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雨》汪国真诗中叠词的表达作用

《江南雨》汪国真诗中叠词的表达作用,第1张

1在内容上恰如其分地表达了诗人自己细腻的情感和对江南的眷恋。

2在声律上柔和而有韵,有节奏感。

3结构上为整首诗定下基调,营造出幽静细腻的氛围。

4叠词有摹色、摹状的修辞效果,使表达的意象更加确切。

叠词的作用增强语言的节奏感,使之清晰,丰富音乐,发挥重要作用。

重叠的词模仿声音,非常逼真。一些重叠的词表现出运动和丰富的含义。有些重叠词夸大了气氛,仿佛它是现实情况下诗歌中重叠词的作用。诗中字的运用,足以使自然场景或人物形象生动地描绘出来。

叠词不是简单的重复。它的合理运用,能协调节奏,表达丰富的思想内容,收到较好的艺术效果,给人以美的享受,可以使诗的韵律和谐、通读、朗朗上口。

扩展资料

叠词在诗词中的作用

在内容上可以准确地表达了自己的真实情感及精神状态,可使所描绘的自然景色或人物特征更加形象,有些诗句由于叠字用得精妙,使其更富于艺术魅力。

叠词既能模仿声音,又能模仿色彩,达到描述的修辞效果,使形象表达更加准确。重叠词可以以非常具体和明智的方式描述音乐的强度、速度和重量,在鉴赏古典诗词时,对叠字的特殊功能不容忽视。

-叠词

从动作与神态、环境感受和心境意绪等方面抒写作者凄惨心情。起到奠定全词感情基调的作用,在结构上统领全词,构成全词的骨架。

一、原文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二、译文

苦苦地寻寻觅觅,却只见冷冷清清,怎不让人凄惨悲戚。秋天总是忽然变暖,又转寒冷,最难保养休息。喝三杯两杯淡酒,怎么能抵得住傍晚的寒风紧吹?一行大雁从头顶上飞过,更让人伤心,因为都是当年为我传递书信的旧日相识。

园中菊花堆积满地,都已经憔悴不堪,如今还有谁来采摘?孤独地守着窗前,独自一个人怎么熬到天黑?梧桐叶上细雨淋漓,到黄昏时分,那雨声还是点点滴滴。这般光景,怎么能用一个“愁”字了结!

三、出处

宋·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

扩展资料:

赏析

靖康之变后,李清照国破,家亡,夫死,伤于人事。这时期她的作品再没有当年那种清新可人,浅斟低唱,而转为沉郁凄婉,主要抒写她对亡夫赵明诚的怀念和自己孤单凄凉的景况。此词便是这时期的典型代表作品之一。

这首词大气包举,别无枝蔓,相关情事逐一说来,却始终紧扣悲秋之意,深得六朝抒情小赋之神髓,而以接近口语的朴素清新的语言谱入新声,运用凄清的音乐性语言进行抒情,又却体现了倚声家的不假雕饰的本色,诚属个性独具的抒情名作。

  《声声慢寻寻觅觅》出自宋词三百首,其作者是宋朝文学家李清照。其古诗全文如下: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前言

  《声声慢寻寻觅觅》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作品通过描写残秋所见、所闻、所感,抒发自己因国破家亡、天涯沦落而产生的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具有浓厚的时代色彩。此词在结构上打破了上下片的局限,一气贯注,着意渲染愁情,如泣如诉,感人至深。开头连下十四个叠字,形象地抒写了作者的心情;下文“点点滴滴”又前后照应,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忧郁情绪和动荡不安的心境。全词一字一泪,风格深沉凝重,哀婉凄苦,极富艺术感染力。

  注释

  ⑴寻寻觅觅:意谓想把失去的一切都找回来,表现非常空虚怅惘、迷茫失落的心态。

  ⑵凄凄惨惨戚戚:忧愁苦闷的样子。

  ⑶乍暖还寒:指秋天的天气,忽然变暖,又转寒冷。

  ⑷将息:旧时方言,休养调理之意。

  ⑸怎敌他:对付,抵挡。晚:一本作“晓”。

  ⑹损:表示程度极高。

  ⑺堪:可。

  ⑻著:亦写作“着”。

  ⑼怎生:怎样的。生:语助词。

  ⑽梧桐更兼细雨:暗用白居易《长恨歌》“秋雨梧桐叶落时”诗意。

  ⑾这次第:这光景、这情形。

  ⑿怎一个愁字了得:一个“愁”字怎么能概括得尽呢?

  译文

  苦苦地寻寻觅觅,却只见冷冷清清,怎不让人凄惨悲戚。乍暖还寒的时节,最难保养休息。喝三杯两杯淡酒,怎么能抵得住早晨的寒风急袭?一行大雁从眼前飞过,更让人伤心,因为都是旧日的相识。

  园中菊花堆积满地,都已经憔悴不堪,如今还有谁来采摘?冷清清地守着窗子,独自一个人怎么熬到天黑?梧桐叶上细雨淋漓,到黄昏时分,还是点点滴滴。这般情景,怎么能用一个“愁”字了结。

  鉴赏

  这首词起句便不寻常,一连用七组叠词。不但在填词方面,即使在诗赋曲也绝无仅有。但好处不仅在此,这七组叠词还极富音乐美。宋词是用来演唱的,因此音调和谐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李清照对音律有极深造诣,所以这七组叠词朗读起来,便有一种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只觉齿舌音来回反复吟唱,徘徊低迷,婉转凄楚,有如听到一个伤心之极的人在低声倾诉,然而她还未开口已觉得已能使听众感觉到她的忧伤,而等她说完了,那种伤感的情绪还是没有散去。一种莫名其妙的愁绪在心头和空气中弥漫开来,久久不散,余味无穷。心情不好,再加上这种乍暖还寒天气,词人连觉也睡不着了。如果能沉沉睡去,那么还能在短暂的时间内逃离痛苦,可是越想入眠就越难以入眠,于是词人就很自然想起亡夫来。披衣起床,喝一点酒暖暖身子再说吧。可是寒冷是由于孤独引起的,而饮酒与品茶一样,独自一人只会觉得分外凄凉。

  端着一杯淡酒,而在这天暗云低,冷风正劲的时节,却突然听到孤雁的一声悲鸣,那种哀怨的声音直划破天际,也再次划破了词人未愈的伤口,头白鸳鸯失伴飞,唉,雁儿,你叫得这样凄凉幽怨,难道你也像我一样,老年失偶了吗?也像我一样,余生要独自一人面对万里层山,千山暮雪吗?胡思乱想之下,泪光迷蒙之中,蓦然觉得那只孤雁正是以前为自己传递情书的那一只。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旧日传情信使仍在,而秋娘与萧郎已死生相隔,人鬼殊途了,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这一奇思妙想包含着多少无法诉说的哀愁啊!这时看见那些菊花,才发觉花儿也已憔悴不堪,落红满地,再无当年那种"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的雅致了。以往丈夫在世时的日子多么美好,诗词唱和,整理古籍,可现在呢?只剩下自己一个人在受这无边无际的孤独的煎熬了。故物依然,人面全非。"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得似往时"。独对着孤雁残菊,更感凄凉。手托香腮,珠泪盈眶。怕黄昏,捱白昼。对着这阴沉的天,一个人要怎样才能熬到黄昏的来临呢?漫长使孤独变得更加可怕。独自一人,连时间也觉得开始变慢起来。

  好不容易等到了黄昏,却又下起雨来。点点滴滴,淅淅沥沥的,无边丝雨细如愁,下得人心更烦了。再看到屋外那两棵梧桐,虽然在风雨中却互相扶持,互相依靠,两相对比,自己一个人要凄凉多了。

  急风骤雨,孤雁残菊梧桐,眼前的一切,使词人的哀怨重重叠叠,直至无以复加,不知怎样形容,也难以表达出来。于是词人再也不用什么对比,什么渲染,什么比赋兴了,直截了当地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简单直白,反而更觉神妙,更有韵味,更堪咀嚼。相形之下,连李后主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也稍觉失色。一江春水虽然无穷无尽,但毕竟还可形容得出。而词人的愁绪则非笔墨所能形容,自然稍胜一筹。

叠词的作用:

1、使描绘的景色或人物更加形象,富有艺术魅力。

2、通过摹声或摹色,使表达的意象更加确切。

3、增强语言的韵律感,节奏美,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美。

4、起强调作用。

叠词的主要表现形式

1、单音节形容词“AA”式,单音节形容词A加双音节或三音后缀,构成“ABB”。

2、双音节形容词“AB”重叠为“AABB”或“ABAB”式,双音节形容词“BA”重叠为“BABA”式。

3、少数名词和动词也能带BB构成“ABB”,如水淋淋、笑哈哈、醉醺醺。

4、大部分“ABB的”是有A加BB构成的,但有些可以认为是由“AB”重叠B构成的,如“孤单单的、稳当当的、空旷旷的”。

5、双音动词也能构成“AABB”如“吵吵嚷嚷,来来往往”。

叠词是词和词常常可以连起来用,以词的形状来判断,有两个要素为组成词的单个字是同一个字;单个字的组成部分也要是同一个字或偏旁。

叠词构成的成语有6种形式:AABB型、AABC型、ABB型、ABAC型、ABCA、ABCB等。

在内容上恰如其分地表达了词人自己遭受不幸后的精神状态。“寻寻觅觅”,侧重写动作,心神不定,怅然若失;“冷冷清清”,侧重写感受,孤单寂寞,形影相吊;“凄凄惨惨戚戚”侧重写心境,悲惨凄凉,终日愁苦。三者用“情”贯穿一起。

在声律上急促跳动,铿锵有韵,有节奏感。此外,在结构上为整首词定下基调,创造出悲伤的氛围,使读者屏息凝神,受其感染。

        叠词是一种语言艺术,在古典诗歌作品中频现。在《诗经》的305篇作品中,就有 204篇运用了此种艺术手法。例如《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在汉代乐府诗《孔雀东南飞》中,就出现了23个叠词。诸如“纤纤作细步”“隐隐何甸甸”“感君区区怀”“恨恨那可论”等。而臻于唐宋时期,诗词作品中更加频繁地使用叠词。例如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白居易《长恨歌》:“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刘希夷《代悲白头翁》:“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秦观《鹊桥仙》:“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孟郊《游子吟》:“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苏轼《水龙吟》:“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王维《积雨辋川庄作》:“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杜甫《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可以说叠词的词性是多样的,诸如形容词、动词、名词、量词等。同时其位置也不固定,有的在句首,有的在句中,有的在句尾。

效果

1.运用叠词会增强诗词作品的节奏美、韵律美,让它悦耳动听。例如唐代诗人寒山的《杳杳寒山道》:“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涧滨。啾啾常有鸟,寂寂更无人。淅淅风吹面,纷纷雪积身。朝朝不见日,岁岁不知春。”这里有八组叠词,即“杳杳”“落落”“啾啾”“寂寂”“淅淅”“纷纷”“朝朝”“岁岁”。节奏明快,抑扬顿挫之感油然而生。

2.生动地刻画、描摹景物,进而突出特定景物的特征。例如屈原的《山鬼》:“云容容兮而在下”“杳冥冥兮羌昼晦”“石磊磊兮葛蔓蔓”“雷填填兮雨冥冥”。描绘出清新幽艳的景象。

3.起强调作用,有利于表达强烈的思想情感。例如陆游《钗头凤》:“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错”与“莫”的叠用,强化了对妻子唐婉深切的眷恋与浓郁的相思之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3136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8
下一篇2023-07-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