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讲《与妻书》女生潸然泪下,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故事?

老师讲《与妻书》女生潸然泪下,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故事?,第1张

《与妻书》这篇文章又可称为《与妻诀别书》,主要讲述的在清朝末年林觉民先生为了反清反封建,为了争取国家百姓利益以及和争取民族解放而壮烈牺牲,在牺牲前夜1911年黄花岗起义的三天前即4月24日晚写挥泪给自己最爱的妻子陈意映写下了一封诀别信,取名为《与妻书》,最让我心疼和印象深刻的就是文中的“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 ”

一、告别过去的自己,只为争取更好的未来

1887年林觉民出生在福州的富裕人家,父母均是饱读诗书喜爱文学的知识分子,在清朝末年期间我国外忧内患,林觉民的父母还是尽力给林觉民树立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再加上林觉民自己本身就天资聪慧且读书过目不忘,他长大之后参加科举考试,但本人志向不在获取功名利益之上,随离开了考场,自费到日本进行留学,回乡之后考入了全闽大学堂在大学堂了解到了民主革命思想,并开始助力推崇自由平等学说,希望推翻当时已腐朽的教育制度,在后期就全身心的投入到为解放人民利益的战斗之中。

二、满腔热血只为报国

林觉民在家书中提到过当时清朝末期时我国正处于分崩离析的状态,文中写到“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彀?”,从这几句短短的话语里能够感受的出,林觉民先生对当下的黑暗现实已经强烈的不满,坚定了自己要为天下人谋生存的伟大志向,即便知晓前方是一条通往死亡的道路,自己也还是会奋不顾身的前进。

三、心中纵有万般不舍,也还是会选择前进

在写这封家书时,林觉民先生正值风华,只有25岁,家书的开头就透露了林觉民先生的满满不舍“意映卿卿如晤”,这一句唤起了往日夫妻之间的陪伴,紧接着随后林觉民写下了“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这样的肝肠寸断伤心之词,家书中的每一句话,每一段告白都包含着对妻子的想念,对妻子的不舍,也包含了丈夫对妻子的愧疚,愧疚自己没有办法再陪伴在她身边了。

原文:

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又恐汝不察吾衷,谓吾忍舍汝而死,谓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为汝言之。

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彀?司马青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语云:仁者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汝体吾此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 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汝其勿悲!

注释:

意映卿卿:意映,作者妻子的名字。卿卿,旧时夫妻间的爱称,多用于丈夫称呼妻子。

竟书:写完信。

衷:内心。

至:极,最。

白话译文:

意映爱妻,见字如面:我现在用这封信跟你永远分别了!我写这封信时,还是人世间一个人;你看这封信时,我已经成为阴间一鬼。

我写这封信,泪珠和笔墨一齐落下,不能够写完信就想放下笔,又怕你不了解我的苦衷,说我忍心抛弃你去死,说我不知道你不想让我死,所以就强忍着悲痛给你说这些话。

我非常爱你,也就是爱你的这一意念,促使我勇敢地去死呀。我自从结识你以来,常希望天下的有情人都能结为夫妇;然而遍地血腥阴云,满街凶狼恶犬,有几家能称心满意呢?江州司马同情琵琶女的遭遇而泪湿青衫,我不能学习那种思想境界高的圣人而忘掉感情啊。

古语说:仁爱的人“尊敬自己的老人,从而推及尊敬别人的老人,爱护自己的儿女,从而推及爱护别人的儿女”。我扩充我爱你的心情,帮助天下人爱他们所爱的人,所以我才敢在你之前死而不顾你呀。

你能体谅我这种心情,在哭泣之后,也把天下的人作为自己思念的人,应该也乐意牺牲我一生和你一生的福利,替天下人谋求永久的幸福了。你不要悲伤!

出处:出自清朝末年革命烈士林觉民的《与妻书》。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1911年,林觉民受同盟会第十四支部派遣回闽,联络革命党人,筹集经费,招募志士赴广州参加起义。他依依不舍地告别家人,率第一批义士从马尾港上船赴香港。广州起义(又称黄花岗起义)的前三天,即4月24日,林觉民与战友在香港滨江楼同宿。

待战友们入睡后,他想到自己的弱妻稚子,他和妻子的婚姻虽然是父母包办,但两人感情深厚、琴瑟和鸣。对于即将到来的生死未卜,林觉民在一块白方巾上给妻子陈意映写下这封最后的家书。

在写《与妻书》的同时,林觉民还给他父亲林孝颖先生写了一封不到40字的信。起义失败后,有人秘密将这两封信在半夜这不是一封普通的家书,诚如鲁迅先生所咏:“无情未必真豪杰。”英雄战士、志士仁人,他们也是人,也有丰富的感情世界。

林觉民写这封信的时候,年近二十五岁。风华正茂,临巾絮语,也正当儿女情长。自“意映卿卿如晤”一开头,整封信围绕着一个有血有肉的“情”字倾诉心曲。“卿卿”一呼,落笔动情。

“吾至爱汝”,“吾爱汝至”,“吾真真不能忘汝也”,“吾作此书,泪珠与笔墨齐下”,这些饱含感情的倾诉,使读者心魂为之摇荡。里塞进林觉民家门缝里,第二天清晨家人才发现这两封信。

大概就是,第一件事是夫妻谁先死的谈话,说明自己本不愿因先死而“留苦”给妻子。第二件事是新婚的甜蜜生活情景,说明自己”真真不能“忘记爱妻。第三件事是两次离家未能将实情告诉妻子的原因和心情,说明自己“至爱”妻子,怕妻子担受不起沉重的悲痛。这三件事的共同之处是都反映了烈士生前对妻子的眷念之深,为妻子着想无所不至,用事实说明自己绝不是一个无情的人。

1、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与妻书》。

2、赏析

这封信是作者在革命的紧要关头写的,生与死,妻与儿,国家、民族与人民,无不牵动着他的心魄,其万千思绪,如春潮荡漾于心海,散文的形式正适宜他尽情地表达这丰富、复杂的感情。追忆往事,不需依时间先后为序,一件往事似信笔拈出,每一笔都流注着作者炽热的血液,饱含着作者对革命、人生的崇高信念。这封信不是一般所谓的情理兼见,而是以情作为贯穿的主线,理贯于情,情中见理。

在这封感人至深的信中,也可见作者挥洒自如地驾驭语言的功力。写景叙事处,精妙洗练,情景宛然在目。如对婚后生活的回忆,冬日月夜,一对爱侣临窗低语,携手庭中,在月光与疏梅交相掩映中互诉心怀。和平、宁静、温柔、幽谧的夜色,烘托着、渲染着人间醉人的幸福。这种境界,无须慷慨陈词。作者基本上采用了四言、七言句式,参差错落,娓娓动听,明净如洗的语言,极富诗的韵致。这段文字,既有一种逼真传神的形象美,又有一种清新醉人的情趣美。夫妻之间的柔情蜜意:“何事不语?何情不诉?”只在虚实之间,既明朗又微妙,给人以不尽的遐想。信中为了表达对妻子的至爱至情,时时出现叠字,如“低低”、“切切”、“真真”、“的的”、“日日”、“依依”等,把作者对妻子无限爱恋,对人生无限眷恋的浓烈感情传达了出来。

信中在抒发革命者以天下为已任和痛斥旧中国血腥统治等方面,大气磅礴,精光四射。大抵长短句式交替运用,句意或层层递进,或回旋曲折,铿锵之声如金石掷地,又于参差错落中显示出语句大致相仿的特点,增添了文章悲壮恢宏的气度与政论雄辩的色彩,使感情的进发与理性的思辨有机地统一起来。因此,作者虽于抒情处再三畅言壮志,并不给人以芜杂、累赘的感觉;相反,它给人以亲切的感染、有益的陶冶。由于作者具有比较深厚的古典文学修养,能够自如地融诗文辞赋的语言节奏于笔下,又能适当地从日常口语中提炼出富有表现力的叠字,铸炼出具有个性色彩的散文语言,完满地体现出这封信的立意:为天下人谋永福。

《与妻书》是清朝末年革命烈士林觉民在1911年4月24日晚写给妻子陈意映的一封绝笔信。在这封绝笔信中,作者委婉曲折地表达了自己对妻子的深情和对处于水深火热中的祖国深沉的爱。

他把家庭幸福、夫妻恩爱和国家前途、人民命运联系在一起;把对妻子亲人的爱和对国家人民的爱连为一体,阐述一个深刻的道理:没有国家和人民的幸福,就不会有个人的真正幸福。全文感情真切,笔调委婉动人,读后令人荡气回肠,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创作背景

1911年,林觉民受同盟会第十四支部派遣回闽,联络革命党人,筹集经费,招募志士赴广州参加起义。他依依不舍地告别家人,率第一批义士从马尾港上船赴香港。

广州起义(又称黄花岗起义)的前三天,即4月24日,林觉民与战友在香港滨江楼同宿。待战友们入睡后,他想到自己的弱妻稚子,他和妻子的婚姻虽然是父母包办,但两人感情深厚、琴瑟和鸣。对于即将到来的生死未卜,林觉民在一块白方巾上给妻子陈意映写下这封最后的家书。

在写《与妻书》的同时,林觉民还给他叔父林孝颖先生写了一封不到40字的信。起义失败后,有人秘密将这两封信在半夜里塞进林觉民家门缝里,第二天清晨家人才发现这两封信。

《与妻书》清末革命烈士林觉民写给妻子陈意映的一封绝笔信。信中,作者委婉地表达了自己对妻子的深情和对处于水深火热中的祖国深沉的爱。

《狱中上母书》是夏完淳在南京狱中写给母亲的绝笔信。信中,作者为“不得以身报母”而悲痛、为家人的生计而忧虑,但又认为自己以身赴义、死得其所。

两文中,作者都表达了对家人的思恋不舍,都体现了视死如归的民族气节。

这篇文章可不仅仅只是一封普通的家书,就连著名的文学家鲁迅先生都对这封家书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书中的内容表达了林先生在不知自己未来如何的情况下,给妻子写下的一封信,虽然明知后面的行动非常危险,但是也依然去赴死,为了国家的大义,而不惜放弃自己的生命

这封家书的创作背景是在1911年,在那个时代,整个国内都动荡不堪。林先生被同盟会派遣回闽,作为革命党人的联络人,在那边招贤纳士,并且前往广州去参加起义。林先生知道自己此行危险,告别家人的时候也是依依不舍,但即便是如此,依然义无反顾地登上了前往香港的船。在广州起义的前三天,林先生突然想到了自己的妻子和孩子,虽然和妻子是包办婚姻,但是两个人的感情却很好,始终相敬如宾。

面对后续的行动,林先生忍不住给妻子写下了这封家书。起义最终还是失败了,有人把这封家书送到了妻子的家里。要知道黎先生那个时候也才25岁而已,正是风华正茂的时候,自然免不了儿女情长,在信的开头部分,一句“意映卿卿如晤”,完全展现出了对于妻子的爱意。这封信当中都饱含了感情至深,很多人看完之后都忍不住沉沦其中,心魂为之荡漾。信中还回顾了两个人之前的一些温润往事,每一个字都是包含深情。

虽然明知道自己凶多吉少,但是依然义无反顾,这是面对国家的大义,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和妻子。不过即便是如此,面对妻子的感情绝对不会改变。很多人在念这篇文章的时候都忍不住落泪,也难怪这个语文老师讲到这篇文章的时候,学生会掩面哭泣。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3839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8
下一篇2023-07-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