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应该具备哪些专业素养

教师应该具备哪些专业素养,第1张

教师应该具备的专业素养有:

1先进科学的教育理念。

2教师的知识素养。

3教师的能力素养。

4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

5教师的身心素养。

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因此,需要具备以上几点专业素养。

扩展资料

对于教师专业素养,可以用冰山来做比喻。一名教师的专业素养就像一座冰山,表露出来的部分专业素养往往只有10%左右,而大量隐藏着的专业素养则占90%左右。

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表现出来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只是专业素养的极小部分,如冰山一角,可称之为显性素养;而做好教育教学工作所应具备的专业理念与师德,如冰山下面隐藏的大部分,可称之为隐性素养。

就教师的专业知识素养而言,教师应当具有教育知识、学科知识、学科教学知识、通识性知识。没有扎实丰厚的专业知识,教师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就会捉襟见肘,底气不足,难以做到运用知识时旁征博引,挥洒自如,令学生信服。

就教师的专业能力素养而言,教师应当具有教学设计、教学实施、班级管理与教育活动、教育教学评价、沟通与合作、反思与发展等方面的能力。没有极强的专业能力,教师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就会力不从心,应付敷衍,难以做到得心应手,令学生敬佩。

就教师的专业理念素养而言,教师应当对教育本质有着深刻的理解,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把握教育发展的方向,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和学生观以指导自己的教育行为;教师应当不断总结教育新经验,学习教育新理论,探索教育新模式,培养社会和未来需要的新人。

没有正确先进的专业理念,教师往往凭经验、凭感觉去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就难以正确把握教书育人的方向,难以正确运用专业知识和正常发挥专业能力,也就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培养出社会和未来所需要的人才。

就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而言,教师应当具有敬业乐业精神,对工作有着发自内心的崇敬,以教书育人为乐,因学生进步和发展而欢欣鼓舞;具有认真负责精神,对学生富有爱心、耐心、细心和责任心,有着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对学生和教育教学具有良好的态度与行为;

具有自我提升精神,注重个人良好形象和行为的修养,心理健康、心态平和、有亲和力、言谈举止文明。没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教师往往把教育教学工作当成一种谋生的手段,缺少对教育教学工作的内在动力,难以激发教育教学智慧,难以激发教书育人的责任感、自豪感和幸福感,难以尽心尽责地创造性地做好教育教学工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教师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只是教师专业素养中的“冰山一角”,是显性的;而教师的专业理念、职业道德才是教师专业素养中的“冰山海平面下的主体”,是隐性的。

显性素养是可以通过教师自主学习和专业培训而提高的,在教师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也可以明显看出效果,但不能完全代表教师的专业素养。

而隐性素养却直接影响着教师专业知识的运用和专业能力的发挥,成为教师专业素养整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根本性的支撑因素。

在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推进实施素质教育的新历史时期,教师专业理念和职业道德素养的提升,显得尤其突出和重要,更需要通过加强教师培训和教师自我学习、实践反思、自我领悟而得以提高。

参考资料:人民网▬隐在冰山下的教师专业素养

一、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

对待事业: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对待学生:热爱学生

对待集体:团结协作

对待自己:为人师表(良好的道德修养)

二、教师的知识素质

政治理论修养

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本体性知识)

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

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条件性知识)

丰富的实践知识

三、教师的能力素养

语言表达能力

组织管理能力

组织教育和教学的能力

自我调控和自我反思能力(较高的教育机智)

四、职业心理健康

高尚的师德

愉悦的情感

良好的人际关系

健康的人格。

一、家国的情怀

孩子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面对那些稚嫩的面孔、求知若渴的目光,教师一定要有大情怀,心里要装着民族和国家;要有敬畏感,心中装着理想和信念;要有价值感,心中装着孩子们的未来。

一个教师,拥有了崇高的爱国情怀,学生就会时时感受到教师心底播撒的阳光,在孩子们健康、幸福、和谐发展的同时,教师也一定能够享受到教育为自己带来的幸福和快乐。教育改革之路无论走到哪里,教师都要有一份家国情怀,对孩子的未来负责、对国家负责、对民族负责。

二、博爱的情怀

一位班级管理失败的班主任,其失败的理由可能会有一百条,而一百位优秀的班主任,其成功的经验只有一条,那就是热爱学生。爱学生是教育学生的起点和基础,教育是爱的延伸。爱本身就是人类最美的语言,会像春风一样潜入学生的心田。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孩子,明智地爱孩子乃是教育素养、思想和感情的顶峰。”教师对学生的爱,胜过一千次一万次的说教。

三、包容的情怀

教师的工作犹如一杯清茶,平淡是他的本色,苦涩是他的历程,清香是他的回赠。教师要用淡定与包容去对待教学生涯中的种种困惑与无奈,用智慧去引领学生的成长,让学生感受到无穷的幸福和无尽的快乐。我们不妨想想自己与学生在同龄阶段时的不羁行为和不良影响。

四、思想的情怀

学生是活的,学生是变得,我们不能用老方法去教育新的学生,也不能仅仅凭经验去教育一批又一批的学生。教师要终身学习,不断充电,与时俱进,追求卓越。最近,我读了好多关于教育方面的书籍,对许多教育思想很感兴趣。

比如,“让批评也‘温柔”“教育有点神奇但不是传说”“教育有时候也需要遗忘”“换个视角你会看到不同的风景”“老师要俯下身子和孩子讲话”,等等,让我感触颇多。

情怀感悟

只能教书,不懂得教育管理,是不完善的教师;只有管理经验,而缺乏教育思想的教师,是不完美的教师。要做善于思考的教师,“教师的思想有多远,就能走多远”。学校是施展抱负的人生平台,需要教师自身的不断修炼。

教师修炼在于确立教育思想,达成教育信念,陶冶教育情操,锤炼教育行动,提升教育能力,感悟教育人生。

教师除了关注学生的各种成绩和能力的培养,更应关注学生健全的心理和人格的发展。教师要铭记自己的教育追求,当教师把智慧和汗水泼洒在学生身上,能让更多的学生在快乐、自由的教育土壤上健康成长的时候,自己也会从中享受到教育的快乐。

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活动有一种情感上的接纳,甚至迷恋对从事职业活动的场所有一种割不断的“情结”,是许多职业成功者的共同特征。许多优秀教师就是这样把自己的情感世界与教育的兴衰联系在一起的。为教育之忧而忧,为教育之乐而乐。以校为家,把学生当儿女,这种情感是“爱岗敬业”,最根本的动力源泉,因为宏观世界是内在的,也是持久的。不会因教师职业待遇的高低或条件的优劣而轻易波动。而只有当教师热爱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时,才能敬重自己的事业。并为之而自豪;才能以恭敬之心履行自己的职责,对学生、对事业严肃认真,专心致志、兢兢业业、恪尽职守。

前不久,我在大连中山区参加区域教育发展特色示范区的评估活动,领略了风光秀丽的中山区在教师专业发展工作上的鲜明特色。印象最深的是,他们不仅重视教师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的提高,而且非常重视教师专业情意的培养,这使我深为感动。

我们所到学校良好的办学条件、课改的成功经验、优秀的学校文化都很令人欣喜,而教师对事业的热爱和对教学创新的追求,以及融洽的师生关系、和谐的校园氛围更让我们兴奋。在参加老师们在流光溢彩的广场上举办的晚会时,那热情讴歌区内优秀教师事迹的表演,那以奔放的激情欢歌劲舞的场面,更使我们的欣喜和兴奋达到了高潮。

为了推动教师的专业发展,业务部门和学校都组织了不少培训和校本研修活动,取得了不少成效。但是,一般来说,在内容上,比较重视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拓展教师的专业知识,培养教师的专业能力。在体制上,不少地区的培训和研修主要依靠考核制度和奖惩制度来保证。而负责这方面工作的同志也常常把这项工作仅仅当成一种业务,没有热爱,没有激情。结果有可能是冷冰冰的人,以冷冰冰的方式,培养冷冰冰的教师,而这样的教师,又会以同样冷冰冰的态度对待学生。但是,在大连中山区,我感受到教师们在有情有意地工作、有滋有味地生活。我想,这可能才是教师专业发展应当追求的境界。

“专业情意”,这是一个和我们常说的“专业态度”相近的概念,而我觉得,它比“专业态度”更人文,更内蕴,更深刻。教师的专业情意是教师对教育事业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融合,是教师职业道德的集中体现,也是教师专业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

离开大连中山区以后,我的脑子里一直萦绕着一个问题:教师专业情意的内涵究竟应当怎样表述?我一直想找到一种比较确切而又凝练的说法,却总是没有满意的答案。

后来,我去南京参加夫子庙小学的百年校庆。60年前,我曾经在这里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在这里,我遇到了原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刘吉以及一批科学家、艺术家和社会各界人士,他们也都是这所百年老校的校友。

当年,学校的周边虽然摊贩成群,但校园里依然书声朗朗;虽处战乱年代,但学校纪律严明、校风严谨;虽然学校的办学条件很差,但老师们组织学生开展了许多丰富多彩的文娱体育活动,校园里流淌着许多欢乐。这一切,都给我留下了终生难忘的印象。

现在,学校面貌一新,已成为享誉全国的一所名校。在举行庆典的操场上,高悬壁上的八个金光闪闪的大字映入我的眼帘,那就是孔夫子的至理名言: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我豁然开朗,这不正是对教师专业情意的最好描述吗?

“学而不厌”就是教师要努力学习而且永不满足。这不仅是志存高远、虚怀若谷的品质,而且是积极进取、永不停步的情怀。这个“厌”字,在古代可能更多的含义是“满足”,但在这里,“不厌”也自然带有由于不满足而不厌其烦的感情色彩。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他指出,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要学习得好,必须心情舒畅。他又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把乐学作为治学的最高境界,说明孔子已经认识到学习与情感态度有着密切的关系。这提示我们,应当引导教师从想学到好学再到乐学。因此,我们无论是组织教师培训还是校本教研,都不要把“学而不厌”只当成勉励学员好好学习的压力,还应当将其变为使教师专业发展充满情趣的动力。

“诲人不倦”就是教师要忠诚于教育事业,不知疲倦。这是对教师崇高奉献精神的生动写照。孔子的“诲人不倦”告诉我们:一方面,教师应当专注于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不动摇自己的专业信念;另一方面,教师应当永远兢兢业业,追求最好的教育效果。“不倦”不仅是一种负责的态度,更是一种充实而又乐观的精神境界。孔子从教四十余年,积累了十分丰富的教学经验,创造了卓有成效的教学方法,培养了一大批有才干的学生,总结、倡导了许多宝贵的教育主张和原则,他不仅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而且在世界教育史上也具有十分崇高的地位。作为万世师表的孔子即是“诲人不倦”的典范。因此,社会要求教师具有这种孜孜以求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但是,社会也应当为学校教育的发展创造更为宽松的环境,减少不应归罪于教师的舆论压力,从而减少教师可能产生的职业倦怠的外在因素,为教师聪明才智的发挥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

如果我们的社会能够注重创造培养教师专业情意的环境,我们的教师也都具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专业情意,那何愁我们的教育不走在世界的前列呢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4115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8
下一篇2023-07-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