而坐,颓(tuí)然就醉。心凝形释、钻深林,形体消散了;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游于是乎始,卧而梦。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莫得遁隐。我原以为永州山水中稍有特异地方;无边无际,都已被我游览了,始指异之;觉(jiào)而起,不知道它们的尽头。心神凝住了,视野之外的景物与高天相连,幽泉怪石,箕(jī)踞而遨。心神无穷无尽地与天地间的大气融合。醒来后即起来,居是州,山谷凹陷,喝的大醉,漫漫而游,真正的游览从这一次才开始;醉则更相枕以卧,斫(zhuó)榛莽,梦亦同趣,焚烧茂密的茅草;千里内外的景物近在眼前。苍然暮色。

翻译,来了就什么也看不见了,是元和四年(809年),渡过湘江。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眺望西山,与万化冥合,种种景物聚集,缘染溪,入深林,不知道太阳落山了:

自从我成为被贬受辱的人,若垤(dié)若穴,望西山,日与其徒上高山,不与小丘同类,观赏风景,有的像洞穴,不知日之入,喝醉得身子倾倒,恒惴(zhuì)栗(lì);洋洋乎与造物者游、隐藏在视线之外的,奇形怪状的石头,起来后即回家。喝醉后相互枕靠着睡在地上始得西山宴游记

唐 柳宗元

自余为僇(lù)人。是岁元和四年也,皆在衽(rèn)席之下。故为之文以志,我们攀援着登上山去,而不知其所穷,不与培(pǒu)塿(lǒu)为类,尺寸千里:山峰高耸,才开始指点着它并称道它的奇异,没有谁知道它们的边界,意有所极,由于我坐在法华寺西亭;青山白水互相缠绕,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砍伐丛生的草木。其隙(xì)也,没有能够逃离,而莫得其涯,只要有清幽的泉水,直至山的高处才停止。拿起酒杯来倒满酒。遂命仆人过湘江。攀援而登,但还不想回家。悠悠乎与颢(hào)气俱,梦也就做到那里,都在自己坐席的下面,焚茅茷(fá),倾壶而醉。然后知道这座山的卓然耸立,就居住在永州,因坐法华西亭,岈(xiā)然洼然,则凡数州之土壤,倾尽壶中的酒,则施施(yíyí)而行,躺下就做梦。公务之余。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伸开两腿坐下。然后才知道我以前的游览不能算做游览,无远不到,就缓步行走,常常忧惧不安,四望如一,只见所有几个州的土地。于是令仆人,走到迂回曲折的山间小溪尽头。到了就拨开杂草坐下,起而归,穷回溪。萦青缭白,皆我有也。它们的高高下下的形势,向四面眺望都是一样,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缩拢在一块。然后,攒(cuán)蹙(cù)累积。昏暗的晚色。这年,与大自然游玩,而未曾知道西山的怪异和奇特。心中想到了哪里

2 始得西山宴游记阅读答案

一通"戮",遭到贬谪;这;用手分开;聚、收缩;接;独立出众;一道;接近;从前

二1、自以为所有永州的山中有奇异形态的山水风光,都被我领略过了,却未曾知道西山的奇怪特别。2、攀援着登上山顶,伸开两脚像簸箕那样蹲着作游戏。

3、它们那高高低低的地势,(高的地方)像深山一样深邃,(低的地方)像深池一样低陷。

4、千里之遥如在尺寸之间,(各种景物都)聚集收拢,重叠到一起,没有什么能逃避隐藏的。

5、这才知道这座山的独立出众,和一般的小土丘不一样。

6、悠悠啊同天地之气一道,却不知它的边际;

7、洋洋啊与造物者一起游,却不知它的尽头。

8、精神凝聚安定,形体得到解脱,和万物的变化暗暗相合。

9、这才知道我从前并没有真正游览过,(真正的)游览从此时才开始。

10、所以写了这篇文章来记述(此事)。

三1、写作者被贬永洲后寄情山水以示愤懑的心情

写登山经过和西山景色的奇特

作用:写"未得"西山的"漫漫而游",是为了反衬"始得"西山的惊喜。

2、以为凡是……西山之怪特3、攀援而登……四望如一4、悠悠乎……而不知其所穷

5、下然……若穴尺寸千里…遁隐6、然后知…为类

7、引殇……不知日之入寄情山水,聊以忘忧的傲世情怀。8、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3 始得西山宴游记原文及翻译

始得西山宴游记柳宗元 余自为僇(lù)人,居是州,恒惴(zhuì)栗(lì)其隙(xì)也,则施施(yíyí)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zhuó)榛莽,焚茅茷(fá),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rèn)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xiā)然洼然,若垤(dié)若穴,尺寸千里,攒(cuán)蹙(cù)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lǒu)为类悠悠乎与颢(hào)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shāng)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编辑本段翻译自从我成为被贬受辱的人,就居住在永州,常常忧惧不安公务之余,就缓步行走,没有目的地出游,每天与自己的随从爬高山、钻深林,走到迂回曲折的山间小溪,只要有幽泉怪石,无论多远,没有不到的到了就拨开杂草坐下,倾尽壶中的酒喝的大醉喝醉后便相互枕靠着睡在地上,躺下就做梦心中想到了哪里,梦也就做到那里醒来之后就回家我原以为永州山水中稍有特异地方,都已被我游览了,而未曾知道还有个奇异独特的西山今年九月二十八日,由于坐在法华寺西亭,遥望西山,指点并感到奇特我于是带着仆人越过湘江,沿染溪而行,砍去杂乱丛生的草木,烧掉茂盛的茅草,不达到西山之巅决不罢休攀援着树枝爬上山顶,两腿叉开,席地而坐,几乎几个州的土地都聚集在我的座下它高处之下的地势,(高的地方)像深山一样深邃,(低的地方)像深池一样低陷,有的像是蚁穴外隆起的小土堆,有的像是蚂蚁洞,千里之遥如在尺寸之间,聚集收拢,重叠到一起,没有逃脱隐藏的萦回着青山,缭绕着白云,与遥远的天际相接,环看周围,浑然一体看了这些,才知道这座山确实特立不群,与一般的小土丘大不一样不知不觉中我仿佛遨游于无边无际的天地宇宙之间,与浩渺广大的自然之气合而为一我于是拿起酒壶,斟满酒杯,畅怀痛饮,醉倒在地,不觉间日薄西山苍茫暮色,自远而近,慢慢地天黑得什么也看不见了,而我却了无归意精神凝聚安定,形体得到解脱,和万物的变化暗暗相合,我这才认识到过去等于没有游览,真正的游览从此(时)开始所以我特意把这件事记下来这一年是元和四年(809年)。

4 求始得西山宴游记文言知识点

1、通假字 (1)自余为僇人(通“戮”,刑辱) (2)梦亦同趣(通“趋”,往,赴) 2、词类活用 (1)日与其徒上高山(名词作状语,每天) (2)穷回溪(形容词作动词,走到尽头) (3)卧而梦(名词作动词,做梦) (4)始指异之(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异) (5)穷山之高而止(形容词用作动词,走到尽头;形容词用作名词,最高点、顶点) (6)箕踞而遨(名词作状语,像簸箕一样) (7)萦青绕白(形容词用作名词,青山,白水) (8)故为之文以志(名词用作动词,写作文章) (9)自远而至(形容词用作名词,远处) 3、古今异义 (1)漫漫而游(古义:没有目的;今义:(时间、地方)长而无边的样子) (2)无远不到(古义:无论;今义:没有) (3)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古义:凡是、这(个);今义:总括某个范围内的一切) (4)然后知是山之特立(古义:这样以后 今义:接着,表承接) (5)颓然就醉(古义:文中指身子倾倒、跌倒的样子;今义:形容败兴的样子) (6)游于是乎始(古义:从此;今义:连词,表示后一事紧接前一事,后一事是由前一事引起的) 4、一词多义 (1)穷 穷回溪(动词,走到尽头) 穷山之高而止(动词,走到尽头) 而不知其所穷(名词,尽头) (2)梦 卧而梦(动词,做梦) 梦亦同趣(名词,梦境,梦中) (3)始 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副词,曾经) 始指异之(副词,才) 游于是乎始(动词,开始) (4)而 (1)施施而行,漫漫而游(连词,表修饰) (2)披草而坐,倾壶而醉(连词,表承接) (3)卧而梦(连词,表承接) (4)觉而起,起而归(连词,表承接) (5)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连词,表转折) (6)穷山之高而止(连词,表条件,才) (7)攀援而登,箕踞而遨(连词,表修饰) (8)而莫得其涯(连词,表转折) (9)而不知其所穷(连词,表转折) (10)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连词,表转折) (5)之 (1)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助词,的) (2)始指异之(代词,它,指西山) (3)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助词,的) (4)然后知是山之特立(助词,的) (5)不知日之人(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6)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7)故为之文以志(代词,它,指游西山这件事) (6)为 (1)自余为僇人(动词,成为) (2)不与培塿为类(动词,成为) (3)故为之文以志(介词,为了) 5、文言句式 省略句 (1)居(于)是州(省略介词“于”) (2)(我)因坐法华西亭(省略主语“我”) (3)始指(之)异之(省略宾语“之”,指代西山) (4)(我)引觞满酌(省略主语“我”) (5)故为之文以志(之)(省略宾语“之”,代指宴游西山这件事) 判断句 是岁元和四年也(语气词“也”,表判断) 定语后置名 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6、重点语句翻译 (1)有所极,梦亦同趣。

译文:心中想到哪里,梦也做到哪里。 (2)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译文:认为凡是这个州的山水有奇异姿态的,都为我所拥有、欣赏了,但未曾知道西山的怪异独特。 (3)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

译文:千里内外的景物近在眼前,种种景物聚集、缩拢在一块,没有能够逃离、隐藏在视线之外的。 (4)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译文:心神无穷无尽地与天地间的大气融合,没有谁知道他们的边界;无边无际,与大自然游玩,不知道他们的尽头。 (5)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译文:心神凝住了,形体消失了,与万物暗暗地融合为一体。 7、字词解释 (1)施施(yíyí)缓慢行走的样子 (2)徒:随从 (3)回溪:迂回曲折的溪涧 (4)极:至 (5)斫(zhuó)榛莽:砍伐丛生的草木 (6)茅茷:茅草之类 (7)攒蹙:聚集收缩。

5 始得西山宴游记阅读答案

题为“西山宴游”第一段以大篇幅文字生动概括的说明作者平时游遍了永州的奇山异水和在这些地方游宴时的乐而忘形的具体情景,这些对西山有何作用?

文章开篇概括的指出了卓立不群的西山的特征是什么?

如何理解“山之特立,不与培搂”即使对西山“怪特”的概括,也是作者的自我象征?

第二段写始游西山,着重写在山顶的所见所感,其中写登高眺望全景的是哪句?

‍体现作者感受的最后升华的是哪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从观赏景物方面而言,作者欣赏领略了西山高峻特立;从精神收获而言,作者为西山高峻特立的形象所慑服,与万物合一,对人生的荣辱得失看得通达起来,因朝廷的罪责的恐惧也一扫而空

本文的“意”是由贬谪引发的惴栗之感,是将忧惧抑郁寄情于山水之中,而欧氏的“意”则是浑然忘却被贬的痛苦,尽情享受山水之乐,享受与民同乐本文写西山从三个方面写其特立数州的土地都在衽席之下,由俯视写视野之广,突出西山是永州一带最高的山写眼底所见,由远视以对比手法写西 山的高峻;描写青山白水与天相接,由环视所见强调西山的高耸形象可参考比较的古诗文有《望岳》、《三峡》等

6 始得西山宴游记翻译及赏析

全文翻译

自从我成为受刑戮的人,就居住在这永州,常常忧惧不安。公务之余,就缓步行走,没有目的地出游,每天与自己的随从爬高山、钻深林,走到迂回曲折的山间小溪,只要有幽泉怪石,无论多远,没有不到的。到了就拨开杂草坐下,倾尽壶中的酒。喝的大醉。喝醉后便相互枕靠着睡在地上,躺下就做梦。心中想到了哪里,梦也就做到那里。醒来之后就起身,起身之后就回家。我原以为永州山水中稍有特异地方,都已被我游览了,而未曾知道还有个奇异独特的西山。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由于坐在法华寺西亭,遥望西山,指点并感到奇特。我于是带着仆人越过湘江,沿染溪而行,砍去杂乱丛生的草木,烧掉茂盛的茅草,不达到西山之巅决不罢休。攀援着爬上了山顶,两腿叉开,席地而坐,几乎几个州的土地都聚集在我的座下。它高处之下的地势,(高的地方)像深山一样深邃,(低的地方)像深池一样低陷,有的像是蚁穴外隆起的小土堆,有的像是蚂蚁洞,千里之遥如在尺寸之间,聚集收拢,重叠到一起,没有逃脱隐藏的。萦回着青山,缭绕着白云,与遥远的天际相接,环看周围,浑然一体。看了这些,才知道这座山确实特立不群,与一般的小土丘大不一样。不知不觉中我仿佛遨游于无边无际的天地宇宙之间,与浩渺广大的自然之气合而为一。我于是拿起酒壶,斟满酒杯,畅怀痛饮,醉倒在地,不觉间日薄西山。苍茫暮色,自远而近,慢慢地天黑得什么也看不见了,而我却了无归意。精神凝聚安定,形体得到解脱,和万物的变化暗暗相合,我这才认识到过去等于没有游览,真正的游览从此(时)开始。所以我特意把这件事记下来。这一年是元和四年。

赏析

本文构思精巧,结构非常严谨。开始先概写平日游览之胜,继而再写西山之宴游,在这里作者采用曲折入题的方法,欲写今日始见西山,先写昔日未见西山;欲写昔日未见西山,先写昔日得见诸山,即先写未得西山之游,然后笔锋一转,折入始得西山之宴游。铺垫充分,转折自然,说明西山之游,既是昔日游遍诸山的继续,又是一系列新的宴游的开始。文章紧扣“始得”,前后照应,气脉贯通,可谓新颖、巧妙、匠心独具。

比照与映衬。文章一开始,作者就表明了被贬后的忧惧、苦闷心情,这与游山玩水的赏心乐事恰成鲜明对比,给“山水之乐”定下了一个悲凉情调。自然景物的美好与社会现实的黑暗,不协调地激荡着作者的情感。作者对游山的描写,也多从比照和映衬中表达自己的感受。写“未得”西山的“漫漫而游”,正是为了反衬一识西山的惊喜;写万物的渺小,更显示出西山的“特立”。

寄情于景,托物寓志。本文叙事写景,都饱含着作者的感 彩,表现了作者寂寞惆怅、孤标傲世的情怀。例如,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正是他孤寂性格的表现;写西山“特立”,正是他傲世蔑俗的写照。实际上,柳宗元所描写的西山一带,只是一般的丘陵,并非崇山峻岭。他不过是借景抒怀,在山水之间浇灌自己的情感,赋予山水以个人的情志。山川壮丽却无人赏识,如同士人之怀才不遇。

7 始得西山宴游记全文意思

白话译文我自从成为有罪的人,住在这个州里,就常常恐惧不安。

如有空闲时间,就慢慢地行走,无拘束地游玩。每日和那些同伴,上高山,入深林,走到曲折溪流的尽头。

幽僻的泉水,奇异的山石,没有一处僻远的地方不曾到过。到了目的地就分开草而坐下,倒尽壶中酒,一醉方休。

醉了就互相枕着睡觉,睡觉了就做梦。心里有向往的好境界,梦里也就有(在这种境界中获得的)相同的乐趣。

睡醒了就起来,起来了就回家。我以为凡是这个州的山有奇特形状的,我都游过了;可是我还未曾知道西山的奇异特别。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我因坐在法华寺西亭,眺望西山,才指点着觉得它奇特。于是命令仆人渡过湘江,沿着染溪,砍伐荆棘,焚烧乱草,一直到山顶才停下。

(我们随后)攀援登上山顶,随意坐下观赏,附近几个州的土地,就全在我们的坐席之下了。这几州的地势高低不平,高处是深山,低处是洼地,像蚁封,像洞穴,(看上去)只有尺寸之远,实际上有千里之遥。

(这为千里之内的景物)聚集、紧缩、累积在眼下,没有什么能够隐藏。青山萦回,白水缭绕,外与天边相接。

向四面望去都是一样的景象。(登上山顶)然后才知这座山的特别突出,与小土丘不一样。

辽阔浩渺啊与天地间的大气合一而不能得到它的边际,悠然自得啊和大自然交游而不知它的尽期。(于是我们)拿起酒杯斟满酒,喝得东倒西歪地进入醉态,不知太阳下了山。

灰暗的暮色,由远而至,直到看不见什么了还不想返回。(我只觉得)思想停止了,形体消散了,与自然界万物不知不觉地融为一体了。

(游过西山)然后才知我以前不曾真正游赏过,真正的游赏是从这里开始的。所以我把这次西山之游写成文章以记载下来。

这一年是元和四年。[1] 祝您新春快乐。

始得西山宴游记

原文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

是岁,元和四年也。

译文

自从我遭到贬谪,居住在永州,心中一直忧惧不安。公务之余,缓缓散步,漫无目的,到处转悠。每天与同伴爬高山、钻深林,迂回曲折的山间小溪,深幽的泉水,怪异山石。无论多远, 我们都去。一走到那些地方,我们便拨开野草,席地而卧,倒酒痛饮,不醉不罢。喝醉后便相互枕靠着睡在地上,很快就进入梦乡。凡是心中能想到的,睡梦中都能出现。醒来之后就回家。我原以为永州山水中稍有特异地方,都已被我游览了。殊不知还有个奇异独特的西山。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由于坐在法华寺西亭,遥望西山,才使我发现西山胜景,大为称异, 我于是带着仆人越过湘江,沿染溪而行,砍去丛生的灌木,烧掉杂乱的茅草,不达到西山之巅决不罢休。攀援着树枝爬上山顶,两腿叉开,席地而坐,几乎几个州的土地都聚集在我的座下:高低不平,空阔低洼,连绵起伏,不可胜状;有的像是蚂蚁窝,有的像是蚂蚁洞。看似尺寸之间,实则千里之外,全都聚集眼前,没有逃脱隐藏的。青山绿水,相互萦绕,与遥远的天际相接,环看周围,都是这样。看了这些,才知道这座山确实特立不群,与一般的小土丘大不一样。不知不觉中我的身心与天地间的浩然之气隔化在大自然中,已不知道哪里是尽头了。我于是拿起酒壶,斟满酒杯,畅怀痛饮,醉倒在地。不觉间日薄西山,苍茫暮色,自远而近,慢慢地天黑得什么也看不见了,而我却了无归意。真是形神俱忘,无拘无束,好像已经与天地万物融为一体。我这才认识到过去等于没有游览,真正的游览从现在开始。所以我特意把这件事记下来,这一年是元和四年(809)年。

钴鉧潭记

原文

钻鉧潭,在西山西。其始盖冉水自南奔注,抵山石,屈折东流;其颠委势峻,荡击益暴,啮其涯,故旁广而中深,毕至石乃止;流沫成轮,然后徐行。其清而平者,且十亩。有树环焉,有泉悬焉。

其上有居者,以予之亟游也,一旦款门来告曰:“不胜官租、私券之委积,既芟山而更居,愿以潭上田贸财以缓祸。”

予乐而如其言。则崇其台,延其槛,行其泉于高者而坠之潭,有声潀然。尤与中秋观月为宜,于以见天之高,气之迥。孰使予乐居夷而忘故土者,非兹潭也欤?

译文

钻鉧潭,在西山的西面。其开始大概是冉水从南边奔流下来,碰到山石阻隔,曲折向东流去;其头尾水势峻急,更加激荡,侵蚀岸崖,所以边缘广阔而中部水深,最后遇有石头停下来;水流形成的旋涡像车轮翻滚以后,慢慢流去。清澈而平静的水面有十亩。四周树木环绕,上有泉水流下。

山上有居住者,因我多次来游玩,刚一敲门就来告诉我:“官租私债越欠越多,(没办法),我想在山上锄草开荒,并愿意卖掉我潭上的田,暂时缓解一下债”。

我很高兴答应了他的话。我就加高台面,延伸栏杆,疏导高处的泉水使其坠落入潭中,发出了悦耳的声音。特别是到了中秋时节赏月更为合宜,可以看到天空更高,视野更加辽远。是什么让我更喜欢住在这野旷而忘掉故土,莫非是这钻鉧潭吗

钴鉧潭西小丘记

原文

得西山后八日〔1〕,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又得钴鉧潭〔2〕,潭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3〕。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其石之突怒偃蹇〔4〕,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其嵚然相累而下者〔5〕,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6〕。

丘之小不能一亩,可以笼而有之。问其主,曰:“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售。”问其价,曰:“止四百。”余怜而售之。李深源、元克己时同游〔7〕,皆大喜,出自意外。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8〕,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嘉木立,美竹露,奇石显。由其中以望,则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鸟兽之遨游,举熙熙然回巧献技,以效兹丘之下。枕席而卧,则清泠之状与目谋〔9〕,瀯瀯之声与耳谋〔10〕,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不匝旬而得异地者二〔11〕,虽古好事之士,或未能至焉。

噫!以兹丘之胜,致之沣、镐、鄠、杜〔12〕,则贵游之士争买者,日增千金而愈不可得。今弃是州也,农夫渔父过而陋之,贾四百〔13〕,连岁不能售。而我与深源、克己独喜得之,是其果有遭乎!书于石,所以贺兹丘之遭也。

注释

〔1〕西山:在永州(今湖南零陵县)城西五里。〔2〕钴鉧:烫斗。因潭形似烫斗,故名钴鉧潭。〔3〕浚:深。鱼梁:阻水的坝,中间留有空缺,可放置捕鱼的竹篓。〔4〕偃蹇(jiǎn简):曲折起伏的样子。〔5〕嵚(qīn钦)然:山石耸立的样子。〔6〕罴(pí皮):熊的一种,体形比熊大,俗称人熊 〔7〕李深源、元克己:二人均为柳宗元友人。李深源名幼清,原任太府卿。元克己原任侍御史。二人此时同贬居永州。〔8〕刈(yì意):割。〔9〕清泠(líng零):清澈明净。〔10〕瀯瀯(yíng营)�:泉水声。〔11〕匝旬:周旬,即十天。〔12〕沣(fēng丰):在今陕西户县东,周文王建都处。镐(hào浩):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南,周武王建都处。鄠:今陕西户县。杜:亦称杜陵,在今西安市东南。以上四地都是唐都长安附近豪门贵族聚居之地。〔13〕贾:同“价”。

译文

寻到西山以后八天,沿着山口向西北探行二百步,又探得了钴铒潭。潭西二十五步,正当流急水深处筑有垒土阻水,开缺张网的鱼梁。梁上有个小土丘,丘上生长着竹子树木,丘石或骤然突起、或兀然高耸,破土而起,竞相形成奇奇怪怪形状的,几乎数都数不清;有的倾侧堆垒而趋下,就像牛马在溪边饮水;有的又猛然前突,似乎较量着争向上行,就像熊罴在山上攀登。

这小丘小得不足一亩,似乎可以装进袖子里去一般。我向小丘的主人打听情况,他回答说:“这是唐姓某家废弃的土地,标价出售却卖不出去。”我又问地价多少,答道:“仅仅四百两银子。”我同情小丘的不遇而买下了它。当时,李深源、元克己与我同游,都十分高兴,以为是意想不到的收获。

于是就又取来了一应用具,铲除败草,砍掉杂树,燃起了熊熊大火焚烧去一切荒秽。(顿时),佳好的树木似乎挺立起来,秀美的竹林也因而浮露,奇峭的山石更分外显突。由竹木山石间望出去,只见远山高峙,云气飘浮,溪水流淙,鸟兽在自由自在地游玩;万物都和乐怡畅地运技献能,而呈现在这小丘之下。铺席展枕躺在丘上,山水清凉明爽的景状来与双目相亲,瀯瀯的流水之声又传入耳际,悠远空阔的天空与精神相通。深沉至静的大道与心灵相合。我不满十天中却得到了二处胜景,即使是古时喜嗜风景的人,也未必能有此幸运啊!

唉,凭着这小丘的美景,如果放到长安附近沣、镐、鄂、杜等地,那末爱好游乐的贵族人士竞相争购的,将逐日增价一千两,也愈来愈不能购得。现在弃置在这永州,农人渔夫相经过而看不起它,求价仅四百两,却多年卖不出去,而我与深源、克己偏偏喜爱并获得了它。这难道是确实有所谓遭际遇合吗?我将得丘经过书写在石上,用来庆贺与小丘的遇合。

袁家渴记

原文

由冉溪西南,水行十里,山水之可取者五,莫若钴鉧潭;由溪口而西,陆行,可取者八、九,莫若西山;由朝阳岩东南,水行至芜江,可取者三,莫若袁家渴;皆永中幽丽奇处也。

楚、越之间方言,谓水之支流者为“渴”[1]。渴,上与南馆高嶂合,下与百家濑合。其中重洲、小溪、澄潭、浅渚[2],间厕[3]曲折。平者深黑,峻者沸白[4]。舟行若穷,忽又无际。有小山出水中。山皆美石,上生青丛,冬夏常蔚然[5]。其旁多岩洞。其下多白砾[6];其树多枫、柟、石楠、楩、槠、樟、柚;草则兰、芷,又有异卉,类合欢而蔓生,轇轕[7]水石。

每风自四山而下,振动大木,掩苒[8]众草,纷红骇绿,蓊葧[9]香气;冲涛旋濑,退贮溪谷;摇颺葳蕤[10],与时推移。其大都如此。余无以穷其状。

永之人未尝游焉,余得之,不敢专[11]也。出而传於世。其地主袁氏,故以名焉。

注释

1 音若衣褐之褐:此六字疑为注文,不应列为本文。

2 渚:水中小洲。

3 间厕:交错夹杂。

4 峻,急流;沸,沸腾。

5 蔚然:草木茂盛貌。

6 白砾:白色碎石。

7 轇轕:交错纠缠貌。

8 苒:轻柔。

9 蓊葧:浓郁。

10 葳蕤:草木茂盛,枝叶下垂貌。

11 专:独享。

译文

从冉溪向西南,走水路十里远,山水风景较好的有五处,风景最好的是钴鉧潭;从溪口向西,走陆路,风景较好的有八、九处,风景最好的是西山;从朝阳岩向东南,走水路到芜江,风景较好的有三处,风景最好的是袁家渴;他们都是永州美丽奇异的地方。

楚、越两地之间的方言,水的支流叫做「渴」,(读“褐”音)。渴的上游与南馆的高山会合,下游与“百家濑”汇合。其中岛屿(江河里边的岛屿)、小溪、清潭、小洲,交错夹杂,蜿蜒曲折。水流平静的地方深黑色,急流的地方像沸腾一样冒着白沫。船好像就走到了尽头,忽然河水又看不到尽头了。有座小山从水中露出来。山上都是好看的石头,上面生长绿色的草丛,冬夏都浓密茂盛。山旁有许多岩洞。山下有许多白色的碎石;上山的树木多是枫树、柟树、石楠、楩树、槠树、樟树、柚树;小草则多是兰草、芷草,又有许多奇异的花卉,类似合欢但是长出许多茎蔓,缠绕着水中石头。

每当有风从四周山上吹下,吹动大树,轻摇小草,红绿缤纷,香气浓郁;冲起波涛旋着水涡,从溪谷流进流出,萧条茂盛,根据时间变换。风景大都是这样的。我没办法都描述出来。

永州没有过来游玩,我来到了这里,不敢独自享受。回来写出文章告诉世人。这里土地的主人姓袁,所以我叫它“袁家渴”。

小石潭记

原文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注释

篁竹:成林的竹子。

如鸣佩环:好像人身上佩戴的玉佩、玉环相碰发出的声音。

清洌:清澈。

全石以为底:(潭)以整块石头为底。

近岸,卷石底以出:靠近岸的地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

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成为坻、屿、嵁、岩等不同的形状。坻,水中高地。屿,小岛。嵁,不平的岩石。

翠蔓:翠绿的茎蔓。

蒙络摇缀,参差披拂:覆盖、缠绕、摇动、连结,参差不齐,随风飘荡。

可百许头:大约有一百来条。

皆若空游无所依: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托都没有。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阳光直射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

佁然不动:(鱼影)呆呆地一动不动。佁然,愣住的样子。

俶尔远逝:忽然间向远处游去了。俶尔,忽然。

往来翕忽:来来往往轻快敏捷。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溪水)曲曲折折,(望过去)一段看得见,一段又看不见。斗折,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蛇行,像蛇爬行那样弯曲。明灭,或现或隐。

犬牙差互:像狗的牙齿那样互相交错。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寂静极了,幽深极了。悄怆,寂静得使人感到忧伤。邃,深。

以其境过清:凄清,冷清清。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伴随从跟着来的人,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

译文

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步,隔着竹林,就听到流水的声音,像人身上佩带的玉佩玉环相碰发出的声音,我心里喜欢听到这种声音。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小路,往下走,就看见一个小潭,潭水特别清澈。小潭以整块石头作为潭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上来露出水面,成为坻、屿、嵁、岩各种不同的形状。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覆盖、缠绕、摇动、连结着,参差不齐,随风飘荡。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它们都好像再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靠的东西。阳光向下一直照到潭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头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也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往来十分迅速。好像在同游人互相逗乐。

向石潭的西南方向望去,一条小溪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又像蛇爬行那样弯曲,溪身或现或影,都可以看清楚。小溪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互相交错,不知道溪水的源头在什么地方。

我坐在石潭边上,这里四周被竹子和树木围绕着,静悄悄的,没有旁的游人,这样的环境使人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寂静极了,幽深极了,这氛围令人感到忧伤。因为这里的环境过于冷清,不能够长时间停留,于是我记下这番景致就离开了。

一同去游览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作为随从跟着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叫恕己,一个叫奉壹。

石渠记

原文

自渴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桥其上。有泉幽幽然,其鸣乍大乍细。渠之广或咫尺,或倍尺,其长可十许步。其流抵大石,伏出其下。逾石而往,有石泓,昌蒲被之,青鲜环周。又折西行,旁陷岩石下,北堕小潭。潭幅员减百尺,清深多倏鱼。又北曲行纡余,睨若无穷,然卒入于渴。其侧皆诡石、怪木、奇卉、美箭,可列坐而庥焉。风摇其巅,韵动崖谷。视之既静,其听始远。

予从州牧得之。揽去翳朽,决疏土石,既崇而焚,既酾酾而盈。惜其未始有传焉者,故累记其所属,遗之其人,书之其阳,俾后好事者求之得以易。

元和七年正月八日,鷁渠至大石。十月十九日,逾石得石泓小潭,渠之美于是始穷也。

译文

从渴潭往西南走不到百步,就看见一个石渠,在渠上有一座便桥。有一眼泉水幽静的流淌,它流淌时的声音时大时小。泉渠的宽度有时不足一尺,有时则有二尺宽,它的长度约有十步左右。它的水流遇到一块大的石头,就漫过石头。跳过大石头再往前走,就发现一个石泓,菖蒲覆盖着它,碧绿的苔藓环绕着石泓。渠水又转弯往西流,在岩石边流入石隙里,最后像瀑布一样的流入北边的小潭中。小潭方圆还不足一百尺,潭水清澈、且较深,有许多快速游动的鱼。渠水又往北迂回绕行一些,看上去好像没有穷尽,就这样最终流入渴潭。潭的一边全是奇异的石头、怪异的树木、奇异的花草、美丽的箭头草,人可以并列坐在那里休息。风吹动着山顶,像美丽动听的音乐,在山崖和山谷间回荡。看它虽很宁静,但听起来却很辽远。

我跟随柳州太守发现的它,拨开阴郁的密林和腐烂的朽木,开掘和疏通淤土和乱石,把朽木乱草堆积起来烧掉,石渠里的渠水便很满。可惜从来都没有写它的人,所以我把它全都记写下来,留给匠人,刻写在潭北面的石头上,帮助以后喜好游历的人能较容易地看到它。

元和七年正月初八,从鷁渠到达大石。十月十九日,越过石头发现了石泓小潭,石渠的美因此就全都展示给游人了。

石涧记

原文

石渠之事既穷,上由桥西北下土山之阴,民又桥焉。其水之大,倍石渠三之一,亘石为底,达于两涯。若床若堂,若陈筳席,若限阃奥。水平布其上,流若织文,响若操琴。揭跣而往,折竹扫陈叶,排腐木,可罗胡床十八九居之。交络之流,触激之音,皆在床下;翠羽之水,龙鳞之石,均荫其上。古之人其有乐乎此耶?后之来者有能追予之践履耶?得之日,与石渠同。

由渴而来者,先石渠,后石涧;由百家濑上而来者,先石涧,后石渠。涧之可穷者,皆出石城村东南,其间可乐者数焉。其上深山幽林逾峭险,道狭不可穷也。

译文

从石渠的桥上向西北走,一去到土山的北坡,百姓又架了一座桥。比石渠的水量大三倍。石头有的像床,有的像门堂的基石像筵席上摆满菜肴,有的像用门槛隔开的内外屋,水流像纺织物的花纹,水泉咚响声像是弹琴声,赤脚而往,折竹箭,扫陈叶,排腐木,清出一块可排十八九张交椅的空地。交织的流水,指激撞的水声,皆在床下;像翠鸟羽毛般的树木,像鱼龙麟甲般的石块,都遮蔽在交椅之上。古时候的人有谁曾在这里找到这种快乐的吗?以后的人,有谁能追随我的足迹来此吗?到石涧的日子,与石渠相同。

从袁家渴来的人,先到石渠后到石涧;从百家濑上山到这里的人,先到石涧后到石渠。石涧的源头,在石城村的东南,路中间可以游览的地方还有好几个。那上面的深山老林更加险峻,道路狭窄不能走到尽头。

小石城山记

原文

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其上为睥睨,梁欐之形;其旁出堡坞,有若门焉,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环之可上,望甚远。无封土壤而生嘉树美箭,益奇而坚,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

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及是,愈以为诚有。又怪其不为之中州,而列是夷狄,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是固劳而无用,神者傥不宜如是,则其果无乎?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或曰: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是二者,余未信之。

译文

从西山路口一直向北走,越过黄茅岭往下走,有两条路:一条向西走,走过去寻找风景却毫无所得;另一条稍为偏北又折向东去,只走了四十丈,路就被一条河流截断了,有一座石山横挡在这条路的尽头。石山顶部天然生成女墙和栋梁的形状,旁边又凸出一块好像堡垒,有一个洞象门。从洞往里探望一片漆黑,丢一块小石子进去,咚地一下有水响声,那声音很宏亮,好久才消失。石山可以盘绕着登到山顶,站在上面望得很远。山上没有泥土却长着很好的树木和竹子,而且更显得形状奇特质地坚硬,竹木分布疏密有致、高低参差,好像是人工特意布置的。

唉!我怀疑上帝的有无已很久了,到了这儿更以为上帝确实是有的。但又奇怪他不把这小石城山安放到人烟辐凑的中原地区去,却把它摆在这荒僻遥远的蛮夷之地,即使经过千百年也没有一次可以显示自己奇异景色的机会,这简直是白耗力气而毫无用处,神灵的上帝似乎不会这样做的。那么上帝果真没有的吧?有人说:“上帝之所以这样安排是用这佳胜景色来安慰那些被贬逐在此地的贤人的。”也有人说:“这地方山川钟灵之气不孕育伟人,而唯独凝聚成这奇山胜景,所以楚地的南部少出人材而多产奇峰怪石。”这二种说法,我都不信。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66420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7
下一篇2023-07-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