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喝什么茶冬天喝什么茶

夏天喝什么茶冬天喝什么茶,第1张

茶叶的功效与季节变化有密切关系,不同的季节饮不同品种的茶,对人体更有益。故饮茶之道是四季有别。

春饮花茶:花茶是以绿茶窨制而成的。春天,雪化冰消,风和日暖,万物复苏。此时,以饮香馥浓郁的茉莉花茶为好,用以散发冬天积聚在体内的寒邪,促使人体阳气生发,使“精”、“气”、“神”为之一振。春饮此茶可散发积聚在人体内的冬季寒邪,促进体内阳气生发。

夏饮绿茶:绿茶又称不发酵茶,营养成分较高,并且具有降血脂、防血管硬化等药用价值。夏季,气候炎热,佳木繁荫,盛暑逼人,人体的津液大量耗损。此时,以饮用性味苦寒的绿茶为宜,此茶冲泡后水色清冽,清汤绿叶,幽香四溢,给人以清凉之感。夏季饮用,具有清热解暑、解毒止渴的作用。用以消暑解热。绿茶内茶多酚、咖啡碱、氨基酸等含量较多,有刺激口腔粘膜、促进消化腺分泌的作用,利于生津,实为盛夏消暑止渴之佳品。

秋饮青茶:秋季,天气凉爽,风霜高洁,气候干燥,余热未消,人体津液未完全恢复平衡。此时,以饮用乌龙茶一类的青茶为好,此茶性味介于红、绿之间,不寒不热,既能消除余热,又能恢复津液。在秋季,也可红、绿茶混用,取其两种功效;也可绿茶和花茶混用,以取绿茶清热解暑之功、花茶化痰开窍之效。青茶性味不寒不热,能消除人体内的燥热,达到清燥生津之功效。

冬饮红茶:红茶是全发酵茶,特点是经冲泡后呈红色汤汁,味甘性温,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具有提神益思、解除疲劳等作用。冬季,北风凛冽,寒气袭人,人体阳气易损。此时,以选用味甘性温的红茶为好,以温育人体的阳气,尤其适用于妇女。红茶红叶红汤,给人以温暖的感觉;

适度饮茶对人体有一定的医疗保健作用。它能提精神、去疲劳、助消化、能消炎杀菌、防治肠道传染病,能防暑降温,解渴生津。 收起

作为一个人口大国和烹饪大国,中国人对食物的关注由来已久。

经过汉代的经济发展和对外交流,以及魏晋南北朝的民族融合与重建,隋唐时期中国的饮食文化可谓是异彩纷呈。今天,笔者就陪你走进舌尖上的唐朝,感受那个时代的繁华与开放。

主食:谷物是硬通货。

现在我们的主食大多是五谷杂粮,古人也是如此。隋唐时期,五谷杂粮种类繁多:虽然没有玉米和红薯,但水稻、小麦、黍、黍、米都有,逐渐形成了南稻北麦的饮食偏好。

当时的主食主要是饼、米、粥。

糕点包括蒸制面食如胡饼、胡饼、蒸糕、馒头、小笼包等。以及汤饼、水饼,以及冷器、糊圈、切糕等油炸面食。

便于携带的胡饼、蒸饼大行其道,成为唐代常见的快餐,唐军的野战食品,甚至到了唐代,御史还因为骑马吃胡饼而被弹劾,损害了官威,耽误了仕途。

当时主要有米米、玉米米、小麦米等。由于地域的限制,大米的运输成本更高,价格也更贵。中下层官员和普通百姓经常吃玉米米饭和小麦米饭。杜甫款待他的朋友魏拔,糙米新鲜烹饪的一种特殊方式,处士,和蒸饭混合黄米,这在唐代成为常见的事情。

粥主要有大米粥、小米粥、麦片粥等。因为方便易行,解渴止渴,隋唐时期,无论是公家还是百姓,普遍喜欢吃粥,在寒冷晴朗的天气里吃粥成为一种习俗。贵族官员还在粥中加入蜂蜜、杏仁、奶酪、芝麻或其他配料,为原本清淡的粥增添风味。

粮食是当时的硬通货:唐朝中前期,政府实行实物征税制度,文武官员的工资主要由大米、小麦、小米等粮食组成。

不同的等级,不同的米露标准。除了米露的直接收入外,均田制下官员的其他收入,如地租、月薪、权力阶层等,通常都是按米露价格折算的。

水果和蔬菜:令人眼花缭乱的异国情调。

光吃主食是不够的。你必须从水果和蔬菜中补充膳食纤维和维生素,以调节新陈代谢,促进健康。

隋唐时期的蔬果种类繁多,有葵花、韭菜、芹菜、萝卜、芋头、醪糟、冬瓜、黄瓜、香菇、荠菜、竹笋、苋菜、莲藕、葱、莼菜等。

北方多吃韭菜和葵花,南方多吃竹笋和莼菜。蔬菜可以通过腌制或加工成汤、醋等方式有效保存。

这个时代的水果种类很多,有枣、桃、李、杏、李、梨、柿子,还有栗子、榛子等干果。江南、岭南也产柑橘、杨梅、枇杷,樱桃、荔枝当时因运输困难,价格昂贵。与蔬菜类似,人们常把水果加工成蜜饯保存。

丝绸之路沿线经过数百年的交流,许多外来的水果和蔬菜,如茄子、菠菜、葡萄、石榴和甘蔗,到隋唐时期才在中国定居,至今仍在丰富着中国人的胃。

香菜、罗勒、辣椒等异国情调的调味品,让食物的味道更香。辣椒从隋唐到明清成为中国最奢华的调味品之一,甚至一度作为财富的象征。

唐朝宰相袁载因被抢被判有罪,竟然抄出了800石的辣椒。

肉:最美味的鱼和羊

因为漫长的

老朋友,你在你的农场为我准备鸡肉和米饭,招待我,由于饲养成本低,家禽也成为中低层官员和人民改善他们食物的重要选择。鹿、獐、鹅、雀、鹌鹑等野味经常出现在餐桌上。

肉禽的主要烹饪技术有烤、烘、腌制腊肉、蒸、炸等。初唐时,李世民率队追击宋金刚。鹊树谷之战后,他把部队里唯一的羊杀了,煮熟了和战士们分享。

水产品的烹饪工艺主要有剁、浓汤、炖、腌制等。金蛤玉盘是出现于南北朝后期,流行于隋唐时期的江南名菜。

鱼和羊,南来北往,不同的饮食文化相互交融,共同组成了一个大写的鲜字。各种大众化的肉类,让隋唐的美食世界丰富多彩。

饮料:茶、酒、牛奶和奶酪竞相卖弄风情。

玉盘珍贵,离不开美酒。隋唐时期,茶、酒、牛奶、奶酪等多种饮料率先出现。

茶逐渐从江南士绅传到全国各行各业。随着佛教的发展,坐禅饮茶成为一种时尚,也成为文人雅士聚会的流行方式。

唐代茶圣陆羽所著茶经一书,阐述了茶的品级、水的品级、煎茶的方法等茶文化要素。以茶待客成为唐人重要的生活和社交习惯,饮茶之风也逐渐传播到吐蕃、新罗、日本等地区。

随着茶叶在唐人社会生活中地位的提升,茶税与盐税一样,逐渐成为唐政府的重要收入来源。

唐代葡萄酒迎来大发展,农业进步增加了酿酒作物的产量,海陆贸易繁荣。唐骏控制西域,把酿酒技术传到东方,酒的种类不断丰富。剑南烧泉、干葡萄等都是当时的名酒。但是我们为从营地回家的客人干杯,士兵和其他社交圈的人一般都喜欢好酒。

但当时过滤技术不好,黄酒中含有酒糟和杂质。唐人用压榨酒等技术进行二次过滤。在宁静的火炉里有一丝红色,在一个旧瓶子里有一丝绿色,当人们在冬天喝酒时,他们通常先加热它。

因为蒸馏法尚未成熟,唐朝的酒酒精度低,甜度高,所以李白等人喝八仙,这让他们和我一样,三百碗,一口长饮!

唐朝果肉类似于现代果汁,可分为乌梅果肉、葡萄果肉、桃果肉等。根据不同的原料。最受欢迎的是甘蔗浆。由于结晶技术不成熟,隋唐时期甘蔗浆被广泛用作甜味剂。当时有一种果粉,类似于现在的果珍,可以保存很久,以便带走。

另外唐代有一种饮料叫三乐酱,起源于波斯,类似于今天的鸡尾酒。唐代长安城夏季湿热,流行喝冰梅浆,可视为酸梅汤的起源。

隋唐时期奶酪主要流行于北方。由于胡汉交往频繁,从北朝开始,北方的官民都喜欢吃羊肉,而且经常用奶酪作为佐料,奶酪食品种类繁多。食物冰淇淋出现在唐代的长安,类似于今天的刨冰,浇上甘蔗浆甚至配上樱桃,成为达官贵人的消暑食品。

宴席:桌上的都是名菜。

唐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催生了餐饮业的繁荣。各种酒席应运而生。

官宴主要包括皇帝赐宴和大宴。酒席大多是临时性的,或示太平,或犒赏官员,或拉拢英雄;食物大多是固定的工作餐。什么时候

新科进士组织,请方歌舞伎表演取乐;宴会当天,官员云集,有时还邀请皇帝观看宴会。秀才感谢自己的老师和考官,甚至被封为东床的女婿。宴后常有划船、塔上题词等活动。

我以春风马蹄病为荣,一日看尽长安花,生动描绘了赴宴文人的健忘。这种宴席拉近了进士与考官之间的关系,对形成小集团谋取私利起了重要作用。一度被宰相李德裕封杀,后又死灰复燃,直至唐末。

珍馐海鲜、时令蔬菜和新鲜水果、琼浆玉液、百花齐放、五彩缤纷的食物凝聚了隋唐先民的聪明才智,体现了那个时代中华文明的创新与包容。我们在赞叹舌尖上的唐朝的时候,更应该保持这份匠心,用复兴中华的实际行动向祖先致敬。

      中医不仅对新冠肺炎有治疗主要作用,而且有一定的预防控制作用。密接触者有没可能可以服用某种中药吗张伯礼称中药对治疗奥密克戎有效。那奥密克戎吃什么中药有效

      张伯礼称中药对治疗奥密克戎有效

      1月11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出席天津疫情防控发布会时表示,中药治疗对奥密克戎有效,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张伯礼说,基于前期治疗经验,中药对发热、咳嗽、咽痛等症状改善明显,转阴时间比较快,复阳的比较少,转重的比较少。在以往的中医治疗体现出来的好处,这次依然体现了出来,而且更加突出。

      奥密克戎吃什么中药有效

      为应对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作用,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在张伯礼院士指导下,市级中西医专家根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八版 修订版)》,基于天津地区新冠肺炎中医证候特点和中医药在新冠肺炎诊治中的循证医学证据,在《天津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药防治方案(试行第四版)》的基础上,总结中西医结合防治新冠肺炎的经验,制定本方案,供临床参考使用。

      注意:以下必须是医师根据患者体质选用治疗方案,绝对不可以自行治疗。

一、密切接触者预防方案

      1成人方

      “清感饮”系列制剂:春饮、夏饮、秋饮、冬饮。

      服用方法:每次1~2袋加开水200ml,浸泡十分钟,温服,徐徐咽下,每袋可多次浸泡服用。适合14岁以上人群,或遵医嘱。

      2儿童方

      清感童饮。

      服用方法:每次1袋加开水100ml,浸泡十分钟,温服,徐徐咽下,每袋可多次浸泡服用。

二、无症状感染者治疗方案

      (一)汤剂

      1成人方

      “清感饮”系列制剂:春饮、夏饮、秋饮、冬饮。

      服用方法:每次2~3袋加开水300ml,浸泡十分钟,温服,徐徐咽下,每袋可多次浸泡服用。适合14岁以上人群,或遵医嘱。

      2儿童方

      清感童饮。

      服用方法:每次两袋加开水150ml,浸泡十分钟,温服,徐徐咽下,每袋可多次浸泡服用。

      (二)中成药

      1宣肺败毒颗粒

      适用人群:平素湿热较著,脘腹胀满,大便粘滞,肢体困重而舌苔较腻者。

      服用方法:宣肺败毒颗粒,一次1袋(10g)、一日2次,温开水送服。

      2连花清瘟胶囊(颗粒)合用防风通圣丸

      适用人群:平素胃有积热,大便偏干或便秘者。

      服用方法:连花清瘟胶囊(颗粒),一次4粒(1袋)、一日3次,温开水送服。防风通圣丸,一次1袋(10g)、一日3次,温开水送服。大便通畅时可停用防风通圣丸。

      3金花清感颗粒合用藿香正气软胶囊(滴丸、口服液、水)

      适用人群:平素胃肠不适,脘闷纳呆者。

      服用方法:金花清感颗粒,一次1袋(6g)、一日2次,温开水送服。藿香正气软胶囊(滴丸、口服液、水),一天3次,温开水送服。

      注意:医师根据患者体质选用一种治疗方案,以免发生不良反应。

三、确诊病例治疗方案

      (一)宣肺败毒方

      适用人群:适用于轻型、普通型患者,在重型患者治疗中可结合患者实际情况配伍使用。

      推荐处方:生麻黄6g,苦杏仁15g,生石膏30g,生薏苡仁30g,茅苍术10g,广藿香15g,青蒿草12g,虎杖20g,马鞭草30g,干芦根30g,葶苈子15g,化橘红15g,生甘草10g。

      推荐中成药:宣肺败毒颗粒,一次1袋(10g)、一日2次,温开水送服。

      (二)轻型和普通型

      1湿邪困表

      临床表现:发热,咳嗽,少痰或干咳,或兼恶寒,或伴鼻塞、流涕,或咽干、咽痛,纳少,便溏,舌红,苔薄腻或薄黄腻,脉滑或濡数。

      治则治法:芳香化湿、解表祛邪。

      推荐处方:藿香9g,荷叶10g,半夏12g,陈皮12g,厚朴10g,茯苓15g,苍术12g,虎杖10g,辛夷12g,苍耳子10g,桔梗12g,前胡10g,神曲10g。

      临证加减:咽痒痛加银花、连翘、射干,口燥咽干加麦冬、天冬、桔梗,痰黄黏稠加黄芩、鱼腥草。

      2湿蕴脾胃

      临床表现:低热或无发热,咳嗽少痰或干咳,脘痞,纳呆,腹泻,或伴胸闷,或少气懒言,舌暗红,苔白腻或黄腻,脉濡。

      治则治法:化湿祛浊、宣畅三焦。

      推荐处方:白蔻仁10g,薏苡仁15g,杏仁12g,半夏12g,陈皮12g,厚朴10g,茯苓15g,车前草15g,苍术15g,虎杖10g,神曲10g。

      临证加减:咳嗽明显加前胡、桔梗、紫菀,湿邪重浊加槟榔、草果,热象重酌加石膏、知母,胸闷加瓜蒌皮、苏梗,舌苔黄腻加黄连。

(三)重型和危重型

      1痰热壅肺

      临床表现:身热不退,咳嗽气促,动则喘息,胸闷心悸,口干舌燥,烦渴,神昏,大便干燥,舌质红,苔黄腻或黄燥,脉滑数。

      治法治则:清热化痰、泻肺平喘。

      推荐处方:鱼腥草20g,生麻黄6g,杏仁12g,生石膏30g,浙贝15g,葶苈子10g(包煎),桔梗20g,厚朴12g,郁金20g,黄芩15g,马鞭草15g,生牡蛎20g。痰湿重加苏子、莱菔子,热盛加石膏、栀子,大便干加生地,大便秘结加生大黄(小量后下),伤阴明显加麦冬,大便不干瓜蒌改瓜蒌皮。

      2内闭外脱

      临床表现:呼吸困难,动辄气喘或需要辅助通气,伴神昏,烦躁,汗出肢冷,舌质紫暗,苔厚腻或燥,脉浮大无根。

      治则治法:益气温阳、回阳固脱。

      推荐处方:人参15g,附子15g(先煎),山茱萸15g,送服苏合香丸或安宫牛黄丸。

      出现机械通气伴腹胀便秘或大便不畅者,可用生大黄10g,川朴15g。出现人机不同步情况,在镇静和肌松剂使用的情况下,可用生大黄10~15g和芒硝5~10g。

      推荐中成药:炎性介质升高时可用血必净注射液、氧合水平低时可用生脉注射液、参麦注射液或独参汤。中药注射剂可与中药汤剂联合使用。

四、确诊病例恢复期康复方案

      (一)中药康复

      临床表现:心烦意懈,干咳少痰,咽喉不利,动后气短,倦怠乏力,胸腹满闷,纳呆便软,四肢沉重,舌淡少津或边有齿痕,苔少或薄白,脉细或濡细。

      推荐中药制剂:清金益气颗粒。

      服用方法:一次1袋(15g)、一日2次,温开水送服。

      (二)其他康复方法

      由医师根据患者情况,给予呼吸功能锻炼、心理疏导、八段锦、针灸、贴敷和推拿等非药物治疗

      中医不仅对新冠肺炎有治疗主要作用,而且有一定的预防控制作用。密接触者有没可能可以服用某种中药吗张伯礼称中药对治疗奥密克戎有效。那奥密克戎吃什么中药有效

      张伯礼称中药对治疗奥密克戎有效

      1月11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出席天津疫情防控发布会时表示,中药治疗对奥密克戎有效,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张伯礼说,基于前期治疗经验,中药对发热、咳嗽、咽痛等症状改善明显,转阴时间比较快,复阳的比较少,转重的比较少。在以往的中医治疗体现出来的好处,这次依然体现了出来,而且更加突出。

      奥密克戎吃什么中药有效

      为应对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作用,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在张伯礼院士指导下,市级中西医专家根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八版 修订版)》,基于天津地区新冠肺炎中医证候特点和中医药在新冠肺炎诊治中的循证医学证据,在《天津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药防治方案(试行第四版)》的基础上,总结中西医结合防治新冠肺炎的经验,制定本方案,供临床参考使用。

      注意:以下必须是医师根据患者体质选用治疗方案,绝对不可以自行治疗。

一、密切接触者预防方案

      1成人方

      “清感饮”系列制剂:春饮、夏饮、秋饮、冬饮。

      服用方法:每次1~2袋加开水200ml,浸泡十分钟,温服,徐徐咽下,每袋可多次浸泡服用。适合14岁以上人群,或遵医嘱。

      2儿童方

      清感童饮。

      服用方法:每次1袋加开水100ml,浸泡十分钟,温服,徐徐咽下,每袋可多次浸泡服用。

二、无症状感染者治疗方案

      (一)汤剂

      1成人方

      “清感饮”系列制剂:春饮、夏饮、秋饮、冬饮。

      服用方法:每次2~3袋加开水300ml,浸泡十分钟,温服,徐徐咽下,每袋可多次浸泡服用。适合14岁以上人群,或遵医嘱。

      2儿童方

      清感童饮。

      服用方法:每次两袋加开水150ml,浸泡十分钟,温服,徐徐咽下,每袋可多次浸泡服用。

      (二)中成药

      1宣肺败毒颗粒

      适用人群:平素湿热较著,脘腹胀满,大便粘滞,肢体困重而舌苔较腻者。

      服用方法:宣肺败毒颗粒,一次1袋(10g)、一日2次,温开水送服。

      2连花清瘟胶囊(颗粒)合用防风通圣丸

      适用人群:平素胃有积热,大便偏干或便秘者。

      服用方法:连花清瘟胶囊(颗粒),一次4粒(1袋)、一日3次,温开水送服。防风通圣丸,一次1袋(10g)、一日3次,温开水送服。大便通畅时可停用防风通圣丸。

      3金花清感颗粒合用藿香正气软胶囊(滴丸、口服液、水)

      适用人群:平素胃肠不适,脘闷纳呆者。

      服用方法:金花清感颗粒,一次1袋(6g)、一日2次,温开水送服。藿香正气软胶囊(滴丸、口服液、水),一天3次,温开水送服。

      注意:医师根据患者体质选用一种治疗方案,以免发生不良反应。

三、确诊病例治疗方案

      (一)宣肺败毒方

      适用人群:适用于轻型、普通型患者,在重型患者治疗中可结合患者实际情况配伍使用。

      推荐处方:生麻黄6g,苦杏仁15g,生石膏30g,生薏苡仁30g,茅苍术10g,广藿香15g,青蒿草12g,虎杖20g,马鞭草30g,干芦根30g,葶苈子15g,化橘红15g,生甘草10g。

      推荐中成药:宣肺败毒颗粒,一次1袋(10g)、一日2次,温开水送服。

      (二)轻型和普通型

      1湿邪困表

      临床表现:发热,咳嗽,少痰或干咳,或兼恶寒,或伴鼻塞、流涕,或咽干、咽痛,纳少,便溏,舌红,苔薄腻或薄黄腻,脉滑或濡数。

      治则治法:芳香化湿、解表祛邪。

      推荐处方:藿香9g,荷叶10g,半夏12g,陈皮12g,厚朴10g,茯苓15g,苍术12g,虎杖10g,辛夷12g,苍耳子10g,桔梗12g,前胡10g,神曲10g。

      临证加减:咽痒痛加银花、连翘、射干,口燥咽干加麦冬、天冬、桔梗,痰黄黏稠加黄芩、鱼腥草。

      2湿蕴脾胃

      临床表现:低热或无发热,咳嗽少痰或干咳,脘痞,纳呆,腹泻,或伴胸闷,或少气懒言,舌暗红,苔白腻或黄腻,脉濡。

      治则治法:化湿祛浊、宣畅三焦。

      推荐处方:白蔻仁10g,薏苡仁15g,杏仁12g,半夏12g,陈皮12g,厚朴10g,茯苓15g,车前草15g,苍术15g,虎杖10g,神曲10g。

      临证加减:咳嗽明显加前胡、桔梗、紫菀,湿邪重浊加槟榔、草果,热象重酌加石膏、知母,胸闷加瓜蒌皮、苏梗,舌苔黄腻加黄连。

(三)重型和危重型

      1痰热壅肺

      临床表现:身热不退,咳嗽气促,动则喘息,胸闷心悸,口干舌燥,烦渴,神昏,大便干燥,舌质红,苔黄腻或黄燥,脉滑数。

      治法治则:清热化痰、泻肺平喘。

      推荐处方:鱼腥草20g,生麻黄6g,杏仁12g,生石膏30g,浙贝15g,葶苈子10g(包煎),桔梗20g,厚朴12g,郁金20g,黄芩15g,马鞭草15g,生牡蛎20g。痰湿重加苏子、莱菔子,热盛加石膏、栀子,大便干加生地,大便秘结加生大黄(小量后下),伤阴明显加麦冬,大便不干瓜蒌改瓜蒌皮。

      2内闭外脱

      临床表现:呼吸困难,动辄气喘或需要辅助通气,伴神昏,烦躁,汗出肢冷,舌质紫暗,苔厚腻或燥,脉浮大无根。

      治则治法:益气温阳、回阳固脱。

      推荐处方:人参15g,附子15g(先煎),山茱萸15g,送服苏合香丸或安宫牛黄丸。

      出现机械通气伴腹胀便秘或大便不畅者,可用生大黄10g,川朴15g。出现人机不同步情况,在镇静和肌松剂使用的情况下,可用生大黄10~15g和芒硝5~10g。

      推荐中成药:炎性介质升高时可用血必净注射液、氧合水平低时可用生脉注射液、参麦注射液或独参汤。中药注射剂可与中药汤剂联合使用。

四、确诊病例恢复期康复方案

      (一)中药康复

      临床表现:心烦意懈,干咳少痰,咽喉不利,动后气短,倦怠乏力,胸腹满闷,纳呆便软,四

冬季喝什么茶好

 冬季喝什么茶好,冬季天气寒冷干燥,这时很容易引发各种病症,我们在这时候要特别注意养生健体,一些茶饮可以有效缓和冬季容易出现的各种症状,下面我就带大家看看冬季喝什么茶好。

冬季喝什么茶好1

  1、喝红茶预防流感

 冬天喝茶以红茶为上品。红茶甘温,可养人体阳气;红茶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糖,生热暖腹,能增强人体的抗寒能力,还可助消化、去油腻。在我国一些地方,也有将红茶加糖、奶、芝麻饮用的习惯,这样既能生热暖腹,又可增添营养、强身健体。

 研究发现红茶可以减少中风和心脏病的发病率。中风和心脏病正是冬季高发的疾病,因此有心脑血管疾病的老人在冬季经常泡上一杯暖暖的红茶,不但可以暖身体,还可以起到防病的作用。

 此外,常用红茶漱口或直接饮用还有预防流感的作用,这在冬天也是很有必要的。而喝红茶对于预防骨质疏松、降低皮肤癌发病率也有独到的作用,这样使红茶的受众更广泛。由于红茶是一种发酵茶,刺激性弱,还特别适合肠胃和身体比较虚弱的人。

 喝红茶时茶叶量控制在3到5克最佳,注意一定要热饮,最好现喝现泡,如果放的时间长了,营养和口感都会打折扣。

  2、喝普洱熟茶、老茶、老铁可以养胃

 俗话说:“夏喝生茶,冬饮熟茶老茶。”因为夏天燥热,人容易上火,而生茶有清热解毒、解暑解腻的功效;冬天寒冷,老茶熟茶茶性温和醇厚,茶所含的益菌群有暖体养胃的功效。

 熟茶经过发酵后,会衍生大量的物质,基本上属于小分子,有利于人体胃肠道的`吸附,刺激性小。

  3、喝乌龙茶防止口干舌燥

 乌龙茶属半发酵茶,介于绿、红茶之间,色泽青褐,因此又得名“青茶”。在味道上,乌龙茶既有绿茶的清香和天然花香,又有红茶醇厚的滋味,不寒不热,温热适中,因此有润肤、润喉、生津、清除体内积热的作用,可以让机体适应自然环境的变化。

 而冬天里室内大多空气干燥,人们容易口干舌燥、嘴唇干裂,这时泡上一杯乌龙茶,可以缓解干燥的苦恼。此外,乌龙茶对蛋白质及脂肪有较好的分解作用,能防止肝脏脂肪堆积,对于怕冬季里贴膘的人来说,青茶也有一定的减肥功效。

 顺便提一下铁观音,铁观音是属于乌龙茶,但如果不是传统老工艺的铁观音,区别于真正意义上的乌龙茶,因为发酵程度很轻,茶性有所不同,较寒凉。

  4、喝花茶可解郁闷、烦躁

 花茶包括茉莉花茶、玉兰花茶、桂花茶、玫瑰花茶等,是以绿茶为茶坯加入不同香花熏制而成的。

 一般来说,花茶可以养肝利胆、强健四肢、疏通经脉。以茉莉花茶为例,可以清热解暑、健脾安神,对治疗痢疾和防止胃痛有良好效果。而金银花茶则可以清热解毒、提神解渴,并对咽喉肿痛等有较为理想的疗效,对预防流感效果亦佳。因此在冬季不妨适当选择,尤其是女性在更年期及经期前后容易心情抑郁,性情烦燥,不妨用喝花茶的方法来消解郁闷。

  5、喝黑茶可御寒降脂

 黑茶是我国特有的茶类,生产历史比较悠久,种类比较丰富,例如有云南普洱茶、湖南安化黑茶、广西六堡茶、湖北青砖茶、泾阳茯砖茶以及四川边茶(康砖)等。黑茶属于后发酵茶,茶叶在微生物的作用下会发生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生成一些对人体有益的功能成分。

 普洱茶和茯砖茶是我国不同类型黑茶的代表,其活性成分有所不同,但它们都有降脂功效。现阶段研究表明,普洱茶具有降血糖、降血脂、抗病毒等保健功能,降脂作用可能与其中的他汀类化合物有关;茯砖茶也有很好的消脂去腻作用,降脂减肥功能较强。此外,黑茶中的矿物质种类丰富,且有很多种含量要高于其他茶类。黑茶性温,有助御寒,适合虚寒体质者喝。

 黑茶的喝法比较简单,可选用紫砂壶、飘逸杯或盖碗进行冲泡。但一定要醒好第一道茶。

  6、喝黄茶有助消化

 黄茶按照鲜叶老嫩度通常分为黄芽茶(如君山银针、蒙顶黄芽和莫干黄芽)、黄小芽(如沩山毛尖、北港毛尖和平阳黄汤)和黄大茶(如安徽霍山黄大茶和广东大叶青)。黄茶的主要品质特点是黄叶黄汤、不仅叶底黄,茶汤黄,干茶也显黄亮,且香气清悦,味厚爽口。

 目前,关于黄茶保健功效的研究相对较少。但黄茶在闷黄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消化酶,对脾胃最有好处,消化不良,食欲不振、懒动肥胖都适宜喝点黄茶。与绿茶清凉和红茶温热的性味相比较,黄茶类的性味特征居于两者之间。黄茶的饮用方法一般与绿茶相似。

  7、喝白茶抑菌抗辐射

 白茶的加工工艺比较简单,分为萎凋和干燥两道工序。由于白茶制法特异,其成茶满披白毫,芽叶连梗,形态自然素雅,色泽银白灰绿,汤色清淡。按采摘标准不同可分为白毫银针、白牡丹、贡眉和寿眉。

 从一些相关的文献报道来看,与其他茶类相比,白茶的抗菌效果比较好。此外,白茶也具有较好的抗辐射效果,在美国和欧洲地区白茶提取物被用于脸部护肤品的开发。白茶性凉,能降火去燥。

 白茶的饮用方法一般与绿茶相似。如果是老白茶则与黑茶相似。

  8、普洱茶+陈皮,健脾化痰

 普洱茶熟茶品性温和,对脾胃刺激相对较小,还能缓解肥腻之物给消化系统带来的负担。陈皮,就是广东新会的陈放柑皮,有健脾化痰、解腻留香、降逆止呕的功效。二者融合,就是近年市场非常流行受大众欢迎的柑普茶、陈皮普洱茶。

 另一种方法是普洱茶要先用10秒钟泡洗茶,滤去杂质后,再加几块陈皮一起冲泡,两者搭配既有陈皮的清新果香,又有普洱的陈香浓郁,回味甘甜,最适合积食时饮用。

 平时情绪容易激动或比较敏感,睡眠状况欠佳和身体较弱的人,晚上少饮茶或不饮为宜。

  9、红茶+姜,抵御风寒、温胃补阳

 从中医角度来说,红茶性温,能温中驱寒,特别适合胃寒、手脚发凉、体弱、爱拉肚子的人饮用。而生姜味辛性温,长于发散风寒、温胃补阳。两者都有暖身作用,搭配在一起效果加倍。

 冲泡红茶要用刚煮沸的水,再加入少许姜片或姜丝,泡的时间也可以相对更久些,这有利于红茶中的黄酮类物质充分溶解,有益健康。但需要注意的是,热性体质的人不适宜用生姜配红茶,喝得太多易出现内热症状。

冬季喝什么茶好2

  冬季去火茶有哪些

  1、乌梅麦冬茶

 有人爱“上火”,吃油炸的、辣的、饼干、干果都会“上火”,这时不能只“去火”,更要补阴,因为他们的“火”多由阴虚造成。可以用乌梅、麦冬泡茶,这两个药组合在一起,一个酸味,一个甘味,正好体现了中医说的“酸甘化阴”,能化生阴液以滋阴。

  2、茅根藕节茶

 取鲜白茅根30克,藕节15克,加水500毫升,煎沸后去渣饮用。可预防和治疗因上火所致的鼻出血。

  3、茅根甘蔗胡萝卜茶

 取鲜白茅根50克,甘蔗500克(切段),胡萝卜一根(去皮,切小块)。将1000毫升水煮沸后,放入上述3种材料,大火煮20分钟,转小火煲1~2小时,去渣即可饮用。每次饮200毫升,每日饮2~3次。可清热解毒、生津止渴、泻火润肺。

  4、罗汉果茶

 将2~3枚罗汉果去壳加1枚胖大海用开水冲泡,加入适量冰糖或蜂蜜后饮用,能够清胃凉血,对牙龈红肿疼痛,口臭,喜冷饮,舌红苔黄等症状很有效。

  5、苦丁茶

 中医认为,苦丁茶味苦、微甘,性寒,入肝、胆、胃三经,具有散风热、清头目、除烦渴、止泻痢、疗便血等功效。经常上火、口干、便秘者;患有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慢性胆囊炎、慢性泌尿系统炎症的人,喝苦丁茶有益。

好。

茶叶性味甘,苦,微寒,是我国传统的天然保健饮料。人们已经发现茶叶中所含的化学成分达500多种,其中主要成分有咖啡碱、茶多酚、蛋白质、氨基酸、糖类、维生素、脂质、有机酸等有机化合物,还含有钾、钠、镁、铜等28种无机营养元素,各种化学成分之间的组合比例十分协调。

适度饮茶对人体有一定的医疗保健作用。它能提精神、去疲劳、助消化、能消炎杀菌、防治肠道传染病,能防暑降温,解渴生津。

茶叶的功效与季节变化有密切关系,不同的季节饮不同品种的茶,对人体更有益。故饮茶之道是四季有别。

春饮花茶:花茶是以绿茶窨制而成的。春天,雪化冰消,风和日暖,万物复苏。此时,以饮香馥浓郁的茉莉花茶为好,用以散发冬天积聚在体内的寒邪,促使人体阳气生发,使“精”、“气”、“神”为之一振。春饮此茶可散发积聚在人体内的冬季寒邪,促进体内阳气生发。

夏饮绿茶:绿茶又称不发酵茶,营养成分较高,并且具有降血脂、防血管硬化等药用价值。夏季,气候炎热,佳木繁荫,盛暑逼人,人体的津液大量耗损。此时,以饮用性味苦寒的绿茶为宜,此茶冲泡后水色清冽,清汤绿叶,幽香四溢,给人以清凉之感。夏季饮用,具有清热解暑、解毒止渴的作用。,用以消暑解热。绿茶内茶多酚、咖啡碱、氨基酸等含量较多,有刺激口腔粘膜、促进消化腺分泌的作用,利于生津,实为盛夏消暑止渴之佳品。

秋饮青茶:秋季,天气凉爽,风霜高洁,气候干燥,余热未消,人体津液未完全恢复平衡。此时,以饮用乌龙茶一类的青茶为好,此茶性味介于红、绿之间,不寒不热,既能消除余热,又能恢复津液。在秋季,也可红、绿茶混用,取其两种功效;也可绿茶和花茶混用,以取绿茶清热解暑之功、花茶化痰开窍之效。青茶性味不寒不热,能消除人体内的燥热,达到清燥生津之功效。

冬饮红茶:红茶是全发酵茶,特点是经冲泡后呈红色汤汁,味甘性温,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具有提神益思、解除疲劳等作用。冬季,北风凛冽,寒气袭人,人体阳气易损。此时,以选用味甘性温的红茶为好,以温育人体的阳气,尤其适用于妇女。红茶红叶红汤,给人以温暖的感觉;红茶可加奶及糖,故有生热暖胃之功;红茶有助消化去油腻之功,于冬季进补肥腻时有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3837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8
下一篇2023-07-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