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声慢表达了什么样情感

声声慢表达了什么样情感,第1张

声声慢表达了作者为物是人非,生活有变的愁情伤感。一愁家国不同往昔;二愁与其夫君的感情,对一个女子而言,尤其是本身就喜哀愁的女子而言,愁无尽。《声声慢》是李清照晚年的名作,历来为人们所称道,尤其是作者那哀婉的凄苦情,不知曾感动过多少人。

当时,正值金兵入侵,北宋灭亡,志趣相投的丈夫也病死在任上,南渡避难的过程中夫妻半生收藏的金石文物又丢失殆尽。这一连串的打击使她尝尽了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苦痛

『声声慢』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翻译:

我到处寻找,寻到的只有冷清,十分凄惨。

乍暖还寒的季节,最难忍受。

两杯淡酒,怎能压住心头的悲伤?

大雁飞过,我正伤心,却发现它正是我在故乡认识的那只

满地黄花堆积著,十分憔悴,有谁忍心去摘?

我守着窗,独自一人,一个人怎么才能熬到天黑?

细雨敲打着梧桐,此正是黄昏,一点一滴落著。

这种场景,这种“愁”又怎是一句话能说得清的呢?

赏析:

这首词写于李清照生活的后期。一题作“秋情”,赋秋就是赋愁,但这里的愁已不是女词人闺中生活的淡淡哀愁,词人经历了国家危亡,故乡沦陷,丈夫病逝,金石书画全部散失,自己流落在逃难的队伍中,饱经离乱,所以这里的愁是深愁,浓愁,无尽的愁。

词一开头就用了十四个叠字。“寻寻觅觅,”词人好象有所寻求,但又不知道要寻求什么,这时她已经历了国破、家亡、夫逝的沉重打击,生活中美好的东西都已不存在了,事实上在现实生活中已经没有什么可寻觅,也没有什么需要寻觅的了,但词人还是希望找点什么寄托自己空虚寂寞的情怀,支撑自己孤苦无助的人生,但寻觅的结果只能是“冷冷清清”,周围的环境是一片凄清冷落,更让人感到现实的孤苦无援。“凄凄惨惨戚戚”,写词人内心的凄凉、悲苦、惨戚的情绪。这三句都在表现女主人的愁苦无聊,寂寞哀伤,但各有侧重,第一句写神态,第二句写环境,第三句写心情,第二、三句又是第一句“寻寻觅觅”的结果,“冷冷清清,先感于外;凄凄惨惨戚戚,后感于心,进入愁境”(吴熊和《唐宋词通论》)。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刚觉得有点儿暖和却又变冷了,这是秋天的时令特征。“将息”,调养。人在天气多变化时,是很难适应的,更何况是年岁已大,身体衰弱,又遭遇了如此不幸的人,就更是对天气的变化特别敏感,更觉得难以将养适应了。

为了适应这多变的秋天时节,词人企图以酒御寒,但“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酒是“三杯两盏”,量少,又是“淡酒”,怎么能抵挡黄昏时的阵阵秋风呢?淡酒不敌风寒,饮酒也不能排遣忧愁。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雁飞过去,正令人伤心,原来雁是我过去见过的。这里我们可看到三层意思:(一)雁飞过去了,雁叫声声,凄厉难闻,正令人伤心,原来大雁是老相识了,触动我内心的创伤已不止一次,现在又来触动我,使我伤心难过。(二)古代有雁足传书的传说。雁以往是给我带过信的,给我安慰,现在丈夫已逝,亲戚离散,雁飞过去无信可带,不能再给我安慰了,使我伤心。(三)作者的故乡在北方,而此时作者沦落南方,秋天北雁南飞,引起了对故乡的思念,所以使她伤心。雁在北方就相识,现在看到雁不是在故土,而是在异乡,发出物是人非的感慨,寄托怀乡之意。

词的下片承接上片。“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黄花”是指菊花,品种是**的。“堆积”,指花开之盛,可能是小菊花密密麻麻地开放,不是言落英满地。“憔悴损”指人因伤心而消瘦。损,煞,是说憔悴得很。有人认为是黄花“憔悴损”,不妥,因为前面的“堆积”不作零落解,菊花是枯在枝头的。“谁”,指自己。“堪”,能够,经得起。菊花盛开,本要摘花插在瓶子里,可人已憔悴,如今还有什么心思和兴趣去摘花呢?已经没有赏花的心情了。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一个人坐在窗边,象守着什么东西一样,百无聊赖,希望天早一点黑下来,看不到窗外一切使人伤心的东西,但天偏偏与人作对,越等越觉得时间漫长,度日如年。

寂寞难耐,好不容易等到黄昏,等来的却是更令人伤心的东西:“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风吹梧桐叶,萧萧瑟瑟,本已悲凉,又加细雨滴到梧桐上,更助悲凉。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李清照是位敏锐善感的词人,雨打梧桐点点滴滴,好象敲击着她破碎的心灵,使她悲伤至极。

这种种情形不断地折磨词人,情何以堪?所以词人最后冲口而出:“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这次第”是说这种种情形或这种种光景。这种种情况加在一起,怎么是一个“愁”字可以概括得了!“愁”说不清楚,用人间文字和语言概括不了,写出了无尽的愁绪,传达出种种难以言传的哀痛。

这首词是在国破家亡、流落异地时写的,词中诉说了词人孤愁无助、生意萧条的处境,寄托了极其深沉的家国之思,深深地打上了时代的烙印。

词的描写纯用赋体,写了环境,写了身世,写了心情,并将这三者融为一体。词中写客观环境的事物有:淡酒、晚风、飞雁、黄花、梧桐、细雨,这些景物都贯穿浓重的感情色彩,渗透着作者的主观感受,创造了冷落、凄清、寂寞的意境。凄凉的景物一路写下来越积越多,伤感越来越浓重,最后堆砌的愁苦迸涌而出。

词中用了九对叠字,叠字用得很自然,如大珠小珠落玉盘,前人称赞她笔力很健。这些叠字用得自然妥帖,是经过作者锤炼而得的,使寂寞、怅惘、痛苦的感情通过这些叠字的渲染得以尽情的表现。

词的语言通俗平易,虽是寻常语,但富有表现力,表现了深刻的内容。《声声慢》词调可押平声韵,也可押入声韵,词人选用了入声韵,能够很好地表达忧郁的情怀,并多次运用双声字、舌音和齿音字,更加重了凄切悲苦的情调。

李清照《声声慢》抒发的思想感情: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晓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翠损,如今有谁堪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此阕写于作者晚年流落江南之时,第一人称的叙述角度,作者通过萧瑟秋风;北雁南飞;憔悴残菊;零落梧桐;凄雨黄昏等客观景物,展现出一幅衰飒凄清的画面

  这是李清照南渡以后的一首震动词坛的名作通过秋景秋情的描绘,抒发国破家亡、天涯沦落的悲苦,具有时代色彩在结构上打破了上下片的局限,全词一气贯注,着意渲染愁情,如泣如诉,感人至深首句连下十四个叠字,形象地抒写了作者的心情下文“点点滴滴”又前后照应,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忧郁情绪和动荡不安的心境全词一字一泪,缠绵哀怨,极富艺术感染力。

靖康之变后,李清照国破,家亡,夫死,伤于人事。这时期她的作品再没有当年那种清新可人,浅斟低唱,而转为沉郁凄婉,主要抒写她对亡夫赵明诚的怀念和自己孤单凄凉的景况。《声声慢·寻寻觅觅》便是这时期的典型代表作品之一。

这首词起句便不寻常,一连用七组叠词。不但在填词方面,即使在赋曲也绝无仅有。但好处不仅在此,这七组叠词还极富音乐美。宋词是用来演唱的,因此音调和谐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李清照对音律有极深造诣,所以这七组叠词朗读起来,便有一种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

只觉齿舌音来回反复吟唱,徘徊低迷,婉转凄楚,有如听到一个伤心之极的人在低声倾诉,然而她还未开口已觉得已能使听众感觉到她的忧伤,而等她说完了,那种伤感的情绪还是没有散去。一种莫名其妙的愁绪在心头和空气中弥漫开来,久久不散,余味无穷。

心情不好,再加上这种乍暖还寒天气,词人连觉也睡不着了。如果能沉沉睡去,那么还能在短暂的时间内逃离痛苦,可是越想入眠就越难以入眠,于是词人就很自然想起亡夫来。披衣起床,喝一点酒暖暖身子再说吧。可是寒冷是由是孤独引起的,而饮酒与品茶一样,独自一人只会觉得分外凄凉。

原词:

《声声慢·寻寻觅觅》宋代: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注释:

⑴乍暖还寒:谓天气忽冷忽暖。

⑵将息:调养休息,保养安宁之意。

⑶晓来:今本多作“晚来”。

⑷黄花:菊花。

⑸有谁堪摘:有谁能与我共摘。谁:何,什么。

⑹怎生:怎样,如何。

⑺这次第:这情形,这景色。

释义:

我独处陋室若有所失地东寻西觅,但过去的一切都在动乱中失去了,永远都寻不见、觅不回了;眼前只有冷冷清清的环境。秋季骤热或骤冷的时候,最难以保养将息。 饮进愁肠的几杯薄酒,根本不能抵御早上的冷风寒意。

望天空,但见一行行大雁掠过,回想起过去在寄给丈夫赵诚明的词中,曾设想雁足传书,互通音信,但如今丈夫已死,书信无人可寄,故见北雁南来,联想起词中的话,雁已是老相识了,更感到伤心。

地上到处是零落的黄花,憔悴枯损,如今有谁能与我共摘啊!整天守着窗子边,孤孤单单的,怎么容易挨到天黑!到黄昏时,又下起了绵绵细雨,一点点,一滴滴洒落在梧桐叶上,发出令人心碎的声音。这种种况味,一个“愁”字怎么能够说尽!

作者简介: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扩展资料:

李清照南渡后的词和前期相比也迥然不同。国破家亡后政治上的风险和个人生活的种种悲惨遭遇,使她的精神很痛苦,因而她的词作一变早年的清丽、明快,而充满了凄凉、低沉之音,主要是抒发伤时念旧和怀乡悼亡的情感。

在流离生活中她常常思念中原故乡,如《菩萨蛮》写的“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蝶恋花》写的“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都流露出她对失陷了的北方的深切怀恋。她更留恋已往的生活,如著名的慢词《永遇乐》,回忆“中州盛日”的京洛旧事;《转调满庭芳》“芳草池塘”回忆当年的“胜赏”,都将过去的美好生活和今日的凄凉憔悴作对比,寄托了故国之思。

她在词中充分地表达了自己在孤独生活中的浓重哀愁,如《武陵春》通过写"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感慨,《声声慢》通过写“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处境,运用叠词,表达了自己难以克制、无法形容的"愁"。又如《清平乐》中“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的悲伤,《孤雁儿》中的悼亡情绪,都是在国破家亡、孤苦凄惨的生活基础上产生的,所以她的这部分词作正是对那个时代的苦难和个人不幸命运的艺术概括。

——李清照(宋代女词人)

《声声慢》是李清照晚年名作,词作抒发的不是闺怨闲愁,而是在金兵入侵、国土沦丧、人民流离失所、朝政腐败的社会背景之下产生的。这就使这首词的感情色彩有了时代依托,有了现实性和社会性。因此,《声声慢》堪称千古绝唱。

《声声慢》。这个词原来有一个题目叫《秋情》,意指秋天的情怀、秋天的情趣。

北宋的钦宗的靖康二年(1127年),金人占领了边梁,把钦宗、徽宗俘虏到了北方,而战火也把李清照和赵明诚在青州二十多间文物毁之一炬。辗转反侧,她的丈夫因病去世,再嫁之人也并非好人,家境破灭,举目无亲,从此李清照变得只身一人,云愁雾缠,每天过着以泪洗面的生活。在这种情况下,她写下了这首词《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这个叠字压的仄声韵,短促、突兀、奇兀,这个仄声字在韵脚里表达出一种悲伤、悲壮、悲愤的感情。“寻寻觅觅”是一种茫然无序、惆怅恍惚的一种心境。她在寻找她的过去,可是现在“冷冷清清”,一无所有,什么都没有了。于是乎,自己的心情就悲悲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这时李清照便拿一点酒来去去寒,但是三杯两盏淡酒怎么能挡得住晚上的越来越风急。所以她写的是一天从早上开始。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而恰在此时,她拿着酒离开住所到院子里,突然看见大雁飞过来,“雁过也、正伤心”,再仔细一看,雁子竟好像是老朋友,是旧时见过的。鸿雁传书也引发了她的愁绪。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她来到庭院又看到了满地黄花,不是满地是菊,花还长在树枝上,但是已经憔悴了,堆积了一团一团的,已经快凋谢了,所以如今有谁愿意去摘它。以将要凋零的菊花暗喻自己的身世。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梧桐在中国的诗词中是一种爱情和孤独的载体。这个当下怎么是一个“愁”字能说得清,“愁”已经难以概括她此时的痛苦复杂心情。

这首词很大气,从头到尾,一气呵成,从乍暖还寒,急风淡酒,大雁菊花,梧桐细雨,一一说来,紧紧扣着秋天的悲伤,扣着她个人的遭遇和经历。李清照这首词抒发了一种非同寻常的悲愁苦寂,调子也比较低沉,但是我们如果联系当时的时代环境来看,李清照这时候个人的痛苦忧愁已经不是那种幽怨、那种闺怨,而是和国家的败亡与百姓的苦难,与民不聊生、官场腐败,联系在一起。因此李清照的愁苦就是当时中国老百姓和这个时代的共同体验。因而这首词,我们还不能叫它是一首婉约词,它是一首有社会现实意义的一首千古绝唱。联系到李清照后来到南方以后,她不断地表达这种关怀,如大家熟悉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说明她这种爱国情怀和个人遭遇,我们不能完全分开来看。

  李清照《醉花阴》赏析

  这首词是李清照前期的怀人之作。李婚后不久,丈夫赵明诚便“ 负笈远游”,深闺寂寞,她深深思念着远行的丈夫。这年,时届重九,人逢佳节倍思亲,便写了这首词寄给赵明诚。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这两句借助室内外秋天的景物描写,表现了词人白日孤独寂寞的愁怀。“永昼”指漫长的白天,“永”字便可见词人内心的无聊愁苦。“瑞脑”,香料名,又叫龙脑香。“金兽”,铜制的兽形熏香炉。这两句的意思是:从清晨稀薄的雾气到傍晚浓厚的云层,这漫长的白昼,阴沉沉的天气真使人愁闷。那雕着兽形的铜香炉里,龙脑香已渐渐烧完了,可心中的愁思为何总缕缕不绝呢?可见,这两句虽为景语,却句句含情,构成一种凄清惨淡的氛围,有力地衬托出思妇百无聊赖的闲愁。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这三句写出了词人在重阳佳节孤眠独寝、夜半相思的凄苦之情。“玉枕”,瓷枕。“纱厨”,即碧纱厨,以木架罩以绿色轻纱,内可置榻,用以避蚊。常言道:“每逢佳节倍思亲”,今日里“佳节又重阳”,词人又怎能不更加思念远方的丈夫呢?一个“又”字,便充满了寂寞、怨恨、愁苦之感,更何况,玉枕、纱厨往昔是与丈夫与共的,可如今自己却孤眠独寝,触景生情,自然是柔肠寸断心欲碎了。显然,这里的“凉”不只是肌肤所感之凉意,更是心灵所感之凄凉。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这两句写出了词人在重阳节傍晚于东篱下菊圃前把酒独酌的情景,衬托出词人无语独酌的离愁别绪。“东篱”,是菊圃的代称,语出陶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暗香”,菊花的幽香。“盈袖”,因饮酒时衣袖挥动,带来的香气充盈衣袖。重阳佳节,把酒赏菊,本来极富情趣,然而丈夫远游,词人孤寂冷清,离愁别恨涌上心头,即便“借酒销愁”,亦是“愁更愁”了。又哪有心情欣赏这“暗香浮动”的菊花呢?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三句直抒胸臆,写出了抒情主人公憔悴的面容和愁苦的神情。“销魂”极喻相思愁绝之情。“帘卷西风”即“西风卷帘”,暗含凄冷之意。这三句工稳精当,是作者艺术匠心之所在。先以“销魂”点神伤,再以“西风”点凄景,最后落笔结出一个“瘦”字。在这里,词人巧妙地将思妇与菊花相比,展现出两个迭印的镜头:一边是萧瑟的秋风摇撼着羸弱的瘦菊,一边是思妇布满愁云的憔悴面容,情景交融,创设出了一种凄苦绝伦的境界。 全词开篇点“愁”,结句言“瘦”。“愁”是“瘦”的原因,“瘦”是“愁”的结果。贯穿全词的愁绪因“瘦”而得到了最集中最形象的体现。可以说,全篇画龙,结句点睛,“龙”画得巧,“睛”点得妙,巧妙结合,相映成辉,创设出了“情深深,愁浓 浓” 的情境

  《声声慢》字词赏析

  从“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几句叠词,反反复复之用意,不仅富于音乐美和韵律美,而且借以表达词人对于晚年孀居之苦,丧夫之痛,亡国之恨的淋漓尽致的挥洒,一生在寻寻觅觅,只落得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吟咏此句,不禁使人感同身受。 “乍暖还寒”的多变气候,又怎能修生养息,酒难御寒,伶仃一人,苦不堪言。 从“三杯两盏淡酒”的“淡”字可以看出作者心中满是愁,酒力压不住愁,压不住心愁自然觉的酒味淡了。用酒之淡,更衬托词人内心极其的苦楚愁闷,望北雁南飞,这几个角度都写出词人内心的惆怅,寓情于景,通过意向使愁变得具体可感又意蕴无穷,耐人寻味。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正是化用“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更漏子》温庭筠 虽为化用,但词人却善于融化前人的语句,自成意境,有天衣无缝之妙。梧桐这一意象不仅表现季节与时令,而且由此表现秋季的特点。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中化多为少,表面有欲说还休之势,实际上将愁苦之情以感叹终句挥洒得淋漓尽致。用强调的语气更能表达自己内心的愁。 整首诗都用了悲凉凄惨的调,从作者角度分析,当时正值晚年,一些生活细节也看得如此悲凉,并以此来表现自己痛苦的心境,平实的语句中透的词义却是似浅实深。上片开笔连用七组叠词字来概括悲切孤苦的心境,奇特而生动。下片继续借眼前景物来倾诉忧愁,整首诗笼罩在一片凄凉悲苦的氛围当中。

  编辑本段艺术特色

  以凄清萧索的环境来烘托凄惨悲切的心境。在词中,无论忽寒忽暖的天气、淡薄的酒味、入夜忽起的秋风、天上的大雁、满地的黄花,还是窗外的梧桐和黄昏的细雨,无一不是生愁、助愁、牵愁的,简直是景景含愁,处处成愁。这种浓重的凄苦氛围真切地表现了词人的愁苦,强烈震撼读者的心。

  两首词都是李清照的词,都有悲和消极的色彩。但醉花阴是词人思夫所做,丈夫远去,思念夫君迟迟不回的少女闺情。而声声慢则是晚期的作品,词人此时面临的是国破家亡夫死的多重悲剧,度日如年,十分凄凉。

声声慢·寻寻觅觅原文: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守着窗儿 一作:守着窗儿)

声声慢·寻寻觅觅翻译及注释

翻译 苦苦地寻寻觅觅,却只见冷冷清清,怎不让人凄惨悲戚。乍暖还寒的时节,最难保养休息。喝三杯两杯淡酒,怎么能抵得住早晨的寒风急袭?一行大雁从眼前飞过,更让人伤心,因为都是旧日的相识。园中菊花堆积满地,都已经憔悴不堪,如今还有谁来采摘?冷清清地守着窗子,独自一个人怎么熬到天黑?梧桐叶上细雨淋漓,到黄昏时分,还是点点滴滴。这般情景,怎么能用一个「愁」字了结!

注释 1寻寻觅觅:意谓想把失去的一切都找回来,表现非常空虚怅惘、迷茫失落的心态。2凄凄惨惨戚戚:忧愁苦闷的样子。3乍暖还(huan)寒:指秋天的天气,忽然变暖,又转寒冷。4将息:旧时方言,休养调理之意。5怎敌他:对付,抵挡。晚:一本作「晓」。6损:表示程度极高。7堪:可。8著:亦写作「著」。9怎生:怎样的。生:语助词。十梧桐更兼细雨:暗用白居易《长恨歌》「秋雨梧桐叶落时」诗意。⑾这次第:这光景、这情形。⑿怎一个愁字了得:一个「愁」字怎么能概括得尽呢?

声声慢·寻寻觅觅翻译三

我到处寻找,寻到的只有冷清,十分凄惨。乍暖还寒的季节,最难忍受。两杯淡酒,怎能压住心头的悲伤?大雁飞过,我正伤心,却发现它正是我在故乡认识的那只。满地黄花堆积著,十分憔悴,有谁忍心去摘?我守着窗,独自一人,一个人怎么才能熬到天黑?细雨敲打着梧桐,此正是黄昏,一点一滴落着。这种场景,这种「愁」又怎是一句话能说得清的呢?

声声慢·寻寻觅觅翻译四

如同是丢了什么,我在苦苦寻觅。只见一切景物都冷冷清清,使我的心情更加愁苦悲戚。忽冷忽热的气候,最难保养身体。虽然喝了几杯淡酒,也无法抵挡傍晚时秋风的寒气。正在伤心的时候,又有一群大雁,向南飞去。那身影,那叫声,却是旧时的相识。满地上落花堆积,菊花已经枯黄陨落,如今还有谁忍心去摘?守着窗户独坐,梧桐叶片落下的水滴,声声入耳,令人心碎,此情此景,又怎是一个愁字概括了得?

声声慢·寻寻觅觅翻译二

我苦苦地寻觅著,在这孤独的世界中,满心悲戚这将要转暖的寒冷天气,最令人难以休息。三两杯淡酒怎么能抵挡得住这寒风?看到雁飞过,更让我伤心,这大雁是以前的相识呀。曾经那么繁盛地开在枝头的菊花,如今已憔悴不堪,谁还有兴致把它摘来戴在头上?守着窗户,独自一个人如何熬到天黑?梧桐树上飘下一片片走完生命历程的黄叶,细雨一点一滴打在梧桐叶上,如同苦泪滴在心头。此情此影,哪是一个「愁」字概括得了的呀!

声声慢·寻寻觅觅翻译五

空空荡荡无主张,冷冷清清好凄凉,悲悲惨惨好心伤。一时觉暖一时觉凉,身子如何得休养?早起淡酒三杯,怎把寒风来抵挡?北雁南飞飞过楼,不认当年旧同乡。菊花委地尽枯黄,人花共消瘦,有谁来怜赏?守着窗前挨时光,盼不到天黑好挹怏。听见黄昏细雨打梧桐,点点滴滴淋透我心上。这一天桩桩件件怎么能一个愁字表明呢!

声声慢·寻寻觅觅赏析

 靖康之变后,李清照国破,家亡,夫死,伤于人事。这时期她的作品再没有当年那种清新可人,浅斟低唱,而转为沉郁凄婉,主要抒写她对亡夫赵明诚的怀念和自己孤单凄凉的景况。此词便是这时期的典型代表作品之一。

 这首词起句便不寻常,一连用七组叠词。不但在填词方面,即使在诗赋曲也绝无仅有。但好处不仅在此,这七组叠词还极富音乐美。 宋词 是用来演唱的,因此音调和谐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李清照对音律有极深造诣,所以这七组叠词朗读起来,便有一种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只觉齿舌音来回反复吟唱,徘徊低迷,婉转凄楚,有如听到一个伤心之极的人在低声倾诉,然而她还未开口就觉得已能使听众感觉到她的忧伤,而等她说完了,那种伤感的情绪还是没有散去。一种莫名其妙的愁绪在心头和空气中弥漫开来,久久不散,余味无穷。

 心情不好,再加上这种乍暖还寒天气,词人连觉也睡不着了。如果能沉沉睡去,那么还能在短暂的时间内逃离痛苦,可是越想入眠就越难以入眠,于是词人就很自然想起亡夫来。披衣起床,喝一点酒暖暖身子再说吧。可是寒冷是由于孤独引起的,而饮酒与品茶一样,独自一人只会觉得分外凄凉。

 端著一杯淡酒,而在这天暗云低,冷风正劲的时节,却突然听到孤雁的一声悲鸣,那种哀怨的声音直划破天际,也再次划破了词人未愈的伤口,头白鸳鸯失伴飞。词人感叹:唉,雁儿,你叫得这样凄凉幽怨,难道你也像我一样,老年失偶了吗?难道也像我一样,余生要独自一人面对万里层山,千山暮雪吗?胡思乱想之下,泪光迷濛之中,蓦然觉得那只孤雁正是以前为自己传递情书的那一只。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旧日传情信使仍在,而秋娘与萧郎已死生相隔,人鬼殊途了,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这一奇思妙想包含着无限无法诉说的哀愁。

 这时看见那些菊花,才发觉花儿也已憔悴不堪,落红满地,再无当年那种「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的雅致了。词人想:以往丈夫在世时的日子多么美好,诗词唱和,整理古籍,可如今呢?只剩下自己一个人在受这无边无际的孤独的煎熬了。故物依然,人面全非。「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得似往时。」独对着孤雁残菊,更感凄凉。手托香腮,珠泪盈眶。怕黄昏,挨白昼。对着这阴沉的天,一个人要怎样才能熬到黄昏的来临呢?漫长使孤独变得更加可怕。独自一人,连时间也觉得开始变慢起来。

 好不容易等到了黄昏,却又下起雨来。点点滴滴,淅淅沥沥的,无边丝雨细如愁,下得人心更烦了。再看到屋外那两棵梧桐,虽然在风雨中却互相扶持,互相依靠,两相对比,自己一个人要凄凉多了。

 急风骤雨,孤雁残菊梧桐,眼前的一切,使词人的哀怨重重叠叠,直至无以复加,不知怎样形容,也难以表达出来。于是词人再也不用什么对比,什么渲染,什么赋比兴了,直截了当地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简单直白,反而更觉神妙,更有韵味,更堪咀嚼。相形之下,连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也稍觉失色。一江春水虽然无穷无尽,但毕竟还可形容得出。而词人的愁绪则非笔墨所能形容,自然稍胜一筹。

 前人评此词,多以开端三句用一连串叠字为其特色。但只注意这一层,不免失之皮相。词中写主人公一整天的愁苦心情,却从「寻寻觅觅」开始,可见她从一起床便百无聊赖,如有所失,于是东张西望,仿佛飘流在海洋中的人要抓到点什么才能得救似的,希望找到点什么来寄托自己的空虚寂寞。下文「冷冷清清」,是「寻寻觅觅」的结果,不但无所获,反被一种孤寂清冷的气氛袭来,使自己感到凄惨忧戚。于是紧接着再写了一句「凄凄惨惨戚戚」。仅此三句,一种由愁惨而凄厉的氛围已笼罩全篇,使读者不禁为之屏息凝神。这乃是百感迸发于中,不得不吐之为快,所谓「欲罢不能」的结果。

 「乍暖还寒时候」这一句也是此词的难点之一。此词作于秋天,但秋天的气候应该说「乍寒还暖」,只有早春天气才能用得上「乍暖还寒」。这是写一日之晨,而非写一季之候。秋日清晨,朝阳初出,故言「乍暖」;但晓寒犹重,秋风砭骨,故言「还寒」。至于「时候」二字,有人以为在古汉语中应解为「节候」;但柳永《永遇乐》云:「薰风解愠,昼景清和,新霁时候。」由阴雨而新霁,自属较短暂的时间,可见「时候」一词在宋时已与现代汉语无殊了。「最难将息」句则与上文「寻寻觅觅」句相呼应,说明从一清早自己就不知如何是好。

 下面的「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晓来风急」,正与上文「乍暖还寒」相合。古人晨起于卯时饮酒,又称「扶头卯酒」。这里说用酒消愁是不抵事的。至于下文「雁过也」的「雁」,是南来秋雁,正是往昔在北方见到的,所以说「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了。《唐 宋词 选释》说:「雁未必相识,却云『旧时相识』者,寄怀乡之意。赵嘏《寒塘》:『乡心正无限,一雁度南楼。』词意近之。」

 上片从一个人寻觅无著,写到酒难浇愁;风送雁声,反而增加了思乡的惆怅。于是下片由秋日高空转入自家庭院。园中开满了菊花,秋意正浓。这里「满地黄花堆积」是指菊花盛开,而非残英满地。「憔悴损」是指自己因忧伤而憔悴瘦损,也不是指菊花枯萎凋谢。正由于自己无心看花,虽值菊堆满地,却不想去摘它赏它,这才是「如今有谁堪摘」的确解。然而人不摘花,花当自萎;及花已损,则欲摘已不堪摘了。这里既写出了自己无心摘花的郁闷,又透露了惜花将谢的情怀,笔意比唐人杜秋娘所唱的「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要深远多了。

 从「守着窗儿」以下,写独坐无聊,内心苦闷之状,比「寻寻觅觅」三句又进一层。「守着」句如依张惠言《词选》断句,以「独自」连上文。秦观(一作无名氏)《鹧鸪天》下片:「无一语,对芳樽,安排肠断到黄昏。甫能炙得灯儿了,雨打梨花深闭门」,与此词意境相近。但秦词从人对黄昏有思想准备方面着笔,李则从反面说,好像天有意不肯黑下来而使人尤为难过。「梧桐」两句不仅脱胎淮海,而且兼用温庭筠《更漏子》下片「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词意,把两种内容融而为一,笔更直而情更切。最后以「怎一个愁字了得」句作收,也是蹊径独辟之笔。自庾信以来,或言愁有千斛万斛,或言愁如江如海(分别见李煜、秦观词),总之是极言其多。这里却化多为少,只说自己思绪纷茫复杂,仅用一个「愁」字如何包括得尽。妙在又不说明于一个「愁」字之外更有什么心情,即戛然而止,仿佛不了了之。表面上有「欲说还休」之势,实际上已倾泻无遗,淋漓尽致了。

 这首词大气包举,别无枝蔓,相关情事逐一说来,却始终紧扣悲秋之意,深得六朝抒情小赋之神髓,而以接近口语的朴素清新的语言谱入新声,运用凄清的音乐性语言进行抒情,又却体现了倚声家的不假雕饰的本色,诚属个性独具的抒情名作。

声声慢·寻寻觅觅创作背景

 此词是李清照后期的作品,具体写作时间待考。有人认为作于南渡以后,正值金兵入侵, 北宋 灭亡,丈夫去世,一连串的打击使她尝尽了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苦痛,亡国之恨,丧夫之哀,孀居之苦,凝集心头,无法排遣,于是写下了这首《声声慢》。有人则认为是中年时期所作。

声声慢·寻寻觅觅鉴赏

 这首词写于李清照生活的后期。一题作「秋情」,赋秋就是赋愁,但这里的愁已不是女词人闺中生活的淡淡哀愁,词人经历了国家危亡,故乡沦陷,丈夫病逝,金石书画全部散失,自己流落在逃难的队伍中,饱经离乱,所以这里的愁是深愁,浓愁,无尽的愁。

 词一开头就用了十四个叠字。「寻寻觅觅,」词人好像有所寻求,但又不知道要寻求什么,这时她已经历了国破、家亡、夫逝的沉重打击,生活中美好的东西都已不存在了,事实上在现实生活中已经没有什么可寻觅,也没有什么需要寻觅的了,但词人还是希望找点什么寄托自己空虚寂寞的情怀,支撑自己孤苦无助的人生,但寻觅的结果只能是「冷冷清清」,周围的环境是一片凄清冷落,更让人感到现实的孤苦无援。「凄凄惨惨戚戚」,写词人内心的凄凉、悲苦、惨戚的情绪。这三句都在表现女主人的愁苦无聊,寂寞哀伤,但各有侧重,第一句写神态,第二句写环境,第三句写心情,第二、三句又是第一句「寻寻觅觅」的结果,「冷冷清清,先感于外;凄凄惨惨戚戚,后感于心,进入愁境」(吴熊和《唐宋词通论》)。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刚觉得有点儿暖和却又变冷了,这是秋天的时令特征。「将息」,调养。人在天气多变化时,是很难适应的,更何况是年岁已大,身体衰弱,又遭遇了如此不幸的人,就更是对天气的变化特别敏感,更觉得难以将养适应了。

 为了适应这多变的秋天时节,词人企图以酒御寒,但「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酒是「三杯两盏」,量少,又是「淡酒」,怎么能抵挡黄昏时的阵阵秋风呢?淡酒不敌风寒,饮酒也不能排遣忧愁。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雁飞过去,正令人伤心,原来雁是我过去见过的。这里我们可看到三层意思:(一)雁飞过去了,雁叫声声,凄厉难闻,正令人伤心,原来大雁是老相识了,触动我内心的创伤已不止一次,现在又来触动我,使我伤心难过。(二)古代有雁足传书的传说。雁以往是给我带过信的,给我安慰,现在丈夫已逝,亲戚离散,雁飞过去无信可带,不能再给我安慰了,使我伤心。(三)作者的故乡在北方,而此时作者沦落南方,秋天北雁南飞,引起了对故乡的思念,所以使她伤心。雁在北方就相识,现在看到雁不是在故土,而是在异乡,发出物是人非的感慨,寄托怀乡之意。

 词的下片承接上片。「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黄花」是指菊花,品种是**的。「堆积」,指花开之盛,可能是小菊花密密麻麻地开放,不是言落英满地。「憔悴损」指人因伤心而消瘦。损,煞,是说憔悴得很。有人认为是黄花「憔悴损」,不妥,因为前面的「堆积」不作零落解,菊花是枯在枝头的。「谁」,指自己。「堪」,能够,经得起。菊花盛开,本要摘花插在瓶子里,可人已憔悴,如今还有什么心思和兴趣去摘花呢?已经没有赏花的心情了。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一个人坐在窗边,像守着什么东西一样,百无聊赖,希望天早一点黑下来,看不到窗外一切使人伤心的东西,但天偏偏与人作对,越等越觉得时间漫长,度日如年。

 寂寞难耐,好不容易等到黄昏,等来的却是更令人伤心的东西:「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风吹梧桐叶,萧萧瑟瑟,本已悲凉,又加细雨滴到梧桐上,更助悲凉。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李清照是位敏锐善感的词人,雨打梧桐点点滴滴,好像敲击着她破碎的心灵,使她悲伤至极。

 这种种情形不断地折磨词人,情何以堪?所以词人最后冲口而出:「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这次第」是说这种种情形或这种种光景。这种种情况加在一起,怎么是一个「愁」字可以概括得了!「愁」说不清楚,用人间文字和语言概括不了,写出了无尽的愁绪,传达出种种难以言传的哀痛。

 这首词是在国破家亡、流落异地时写的,词中诉说了词人孤愁无助、生意萧条的处境,寄托了极其深沉的家国之思,深深地打上了时代的烙印。

 词的描写纯用赋体,写了环境,写了身世,写了心情,并将这三者融为一体。词中写客观环境的事物有:淡酒、晚风、飞雁、黄花、梧桐、细雨,这些景物都贯穿浓重的感 彩,渗透著作者的主观感受,创造了冷落、凄清、寂寞的意境。凄凉的景物一路写下来越积越多,伤感越来越浓重,最后堆砌的愁苦迸涌而出。

 词中用了九对叠字,叠字用得很自然,如大珠小珠落玉盘,前人称赞她笔力很健。这些叠字用得自然妥帖,是经过作者锤炼而得的,使寂寞、怅惘、痛苦的感情通过这些叠字的渲染得以尽情的表现。

 词的语言通俗平易,虽是寻常语,但富有表现力,表现了深刻的内容。《声声慢》词调可押平声韵,也可押入声韵,词人选用了入声韵,能够很好地表达忧郁的情怀,并多次运用双声字、舌音和齿音字,更加重了凄切悲苦的情调。

诗词作品: 声声慢·寻寻觅觅 诗词作者: 宋代 李清照 诗词归类: 宋词三百首、宋词精选、高中古诗、婉约、闺怨、孤独、怀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81203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9
下一篇2023-07-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