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情不忠越来越多,约22%的夫妻因性障碍婚姻破裂!

感情不忠越来越多,约22%的夫妻因性障碍婚姻破裂!,第1张

性学家金赛博士在20世纪50年代做过一项调查,对象是40岁以下的女性,其中26%的人承认有过婚外情。此后,这一比例一直在上升,在最近的一些调查中,男女比例几乎相等。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类性主题调查中,男性更容易自吹自擂、虚张声势,而女性会有更多的掩饰和否认。这是查看调查数据时需要同时考虑的变量。

然而,日本新闻网站NewsPost7对1000名已婚女性进行的调查显示,超过20%的受访者有过外遇经历。这个数字也在逐年增加。

婚后哪一年开始有外遇?

结果

第一年373%。

2“第二年”147%

第三年133%。

4“第四年”67%

剩下的28%是第五年以后的事情。

专家分析,大部分人新婚后对婚姻中的新情况不满,部分女性会求助于上司甚至朋友,从而产生婚外情。在这次调查中,我们还询问了受访者出轨的原因。

排名第一的是“对丈夫不满”

第二位是“不知不觉”

第三名是“因为喜欢”

第二种选择,大部分受访者在和朋友、老板聊天喝酒时,不自觉地吐露了自己的家庭问题。这种场景是:“聊天的时候发现对方和自己是一个高中的。”“和老板聊天的时候发现自己也有和老板一样的烦恼”“就是觉得两个人很合得来。”“不知道怎么样,我喜欢”,等等。

专家分析,很多人婚后依然保持着与婚前恋人的关系。在另一项对400人的调查中,15%的受访者从婚前到婚后一直保持婚外情。

经过对被采访者的仔细询问,事情的原因如下。

老公不爱说话,总想着自己。

整天摆出一副无趣的嘴脸,不在乎自己。

家庭主妇行事优柔寡断,没有主见。

性生活紊乱,双方不般配。

前三个原因都不算什么。情侣之间可以多沟通,互相分享自己的想法和心事,这样才能互相理解,互相照顾。这是第四个原因,但这是一个情感禁忌。

性生活紊乱是男人最怕的一个词。男性一旦被诊断出性功能障碍,不仅会让自己的脸蒙上灰尘,还容易导致家庭裂变。绝大多数患性功能障碍的男性是后天获得的,或受疾病影响,或心理障碍,或走入误区,或重或轻。

根据《2013亚太区性行为和性满意度调查报告》,每三个成年男性中就有一个患有不同程度的性功能障碍。中国成年男性总数为46亿,也就是说,中国有超过15亿的性功能障碍患者。

性健康问题严重影响性满足,伤害两性关系。在中国,近90%的夫妻或伴侣认为性障碍对他们的关系有负面影响,30%的男性和40%的女性因为性障碍而拒绝发生性关系,21%的男性和22%的女性因为早泄而产生感情和婚姻破裂。

所以,男性遇到生殖系统疾病,尤其是遇到性功能障碍时,一定要注意。应该及时治疗,避免治疗失败。不要因为面子而隐瞒自己的病情,也不要盲目吃药,以免耽误造成伤害。

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对策分析

 从现代心理学角度分析,目前大学生的心理状况令人担忧。最近几次心理健康调查表明,大学生已成为心理弱势群体,心理处于不健康或亚健康状态的学生约占50%左右。那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有哪些?有哪些对策可以应对的呢?现随我一起来欣赏下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对策分析论文。

 一、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原因

 (一)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大学生是推动社会前进的重要力量,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应引起高度关注。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大学生承受的压力逐步加大,容易产生心理问题。新时期,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有:适应问题、学习问题、人际交往问题、恋爱与性心理问题、就业问题,等等。

 1适应问题

 大学生适应问题主要是指大学生对新的大学校园环境及生活不能从心理上很好地适应,这类问题主要发生在大一新生中。据一项调查显示,对大学生活感到不适应的比例约占25%。从高中到大学,面对环境的巨变,一些学生会产生内心冲突,出现心理问题。一方面,是生活上的不适应,包括对环境的不适应,独立生活的不适应,以及人际关系的不适应。大部分新生都是从一个生活多年的地方来到一个陌生的城市,是第一次远离父母独立生活,因此会感觉到孤独和寂寞。另一方面,很多学生会产生心理上的不适应,主要是因为高中时期有明确的奋斗目标,有老师、同学的相伴,而到了大学以后没有了奋斗目标,人际关系还没有建立,因而感到迷茫、困惑。

 2学习问题

 进入大学以后,部分学生由于学习奋斗的目标暂不明确,对专业的了解不全面,以及对大学学习方式方法的不习惯等,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有的学生感到无所适从。大学生的学习问题主要表现在学习目标不明确,缺乏学习动力,学习方法的不适应。高中时期,学生的学习目标是考上大学。到了大学以后,一些学生没有了学习目标,失去了学习动力。另外,中学教育从课前预习到课堂听课、做笔记,再到课后作业都是老师安排,养成了被动学习的习惯。大学阶段主要是由学生自己安排学习和复习,一些学生由于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因此对大学的学习方式表现出不适应。

 3人际交往问题

 人要想在社会上获得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目前大学生人际交往存有三种问题:不愿交往;不敢交往;不会交往。

 第一种是认为人们之间不需要交往,孤独、孤僻;

 第二种是缺少自信,怕被拒绝;

 第三种是交往技能缺失,出现交往技能障碍。大学生在大学阶段提高人际交往能力,以备将来立足社会之需,是很有必要的。一些大学生由于性格和交往能力的局限性,不敢交往和不善于交际,导致人际关系不好,心理上孤独,情绪上压抑,从而产生心理障碍,可能会导致极端行为的产生。

 4恋爱和性心理问题

 大学生的性发育基本成熟,感情处于冲动期。由于此方面的知识欠缺,加上其他因素的影响,少数大学生对性心理和恋爱方面的问题不能正确认识和解决,因而陷入困惑之中①。大学生中常见的恋爱问题有单恋、暗恋和失恋等。恋爱最使人激动,也最容易给人带来痛苦。

 5就业问题

 我国实行大学生自主就业、双向选择以来,使大学生面临较大的就业压力。特别是高校扩招之后,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增大,竞争激励,甚至出现一些困难,由此而引发的大学生心理问题更突出,在大四毕业生中表现尤为明显。许多大学生在毕业前或毕业后都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心理问题就凸显出来,而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问题更严重。

 (二)大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大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大学生自身原因和外部环境的影响。现在的大学生大都是“90后”,从小受到父母的百般呵护,成长的道路非常顺利,很少遇到挫折。因此,他们承受挫折的能力普遍较差。加上他们正处于心理的相对稚嫩和生理的相对成熟期,对恋爱和情感问题往往躁动不安,从而产生一系列的心理问题。武汉大学关于“遇到挫折心态”的调查显示:在抽查的“90后”800名新生中,有723%表示在遭遇挫折后,心理会留下阴影;甚至有51%的新学表示自己会因此一蹶不振。只有94%的新生表示愿意“总结经验,从头再来”。这组数据表明,大多数“90后”大学生心理素质偏弱,抗挫折能力明显不足②。

 大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外部原因主要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方面。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是长远的,也是最重要的。大学生中独生子女占多数,他们缺少集体锻炼和生活的影响,加之祖辈、父辈的过分呵护,导致他们任性、敏感、自我为中心,抗挫折能力弱,合作意识、集体意识淡薄,等等。学校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大学管理制度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的时间和自由的'空间,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很多学生不适应大学生活便会产生心理问题。另一方面当前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比较薄弱,也容易使学生产生一些心理问题。社会方面的原因。随着大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加,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本来就很脆弱的他们产生了更大的心理压力,尤其是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

 二、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对策研究

 近年来,很多学者都提出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措施,下面笔者主要针对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提出看法。

 (一)建立高校心理危机四级预防和干预体系,预防和处理心理危机事件。

 建立高校寝室、班级、学院、学校四级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体系,一级预警:寝室,充分发挥室长、学生干部、学生党员的骨干作用,用多种方式积极了解同寝室的同学,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就立即告诉班主任和辅导员。二级预警:班级,充分发挥班级心理委员、学生干部、学生党团员的骨干作用,关心同学,广泛联系同学,通过多种方式,了解同学们的思想动态和心态,一旦发生异常情况,及时向辅导员、班主任报告。三级预警:院(系),各学院任命专人做兼职心理辅导员,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和心理问题高危人员预警库。辅导员、班主任要密切关注学生异常心理、行为,有针对性地与学生谈话,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困惑,一旦发现重要情况就立即向有关领导、有关部门报告,并在专业人士指导下对学生进行及时干预。四级预警: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学校设立专门的心理咨询中心,每年对大一新生进行心理素质测量,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及时提供心理辅导。另外,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对全校师生开放,为全校师生提供专业的心理辅导。从寝室、班级、院系到学校的四级危机预防体系,可以迅速反映心理危机,有利于及时发现心理危机并及时干预。

 (二)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

 普及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学校应该开设心理健康方面的必修课程,让学生都学到基本的心理健康知识。除了开设相应的课程以外,还需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活动,通过活动的方式将心理健康的知识传达给每一位同学。学校每学期可以开展一次心理健康宣传月活动,通过讲座、班会、征文、摄影、绘画、发宣传单等方式宣传心理健康方面的信息;另外要求每班每学期至少开2次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题班会,通过收集本班学生近期存在的心理问题,然后在班会上讨论,最后由班主任提出解决心理问题的办法。

 (三)开展心理问题专题教育,对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开设专题教育。

 在大学生成长的不同时期,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不一样的,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应该区别对待,给予针对性的辅导。一方面,高校可以把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分成几个板块,对这几个板块开展专题教育,比如本文提到的大学生适应性教育,大学生学习方法教育,大学生人际交往教育,大学生恋爱和性心理教育,以及大学生就业教育。另一方面,高校还应该针对不同年级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开设针对性的心理健康课程教育,帮助学生认识不同时期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以及寻找正确的解决办法。如对大一学生应注重适应性心理问题的辅导;对二、三年级学生,重点应该放在目标教育、德才教育和情感教育,帮助他们提高心理调节能力,使他们在遇到问题时能正确判断并采取正确的方法;对大四毕业生则应该进行择业观教育及相应的心理辅导,帮助毕业生树立自信、坚强的品格,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竞争,在遇到挫折后能够用自我调节的方式调整自己的心态。

 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责任重大,以上提出通过建立心理危机四级防预体系、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对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进行专题教育三项措施,减少和预防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注释:

 ①唐柏林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6

 ②党光磊“9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人力资源,201311

 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原因

 大学阶段是一个人身心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长期以来,贫困大学生的经济求助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其实一些大学生的“精神求助”同样不容忽视。据北京高校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研究课题组的一项调查显示,北京市有165%的大学生存在中度以上的心理卫生问题,其中女生的心理健康差于男生,低年级学生差于高年级学生,农村学生差于城市学生,来自边远山区的学生存在心理问题的比例最高,为19%。

 大学生的心理困惑从何而来?概括来说就是一“高”一“低”:高,大学生是个承载社会、家长高期望值的群体,自我成才欲望非常强烈;低,其心理发展尚未成熟,缺乏社会经验,适应能力较差。正是这欲与不能之间的矛盾造成了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具体来说,我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考虑。

 家庭教育的影响

 1、不适当的教育方法和教养方式。长期以来,在高考指挥棒的调遣下,学校和家长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往往采用应试教育的方法,只重视智力教育,而没有将培养学生心理素质渗透到其中,忽略了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同时,在教养方式上,相当一部分家长因为受教育程度较低,多采用简单、粗暴的传统的家长制手段。这种消极的教养方式,容易使子女形成敏感多疑、自卑易怒、抑郁焦虑、偏执敌对等不健康的品质。总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与学校、父母的教育观念、家庭教养方式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正相关系。

 2、大学生家庭教育的忽视。相当多的家长在子女考入大学后将更多的精力转移到提供经济支持上,而对子女的心理成长问题则关注不够。家庭教育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大学阶段的家庭教育是以往各阶段家庭教育的延续,但又有其特殊性,这主要体现在对大学生的家庭教育主要是非智力因素的教育,其内容是配合学校、社会进行综合素质培养。这就要求家长要不断学习新的教育观念,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做好其心理压力的调节和疏导工作。

 社会现实的影响

 市场经济中的激烈竞争在促进社会各方面飞速发展的同时亦造成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紧张的生活节奏和巨大的工作压力使人感到精神压抑、身心疲惫。改革开放给大学生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但随之出现的一系列社会不良现象亦使大学生在心理上产生了诸多矛盾,甚至切身感受到社会转型期的阵痛,这使得大学生人格弱点泛浮出来,形成心里疾患。

 人的心理素质是伴随着人的成长而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由于我们过去忽视了对青少年心理素质的培养和训练,因此,加强高等教育中的心理素质教育尤显重要,只有心理素质提高了,大学生才能正视社会不良现象,才能变压力为动力,更好地争取和把握社会机遇。

 高校心理咨询工作欠缺

 学校教育在一个人格的形成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正值青春期的大学生身心发展趋于成熟,但尚没有形成完全健康的人格。从现在大学生的心理困惑看,许多都是由于人格障碍而导致的。然而,据报道,北大校医院心理咨询中心每周一至周五下午应诊,预约就诊的患者已经排到了两个月以后;北京522%的高校至今还未设立心理咨询机构,亦没有经过专门训练的心理咨询教师,学生的许多心理问题仍被混同于一般的思想问题施以不科学的教导。

 针对当前的现状,高校应逐步完善两个方面的工作:其一,建立专业化队伍,强化心理咨询功能。心理咨询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没受过专业训练的人容易在引导方法上产生偏差,因此建立一支合格的高校心理咨询队伍时不我待。其二,心理教育课程化、多渠道开展。在大学阶段绝大多数学生碰到的只是些寻常心理问题,对寻常的心理问题走预防之路远胜过“亡羊补牢”。学校应根据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有针对性地开设相关的课程,同时,通过校刊、校广播站、校园网等载体,大力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使大学生学会自我心理调适,消除心理困惑,提高承受和应对挫折的能力。

;

人生是一场负重的狂奔,需要不停地在每一个岔路口做出选择,而每一个选择,都将通往另一条截然不同的命运之路。——沧月

命运选择,何去何从

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伴随着不少选择,有的选择微不足道,无伤大雅;有的选择却关乎到我们的人生方向。

有的人因为做出了正确的选择而获得了一帆风顺的人生,从此便一片坦途;而有的人却因为在选择上出现的偏差,从此便默默无闻,走进人生的死角。

人生的道路还得自己去走,既然是选择了,即使它并不是自己想象中的那个样子,也得咬牙将它走完。但这条路究竟怎样,却只有择路人自己知道。

北大女硕士苏黎杰放弃了高薪工作,反而毅然选择回家当起了油漆工人,在长期的工作与生活当中,却称自己从来不敢参加同学会。

苏黎杰这样的选择自然是让人诧异的,那她究竟又为何使自己的人生发生如此巨大的改变呢?

高学高薪,任性放弃

良好的学历以及高薪的工作都是吸引着世人无限向往的,毕竟这也预示着更轻松更富有以及更体面的生活,然而苏黎杰却出人意料地选择了放弃。

苏黎杰这样的选择自然是十分任性的,这不经让人去猜想:她是不是拥有极好的家庭背景支撑她去浪费自己身后雄厚的资本,去挥霍自己宝贵的青春。

然而事实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苏黎杰并不是出生于豪门望族。她出生于河南一个普普通通的家庭当中,父母都是靠劳力打拼维持生计的平凡人。

苏黎杰的家庭并不富裕,父母常年奔波也只能勉勉强强解决温饱问题。但即使是这样,生活物质的贫穷并没有阻挡父母对苏黎杰的期望,也丝毫没有吝啬在她教育上的投入。

俗话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小小年纪的苏黎杰便十分懂事,不仅体贴父母辛劳,常常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而且她还立志高远,决心走出贫困的农村而拥有一番自己的事业。

当然,苏黎杰在学习上也没有丝毫懈怠,一直刻苦努力保持着优异的成绩,虽然身处偏远的农村,但考上北大的梦想却一直在苏黎杰心中根深蒂固。

北大梦想,如愿以偿

终于,经过十年寒窗苦读,苏黎杰终于走到了高考的战场上,然而她却并没有如愿考上北大。这一次,苏黎杰的愿望落空了,但她却没有放弃对北大的坚持,既然高考没考上,那么她便下定决心攻读北大硕士。

正是因为这样的坚持,苏黎杰在大学时期也没有丝毫懈怠,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苏黎杰如愿以偿地考起了北大的硕士,进入了不少人梦寐以求的北大学府。

她期待着自己北大毕业之后,能够找到一份安稳的工作,能够获得很高的收入,也能够在大城市里成家立业,从此过得体面的生活,或许这就是苏黎杰原原本本想要选择的人生吧。

不得不说,苏黎杰是个彻头彻尾的理想主义者,为了理想可以不断奋发,然而却又在面临困难时不安于现状,反而选择了放弃。

一直都生活在象牙塔里面的苏黎杰哪知道世事的艰难以及生活的不易呢,即使是严格按照自己选择的人生去奋斗,也不一定能够事事都如愿以偿,现实给了她沉重的一击。

虽然苏黎杰如愿从北大顺利取得了硕士学位,刚刚毕业的她也在一所高校里面找到了一份教职工作。

每天面对着学生的规律生活以及有限的工资,这样的生活让苏黎杰感到枯燥与乏味,这似乎与她想象中的那种生活相差甚远。

生活琐碎,碌碌无为

于是苏黎杰还是选择了辞职,转而进入了一家公司当职员。但在这里她也依旧碌碌无为,为了生活开始了无休止的奔波与劳累。

在大城市里的高消费与快节奏让苏黎杰难以适应,很快她便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困扰。毫无疑问的是,她最终还是被大城市的生活琐碎击败,她也开始想念家乡的平静与安宁。

就在这时,一个房地产公司找到了苏黎杰,打算为她提供一个高薪的工作岗位。这样的高薪工作往往是常人梦寐以求的,而这或许将会成为苏黎杰人生的转折点,倘若抓住机会,她的生活将迎来的无疑是广大的前途与物质的富足。

然而苏黎杰却选择了放弃“北漂”,毅然离开了困扰着她的城市,反而回到了家乡。

平平无奇,艰难维生

相比繁华的大城市,苏黎杰的家乡却只是一个平平无奇的小城镇,当时三十岁的她也只是待在父母家里浑浑噩噩的度日。

父母对她的选择当然是不解的,一个北大硕士不好好找城市里面享受高薪的工作与体面的生活,反而回家待着,这成何体统。

更多的则是左邻右舍的闲言碎语,他们议论着苏黎杰的无所作为,同时还投来鄙夷与不解的眼光。

眼看着邻居们的闲言碎语越来越多,自己整天待在家里惶惶度日也不是办法,更何况苏黎杰也的渴望着能拥有一番事业以此来养活自己,好为家里减轻负担。

终于,她还是走出家门,出人意料的是,高学历的苏黎杰并没有继续她高薪体面的工作,反而是转行做起了又苦又累的油漆工人。

一个北大硕士,竟然做了油漆工人,这样的选择更是让人议论纷纷。但苏黎杰似乎却乐在其中,虽然工作艰苦,她也没有丝毫的怨言,这一做就是好多年。

相比苏黎杰的艰难处境,她的同学们却个个事业有成,生活美满,在大城市中各自展现着自己的才能。

或许也正是因为如此,显得苏黎杰的工作太过平凡卑微了,碍于面子,苏黎杰也从来不敢参加同学聚会,以维持自己的尊严。

虽然苏黎杰有着北大硕士的高学历,但她却选择放弃高薪工作转而做起了油漆工人,在平凡的生活中默默无闻地奋斗着,她称这种日子很踏实,精神很放松。

即使是面对众人的非议,那又怎样呢?只管走好自己的路,不违心就好,无论别人怎样说,就当是过眼云烟吧。

原标题:广州人相亲花费全国第二

昨日,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与某婚恋网站共同发布《2013年中国人婚恋状况调查报告》。该报告采用网上发布问卷、在线收集调查结果的方式进行,数据收集历时两个月,共收集调查资料103284份,有效问卷95731份。调查对象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调查结果显示,有超过五成的单身人士认为自己“不幸福”,尽快“脱光”仍是不少单身者2014年的最大愿望。

文、表/记者胡亚平

热点一:

七成女性要伴侣收入多己一倍

男性该挣多少钱才能让伴侣满意?婚前该不该进行财产公证?结婚该不该要聘礼?针对婚姻所需要面对的经济问题,男女双方持有截然不同的看法。

调查显示,女性对男性的经济要求期待非常高,774%的女性要求男性的收入要比自己多一倍,而男性多数对女性的经济能力没有过多要求。

在“如果未来伴侣很富有但想进行婚前财产公证”这一问题的选择上,743%的男性表示完全理解,而只有44%的女性认同这一观点。

点评

全国妇联家庭婚姻协会秘书长樊爱国:如果情感和性格契合,有实力的女性应该要敢于“下嫁”。

热点二:学历越高越想生二胎

调查显示,生不生二胎与被访者的学历、收入直接相关。其中,在独生子女中,仅有不到一半的人愿意生二胎(47%),30%的人还在犹豫。

学历也是衡量“生二胎”意愿的主要指标,调查结果与人们以往“越没文化越想生孩子”的想法截然相反,586%的硕士以上学历者表示考虑会生二胎,而仅有441%的大专以下学历者会考虑生二胎;而选择不会生二胎的人群中,硕士及以上学历者占251%,大专及以下学历者占309%。

收入水平也成为人们是否生二胎的“分水岭”,月收入2万元以上的受访者,生二胎的意愿非常强烈,达到714%,而月收入在2000元以下的受访人群希望生二胎的人数只占该收入水平总人数的446%。而在性别方面,男性想生二胎的意愿是女性的两倍。

点评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应用顾问王治国:只有一成左右的人会把能否生二胎作为择偶标准,说明大部分未婚人士对这个问题还是有比较理性的态度,没有将能生育多少子女数量作为左右自己择偶的主要标准。

热点三:天津人相亲花销最低

相亲作为现代人脱单的主要途径之一,让人又爱又恨。尤其是对男性而言,相亲该花多少钱一直是个纠结的问题。根据调查报告显示,高达448%的女性认为首次相亲男性花费较多是大方的表现,而认同这一观念的男性只有261%。

在城市相亲花费榜上,调查涉及的28个直辖市或省会城市中,合肥以人均每次花36346元高居榜首,广州以30059元名列亚军,而上海以25748元排在第15位,北京则以22554排在22位。而相亲花费最少的城市是天津,平均花费为19554元。

对于“第一次相亲,男性如果花钱少,女孩倾向于认为“这人很抠门”(318%),只有228%的人认为“这人很节省”。34%的男性则认为这是因为“没有看上相亲的女孩”。

点评

国家高级心理咨询师周小鹏:未婚男女应该调整对相亲的看法,把相亲当做社交途径。真正成功的相亲不在于首次相亲花费了多少,而是在于双方沟通的能力。

热点四:子女靠“躲”避逼婚

“每逢佳节被相亲”,调查显示逼婚是单身人士面临的最普遍问题,而80后是遭遇父母逼婚的主要年龄群。而面对父母的逼婚,男性和女性共同的首选方案就是“躲”。659%的女性和559%的男性选择想尽办法躲着父母;其次是降低择偶要求,做出这一妥协的男性单身人士比女性更多,368%的男性会选择降低要求,仅有285%的女性选择降低要求。

点评

国家高级心理咨询师周小鹏:父母与其操心子女什么时候结婚,不如关注子女如何提高对待婚姻的耐性,特别是一些“闪婚”、“闪离”的80后、90后,反而会因为婚姻的不稳定性更加抗拒婚姻。

热点五:不到而立不算晚婚

到底多晚结婚算晚婚?这是很多单身男女最关心的问题,此次调查报告针对这一问题做出专门调查。结果显示,30岁是普遍认同的“心理晚婚线”。

另外,对“剩男”“剩女”的看法,382%的男性认为30岁结婚已经算晚婚,411%的女性也认同30岁是晚婚的“一道坎”,也有193%的男性和197%的女性认为35岁才是晚婚的临界值。

点评

全国妇联家庭婚姻协会秘书长樊爱国:全国妇联曾在2010年做过调查,当时女性27岁以上就会被认为是“大龄未婚女”,经过三年时间,女性变成“大龄未婚女”的社会认知推后了整整3年。

热点六:学历越高幸福感越强

在受访者中认为自己很幸福的仅占122%。学历也是衡量幸福感的重要指标,学历越高的人群,个人幸福感越强,硕士以上学历感到幸福的比例高达552%,而大专以下仅301%。在感觉自己幸福的调查者中,济南单身的幸福感最高,567%的单身受访者觉得自己幸福。452%的广州受访者感到幸福,排名第12位。北京、上海分列第16位和第20位。而单身人士幸福感最低的城市是昆明,仅344%的受访者觉得自己幸福。

点评

全国妇联家庭婚姻协会秘书长樊爱国:人们的很多观念正在逐渐改变,比如2010年的调查显示,70%的女性认为结婚应该有房子,但是今年的调查显示,仅有102%的人认为房子能够带来幸福,显然大家更多地关注内在的情感需求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4813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8
下一篇2023-07-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