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我13岁,上初一,有幸学到了欧阳修的《卖油翁》这篇课文。那时不知道唐宋八大家究竟是何物,也没学过他的《醉翁亭记》,所以没有被一篇文章里竟然有21个“也”惊艳到,更没在课外书本上读过他的《秋声赋》,为古人由内而外、由小及大、由景色到感悟、由个人到宇宙的表达方式感到惊诧和艳羡。现在,2021年,我31了,比那时候自然经历了很多,但也错过了很多,但我仍旧怀念那时候一手缚书于背后,一手握拳于胸前,闭目点头,素面朝天,努力念诵经典古文的样子。那时候整个校园书声琅琅,柳丝婀娜,春风得意,好不快哉!
借用网上流行的一句话,“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作为此时我的期许和遐想。
——写在前面
《卖油翁》全文如下: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 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全文简短而有力,这也是古文独有而鲜明的一个特点。《诗经》民风淳朴,一咏三叹;《论语》深含大意,发人深省;《孟子》气势铿锵,长于辩论。
第一句“陈康肃公善射”,其中我最喜欢这个“善”字。“善”表示善于,擅长,说明射箭这门手艺对于陈康肃公来说,仅仅是个爱好,更说明他经常练习,熟能生巧。后文“见其发矢十中八九”,足可证明这一点。后面紧跟的一句“当世无双”,则很明显看出,由于他经常练习射箭,因此得了这样一个雅号,但这也只是周围人一个恭维的说法,或者一种善意的表达。
“睨之久而不去”里的这个“睨”也很有意思。睨,说明斜着眼看,有可能是卖油翁走南闯北,见识过大风大浪,看见有人因为会点门道而沾沾自喜,有点不满,照应了前文“公亦以此自矜”。最大的可能则是一种自信,老人认为这种“十中八九”的箭法,充其量也只是长期锻炼的结果,就和自己的“绝活”一样,并不值得十分赞誉,因此作者用了“但微颔之”来作为卖油翁当时“观赏”的具体表现。
下文的问句还有“康肃忿然”,更能说明陈康肃公的骄傲和自夸。周围的人可能和他做过比试,确实技不如人,或者他们都不爱好射箭,干别的营生,因此更加导致了他的盲目自大,觉得自己的确当得起“当世无双”这个称号,因此看到卖油翁并没有像别人一样拍手叫好,只是“睨之久而不去”和“但微颔之”,有点恼羞成怒,下不来台了。
接下来就是卖油翁的“秀场”了,他并没有生气,立马不忿地和人语言交锋,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立场,他采取了一种便捷有效的方式——摆事实,讲道理。俗话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但见他只轻轻地道了一句,“以我酌油知之”,然后“表演”开始。当他完成后,才真正地做出了有力的“回答”,而作者也只是轻轻道了一句,“因曰”。“因曰”的是什么内容呢,“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同样平淡无奇,看着不甚高明,实则正是这八个字“点醒”了陈康肃公。陈康肃公当然知道这个道理,于是“笑而遣之”,就这么让卖油翁走了,这个小故事也就结到此结束。
陈康肃公和卖油翁都是聪明绝顶的人,可以说是一点就透,而且大度淡然。陈康肃公是这样一类聪明人,他一度迷失在别人的盲目评价和自己的良好感觉中,但却有点孤独求败的感觉。他渴望知音,也渴望“点醒者”与“救赎者”的出现。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这两句话,在我的解读里就有点迫切恳求的味道了。你想,假设自己周围充斥着奉承和赞颂,虽然一度快乐、开怀,那么到了只剩下一个人的时候呢,寂寞、无聊、孤独、无语等情绪便会接踵而来。于是,看似陈康肃公是在问别人,其实内心迫切想找到一个“知音”罢了。
翁曰:“无他, 但手熟尔。”陈康肃公听到这个回答,确实有点羞恼,他以为别人会了解自己,但这个回答你仔细看,卖油翁并没有正面回答这个问题,没有回答自己会不会射箭,也没有回答陈康肃公射箭的水平如何。于是陈康肃公急了,脱口而出,“尔安敢轻吾射!”他觉得自己受到了蔑视和侮辱,声音变了,面色变了,内心紧张、激动、气恼、羞愤。殊不知“海底月是天上月,眼前人是心上人”,依照佛家的观点,你在别人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那么对方就是命运派来“点醒”和“拯救”你的人。
于是到了最后,我们看到了皆大欢喜的画面,“康肃笑而遣之。”陈康肃公怎能不明白这个道理呢,只是这个聪明人,或者说我们每个人某个时段都会被表面所蒙蔽,看不到本真,于是就有人来“解疑答惑”。所以作者选取的这个人也很有意思,卖油翁,是那种处于社会底层的人,衣食堪忧,无依无靠,但无拘无束,无牵无挂,同样也是那种久历世事、饱经沧桑的世外人,他自哪里来,又要到哪里去,一无所知。他只是来了,停留了,又走了,仅此而已。
回到文章,陈康肃公“尝射于家圃”,“尝”,曾经的意思,一个字就让我们读懂作者欧阳修只是想讲述这么一个故事而已,然后通过故事来说明道理。“家圃”也很好地做出了补充说明。既然是“家圃”,也就是家里的菜园,说明这是一个很私密的地方,不是“公共场所”,但偏偏“有卖油翁释担而立”,而且“久而不去”。
1000年前,欧阳文忠公给我们留下了这样一个小故事;1000年后,我相信,这个小故事仍然在华夏大地上渊源流长,闪烁着智慧和文明的光辉。
《卖油翁》讲述了一个写事明理的寓言故事,陈尧咨射箭和卖油翁酌油的事,通过卖油翁自钱孔滴油技能的描写及其对技能获得途径的议论,说明了熟能生巧的道理。卖油翁文言文翻译及原文如下:
译文:
陈尧咨擅长射箭,当时无人能比,他也以此自我夸耀。曾经在自己家的场地上射箭,有一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担子站着,斜着眼看陈尧咨射箭,久久不离开。卖油翁看见陈尧咨射十支箭中了八九支,只是微微点头。
陈尧咨问道:“你也懂得射箭?我射箭的技术不精湛?”卖油翁说:“没有别的,只是手熟罢了。”陈尧咨气愤地说:“你怎么敢看轻我的箭术!”卖油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知道这个道理。”
于是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用钱盖在葫芦口上,慢慢的用勺子把油灌注进去,从钱的孔进入,而钱没有湿。于是说:“我也没有别的,只是手熟罢了。”陈尧咨只好笑着打发卖油翁走。
原文: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作者特点: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代表作有《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醉翁亭记》《生查子元夕》《浪淘沙把酒祝东风》《玉楼春尊前拟把归期说》《踏莎行候馆梅残》《秋声赋》《玉楼春别后不知君远近》《浣溪沙堤上游人逐画船》《采桑子何人解赏西湖好》等多首。
《卖油翁》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熟能生巧
《卖油翁》是北宋欧阳修所著的一则寓言故事,原载于《归田录》卷一,寓意是所有技能都能透过长期反复苦练而达至熟能生巧之境。
康肃公陈尧咨擅长射箭,当时没有人能比得上他,他凭着这种本领自我夸耀。一次,他曾在自家的园圃里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挑着的担子,站在一旁,不在意地斜着眼看他,久久地不离去。老翁见到他射出的箭十支能中八九支,只不过微微地点点头,略微表示赞许。
陈尧咨问道:“你也懂得射箭吗?难道我射箭的技艺不也精湛吗?”老翁说:“没有什么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陈尧咨听后恼怒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老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懂得(这个)道理。”于是老翁取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用一枚铜钱盖住葫芦的口,慢慢地用勺子倒油(通过铜钱方孔)注到葫芦里,油从铜钱的孔中注进去,却不沾湿铜钱。接着老翁说:“我也没有什么别的,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康肃公(只好)笑着打发老翁走了。
康肃公陈尧咨擅长射箭,当时没有人能比得上他,他凭着这种本领自我夸耀。一次,他曾在自家的园
圃里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挑着的担子,站在一旁,不在意地斜着眼看他,久久地不离去。老翁见到他射出的箭十支能中八九支,只不过微微地点点头,略微表示赞许。 陈尧咨问道:“你也懂得射箭吗?难道我射箭的技艺不也精湛吗?”老翁说:“没有什么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陈尧咨听后恼怒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老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懂得(这个)道理。”于是老翁取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用一枚铜钱盖住葫芦的口,慢慢地用勺子倒油(通过铜钱方孔)注到葫芦里,油从铜钱的孔中注进去,却不沾湿铜钱。接着老翁说:“我也没有什么别的,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康肃公(只好)笑着打发老翁走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