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才不遇,不被统治者赏识,但又热切期望自己大的抱负得以施展,可以为国建功立业的志向。
马诗通过咏马、赞马或慨叹马的命运,来表现诗人的奇才异质、远大抱负以及不遇于时的感慨与愤懑,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不被统治者赏识,但又热切期望自己大的抱负得以施展,可以为国建功立业的志向。“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这两句表达更为明显,采用了借物咏志的手法。表达了作者渴望早日建功立业的思想感情。
作者所处的贞元(785~805) 、元和(806~820) 之际,正是藩镇极为跋扈的时代,诗中“燕山”暗示的幽州蓟门一带又是藩镇肆虐为时最久、为祸最烈的地带,作者希望能扫除战乱,建功立业,但终是不被赏识。对马有所偏爱的作者或许受伯乐识马所启,结合自己怀才不遇的现实,
带着愤懑之情创作了此诗。
此诗与《南园(男儿何不带吴钩)》都是写同一种投笔从戎、削平藩镇、为国建功的热切愿望。但《南园》是直抒胸臆,此诗则属寓言体或比体。直抒胸臆,较为痛快淋漓;而用比体,则觉婉曲耐味。
了解诗词的背景,更有助于提高的快速掌握、记忆和理解。因为这样可以给想象和提高的鉴赏能力迅速不败,可以给理解的情感特色上增光添彩。例如:李白的《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充分了解了诗人李白是在豪饮高歌,抒发忧愤深广的人生感慨,有了对这些背景的了解,对这首诗的理解就更近了一步。
古诗词中所抒写的思想感情非常宽广常宽广,涉及最多的是以下几个方面:
1.忧国忧民 指诗人通过诗歌表现山的为国家前途和人民命运而担忧的思想感情。忧国忧民的感情包括:
(1)战乱离散的痛苦,如杜甫的《春望》;
(2)同情人民的疾苦,如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3)反映社会黑暗,揭露统治者腐朽,如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4)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如林升《题临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儿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5)抒写山河沦落、国破家亡的痛楚,如陆游的《示儿》、文天祥的《过零丁洋》;
(6)揭露统治者的横征暴敛、穷兵黩武,如杜甫的《兵车行》。
2.建功报国 指诗人通过诗歌表现出的渴望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思想感情。建功报国的感情包括:
(1)保家卫圉的决心,建功立业的豪情,知王昌龄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陆游的《书愤》;
(2)贬官谪居的怨恨,仕途失意的苦闷,如白居易的《琵琶行》、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3)怀才不遇的寂寞,报国无门的愤慨,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同亭怀古》《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
(4)年华易逝的感慨,壮志难酬的悲叹,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3思乡怀人 指诗人通过诗歌表现出的思念家乡、牵挂亲朋的思想感情。思乡怀人的感情包括:
(1)天涯羁旅的愁思,如温庭筠《商山早行》:“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需。槲叶落山路,枳花照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同塘”;
(2)思亲念友的孤独,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3)边关征夫的思乡之情,如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4)闺中怨妇的怀人之情,如王昌龄的《闺怨》、欧阳修的《踏莎行》(候馆梅残)。
4 淡远高雅 指诗人通过诗歌表现出的摆脱世俗、境界高雅的思想感情。淡远高雅的感情包括:(1)寄情山水的悠闲,退隐田同的淡远,如王维的《山居秋暝》、盂浩然的《过故人庄》; (2)远离官场的险恶,归耕隐居的自在,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5感时伤逝 指诗人通过诗歌表现出的世事变迁、昔盛今衰的思想感情。感时伤逝的感情包括:
(1)昔盛今衰的沧桑,世事变迁的感慨,如姜夔的《扬州慢》、刘禹锡的《乌衣巷》;
(2)青春易逝的伤感,时不我予的焦虑,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6.儿女情长 指诗人通过诗歌表现山的闺怨挚爱、追求幸幅的思想感情。儿女情长的感情包括:
(1)恋人的挚爱,如《诗经·静女》:“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静女其变,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2)对自由爱情的追求,如韦庄《思帝乡》:“春日游,杏花吹满头。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
(3)对负心者的不满,如《诗经·氓》;
(4)揭露扼杀爱情的罪恶,如《孔雀东南飞》。
7.离愁别绪 指诗人通过诗歌表现出的依依难舍及别后忧愁的思想感情。离愁别绪的感情包括:
(1)依依小舍的感情.如柳永的《雨霖铃》;
(2)情深意长的勉励,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陈述心志,如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
开篇明义,《次北固山下》是唐代诗人王湾的一首诗。怎样透过诗句去分析解读诗人的情感脉络呢?且听小话诗词为您解答。
先简单说一下诗人王湾和他写这首诗的缘由吧。了解了这两点之后,对于解读这首诗是也很有帮助的。
王湾,洛阳人,学识渊博,公元712年考中进士。第二年春风得意的诗人到江南一带漫游,借以饱览名山大川,游览风景名胜,探寻人文古迹。
诗人王湾从洛阳出发,沿着京杭大运河一直到古城瓜州,然后乘船渡过长江抵达镇江,接着诗人又去了苏州游玩。
蜚声诗坛的名作《次北固山下》,就是诗人王湾途径镇江北固山时写下的,原诗如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王湾的这首五言律诗,开篇两句“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大意是说:郁郁葱葱的山外是旅客的道路,船航行在绿水之间。这两句表明诗人王湾此时正在旅途中,乘船正好经过长江边的北固山。
在唐宋时期,北固山的东、西、北三面临江,形似半岛,山势突兀险峻,形势险要,江山相雄,雄踞镇江城之东北,登顶眺望,正是诗人释法平笔下“金焦两山小,吴楚一江分”的壮美景象。
北固山因此也得到了“天下第一江山”的美誉,北固山也因壮美的风光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而著名于世。
史料记载,唐德宗建中二年(781年),朝廷在润州(今江苏镇江)设置浙东西边防节度使,将润州改名为镇海,也称镇海军节度使。
在唐代,长江南北两岸的城市镇江与扬州之间的江面宽达三十余里。唐代著名诗人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孟浩然在扬州时,曾隔江遥望镇江北固山,写下诗句有诗“北固伤江口,夷山近海滨”。
刘长卿在镇江任职时,也曾写下“气混京口云,潮吞海门石。孤帆候风进,夜色带江白”的诗句。可见在唐代,北固山下的长江江面是很宽阔的。
沧桑桑田,唐代北固山下的长江江形与现在也不一样了。即便是如今,北固山下的长江江面依旧很宽阔,江水流经镇江,汇入东海。船行在北固山下的江水中,水天相接,烟波浩渺,人们那依稀能感到江水犹如大海一样的气势。
再回到诗中,诗人于隆冬季节从飘雪的北方乘船来到江南,江南的风光给诗人带来了惊喜。因为呈现在眼前的山水与昔日自己在洛阳看到的山水是截然不同,这不光体现在山水的色彩上,也体现在山水的形貌上。
诗人用“青”与“绿”这两个极富色彩感染力的字眼,描摹屹立在眼前的北固山和横卧在眼前的长江。以“青”字和“绿”字来点染眼前的山水,用词是非常精准的。
诗人在描摹北固山和长江的时候,还从仰视和俯视这两种不同的观察角度进行了细致的观察。诗人伫立船头,往上仰视,看到的是屹立在江边的青翠葱郁、雄奇险峻的北固山;往下俯视,看到的是横卧在眼前的碧涛万顷的江水。
山峙江边,水涌船行,诗人一路尽情饱览江南的风光,青山绿水尽收诗人眼底,一派美好的江南春色呈现在诗人眼前。然而,就在这盎然的春意之中,诗人却身在旅途,漂泊于遥远异乡的浩渺烟波之上。
诗人舟车劳顿,人在旅途中,船行碧波上。离家已有些时日了,诗人不免思念起故乡的亲人来,他渴望故园的抚慰、亲人的温暖。
然而诗人并没有直抒胸臆,而是借着青山绿水的景物描写,从“客路”与“行舟”两个表明羁旅的词语着手来写的,字里行间的漂泊羁旅之情也是显而易见的。
接下来诗人写道:“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诗人一路行来,经过长途劳顿之后,船至北固山下,视野豁然开阔。
诗人伫立舟头,放眼远望,宽阔的江面潮水涌动,这潮水又是那样充溢,仿佛把江岸推向了更遥远的地方。
此时,诗人的视线由远及近,他看到高高悬挂的船帆。一个“正”字,表明江风轻微,一个“悬”字,进一步表明江风似有若无。
诗人眼前的江水、江风都是那样平静。我们也仿佛体会到此时诗人的心境,以及他沉浸在这开阔壮美的环境中的轻松与惬意。
如果说,开篇两句中诗人用从高到低的视角来描写山水的话,这两句就是从远到近的视角来写江岸和行船。
远处的江岸,是诗人放眼所见之景;近处游动的客船上,诗人伫立在船头。诗人的审美视野,就是这样从远到近地移动着。
新春即将来临,浩浩荡荡的潮水涨满了长江,两岸间的距离便显得格外辽阔,给人的视觉上带来豁然开朗的感觉。行驶在宽阔平静的江面上的船只,船帆高高悬起,诗人乘着江面的春风,向前方迤逦前行。
接下来诗人写道:“海上生残夜,江风如九年”。这两句描写的是诗人见到的江面上的清晨景色。诗人只是用十分简洁的语言,就将一轮红日在黎明时分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的壮观景象描写了出来。
由于诗人抓住了江面清晨景色的特点,所以在描写中突显了这一特点,给人以新颖的眼前一亮的感觉。也可见诗人高超的炼字造句的能力。
海上的旭日和黎明前的夜色构成一幅宁静而不失温馨的画面。初升红日的霞光投射到诗人泊船的江面,驱散了残夜时分笼罩在诗人身边的夜色与寒意,让诗人仿佛觉得江上的春天提前来到。
诗人以时间为序,用写意的手法描绘出白天与夜晚两幅江南山水画。江南的青山、绿水、和风与红日让诗人沉浸在一种对宁静美的惊喜中,也让诗人沉浸在一种对壮美的大自然的叹羡之中。
这两句在内容上由时间转人空间,在写法上由实写转人虚写,既承接了前几句中对春景描写的文意,也自然过渡到后边的思乡之情中来。
诗人运用生花妙笔,把唯独在春天清晨的辽阔江面上才能够观赏到的优美景色,摄纳到自己的诗篇中,以其生动的画面为人们呈现了北固山山水的特色描摹了出来。
由于它能够以高度精确的语言,敏锐地捕捉到黎明之时、春江之上的独特景色,显示出特定 的时空表征,从而产生了引人入胜的审美效果,成为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王湾同时代的文人殷璠在《河岳英灵集》里记载:当时的宰相张说,曾将王湾的这两句诗题写在自己办公室的墙壁上,让其他文人模仿学习: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诗人已来,少有此句。张燕公手题政事堂,每示能文,令为楷式。”
最后二句,诗人终于转人明确的抒情,但他的情感仍然蕴含在具体可感的形态之中,凝聚为带有浓厚传统色彩的诗歌意象。
时值辞旧迎新之际,身在青山绿水之间,满目鲜丽的春色,自然会引起诗人浓郁的故园之思。江面旭日东升、春意萌动,诗人行舟于绿水之上,继续向青山之外的客路驶去。
这时候,一群北归的大雁正掠过晴空,大雁正朝着洛阳的方向飞行。诗人想起了“雁足传书”的故事,还是托雁捎个信吧:大雁啊,烦劳你们飞过洛阳的时候,替我问候一下家里人。这两句紧承三联而来,遥应首联,全篇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
于是,他的思绪很自然地与家书和千里之外的故乡洛阳联系在一起。于是,全诗的最后两句也就成了诗人这次漫游江南时心情的一个注脚。
雁足传书的典故,出自《汉书·苏武传》,是我国古典诗歌中很常见的写法,诗人常借这个典故表达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
王湾在诗中“归雁”,与雁足传书的典故是同源的。不仅因为它是传递“乡书”的使者,还因为在春天来临之时, 作为候鸟的大雁可以展翅北迁,而诗人自己却不得不漂泊异乡,只能够翘首北望。
这两句由描写新春之景,转而抒发思乡之情,总结全篇,韵味悠长。全诗以写景为主,境界开阔,绘画细腻,而诗人的主观感情只是隐含在对北固山山水浓描淡写的笔触里,并不直接表白出来。这两句婉曲传情,含蓄隽永,读来让人回味无穷。
王湾的这首寓情于景的山水诗,为人们描绘了形态毕现、色彩纷呈的北固山山水图卷:青翠的北固山,辽阔的长江,江面的夜色、黎明,水天一线升起的红日,江南的春色,尽入图卷,尽收眼底。
王湾的这首诗融情于景,情景交融、通篇描绘新春之景,而又处处隐含思乡之情。诗人用“山光水色入画来”的细腻笔法在诗中注入感情。
读了这首诗,我们不但会醉心于祖国壮美绚丽的大好河山中,而且诗人的思乡之情也能让今天的我们在心理上产生强烈的共鸣。
好了,我的回答完毕,希望我的回答能给您带来帮助。好诗共读,佳作共赏,让我们一起学习我国优秀的古典诗词,在古典诗词的海洋中徜徉,领略古典诗词的魅力。
这要从诗人所用的事物来看,一般诗歌有思乡、官场失意、离愁、殇恋和表明意志的情感。
其实仔细看来很明显的,思乡的话以《回乡偶书》为代表,会直接写出来。
官场失意以王昌龄的《从军行》系列为代表,一般会写自己在某个地方恨不能为国家效力,或者是以女子闺怨暗喻自己在官场无法被重用。
离愁的话一般会提到“柳”(谐音“留”),“长亭”(古代送别的渡口)和“舟”一类的交通工具,可以看看《雨霖铃》,例子较全。马致远的《汉宫秋》也颇为经典。
殇恋以李清照后期的作品为最,比如《声声慢》,会回忆从前往事,事物例子一般是“雁”。
表明意志就多了,陶渊明《饮酒》就是最出名的例子,还有周敦遗的《爱莲说》、刘禹锡的《陋室铭》也很经典。
一般诗词的情感都是看句中例子来判断的,多看看就知道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