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情的具体表现有哪些?

共情的具体表现有哪些?,第1张

共情指能设身处地体验他人的处境,对他人情绪情感具备感受力和理解力。在与他人交流时,能进入到对方的精神境界,感受到对方的内心世界,能将心比心地对方,体验对方的感受,并对对方的感情作出恰当的反应。

共情是人本主义创始人罗杰斯提出的,是指体验别人内心世界的能力。包含三个方面的含义:

1、咨询师借助求助者的言行,深入对方内心去体验他的情感、思维;

2、咨询师借助于知识和经验,把握求助者的体验与他的经历和人格之间的联系,更好地理解问题的实质;

3、咨询师运用咨询技巧,把自己的共情传达给对方,以影响对方并取得反馈。

扩展资料:

共情,是看透别人的内心和灵魂、知道他人的想法、感受他人的情绪的能力。你的共情能力越高,说明你越能对他人的感受感同身受。这种能力有先天遗传成分,也受后天成长环境的影响。

注意事项:

1、咨询师视角需要转变,务必要从求助者的角度而不是自己的角度看待求助者及其存在的问题。

2、共情的基础不是有与求助者相似的经历和感受,而是要设身处地地理解求助者及其问题。

3、表达共情不能一视同仁,而是因人、因事而异,视情而定。

4、表达共情应把握时机,共情应该适度,才能恰到好处。

5、表达共情要善于实现咨询师一求助者之间的角色转换。

6、表达共情还应善于使用躯体语言,注重姿势、目光、 声音、语调等表达。

7、表达共情应考虑求助者性别、年龄、文化习俗等特征。

8、咨询师应不断验证是否共情,得到反馈后要及时修正。

——共情

共情又叫“移情”,意思是一个人善于设身处地地从别人的立场和处境来考虑问题,故而很能体察和理解他人的想法和情感。

粗略一点来讲,就是特别“善解人意”。

按理说,这分明是一种难能可贵的优秀品质。尤其是在各种思想百花齐放、各种观点激烈交锋的网络时代,这种共情能力更是有助于在多元割裂的时代氛围中消解冲突和分歧、起到很好的弥合作用。

甚至哪怕仅仅是在个体社交活动当中,共情能力都可谓是种肉眼可见的“长项”。譬如备受世人推崇的“高情商”,便通常是建立在共情能力的基础之上。

因而共情能力强的人似乎也像是一块“香饽饽”,属于到哪都受欢迎的类型。

然而事实上,共情能力太强,于人于己都未必是件好事。

首先,对于他人来说,共情能力太强的人非但不是一种帮助,反而很可能是一种“添乱”。

很多人难免想当然地认为,一个人能够站在别人的立场和角度去考虑问题、能够将心比心地代入他人的情感,那么他们必然也是温暖的、值得信赖和依靠的。

但这其实是一种误解。

因为一个人无论再怎么善于“共情”、再怎么理解你的境况和心情,但他终究是个跟你不一样的、独立的个体。他可能会“懂”你,但却未必会作出跟你一样的、或是符合你期待的“反应”。事实上,他只会、也只能作出符合自身惯例的“反应”。

比如有一对关系很铁的闺蜜。其中A与同事发生了一点不愉快,心里又气又难过。闺蜜B知道了,也很生气,转身就去找A的同事理论。结果由于她的态度表现得太过蛮横嚣张,俩人竟几乎动起手来。最后因为关系弄得太僵,A也没办法再继续与那个同事一起正常共事,于是只好被迫离职。

俗话说:关心则乱,指的就是这种情况了。

一个人太能共情、在别人的事情上太有代入感,很可能就会情不自禁地产生“逾越”的举动,按照自己的行事做派去越俎代庖地处理别人的事情。

在他自己看来,这或许可以称之为热心。但在他人看来,却未免有些热心过度、甚至有些太自以为是了。

近些年来,最新的观念强调,共情远远不只是一个单一的概念或技能。被视为社交中的重要能力之一。

共情(EMPATHY)能力,或译作移情能力,指的是一种能设身处地体验他人处境,从而达到感受和理解他人情感的能力。共情能力意味着超越自身的自恋而去理解别人自恋的能力。

同理心是EQ理论的专有名词,在不同场合、不同对象的运用时,又叫共感、同感、移情,又有着特指。它是指正确了解他人的感受和情绪,进而做到相互理解、关怀和情感上的融洽。

共情能力强的人心胸开阔,总想帮助别人,但为此往往舍弃了太多自己的利益,很容易筋疲力尽。而且三观很正,看不惯那些自私自利的人。

朋辈心理辅导中的反应技术包括情感反应和内容反应。

心理辅导简介

心理健康辅导是情感导师与受辅导者之间建立一种具有咨询功能的融洽关系,以帮助来访者正确认识自己,接纳自己,进而欣赏自己,并克服成长中的障碍。

改变自己的不良意识和倾向,充分发挥个人潜能,迈向自我现实的过程。作为一名心理辅导工作者,建立和健全心理保健体系,维护对方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心理辅导模式是体现某种心理辅导思想、目标定向、促进其心理辅导功能发挥的操作思路。心理辅导基本模式的确立是我国学校心理辅导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

心理辅导模式的分类会因为不同学派的理论、不同技术、不同的服务对象而有所不同。

根据在心理辅导中采取的技术和理论可以划分为:个人中心辅导模式、心理分析治疗模式、认知行为治疗模式、交互分析治疗模式等。

学校心理辅导,是指教育者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行为科学乃至精神医学等多种学科的理论与技术,通过集体辅导、个别辅导。

教育教学中的心理辅导以及家庭心理辅导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接纳,自我调节,从而充分开发自身潜能,促进其心理健康与人格和谐发展的一种教育活动。

共情,也称为神入、同理心,共情又译作同感、同理心、投情等。由人本主义创始人罗杰斯所阐述的概念,却越来越出现在现代精神分析学者的著作中。不管是人性观还是心理失调的理论及治疗方法似乎都是极为对立的两个理论流派,却在对共情的理解和应用上,逐步趋于一致。共情似乎为现代精神分析与人本主义的融合搭起了一所桥梁。

共情是一种能力,体验别人内心世界的能力。罗杰斯:“是指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它意味着进入他人的私人认知世界,并完全扎根于此。” 即《孟子》:“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即《论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举个例子。你坐在公共汽车上,这时上来一位老人或者一位孕妇或者一位幼儿,他们走到你的座位旁站住了,这时你会感觉不安吗,会有不忍吗?如果有,那么你就已经具备了共情的能力。如果见到他们你就条件反射似的站起来让座,那么,你不仅具备了共情的能力,而且已经养成了利他的习惯。

共情往往和情商有关。朋友和你说 “我今天去药店拿药看到一条爆炸性新闻。”,你怎么回答?

A:“什么新闻?快讲讲!”

B:你怎么去药店了,哪里不舒服?

C:我今天忙一天,好累啊。

共情能力的强弱显示在情商层次中,一阶:只倾听自己的感觉;二阶:开始表达自己的感觉。同时不同的人会选择表达感受的方式,情商外在表现;三阶:开始倾听他人的感觉。一旦你自己的感受与表达方式不再干扰你倾听别人后,你才能开始练习体会他人的感觉;可以帮助你找出别人感受的线索很多;四阶:用体谅来回应他人的感觉。听到别人的感觉就会发出某种反应,能让对方认为你听进去了,且能体会他的感觉。

因此,倾听自己以找出自己的感受、表达他们、与体会他人的感觉并与之起共鸣,是同理心发生的四个过程。

这就是共情。

是对的

共情的发展可分为五个层次水平:

一、毫无共情反应,即完全忽视当事人的感受和行为;

二、片面而不准确的共情反应,即理解当事人的经验及行为而完全忽略其感受;

三、基本的共情反应,理解当事人的经验、行为及感受,但忽略其感受程度;

四、较高的共情反应,理解当事人的经验、行为及感受,并把握其隐藏于内心的感受和意义;

五、最准确的共情,即准确把握当事人言语传达的表层含义,亦把握其隐藏的深层含义及其程度。

共情指能设身处地体验他人的处境,对他人情绪情感具备感受力和理解力。在与他人交流时,能进入到对方的精神境界,感受到对方的内心世界,能将心比心地对方,体验对方的感受,并对对方的感情作出恰当的反应。

共情是人本主义创始人罗杰斯提出的,是指体验别人内心世界的能力。包含三个方面的含义:

1、咨询师借助求助者的言行,深入对方内心去体验他的情感、思维;

2、咨询师借助于知识和经验,把握求助者的体验与他的经历和人格之间的联系,更好地理解问题的实质;

3、咨询师运用咨询技巧,把自己的共情传达给对方,以影响对方并取得反馈。

扩展资料:

共情,是看透别人的内心和灵魂、知道他人的想法、感受他人的情绪的能力。你的共情能力越高,说明你越能对他人的感受感同身受。这种能力有先天遗传成分,也受后天成长环境的影响。

注意事项:

1、咨询师视角需要转变,务必要从求助者的角度而不是自己的角度看待求助者及其存在的问题。

2、共情的基础不是有与求助者相似的经历和感受,而是要设身处地地理解求助者及其问题。

3、表达共情不能一视同仁,而是因人、因事而异,视情而定。

4、表达共情应把握时机,共情应该适度,才能恰到好处。

5、表达共情要善于实现咨询师一求助者之间的角色转换。

6、表达共情还应善于使用躯体语言,注重姿势、目光、 声音、语调等表达。

7、表达共情应考虑求助者性别、年龄、文化习俗等特征。

8、咨询师应不断验证是否共情,得到反馈后要及时修正。

——共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4858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8
下一篇2023-07-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