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幼儿幼小衔接活动方案

大班幼儿幼小衔接活动方案,第1张

 幼小衔接活动旨在帮助学前儿童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两个不同阶段教育的平稳过渡,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大班幼儿幼小衔接活动方案”,欢迎阅读。

  大班幼儿幼小衔接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幼小衔接让幼儿建立自信心,能健康、快乐地适应小学阶段的学习生活,保持身心的和谐发展。做好幼小衔接,不仅有利于入学前后幼儿的学习和发展,而且能为孩子的后续学习乃至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我们坚持面向全体幼儿,促进幼儿体、智、德、美的全面发展。针对幼儿身心发展特点,从幼儿园的实际出发,积极创造条件,将尝试通过教育教学、班级工作、家长工作等多方面多途径实施幼小衔接活动方案,将幼小衔接工作真正落实到实处。

  二、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即将面临的入学变化,初步体验小学的作息时间及课程模式,减少对小学的陌生感、神秘感,化解忧虑,为适应小学生活做好各项准备。

 2、通过和谐幼小衔接,增加幼儿对小学生活的向往,帮助孩子从身心方面向小学顺利过渡3、家园同步,增强教师与家长的沟通以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为重点,帮助孩子适应幼小过渡中的断层问题共同为幼儿入小学做准备。

  三、活动时间: 20XX年X月--20XX年X月

  四、活动对象: 大班组全体幼儿、教师、家长

  五、活动形式:

 1、组织观摩活动

 2、幼儿外出参观小学

 3、模拟小课堂

 4、宣传园地

 5、家园共育

六、具体活动:

 (一)结合主题开展系列活动。

 大班下学期最后一个主题是《再见了,幼儿园》,结合主题开展《认识时钟》《整理小书包》《上小学了》《快乐的向前走》《越长越大》等活动,帮助幼儿认识时间、学会管理时间。学习整理和保管好自己的学习用品,体会我们已经长大,并以愉快的心情迎接毕业,增强了孩子们入小学的信心,为入小学做好准备。

 (二)在一日活动各个方面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1、在时间上互相靠拢。

 在幼儿园大班,按规定集体活动时间是三十分钟左右,注重游戏化和幼儿活动的参与性。而小学上课时间规定是四十分钟,与幼儿园相比静多动少,并且要求遵守严格的课堂纪律。所以大班下学期我们采取适当延长幼儿上课时间、减少游戏时间、缩短午睡时间等方法。在时间上慢慢接近小学的上课时间,让幼儿在心理上、时间概念上做好准备,以便能够较快地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生生活。

 2、学习习惯和要求上互相衔接

 (1)利用大(7)空班场地创设模拟课堂,设置小黑板、课桌椅等。使整个环境与小学的课堂非常相似。每个班级协调安排轮流进入小课堂的,在小课堂里,让幼儿模仿小学生上课,学学小学生上课的坐姿、举手发言等,感受小学生上课的氛围,体验做小学生的快乐。

 (2)对幼儿正确的坐姿、书写方法、握笔姿势进行专门的训练和指导,学习书写一些简单的数字,不要求快,但要求规范。不仅要写好而且必需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要求作业有质有量。

 (3)培养幼儿良好倾听习惯,开展"比比谁的记忆好"的活动,活动中需要幼儿带的材料、要做的一些事情,我们不发短信告知家长,要求幼儿自己记忆,增强他们的任务意识,为入小学做好准备。

 3、自理能力方面的培养

 引导幼儿自己穿衣、整理床铺、轮流做好小值日工作,积极为班集体做事等,提高动手能力和自理能力,以便更好的适应小学生活。

 (三)利用幼儿生活的环境不断地激发幼儿上小学的热情和愿望。在活动室中布置《我上小学了》的主题环境,设计布置“上小学倒计时”墙面,让孩子们了解从现在开始离入小学还有几天。随着离园倒计时的越来越近,大班的孩子入小学的意识就更加强烈。萌发孩子上小学的积极情感。

 (四) 家园配合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幼小衔接工作离不开家长的密切配合,为此我们要求家长

 1、为孩子准备一个小闹钟,让孩子自己用。

 2、严格执行作息时间,养成孩子准时睡觉和按时起床的好习惯。

 3、为幼儿准备小学生应具备的基本学习用品,如书包、文具盒、铅笔、橡皮擦、作业本、图书等,让幼儿了解这些用品的名称和作用,每天让幼儿自己有序安放物品,整理书包。

 4、规定孩子在指定的时间内完成一些小任务,如画画、写字等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慢慢知道要抓紧时间,集中注意力,提高孩子完成任务的意识。

 (五)开展“幼小衔接”的实践活动。

 1、第十七周的周三组织幼儿参观小学,观看小学升旗仪式、参观教室、图书室、小学生的操场等场地,帮助幼儿熟悉小学学习生活和体育锻炼的环境。

 2、带领幼儿进入班级,观看小学生的上课、做作业和下课十分钟等活动,让幼儿在小学教室里坐一坐、和一年级小学生一对一的互动交流,请一年级老师来讲讲小学生的学习生活。通过这样的互动交流,加深幼儿对小学生学习生活的了解,为幼儿做好入学前必要的心理准备。

  我精心推荐

幼小衔接的意义和价值是培养幼儿对小学生活的热爱和向往,培养幼儿对小学生活的适应性,帮助幼儿做好入学前的学习准备。幼小衔接可以让孩子们更好得接受到更多的知识,让他们学习成绩能力提升,并且让他们更加的热爱学习。

幼小衔接的重要性

幼儿对小学生活的态度、看法、情绪状态等,与其入学后的适应能力关系很大。因此,幼儿园阶段应注意培养幼儿愿意上学,对小学的生活怀着兴趣和向往,为做一个小学生感到自豪的积极态度,并让幼儿有机会获得对小学生活的积极情感体验。

幼儿入学后,是否适应小学的新环境,适应新的人际关系,对其身心健康影响很大。有一种认识是,幼儿只要提前认一些字,学一点拼音、算术等就没有问题了,这是十分片面的。

培养幼儿的社会适应性,特别是主动性、独立性、人际交往能力等,不仅关系着幼儿入学后的生活质量,也关系着他们在小学的学习质量,是幼小衔接的重要内容。

学习准备是着眼幼儿终身学习的需要,发展他们基本的学习素质,并在此过程中,帮助他们打下今后学习的基础。

幼小衔接课程简介

幼小衔接课程简介,幼小衔接的意思就是幼儿园的小朋友转变成为一名小学生的过程,那么老师和家长要起到帮助小朋友完成幼小衔接工作的作用,这是儿童成长过程的一个非常重大的转折,下面是幼小衔接课程简介。

幼小衔接课程简介1

一、幼小衔接系列课程特点

1、全面系统的课程体系

幼小衔接,不仅在幼升小必备的语文、数学基础课程上进行内容提升,还加入特色化的能力训练课程,全方位提升孩子综合能力。

2、轻松有趣的课堂氛围

幼小衔接,抛开传统灌输式教学,打造创新式、互动式的小班教学模式,从孩子们的喜好出发,引导孩子对课堂知识与内容有更好地掌握,为孩子们塑造一个轻松、快乐、有趣、益智的学习氛围。

3、绿色赏识的乐学模式

幼小衔接,通过绿色赏识教育,培养儿童的兴趣、情感、思维、表达等,让孩子快乐入学,轻松跨过幼小衔接阶段。

二、幼小衔接系列课程内容

1、语文课程

识字:入学前掌握500左右的常用汉字,进行40篇左右儿歌短文的点读、朗读。同步具备阅读书报的能力。

拼音:认读、书写、掌握23个声母、24个韵母、16个整体认读音节,4个声调及应用,拼读规则、标调规则、拼写规则,能熟练用拼音拼读、拼写汉字和词语。

写字:入学前掌握常用300个左右汉字的铅笔字书写,培养正确书写姿势和握笔姿势,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掌握汉字结构和正确笔顺,了解汉字相关的来源和故事。

国学诵读:熟读、背诵《弟子规》、《三字经》、经典古诗词诵读,感受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情商建设和素养积累。

故事绘本:选用“凯迪克奖”经典绘本,养成良好阅读习惯,感受阅读,积累阅读量,奠定终身阅读基础。

2、数学课程

计算:双手运算,双脑记数,快速准确运算100以内任意数的加法和减法(横式和竖式、。

数学基础知识:

对数的认知,如:相邻数、数量化与非数量化比较、对应计数等。

对图形的认知,如:搭拼图形、立体图形、趣味正方体;提升思维能力。

融入空间概念的认知,如:方向性序列、空间位置、方向性路径等。为小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3、科学课程

科学:建立科学概念,培养科学素养、创造力商数、灵感商数和智力商数。认识基础的科学概念,联系生活和历史了解科学原理,探索科学现象原理,学会用实验证明科学原理。动手制作和创造科学现象,在生活中进行科学知识的应用。

4、能力训练

专注力训练:专注力的广度、集中性、持久性等方面的训练。

手脑潜能开发:通过静定训练、音乐手脑操、手指游戏,促进左右脑平衡发展,全脑潜能开发。

商数训练:智商、情商、德商、逆商、财商、健商等商数训练。

思维训练: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空间想象思维、发散思维、创新思维等训练。

6、行为训练

规则、有序、专注

遵守学校、班级的纪律,行为举动符合“小学生”的形象。

分轻重、知权衡,做事有先后、有条理。

简单事情能持续一定时间,如做作业、阅读、做家务等。

自理、自控、自我调节、自我适应 、自我保护

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穿衣、系鞋带、如厕,收拾自己的玩具。

同陌生或熟悉的人相处的能力,调节自己的情绪和行为方式,倾听与分享。

拥有基本的自我保护意识,不随便和陌生人出门,不接陌生人的食物等。

7、习惯训练

1、学习习惯:

自我准备学具材料、按计划完成任务、高效率地学习、发现错误并及时改正、学会预习和复习、遇到问题主动思考、学会查找资料等。

2、生活习惯:

小学生行为规范即小学生日常行为的规范性训练,生活自理能力训练如自我整理衣着、卧室、书桌等,自我保护意识训练主要是小学生安全教育常识的养成如交通安全、学校安全、防火安全、用电安全和游泳安全等。

通过以上幼小衔接的课程体系与内容的介绍,大家对幼小衔接应有一定的了解了吧,幼小衔接主要以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和提升学习能力为目标,实现特色化的幼升小过渡。 通过针对性的思维训练、商数训练、静定训练、专注力训练,开发孩子的全方位潜能。玩中学、学中玩,让每个孩子拥有智慧精彩的童年。

幼小衔接课程简介2

小学低年段衔接课程的实践探索

为了让儿童顺利渡过小学初期这段时光,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开展了一系列衔接课程的探索,不论是美国的“适宜课程方案”、英国的“混龄教育课程”,还是日本的“开端课程”,其实质都是为了帮助儿童实现幼儿园与小学两个阶段顺利过渡,保证儿童学习经验的连续性与持续性。

我国一些小学也开展了衔接课程,比如北京市中关村一小的“融合课程”,针对小学低年段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该课程打破传统的`科任教师“走班制”,尝试两位教师“常驻”班级,担任一年级学生的所有课程;打破学科界限,进行多学科融合教学,并自编学生用书。

浙江省一些小学近年来也在尝试幼小衔接课程。海宁市文苑小学开发的“起航课程”,重视基础性课程的全科整合、特色主题活动的设计、绘本教材的主题渗透和亲子同玩日活动的开发;

宁波市鄞州区下应中心小学开发的“酷课程”,则围绕进入新角色、导师迎新生、熟悉新环境、认识新伙伴、了解新规范、养成好习惯等内容,帮助儿童掌握进入小学学习生活所必需的重要、必备的品质和能力。

这些课程坚持低结构原则、导师集体参与原则、早介入先实施原则和短周期长实效原则,而正是这些特质确保了幼小衔接课程不落俗套,更保证了课程的高效实施,让幼儿更快地融入新生活。这样的课程才是儿童真正需要的衔接课程。

幼小衔接课程简介3

幼小衔接是幼儿园和小学的过渡、衔接。是为了让孩子适应小学生活、具备校园生活的能力、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培养对学习的兴趣。

一般而言,幼小衔接课程的设置是从锻炼孩子的思维习惯,与督促孩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两方面出发的。幼小衔接课程的设置会比幼儿园的课程难度更大,因为要考虑从“寓教于乐”的方式来教导小朋友。

幼小衔接的课程,主要是为了让孩子快速适应小学生活,给孩子的学习生涯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幼小衔接课程不只是教给孩子一些小学基础知识,主要应该从孩子的习惯、认知、能力等方面入手。帮助孩子在建立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培养生活自理能力,学会人际交往,了解小学生要遵守的纪律和学习的知识,培养孩子对学习的兴趣。所有这些,要循序渐进,让孩子慢慢适应。

每家幼小衔接机构的课程设置的侧重点都不太一样,有的比较重视孩子的动手能力,课程的内容大多是一些手工课;而有的机构的课程更加注重挖掘孩子的艺术天赋,比如画画和唱歌就是他们课程的主要内容。

而我最满意的还是巧问教育,他们非常重视孩子学习习惯的培养,主要从培养孩子的自主阅读能力,拓展多元思维能力和重视英语启蒙学习这几方面来全面提升孩子系统的学习能力,帮助孩子建立系统的学习方法,我一直觉得每个孩子的智商都是差不多的,学习成绩的差别其实很大程度上,是学习方法的不同导致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4407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8
下一篇2023-07-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