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课程标准 》(2017)5 学业质量

《高中英语课程标准 》(2017)5 学业质量,第1张

      原来对教学的评价或反思往往是试题和成绩分析,随着教育教学理念的改革,分数不再是评价的唯一。虽然依旧有某些领导和教师唯分数论,重分(数)轻(素)质。

      学业质量是学生在完成本学科课程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表现。学业质量标准是以本学科核心素养及其表现水平为主要维度,结合课程内容,对学生学业成就表现的总体刻画。依据不同水平学业成就表现的关键特征,学业质量标准明确将学业质量划分为不同水平,并描述了不同水平学习结果的具体表现。英语学业质量以学生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等方面的核心素养为基础,结合英语课程的内容以及学生英语学习的进阶情况,重点描述学生在特定问题情境中运用英语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表现。

      高中英语学业质量设置三个水平。我们以水平一为例大致了解其要求:学生能够在相对熟悉的情境中,围绕课程内容所涉及的人与自我、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等主题语境,使用所学的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有效运用学习策略,理解课程所规定的不同类型语篇所传递的意义、意图和情感态度,理解语篇中不同的文化元素及其内涵,分析不同语篇类型的结构特征和语言特点,并以口头或书面形式陈述事件、传递信息、表达观点和态度等。水平二要求学生能够在不太熟悉的语境中,水平三则要求学生能够在更加广泛的或不熟悉的语境中达成以上要求。

      学业质量水平既是指导教师开展日常教学的依据,也是阶段性评价、学业水平考试和命题的重要依据。其中水平一主要用于检测课程的学习结果,是学生在英语学科应达到的合格要求,也是学业水平考试命题的主要依据。了解其具体的质量描述,可以让我们做到有的放矢,更好的进行教学实践。

     

论话语分析中的语篇分析与外语阅读教学

 论文关键词话语分析 语篇分析 阅读教学

 论文摘要 阅读是外语教学的关键,它既是运用外语的一种能力体现,又是学习外语的手段之一。而传统的外语教学方法在阅读教学这一方面还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因此,本文将话语分析中的语篇分析作为应用外语阅读教学方法的补充,主要论述了语篇分析与应用外语阅读教学之间的关系。 

 阅读是外语教学基础课程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也是学生获得信息的一个重要途径,因此,外语阅读教学开展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外语综合能力的提高。然而,传统的外语阅读教学使其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得不到体现,在此情况下,话语分析中的语篇分析的理论和实践为应用外语阅读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

1 基本概念

 11 话语分析:简单来说,即考虑到语言交际的参与者、语言情境,按照一定的对于词句语法等的分析原则与方法,对某一段话所作的连贯性的分析与解释。

 1952年,美国哈里斯首先提出:“语言不是在零散的词或句子中发生的,而是在连贯的话语中的”。此后,“话语分析”作为一个专业术语开始为人们所熟知,并吸引一批又一批的学者对此进行研究。经过五十多年的发展研究,“语言分析”

 不仅囊括了言语行为理论,甚至已经超出单一交际语言学范畴,与人类学、学等其他领域紧密相连。

 12 语篇分析:语篇是实际使用的语言单位,是一次实际交际中一系列连贯的语段或句子所组成的语言整体。

 语篇分析,就是从整个内容出发,分析段际、句际的关系,然后分段落找出其中心思想及重要信息,再将长句、难句放入特定的语境中进行语法剖析,有些地方也可以等同于“话语分析”。随着现代语言学界以及教学界对于语篇分析的深入研究,其内容、内涵也在不断得到充实与丰富。语篇分析的基本内容包括:衔接、连贯、句际关系、语篇宏观结构分析及语篇的语境分析。

2 语篇分析与外语阅读教学的关系

 21 语篇分析的要求:语篇分析,是将文章当做一个统一整体,对其结构进行研究的一种分析方法,因此,运用语篇分析法,不能将理解只停留在文章的单个词或者句的表面意思上,而是要通过对文章结构、作者意图的分析,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及主旨、内涵。要求教师尽可能地创造机会,给学生提供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讨论问题、最后解决问题的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增加学生直接使用语言的机会,从而帮助学生尽可能多地获取阅读文章的信息,培养学生正确使用语言的能力以及加强阅读理解的能力。

 传统外语阅读教学的模式是逐字逐句分析讲解,而语篇分析正好与此相反,反对逐词逐句理解法,提倡科学、系统地对文章进行阅读分析,不仅要分析文章的语言形式特点,还要对句子以上层次进行分析,要弄清语言是在文章的哪个具体位置,在这个位置上如何产生意义,进而把握文章的结构模式以及表现这些结构模式的语言手段,发现其内在规律性的东西。

 22 语篇分析在外语阅读教学中的意义:不管是人类的思维方式,还是交际表达方式,都是通过语篇来实现的。因此,更深层次的阅读理解也是建立在对语篇的把握上的。因此,语篇分析在外语阅读教学中的主要意义可以分为以下几点:

 (1)促使外语阅读教学课堂的结构更加严谨、清晰。

 (2)语篇分析使教师在分析文章的过程中,较多地采用一些分析讨论、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打破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格局,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体现。

 (3)在文章的分析过程中,由于教师给学生努力创造的各种表达自己想法以及提问、讨论的机会,提高了学生的交际能力,也提高了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4)在文章基础知识教授的同时,把重点转移到了对于文章整体语言形式特点、总体结构的分析,以及文章前后句、前后段落衔接方式的分析,使学生从文章整体感觉上了解其内容,并把握住文章的宏观结构,使学生学会文章的阅读方法以及把握方式,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外语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理解能力,提高了外语阅读教学的质量与效率。

 23 语篇分析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231 转变外语阅读教学观念,增强语篇分析意识:运用语篇分析理论,重点分析外语阅读篇章的衔接方式、结构形式,将教学重点转移到对文章的话语分析的层面上来,强调文章各组成部分对于表现整个文章主旨所起的作用,从而加强阅读课上的语篇分析环节,培养学生语篇分析的能力。

 外语阅读教学的目的是在基础知识的教学平台上,将文章的技巧、写作风格、表达手法以及深层含义全面教授给学生。因此,要提高外语阅读教学质量,首先要转变教学观念,改变以往逐字逐句过细研究词汇、语法的教学方式,将着眼点放在文章整体上。其次,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学习主体的作用,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给学生创造直接使用的机会。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讨论中,增强学生语篇分析的意识及能力。

 232 重视文章语境,加强背景知识学习:加强文章语境的分析,也是加强学生理解的一种有效方式。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语境训练来培养学生的语境意识,比如让学生参与文章的分析、、推理等构建文章中的语境,从而增强学生对于文章语境的敏感度,能够更加准确地找到作者的写作意图,体会文章的中心思想,使学生养成结合语境进行文章阅读分析的良好习惯。

 同时,背景知识是连接文章与读者之间的桥梁,拥有丰富的背景知识,对于理解文章的写作意图以及写作目的都有帮助,而且也有助于学生对于文章语言的理解以及使用能力。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注重自身文化修养的不断丰富与提高,以在课堂讲解中可以渗透与文章相关的背景知识,便于学生理解,以及培养跨文化意识。

 233 正确处理好语篇分析外语阅读教学与基础知识教学的关系:语言基础知识是语篇分析的基础与前提,因此,教师在外语阅读教学过程中既要培养学生语篇分析的`能力,也要引导学生掌握好文章的语言基础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重视语篇分析并不是意味着完全放弃对于文章词汇、语法的放弃,语篇分析离不开语言基础知识而独立存在,语篇分析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增加学生的语言知识并促进语言基础知识向语言能力的转变,从而提高学生的外语阅读能力。因此,作为语言的构成要素,也不能忽视对于文章词汇、语法的讲解,但还是以语篇分析为主,同时将词汇、语习与文章语境相结合进行教学,对于一些较长的句段,也可以采用简明的句法分析方法。

 234 分析语篇结构,文章阅读:文章的语篇体式不同,其教学方法也有所差别。例如,就文章的表达方式而言,有记叙、说明、抒情、描写等,每一类都有各自的独特性,因此,表现在文章内容和风格上也就不同。

 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文章体式,指导学生掌握各种文章体式的独特性,并掌握其中的内在联系以及一定的规律性,融会贯通,触类旁通。在课堂上可以让学生通读全文,划分意义段并概括其中心意思,然后根据文章的引言等从整体上整理文章的结构层次,获得文章的完整信息。使学生在不断的学习中,形成对于不同篇章体式以及外语阅读文的表达特点的认识,从而培养学生的外语阅读与分析能力。

 将以上几个步骤贯穿于外语阅读教学的全过程,久而久之,对于提高学生的外语阅读能力、语言交际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都会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 谢尧臣语篇分析法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实践[J]教学与,2009

 [2] 马海英语篇分析法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作用[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9

 [3] 邓小亚列文森话语分析理论的优缺点[J]科技信息,2010

 [4] 周江林教授“话语分析”课程教案及相关论著

相关论文查阅: 大学生论文 、 工商财务论文 、 经济论文 、 教育论文    热门毕业论文    

;

[论文摘要]语篇衔接与连贯理论自韩理德Halliday和哈桑Hasan在1976年提出以来,在学术界产生了很大的反响,国内外语言学界对语篇连贯的研究也越来越重视,引起了学者们进一步的研究。本文运用言语行为理论对语篇的连贯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语篇在言语行为理论不同层面上连贯的有形连贯、隐形连贯和无形连贯的表现模式。 [论文关键词]语篇连贯;言语行为理论;表现模式 连贯是语篇分析的一个核心问题,由于连贯在语篇分析中的表现复杂性,目前,专家学者对连贯的阐释尚未形成系统的标准和方法。韩理德和哈桑Halliday&Hasan¨在他们的《英语的衔接》CohesioninEnglish一文中,认为连贯是在衔接的基础上自然形成的,衔接是连贯必不可少的条件。这一理论观点立刻在学术界产生了很大的反响,引起了学者们进一步的研究,有的学者也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批评意见。 比较集中的是语篇衔接在连贯中的作用问题,认为它不能保证语篇连贯,衔接既不是实现语篇连贯的必要条件,也不是实现语篇连贯的充分条件。布郎和尤Brown&Yule认为,人们在解释一个语篇时不是依赖于语篇的形式标记,而是依赖于一种假设,即假设语篇是连贯的。衔接可以被认为是命题与命题之问的语言符号关系,是一种言内行为,而连贯是言外行为,是由其语用功能决定的。国内也有不少学者,如程雨民引,黄国文引,胡壮麟,朱永生,张德禄等对该理论进行阐释和补充。概括起来,学者们的修正意见大致可分为三点:首先衔接手段是语篇连贯的重要条件,但语言形式上的衔接未必能导致语义上的连贯。其次,语篇的连贯是话语与语境因素互动作用的结果,交际时它们在社会文化语境或情景语境 现于语用预设和推理之中。再次,语篇的连贯是一种心理表征,是交际双方在一定的认知语境中心理互动的结果。现在对于衔接与连贯是什么关系,是否可以根据衔接来推断语篇的连贯和语篇连贯的程度等还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还需要在这几方面做更加深入的研究。语篇连贯应是多方面的,它既可以体现于语义层面,也体现于语用层面和交际双方心理互动层面,可以将它们纳入言语行为理论的框架内进行分析和研究。 一、言语行为理论与语篇连贯 言语行为理论SpeechActTheory首先由英国哲学家奥斯丁JohnLanshawAustin提出,后又经过塞耳Searle “的修正和发展。奥斯丁认为,语言研究的物件不应该是词和句子,而是应该通过词和句子所完成的行为;任何一个言语行为都由三个次行为构成,即言内行为1ocutionaryact,言外行为illocutionaryact和言后行为perlocutionaryact。言内行为所表达的是字面意思;言外行为表达的是言外之意或者是说话人的交际意图,也称言外之力;言后行为指某一行为意图一旦被受话人所领会而对其产生的影响或效果。 如果我们把语篇当作一个整体言语行为来看待的话,就会发现语篇在这三个层面上连贯的方式和特征是不一样的,即言内行为的连贯是以语法、词汇、逻辑关系和主位与述位结构等有形标志为表现特征,其特点是有形的explicit;言外行为的连贯是根据社会文化语境和情景语境去推导说话人的含义而得出的,其特点是隐形的implicit;言后行为的连贯主要表现在说话人和受话人的心理互动interactive,其特点是无形的。尽管不同层面上的形式和特点不同,但它们却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是一个完整的言语行为。奥斯丁当初采取抽象法,从一个完整的言语行为中抽象出以上三种行为,不是把一个完整的言语行为如同切西瓜一样分割成三块,然后再把其中的一块切成三小块。抽象实际上是不同层次上或从不同角度来看某一事物。可以说,被抽象出来的行为之间不存在组合关系,而是蕴涵关系。正如奥斯丁所解释的那样,发音行为不一定有表意行为,但表意行为一定蕴涵着发音行为。同理,言内行为不一定有言外行为,但言外行为必定蕴涵言内行为;言外行为不一定做言后行为,而言后行为必定蕴涵言外行为和言内行为。这种内涵关系是单向的,并具有传递性Transitivity。 那么,发生在这三个层面上的连贯是怎样的一种关系呢它们也是一种蕴涵关系,不同的是,这种内涵关系是双向的或称为互为条件的,也就是有形连贯一隐形连贯一无形连贯。其理论模式可以表述为:言内行为语言语境即语法,词汇,逻辑关系以及主位/述位结构等有形连贯;言外行为社会文化语境/情景语境一隐性连贯;言后行为交际双方的心理互动一无形连贯。 二、语篇连贯在语篇中的表现 根据衔接来推测语篇连贯需要确定连贯在语篇中的表现。有的学者把连贯简单地定义为“一致性”unity,并认为它是话语与话语产生的语境之间的联络。有的学者则认为语篇连贯表现为两种联络:上下文联络和语境联络。本人同意上述观点,认为语篇连贯需要表现为语篇内部成分之间相互连线,从而表现出意义整体性,同时,要表现出语篇与语境之问的联络,在语境中实现其交际功能。 根据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语篇具有三种相互联络的意义:概念意义、人际意义和语篇意义。从语篇连贯的角度来讲,语篇的概念意义的连贯主要表现为语篇题材的一致性,表述同一个题材,同一个事件的经历;语篇的人际意义的连贯表现为语气和态度的一致性,实现同一交际目标;语篇的语篇意义的连贯表现为语篇整体的连贯性和语类的一致性。 从语篇与语境的关系上讲,语篇连贯要表现语篇与其所表现的事件的一致性。语言是整个交际过程中实现交际目的的一个组成部分;有时候它起主要作用;有时候它只起辅助作用。这样,语篇本身的构建要在两个方面适合语境: 1语篇如何与其他交际事件中相关因素联络起来,从而与它们形成一个总体的交际事件,包括决定语言交际的情景语境和文化因素,包括与语言一起实现意义交流的其他符号系统特征,如情景中的相关事物、相关的人、体势语、空间语、交际者的其他交际行为等;2语篇内部要表示出语篇对语境的依赖性。 在语篇中,语篇连贯所表现出来的各种一致性都在语篇的衔接机制中得到体现。语篇的题材一致性主要体现为指称和词汇衔接所组成的衔接链的密度和长度,以及及物性结构之间所组成的过程连续性;语篇的语气和态度的一致性表现为表达态度意义的词汇和情态所组成的衔接链的密度和长度,相邻问答对之间表现出来的和谐性,以及语气结构之间和语调之间所表现出来的与交际目标一致的连续性。而语篇整体的连续性是由主位结构、资讯结构形成的连续性和非结构性衔接形成的连续性表现出来。语篇与语境的一致性则主要通过语篇中的外部衔接机制来实现的。 三、语篇连贯的模式 1.言内行为的有形连贯 既然语篇连贯指的是语篇内不同组成部分之间意义上的联络,那么这种联络首先存在于句子与句子之间,即不同句子所含的命题之间的相关性。它既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命题之间在时空,因果,转折,让步,新增,举例等方面的逻辑关系,也指主位和述位的推进衔接关系等,这些一般是通过语言形式表现出来的。 塞耳在奥斯丁的言语行为理论基础上把言内行为分析成发话行为utteranceact和命题行为propositionalact。发话行为是指通过说出某些词和片语或语句来完成的行为;而命题行为是指通过做出指称或判断来完成的行为。它的衔接手段是有形的,连贯是通过语篇内一系列的结构或非结构等衔接手段来实现的。请看例句: IJohngaveMaryagoldwatchyesterday.Theywillgetmarried nextmonth.在这里,两个句子的连贯,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照应关系:第而句的they与第一句的John,Mary发生了照应关系。 2Theknifeisonhtetable.这个语句具有一定的意义,这种意义是由组成语句的各个词的意义构成的,所指即是刀在桌子上这种状态。 语篇的连贯性是通过衔接手段来实现的。从这个层面上看,衔接关系是语篇完整统一的必要因素。如果把“连贯”比作是一幢大楼的话,那么“衔接”就是它的基础。没有基础建不成大楼,没有“衔接”也就形不成“连贯”。 二、语篇连贯在语篇中的表现 根据衔接来推测语篇连贯需要确定连贯在语篇中的表现。有的学者把连贯简单地定义为“一致性”unity,并认为它是话语与话语产生的语境之间的联络。有的学者则认为语篇连贯表现为两种联络:上下文联络和语境联络。本人同意上述观点,认为语篇连贯需要表现为语篇内部成分之间相互连线,从而表现出意义整体性,同时,要表现出语篇与语境之问的联络,在语境中实现其交际功能。 根据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语篇具有三种相互联络的意义:概念意义、人际意义和语篇意义。从语篇连贯的角度来讲,语篇的概念意义的连贯主要表现为语篇题材的一致性,表述同一个题材,同一个事件的经历;语篇的人际意义的连贯表现为语气和态度的一致性,实现同一交际目标;语篇的语篇意义的连贯表现为语篇整体的连贯性和语类的一致性。 从语篇与语境的关系上讲,语篇连贯要表现语篇与其所表现的事件的一致性。语言是整个交际过程中实现交际目的的一个组成部分;有时候它起主要作用;有时候它只起辅助作用。这样,语篇本身的构建要在两个方面适合语境: 1语篇如何与其他交际事件中相关因素联络起来,从而与它们形成一个总体的交际事件,包括决定语言交际的情景语境和文化因素,包括与语言一起实现意义交流的其他符号系统特征,如情景中的相关事物、相关的人、体势语、空间语、交际者的其他交际行为等;2语篇内部要表示出语篇对语境的依赖性。 在语篇中,语篇连贯所表现出来的各种一致性都在语篇的衔接机制中得到体现。语篇的题材一致性主要体现为指称和词汇衔接所组成的衔接链的密度和长度,以及及物性结构之间所组成的过程连续性;语篇的语气和态度的一致性表现为表达态度意义的词汇和情态所组成的衔接链的密度和长度,相邻问答对之间表现出来的和谐性,以及语气结构之间和语调之间所表现出来的与交际目标一致的连续性。而语篇整体的连续性是由主位结构、资讯结构形成的连续性和非结构性衔接形成的连续性表现出来。语篇与语境的一致性则主要通过语篇中的外部衔接机制来实现的。

语篇与语境的关系体现在以下几点:

1、 语篇的含义主要依赖于语境。

语篇与语境相互依存、相辅相成。语篇产生于语境,也是语境组成的部分。

2、 语言性语境与非语言性语境:

前者通常指的是上下文。后者通常是指话段或句子的意义所反映的外部世界的特征。非语言性语境有时可以告诉我们句子所陈述的内容是哪一种言外之力(illocutionary force)如:I warn you that I will tell everything to your boss 此句不是说了就完了,而是在说的过程中就实施了警告,这种言外之力可以说是允诺、也可以是预言。

因此,要研究用来交际的一句话或动作,就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问题:这句话(动作)是谁,在何时,何地, 何种场合发出的?交际双方的关系如何?说出这句话(做出这个动作)之前发生了什么事情?交际的双方期待着什么?当时双方的心境如何?发话人说这句话的目的和动机是什么?受话者的感受和反应如何?等等。

语篇的指向性(textual orientation)包括了上述四个部分(时间、地点、场合和交际双方的关系)当语篇的指向性不明确时,就需要受话人或读者去想象、去联想,然而,由于读者对事物的接受能力存在差异,生活阅历不尽一致,想象力的强弱不一,学养的高低也不同,对语篇的指向性理解和感受各不相同。如:不同读者对同一首诗会产生不同的反响,不同的联想和不同的想象,当然他们所获得的艺术享受也就不一样,对诗歌指向性的看法也就不一样。

3、 书面语篇的表现形式有以下几点值得注意:

1)版面安排不同,交际效果不尽相同,如:把要点一一列出,纲目清楚、一目了然、直截了当、干脆利落。

2)标点分段和一些词句的书写形式(斜体, 黑体等)不同,其效果也就不同。如:斜体的使用远远不止用来表示强调,它还可以表达支离破碎,来去飘忽的意识流活动,正斜两种字体的使就能表达这种修辞效果,而正斜两种字体的变化可以用来表达思想活动的转移。

您好!

因为“正能量”指的是一种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动力和情感。当下,中国人为所有积极的、健康的、催人奋进的、给人力量的、充满希望的人和事,贴上“正能量”标签。它已经上升成为一个充满象征意义的符号,与我们的情感深深相系,表达着我们的渴望,我们的期待。因为“正能量”指的是一种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动力和情感。

当下,中国人为所有积极的、健康的、催人奋进的、给人力量的、充满希望的人和事,贴上“正能量”标签。

它已经上升成为一个充满象征意义的符号,与我们的情感深深相系,表达着我们的渴望,我们的期待。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望采纳,谢谢

基于语篇的教学就是以主题意义为引领,以语篇类型为依托,融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的学习与语言技能的培养为一体,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具体语篇的结构和语言特征,使学生在与文本互动的过程中,培养语篇意识和思维品质,提高理解语篇意义和构建语篇的能力。 以语篇为单位设计和实施教学是落实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目标的重要途径,因为语篇赋予语言学习以主题、情景和内容,并以其特有的内在逻辑结构、文体特征和语言形式,组织和呈现信息,服务于主题意义的表达。

设计语篇教学是指在设计课堂教学中,通过选取适当的语篇来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的教学方法。设计语篇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通过让学生阅读、分析、理解和创作语篇,来提高学生的语言水平和思维能力。在设计语篇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目的,选取适当的语篇进行教学。同时,教师还需要对语篇的结构、语言特点、表达方式等进行分析和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篇。设计语篇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实际运用中掌握语言,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提高语言交际能力。

其中,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包含四大要素。

01语言能力

以听、说、读、看(图形、表格、符号、视频等)、写等方式理解和表达意义、意图和情感态度的能力。

与传统的听说读写不同的是,这次英语核心素养之语言能力,提出了一个新的能力,即“看”的能力。以前的语言能力都是围绕文字展开的,现在的修订,更符合当今的现实生活的需要,使学生英语能力的发展变得更全面,也更实用。

对英语启蒙角度而言,看视频倒是不难,小孩从小就喜欢看动画片,对视频信息的理解有量的积累。而“图形、表格、符号”,严格来说,属于小学数学的基础知识,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只要熟悉相关术语的英语表达就可以了。例如:caption, legend, x-axis, y-axis, bar graphs, line graphs, pie graphs 等。

这一变化对英语启蒙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英语阅读不能只看童话故事和小说,还要通过英语了解数学以及其它学科的基础知识,即目前流行的说法,学科英语。

在如今这个知识过剩的时代,关于数学启蒙的英文绘本到处都是,有关科普的英文桥梁书也是俯拾皆是,比如说,National Geographic kids, I Wonder Why等。通过阅读这两套书,苗苗积累了不少科普知识。

02文化意识

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认同,适应全球化发展的人文修养和行为取向。

这是对英语学科素养的较高要求。一直以来,我们都是在强调英语的听说读写的技能训练,而忽略了对英语文化背景了了解,以及在这种文化背景下形成的英美人士的性格特征,行为习惯,思维方式等,这才是深入交流需要掌握的“文化意识”。

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我们对英美流行文化不了解,例如,流行歌星、体育球星的名字已经它们的英语发音等,那么我们交流的时候,就很难找到共同语言,只能泛泛而谈,无法深入了解。

了解其他文化的一些价值观以及其他交流方式是很重要的,首先要避免一些误解,然后更好地了解不同文化的某些方面。

有时候,一个人的身份会被不同的因素所改变或影响,例如宗教,环境,家庭等。

跨文化交流(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不仅仅需要流利的外语,也离不开“文化意识”的训练。

03思维素质

主要指与英语相关联的思维能力。

不同的文化背景,就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多学一种语言,我们便多了一种思维方式,也就多了一种认识世界的方式。

The language we speak shapes how we think 我们的语言塑造了我们的思维方式。

十九世纪德国著名的语言学家洪堡特(Humboldt),开始研究语言对思维的影响。他认为每个民族自然而然地会把某种独特的主观意识带入自己的语言,从而在语言中形成一种独特的“世界观”,而这种“语言世界观”反过来又可能影响人们的行为。

英语文化圈的思维方式,注重批判性思考(critical thinking), 最初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苏格拉底。敢于质疑书本,勇于挑战权威,是学英语,尤其是在英语阅读的时候,应该培养孩子的一种品质。

04学 习 能力

积极运用和主动调适学英语学的策略、拓宽学英语渠道、努力提升学英语效率的意识和能力。在英语启蒙阶段,这需要父母不断地充电,及时掌握最新资讯,提升自己家庭英语启蒙教育的能力,帮助孩子提高学英语的效率。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2194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8
下一篇2023-07-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