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东坡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苏轼的东坡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第1张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东坡先生”对于东坡的由来,笔者读其尺牍,从中得到启发 苏轼《与王定国四十一首·十三》(苏东坡全集北京燕山出版社)中有这么一段话:“自到此,惟以书史为乐,比从仕废学,少免荒唐也近于侧左得荒地数十亩,买牛一具,躬耕其中今岁旱,米贵甚近日方得雨,日夜垦辟,欲种麦,虽劳苦却亦有味邻曲相逢欣欣,欲自号鏖糟陂里陶靖节,如何” 鏊ao糟:《古代汉语词典》1拼死杀敌2固执任性,不听从别人的意见《吴下方言考·二箫》:“苏东坡与程伊川议事不合,讥之曰:‘颐可谓鏊糟鄙俚叔孙通矣’按鏊糟,执拗而使人心不适也”3肮脏,不干净看起来1、3两项都不符合本文的意境,只有第2项是作者本意,可以将“鏊糟”理解为:坚持自己的政治主张,不随波逐流之意陂bei:有几种解释,一为山坡、斜坡,一为水边,水边障水的堤岸,一为积蓄水的池塘此处与前后文呼应,应是山坡、斜坡的意思陶靖节:陶渊明死后亲友私下称其谥号为靖节 这里,一是苏轼明确提出 “欲自号”的想法二是这个号由鏊糟——表面上固执任性,骨子里坚持自己的政治主张,不随波逐流;陂里——居住在山坡上的农家,或在山坡上生活的老农;陶靖节——像陶渊明一样的高洁品格的隐士组成东坡“《江城子·陶渊明以正月五日游斜川》词云:“梦中了了醉中醒,只渊明是前生走遍人间,依旧却躬耕昨夜东坡春雨足,乌鹊喜,报新晴 雪堂西畔暗泉鸣北山倾,小溪横南望亭丘,孤秀耸曾城都是斜川当日境,吾老矣,寄余龄”苏轼以渊明为自己前生,在他的身上,我们常常能寻找到陶渊明的影子,苏轼把自己躬耕东坡之地视作是陶渊明的斜川之游他们都能在逆境中保持知识分子的气节和品格,不随波逐流;在为官方面,他们都是为官一方,造福百姓他从陶渊明的身上看到了生活的另一种形式,生命的另一种乐趣正是有了这种向往,才使自己没有陷入极度悲观失望之中而不能自拔苏轼对陶渊明的向往倾慕,就是战胜物质上的极度贫困,思想上的高度压力的精神武器苏东坡比起陶渊明,两人个性与追求并不尽相同,陶渊明归隐而不仕出于自愿,东坡则出之无奈东坡尽管有脱俗出世的一面,但受父亲的影响,又有匡扶社稷,救助黎民的思想在《沁园春·赴密州早行,马上寄子由》中写道 “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事何难用舍由时,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闲处看”东坡先生的政治态度是积极的 有人考证,宋汴京城外有一沼泽地名叫“鏖糟陂”,“有大泽,弥望草莽,”“而夏秋积水,沮洳泥淖” 因此,哲宗元佑元年(1086年),司马光逝世,为朝臣祭奠之事,东坡先生与程颐争执,东坡说程颐可谓“鏖糟陂里叔孙通”,有人认为东坡是说程颐是“从脏乱之地而来的冒牌叔孙通”余以为此说欠妥,如果将鏖糟理解为“固执任性,不听从别人的意见”,那么“鏖糟陂里叔孙通”就解释为“不听从别人意见,固执任性的孙叔通”,这样既符合程颐的道学家身份,也与其性格相符,同时也与东坡先生幽默调侃说话方式相一致结合当年苏轼贬居黄州,经营东坡,“欲自号鏖糟陂里陶靖节”,就证明“鏖糟陂里叔孙通”不能理解为“从脏乱之地而来的冒牌叔孙通”从东坡认可的、朝云的那句有名的戏言,先生“一肚皮的不合时宜”,也验证了鏖糟就是:固执任性,不听从别人的意见 所以,苏轼的自号“东坡”,是有着宁愿过着农民样躬耕的清贫生活,也要坚持自己的政治主张,保持个人高尚的情操和人格深刻内涵的

苏轼是北宋文坛的领袖,也是宋词豪放派的创始人,苏轼的词在词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在传统文论中,对苏轼词风格的认识往往以“豪放” 评之,这是在我们以前学过的教材中经经常提到的。苏词体势高妙,时而慷慨豪放,时而清丽委婉,时而飘逸旷达,风格驳杂,虽他被尊为豪放词派的代表,但是他的词中温婉含情的婉约词作的数量并不少于慷慨激昂的豪放词作的数量,苏词的婉约词风前人虽已有论述,但是有过于片面化,本文主要从几个方面,通过对苏轼的几首代表性的婉约词的分析,从而展现出苏轼词风的婉约凄美的一面,从而使人们可以更清楚的认识苏轼。

咏物词是以自然界或社会生活中的某种具体事物作为吟咏对象。通对具体事物的歌咏,来表达词人的具体感受。托物言情本是我国古典诗歌的传统,随着词的发展,咏物也渐渐的被一些文人墨客溶入到词的写作之中。苏轼以前咏物词特点是所咏之物和创作主体之间处于游离状态,咏物仅仅只是咏物,没有将作者的情感、精神融入所咏之物,达到物我交融的状态。咏物是苏轼婉约词的主体之一,苏轼婉约词中的咏物的作品虽然并不多,却达到了达到物中有我,我中有物,咏物与寓意的高度融合的咏物词的极致。

清旷豪放,旷达超逸的人生态度

此词通过野外途中偶遇风雨这一生活中的小事,于简朴中见深意,于寻常处生奇景,表现出旷达超脱的胸襟,寄寓着超凡脱俗的人生理想。

上片着眼于雨中,下片着眼于雨后,全词体现出一个正直文人在坎坷人生中力求解脱之道,篇幅虽短,但意境深邃,内蕴丰富,诠释着作者的人生信念,展现着作者的精神追求。

扩展资料:

文学赏析

此词为醉归遇雨抒怀之作。词人借雨中潇洒徐行之举动,表现了虽处逆境屡遭挫折而不畏惧不颓丧的倔强性格和旷达胸怀。全词即景生情,语言诙谐。

首句“莫听穿林打叶声”,一方面渲染出雨骤风狂,另一方面又以“莫听”二字点明外物不足萦怀之意。“何妨吟啸且徐行”,是前一句的延伸。

在雨中照常舒徐行步,呼应小序“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又引出下文“谁怕”即不怕来。徐行而又吟啸,是加倍写;“何妨”二字透出一点俏皮,更增加挑战色彩。首两句是全篇枢纽,以下词情都是由此生发。

“竹杖芒鞋轻胜马”,写词人竹杖芒鞋,顶风冲雨,从容前行,以“轻胜马”的自我感受,传达出一种搏击风雨、笑傲人生的轻松、喜悦和豪迈之情。“一蓑烟雨任平生”,此句更进一步,由眼前风雨推及整个人生,有力地强化了作者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而我行我素、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怀。

以上数句,表现出旷达超逸的胸襟,充满清旷豪放之气,寄寓着独到的人生感悟,读来使人耳目为之一新,心胸为之舒阔。

-定风波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4333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8
下一篇2023-07-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