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蜻蜓吗

这是蜻蜓吗,第1张

这是 蝶角蛉。蝶角蛉为一种在水面、潮湿地带生活的罕见昆虫,与草蛉属同类一般体大,外形极似蜻蜓触角棒状,长于体长的一半有明显的翅痣,翅痣下的翅室短世界已知400多种,主要分布在温带地区我国常见的有黄花蝶角蛉等蝶角蛉属脉翅、蝶角蛉科,而蜻蜓为蜻蜓目,所以和蜻蜓毫无“血缘”关系

蜻蜓的幼虫,生活在水中,学名叫‘水趸’,‘吃鱼虎’是对它的俗称

蜻蜓的幼虫水虿,在水里起码要经过一年,时间长些的要苦熬七八年才能羽化成虫。蜻蜓的寿命,只有水虿的十分之一,仅仅能活一个月到八个月左右。尽管如此,它在昆虫中还要算是长寿的了。 

蜻蜓幼虫称水虿(水乞丐)蜻蜓的卵在刚孵时有一特殊的型态,六只脚、头部都跟身体缩在一起,像只没脚小虾米一样,不怎麼活动,称这阶段为「前稚虫期」。 

这一阶段非常的短少则三、五秒,多则两、三分钟,前稚虫的背部就会裂开,第一龄稚虫就蜕皮而出不久它会慢慢的将头及六只脚伸展开来自由活动,蜻蜓稚虫随著种类不同而各有不同的龄期,从8~16个龄期都有,整个稚虫其所需时间依照不同种类及季节而有所不同,从一个月到三、四年都有,至目前为止所知台湾的蜻蜓稚虫都是水栖昆虫,尚无发现陆栖性种类。水虿在水中如何活动呢?水虿靠腹部内直肠鳃呼吸水中容氧,因此会藉著从尾端缓慢吸水、排水来呼吸,平常除六只脚可供爬行之外在紧急时刻则会则会将腹部所吸的水向后喷出,所产生的作用力会带动它们向前快速移动以达避敌或捕食的作用,通常水虿为了避天敌以及捕食猎物,体色跟环境都很接近,形成一种保护色。栖息於溪流蜻蜓幼虫主要以蜉蝣稚虫、石蝇稚虫、摇蚊等双翅目幼虫以及一些小鱼为食,栖息於静水域的种类则主要以蝌蚪、小型虾类、小鱼、水蚤、体型较小的蜻蛉稚虫、仰泳桩、孑孓、摇蚊等双翅目幼虫为主食。稚虫天敌则是鸟类、大型杂食性鱼类、红华娘、负子虫、龙虱等。 

三、成虫期(羽化): 

水虿经过多次蜕皮,成长到终龄稚虫,可以看到期胸部会有明显的翅芽,这是与其他龄期稚虫的一个简单的区别方法。通常蜻蜓的终龄稚虫会在羽化前几个小时爬出水面附近的地方,如枯枝、植物叶子、石块、围墙、桥墩等物体都可供蜻蜓稳定攀爬以进行羽化,据目前所知大多数蜻蜓於夜晚羽 化,少部分蜻蜓成员在清晨羽化。刚羽化的成虫通常体色很淡,翅膀很薄且有强烈金属反光,等过一天之后,成虫体色就会加深,翅膀也会变硬且没有明显反光,未成熟的成虫要经一些日子才会变成 

刚羽化的蜻蜓 

熟,少则十日内,多则一、两个月以上,从未成熟到成熟过程外部型态上都会有差异,而且绝大都数蜻蜓的雌、雄虫在外观上也不一样,所以同一种蜻蜓成虫不论雌、雄或不同的生长时期会有很多不同外帽,这就是所谓的「多态型」。蜻蜓体温根据生物学 成虫 

家多年研究发现蜻蜓王国中有些是恒温动物『内温动物』,而有些是变温动物『外温动物』,因为他们温度 蜻蜓捕食 

会随著外界温度改变而改变,大部分的蜻蜓科及春蜓科多属於外温动物。蜻蜓属肉食性昆虫,由於它的复眼硕大发达,视力超凡,再加上身手敏捷,因此小自蚊、蝇等飞虫,大自蝴蝶、蜜蜂、蜻蜓都可以在空中顺利追击拦截。 

蜻蜓的产卵方式 

蜻蜓的产卵方式是很有趣的,其中最常见的就是所谓的蜻蜓点水:蜻蜓将腹部末端贴近水面,直接产卵於池水中,任由卵沉入水中;第二种是将腹部插入水中,产卵於水草茎杆中;第三种是雌雄蜻蜓潜水进入水下,将卵产於水草茎杆中;第四种是蜻蜓一面飞翔交配,一面将卵空投至水中,最后一种是蜻蜓将卵产於水面上的树干或树枝上,待卵孵化后稚虫掉入水中展开幼虫阶段。 

会发展出这麼多的产卵方式无非是因各个品种为了让卵於不同水域环境均有更佳成活机会而演化出来的,不论那一种产卵方式,稚虫均需生活於水中。蜻蜓及豆娘的生态为不完全变态,两者的稚虫均称为水虿(虿是蝎子的意思),在水中以下唇捕食小鱼或蝌蚪,也会有自相残杀的行为。 

蜻蜓是在空中直接交配的,而蜻蜓的幼虫是生活在水中的,因此当母蜻蜓与公蜻蜓鱼水之欢后,常见的蜻蜒点水(母蜻蜓尾部接触水面),就是雌蜒将卵产在水中的生殖行为。 

等到幼虫成熟,他们会爬出水面,攀附岩石或植物上羽化变为成虫,其生活史跨越水陆两域,可说是良好的环境指标。

蜻蜓添加义项 设置 这是一个多义词,请在下列义项中选择浏览 (共7个义项)

1.差翅亚目昆虫差翅亚目昆虫 2.齐白石国画作品齐白石国画作品 3.美国凯文·科斯特纳主演**美国凯文·科斯特纳主演** 4.I·E·列宾I·E·Repin著油画I·E·列宾I·E·Repin著油画 5.《火影忍者》中角色《火影忍者》中角色 6.人人网蜻蜓手机客户端人人网蜻蜓手机客户端 7.泰星bie的粉丝名泰星bie的粉丝名 1差翅亚目昆虫 编辑本义项蜻蜓求助编辑百科名片

蜻蜓蜻蜓,无脊椎动物,昆虫纲,蜻蜓目,差翅亚目昆虫的通称。一般体型较惖大,翅长而窄,膜质,网状翅脉极为清晰。视觉极为灵敏,单眼3个;触角1对,细而较短;咀嚼式口器。腹部细长、扁形或呈圆筒形,末端有肛附器。足细而弱,上有钩刺,可在空中飞行时捕捉害虫。稚虫水虿,在水中用直肠气管鳃呼吸。一般要经11次以上蜕皮,需时2年或2年以上才沿水草爬出水面,再经最后蜕皮羽化为成虫。稚虫在水中可以捕食孑孓或其他小型动物,有时同类也相残食。成虫除能大量捕食蚊、蝇外,有的还能捕食蝶、蛾、蜂等害虫,实为益虫。

中文名称: 蜻蜓

外文名称: dragonfly

别称: 猫猫丁,咪咪洋,丁丁,蚂螂,河嘻嘻,蜻蜻

界: 动物界

目: 蜻蜓目

分布区域: 世界性分布

目录

外型特征

分布

有关文艺作品

生活习性

种群现状

十五个科1大蜓科Cordulegasteridae

2蜓科 Aeshnidae

3春蜓科Gomphidae

4大蜻科Macromiidae

5蜻科Libellulidae

6色蟌科Calopterygidae

7蟌科Coenagrionidae

8扇蟌科Platycnemididae

9腹鳃蟌科Euphaeidae

10犀蟌科Chlorocyphidae

11昔蟌科Diphlebiidae

12原蟌科Protoneuridae

13扁蟌科Platystictidae

14丝蟌科Lestidae

15山蟌科Megapodagrionidae

传说

散文《蜻蜓赋》外型特征

分布

有关文艺作品

生活习性

种群现状

十五个科 1大蜓科Cordulegasteridae

2蜓科 Aeshnidae

3春蜓科Gomphidae

4大蜻科Macromiidae

5蜻科Libellulidae

6色蟌科Calopterygidae

7蟌科Coenagrionidae

8扇蟌科Platycnemididae

9腹鳃蟌科Euphaeidae

10犀蟌科Chlorocyphidae

11昔蟌科Diphlebiidae

12原蟌科Protoneuridae

13扁蟌科Platystictidae

14丝蟌科Lestidae

15山蟌科Megapodagrionidae

传说

散文《蜻蜓赋》

展开 无霸勾蜓

碧伟蜓

朱宣咸中国画《小荷才露尖尖角》

蜻蜓(9张) 蜻蜓在休息

编辑本段外型特征

  蜻蜓目(Odonata)所有昆虫的通称。包括人们熟悉的蜻蜓、豆娘。幼虫称为稚虫,完全水生,形态与习性与成虫完全不同。各种的稚虫形态差异极大。 成虫有两对等长的窄而透明的翅,脉序网状,翅前缘近翅顶处常有翅痣。咀嚼式口器发达。胸部斜列,前胸小,能活动。足接近头部(以便于捕食)。腹部细长。复眼突出,触角小而不明显。成虫的构造虽颇一致,但大小差别悬殊,翅展一般为5公分 蜻蜓在荷叶上舞蹈

从最小的18公分(07吋)到最大的193公分(75吋)。 蜻蜓是世界上眼睛最多的昆虫。蜻蜓的眼睛又大又鼓,占据着头的绝大部分,且每只眼睛又有数不清的“小眼”构成,这些“小眼”都与感光细胞和神经连着,可以辨别物体的形状大小,它们的视力极好,而且还能向上、向下、向前、向后看而不必转头。此外,它们的复眼还能测速。当物体在复眼前移动时,每一个“小眼”依次产生出反应,经过加工就能确定出目标物体的运动速度。这使得它们成为昆虫界的捕虫高手。

编辑本段分布

  常见的蜻蜓如蓝面蜓多分布于浙江、四川等省;长痣绿蜓分布在华北一带;黄蜻全国多省有分布;玉带蜻仅产于中国,主要分布于北京、江苏和福建等省市。

编辑本段有关文艺作品

  宋代著名诗人杨万里以蜻蜓为题的诗词《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荫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近现代杰出的美术家朱宣咸以此创作了中国画作品《小荷才露尖尖角》,非常生动与形象地反映了蜻蜓,自然与人构成的一组诗情画意。

编辑本段生活习性

  蜻蜓一般在池塘或河边飞行,幼虫(稚虫)在水中发育。捕食性,成虫在飞行中捕食飞虫。食蚊及其他对人 蜻蜓(苏志和编辑)

[1]有害的昆虫,但食性广,所以不能靠它专门防治某种虫害。已知种不超过5,000种。 幼虫以鳃呼吸。常静息不动,猎物靠近时方射出能缠卷的唇以捕捉之。发育过程中蜕皮8~15次,蜕皮次数在种内与种间均有所不同,无蛹期。从卵孵出后数分钟,第一龄稚虫的鞘状表皮即裂开,释出蜘蛛状的第二龄稚虫,早龄稚虫取食小甲壳动物和原生动物等水生动物;后期稚虫食摇蚊幼虫、水生甲虫和螺类,甚至小鱼。翅芽在早期出现,随著蜕皮次数的增多而长大。稚虫到最後一龄时,体内已形成成虫的器官。几天后稚虫爬出水面,蜕皮而露出成体(羽化)。最大的蜻蜓通常在日落后离水,日出前起飞,所以很少见到其羽化。较小的种类在白天羽化。 刚羽化的成虫体软,生殖系统不成熟,色泽尚未完善。其最初的活动之一为飞离水域。成虫的生活分两个阶段︰一为生殖前期,约2天~2周,随种类和气候而异;另一为生殖期,约1~6周。在第一阶段时积极取食,远离水域。第二阶段开始于性成熟时期,此时蜻蜓飞到交配的场所(通常是可以产卵的池塘、河流)。雄体到达稍早,沿著河岸或水面占据一定位置,并如鸟类一样保卫其领域,驱逐其他侵入的雄体。若有雌体飞近或飞入该领域,则雄体便试图与之交配。少数种类在交配前先有求偶炫耀。 交配的姿势独特。雄体用腹部末端的抱握器握住雌体的头或前胸,通过它的动作诱引雌体将其腹部前弯,接触到雄体腹部基部的交尾器。交配时多降落地面,但亦可在空中进行。交配时间数秒至数小时。交配后雌体立即产卵,或经数小时、数天後产卵。产卵方式有两种。产卵器发达的种类把卵产在水中或水上的植物组织内或其上,有的爬到水面下去产卵,可浸在水中达1小时以上。无产卵器的种类把卵从腹部末端洗落在水面上。有几种产卵在流水中,但有黏附或缠结装置,可防止被冲往下流。成虫需有温暖的气候、食物和适于产卵的水体才能生殖。鱼、鸟会捕食蜻蜓幼虫,幼虫间也互相残食。羽化时可能被鸟和小型鳄类捕食。但成虫在离开羽化场所后几无敌害,飞行迅速灵活,差不多能避开所有敌害。温带地区的种类多以幼虫越冬,幼虫期可达1~5年,成虫期寿命仅数周。 羽化的成虫颜色各异,色度从金属色到粉色不等。和其他昆虫相比,其体型庞大,有些翼展达到16公分(约6吋),甚至最小的种类翼展也有2公分(08吋)。除了是极端敏捷的飞行动物以外,它们也是速度最快的昆虫之一。蜻蜓翅膀肌肉在温暖时才能发挥最佳功能,而若有凉意,这种昆虫常在真正起飞前鼓翅生热。蜻蜓的速度和敏捷性使它成为最有效率的飞行捕食者。猎物通常是飞行的小虫,但有些蜻蜓经常吃掉本身体重60%的猎物。 年幼的蜻蜓——称为幼体,经不完全变态中的半变态方式,有时称为稚虫——是水生动物,和成虫在空中的情形一样,是水中专门的捕食者。功能上无翼的幼体在颜色方面通常是斑驳或黯淡的,与生活环境中的沉淀物或水生植物颜色一样。它们的突出双眼类似成虫,但拥有成虫所无的惊人解剖结构。这称为「面具」,是幼体第三对口器的融合体。面具大得不成比例,不用时收在头部和喉部之下。面具尾端是一组牙状的夹子,用来抓住蠕虫、甲壳动物、蝌蚪、小鱼等猎物。不同种类的蜻蜓幼体分别称为趴虫、穴虫、隐虫或夹虫——其身形、代谢、呼吸端视所在的微小生境而定。 幼体从水中或水 Libellula forensis,蜻蜓的一种。

边的卵子爬出,而卵的生产方式有3种。有些种类把卵产在植物组织中,有些把卵黏附在表水的底层或上方。卵也可能从腹部掉落或被冲至水中。幼体利用直肠内的腮,从水中吸取氧气。腹部把水吸入,再经由肛门压出。水可能以此方式大力排出,产生一种喷射推进的逃生方法。固体废物亦以这种方式排出。随著幼体长大,它把皮蜕掉,未来的翅膀在幼体成长期间约有一半先变为明显。接著,这些翅鞘在随后的蜕皮过程中快速增大。终于,幼体爬出水面(有时在夜间),进行最后一次蜕皮,变为成虫,留下一张皮(蜕壳),也就是以往身体的外壳。 蜻蜓的交配也在飞行中进行。雄蜻蜓用腹部末端的钩状物抓紧雌蜻蜓的颈部;雌蜻蜓腹部由下向前弯,把生殖孔接到雄蜻蜓腹部第二节下面的贮存精子器官,而后雄蜻蜓进行授精。 蜻蜓为什么用尾巴点水?蜻蜓和其他许多昆虫都不一样,它的卵是在水里孵化的,幼虫也在水里生活,所以它点水实际上是在产卵。雌蜻蜓产卵到水里面,多数是在飞翔时用尾部碰水面,把卵排出。我们常见的所谓“蜻蜓点水”,就是它产卵时的表演。蜻蜓的卵是**的。 蜻蜓点水

编辑本段种群现状

  蜻蜓可分为蜻蜓类的差翅亚目和豆娘类的均翅亚目(束翅亚目),另有将日本大绿和在印度发现的仅二种蜻蜓划为间翅亚目的,也是有翅亚纲里的很原始的昆虫。蜻蜓翅发达,前后翅等长而狭;头部可灵活转动,触角短,复眼发达,有三个单眼,咀嚼式口器强大有力。雄虫交配器位于腹部二、三节腹板上。不完全变态,幼虫“水虿”生活在水中,用极发达的脸盖捕食。无论成虫还是幼虫均为肉食性,多食害虫。约有5000余种,在中国约300种,最常见的蜻蜓有多种:例如碧伟蜓、黄蜻和长叶异痣蟌,这3种蜻蜓基本上代表了蜻蜓目的各个科,即代表了大型蜻蜓、中型蜻蜓和豆娘。 一般体型较大,翅长而窄,膜质,网状翅脉极为清晰,飞行能力很强,每秒钟可达10米,既可突然回转,又可直入云霄,有时还能后退飞行。休息时,双翅平展两侧,或直立于背上。前翅和后翅不相似,后翅常大于前翅。翅的前缘,近翅顶处,各有1个翅痣,呈长方形或方形,可保持翅的震动规律性,并可防止因震颤而折伤。头部能灵活转动,复眼1对,较大,约占头部的1/2,约由28000多只小眼组成,是世界上“眼睛”最多的动物。视觉极为灵敏,单眼3个;触角1对,细而较短;咀嚼式口器。腹部细长、扁形或呈圆筒形,末端有肛附器。足细而弱,上有钩刺,可在空中飞行时捕捉害虫。下雨前喜低空往返飞行。雌雄交尾也在空中进行。多数雌虫在水面飞行时,分多次将卵“点”在水中,也有的将腹部插入浅水中将卵产于水底。稚虫水虿,在水中用直肠气管鳃呼吸。一般要经11次以上蜕皮,需时2年或2年以上才沿水草爬出水面,再经最后蜕皮羽化为成虫。稚虫在水中可以捕食孑孓或其他小型动物,有时同类也相残食。成虫除能大量捕食蚊、蝇外,有的还能捕食蝶、蛾、蜂等害虫,实为益虫。

编辑本段十五个科

1大蜓科Cordulegasteridae

  巨圆臀大蜓 昆虫种名:巨圆臀大蜓(无霸勾蜓) Anotogaster sieboldii (Selys,1854)

蜻蜓(20张)  所属类别:差翅亚目大蜓科Cordulegasteridae 虫体大小:体长77mm 翅展120mm 区域分布:台湾、北京等 黄斑宽套大蜓 昆虫种名:黄斑宽套大蜓Chlorogomphus papilio Ris,1927 所属类别:差翅亚目大蜓科Cordulegasteridae 拍摄地点:贵州、广东等 北京大蜓 昆虫种名:北京大蜓Cordulegaster pekinensis Selys,1886 所属类别:差翅亚目大蜓科Cordulegasteridae 虫体大小:体长70mm,翅展60mm 区域分布:北京(特有)

2蜓科 Aeshnidae

  长痣绿蜓 昆虫种名:长痣绿蜓Aeschnophlebia longistigma Selys,1883 所属类别:差翅亚目蜓科Aeshnidae 分布区域:北京 Aeschnophlebia longistigma Selys,1883 竣蜓 昆虫种名:竣蜓Aeshna juncea (Linnaeus,1758) 所属类别:差翅亚目蜓科Aeshnidae 分布区域:北京 混合蜓 昆虫种名:混合蜓Aeshna mixta(Latreille,1805) 所属类别:差翅亚目蜓科 简要介绍:上额有以黑色“T”形斑纹 虫体大小:体长65mm,翅展90mm 区域分布:北京、东北三省、河北、内蒙古、山西;日本、朝鲜 碧翠蜓(碧翠晏蜓) 分类:蜓科/蜻蜓目 外观特征:腹部长46~52mm。雄虫复眼淡褐青色;体色褐色;胸部中央具一块**宽大斑纹,後方的**斑和腹部前方侧面前斑连结成**区。雌虫复眼淡褐色,其馀部分和雄虫略同。 生态习性:成虫出现於6至8月,生活在海拔500公尺以下地区的池塘、沼泽等静水环境附近。 斑伟蜓(乌点晏蜓)Anax guttatus (Burmeister,1839) 黄伟蜓Anax immaculifrons Rambur,1842 黑纹伟蜓(乌带晏蜓)Anax nigrofasciatus Oguma,1915  黑纹伟蜓,一种中国广泛分布的大型蜓科品种,成年雄虫会在山间水草茂盛的溪流以及山区的小型静水池飞行,其主要特征是额顶的T字型斑以及腹部鲜艳的蓝色斑纹。雌性2种色型,有同色型个体。雄性有护卫产卵的习性。此种与同属的斑伟蜓以及常见的碧伟蜓都有迁飞的习性。在华北区以及东北的辽宁,5-8月可见;华南区则3-10月可见。现已知其另一亚种也在东南亚出没。 (麻斑晏蜓)Anax panybeus Hagen,1867 碧伟蜓(绿胸晏蜓)Anax parthenope julius (Brauer,1865) 长者头蜓Cephalaeschna patrorum Needham,1930 日本长尾蜓(倭铗晏蜓) Gynacantha japonica Bartenef,1909 跳长尾蜓(舞铗晏蜓) Gynacantha saltatrix Martin,1909

3春蜓科Gomphidae

  马奇异春蜓 昆虫种名:马奇异春蜓Anisogomphus maacki (Selys,1872) 所属类别:差翅亚目春蜓科Gomphidae 虫体大小:体长55毫米,翅展60毫米 区域分布:北京 联纹小叶春蜓 昆虫种名:联纹小叶春蜓Gomphidia confluens Selys,1878 所属类别:差翅亚目春蜓科Gomphidae 虫体大小:体长55mm,翅展85mm 拍摄地点:河北、河南、山西、江苏、浙江、广西、福建、台湾、北京等 小团扇春蜓(粗钩春蜓) 粗钩春蜓Ictinogomphus rapax 分类:春蜓科/蜻蜓目 外观特征:腹部长56~59mm。本种近似细钩春蜓,但雄虫腹部末端扇叶状突起全部黑色。雌雄差异不大,但雌虫腹部**斑较发达。 生态习性:本种分布及数量较细钩春蜓广大。成虫出现於4至9月,生活在低海拔地区的池塘、湖泊、沼泽等静水环境。 棘角蛇纹春蜓 昆虫种名:棘角蛇纹春蜓Ophiogomphus spinicorne Sely 所属类别:差翅亚目春蜓科Gomphidae 简要介绍:飞行时主体呈现绿色 虫体大小:体长60毫米,翅展70毫米 区域分布:河北、山西、甘肃、蒙古、北京等 艾氏施春蜓 昆虫种名:艾氏施春蜓 Siebolduis albardae Selys,1886 所属类别:差翅亚目春蜓科Gomphidae 简要介绍:喜停落于岩石上 虫体大小:体长80毫米,翅展100毫米 区域分布:北京 大团扇春蜓 细钩春蜓Sinictinogomphus clavatus 分类:春蜓科/蜻蜓目 外观特征:腹部长57-60公分,雄虫胸部**,有黑色细线条斑纹,腹部黑色,背侧有**斑,末端有一对扇叶状突起,突起的内侧为**。雌雄差异不大,但雌虫腹部**斑较发达。 生态习性:成虫出现於4至9月,生活在低海拔地区的池塘、湖泊、沼泽等静水环境。

4大蜻科Macromiidae

  闪蓝丽大蜻 昆虫种名:闪蓝丽大蜻Epophthalmia elegans 所属类别:差翅亚目 大蜻科Macromiidae 简要介绍:体大型,胸部黑色,具绿色金属光泽;翅透明;足黑色,基部具黄斑;腹部黑色具黄斑,雄性第二腹节两侧具耳状突起。 虫体大小:体长58mm,翅展100mm 区域分布:湖南、四川、广东、北京等

5蜻科Libellulidae

  锥腹蜻(粗腰蜻蜓) Acisoma panorpoides panorpoides Rambur,1842 蓝额疏脉蜻(橙斑蜻蜓) Brachydiplax chalybea flavovittata Ris,1911 黄翅蜻(褐斑蜻蜓) Brachythemis contaminata (Fabricius,1793) 红蜻(猩红蜻蜓) Crocothemis servilia (Drury,1770) 异色多纹蜻Deielia phaon (Selys,1883) 低斑蜻Libellula angelina Selys,1883 基斑蜻Libellula depressa Linnaeus,1758 闪绿宽腹蜻Lyriothemis pachygastra (Selys,1878) 华丽宽腹蜻(广腹蜻蜓) Lyriothemis elegantissima Selys,1883 侏红小蜻Nannophya pygmaea Rambur,1842 网脉蜻Neurothemis fulvia (Drury,1773) 截斑脉蜻Neurothemis tullia Drury,1773 白尾灰蜻Orthetrum albistylum Selys,1848 吕宋蜻蜓Orthetrum luzonicum (Brauer,1868) 异色灰蜻(鼎脉蜻蜓) Orthetrum melania (Selys,1883) 赤褐灰蜻(霜白蜻蜓 中印亚种) Orthetrum pruinosum neglectum Rambur,1842 狭腹灰蜻(杜松蜻蜓) Orthetrum sabina (Drury,1770) 黄翅灰蜻Orthetrum testaceum (Burmeister,1839) 六斑曲缘蜻Palpopleura sexmaculata (Fabricius,1787) 黄蜻(薄翅蜻蜓) Pantala flavescens (Fabricius,1798) 玉带蜻(黄纫蜻蜓) Pseudothemis zonata (Burmeister,1839) 黑丽翅蜻Rhyothemis fuliginosa Selys,1883 斑丽翅蜻(彩裳蜻蜓) Rhodothemis variegata (Linnaeus et Johansson,1763) 半黄赤蜻Sympetrum croceolum (Selys,1883) 夏赤蜻Sympetrum darwinianum (Selys,1883) Sympetrum depressiusculum (Selys,1841) 竖眉赤蜻(焰红赤蜻) Sympetrum eroticum (Selys,1883) 旭光赤蜻Sympetrum hypomelas (Selys,1884) 黄腿赤蜻Sympetrum imitens Selys,1886 小黄赤蜻Sympetrum kunckeli (Selys,1884) 条斑赤蜻Sympetrum striolatum (Charpentier,1840) 大黄赤蜻Sympetrum uniforme (Selys,1883) Tetrathemis platyptera Selys,1878 中华斜痣蜻(大华蜻蜓) Tramea chinesis De Geer,1773 晓褐蜻(紫红蜻蜓) Trithemis aurora Burmeister,1839 庆褐蜻(乐仙蜻蜓) Trithemis festiva (Rambur,1842) 细腹绿眼蜻(纤腰蜻蜓) Zyxomma petiolatum Rambur,1842

6色蟌科Calopterygidae

  赤基色蟌 Archineura incarnata (Karsch,1891) Archineura sp 黑色蟌Calopteryx atrata Selys,1853 透顶单脉色蟌(白痣珈蟌) Matrona basilaris Selys,1853 烟翅绿色蟌Mnais mneme Ris,1916 Mnais tenuis Oguma,1913 Mnais sp 华艳色蟌Neurobasis chinensis chinensis (Linnaeus,1758)

7蟌科Coenagrionidae

  杯斑小蟌(白粉细蟌) Agriocnemis femina (Brauer,1868) 黄尾小蟌(橙尾细蟌) Agriocnemis pygmaea (Rambur,1842) 苇尾蟌(苇笛细蟌) Cercion calamorum (Ris,1916) 隼尾蟌Cercion hieroglyphicum (Brauer,1865) 七条蟌Cercion plagiosum (Needham,1930) (红腹细蟌) Ceriagrion auranticum Fraser,1922 短尾黄蟌Ceriagrion melanurum Selys,1876 Ceriagrion sp 矛斑蟌Coenagrion lanceolatum (Selys,1872) 二色异痣蟌Ischnura asiatica (Brauer,1865) 长叶异痣蟌Ischnura elegans (Vanderl,1820) Ischnura rufostigma Selys,1876 褐斑异痣蟌(青纹细蟌) Ischnura senegalensis (Rambur,1842) 丹顶斑蟌Pseudagrion rubriceps rubriceps Selys,1876

8扇蟌科Platycnemididae

  白狭扇蟌(环纹琵蟌) Copera ciliata (Selys,1863) 黄狭扇蟌(胫蹼琵蟌) Copera marginipes (Rambur,1842) 东京狭扇蟌Copera tokyoensis Asahina,1948 白扇蟌Platycnemis foliacea Selys,1886

9腹鳃蟌科Euphaeidae

  方带暗溪蟌 Euphaea decorata Selys,1853 褐翅幽蟌Euphaea opaca Selys,1853 宽带暗溪蟌Euphaea ornata (Campion,1924)

10犀蟌科Chlorocyphidae

  线纹鼻蟌 Rhinocypha drusilla Needham,1930 三斑鼻蟌(棋纹鼓蟌) Rhinocypha perforata perforata (Percheron,1835) Rhinocypha sp

11昔蟌科Diphlebiidae

  粗壮恒河蟌 Philoganga robusta Navás,1936

12原蟌科Protoneuridae

  乌齿原蟌 Prodasineura autumnalis (Fraser,1922)

13扁蟌科Platystictidae

  Drepanosticta zhoui Wilson & Reels,2001

14丝蟌科Lestidae

  Lestes temporalis Selys,1883

15山蟌科Megapodagrionidae

  Pseudolestes mirabilis Kirby,1900 Rhipidolestes sp

蜻蜓点水

编辑本段传说

  许多蜻蜓科拥有与学名相关的描述性俗名,包括鹰眼(Aeshnidae科)、瓣尾(Petaluridae科)、棍尾(Gomphidae科)等例子。其他与分类学和事实无关的众多名称传统上一直用于蜻蜓,例如叮马蜻蜓。在美国南方,蜻蜓亦称为「蛇医」,因为人们迷信,蜻蜓能让生病的蛇回复健康。「魔鬼补衣针」一词源自蜻蜓会缝住儿童眼睛、耳朵、嘴巴的迷信——特别是行为不检的儿童。事实上,蜻蜓对人是没有危害的。

编辑本段散文《蜻蜓赋》

  作者:叶一片 蜻蜓,没长羽毛,薄薄的透明的翅膀足以与血肉之躯的小鸟平分天下。 蜻蜓的翱翔功能远远胜过鸟类。 蜻蜓的体形更与人类创造的飞机十分相似。 蜻蜓曾经是一个很大的家族,它也最亲近我们人类,它在大路上,在田园里自由穿梭与停靠。曾几何时,它也在乡间的屋前房后与农家的小顽童们捉迷藏。 蜻蜓美丽而又可爱!蜻蜓纯朴而又勤劳! 蜻蜓点水用颤动着的身姿全力在“生蛋”,这种生育的本能延续,也是那么具有韵律感和美妙无比,那种画境,那种诗意不经意地创造于山水之间,任何赞叹之词都会为之逊色。于是乎,我们应为传统的“蜻蜓点水”解意彻底平反。 可惜,我们这个良好的愿望大有可能会成为一句空话,而写照出人类品德的缺失! 你看,随着人类的急速增长,蜻蜓家族的品种在一个接着一个灭绝或者正在灭绝……在我们的生活区,还剩下多少只蜻蜓与我们共舞,在我们的头顶,你还能见到几只蜻蜓在盘旋。可怜的蜻蜓啊,在人类的治虫法宝“农药”里成灾难性丧生,幸存下来的几只又能在恶劣的环境里度过几年呢? 如果蝴蝶灭亡了,还有飞蛾是近亲。而飞蛾是虫子变的,而虫子的生命力特别强盛,我们人类的“农药”对它无可奈何,这虫子似乎越杀越多。如果蜻蜓灭亡了,好像还没有什么可以取代它,就以它的翅膀而言,蜻蜓的翅膀是独一无二的,蚂蚱的翅膀似乎相类似,但它的身形与飞翔功夫却是无法和蜻蜓相比的,惟有蜻蜓才可以看做人类飞机的翻版。 蚂蚱与螳螂躲藏在草丛中,跳跃与爬行的时间少而短促,其翅膀的形质与色泽也与蜻蜓大不相同。蝉的羽翼与蜻蜓最为相似,但它粗短的身姿远没有蜻蜓那般修长美丽。而蚊蝇的小气与丑恶嘴脸,更不应当拿来与蜻蜓相提并论。惟有这蜻蜓,从早到晚迎着光明默默飞行,耐得住太阳的酷热,且无须喝水饮茶,生活在大漠里的骆驼也要对它甘拜下风。 蜻蜓的交配图是一个无比奇妙的令人崇敬的几何体,两条尾巴交接成的弧形圈具有一种简单的玄理与神秘,平行着的羽翼是造物主赏赐给它们最默契的组合,它们双双对对照样能够上下翻飞,滑翔前行,左冲右突,我们人类模仿出来的飞机是无法达到如此艺术高度的。 可悲的是,蜻蜓在人类的*威下一批一批地光荣牺牲,它的一再中毒与灭绝和它捕食蚊虫的功劳是分不开的。蜻蜓家族的大队伍本可与蚂蚁争雄,如今却比鸟类而珍稀,真令人痛心疾首! 在我的小收藏柜里,保存着一只珍贵的蜻蜓标本:触角蜓。 触角蜓的最大特点是头部长有一对触角,这对触须与它的身体大约等长,较硬,向前直伸着,成八字形摆开。我清楚地记得,我在山上捉到它的时候全身是深红色,整个身躯比常见的蜻蜓较娇小,活脱脱象蜻蜓国度里的一个“秀珍女人”。 这只触角蜓我巳收藏了整整十年,我用纸片和透明胶布把它定位在一个透明的塑料盒里,秘诀是用樟脑片柯护着它的光辉形象,并保护住了它完好的尸身与品质。我也是人类的一份子,我对它犯有深深的罪恶,我权且写下几个文字当做我们的忏悔与纪念!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4458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8
下一篇2023-07-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