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一个人的时候会感到寂寞、空虚?

为什么一个人的时候会感到寂寞、空虚?,第1张

空虚一般是因为自己没有找到目标,也不知道自己做什么是最好的选择,往往在做事情做到一半时,就不知道这事做完之后,自己内心是不是得到了满足。

如果找到了方向,确定的目标,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时,那时你将不再空虚,伴随你的就是快乐与成就感。

是自己太压抑了。人活着

没有一个人的人生是一帆风顺的

只要努力就精彩!

遇到任何事情要乐观对待

保持一颗平常心。

只要谨记:这一秒不放弃,下一秒有奇迹

人生难免跌倒和等候

要勇敢的抬头

阳光总在风雨后!

我给您意见,您看行吗?

1用心另眼看世界吧,这世上不是每个人都很顺利,只是看自己怎么解决,比如你走路的时候被人撞了,别人给你道歉了,有时候你还是会觉得很火,但是你却没想到撞你的人心里其实比你还难受,还是想想那句“开心也是一天,不开心也是一天,何不如天天开心”。

2想到心情不好就心情会不好,那就不用想它,如果还是想,那就让自己忙起来,让自己没有空闲去想它,让自己充实地过好每一分钟,再有早晨醒了以后不要恋床,醒了就起来,忙起来,推开窗,呼吸清晨的新鲜空气,放松全身,让自己想像成一个快乐的小天使……

3选择一个空气清新,四周安静,光线柔和,不受打扰,可活动自如的地方,取一个自我感觉比较舒适的姿势,站、坐或躺下。

4活动一下身体的一些大关节和肌肉,做的时候速度要均匀缓慢,动作不需要有一定的格式,只要感到关节放开,肌肉松弛就行了。

5作深呼吸,慢慢吸气然后慢慢呼出,每当呼出的时候在心中默念“放松”。

6将注意力集中到一些日常物品上。比如,看着一朵花、一点烛光或任何一件柔和美好的东西,细心观察它的细微之处。点燃一些香料,微微吸它散发的芳香。

7闭上眼睛,着意去想象一些恬静美好的景物,如蓝色的海水、金**的沙滩、朵朵白云、高山流水等。

8做一些与当前具体事项无关的自己比较喜爱的活动。比如游泳、洗热水澡、逛街购物、听音乐、看电视等。

9生容易,活容易,生活却不容易。别发愁,这个社会的和你差不多还很多,但是都快乐的生活着,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成功的,只要你努力对待每件事情,对生活认真一点,只要你认真对待每一天,不管你的人生怎么样,我相信都是精彩的。加油吧!

最后祝你能快乐的过好每一天!

你感觉空虚是可能是因为,整天无所事事,找不到自己在干那样。有很多事其实自己可以很好的去解决,但是由于懒惰就懒得动手,任何事都抱着这种态度,慢慢的,你就对很多事漠不关心,你一时轻松了,但是总感觉心里像少了些什么,觉得不自在。可能还有别的原因,但,我自己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总感觉空虚,一个人的时候就胡思乱想,越空虚就越紧张,但越紧张就越找不到自己该干那样,总之就是很烦很烦,其实要解决这个问题还得靠自己,多跟朋友一起玩,面对事情的时候不能抱那种事不关己的态度,你认真去学,去看,到时候就会得到别人的赞赏,那么你心里是不是会感觉非常非常的开心呢,就好像一个很难解决的问题一下子解决了,很高兴,然后就越有动力去做好每件事,虽然有点累,但是心里起码很充实,就不会觉得无聊,空虚了。记住,做事积极,认真的去完成自己能够完成的事,多跟朋友交流交流

1)缺乏人生追求   依照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的理论,人的需要是分层次的,位于较低层次的需要是生理性需要,位于较篇高层次的是情感性需要和精神性需要,人的需要是从低到高不断发展的。人们在比较贫穷,甚至要为起码的生存而疲于奔命时,很少会感到空虚和无聊,甚至会为一顿饱饭、一个热水澡而感到满足。人在贫穷和困顿时,追求的目标是具体的,同时受强烈的内驱力的驱使,会很少感到没意思。当社会相对富足了,人们不再为吃饭穿衣犯愁时,人的较高层次需要突出出来,人就追求自我发展,寻找新的生活目的,发现新的生活意义。如果未能如此,其他没有找到前进的动力,平淡的生活就会使人感到空虚无聊。如果常见这种情况持续发展,人就会觉得生活没有意义和价值,会感到什心么都没有意思,会对别人忙忙碌碌、生活得如此起劲而感到迷惑不解。 

2)所追求的理想破灭   一个有过追求,并为之努力奋斗,付出过热血和眼泪的人,当他突然发现所追求的理想是那样的渺茫、那样的不可思议时,或是自己所追求的理想不为大多数人所理解,而且自己也动摇了原有的信心、对自己采取否定的态度时,这时随着理想的破灭,留下的便是巨大的空虚。正如鲁迅所说的: “最痛苦的是醒后无路可走”,理想破灭后会使人心灰意冷,不再相信美好的理想的存在,否定有价值的东西,很难再为什么事情动心,所以古人说“哀莫大于心死”。  

3) 虚无主义的人生观   有些人信奉一些虚无主义的人生哲学,把人生看成是暗淡的、荒谬的、没有价值的东西。所谓的“看破红尘”,如果看破的“红尘”是名利地位和各种低级趣味,它则有一定的积极意义,能使人超越个人的恩怨得失,使人活得轻松、自在、洒脱;但如果看破的“红尘”是理想、信念这类有价值的东西,是要人们放弃奋斗与追求,则会使人迷茫、颓废,堕入虚无主义的泥潭。 

4)无所事事    每个人在社会中都扮演着一系列的角色,如父母、子女、配偶、朋友、领导、士兵……,每一种角色活动构成了他的独特的生活内容。在这众多的角色活动(亦即生活内容)中,有一种或几种角色或角色活动(职业角色、家庭角色)对他本人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构成了他赖以生存和发展、并维持其最基本的心理平衡的“个人支撑点”。例如,许多人把养育子女当作其个人生活的最重要内容之一,有的甚至当作是唯一的内容。他们在子女健康未离家时,终日为子女的衣食住行操劳,为他们求学、求职、择偶教奔波,虽然辛劳受累,却干得很带劲、很充实。一旦子女长大离家后,自己认为一下子不再被孩子们所需要了,原先所扮演的父亲或母亲角色开始部分或全部丧失,“个人支撑点”也随之倒塌。又如,许多人把工作看得很重,一旦离退休后,告别了先前的工作、生活方式,就会感到失落,一时难以适应。 

每个人活在世间,其实都是孤单的一人行。有些人时常感到自己很孤独,感到自己的世界十分空虚。为什么会空虚呢,内心像是有一个怎么样都填不满的大洞,找不到生活的意义。为什么网的小编就为大家科普一下为什么人会感到空虚,如何解决内心的空虚。

一、什么是空虚,感觉生活无意义

空虚/无意义感是一种对某种复杂的情感状态的主观描述。不同的个体对于空虚感的体验、空虚对于他们来说的意义,都是不同的。在比较典型的案例中,来访把空虚感描述成一种内在感受的贫瘠(impoverishment)无论是好的、有爱的感受,还是糟糕的、痛苦的感受。他们会感觉到,自己内在的感觉、幻想、愿望都是僵死的或者缺失的;他们还会感受到自己对外部的刺激缺乏足够的反应、或只存在机械的反应

信念、热情、与他人的亲近感,被没有生机的感受、无聊感、和流于表面的浅薄感所替代。他们往往感到自己与他人是区别开来的,对未来的幸福不报希望,无法爱他人关心他人,也无法回应他人对自己的爱与关怀。

空虚/无意义感对一些人来说是转瞬即逝的,对一些人来说可能是周期性的。但对一些人来说,尤其是边缘型和自恋型的病人,空虚感可以是一种长期蔓延的感受,甚至成为病人的自我体验中,最为基础的一种主观体验。病人会感到自己被空虚感所支配

也有人在感到空虚的同时,会伴随抑郁、愤怒、烦躁等其他情绪;长期感受到空虚,会逐渐地影响到病人的自我评价,病人会对自己产生负面的评价,认为自己存在某些故障,或者不具价值。

二、空虚的功能与优点,空虚的独特价值

并不存在好的或者坏的感觉,每种感觉都有它独特的作用与价值。而就如同愤怒、焦虑等负面情绪一样,空虚的存在也有它自己的功能。

1 不被允许的心愿,空虚常常,甚至可以说总是,发挥着一种重要的防御功能。

人们有一些不被允许存在的愿望,这种愿望被压抑了下去,压抑到自己的意识都遗忘了它们的存在这种对不被允许的愿望的压抑,是无聊感和空虚感的核心特征。空虚,是我们主观中能够体会到的缺失感,是那些被深埋的愿望、幻想的缺失/不在场带来的。

2 避免应对负面情绪(尤其是攻击性的情绪),当我们失去了一些爱的对象(这种失去有时是客观的,有时是主观体验上的),当这种失去伤害到了个体的自我价值感,我们是会感到愤怒和抑郁的。

尤其是,当这些爱的对象对我们如此重要,我们会被激发如此强烈的情绪。我们会想要攻击和伤害对方,产生关于征服、敌意、嫉妒、复仇的幻想;同时我们会感到强烈的低落、沮丧、使人疼痛的抑郁感。

3 空虚本身就能完成攻击、带来控制感

大部分的防御性的行为,都同时也是获得一些不那么直接的满足感的手段。用咨询室中的一个情景举例:当咨询师让病人尝试体会自己的感受时,病人执拗地坚持着以空虚感来回应。他们拒绝探索体验到任何感受的可能性,这往往会让咨询师体会到气人、不愉快某种程度上,当咨询师表现出愤怒,病人那些被空虚深埋了的敌意、愤怒、攻击感,就转而由咨询师来体验和表达了。在这个意义上,空虚的人通过坚持自己的空虚感,释放了一部分自己内部侵略性的感受。

意识到空虚给自己带来一些满足感,对个体克服空虚感来说非常重要。他们需要意识,虽然这种空虚经常被他们体验为一种不想要的情感状态,他们自己某种程度上也主动寻求了它。

三、为什么会空虚,空虚是如何发生的?

在这个部分,我们来谈谈个体是如何发展出空虚感的。

*发展出真我的孩子能感受到自己的存在,发展出假我的孩子则不能

Winnicott(1960)提出了真我/假我的概念。真我是怎么产生的呢?温尼科特认为,在刚刚出生的婴儿中,TA是没有外部世界的概念的,如果有个足够好的照顾者,TA就会觉得外部的世界是自己创造的,从而产生一种全能幻想:认为周遭的环境都是顺应自己的需要产生的。比如当婴儿饿的时候,照顾者会提供给婴儿食物,而婴儿觉得,食物是由于自己饿了所以出现,自己一旦不饿,食物就会消失。

虽然全能幻想听起来过分夸大,但全能幻想会让婴儿感到外部世界足够安全。婴儿的真我就在全能幻想阶段产生。婴儿会有自发的一些姿态,这些姿态体现了一种潜在的真我;而如果照顾者给予支持性地回应,让婴儿保持全能的自我,婴儿能从照顾者的反馈中感到安全与力量,并逐渐形成真我。

那些形成了真我的孩子,与自身的感觉有着良好的关系,他们能够自如地感知到自己的需要、愿望、恐惧、愤怒等等,并能够顺畅地让这些自身的感觉被以适当的方式表达(语言、行为等)。他们能感受到自身是活生生的,能体会到一个真诚的自己是存在的。因而他们也能比较自然地产生对未来的自己的期许,找到自己的热情所在,等等。

只有感受过自己意志的力量,才能觉得自己的存在是有意义的。

但是,有时候照顾者并不能满足孩子的全能幻想,比如,照顾者错失了孩子自发的手势或者姿态,而用自己的手势姿态来取代,也就是说,如果照顾者没能识别出婴儿的需求,而是将自己的需求强加在婴儿身上。这样会对婴儿的全能幻想产生挫折:婴儿逐渐意识到,自己不是世界的主宰,而是得依靠外界才能生存。

如果挫折适当,婴儿可以在挫折中逐渐产生个人边界,认识到什么是我,什么是非我,从而可以与外部世界产生联结。但是挫折一旦过度,就会形成创伤:婴儿感到外界过于危险,而真实的自我太过虚弱,所以必须用顺从照顾者的姿态,才能更好地生存,并因此发展出假我。

那些发展出假我的孩子,与自己的真实情绪是比较疏远的。对他们来说,体会到自己的内在感受,是无效的。他们存活所需要的,是适应照料者的情绪。因此他们久而久之,对外界对自身的期待会很敏感,却无法感受到自己的愿望、需要、情感。因为缺乏一个真实的自我,他们也好像无从和人建立真诚的链接。他们感觉不到自己活生生的存在,往往也欠缺对生的渴望,对将来的自我没有期待。他们慢慢发现,除了社会和他人对他们的期待,他们的内在是虚空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4563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8
下一篇2023-07-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