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4种方法

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4种方法,第1张

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方法有:依据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依据带有感情色彩的语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依据含义深刻的语句、段落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在反复朗读与诵读中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以下为具体介绍。

一、依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作者的感情主要是通过文章内容表现出的,因而抓住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就能体会出作者思想感情。

二、依据有感色彩的语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文章是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表情意的,作者总会在字里行间表露出自己的观点和态度,有时甚至直用抒情、议论的方法来宣泄自己的感情。因而,抓住了章中带有感情色彩的语,就能体出作者的感情。

三、依据含义深的词语、句子、段落体会文章的思想情

作者在表明自己的态度时,力求明朗、显豁,便于读者和自己产生感情上的共鸣。但有时为取得意味深长的效果,作者不直接情达意,而是采用比较含蓄的方法说出言外之情。这时候,我们要体会作者蕴含在语句中的含义,或者要联系作者写作时的特定历史背景,或者联系文章的写作手法,或者联系文章的主要内容、中心意思和结构层次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在反复朗读与诵读中体会文章的思想

朗读有助于更深入地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体会文章思感情。一边读,一边想,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是小学阶段重要的学习方法。

概括主要内容的答题格式是:人物(事件)+干什么(怎么样)。

概括内容要注意:

1找关键词,抓中心句。中心句一般会明确地概括本文或本段的主要内容。

2用六个要素概括内容。叙事类的文章一般具备了六个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答题格式就是: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了什么事,经过结果如何。

体会作者情感:

“言为心声”。作者无论是写人、状物,还是叙事,都具有一定的写作目的,或褒扬、或批评、或肯定、或揭露,总之,作者的思想感情一定会在文中体现出来。

体会作者情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依据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作者的思想感情,主要是通过文章内容表现出来的,因而抓住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就能体会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来。

2依据带有感情色彩的语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文章是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作者总会在字里行间表露出自己的观点和态度,有时甚至直接用抒情、议论的方法来宣泄自己的感情。

3依据含义深刻的语句、段落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作者在表明自己的态度时,力求明朗、显豁,以便于读者和自己产生感情上的共鸣。有时为了取得意味深长的效果,作者不直接表情达意,而是采用比较含蓄的方法说出言外之情。

对于蕴含在语句中的作者的态度,我们或者要联系作者写作时特定的历中背景,或者联系文章的写作手法,或者联系文音的主要内容,中心意思和结构层次进行理解,尤其要联系句子或语段所在的上下文的具体语境理解。

篇一

 教材解读:

 《理想的风筝》是新入选的一篇文章。作者深情地回忆了儿时一位失去左腿的刘教师给我们上课、和我们一起放风筝的情景,热情地歌颂了他高尚的师德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文章的题目就是“文眼”。身有残疾的刘老师不仅放飞自己的理想,也放飞着生命的顽强和对生活的热爱。同时,同时他也在指引着学生放飞远大的理想和纯真的感情。风筝在这里显然是个象征,具有多重的隐喻:“知识的风筝”—他一天站上好几个小时,为我们讲课;“情感的风筝”—他的表现使我们酸涩、激动;“生命的风筝”—他生命的强壮,精神的丰富和乐观令我们钦佩……啊,我们就像这风筝一样,在刘老师的精心呵护下,飞上了蓝天!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弄清春天的景物和刘老师之间的关系。

 4、学习作者列举事例、边叙边议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

 学习作者运用各方面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形象的表达方法。

 理解课题“理想的风筝”的含义。

 教学准备:课件

 总课时: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了解大意,学生生字词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思路,弄清文章举了哪几个事例描写刘老师的形象;初步感受刘老师的良好品质及他对工作、生活的热爱与追求。

 2、学习描写春天的句子,并进行积累;学习描写刘老师外貌的句子,明白刘老师是个慈祥、忠厚的残疾人。

 教学过程:

 一、深情导入,激发阅读期待

 1、又是一年春来到,春风吹红了桃花,吹绿了柳枝。想乘着这股春风出去放风筝吗?在放风筝时的心理感受。

 2、质疑:理想的风筝是什么样的?为什么叫理想的风筝?……(板书:理想的风筝)

 二、检查预习,顺情引导

 1、请学生带着疑问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可以分成几部分?怎么分?并记录下自己的疑问。

 课文主要写“我”回忆李老师心酸执教,春天放风筝的情景,表达了对老师深深的怀念之情。

 课文可以分成三部分:

 第一部分:(1——3)每逢春天到来,“我”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刘老师放上天空的风筝。

 第二部分:(4——9)回忆刘老师的为人和他放风筝的情景。

 第三部分:(10——11)写“我”对分别近30年的刘老师的怀念之情。

 3、学生再次默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和文章脉络。看第二部分中,回忆了对刘老师的哪几件事。

 根据学生回答,引导概括出三件事:笑谈腿疾、上课板书、喜放风筝

 三、走进文本,享受春景

 1、课文主要回忆刘老师的为人及他放风筝的情景,可开头却描写了什么?(春景)

 作者为什么要写春景呢?

 指名读第2自然段

 2、看到这么美的春天,你会感受怎么样?(舒服、舒畅、心境愉快)

 3、课文哪一自然段中哪一句话是描写春天时人们的心情很舒畅的?(第7自然段第二句)

 出示:“当春天吹绿了……浮上心头。”特别是哪个词语更表现出了人们的心情很愉快?(浮)

 4、原来,春天的美不只是在于花草树木,还在于蓝天上的一只只美丽的风筝,还在于人们的舒畅心情。作者看到风筝,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刘老师,想起他放上天空的风筝。

 5、再次读春景部分,思考:作者只是因为喜欢春景才写这些春景的吗?

 小结:作者从景写到风筝,写到想起刘老师,过渡得很自然。

 四、由景及人,认识主角

 1、从景到人,从看到的景象联想到并开始回忆自己喜欢的人物,这也是一种写作方法,以后同学们写作时也可以使用这样的方法。

 2、写人物时,一般喜欢先描写人物的什么?(外貌)

 3、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位刘老师的外貌吧。

 4、课文中又是如何描写他的呢?

 5、从这几句话中,读出了一位怎样的刘老师?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1、体会文中流露出来的师生情,受到刘老师人格魅力的影响和熏陶,热爱生活、勇敢地面对生活。

 2、学习通过几件事写人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1、出示词语组

 2、指名读读这些词语,看看这些词语中哪一组会让你想到刘老师的那一件事。

 二、品味细节,感受人物

 出示自读要求,请同学们自由读第4——9自然段,刘老师的哪些细节拨动了你的心弦?讲它们画出来,读一读,想一想,从中读出一位怎样的老师?

 (一)笑谈腿疾

 (二)旋转板书

 (三)喜放风筝

 三、品味心声,深化情感

 1、可是这一切都成了美好的回忆,因为作者已近30年没有见到刘老师了。

 2、这段饱含深情的文字中你们听出了作者对刘老师的哪些情感?(板书思念)

 3、一只只自翱翔的风筝成为作者心中最美的风景……、

 四、提升感悟,放飞情感

 1、漫长的30年,刘老师又在哪里呢?

 出示:“刘老师啊,您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你……”

 2、多么余味无穷的省略号啊!

 3、续写

 五、总结延伸,拓展积累

 1、交流收集的资料,介绍作者

 2、从刘老师等强者身上感悟到什么?

 3、读名言

 4、总结

 生活中虽然有太多意料不到的磨难、挫折,但是,只要我们有一颗永远爱生活的年轻的心,只要我们顽强地面对生活,微笑着不断追求,蓝蓝的天空一样属于你,灿烂的明天一定属于你。

 板书设计

 22理想的风筝

 笑谈腿疾乐观、开朗、风趣

 旋转板书爱岗敬业身残志坚

 喜放风筝热爱生活

 

篇二

 一、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学习生字“筝”“翩”熟知课文的内容。

 2学习“放飞风筝”这一特写镜头,感悟刘老师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和师生之间的深厚情意。

 3理解重点语句,揣摩文章的表达效果,学习作者是怎样表达文章思想感情的。

 二、教学重点:

 抓住文本特点,通过放飞风筝这一特写镜头的学习,感悟体会刘老师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和师生之间的深厚情意。

 三、教学难点:

 揣摩文章的表达效果,学习“体会文章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

 学生:熟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教师:自制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1谈话导入。

 介绍作者苏叔阳,回忆他的心灵独白。

 2板书课题,指导生字“筝”的读音和写法。

 设计意图:贴近学生生活的谈话,引发学生情感,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教师在田字格中板书规范的“筝”字,感受汉字的美,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二)把握特点,理清文脉。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特点。

 2梳理文章脉络,理清课文中讲了刘老师的哪几件事。

 引导概括四件事(师相机板书):

 笑谈残腿、上历史课、倾听发言、放飞风筝

 3引导学生根据板书提示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4出示单元训练重点,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设计意图:依据单元训练重点,引导学生了解文本特点,明确学习任务,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三)体会情感,梳理方法。

 1引言导入,出示自学提示。(课件出示)

 2学生按自学提示自主学习,教师巡视辅导。

 3抓典型事例中的重点语句,品词析句,梳理“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

 重点句段一:“他的腿自然不便于奔跑,但他却决不肯失去亲手把风筝送上蓝天的欢乐。他总是自己手持线拐,让他的孩子或学生远远地举着风筝。他喊声:“起!”便不断拉动手中的线,那纸糊的燕子便抖起翅膀,翩翩起舞,扶摇直上。他仰望白云,看那青黑的小燕在风中翱翔盘旋,仿佛他的心也一齐跃上了蓝天。这时候,他最幸福,笑声朗朗,指着天上的风筝,同看风筝的同学们说笑。”

 重点句段二:“有一次,他故意撒手,让天上飞舞的纸燕带动长长的线和线拐在地上一蹦一跳地向前飞跑。他笑着,叫着,拄着拐杖,蹦跳着去追赶线拐,还喊着:“你们不要管,我自己来。”他终于气喘吁吁地抓住线拐,脸上飘起得意和满足的稚气。那天,他一定过得最幸福、最充实,因为他感到了他生命的力量。”

 (1)生谈体会,随文识字“翩”。

 (2)师相机引导作者是抓住典型事例,并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

 (3)指导朗读,体会两个“最幸福”在不同情境下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师相机引导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抓住典型事例、品读重点句、关注课题、感情朗读••••••

 4师生共读,升华情感。

 设计意图:依托文本,对教材内容作适当取舍,通过品词析句,在对刘老师这个人物特点有所了解的基础上,渗透“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指导。

 (四)迁移练习,加深感悟。

 根据课堂生成,抓住课文最后一段,进行补白练习。

 课件出示:刘老师,我深深地想念您……

 设计意图:在阅读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引导学生学会理解感悟,更要让学生从阅读中学会表达。

 (五)回归总结,布置作业。

 1总结学法,提出下节课学习要求。

 2布置作业。

 ⑴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画出让你感动的句段并做批注。

 ⑵搜集有关名人成功的故事或有关理想的名言警句。

 设计意图:将课内向课外延伸,进一步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运用第一课时梳理的阅读方法,自学其他三件事,在品词析句的过程中,深入了解刘老师是个怎样的人,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2理解课题和课文内容的联系。

 3了解景物描写的作用。

 二、教学过程:

 (一)回顾课文,确定目标。

 1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剧作家苏叔阳的世界,跟他的刘老师一起去放飞——生读课题《理想的风筝》。

 2课文主要回忆了刘老师的哪几件事?(学生回顾并板书)

 笑谈腿疾上历史课倾听发言放飞风筝

 3回忆上节课梳理的学习方法

 通过“重点句、典型事例、课题、朗读”等方法体会文章的情感。

 (二)品味细节,感受人物。

 1抓住重点语句,运用上节课梳理的学习方法,深入感受刘老师的精神品质,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出示自读要求:默读课文,思考:在“笑谈腿疾、上历史课、倾听发言”这几件事中哪些细节描写拨动了你的心弦?表现了刘老师怎样的特点?运用上节课的方法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所得。

 3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巡视。

 4全班交流

 (预设一)品悟外貌

 ⑴学生根据自己板书的词语(其貌不扬、有残疾、慈祥忠厚等)交流相关语句及自己的看法。

 ⑵师相机引导

 (预设二)品悟“谈腿疾”

 ⑴学生根据自己板书的词语(幽默风趣、坚强乐观、豁达等)交流相关语句及自己的看法。

 ⑵师相机引导。

 ⑶指导朗读。

 ⑷抓住写作者感受的关键句品读。

 (预设三)品悟“上历史课”“倾听发言”

 ⑴学生根据自己板书的词语(爱祖国、爱学生、热爱工作等)交流相关语句及自己的看法。

 ⑵师相机引导

 (三)突破难点,理解课题

 1师:刘老师用心放飞的仅仅是风筝吗?他追求的是什么?

 2反复引读课题。

 3补充了解作者坎坷经历,加深对文中人物的感受。

 (四)体会景物描写的精妙

 文中除了讲这几件事,还有一段景物描写,你能把它找出来吗?自由读读,想想文字描绘的画面,说说你的感受。(课件出示第2自然段)

 师引导学生了解景物的衬托作用。

 (五)总结全文,感情升华(播放音乐)

 师引读生接读读2、3、10、11、12自然段。

 六、教学结束:

 布置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写写给自己留下印象最深的老师。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4334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8
下一篇2023-07-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