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爱国情怀的诗

陆游爱国情怀的诗,第1张

陆游爱国情怀的诗

(1)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简评:这首至死不渝的爱国诗,感动无数人,也激励无数人。

(2)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二首其一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简评:爱国情到深处,便是铁马冰河入梦。此诗将陆游的报国热忱和赤胆忠心,表露无遗。

(3)诉衷情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简评:英雄无奈是闲置。“心在天山,身老沧洲”的背后,是理想的翅膀被无情折断后的痛苦呻吟。

(4)书愤五首·其一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简评:早年收复失地的壮志雄心和晚年哀叹壮志难酬,前后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将一个“愤”字,推向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5)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其二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简评:“遗民泪尽”饱含无限的辛酸。其背后,是他们无限盼望“王师”的深情目光。

(6)病起书怀

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天地神灵扶庙社,京华父老望和銮。

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

●简评:“位卑未敢忘忧国”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异曲同工,都是诗人内心赤胆忠诚的真实流露,也是历代爱国志士的共同心声。

(7)金错刀行

黄金错刀白玉装,夜穿窗扉出光芒。

丈夫五十功未立,提刀独立顾八荒。

京华结交尽奇士,意气相期共生死。

千年史册耻无名,一片丹心报天子。

尔来从军天汉滨,南山晓雪玉嶙峋。

呜呼!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

●简评:全诗最后一句,用反诘语句,抒发了誓死抗金、“中国必胜”的壮烈情怀,铿锵有力,掷地有声,正气浩然,动人心魄。

(8)关山月

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

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

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

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

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

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简评:“将军不战空临边”“厩马肥死弓断弦”“遗民忍死望恢复”,都将矛头指向了“和戎诏”。这是陆游旗帜鲜明反投降的诗篇,其忧国爱民的情怀,其沉痛悲愤的情感,充满字里行间,读来使人泪下。

(9)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

白发将军亦壮哉,西京昨夜捷书来。

胡儿敢作千年计,天意宁知一日回。

列圣仁恩深雨露,中兴赦令疾风雷。

悬知寒食朝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

●简评:这是陆游难得的一首人生“快诗”,其快活喜悦之情,与《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的杜甫,如出一辙。

(10)长歌行

人生不作安期生,醉入东海骑长鲸;

犹当出作李西平,手枭逆贼清旧京。

金印辉煌未入手,白发种种来无情。

成都古寺卧秋晚,落日偏傍僧窗明。

岂其马上破贼手,哦诗长作寒螿鸣?

兴来买尽市桥酒,大车磊落堆长瓶;

哀丝豪竹助剧饮,如锯野受黄河倾。

平时一滴不入口,意气顿使千人惊。

国仇未报壮士老,匣中宝剑夜有声。

何当凯旋宴将士,三更雪压飞狐城!

●简评:这首《长歌行》雄放激越,悲中带壮,既有自我排遣,又积极向上。尤其最后一句,收复“飞狐城”,与将士同喝庆功酒,充满激情,鼓舞人心。

陆游的爱国诗

1、《示儿》

死后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2、《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听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3、《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尽泪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4、《诉衷情》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身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5、《书愤》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6、《关山月》

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

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

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

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

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

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7、《金错刀行》

黄金错刀白玉装,夜穿窗扉出光芒。

丈夫五十功未立,提刀独立顾八荒。

京华结交尽奇士,意气相期共生死。

千年史册耻无名,一片丹心报天子。

尔来从军天汉滨,南山晓雪玉嶙峋。

呜呼!

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

8、《长歌行》

人生不作安期生,醉入东海骑长鲸;

犹当出作李西平,手枭逆贱清旧京。

金印煌煌未入手,白发种种来无情;

成都古寺卧秋晚,落日偏傍僧窗明;

岂其马上破贼手,哦诗长作寒蛩鸣?

兴来买尽市桥酒,大车磊落堆长瓶;

哀丝豪竹助剧饮,如矩野受黄河倾;

平时一滴不入口,意气顿使万人惊。

国仇末报壮士老,匣中宝剑夜有声。

何当凯还宴将士,三更雪压飞狐城。

9、《秋波媚·七月十六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

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

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

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

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

示儿思想感情:此诗传达出诗人临终时复杂的思想情绪和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表现了诗人一生的心愿,倾注了诗人满腔的悲慨,既有对抗金大业未就的无穷遗恨,也有对神圣事业必成的坚定信念。

这首诗写出了诗人毕生的心事和无限的希望,表达了他渴望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强烈爱国热情。从诗句“死去元知万事空”和“家祭无忘告乃翁”可体会到作者的爱国之情。尽管他清楚地知道人死了就什么也不知道了,可他还是嘱咐儿孙们在他死后,不要忘记把收复中原的消息告诉他。这种矛盾说法,说明了诗人看不到祖国统一死了也不甘心的爱国热情,表达了诗人看不到祖国统一死不瞑目的思想感情。

扩展资料:

陆游一生致力于抗金斗争,一直希望能收复中原。虽然频遇挫折,却仍然未改变初衷。从诗中可以领会到诗人的爱国激情是何等的执着、深沉、热烈、真挚。也凝聚着诗人毕生的心事,诗人始终如一地抱着当时汉民族必然要光复旧物的信念,对抗战事业具有必胜的信心。题目是“示儿”,相当于遗嘱。在短短的篇幅中,诗人披肝沥胆地嘱咐着儿子,无比光明磊落,激动人心。浓浓的爱国之情跃然纸上。

《示儿》一诗传达出诗人临终时复杂的思想情绪和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表现了诗人一生的心愿,倾注了诗人满腔的悲慨,既有对抗金大业未就的无穷遗恨,也有对神圣事业必成的坚定信念。

南宋陆游《示儿》,原文为: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译文:

我本来知道,当我死后,人间的一切就都和我无关了;唯一使我痛心的,就是我没能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

因此,当朝廷军队收复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来之时,你们举行家祭,千万别忘把这好消息告诉你们的父亲!

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爱国诗

  陆游(1125~1210), 南宋诗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宋代杰出的诗人,也是诗史上最多产的诗人,今集存诗九千三百余首。陆游生活在北宋后期至南宋前期,当时战争不断,百姓苦难深重,江山支离破碎,陆游的诗歌充分触及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回荡着爱国忧民的激情,包含着丰富的思想内容。 他的诗毫无保留地体现了自己的肝胆肺腑。年轻时因触犯秦桧被黜之后,仍保持万里从戎、以身报国的豪情,并一如既往;壮年之后坐卧所思仍是抗战立功、洗雪国耻;这些在他不同时期的作品中都表现的很明显。即使是到了八十二岁的高龄,诗人的爱国热情依然没有一丝衰竭,直至生命的最后时刻。

  他的爱国诗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 直抒胸臆

  《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陆游的“一片丹心”始终得不到报国的机会,不能不常常感到压抑和愤慨,在诗中也就表现为在激昂的基调中又鸣响着悲怆。“气如山”的雄心壮志与“空自许”的现实形成了强烈的反差,郁结在心的郁闷、失意、悲怆化做了滔滔江水狂泻而出,有着非常强的感染力。

  (二) 托物言志

  《卜算子·咏梅》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陆游酷爱梅花,因为它象征着气节。他的《落梅》诗说:“雪虐风饕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过时自合飘零去,耻向东君更乞怜。”梅花开时不畏严寒,落时不恋春光,来得光明,去得磊落。陆游所心折的正是梅花的这种高洁品格。他甚至幻想“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梅花绝句》), 希望终身与梅花为伴。此词咏梅,实际上是借梅花的品格自明心迹,自抒怀抱。上片感遇。“驿外”二句,说梅花流离沦落,所居非地;“已是”二句,说梅花备受风雨摧残,所遇非时,突出梅花遭遇的不幸。下片咏梅历尽磨难,留得芳香而去。从中不难看到作者身世与人格的投影。他早年因爱国议论触犯秦桧被黜,后来又因“力说张浚用兵”被免职。他在南宋苟且偷安的环境中,一直颇遭时忌,但爱国斗志始终不衰,甚至老而弥笃。此词是他晚年所作,借咏梅以表达其坚定不移的爱国立场和政治节操。

  (三) 借景抒情

  《关山月》“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关山月》就题意而生发,叙写同一个月光之下,关山(边境)内外三种不同人(将军、士兵、遗民)的境遇和心态。前四句写将军:临边不战,沉湎声色,弛废战备。次四句写士兵:虚度岁月,暴骨沙头,壮志难酬。后四句写遗民:渴望恢复,连年落空,忍死等待。月亮是全篇的背景光源,三种人都是今夜月下的不眠之人,苍白的月光照出他们各不相同的欢乐悲苦。诗歌的重点是写“壮士心”和“遗民泪”交织成的“月下之恨”,而“将军乐”则从正面揭露了造成这一千古悲剧的历史原因是“和戎”的国策。全诗以淡淡的月光涂抹了一层悲愤的时代色彩,无声地吐诉着作者心头对“和戎”国策的谴责和报国无门的憾恨。

  (四) 以梦述怀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僵卧荒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作此诗时作者已经六十八岁,尽管年老体衰,闲居乡下,却仍然盼望着为国尽力。一个深夜,风雨交加,诗人睡梦中仿佛正在战场上激烈拼杀。诗歌深沉地表达了作者收复国土、报效祖国的壮志和那种“年既老而不衰”的矢志不渝的精神,充分表现了诗人崇高的爱国之情。

  朱自清先生在《爱国诗》一文中把我国古典诗歌中的爱国诗分为三类:一是忠于一朝,也就是忠于一姓;其次是歌咏那勇敢杀敌的将士;再其次是对异族的同仇。并指出第三项以民族为立场,范围更为广大。他认为陆游“虽做过官,他的爱国热诚却不仅为了赵家一姓。他曾在西北从军,加强了他的敌忾。为了民族,为了社稷,他永怀着恢复中原的壮志。”因此,他认为:“过去的诗人里,也许只有他才配称为爱国诗人”

  忧国、爱民、誓死抗战,是陆诗的最大特色并能传诵千古的原因。他的诗歌创作,植根于现实生活,基本特征表现为现实主义,同时许多诗中又洋溢着浪漫主义精神。陆游语言造诣很高,风格简练自然,一方面由于内容的扎实,感情的充沛,诗人本无须专意于字句的雕琢,另一方面为了把主旨表达的清晰通畅,使作品富有感染力,诗人也很重视在语言的锤炼上精益求精,追求新意,读起来亲切感人。

  陆游的诗不仅在当时,也给后世的诗坛以深刻的影响。梁启超在《读陆放翁诗》中写道“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销尽国魂空。诗中什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更是把陆游的诗用来鼓舞民族的斗志。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爱国名句)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爱国名句)

<书愤>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南宋爱国诗人。绍兴二十三年赴临安应进士试,因名列秦侩孙子秦顺之前,又因“喜论恢复”受到秦侩的忌恨,复试时竟被除名。宋孝宗即名之处,他被召见,赐进士出身。曾任镇江、隆兴通判,乾隆六年(1170)入蜀,任菱州通判。乾隆八年(1172),入四川宣抚使王炎幕府,任干办公事兼检法官,远至南郑前线,光宗时,由于朝廷内部矛盾重重,皇帝及投降派的昏庸,被接去职,归老山阴故乡。在闲居乡间时,他采药、治病、救人,于书剑报国的政治思想落空之后,力求在日常生活中实践其平生关怀民瘼的素质。后于宋宗嘉定三年春逝,享年85岁。 陆游生平诗作逾万首,还有词壹佰三十首和大量的散文。其中诗的成就最为显著,与尤(亵)、杨(万里)、范(成大)并称为南宋诗坛四大家。其诗表达恢复中原,统一国家的强恋愿望,并抒发自己立志报国但壮志难酬的悲愤。描显农村生活的作品中,对农民的痛苦寄予深深的同情,常与爱国精神相联系,其诗艺术成就很高,被称为“诗史”,当时人称其为“小太白”。他的诗以豪迈雄放为主导风格,诗则纤丽处似秦观,雄概处似东坡,兼具婉玉,豪放之长。其词风格多样,并有自己的特色。 爱国诗,也可称政治抒情诗,几乎存在于每一个不同的时期,而每个时期的政治形势的发展、曲折高涨、低落、光明、黑暗等等的变化起伏,也可在这个时期的爱国诗中体现出来。而那些创作它们的爱国诗人们,将自己一腔的爱国热血全都真实地寄予作品之中。陆游的爱国情怀,是十分值得一提的。其中突出的一点就是他对祖国的赤诚,至死不渝。他的词《诉衷情》: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戌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身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积贫积弱、日见窘迫的南宋是一个需要英雄的时代,但这又是一个英雄“过剩”的时代,陆游一生以抗金复国为己任,但请缨无路,屡遭失败,晚年退居山阴,有志难审,这首词正是写出了词人壮志难酬的无奈心情,其中上片数句尤具气势,“觅”字见出建功立业的心情迫切。“匹马”唤出无畏英雄的豪壮。“尘暗”一句点出作者因理想破灭而引起的阴郁心情。下片更多的是感慨“鬓先秋”,“泪空流”字字泣血。心在天山,身老沧州!“作者没料到,自己的一生会不断地处在“心”与“身”的冲突中,他的心神驰于疆场,他的身却僵卧孤村。作这首词时,陆游以年近七十,但仍未忘国忧,真可谓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这种高亢的政治热情,永不衰竭的爱国精神形成了词作风骨凛然的崇高美。除这首诉衷情之外,还有《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这首诗: 僵卧孤城不自哀,尚思为国戊轮台。 夜阑卧听风雨声,铁马冰河入梦来。 这是首绝句,作诗时,陆游已六十岁,虽然年迈力衰,独居孤村,但心怀壮志,急志不急心,思报国,戊守边防。虽不得志,但尚不自哀,以至积思成梦,在睡梦中实现救国杀敌之志,可见诗人的报国之情是何等强烈。(以梦来写真实的情感,作者用这种表现手法,显得很巧妙。) 陆游不仅在古稀之年不忘报国,甚至是在自己临死前仍念念不忘的是国家。诗《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这首是陆游的绝笔,也是遗嘱,虽然篇幅不长,但份量却十分沉重,拿它作压卷之作来结束他的漫长的创作生涯。 很合适,而且在其他诗人中是不多见的。译文是:“我本来明明知道,人死了万事皆空。但是我内心非常遗憾的是没能见到祖国一统。等到国军挥师北上收复了中原失土时,你们举行家庭祭祀,别忘了告诉你老爸。”全诗二十八个字极其朴素平淡,但蕴含感情,极其深厚,悲壮慷慨,使后世读者看到了一位光照千秋的爱国主义者的光辉形象。一个在病榻弥留之际的人,想到的不是自己,自己的家人,而是国家,这样博大的胸襟,就连一代英杰曹操在辞世之前还不免以分香卖履为嘱,而诗人却以“北定中原”来表达其生命中最后的意愿。对于这首诗后评价有明代学者胡应麟:“悲愤之气,落落二十八字间。”清代诗人贺贻孙:“率意直书,悲壮沉痛,孤忠至性,可泣鬼神。” 陆游一生喜爱梅花,他的诗中也有写梅的,他将自己的爱国情怀寄予梅花上面,对梅花的赞颂就表明作者崇尚梅花,崇尚它的精神,从而影射出自己坚定的爱国之情,像梅花那样纯洁,经得起风雨的考验。 “折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 上片是感遇。“折外”二句,说梅花流离沦落,所居非地。“已是”二句说梅花备受风雨摧残,所遇非时,以此突出梅花遭遇的不幸。下片咏志,“无意”两句,表明梅花本性高洁,不为争春而来。“零落”二句,赞赏梅花历尽磨难,留得芳香而去,从而不难看出作者身世与人格的投影。陆游被免职,在南宋苟且偷安的环境中,一直颇受时忌。但爱国壮志始终不衰。他借咏梅来表达其坚定不移的爱国立场和政治情操。 诗中陆游以“托物言志”的这种表现手法表达了自己的爱国情怀。 上文讲过陆游晚年闲居故乡山阴,即使这时他仍念念不忘国家,这种爱国情怀难能可贵。在《游山西村》中: “莫笑农家腊酒挥,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柱仗无时夜扣门。” 诗人从一个生活中提炼出来的典型性的场景着手,写了诗人脱离黑暗的官场,置身于家乡的纯朴,清新的生活环境,备感欣慰,虽是闲适的乡居生活,却流露出诗人未能忘情国事的胸怀。这又是一种很常见的表现手法。除此之外,贺知章的《回乡偶书》描绘出久别归家的这一典型场景。 上文写到陆游的《诉衷情》表现了诗人壮志未酬的无奈之感,而陆宾王的《在狱咏蝉》:“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萤,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他们在处境遇上有共同性,都写到壮志未酬,怀才不遇的情感,但陆宾王的重点在表现客观环境对自己的压抑阻碍而陆游的《诉》则重点在表现主观感情上的感慨,同样是壮志未酬,但他们的人生体念和感慨却各有不同的特点,这种特点既反映出他们处境遭遇的同中之一,也反映出他们不同的个性。研究结论在我们对陆游诗词的爱国情怀及表现手法作了简要的研究之后,我们对陆游,这位杰出的爱国诗人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同时也被他的忠正的爱国之情深深感染,他的精神对后人的影响很大。从他的诗词中的表现手法来看,陆游也是一位善于发掘生活的有心人,这一点也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从他与其他诗人的不同之处,我们也明白到不仅陆游,还有许多古代诗人,有其独特的地点,这先还有待于我们去发现,研究。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49365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6
下一篇2023-09-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