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远在明、清就已经盛行里俗的时令饮食小吃有:
正月初一吃糕团汤;
正月半吃元宵、兜财馄饨;
二月二吃撑腰糕;
清明吃青团、黄尚;
立夏吃九荤十三素(九荤是鲥鱼、鲚鱼、咸蛋、海螺丝、鏖鸡、腌笃鲜、卤虾、樱桃肉和鲳扁鱼,十三素是樱桃、梅子、麦蚕、象笋、蚕豆、茅针、豌豆、黄瓜、莴苣笋、萝卜、玫瑰、松花,条件一般的人家则吃海螺丝、酒酿、樱桃、梅子、麦蚕);
端阳吃粽子、雄黄酒;
夏至吃麦粥(以苡仁、莲芯、红枣、嫩麦合煮的甜粥);
六月初四、十四、廿四吃谢灶团子;
七月七乞巧日吃巧果(以糯米粉和糖捏成连环形,油炸发脆,以形状取名巧果,又叫花粉);
七月半吃馄饨、茄饼(切茄丝和面粉做成饼,同馄饨油煎而食);
八月半中秋夜吃月饼、糖烧芋艿、紫熟菱;
重九(九月九)吃重阳糕;
冬至吃冬至夜饭;
腊月(十二月)初八吃腊八粥(以银杏、花生等果实,加上姜桂等调味品和糯米煮成);
十二月廿四吃糖团子。
这些广泛盛行的里俗时令饮食,寓意取名,神话色彩颇为浓郁。有的反映了纪念古人、先辈的心愿,有的寄托着心灵的善良愿望,有的则是表达对神灵的信奉,从中能反映出时代的风尚和人们的精神境界。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节源自早期人类的祖先信仰,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盛大的祭祖大节。清明节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大家知道清明节有哪些习俗吗?
1、吃青团相传晋文公为了纪念“割肉奉君”的介子推,将清明前一天定为寒食节,不生火做饭,只吃冷食。后来寒食、清明连在一起,吃青团成为一种习俗。青团用清明前后才有的一种艾草的汁,拌进按比例配好的糯米里手工揉匀,再根据各人喜好包裹进不同的馅料蒸制而成,制作好的青团食用起来清甜甘香软糯可口,带有艾叶香气。
2、放风筝古时候的放风筝,除了正常的娱乐之外,其实还有一种特别的意思——除灾避祸。古人在放风筝时,都随身带上一把小剪刀,将自己知道的所有灾病都写在纸鸢上,等风筝高高飞起后,就剪断风筝线,让纸鸢随风飘逝,象征着自己的疾病、秽气,都让风筝带走,从而达到消灾避祸的目的。
从现代科学角度来看,在清明时节,人们踏青放风筝,沐浴阳光,舒展筋骨,引颈远眺,极目云天,伴以徐步疾行,使冬天久居室内、内热积聚、气血积郁的人,尽情地呼吸新鲜空气,改善血液循环和加强肺呼吸容量,可起到清除“内热”和吐故纳新的功效。
3、踏青踏青清明时节,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传说,在很早以前就有清明踏青这一活动了。清明踏青的内在意义在于顺应时令节气,阳春三月,生气始盛,万物萌生,人们走出屋门,来到野外,积极主动地迎合时气,以促进自身体内的阳气流转,这对身体的健康大有好处。
4、荡秋千荡秋千,这是我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栓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秋千之戏在南北朝时已经流行。
唐代荡秋千已经是很普遍的游戏,并且成为清明节习俗的重要内容。由于清明荡秋千随处可见,元明清三代定清明节为秋千节,皇宫里也安设秋千供皇后、嫔妃、宫女们玩耍。打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5、吃鸡蛋到了清明节的时候,家里老一辈子的人都会准备一些鸡蛋,有着很吉祥的寓意,在清明节吃鸡蛋,寓意着新的一年能够身体健康,家里的人都不会生病。清明吃鸡蛋,称为吃“节蛋”, 节蛋分两种,一种是“画蛋”,另一种则是“雕蛋”。画的五颜六色鸡蛋可以吃,而“雕蛋”则仅供玩赏。煮熟的鸡蛋,善于保存,简单搭配,便可以充饥度日,是人们度过节日的首选!
这些就是我知道的关于清明节的习俗了,小伙伴们你们还了解哪些呢?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说清明,又清明,山坡一孤坟,多少离人泪!
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扫墓日,除了扫墓,我还在这一天会做一些传统的美食,
来寄托我们的哀思和寄托,这个美食叫做青团。
今天我们分享青团的三种馅料,三种口味,软糯鲜香,详细的配方和做法步骤告诉你,
简单易学,非常好吃:
第一步:准备新鲜的艾叶,把艾叶的梗和黄叶子去掉,清洗干净。锅中水烧开,放几滴植物油,放植物油的目的是让艾叶青翠不变色。把艾叶放入焯水,加3克小苏打。焯水能去掉艾叶的涩味。加小苏打能让青团保存更长时间。3分钟后,把艾叶控水捞出,过一遍凉水。挤干水分,放入料理机里打碎。
第二步:大盆中加入1000克糯米粉,200克淀粉,150克白砂糖,
把相同份量的艾叶汁倒入,即1350克艾叶汁,它们的比例是1比1
用筷子搅拌成絮状,然后上手揉成面团,(如果稀了就加糯米粉,硬了可以加点艾叶汁)
再加入250毫升植物油,继续揉搓。
揉搓均匀后,把它放入蒸笼的笼布里面,
大火蒸40分钟,期间要注意锅中水不能蒸干,
第三步:咸蛋黄8-10个,(可以根据自己偏好适当增减),放锅中蒸熟。
准备一个干净的盆,加200克肉松,咸蛋黄蒸熟后,捣碎放入,
再加60克炒香的白芝麻,少许海苔碎,100克沙拉酱,
搅拌均匀,然后取出一些,放手心搓成圆球的形状,网红咸蛋肉松馅料就做好了,红皮花生300克,炒香后去皮,芝麻炒香后,和花生一起放入料理机里打碎,不要打得太碎,有颗粒状就可以了,然后加入白砂糖,传统的花生芝麻馅就准备好了。
第四步:40分钟后,青团蒸熟了,稍微放凉后,案板刷 一些油,防止沾粘,
把青团放到案板上揉搓,揉搓成一个光滑的面团。
揉好后,揪出一团,用手心搓成圆形,然后做成鸟窝的形状,
然后把馅料包入,随意捏合,重新放手掌心搓圆。
这样,软糯,艾香浓郁的青团就做好了,三种馅料,三种口味。
可以用保鲜膜包起来,这样可以保持几天不硬,也可以放到冰箱里冷藏,
保存更久。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中华民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清明节的由来:
清明最早只是一种节气的名称,其变成纪念祖先的节日与寒食节有关。寒食节传说是在春秋时代为纪念晋国的忠义之臣介子推而设立的。
相传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设毒计谋害了太子申生。申生的弟弟重耳,为了躲避祸害流亡出走。跟他一道出奔的臣子中有一人叫介子推。一次重耳饿晕了过去。介子推为了救重耳,从自己腿上割下一块肉,用火烤熟给重耳吃。十几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就是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
晋文公执政后,对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唯独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子推叫屈。晋文公忆起旧事,心中有愧,马上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可是,差人去了几趟,介子推不来。晋文公只好亲自去请。当晋文公来到介子推家的时候,只见大门紧闭。介子推不愿见他,已经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晋文公便让他御林军上山搜索,但没有找到。
于是,有人出主意说,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时介子推便会自己走出来的。孰料大火烧了三天三夜,不见介子推出来。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晋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尸体一阵哭拜。安葬遗体时发现介子推脊梁堵着个柳树洞,洞里有 一片衣襟,上面题了一首血诗:“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晋文公把介子推和他的母亲安葬在那棵烧焦的大柳树下。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第二年,晋文公领着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坟前,只见那棵老柳树死树复活,绿枝千条,随风飘舞。晋文公望着复活的老柳树,像看见了介子推一样。祭扫后,晋文公把复活的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又把这天定为清明节。
清明习俗:
❤️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