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需要做哪些准备

幼小衔接需要做哪些准备,第1张

一、弄清幼小衔接的习惯养成。

家长既要更新对孩子的成长要求,又要督促与指导孩子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行为习惯。

(一)与孩子一起“步入”小学。

幼儿园的小朋友在园从生活卫生习惯、体育活动、思想品德、语言、常识、计算、音乐、美术八个方面的具体教育内容与要求,主要以语言行为、益智活动、游戏活动、操练活动等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对于孩子的学习习惯与行为习惯只是“告知” 与“提醒”的作用。当孩子升上小学后,就要对孩子的学习习惯与行为习惯作些“硬性”规定,违反规定就会受到老师的批评和同学的指责,严重的话还会受到参与打扫卫生或德育操行扣分的惩罚,在心理方面要承受一定的压力。因此,家长需与孩子一起“步入”小学,在日常生活中要不断提高对孩子的习惯养成的标准。

(二)与孩子一起提高标准。

孩子在读幼儿园时对于学习习惯与行为习惯不作“硬性”要求,当孩子“步入”小学,就要根据小学的课程标准,规范学习习惯与行为习惯的标准,从而促进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行为习惯。因而,家长在开学前也应与孩子展开一次幼小衔接的沟通会话,与孩子一起提高标准。

1、要使孩子做到姿势标准。

(1)坐姿标准。孩子应坐在桌子偏右一些,腰背要挺拔,胸离桌一拳,眼睛离书本或作业本一尺。正确的坐姿可以延长孩子的坐端正的持久时间,也就增强孩子的学习精力。

(2)执笔标准。孩子的握笔姿势也要标准,握笔的拇指和食指应离笔尖一寸距离,其余三指并拢垫笔即可,作业本应放在前面偏左一点,这样有利于看到书写的笔顺和结构情况。

2、要使孩子做到书写标准。

孩子写字的时候要按照课本或老师所教的笔顺标准来写字,一般是先撇后捺、先横后竖、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先外后里(半包围)、先外后里在封口、先中间后两边等规则,具体以教材(近期各版本的笔顺有所变动)为准。并且要边写边念读,这样家长就可以在一旁做点家务也能听清楚,当然最好是在一旁看着孩子写规范字了。

(三)与孩子一起学有激情。

家长与孩子一起做到学有激情,也就是能较长时间专于完成学习任务,形成一定的学习习惯,从而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

1、先温习。孩子在做家庭作业前,家长要让孩子先把老师当天所教的重点或例题回忆一遍,也可以去翻阅课本例题解题方法,引导孩子如何获得想要的资料,做到明确重点,掌握方法,不要代替孩子而完成任务。

2、再运用。家长让孩子把老师布置的作业按照刚才梳理的方法抓紧落实,去做作业、做练习、做测试,从而再次巩固应用。

3、接纠错。当孩子在完成作业过程中,家长发现孩子完成的作业有错时,可以让孩子做完此题后,再引导孩子去检查或检验,实在发现不了就指出其方法上的漏洞,启发孩子发现问题,并及时纠错。

4、后查验。当孩子完成作业后,一定要让孩子再次查阅或变练检验,无误后才能去完成下一题或另一科。

(四)与孩子一起学要得法。

家长与孩子一起做到学要得法,就要教给孩子获取知识的方法。

(1)学习使用工具书。当遇到学习问题,可以通过自己去查阅学习工具书来解决的,家长尽量指导孩子去查找和搜索答案。比如:查字典、新华成语词典、现代汉语词典等学习工具书。

(2)培养阅读方法。家长告诉孩子对应的阅读方法即可,一些题目还要由家长读给孩子听才行,孩子的识字毕竟还少。阅读的方法教给常用的朗读法、默读法、精读法等就行。家长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不断结合孩子的兴趣爱好、学习需要选择读法,并能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阅读,边读边思考,形成自己的见解、感悟和方法要领,并能向家长分享和完整地阐述自己的想法和观点,从而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样,孩子通过周而复始的训练,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并逐渐提高完成作业的正确率,缩小时间差,就能让孩子有学习激情,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

二、上小学之前需要准备工作。

家长要与孩子一起准备自带的学习用具和生活用具以及防控工具。

(一)购买学习用具。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去购买可心的书包,以备装下课本、教辅、作业本等发放的学习用书资料;还要购买文具盒,装上数支铅笔(一般买一打)、橡皮擦一只、直尺一把(另一边有波浪线的最好)、改错笔或贴、卷笔器或卷笔刀。其中家长要为孩子削好或卷好最少两支的铅笔,以备对换使用。

(二)购买生活用具。家长还要买好水壶以防口渴,购好雨伞或雨衣以备下雨天防淋雨。

(三)购买防控工具。家长还要让孩子带上两个一次性口罩,其中一个进校园时就带上,另一个备用;有条件的还可以带上免洗消毒液,可供孩子洗手消毒。

这些日常生活的用具,家长可以让孩子再逐一准备与装袋,一些生活起居常识就要从中贯穿,让孩子能自行整理与准备学习与生活的必需品。

三、上小学之后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确保营养补给。孩子升上小学,从消耗能量上来说,就要比幼儿园大得多,家长应注意加强营养的均衡补给。特别是孩子从午饭到放学回家,体能消耗已经差不多了,一般家庭做作业前,最好能吃点面包或糕点,喝热牛奶,但不宜过饱,20分钟后就可以“开工”了。

(二)调整作息时间。孩子上小学后不再是幼儿园时的时间散漫的节奏,而应严格按照学校提供的上下学时间去调整好在家的作息时间,确保每天至少9小时的睡眠时间。特别是上学到校时间的准时,如果迟到,教师会进行询问与批评的。

(三)做好接送工作。孩子毕竟还小,家长应每天再学校规定的上学时间后5分钟左右送到校即可,避免拥挤;接回的就应在学校规定的放学时间提前5分钟到校门口,最好与孩子约定相对固定的地方站立等待,以便孩子寻找,无需都挤在校门口等待。

(四)做好心理抚慰。孩子毕竟从幼儿园升上小学,需要一段时间的适应期,如果孩子的自尊心强或自卑心强的话,很容易受到老师或同学的“打击”,或因为学习问题而心理受挫。因此,家长每天应察言观色与细心关爱孩子,,多与孩子交流沟通,及时梳理期间所遇到的“障碍”,让孩子能高高兴兴上学,开开心心回家。

总之,开学在即,家长看着孩子一天天长大,由幼儿园升上小学,也是由衷地感到欢喜,同时又会感到有一种莫名的压力与责任,老师和孩子们都面临新学期的教与学的新任务,希望同学们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专心听讲、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在家长的关爱与辅导下,按时完成课外作业,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在新学期取得优异的成绩向老师和家长汇报。

一、幼小衔接到底衔接什么?

幼小衔接工作的重点不是知识的准备问题,而是如何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引发其对知识的好奇心,培养幼儿具有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树立克服困难的勇气等。因此,幼小衔接应该以幼儿发展为本,遵循幼儿的年龄和心理特点,注重兴趣、习惯、能力的培养。

二、幼小衔接有何意义?

幼儿从幼儿园教育走向小学教育这个过程就是幼小衔接。幼儿从幼儿园进入小学,由于教育条件和生活环境的改变,必然要面临许多新的问题,幼儿要努力适应新的环境,建立一套新的行为方式,以满足适应性情况的需要。如果幼小衔接做得好,适应过程就会比较顺利,能够使幼儿入学后,在身体、情感、社会性适应和学习适应等方面都有良好的发展,从而顺利地实现由幼儿园向小学的过渡。

一、身心准备

总的来说,身心准备主要是围绕以下五个方面来进行:

1建立积极的入学心态。

2帮助孩子初步了解小学生活。

3建立良好的情绪状态。

4树立强烈的自信心。

5培养幼儿喜欢运动的习惯,保证幼儿每天的户外体育活动时间。提供各种体育器械或材料,开展多种形式的游戏和体育活动,鼓励、支持孩子选择自己喜欢的活动。

二、生活准备

在生活准备方面,家长们需重视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幼儿的习惯:

1养成独立学习的习惯,培养任务意识。

2树立良好的时间观念。

3增强幼儿自我保护能力。

4培养孩子的耐心与专注力(请不要让孩子在过强或过暗的环境中进行读、写、画,不让孩子过多的接触电子产品)

三、社会准备

在社会方面的准备,家长朋友主要注意以下三点:

1营造良好的社交氛围,鼓励孩子与他人交往合作。

2培养遵守规则的意识。

3注意文明礼仪习惯的培养,主动与同伴、老师问好。

四、学习准备

在学习方面的准备,既不是让孩子认识一定数量的字,也不是让孩子学会加减法,而是培养以下能力和习惯:

1逐步调整一日生活作息。

2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3进一步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

4在家里承担一定量的劳动任务。

幼小衔接的问题有哪些具体如下:

新生儿从零岁开始进入幼儿园,需要学习适应上学前的日常生活方式,包括饮食、休息、卫生等方面。这对孩子来说是一种新的生活经历,他们需要逐渐适应并形成好的生活习惯。同时,家长也需要与学校密切合作,共同解决孩子在生活方面遇到的问题。

1、学习方面的问题。

孩子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需要面对学习知识和学习方法上的转变。小学的学习任务会比幼儿园更为复杂,因此需要帮助孩子适应高强度的学习环境。同时,小学生的学习方法也与幼儿园不同,家长和老师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引导和指导。

2、家长参与方面的问题。

幼小衔接阶段,家长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在孩子适应新环境和新生活方式的同时,父母需要时刻关注孩子在校表现以及心理状态。同时,家长也需要与老师保持密切联系,共同解决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3、社交方面的问题。

幼儿园与小学有着不同的社交环境,幼儿园注重培养孩子们的个性与自主性,小学则强调集体意识和合作精神。因此,孩子需要适应新的社交环境,并与同学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同时,家长和老师也需要引导和帮助孩子处理社交关系上的问题。

4、心理方面的问题。

幼小衔接阶段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具有重要的影响。孩子需要从幼儿园的富有情感的陪伴转变为小学的独立个体,这对于他们而言是一次重大的心理挑战。

同时,孩子也需要面对成长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焦虑、压力等问题。为了帮助孩子度过这一阶段,家长和老师需要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帮助。

一,为什么要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幼小衔接就是指由幼儿园进入到小学低年级在教育中的连接。幼儿园与小学是两个根据儿童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而设立的、具有不同教育任务的教育结构,儿童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规律决定了不同的教育阶段。而连续性规律又决定了衔接存在的意义。

1.教育的性质、内容不同。    幼儿园是一个保教并重非义务教育。幼儿以游戏为主,教师的指导方法灵活多样,没有考试制度。而小学教育属义务教育阶段,主导活动是根据国家统一计划、大纲规定的各种学科文化知识的学习,教学形式以课堂教学为主,氛围严肃。有一定的家庭作业和必要的考试制度。

2.作息制度及生活管理不同    幼儿园的生活节奏是宽松自由的,一日生活中游戏活动的时间较多,生活管理不带强制性。而小学阶段的生活节奏快速紧张,作息制度非常严格,每天上课时间较长,纪律及行为规范带有强制性。

3.环境设置不同     幼儿园环境的设置生动活泼,色彩亮丽,有许多的活动区域,在其中有丰富的活动玩具和材料供幼儿动手操作摆弄。幼儿可以自由选择游戏及同伴进行交往。小学的教室的环境布置相对严肃,成套的课桌椅排列固定。学生自由选择活动的机会相对较少。

4.师生关系不同     幼儿园教师与幼儿个别接触的机会多,时间长,涉及面广。师幼关系融洽和谐。幼儿的安全感和被爱的需求都能得到满足。小学师生接触局限在课堂之内,个别接触少,涉及面较小。

5.社会及成人对儿童的要求和期望不同    成人对小学生的要求相对严格具体,期望值高,这给儿童造成了心理上的压力。

6.教学知识结构不同      幼儿园学习内容是与幼儿生活紧密相关的浅显知识,以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概括、想象、语言表达、逻辑思维的能力等为主。小学的教育内容是系统的学科知识,是以符号为媒介的学科知识,它的抽象水平相对较高,这种学习内容只有当学习者的思维具有一定的抽象、概括能力时才能理解和接受。

同时,小学生活对幼儿来说是人生的一个转折点,儿童初入学时由于幼小衔接不当经常有生理方面,心理方面,社会适应方面,及情绪方面的不良适应表现如食欲不振,自信心不足,学习兴趣降低,

不会和谐交往,厌学等。

这些问题都严重影响了初入学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并对其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产生消极影响。

因此搞好幼小衔接工作不仅十分必要而且意义重大。它既有利于儿童入学前后的学习和发展,也为以后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当前我县幼儿园幼小衔接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幼儿园小学化现象严重     很多幼儿园,尤其是一些中小幼儿园和乡村幼儿园把入学准备片面的理解为认字,做数学题,并以此作为评价幼儿园教育的指标。像小学生一样写作业、背诵课文。由于教学内容背离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不能或不甚理解。使孩子体会不到学习的乐趣。这不但不利于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而且极大的挫伤了幼儿学习的兴趣。这不仅影响幼儿上小学,甚至影响他们今后对学习的不良情绪。

2.幼小衔接的片面性     幼小衔接是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全面性,不应仅偏向某一方面。目前的幼小衔接工作中偏重智力的倾向比较严重。近年来,有些幼儿园对幼儿智力因素极为重视。这些幼儿园教育中有时忽视了儿童倾听、表达等各种能力的提高, 忽视了儿童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及学习能力,忽视了孩子独立生活能力、交往能力、挫折的承受能力等。这样使幼儿缺乏美好的情感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学校的规矩和课堂常规缺乏了解。另外如握笔姿势和坐姿不当等不良的学习习惯,一旦形成也将影响日后儿童的有效学习。

3.幼小衔接的单向性    不少幼儿园把幼小衔接当作一项重要工作来做,积极开展幼儿入学前的准备工作,无论是在教学要求、内容、方法还是作息时间方面都主动向小学靠拢。但小学却无动于衷,很少考虑初入学儿童的特点,有的小学甚至给幼儿入学设置各种台阶,形成衔接上的一边倒,形成衔接工作的单向性。幼小衔接既不是幼儿园小学化,也不是小学幼儿园化,双向准备才是解决幼小衔接问题的有效途径。

4.幼小衔接的突击性     衔接工作是一场持久战。其实,衔接工作在幼儿一入园就开始了,整个幼儿教育时期都要为儿童小学和今后的成长做好最基本的全面的素质准备。而在大班,是要侧重做好儿童入小学的特殊准备,如通过游戏和绘画等活动培养儿童写字所需的基本功,熟悉田字格等。但大多数幼儿园在儿童将要入学的前半年才做衔接工作, 在大班对幼儿进行相应的突击训练,这些做法是远远不够的。应该在儿童3、4岁刚入园时就加以逐步的培养其自理能力、交往能力、规则意识等和正确的姿势、良好的习惯等。如果在最后时期才进行强化训练,急于求成,会使儿童在生理、心理各方面压力骤然加大,难以适应,不但教育效果不佳,而且还使儿童对小学和未来的学习产生畏惧情绪。幼小衔接是长期的工作。

5.入学准备的表面性。    不少幼儿园的幼小衔接工作只停留在表面上。在幼儿园大班,在大班末期按小学教学方式上课,改变一下课桌的摆放形式,延长课时,或带幼儿去参观小学,请小学生回园介绍学习生活等。而儿童的适应能力,有意注意的持久性,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自制力等常常被忽略了。这些对解决幼小衔接问题来说是远远不够的

三,针对问题,明确思路

遵循儿童发展的特点,明确衔接任务    儿童的发展既是阶段性的,又是连续性的,学前儿童和小学生确有不同阶段的特点,但是一个孩子决不可能在跨入小学的那一天,突然失去幼儿的特点。为适应儿童在此时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促进其健康成长,幼儿园要创设适合儿童发展的教育,即不能一味地要求儿童适应小学生活,而要强调让教育适应儿童的发展。用科学的方法启迪和开发儿童的智力,培养儿童健康的体质、良好的生活习惯、不怕困难的进取精神、不依赖他人的独立创新意识、主动积极的求知欲望和活泼开朗的性格等。

2依据衔接工作的规律,突出衔接原则

(1)、双向性原则

双向性是指小学和幼儿园相互衔接,园领导和老师要设法与小学沟通,既要保持幼儿园的独立性、特殊性,又努力使其与小学保持连续性,为儿童一生的发展创造最大的可能性。

(2)、全面性原则

全面性是指衔接的内容要包括体、智、德、美各个方面。入学准备是全面素质的准备,包括身体、学习和社会性适应等方面。教师和家长最关心的是儿童的学习,最苦恼的是他们的社会适应性能力,而儿童的身体素质和社会适应性能力对学习又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幼小衔接应是全面的衔接。

(3)、渐进性原则

渐进性是指从幼儿入园之初就开始逐步做衔接工作。儿童某方面的能力和习惯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所以要将幼儿入学前应具备的各方面素质分解成不同层次、水平的教育目标,划分到不同阶段的教育中去完成。衔接工作应该儿童一入园就开始,整个幼儿教育时期,都要为儿童入小学和今后的成长做好最基本的全面的素质准备。在学前的最后一年,侧重做好儿童入小学的特殊准备,如通过游戏和绘画等活动培养儿童写字所需要的基本功,熟悉田字格、四线格等。

3从实际出发,找准衔接点    由于儿童所处的区域不同(如县城和农村),所受学前教育时间长短和程度不同(有的只接受了学前一年教育,有的接受了学前三年教育),因此他们入学前所具备的知识、能力和各方面的发展水平不同,因此必须依据上述条件来确定衔接的重点,以点带面,推动衔接工作的全面发展。要把提高儿童的适应能力做为衔接的焦点。应从发展和提高儿童自身的内部适应能力入手,解决衔接问题。在课程设置、教材配置和教学方法、手段的选择上要注意以提高儿童心理素质为目的,要加强对儿童的主动性、学习动机和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减少或缩小儿童不适应的过程,使之较顺利地过渡到小学生活。

4考虑外界困素对衔接的影响,重视家长工作     幼小衔接并不只是幼儿园,家庭和社会各方面因素都对其产生影响。其中家长的作用尤其不能忽视。一方面,儿童的生活行为习惯、自理能力、身体素质、学习态度和能力以及社会适应力等都离不开家长态度的影响。因此,幼儿园应重视做好家长的工作,如召开家长会、举办家长学校和向家长开放幼儿园的活动等方式向家长宣传教育方针和正确的衔接措施,帮助家长学习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使家长和幼教工作者同步对儿童进行衔接教育,保证衔接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根据思路,调整方法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针对当前“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我们学前班进行了“注重心理素质培养为入学打下基础”的尝试,收到了一定的效果,我们的做法是:

一、帮助幼儿树立初步的责任意识,激发幼儿主动学习

我们要重视从帮助孩子树立任务意识,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入手,采取一定的方法使其将任务作为自己的一份来完成。首先,要给幼儿立规矩,该做什么,该怎样做。利用榜样的作用,如开展每周一评有“小能手”“我最棒”“我会干”激励幼儿完成自己的职责。在活动中让幼儿意识到应该如何对自己、对别人、对班集体有一定的责任和义务,从而提高幼儿参加活动的自觉性。开展游戏活动,使幼儿认识到自己是集体的一员,自己的一举一动都关系到大家的利益,增强了集体意识,培养了合作精神,促使幼儿主动性的发展,使幼儿心理产生强烈的愉快体验,通过自身活动获得发展。

二、教幼儿一些基本技能,使幼儿树立自信心

能力是幼儿入学后能否适应小学生活的主要条件,入小学后,儿童的主要活动是学习,因此,学会听清、理解、记忆和完成任务的能力非常重要。

(一)让幼儿会听,能听懂老师的话,幼儿只有在听懂的基础上才能理解,在一日的教学活动中,应利用一切

(二)让幼儿敢于表达自己的思想,在大家面前表现自己,在活动中采取多种方法和形式让幼儿“说”,可能的机会和环境,让幼儿学习听懂老师的话。

(三)鼓励幼儿克服困难,独立完成任务。老师要充分利用幼儿一日生活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和独立性,如让幼儿独立完成力所能及的一些事情,

(四)积极争取家长合作,共同注重对幼儿心理素质的培养,只有“家”“园”密切配合与共同重视,才能更好地培养孩子初步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孩子自己拿主义做决定的能力及克服困难的精神。

三、发展幼儿的创造性,帮助幼儿提高学习能力

创造性的认识特征是儿童学习的良好品质,训练幼儿发散思维是培养幼儿创造性的一种主要方式,因此,在活动中,我们积极训练幼儿的这种扩散思维能力。要及时发现和鼓励幼儿的创造性表现,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各类创造性游戏来满足幼儿创造表现的愿望,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总之,在培养幼儿良好心理素质的同时,不是让幼儿被动地消遣地适应,而是促进幼儿身心向前发展,增强个性在生活中的适应能力,是让幼儿主动地积极地适应。也就是说,在教育中促进发展,在发展中求适应。上学对孩子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幼儿园应注重幼儿在一日生活中的心理素质培养,帮助幼儿顺利适应小学生活,是“幼儿衔接”中我们应重视的问题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3518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8
下一篇2023-07-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