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键是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有了兴趣,何愁教不好他们自己也会学了
2、掌握有效的教学方法
3、教师自己要有文本解读能力,课堂上要让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理解
4、要重视教学,培养学生用“我手写我心”文章不在于技巧,关键在于富有真情实感
5、掌握一些实用的教学法,多向名家学习,学习他们的课堂教学技能和方法,比如老一辈的教育家一些新课程改革后出现的特级教师的教学方法
现如今,大家都经常看到论文的身影吧,论文对于所有教育工作者,对于人类整体认识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一篇什么样的论文才能称为优秀论文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情感因素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论文,欢迎大家分享。
论文关键词英语教学 情感因素
论文摘要本文从情感因素入手,简要介绍了情感因素及其内容,阐述了情感因素中的个体情感因素和人际情感因素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最后进行了小结。以期对广大中学英语教师开展英语教学提供一定的借鉴和思考。
一、引言
我国教育部早在2001年就颁发了新《英语课程标准》,从其对英语课程的情感教学目标的要求看来,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新的课程标准十分重视教学中的情感教学,它不仅要求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还要求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发展和形成学生的积极情感,做到认知教学目标与情感教学目标的和谐和统一。情感因素涉及中学英语学习过程中的方方面面,涉及中学英语学习的整个过程。它不仅能优化中学英语教学,还能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效率。英语教育中的情感因素越来越受到重视。因此要解决中学英语学习问题,首先要解决情感因素问题。
二、情感因素及其内容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Rogers)认为:人的认知活动总是伴随着一定的情感因素,当情感因素受到压抑甚至抹杀的时候,人的自我创造潜能就不能得到发展和实现。依据心理学的有关知识得知,情感因素包括情感、情绪以及情操三大组成要素。情感是指人们对客观现实的感受与态度,它反映了客观事物能否满足个体的需要。如果事物能够符合或满足人的某种需要,那么人此时就会产生出积极情感,例如愉快、振奋、喜悦等等。积极情感不仅能创造有利于学习的心理,而且还能比较有效地促进中学英语教学。反之,就产生出消极的情感,譬如沮丧、焦虑、紧张等等。消极情感会大大影响英语学习潜力的正常发挥,中学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必须要帮助学生克服。笔者认为虽然诸多情感因素会影响到英语学习,但是我们大体上可以划分为两大类:第一大类是中学生的个体情感因素,主要包括学习动机、态度、自尊等几个方面;第二大类是师生之间的人际情感因素,主要包括移情、课堂交流等等。接下来,笔者将从个体情感因素和师生之间的人际情感因素两大方面论述情感因素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三、情感因素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一)个体情感因素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1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
英语的学习是一个漫长、枯燥乏味而且艰辛的`过程。中学英语过程更是如此,它需要我们的中学生坚持不懈练习英语的听说读写译等方面。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培养和发展中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不仅能他们学习英语时情绪高昂、精神饱满,而且还能大大提升中学生的英语学习积极性。中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不仅可以转化为学习的动机,而且还能促进广大中学生学习智能的提升,使其逐步具有一定的探索创新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创造能使学生产生浓厚兴趣的条件、环境和气氛。例如在时间允许的前提下,教师可以教授经典英文歌曲,观看奥斯卡原声**,举办英语小品话剧比赛等。
2降低焦虑感,激励赢得成功
作为90后的一代,很多中学生的意志力较为薄弱,心理承受能力不强。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一遇到难题就丧失了学习的兴趣,继而对英语学习产生严重的焦虑。教师可以对不同的学生设定不同的目标,积极与学生沟通交流,降低学生的焦虑感。成功的感觉是中学英语学习中非常珍贵的一种情感体验,它不仅可以极大地激发出中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极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基于此,教师在中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多采用鼓励、表扬,尽量不使用批评、惩罚,尽可能为中学生创造成功的体验,让他们更多地收获到成功的喜悦。
(二)人际情感因素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1和谐教学氛围,融洽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情感和意志,影响到学生的认知活动。所以,中学教师要十分重视对学生的“感情投资”,使学生对自己产生好感,为和谐教学氛围的构建奠定基础。教学过程不仅仅师生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而且也是师生情感相互交流的过程。要让学生喜欢并认真学习你讲授的英语课,必须要和学生建立一个良好的师生关系。这样学生们对这位老师自然就会有好感。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学的开心,教师教的舒心,师生双方都能体验到英语教学的乐趣。
2移情教学,潜移默化
根据心理学的相关知识,移情主要是指个体的意识通过想象投射到另一个体身上的活动。移情可以简单理解为人类思想、情感及观点的相互理解。在中学英语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通过自身的思想、情感帮助学生获得移情的情感体验,即通过自身的情感改变学生的认识与情感,使其产生新的认识及情感,从而完成教学目标。教师只有把握了自己的情感,才能更好自己的真情去激励学生、感染学生,促使中学生英语学习效率和成绩的提升。
四、结语
情感因素在中学英语教学中还有许多的运用,笔者只是就其一点展开了论述,力求为后来研究者提供些许的借鉴和参考作用。情感因素目前已经逐步被广大研究者所关注,部分教师也在英语教学实践自觉或者不自觉的融入了自身情感因素。但这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更多的中学英语教师在教学中运用情感因素,提升中学英语教学的效率效果。
参考文献
[1]方体跃情感因素在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滁州学院学报,2006(4)
[2]胡俊杰情感在中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教学与管理,2008(4)
[3]李晓荣情感教育在高中英语教学中不容忽视[J]陕西教育:行政版,2009(1)
;1、首先,教师也是普通人,无法完全避免个人情绪对自己的工作产生影响。在生活中,每个人都会经历情绪波动,如悲伤、愤怒、快乐等,这些情绪很难完全隔离在工作之外。即使是在课堂上,如果遇到学生不尊重、不配合等情况,教师也难以完全做到不受情绪影响。所以,教师要做的是尽可能控制好情绪,并将自己的情绪化为教学中的积极力量。
2、其次,个人情绪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正常的。适度的个人情绪可以给教学带来活力和情感,更能引起学生的共鸣,促进师生之间的沟通和理解。比如,一位语文老师在讲述《荷塘月色》这篇文章时,适当表达出对于荷花的喜爱,或对于自然景色的感悟,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中的意境和情感,进而对文学有更深入的认识。
3、再次,教育并非只是知识的传授,更是人格的塑造。学生在校园中不仅学习知识,还受到师生的言传身教的熏陶和影响。如果教师完全将个人情绪隔离在工作之外,学生将难以看到真正的教育者,也无法接受到教育者身上所体现的人格魅力。教师的情感因素是引导学生发展自我认识、自我探索和自我实现的重要元素。
综上所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难以完全做到不带个人情绪,但可以尽可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并将情感因素融入到教育中去,成为教育中的积极力量。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我一千次地确信,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和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的全面智力的发展。”在这里教育家强调的是教育者对学生的情感投入。长期奋斗在教学一线的人,大多有这样的人生体验:学生喜欢、崇拜某一位教师.就会对他所教的课程产生浓厚兴趣,并把它努力学好。对此,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利用情感感化这一特点,为教学开辟一条绿色通道,用教师的自身情感唤起学生的情感,产生共鸣,从而去完成教育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借助课文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能够为学生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提升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和理解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对作者情感的理解,进而使学生在美好情感的影响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积极面对生活。教师要深入分析教材课文中蕴含的丰富情感元素,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挖掘语文课本中蕴含的丰富情感
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较,其教材内容蕴含着更为丰富的情感,尤其是文学作品,或体现作者顽强的拼搏精神,或体现作者对祖国的热爱,这些都需要学生对文章进行细细体会、慢慢分析。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充分挖掘教材中蕴含的情感资源,用恰当的方式引导学生,渲染气氛,让学生感受不同文章中所蕴含的美好情感。中职语文教学目标更倾向于语言能力以及情感态度的培养,中职语文教材中收录的文章风格类型不一,所表达的观点、人生态度等也各不相同,教师只有了解文章中蕴含的情感态度,才能做到心中有数,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教育。
2通过语音语调促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
在中职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向学生传递情感的方式主要是语言。中职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有朝气、热爱生活,对未知的事物充满幻想,因此在阅读文章时能够站在作者的立场思考问题,设身处地地感受作者的情感。基于此,中职语文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到语言的情绪调动作用,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根据不同内容的文章选用不同的语言去感染和引导学生,引发学生的联想,让学生沉浸在作者所营造的语言氛围中。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当注重语音语调、情感等方面的变化,根据不同的文章内容对学生进行恰当的引导。
3引导学生发散思维,体会作者的情感
中职语文教师应当采取有效的方式引导学生,让学生对文章内容进行品读与鉴赏。可以让学生展开联想,体会作者的情感,进而感受文章的内在思想,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实现全面发展。
以梁实秋先生的《雅舍》一文为例,略读时学生很难将文章内容与文章标题联系在一起,容易曲解作者的思想感情,认为作者实际上对雅舍是厌烦的。在这样的思想影响下,学生的认识和理解相对片面,无法真正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此时语文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并向学生详细讲解文章中作者所要表达的真正情感:实际上梁实秋先生是借雅舍的简陋与粗糙来衬托其精神境界的饱满与精神的永恒,这是一种难能可贵的精神。
孤零零的柱子、简陋的木头架子、墙体上单薄的泥灰,文中的种种描写与“雅”相差十万八千里,但是梁实秋先生却将其称为“雅舍”,表达的是梁实秋先生对精神境界的追求,而人若是拥有了较强的精神力量,即使身处“陋室”,依旧能够笑看风雨,抵御世间万物的侵袭。人们只有不过分追求物质上的享受,才能安稳地栖身于简陋的房屋之中,这绝不是对现实生活的妥协,而是无论身处怎样的环境都能够对生活充满热爱、坚韧不拔。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灵魂,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具有导向、调控、激励和评价功。新课标把教学目标定位在对一个完整的人的发展上,具有全面性:教学中要重视必需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传授,也要重视学生自我发展的能力的培养;既发展学生强健的体魄,又培养其高尚完善的人格;既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又努力发展其个性。因此新课标的教学目标包括知识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力目标。在课程实施中三者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为核心,通过相互渗透构成了生物课程总目标的完整结构体系。所以,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应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和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有机融合,不能将其单独在课堂教学中加以设计和实施。新课标中关于情感态度价值观有着丰富的内涵,包括正确的自然观,世界观的形成;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使命感;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的养成;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观念参与社会决策;热爱自然,珍爱生命,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确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等。而这个目标的实现,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将这个目标贯穿整个课程的始终,因此,在课堂教学设计时,要统揽全局,进行适当的规划,精心的布置,将其融入到教学活动中去。下面阐述如何通过有效的教学活动设计来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方法。1 紧密联系教材,依托教材开展情感教育在日常的教学中,要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可以有各种各样的方法,包括课内、课外运用多种活动形式和媒体等等。本人认为,作为教师,我们首先应该充分利用好手头的资源,即教材。如在讲解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这节内容时,可以把辨正唯物主义科学的世界观的基本原理渗透到教学活动中,在学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这章内容时,将理解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的意义,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贯穿到整个教学过程中,从而使学生明确保持生态平衡的意义,树立辩证的科学自然观。结合自然环境及生物资源惨遭破坏的一面,唤起学生的责任感、危机感,增强他们的使命感。通过介绍我国科学工作者首次合成的具有生物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八倍体小黑麦的成功培育,水稻杂交育种在国际上具有领先地位等等事例,说明我们民族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以此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等等。因此,在生物学教学中,教师应合理利用教材,除了应用好显性的材料外,更需要充分挖掘出隐性材料,只有这样,生物教师才能在传授生物学知识的同时,自觉、自然地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2 开展探究性学习,在探究活动中进行情感教育科学探究与培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正确地把握两者的关系,有助于我们更好的课堂教学的方向,切实为提高学生科学素养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把科学探究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和科学知识目标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既是科学学习的动力因素,影响着学生对科学学习的投入、过程与效果,又是科学教育目标。它不能像传授知识一样直接“教”给学生,而是要创设机会,通过参与活动,日积月累让学生感受、体验与内化。为此,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和思维习惯,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技能与社会生活相联系,逐步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如:珍爱生命,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从自然中获得美,赞美自然美;保持与发展喜欢大胆想象、乐于探究的愿望;尊重证据和他人的劳动成果,能参与中长期科学探究活动,善始善终,敢于提出不同见解,并愿意与他们合作、交流等。在完成科学探究的同时,也随之造就了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与美好纯净的心灵。如在第一册教材中的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在提出探究的问题过程中,要求学生要深入分析,提出要探究的问题,并小组交流,讨论问题的探究价值,最后才确定小组要探究的问题。在此过程中,学生发现疑问、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开始环节,问题的提出需要丰富的想象力,敏锐的观察力,需要团队精神,需要良好的分工协作,这些都包含了大量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因素,是养成一个人科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感性基础。3 关注社会,联系生活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联系生活现状,创设多种活动情境,调动、唤起学生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去分析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参与社会事务的讨论,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充分地动脑、动口、动手,主动地探索,主动地发现,主动地评价,从而获得自我感知、自我陶冶、自我励行的效应,从而提高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教育效果。在新课程的教材中,很多内容都讲述了生物科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当然教师还可以收集一些生物技术应用的实例,来激发学生探究生物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自身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的能力。当然还可以通过一些社会问题的分析,来用生物科学的知识和观念参与到社会事务的讨论,如社会老龄化问题的探讨;当然也可以通过将所学生物知识应用到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来树立珍爱生命,养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