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涂的孤雁与杜甫的孤雁都抒发了什么情感

崔涂的孤雁与杜甫的孤雁都抒发了什么情感,第1张

孤雁飞鸣,盘旋寒塘

——杜甫《孤雁》与崔涂《孤雁》比较赏析

兰州二十七中 岳晓梅

内容摘要:杜甫崔涂得同题诗《孤雁》各有千秋,其构思角度自是不同,两首诗都是咏物诗中的物我合一的典型作品。

关键词:孤雁 执著 孤单 物我合一

孤雁

唐 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孤雁

唐 崔涂

几行归塞尽,念尔独何之。暮雨相呼失,寒塘独下迟。

渚云低暗度,关月冷遥随。未必逢矰缴,孤飞自可疑。

咏物诗是古典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代诗人喜欢咏物,无论是山川河流,还是花鸟鱼虫,只要是自然界的万物,都可以成为诗人们描摹的对象,并且在细致的描摹事物的过程中,诗人们总是借此寄托着自己独特的感情。大雁南飞北往,飞行途中难免有失群的孤雁,这也为诗人提供了书写自己情感的依凭。诗人杜甫、崔涂都曾以孤雁为题抒写了自己独特的感受。

首先,两位作者作此诗的处境虽有些相似,但境况却不大一样,杜甫的《孤雁》写于大历初年作者居夔州时,此时诗人在经历了安史之乱,在那动荡不安的年月里,诗人流落他乡,亲朋离散,天各一方,可他无时不渴望骨肉团聚,无日不梦想挚友重逢,因此诗中通过孤雁念群的执著,表达自己渴望团聚的强烈思想感情。崔涂的《孤雁》也作于自己客居他乡之时,诗人本是江南人,一生常在他乡作客,所以此诗借孤雁失群的孤单寂寞、惊恐盘旋,表达自己客居他乡的孤单、凄凉、无助的强烈情感。

其次,两诗开篇不同。杜诗开篇点题,即唤出“孤雁”,让这只孤雁不同一般,他不饮、不啄,只是一个劲的飞着叫着,声音里透出他是那么的想念同伴,不只是想念,而且拼命追寻,这是一只情感强烈而执著的“孤雁”。崔诗则是以曲为佳,“几行归塞尽,念尔独何之?”的疑问,暗扣诗眼“孤”字,写出孤雁离群的背景。而此刻想毕诗人正站在驿楼上,极目远望,只见天穹之下,一只孤雁在低空中盘旋,一“行”一“独”的对比,孤雁之孤自不待言。而“念尔”则把作者的同情之心隐含其中,“独何之”可见诗人这时正羁留客地,借孤雁写离愁。

两诗开篇的不同正体现了诗歌创作中的直露和曲隐的不同功效。

第三,两诗中间两联侧重点也有所不同。杜诗竭力突出孤雁追伴呼唤的孤单、急切之情;崔诗则更多寄予的是对孤雁的失群的神情状态的刻画,写得细腻入微。

杜诗颔联境界倏然开阔,浩茫的天空中,小小的孤雁仅是“一片影”,它与群雁相失在“万重云”间,此时此雁心情惶急、焦虑、迷茫,天高路远,云海弥漫,将往何处去找失去的伴侣?此联中的“谁怜”二字设问,打开诗人胸中之情:“孤雁儿啊,我不正和你一样凄惶么,天涯茫茫,又由谁来怜惜我呢?”这里物我交融,浑然一体,孤零零的雁儿,寄寓着的正是诗人的影子。颈联紧承上联,从心理方面刻画孤雁的鲜明个性,他被思念缠绕着,被痛煎熬着,这迫使它不停的飞鸣。它望尽天涯,仿佛那失去的群雁老在它眼前;它哀唤声声,似乎那伴侣的鸣声老在它耳畔响,所以,它更要不停的追飞,不停的呼唤。这两句把作者无时不渴望骨肉团聚,无日不梦想挚友重逢的急迫心情及煎熬之情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这正是情深意切,哀痛欲绝。

崔诗颔联“暮雨相呼失,寒塘欲下迟”是全片的警策,第三句是说失群的原因,第四句是说失群之后色惶的表现。暮雨苍茫,一只孤雁嘹嘹呖呖,那声音凄厉哀怨,它已经经不住风雨的侵凌,再要向前已感无力,面前恰有一芦叶萧萧的池塘,想下来栖息,却又影单心怯,几度盘旋,那种欲下未下的举动迟疑畏惧的心理,可以看出作者把自己孤凄的情感熔铸在孤雁身上。颈联“渚云低暗飞,关月冷相随”也是承颔联而来,写孤雁穿云随月,振翅奋飞,然而仍是只影无依,凄凉寂寞,“渚云低”对孤雁来说构成了一个压抑恐怖的氛围,作者在注视并期望孤雁穿过乌云,脱离险境。“关月”是想象,虽目力所及,然而望尽似犹见,倾注了对孤雁的关心。这两句中的“低”“冷”两字更衬托出孤雁形单影只,突出它行程艰险,心境凄凉。作者羁旅之愁的体现,更是物我浑然一体的体现。

杜诗、崔诗虽然中间两联的构思不同,描写角度不同,但物我合一的情调却是一致的,杜诗的凄惶追伴、崔诗的孤单凄凉都是借失群的孤雁儿寄寓的。

最后再看两诗的尾联,也是各具其妙。杜诗结尾用了陪衬的笔法,表达诗人的爱憎情感,孤雁念群之情那么迫切,它那么痛苦、劳累,而野鸭们是全然不懂得,它们纷纷鸣噪不停,自得其乐,“无意绪”是孤雁对着野鸭的心情,也是杜甫既不能与知己亲朋的相见,却还要面对着一些俗客庸夫时的厌恶无聊的心绪,表露出作者境界与众不同的思想。

崔诗尾联两句写了诗人的良好祝愿,也正面点出“孤”字,诗眼至此才显豁通明。“未必逢矰缴,孤飞自可疑”是说孤雁未必会遭暗箭,但孤飞总会使人易生疑惧,从语气上看像是安慰之词,安慰孤雁,也安慰自己;然而实际上却是更加担心,因为前面所写的怕下寒塘,惊呼失侣,都是惊魂未定的表现,直到此处才点名惊魂未定的原因,而此时是诗人漂泊异乡,世路艰险,是诗人以孤雁自喻,表现了他孤凄忧虑的羁旅之情。

古人说“诗缘情”“诗言志”,然而由于杜甫、崔涂的经历遭际不同,他们观察孤雁的角度也不同,诗的落脚点也有了差异。杜诗在于孤雁的执著念群的境界,崔诗在于孤雁的孤单、惊恐、心有余悸,其实不管怎样,都是作者面对同一事物的不同感受。杜诗境界高而壮,崔诗字字珠玑,没有一处闲笔,且余音袅袅,令人回味无穷。另外两诗那种物我合一、浑然一体的诗歌特点却是一致的。<p p></p p>

一只离群的孤雁,它不喝水不啄食, 只是一个劲地飞着叫着,思念和追寻着它的伙伴。 又有谁来怜惜这浩渺天空中的孤雁呢? 然而它和雁群相失在云海弥漫间, 它望尽天涯,仿佛伙伴们就在眼前; 它哀鸣声声,好像听到了同类的呼唤, 然而野鸦们全然不懂孤雁的心情, 只顾在那里纷纷鼓噪不休。 依常规方法,咏物诗以曲为佳,以隐为妙,所咏的事物是不宜直接说破的。杜甫则不是这样,他开篇即唤出“孤雁”,而这只孤雁不同一般,它不饮,不啄,只是一个劲地飞着,叫着,声音里透出,它非常想念它的同伴。不单是想念,而且还拼命追寻,是一只情感热烈而执着的“孤雁”。清人浦起龙评价说:“‘飞鸣声念群’,一诗之骨”(《读杜心解》),是抓住了要领的。 第二联境界忽然开阔。高远浩茫的天空中,这小小的孤雁仅是“一片影”,它与雁群相失在“万重云”间,此时此际显得惶急、焦虑和迷茫。天高路遥,云海迷漫,它不知道往何处去找失去的伴侣。这一联以“谁怜”二字设问,这一问,将诗人胸中的情感滚滚流出:“孤雁儿啊,我不正和你一样凄惶么?天壤茫茫,又有谁来怜惜我呢?”诗人与雁,“物我交融”,浑然一体了。清人朱鹤龄评注这首诗说:“此托孤雁以念兄弟也”,而且诗人所思念的不单是兄弟,还包括他的亲密的朋友。经历了安史之乱,在那动荡不安的年月里,诗人流落他乡,亲朋离散,天各一方,可他无时不渴望骨肉团聚,无日不梦想知友重逢,这孤零零的雁儿,寄寓了诗人自己的影子。 第三联紧承上联,从心理方面刻画孤雁的鲜明个性:它被思念缠绕着,被痛苦煎熬着,迫使它不停地飞鸣。它望尽天际,不停地望,仿佛那失去的雁群老在它眼前晃;它哀唤声声,不停地唤,似乎那侣伴的鸣声老在它耳畔响;所以,它更要不停地追飞,不停地呼唤了。这两句血泪文字,情深意切,哀痛欲绝。浦起龙评析说:“惟念故飞,望断矣而飞不止,似犹见其群而逐之者;惟念故鸣,哀多矣而鸣不绝,如更闻其群而呼之者。写生至此,天雨泣矣!”(《读杜心解》) 结尾用了陪衬的笔法,表达了诗人的爱憎感情。孤雁念群之情那么迫切,它那么痛苦、劳累;而野鸦们是全然不懂的,它们纷纷然鸣噪不停,自得其乐。“无意绪”是孤雁对着野鸦时的心情,也是杜甫既不能与知己亲朋相见,却面对着一些俗客庸夫时厌恶无聊的心绪。“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王风·黍离》),诗人与这些“不知我者”自然无话可谈。 这是一篇念群之雁的赞歌,它表现的情感是浓挚的,悲中有壮的。孤雁那样孤单、困苦,同时却还要不断地呼号、追求,它那念友之情在胸中炽烈地燃烧,它甚至连吃喝都可抛弃,更不顾处境的安危;虽然命薄但是心高,宁愿飞翔在万重云里,未曾留意暮雨寒塘,诗情激切高昂,思想境界很高。就艺术技巧而论,全篇咏物传神,是大匠运斤,自然浑成,全无斧凿之痕。中间两联有情有景,一气呵成,而且景中有声有色,甚至还有光和影,能给读者以“立体感”,仿佛**镜头一样表现那云间雁影,是诗中的神来之笔

1 关于写雁的诗句

关于写雁的诗句 1 关于写雁 的诗句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王维《使至塞上》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王湾《次北固山下》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范仲淹《渔家傲》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雨霁鸡栖早,风高雁阵斜——陆游《幽居》风翻白浪花千片,雁点青天字一行。

—— 白居易《江楼晚眺景物鲜奇》今年寒到江乡早,未及中秋见雁飞。—— 陆游在《夜归》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卢纶的《塞下曲》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 高适《别董大》胡雁度日边,风雪迷河洲—— 李白《千里思》天山漠漠长飞雪,来雁遥传沙塞寒。——贺朝《从军行》芦酒烧蓬媛,霜鸿捻箭看。

黄河古城道,秋雪白漫漫。—— 李廓《送振武将军》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向北飞。

—— 李益《春夜闻笛》秋雁多夜飞,前群后孤来。——梅尧臣《秋雁》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雁归来。

——晏殊《浣溪纱》春恨词。

2 有关雁的诗句 全诗

有关“雁”的诗句或诗有:

1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杜甫《孤雁》

2 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韦应物《闻雁》

3 旅雁向南飞,风雨群初失。— —朱敦儒《卜算子·旅雁向南飞》

4 万里人南去,三春雁北飞。— —韦承庆《南中咏雁诗》

5 雁帖寒云次第,向南犹自怨归迟。— —纳兰性德《于中好·雁帖寒云次第飞》

6 人去西楼雁杳。叙别梦、扬州一觉。— —吴文英《夜游宫·人去西楼雁杳》

1、杜甫《孤雁》

7 原诗如下: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8 译文:

一只离群孤雁,不想饮水,不肯进食,只是低飞哀叫,思念追寻它的同伴。

雁群消失在云海之间,谁来怜惜着天际孤雁?

放眼望尽天涯,好像看到同伴身影;哀鸣响震山谷,好像听到同伴的声音。

野鸦不解孤雁心情,只顾自己鸣噪不停。

2、韦应物《闻雁》

9 原诗如下:

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

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10 译文:

故园远隔云山究竟在何处?归思悠长上心头情满胸怀。

淮南秋雨绵绵的漫漫长夜,高斋独坐听雁声阵阵传来。

3、朱敦儒《卜算子·旅雁向南飞》

11 原诗如下:

旅雁向南飞,风雨群初失。饥渴辛勤两翅垂,独下寒汀立。

鸥鹭苦难亲,矰缴忧相逼。云海茫茫无处归,谁听哀鸣急。

12 译文:

远行的大雁向南飞翔,风雨中与雁群失散。饥渴辛苦的大雁双翅无力地下垂,只好独宿于清冷的河中小洲。

沙鹞和白鹭苦于难以亲近,时刻担心被弓箭射杀。茫茫云海中找不到归宿,有谁来听鸿雁的声声哀号。

4、韦承庆《南中咏雁诗》

原诗如下:

万里人南去,三春雁北飞。

不知何岁月,得与尔同归?

译文 :

我被流放到万里之外、土地荒芜的南方,路途中看到三春时的大雁正朝北飞去。不知道到哪年哪月,我才能与你们一道回到北方?

5、纳兰性德《于中好·雁帖寒云次第飞》

原诗如下:

雁帖寒云次第,向南犹自怨归迟。谁能瘦马关山道,又到西风扑鬓时。

人杳杳,思依依,更无芳树有乌啼。凭将扫黛窗前月,持向今宵照别离。

译文:

秋风正浓,大雁迫不及待,匆促南飞,惟恐落后。而自己有家难回,犹白骑着瘦马,一年又一年,迤逦在古道之上,让西风扑面而来。

离人杳无踪迹,佳人愁思依依,再无心情寻芳弄草,整日待在深闺中,任凭月落乌啼。无聊之极,随手闲拂窗前月光,想起这月光也正落在离人身上。

6、吴文英《夜游宫·人去西楼雁杳》

13 原诗如下:

人去西楼雁杳。叙别梦、扬州一觉。云澹星疏楚山晓。听啼乌,立河桥,话未了。

雨外蛩声早。细织就、霜丝多少。说与萧娘未知道。向长安,对秋灯,几人老。

14 译文:

人离去后西楼就变得空空如也,鸿雁也早已经飞往远方而渺无踪影。与旧日朋友畅叙别离之情也只能在那虚幻的梦境。我和你站立在河桥上,倾述着分别以后的彼此的相思与深情。话还没有说完,却被窗外鸟儿的啼声惊醒了。只见外面云淡星稀,天才刚刚拂晓,楚山迷蒙不清。

秋雨淅淅沥沥地下个不停,夹杂着蟋蟀的哀鸣,仿佛织布机梭在来往穿行,织出了我那如同繁星般的满头白发。这种凄清艰苦的境况,即使我告诉伊人,恐怕也难以体会到我现在的心情。我遥望京师,独自一人对着一盏荧荧秋灯,怎能不百愁俱生,那丝丝白发,怎能不再添几茎?

3 关于写雁 的诗句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范仲淹《渔家傲》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

雨霁鸡栖早,风高雁阵斜——陆游《幽居》

风翻白浪花千片,雁点青天字一行。—— 白居易《江楼晚眺景物鲜奇》

今年寒到江乡早,未及中秋见雁飞。—— 陆游在《夜归》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卢纶的《塞下曲》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高适《别董大》

胡雁度日边,风雪迷河洲—— 李白《千里思》

天山漠漠长飞雪,来雁遥传沙塞寒。——贺朝《从军行》

芦酒烧蓬媛,霜鸿捻箭看。黄河古城道,秋雪白漫漫。—— 李廓《送振武将军》

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向北飞。—— 李益《春夜闻笛》

秋雁多夜飞,前群后孤来。——梅尧臣《秋雁》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雁归来。——晏殊《浣溪纱》春恨词

4 有哪些描写雁的古诗

卢纶:塞下曲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李商隐(霜月)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沈如筠(闺怨) 雁尽书难寄,愁多梦不成 愿随孤月影,流照伏波营 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摸鱼儿雁丘词(元好问) 太和五年乙丑岁赴试并州,道逢捕雁者,云:今日获一雁杀之亦,其一脱网者悲鸣不能去,竟自投于地而死余因买得之,葬于汾水之上,累石为识,号曰雁丘,并做《雁丘词》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欢乐趣,离别苦, 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 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 天地妒,未信与, 莺儿燕子俱黄土,千秋万古 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5 有关雁的诗句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 李商隐(霜月)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李清照(一剪梅) 冰簟银床梦不成,碧天如水夜云轻 雁声远过潇湘去,十二楼中月自明 ----------温庭筠(瑶瑟怨)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雁尽书难寄,愁多梦不成 愿随孤月影,流照伏波营 ---------沈如筠(闺怨)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李清照(一剪梅)。

6 两句描写雁的诗句

1《早雁》唐杜牧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

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

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2《归雁》唐钱起潇湘何事等闲回,水碧沙明两岸苔。

二十五弦弹夜月,不胜清怨却飞来。3《鸿雁》先秦诗经鸿雁于飞,肃肃其羽。

之子于征,劬劳于野。爰及矜人,哀此鳏寡。

鸿雁于飞,集于中泽。之子于垣,百堵皆作。

虽则劬劳,其究安宅。鸿雁于飞,哀鸣嗷嗷。

维此哲人,谓我劬劳。维彼愚人,谓我宣骄。

4《官池春雁二首》唐杜甫自古稻粱多不足,至今鸂鶒乱为群。且休怅望看春水,更恐归飞隔暮云。

青春欲尽急还乡,紫塞宁论尚有霜。翅在云天终不远,力微矰缴绝须防。

5《鸣雁行》唐李白胡雁鸣,辞燕山,昨发委羽朝度关。一一衔芦枝,南飞散落天地间,连行接翼往复还。

客居烟波寄湘吴,凌霜触雪毛体枯。畏逢矰缴惊相呼,闻弦虚坠良可吁。

君更弹射何为乎。6《扬州早雁》唐李益江上三千雁,年年过故宫。

可怜江上月,偏照断根蓬。7《官池春雁二首》唐杜甫自古稻粱多不足,至今鸂鶒乱为群。

且休怅望看春水,更恐归飞隔暮云。青春欲尽急还乡,紫塞宁论尚有霜。

翅在云天终不远,力微矰缴绝须防。8《杂曲歌辞·鸣雁行》唐韩愈嗷嗷鸣雁鸣且飞,穷秋南去春北归。

去寒就暖识所处,天长地阔栖息稀。风霜酸苦稻粱微,羽毛摧落身不肥。

徘徊反顾群侣违,哀鸣欲下洲渚非。江南水阔朝云多,草长沙软无网罗,闲飞静集鸣相和。

违忧怀息性匪他,凌风一举君谓何。9《二弟宰邑南海,见群雁南飞,因成咏以寄》唐张九龄鸿雁自北来,嗷嗷度烟景。

常怀稻粱惠,岂惮江山永。小大每相从,羽毛当自整。

双凫侣晨泛,独鹤参宵警。为我更南飞,因书至梅岭。

10《归雁》唐杜甫闻道今春雁,南归自广州。见花辞涨海,避雪到罗浮。

是物关兵气,何时免客愁。年年霜露隔,不过五湖秋。

7 描写雁的诗句和成语各10句

诗句:唐·王维: 不见乡书传雁足,惟见新月吐蛾眉。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范仲淹《渔家傲》)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一剪梅》)

凭高目断,鸿雁来时,无限思量。(晏殊《诉衷情》)

从此信音稀,岭南无雁飞。(李师中《菩萨蛮》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 李商隐(霜月) 冰簟银床梦不成,碧天如水夜云轻 雁声远过潇湘去,十二楼中月自明 ----------温庭筠(瑶瑟怨)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谢宗可的《雁字》颇具待色: 芦花月底寄秋情,阵影南飞势不停。 一画写开湘水碧,半行草破楚天青。 云笺冷印虫书迹,烟墨浓模鸟篆形。 题尽子卿心事苦,断文无数落寒汀。

唐代诗人韩愈《鸣雁》也有“嗷嗷鸣雁鸣且飞,穷秋南去春北归”的诗句。

“鸿雁于飞,肃肃其羽。”(《小雅·鸿雁》)

成语 : 沉鱼落雁。

雕心雁爪。

雁影分飞。

雁过拔毛。

鸿雁哀鸣。

雁塔题名。

鸣雁直木。

鱼尾雁行。

断雁孤鸿。

鹰拿雁捉。

谢谢采纳!

8 写雁的古诗句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雁尽书难寄,愁多梦不成 愿随孤月影,流照伏波营 ---------沈如筠(闺怨)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王维《使至塞上》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王湾《次北固山下》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范仲淹《渔家傲》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 雨霁鸡栖早,风高雁阵斜——陆游《幽居》 风翻白浪花千片,雁点青天字一行。

—— 白居易《江楼晚眺景物鲜奇》 今年寒到江乡早,未及中秋见雁飞。—— 陆游在《夜归》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卢纶的《塞下曲》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 高适《别董大》 胡雁度日边,风雪迷河洲—— 李白《千里思》 天山漠漠长飞雪,来雁遥传沙塞寒。——贺朝《从军行》 芦酒烧蓬媛,霜鸿捻箭看。

黄河古城道,秋雪白漫漫。—— 李廓《送振武将军》 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向北飞。

—— 李益《春夜闻笛》 秋雁多夜飞,前群后孤来。——梅尧臣《秋雁》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雁归来。

——晏殊《浣溪纱》春恨词。

      1 关于孤雁的古诗

      孤 雁

      杜甫

      孤雁不饮啄, 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 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 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 鸣噪自纷纷。

      这首咏物诗写于大历初杜甫居夔州时。它是一首孤雁念群之歌,体物曲尽其妙,同时又融注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堪称佳绝。

      依常法,咏物诗以曲为佳,以隐为妙,所咏之物是不宜道破的。杜甫则不然,他开篇即唤出“孤雁”,而此孤雁不同一般,它不饮,不啄,只是一个劲地飞着,叫着,声音里透出:它是多么想念它的同伴!不独想念,而且还拼命追寻,这真是一只情感热烈而执着的“孤雁”。清人浦起龙评曰:“‘飞鸣声念群’,一诗之骨”(《读杜心解》),是抓住了要领的。

      次联境界倏忽开阔。高远浩茫的天空中,这小小的孤雁仅是“一片影”,它与雁群相失在“万重云”间,此时此际的心情该多么惶急、焦虑,又该多么迷茫啊!天高路遥,云海迷漫,将往何处去找失去的伴侣此联以“谁怜”二字设问,这一问间仿佛打开了一道闸门,诗人胸中情感的泉流滚滚流出:“孤雁儿啊,我不正和你一样凄惶么天壤茫茫,又有谁来怜惜我呢”诗人与雁,物我交融,浑然一体了。清人朱鹤龄注此诗说:“此托孤雁以念兄弟也”,且诗人所思念者恐不独是兄弟,还包括他的亲密的朋友。经历了安史之乱,在那动荡不安的年月里,诗人流落他乡,亲朋离散,天各一方,可他无时不渴望骨肉团聚,无日不梦想知友重逢,这孤零零的雁儿,寄寓了诗人自己的影子。

      三联紧承上联,从心理方面刻画孤雁的鲜明个性:它被思念缠绕着,被痛苦煎熬着,迫使它不停地飞鸣。它望尽天际,望啊,望啊,仿佛那失去的雁群老在它眼前晃;它哀唤声声,唤啊,唤啊,似乎那侣伴的鸣声老在它耳畔响;所以,它更要不停地追飞,不停地呼唤了。这两句血泪文字,情深意切,哀痛欲绝。浦起龙评析说:“惟念故飞,望断矣而飞不止,似犹见其群而逐之者;惟念故鸣,哀多矣而鸣不绝,如更闻其群而呼之者。写生至此,天雨泣矣!”(《读杜心解》)

      结尾用了陪衬的笔法,表达了诗人的爱憎感情。孤雁念群之情那么迫切,它那么痛苦、劳累;而野鸦们是全然不懂的,它们纷纷然鸣噪不停,自得其乐。“无意绪”是孤雁对着野鸦时的心情,也是杜甫既不能与知己亲朋相见,却面对着一些俗客庸夫时厌恶无聊的心绪。“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王风·黍离》),与这般“不知我者”有什么可谈呢

      这是一篇念群之雁的赞歌,它表现的情感是浓挚的,悲中有壮的。它那样孤单、困苦,同时却还要不断地呼号、追求,它那念友之情在胸中炽烈地燃烧,它甚至连吃喝都可抛弃,更不顾处境的安危;安虽命薄却心高,宁愿飞翔在万重云里,未曾留意暮雨寒塘,诗情激切高昂,思想境界很高。

      就艺术技巧而论,全篇咏物传神,是大匠运斤,自然浑成,全无斧凿之痕。中间两联有情有景,一气呵成,而且景中有声有色,甚至还有光和影,能给人以“立体感”,仿佛**镜头似的表现那云间雁影,真神来之笔。

2 有关孤雁的古诗,急用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 李商隐(霜月) 朔雁传书绝,湘篁染泪多 ---------李商隐 冰簟银床梦不成,碧天如水夜云轻 雁声远过潇湘去,十二楼中月自明 ----------温庭筠(瑶瑟怨) 杠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 ------- 温庭筠 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 ----温庭筠《苏武庙》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胡雁度日边,风雪迷河洲。

      -------------李白《千里思》 苍壁孤亭立,凋年独上时。帆归空渚早,雁落信潮迟。

      烟火连三郡,波澜动两眉。袁宏成绝响,李白厌谀辞。

      --------李白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杜甫《天末怀李白》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 炎海韶州牧,风流汉署郎。分符先令望,同舍有辉光。

      白首多年疾,秋天昨夜凉。洞庭无过雁,出疏莫相忘。

      ------杜甫 雁尽书难寄,愁多梦不成 愿随孤月影,流照伏波营 ---------沈如筠(闺怨)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李清照(一剪梅) 单车欲问边, 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

      --------王维《使至塞上》 夜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卢纶《塞下曲》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范仲淹《渔家傲》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隋人薛道衡《人日思归》 “夜闻归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欧阳修 残星数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唐 赵嘏《长安秋望》 星辰冷落碧潭水,鸿雁悲鸣红蓼风 ----------宋 戴复古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李白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 宋 蒋捷 雨霁鸡栖早,风高雁阵斜。 -------陆游《幽居》 今年寒到江乡早,未及中秋见雁飞。

      ----------陆游《夜归》 风翻白浪花千片,雁点青天字一行。 -------白居易《江楼晚眺景物鲜奇》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 白居易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唐代高适《别董大》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 天山漠漠长飞雪,来雁遥传沙塞寒。

      -----------唐代贺朝《从军行》 十月边塞寒,四山江阴积。雨雪雁南飞,风尘景西迫。

      ----唐代崔湜《塞垣行》 芦酒烧蓬媛,霜鸿捻箭看。黄河古城道,秋雪白漫漫。

      ----唐代李廓《送振武将军》 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向北飞。 ------唐代李益《春夜闻笛》 落叶寄秋菊,愁云低夜鸿。

      -----唐代钱起《宿毕侍御宅》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唐代李颀《古从军行》 秋雁多夜飞,前群后孤来。

      -----宋代梅尧臣《秋雁》 雁奴辛苦候寒更,梦破黄芦雪打声。 -----金代元好问《惠崇芦雁》 不识只今汾水上,唯有年年秋雁飞。

      ----唐太宗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王实甫。

3 描写雁的古诗句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 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 高适《别董大二首》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 王维《使至塞上》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 卢纶《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三》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 王湾《次北固山下》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 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

      鸿雁在云鱼在水。 —— 晏殊《清平乐·红笺小字》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 杜甫《孤雁 》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 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4 找一首关于孤雁的古诗

      孤雁(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译文 一只离群的孤雁,它不喝水不啄食,只是一个劲地飞着叫着,思念和追寻着它的伙伴。 又有谁来怜惜这浩渺天空中的和雁群,相失在云海弥漫间的孤雁呢 它望尽天涯,仿佛伙伴们就在眼前;它哀鸣声声,好像听到了同类的呼唤。

      然而野鸦们全然不懂孤雁的心情,只顾在那里纷纷鼓噪不休。 赏析 这是一篇念群之雁的赞歌,它表现的情感是浓挚的,悲中有壮的。

      孤雁那样孤单、困苦,同时却还要不断地呼号、追求,它那念友之情在胸中炽烈地燃烧,它甚至连吃喝都可抛弃,更不顾处境的安危;虽然命薄但是心高,宁愿飞翔在万重云里,未曾留意暮雨寒塘,诗情激切高昂,思想境界很高。就艺术技巧而论,全篇咏物传神,是大匠运斤,自然浑成,全无斧凿之痕。

      中间两联有情有景,一气呵成,而且景中有声有色,甚至还有光和影,能给读者以“立体感”。 全诗以孤雁象征自己。

      诗写的是孤雁,无一字涉及诗人自己。但通过这只不饮不啄、穿飞哀鸣、思寻伙伴的失群的孤雁间接暗示了诗人在战乱中只身颠沛流离、怀念亲朋的情怀。

5 孤雁的诗词内容

      孤雁

      崔涂

      几行归塞尽,念尔独何之。

      暮雨相呼失,寒塘欲下迟。

      渚云低暗度,关月冷相随。

      未必逢矰缴,孤飞自可疑。

      孤 雁 杜甫

      孤雁不饮啄, 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 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 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 鸣噪自纷纷。

      这首咏物诗写于大历初杜甫居夔州时。它是一首孤雁念群之歌,体物曲尽其妙,同时又融注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堪称佳绝。 依常法,咏物诗以曲为佳,以隐为妙,所咏之物是不宜道破的。杜甫则不然,他开篇即唤出“孤雁”,而此孤雁不同一般,它不饮,不啄,只是一个劲地飞着,叫着,声音孤雁

      来源: 全唐诗:卷739-34 作者: 李建勋 体裁: 五律

      欲食不敢食,合栖犹未栖。

      闻风亦惊过,避缴恨飞低。

      水阔缘湘困,云寒过碛迷。

      悲鸣感人意,不见夜乌啼。

6 孤雁的诗词内容

      孤雁崔涂几行归塞尽,念尔独何之。

      暮雨相呼失,寒塘欲下迟。渚云低暗度,关月冷相随。

      未必逢矰缴,孤飞自可疑。孤 雁 杜甫 孤雁不饮啄, 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 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 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 鸣噪自纷纷。

      这首咏物诗写于大历初杜甫居夔州时。它是一首孤雁念群之歌,体物曲尽其妙,同时又融注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堪称佳绝。

      依常法,咏物诗以曲为佳,以隐为妙,所咏之物是不宜道破的。杜甫则不然,他开篇即唤出“孤雁”,而此孤雁不同一般,它不饮,不啄,只是一个劲地飞着,叫着,声音孤雁 来源: 全唐诗:卷739-34 作者: 李建勋 体裁: 五律 欲食不敢食,合栖犹未栖。

      闻风亦惊过,避缴恨飞低。水阔缘湘困,云寒过碛迷。

      悲鸣感人意,不见夜乌啼。

7 关于“雁”的古诗句

      刘禹锡 秋风引

      何处秋风至 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王维 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吴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杜牧 早雁

      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

      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

      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

      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

      钱起 归雁

      潇湘何事等闲回,水碧沙明两岸苔。

      二十五弦弹夜月,不胜清怨却飞来。

      崔涂 孤雁

      几行归塞尽,念尔独何之。

      暮雨相呼失,寒塘欲下迟。

      渚云低暗度,关月冷相随。

      未必逢矰缴,孤飞自可疑。

      杜甫 规雁

      东来万里客,乱定几年归。

      肠断江城雁,高高正北飞。

      李益 水宿闻雁

      早雁忽为双,惊秋风水窗。

      夜长人自起,星月满空江。

      李益 扬州早雁

      江上三千雁,年年过故宫。

      可怜江上月,偏照断根蓬。

1《杂诗》

年代: 魏晋 作者: 曹植

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

之子在万里,江湖迥且深。

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

孤雁飞南游,过庭长哀吟。

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

形影忽不见,翩翩伤我心。

2《清平乐 题碧梧苍石图 珊瑚网名书题跋卷八》

年代: 元 作者: 元卿

因缘未断。江上湖平岸。心事留连烟水漫。愁见天边孤雁。买兰和粉方成。因何辜负芳卿。老树不禁风落,寒猿夜夜哀声。

3《浣溪沙》

年代: 近代 作者: 王国维

天末同云暗四垂,失行孤雁逆风飞。江湖廖落尔安归?陌上金丸看落羽,闺中素手试调醯。今朝欢宴胜平时。

4《舟中作》

年代: 宋 作者: 陆游

一叶轻舟一破裘,飘然江海送悠悠。

闲知睡味甜如蜜,老觉羁怀淡似秋。

失侣云间孤雁下,耐寒波面两凫浮。

年逾八十真当去,似为云山尚小留。

5《清平乐 题碧梧苍石图 珊瑚网名书题跋卷八》

年代: 元 作者: 徐再思

西风吹断。帆迥浔阳岸。水影碧涵天影漫。倒印片云孤雁。琵琶旧谱新成。舟中应有苏卿。愁耳不堪重听,声声又复声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3968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8
下一篇2023-07-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