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美国文学研究会理事,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华裔美国文学研究中心主任。 195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西语系,1984年至1987年曾任北京外国语学院(北京外国语大学前身)英语系副主任。研究美国小说、亚裔美国文学、英语文体学、英语写作和口译。 从教40余年来,先后在兰州大学(1959-72 年)和北京外国语大学为本科和研究生讲授精读,写作,翻译,口译,美国文学,19、20世纪美国小说,亚裔美国文学,英语文体学等课程。于1963、79、80、86、87、93、95年7次被评为系、校、部级先进工作者。1995年获北京市优秀教师称号和香港柏宁顿(中国)教育基金会首届“孺子牛金球奖”荣誉奖。1992年始享受国务院专家津贴。
最美的语言,最美的诗——《短诗三首》
《短诗三首》出自小诗集《繁星》,内容都是冰心平时随便记下的“随时随地的感想和回忆”。后来,她受到泰戈尔《飞鸟集》的启发,觉得自己那些三言两语的小杂感里也有诗的影子,这才整理成为两本小诗集。小诗是什么呢?关于星星,有多少你不知道的事?除了“人口普查”,你还听说过“星口普查”吗?
一、小诗是什么?
所谓“小诗”,是一种诗歌的变体,也是一种即兴式的短诗,多以三行、五行为一首,表现诗人刹那间的情绪和感触,用来记录人生的哲理和思想,引起读者的联想,具有言简意赅的效果。
1921—1925年,五四运动后,小诗曾盛行一时。小诗成了“风靡一时的诗歌体裁”“新诗坛上的宠儿”,这一时期被称作“小诗流行的时代”。小诗的形式从外国流入,1922年,郑振铎翻译了印度诗人泰戈尔的《飞鸟集》,读写小诗的风潮由此产生,后来形成了以冰心、宗白华为主要代表的小诗派。小诗的出现和兴盛,让诗歌的形式更丰富了。
小诗有以下三个主要特点。
短小
小诗的艺术,正是从“万”取一,从“无限”取“有限”,从“面”取“点”的艺术。小诗“寓万于一”的最终目的是“以一驭万”。“一”是小诗的外貌,也就是形式,而“万”是小诗的寓意。虽然只有寥寥几个字,但小诗的寓意却非常丰富。
自由
小诗抒发诗人的瞬间感受,在内容上有极为广阔的空间,在形式上也很自由,可以押韵,也可以不押韵,还可以采用各种方式排列。
哲理
富于哲理意味的小诗偏重说理,淡雅中见深沉。小诗借助形象和比喻来挖掘深刻的哲理,让人一读就难以忘记。
二、不做“虎妈”的冰心
著名的作家冰心有三个孩子,他们虽然性格不同,但都很优秀。
儿子吴平与冰心生活在一起的时间很少,他的前半生中,和母亲冰心在一起的时间不过十年。吴平虽然没有常与母亲在一起,但是受母亲的影响却非常深。冰心与丈夫吴文藻都有在国外求学的经历,早年游历过许多国家,眼界开阔,所以家里的民主气氛比较浓。对于择业、交友和爱好,冰心都不会以自己的意志去干预孩子的选择。当吴平选择“建筑”这个与父母所长风马牛不相及的专业时,冰心并没有阻拦;吴平喜欢摄影和音乐,冰心也支持。冰心对名利之事看得很淡,她这样的品质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吴平。在长达二十年的政治运动中,多少人堕落、自杀、一蹶不振,而吴平虽然倒下了却又能站起来,正是受了母亲性格的影响。
对待女儿吴冰,冰心的侧重点不一样。冰心对待吴冰的态度是支持、赞许。因为吴冰是一个老实、厚道、善良的孩子,赞许她的做法,才能让她保持自己的好品行。在冰心的观念里,没有重男轻女的思想,她认为吴冰是自己的骄傲。为什么呢?按照冰心的话说,吴冰是家庭成员里最富理性、最老实、最厚道的一位。
吴冰说自己是在自由、宽松的家庭环境中长大的。在冰心眼里,成绩和知识不是画等号的。她不要求孩子出类拔萃,只要学习不落后就行了。她对孩子的成绩没有苛刻的要求,但会在吴冰英语跟不上时给她细心补习。让吴冰印象最深的是,妈妈总给他们讲故事,一听说妈妈要讲故事,三兄妹就特别兴奋,一人搬一个小板凳坐在母亲身边,还不忘准备一条小手绢,因为母亲讲的故事总是让他们感动或伤心落泪。
冰心也有严厉的时候,这种严厉主要针对孩子们的习惯。她不允许孩子懒散、邋遢,并且认为那是懈怠、不节制的表现。她不允许孩子说谎,发现孩子说谎会严厉教育,甚至让孩子喝苦的奎宁水(一种治疗寄生虫的药物)作为惩罚,让他们认识并且记住自己所犯的错误,下不为例。
而在小女儿吴青的教育上,冰心的做法又不一样。吴青从小就很男孩子气,淘气得很,但是冰心从来没有刻意教育过吴青作为女孩子应该怎么样,只是教育她女孩子要有独立性,不能依赖别人,所以吴青也就养成了“他人可为,我为何不可为”的无畏性格。吴青就像一株带刺的玫瑰,直来直去,最敢讲真话。有一次,冰心得知女儿在人大会议表决时投了唯一一张反对票,不仅没有质问、责备她,还亲自抄录了林则徐的一句话鼓励女儿:“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避趋之。”
从冰心的家教中我们可以看到,教育要因材施教。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在把握好品质培养的原则基础上,给予孩子宽容、理解、支持与赞美,就是给予了孩子全部。因为孩子会在宽容和赞美中如花绽放,走向一个美好的世界,开创属于自己的未来。
三、关于星星,你不知道的那些事
夏天的晚上,深邃的夜空中总是布满了星星。一闪一闪的星光是怎么来的呢?你知道星星还有一些不为人知的秘密吗?
1.星星的体积有多大差距?
我们在夜晚抬头观星,满天的星星就像发光的小亮点,用肉眼根本看不出它们的大小,甚至用最大的天文望远镜去看,它们仍然是一些光点。实际上,星星是有大小的,而且体积非常悬殊。
天文学家测量后发现,有些恒星的发光能力特别强,体积也非常大,因此叫作超巨星。比超巨星小一号的,叫作巨星。超巨星、巨星名不虚传,体积都非常大,直径甚至可以达到太阳的上千倍。我们的太阳和这些巨星、超巨星比起来,个头儿算是小的,因此被叫作矮星。大多数恒星的个头儿和太阳差不多,都是矮星。天文学家还发现,宇宙中有种恒星的个头儿非常小,甚至比地球还小,半径只有10千米。这种超级小的恒星叫中子星,体积很小,重量却很大,密度极为惊人。一块橡皮那么大的中子星的重量达十亿吨,一颗子弹那么大的中子星就相当于一颗小行星的重量了。
2.星星的光从哪里来?
星星大致可分为恒星、行星、彗星等。小时候我们说“太阳是爸爸,月亮是妈妈,星星们都是小宝贝”,其中太阳就属于恒星,恒星本身会发生热核反应,并将能量以光的形式向空间辐射,所以恒星能够发光。而行星是围绕恒星运转的星体,比如我们的地球,行星本身并不会发光,我们看到的星星发光其实是它反射的太阳光。而彗星一般质量更小,运行轨道不像行星那么规律,有椭圆、抛物线、双曲线三种,最著名的就是哈雷彗星,彗星同样不能发光,我们看到的光是它在经过太阳系时,被太阳照亮而发出的,而彗星拖着长长的尾巴,同样是因为受到了太阳的影响,在太阳风和太阳光压的作用下形成的。
我们在夜晚看到的星星大部分是恒星,有几颗是我们太阳系的行星,如金星、水星、火星,它们和地球一样不能发光,都是反射太阳的光芒。其他恒星的发光原理与我们的太阳类似,都是通过热核反应发光,只是因为它们离我们很远,才像是一颗颗温柔的小星星,其实它们中有很多比太阳大多了。
3.你听说过“星口普查员”吗?
从古至今,人口都是一个国家最重要的资源,人口普查这项工作非常关键。同理,天上的星星多得数不清,也需要通过“星口普查”来搜集星星的资料。于是“星口普查员”就诞生了。
星口普查员每天都是怎么工作的?由于没有办法闯进星星的家对星星做入户调查,他们想到了一个最简单,也最直接的方法——给星星们拍照,天文学上把这种方法叫作“成像观测”。通过成像观测,就可以得到大量星星在银河系里的分布情况,还可以了解到这些星星的亮度、颜色等基本信息。但是如果想知道这个星星更多的个体信息,比如体重、年龄、出生地等,光靠成像观测就不够了。“星口普查员”还有一个法宝,就是“恒星光谱”。通过研究一颗恒星的光谱,就可以提取它的母系血统,也就能够甄别它究竟是出生在银河系还是其他的星系。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2011年,郭守敬望远镜出现了,成了星口普查员的好帮手。郭守敬望远镜是我国自主设计并建造的光谱巡天望远镜。它相貌奇特,对于星口普查员来说,真的是一个神器——它只要眨一下眼睛,就可以拍下3000多颗恒星的光谱。
有了好帮手,星口普查员就能放手干活了。他们能追溯与宇宙年龄比肩的“皇族星星”,寻找恒星中的“皇室血脉”,分辨银河中的“星际移民”。他们帮助寻找宇宙当中最漂亮的烟花——超新星,也可以和对地外文明感兴趣的科学家一起去找地球的“大表哥”。“星口普查员”这个职业有趣吧!
既然星口普查员知道这么多星星的隐私,那他们知道银河系究竟有多少颗星星吗?偷偷告诉你,其实,连星口普查员也不知道呢!宇宙无穷无尽,银河系的“星口普查”之路还很漫长。
吴冰老师从事教学工作23年来,担任班主任工作22年。她爱岗敬业,工作勤勤恳恳,教学严谨踏实,具有强烈的责任心和事业心。她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关爱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坚持积极鼓励、正面引导;她自觉将素质教育融入化学教学中,善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注重学法指导和培养能力,教学效果优良,被评为苏州市优秀班主任、苏州市模范执行“三项规定“先进教师、苏州市区指导学生“三会”积极分子,曾获得“全国化学竞赛园丁奖”。她积极参加新课程改革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曾担任苏州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化学课堂教学方式转变及其评价研究》主持人,现已圆满结题。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吴冰老师一贯严格要求自己,积极进取,在各级各类竞赛活动中,例如,评优课、三项基本功竞赛、解题基本功竞赛等多次获奖。她注重总结反思,积极撰写论文,有多篇论文,例如,《新课程理念下化学合作学习评价初探》、《新课程理念下不同化学学习方式的评价初探》、《高中艺术特长生化学教学情意策略设计初探》、《浅议化学探究性学习》等发表在《化学教育》、《化学教学》、《化学教与学》国家核心期刊和省级期刊上。
冰心,原名谢婉莹,原籍福建长乐县,1900年10月5日生于福州市。童年,
她在烟台度过了七八载山陬海隅的生活。冰心早期的作品,常常亲切地写到大海。
幼年,她广泛地阅读了中国古典小说和汉译外国作品。1912年她考入福州女子师
范预科。1913年随家到北京,进入教会学校贝满女子中学。1918年,冰心抱着学
医的目的考入协和女子大学预科,后改变初衷,转学文学。1923年她以优异的成
绩毕业于燕京大学文科。
冰心属于“五四”新文学运动中涌现出的第一批现代作家,是其中最知名的
女作家之一,为文学研究会的重要成员。在新思潮的激荡下,1919年9月她以“冰
心”的笔名发表了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揭示了为了事业改良家庭生活的必
要性。以后,她又发表了《斯人独憔悴》等揭示社会、家庭、妇女等人生问题的
“问题小说”。与此同时,她写作散文,1921年发表的《笑》,被认为是新文学
运动初期一篇具有典型意义的美文。她还受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写出了300
多首无标题的格言式自由体小诗,结集为《繁星》和《春水》,在“五四”新诗
坛上别具一格,显示了女作家特有的思想感情和审美意识,很受读者欢迎。
1923年秋,冰心赴美国威尔斯利女子大学研究院学习英国文学,从这时至19
26年,她把自己在旅途和异国的见闻感受以及对往事的追忆,陆续写成亲昵恳切
的29封寄小朋友的信,发表在《晨报》的《儿童世界》专栏,并结集为《寄小读
者》于1926年出版。这是冰心早期散文的代表作,也是中国现代最早的儿童文学
作品。她的散文比小说和诗歌有更高的成就,在当时被称为很有魔力的“冰心体”。
1926年,冰心在美国获文学硕士学位后回国,在燕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北京
女子文理学院任教。这期间创作较少,有影响的作品有《南归》、《命》、《冬
儿姑娘》、《我们太太的客厅》等。这些作品有较多较深厚的社会内容,显示出
冰心对生活的新认识。
1936年暑假,她赴欧美游历,经日、美、苏、意、英、法、德等国。抗日战
争爆发后,冰心到重庆,曾主持过《妇女文化》半月刊。
1941年到1947年她曾担任参政会议参政员。1946年夏回北平,斯年冬天,全
家去日本。1950年,冰心作为东京大学第一位女教授,在该校讲授中国新文学。
1951年,冰心从日本回国,在社会主义的新中国,她的生活和创作揭开了新
的一页。
1958年和1978年以后,她先后为孩子们写了《再寄小读者》和《三寄小读者》,
还写了散文《归来以后》、《走进人民大会堂》、《樱花赞》等。这些散文不仅
保持着她独具的艺术风格,更在富于时代气息的广阔背景上,展示了丰富多彩的
生活画面,呈现出明朗乐观的色调。
1980年她创作的短篇小说《空巢》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她的儿童文学作
品选集《小桔灯》等,在1980年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评奖中获荣誉奖。
1982年上海文艺出版社开始出版五卷本的《冰心文集》,同年出版三卷本的
《冰心选集》。
冰心还翻译出版过泰戈尔的诗集、剧作和其他一些外国作家的作品。她于创
作之余,致力于保卫世界和平,对外友好和文化交流等工作,多次出国访问。她
曾当选为历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和中国民主促进
会副主席,中国作协理事,中国文联委员、副主席和名誉主席。
1988年7月28日巴金在给《冰心传》一书所作序中,称她是“我们新文学的
最后一位元老”;同时又说“她的头脑比好些年轻人更清醒,她的思想更敏锐,
对祖国和人民她有更深的爱”。
冰心大事年表
■ 1900年,10月5日(农历庚子年闰八月十二日)生于福建省福州府城隆普营。原名谢婉莹。祖父谢銮恩(子修)在福州城内道南祠授徒为业。父亲谢葆璋(镜如)时任清政府“海圻”巡洋舰副舰长。母亲杨福慈,出身书香门第,能诗善文。
■ 1901年,随家移居上海。5岁随家迁居山东烟台。7岁,开始在家塾里附学。8岁开始偷偷地写小说。
■ 1912年,报考福州女子师范预科,虽然未上过小学,却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录取了。
■ 1913年,父亲到北京就任中华民国海军部学司司长。初秋,她同母亲和三个弟弟由舅舅护送到北京,住东城铁狮子胡同中剪子巷十四号。
■ 1914年秋,以优异成绩考取北京贝满女子中学(后改为女十二中)。
■ 1915年,参加了贝满女中学生的爱国活动。
■ 1918年夏,毕业于贝满女子中学。秋,进入协和女子大学理预科。
■ 1919年,参加“五四”爱国运动,被选为学生会的文书,并参加北京女学界联合会的宣传股,开展罢课、罢市等宣传活动。
■ 8月25日,北京《晨报》发表了女学生谢婉莹投稿的《二十一日听审的感想》,这是她公开发表的第一篇文章。
■ 9月18日——22日,北京《晨报》连载了她的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第一次以“冰心”为笔名。10月7日——12日《晨报》连载第二个短篇小说《斯人独憔悴》。后被改编为三幕话剧公演。
■ 1920年,发表了她最早的诗作:《影响》、《天籁》、《秋》,署名婉莹。
■ 1921年,由许地山、瞿世英介绍加入文学研究会。
■ 1923年,诗集《繁星》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 5月,短篇小说、散文集《超人》由商务印书馆出版。诗集《春水》由新潮社出版。夏,以优异成绩毕业于燕京大学,得文学士学位。同时获金钥匙荣誉奖。
■ 7月,开始为《晨报副镌》儿童世界专栏撰写《给儿童世界的小读者》通讯。29日开始刊登。通讯延续到1926年9月,共计29篇。8月,赴美国留学。
■ 1926年,5月,通讯集《寄小读者》,由北新书局出版。6月,毕业于美国威尔斯利大学研究院,得硕士学位。离美回国。9月,回母校燕京大学任教。
■ 1929年,6月15日与吴文藻结婚。
■ 1930年,任教北平女子文理学院。
■ 1931年,生长子宗生(吴平)。诗《我劝你》、《惊爱如同一阵风》先后刊于《北斗》创刊号和第二期。
■ 1932年,33岁,北新书局出版《冰心全集》(分《冰心小说集》、《冰心诗集》、《冰心散文集》三卷),她为全集写了自序。
■ 转年,在清华大学任教。
■ 1935年,生长女宗远(吴冰)。北新书局出版短篇小说集《冬儿姑娘》。
■ 1936年,10月1日,同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等二十一人,发表《文艺界同人为团结御侮与言论自由宣言》。
■ 1937年,生次女宗黎(吴青)。
■ 1938年,暑期离开北平,9月到达昆明市。
■ 1941年,迁居重庆郊区歌乐山。开始以“男士”为笔名,在《星期评论》上发表《关于女人》,共九篇。3月15日,被选为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第三届理事。
■ 1943年,开明书店出版《冰心著作集》(小说集、散文集、诗集三卷)。
■ 1945年2月22日,全国文化界进步人士在《新华日报》(重庆版)上发表《文化界对时局进言》,冰心在“进言”上签了名。
■ 1946年,到日本东京。1951年,全家回到中国。
■ 1954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冰心小说散文选集》,她为选集写了《自序》。
■ 1955年,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译作《印度童话集》。四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吉檀迦利》。
■ 1957年,《中国少年报》发表短篇小说《小桔灯》。
■ 1958年3月11日,开始撰写《再寄小读者》,到1960年,共写21篇,先后在《人民日报》、《儿童时代》上发表。
■ 1960年,出席第三次全国文学艺术界代表大会,被选为中国作家协会理事。
■ 1966年,受到抄家、批斗等迫害。不久,得到周恩来总理的保护,解除了她的一些困境。
■ 1973年,参加中日友好协会访日代表团访问日本。
■ 1978年,开始撰写《三寄小读者》通讯,刊于《儿童时代》,至1980年2月,共发表通讯10篇。
■ 1979年,被选为中国文联副主席。
■ 1982年,《灯光》《为〈东方少年〉创刊而写》,刊《光明日报》。
■ 1982年《空巢》获全国短篇小说奖。
■ 1985年,发表《关于男人》系列。
■ 1987年11月14日与1988年6月30日,先后在《人民日报》发表《我请求》、《我感谢》,呼吁提高教师地位。
■ 1986年,为宋庆龄基金会捐款1万元。此后几年,又数次向福建家乡、安徽灾区和“希望工程”捐款。
■ 1995年,被黎巴嫩授予国家级勋章。
■ 1999年2月28日,在北京逝世。
世纪老人冰心的名声享誉文坛,她有三位子女,其中一个男生,两个女生。按照时间来算,都是年纪很大的白发老人了。首先,她的大女儿叫吴冰,曾经叫吴宗远,她在北外教书育人,还是位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是美国文学和英语方面的翻译读写。吴冰为国内的英语教学、美国文学研究以及亚裔美国文学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可惜的是,在2012年左右,吴冰因患淋巴癌去世了,她才77岁。
其次,可以说是老幺,即最小的孩子叫吴青,是个女孩儿,出生于1937年,现在也有82岁了。她原名叫做吴宗黎,后来也成了一名老师,一生获得了很多的荣誉。最大的儿子叫吴平,原名为吴宗生,1931年出生的,现在也有88岁了。
最大的儿子叫吴平,是个聪明的孩子,中学就读于重庆南开中学,随后在东京的美国高等中学读书,回国后在清华大学建筑系进修,毕业后担任高级建筑师一职。1982年的时候,他加入了九三学社,任职常委,出版过《建筑装饰设计与构造图集》一书。算算年龄,早就退休了,如今在做建筑技术顾问一职,也可能在颐养天年。
最后,听说冰心的长子吴平有一个儿子,即冰心的孙子,叫吴山。吴山曾不满父母离婚之事,在祖母和祖父纪念碑上用红油漆写上“教子无方,枉为人表”,遭世人唾骂。其实调查发现是因为财产分割的问题,但愿良好的家风能延续下去。
寓居瑞士的海外华文女作家赵淑侠来京访问,提出要见冰心老人,我陪她去见冰心,作了家访。
赵淑侠摊上了旅美女作家陈若曦,好像事情从一开始就决定了赵该 “受亏待” 似的。刚接到赵淑侠女士将要来访的消息时,我下意识地就有这种预感。两人同是八十年代为数不多的海外华文作家,而且同为女性。
一九八五年四月,陈若曦比赵淑侠早一年来的北京,是我们中国作协的客人。陈一来就提出要见胡耀邦。因为陈的背景比较特殊,是我统战工作的合作人物,我们给海峡对岸的某些声音,希望通过她传递,所以对她,我们尽量做到有求必应。她来京提出见胡耀邦有两个目的,一是拓展自己在海外华文作家圈的影响,从官方角度而言,胡即是时的头号人物,见到了胡,就会凸显她在海外华人作家群特殊的身份,是她的人气和政治资本。果不其然,自胡耀邦接见了她后消息一传开,海内外文学界一时轰动,被众人解读为陈是不能小觑的人物,同时也是彰显大陆已铁下心实行改革开放的重要风向标。
陈要见胡的第二个目的,是我们当时始料未及的:就是她要向胡耀邦当面告状,替北岛求情。她称:北岛这么好的诗人,蜚声国际文坛,享誉海内外,而这回如此重要的 “西柏林地平线艺术节” 却不让他去,她认为不妥。
直到事情最后才逐渐真相大白,要北岛参加这次文学活动,原本是德方组委会的意思,目的是让北岛去西柏林 “读诗会” 唱主角,而后来的事实证明也是如此。作品朗诵会上,别的诗人都安排在前头,毫无隐晦地匆匆了事。等到北岛登台,正戏才拉开帷幕,大厅的整个观众席突然间座无虚席。
当然,组委会本身对中国文学一无所知,他们听的全是西德汉学权威的话。那时,顾彬(Wolfgang Kubin)刚崭露头角,无论从年龄、资历还是政治背景,他远远不能跟马汉茂(Helmut Martin)相媲美,顾在德国外交部还名不见经传,在马汉茂面前无法相提并论。
加之顾彬从来就是纯学者,没有政治背景,早年在北图认识他后来的妻子张某时,不过是个北大进修生。然马汉茂不一样,他能一手通天,在德国外交部已颇有名气和影响力。于是,西柏林大会组委会通过西德 DAAD (德意志学术交流中心),让马汉茂由夫人廖天琪经她的**妹陈若曦把这一意思带到了北京,当面直呈胡耀邦。整个事情的进展还算尽如人意,当然因为是胡耀邦的理性大度,才诸事遂愿,北岛也顺利加入我们出访团得以同行,而且访德后也没有发生如开始所担心的那样,出现私下离队,北岛如期回了国。
正好是第二年同期,一九八六年初夏,轮到赵淑侠来访,动机是北京友谊出版公司将付梓她的长篇小说。这是赵的出世之作,也是她的成名作———《我们的歌》,这回也是作协接待。跟西德一样,赵所在的瑞士也算德语国家,所以如陈若曦,赵也隶属于我德语国家对外文学交流的职责范围。
现在回想起来,当时在海外,包括美国在内,知名华文作家屈指可数,而较有名气、出类拔萃的女作家更是寥寥无几。因此,陈若曦一年前的访华日程,赵无疑有所耳闻。赵在当时以及往后的几十年内,文学创作非常高产,也是名列海外文学界最活跃的几位女作家。赵氏祖家久居北京鼓楼,其叔叔,我称之为赵大叔,为赵的访华做了精心的热身准备,不辞幸劳,多次不厌其烦地来作协讲述他侄女一家在海外的爱国情结,教育两个孩子如何热爱中国的文化与传统,教育他们为中国人争气。然而,知名海外华人作家来华访问安排哪位国家***出面接见,这自有内部的外事工作安排,外人往往不知情况,难谙其究,很难猜想。
赵淑侠来访,当然也希望能见到胡耀邦。但她的情况跟陈实在不一样,其中的细节自然有外事工作内部掌握的安排,这种预感赵还是有的。赵是比较单一的文化人,对于政治,看得出来她兴致索然,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她愿意投放在文学创作上,放在对孩子的教育上。当然能安排见胡,这是一种政治待遇,并不是因为胡是一位文化人领导。其实胡对作家圈似乎也了解有限,他没听说过北岛,更不知其是否作协会员。明摆着,赵与陈两人的政治量级不同,这一点赵心里是明白的,所以没安排她见胡,她欣然接受,没有丝毫的不悦。赵平易近人、为人谦逊没架子,是与人为善的类型,这一印象,在往后多年的法兰克福书展上几次重逢,一直完美无缺。
其实,我们当时的底线很明确,除了三位主要国家***,其他的,她提谁就安排谁。她没提邓颖超,而选择了康克清,她俩是否曾经相识,我不得而知。在人民大会堂见面寒暄时,我像是听到她们在叙前缘。至于文化界名人、作家包括作协领导,她想见谁我们一律同意:在京的艾青、冯至、沈从文谁都行,只要她提,就是要见巴金我们也能安排,反正要去上海。然而赵提出要见冰心。
说起冰心,我就会首先想到她的女儿吴青。吴是我们北外英语系的主力教员, “大英帝国” 出了名的 “鹰派” 人物, 我们就读时就这么称英语系是 “大英帝国”,因为每次校运动会,英语系总是 “人口超生”、兵强马壮、名列前茅。自那次见到冰心迄今为止,我想了几十年,始终没找到一个相似之处能把这母女连接起来。
吴青脾气之大,不亚于一个刚烈的男性,这跟她姐吴冰的性格正好相去迥然,姐妹俩同为北外英语系老师。一次英语系在大礼堂放**,整个大厅挤得水泄不通,开映前闹烘烘的,她作为主持人想说几句话,但学生太多,噪音太大,没人能听得见她。一气之下,她一步踩上长椅,我正好坐在一边,她对着学生大喊,但还是没人听到她说话。她二话不说,跳上大台,冲着整个大礼堂一阵雷霆,没想到全体学生顿间鸦雀无声,看来学生还都是服她的!
我向老乡一打听,说她从来就是这种风格,还说她妈是著名诗人冰心;一九八三年吴青在美国进修一年回国,正赶上文革后北京海淀区恢复选举人民代表,她在美国被吹了吹 “民主” 风,便执意参加选举,并欣然接受北外党委的提名,被选为人民代表。因曾受到美国对社区建设的感触,第二年,海淀四季青公社将化粪池建在学校宿舍楼旁,污染了生活环境,身为人大代表,她依据《宪法》向区政府提出质疑,最终敦促化粪池迁离。
无论从长相、气质、还是身材,冰心身上丝毫体现不出一丁点给女儿的遗传基因。也就因为是母女,无可置疑,若是父女,还真会让人想想是否己出。冰心老人纤巧秀气,一个地地道道的江南女性,她的模样,第一眼就让我想起自己小时候记忆里的外婆。她生得白净,穿戴俭朴利索,也是那么一件一模一样的淡蓝色大襟布衣,温婉雅致,恰如她的乳名 “婉莹”。看得出来,年轻时候的冰心曾是很美的女性。我随着赵淑侠,也称呼她为 “冰心大姐”。自一九八五年随王蒙、张洁、黄宗英等出访西德,跟着团里的作家叫黄宗英称大姐后,从此回国碰到国内的女性老作家,我一律都称大姐,不管冰心、丁玲、黄宗英。男的老作家除了王蒙、邓友梅、玛拉沁夫叫过老王、老邓、老玛的, 其他都还是称同志。
赵淑侠提出要见冰心,是因为自己年轻时代起心中的偶像,是刚读初中的情结。赵读冰心的诗,为之着谜、为之倾倒。这位赵与我、我们心里神化多年的冰心,就是这位眼前的冰心,我们心仪了一辈子,见了面,她却是这般平易和蔼、气质儒雅、柔情温良,性格如其长相; 她非常的随和,但隐约间能透见一股刚毅、某种无敌的自信。她仪态举止非常得体,言谈、话语有如诗一般的韵味;讲述一件事情,遣词用字择句,温文尔雅,颇具诗意,而且还非常的风趣幽默。我跟她说:我很小就开始读您的诗,家里收藏了很多您的诗集。她说,下次再来,记着都带上,我给你都签上我的大名,人人都说我字迹娟秀。字如其人啊!逗得在场的都哈哈大笑。
冰心家住民族学院,应该是丈夫吴文藻留下的房子,吴教授刚过世还不到一年。这位生前的社会学家、民族学院的开国元勋,颇具戏剧性的罗曼蒂克,当年身为留学生在一艘去美国西雅图的邮轮上与冰心邂逅,那年他俩均刚好二十出头。两人相遇、相识、相爱,毕生相守五十六年,成为人间佳话。
住房是一个套间,不能算大,还是三代同堂。吴青和孙辈儿时而亮相。看得出来,这里是吴青在当家,不管什么事都由她说了算,就象在北外一样,当家作主。而冰心倒像是个做小的,事事依顺着女儿,俨如一个做晚辈的。
自从那次冰心的家访后,平时阅读时,我就会特别关注涉及她的文章。冰心的人生那么曲折,情感生活那么丰富,她对爱情的炽热与忠贞,陪伴她走完了一个世纪的人生。
2021年4月18日 慕尼黑
作者简历及部分作品:
金弢,字有根,1974年杭州外国语学校高中毕业,插队落户浙江桐庐儒桥村,1977级考入北外德语系,81级北外德语读研。1985年1月进文化部, 1985年3月进中国作家协会,任职作协外联部,曾多次组团王蒙、张洁、莫言、路遥、鲁彦周、高晓声、从维熙、张抗抗、公刘、邹荻帆、王安忆、北岛、舒婷等等作家出访德国及欧洲诸国,八十年代末获德国外交部、德国巴伐利亚州文化部及欧洲翻译中心访问学者奖学金,赴慕尼黑大学读博。现居慕尼黑;
主要文字及译作有: 长篇小说《狂人辩词》、《香水》、《地狱婚姻》、2013年编辑翻译出版德文版中国当代中短篇小说集《空的窗》,由德国Spielberg出版社出版,并于德国、奥地利、瑞士三国同时发行。全书篇幅达三十五万字,共504页,宽版,被收入的十二位作家及作品为:陈染《空的窗》、陈建功《找乐》、东西《没有语言的生活》等;
八十年代发表翻译及作品:《世界文学》、《外国文学》、《诗刊》、《长江文艺》、《钟山》、《百花洲》、《文艺报》、《中国妇女报》等等,已发表20多位德语作家作品的译文;
来德三十二年,在德创业二十二年,文学创作及翻译辍笔三十年。二十个月来,金盆洗手,回归文学,写就新作六十余万字。至今不惜披星戴月笔耕;
两年来文字散见欧洲各大华文报刊,《欧洲新报》、《欧华导报》、《德国华商报》等;
近来国内纸媒发表:
01· 《圣力姑娘》(小说)(广西文学,2019年第7期);
02· 《保罗•策兰杏仁诗译及后记》(南方文学,2019年11月刊);
03· 《痛忆路遥》(三峡文学,2019年12月刊);
04· 《走向世界的漫漫长路》———德文版《空的窗》走过漫长曲折(南方文学,2020年第1期);
05· 《香水缘和我们的八十年代》(南方文学,2020年第5期);
06· 《街坊陆游》 (人民日报海外版、天津文学,2020年第11期);
07· 《莫言往事》(北京文学,2020年第12期);
08· 《记忆里的王元化》(中国新闻周刊,2020年12月期);
09· 《话说莫言———时空跨越三十年》(中国新闻周刊,2020年12月期);
10· 《两位同胞》(中国法治周末 2021年1月刊);
11· 《冬日里的长尾》(小说)(向度文学,人间故事,2021年1月期);
12· 《我和库恩》(中国新闻周刊2021年2月期);
13· 《格拉斯和他最后的诗》(中国法治周末2021年2月刊);
14· 《老黄》(小说,贺州文艺,2021年第一期);
15· 《二叔分瓜》(小说,贺州文艺,2021年第一期);
16· 《汉学家库恩诞辰137周年,忆与其遗著的一段缘》 (中国法治周末2021年3月刊);
17 《春风十里荠菜鲜》(散文,恋爱、婚姻、家庭)2021年第4期;
18 《德意志思考》(中国新闻周刊,2021年四月刊)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