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二年不看小说,希望以你有用,
作者(茨威格)是心理学鼻祖弗洛伊德的朋友,用别一种手法解构心理~~~~~~~~~~```
人最不同的就是心理上的感受,就是伟人的死而不亡,他的心理感受(心电图)也走了。
你的初恋,你的第一次心动,第一次牵手,亲人的死亡~~~~~~~~~~``种种都是过眼烟云。
文字中的心电图却超越时间与空间断离,重新让别一颗心感觉到初恋的青涩心动~~~~~~~~~~~~~~~~~~~~。
1 茨威格是奥地利的著名作家,他一生创作了许多作品。他的小说构思巧妙,对人物的精神状态刻画得极为细腻,有强烈的艺术魅力和独具的艺术特色。茨威格是位善于洞察和表现女性内心活动的作家,在刻画女性形象、揭示女性心理方面有着突出的成就。这本小说集收录了他的6篇故事,其中《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家庭教师》、《夏天的故事》,《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是享有世界声誉的奥地利作家,他善于从心理角度再现人物的性格和生活遭遇,特别擅长刻画女性心理,塑造女性形象《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是其代表作之一,讲述的是一个陌生的女人,在她生命的最后时刻,饱蘸着一生的痴情,写下了一封凄婉动人的长信,向一位著名的作家袒露了自己绝望的爱慕之情。小说以一名女子最痛苦的经历,写出了爱的深沉与奉献。高尔基曾由衷地赞赏这篇小说“真是一篇惊人的杰作。” 在这部茨威格脍炙人口的心理分析小说集中,一段段哀婉动人的故事、在作者笔下娓娓道来,一个个人物的喜乐、苦痛、迷惘和绝望都能悄悄渗入你的心灵,触动那最深处的一隅,而人类细腻的千百种情感,都带着独有的美丽,化成了似幻似似真的现实。
**版
http://videobaiducom/vct=301989888&rn=20&pn=0&db=0&s=24&word=%D2%BB%B8%F6%C4%B0%C9%FA%C5%AE%C8%CB%B5%C4%C0%B4%D0%C5
音乐
http://mp3baiducom/mtn=baidump3&ct=134217728&lm=-1&word=%D2%BB%B8%F6%C4%B0%C9%FA%C5%AE%C8%CB%B5%C4%C0%B4%D0%C5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曹卉娟
2伊豆之旅。
川端康成 日本新感觉派作家,著名小说家。出生在大阪。幼年父母双亡,后祖父母和姐姐又陆续病故他一生漂泊无着,心情苦闷忧郁,逐渐形成了感伤与孤独的性格,这种内心的痛苦与悲哀成为后来川端康成文学的阴影很深的底色。在东京大学国文专业学习时,参与复刊《新思潮》(第6 次)杂志。1924年毕业。同年和横光利一等创办《文艺时代》杂志,后成为由此诞生的新感觉派的中心人物之一。新感觉派衰落后,参加新兴艺术派和新心理主义文学运动,一生创作小说100多篇,中短篇多于长篇。作品富抒情性,追求人生升华的美,并深受佛教思想和虚无主义影响。早期多以下层女性作为小说的主人公,写她们的纯洁和不幸。后期一些作品写了近亲之间、甚至老人的变态情爱心理,表现出颓废的一面。
3 布莱希特德国剧作家、戏剧理论家、导演、诗人。
蓝色的九月的那一天,
一株年青的李树下静悄悄,
我把她,沉默而苍白的爱情
拥在怀里,像一个甜蜜的梦境。
我们头上夏日美丽的天空里,
有一朵云儿,凝视好久,
它非常白,而且高的出奇,
当我仰头看时,它已消失
……
4马雅可夫斯基(1893~1930)
是著名的俄国诗人,出生在格鲁吉亚山区的巴格达吉村的一个林务官的家庭。他童年时代就喜欢文学。1906年随全家迁居莫斯科,不久即开始从事革命活动。 1911年,马雅可夫斯基进入莫斯科绘画雕刻建筑学校,并开始写诗,早期诗歌具有未来派的色彩。长诗《穿裤子的云》(1915)是一部爱情诗,但其基调是批判资本主义。
穿裤子的云
http://wenkubaiducom/view/69d21c75f46527d3240ce03bhtml
5萨福/
给所爱
他就象天神一样快乐逍遥,
他能够一双眼睛盯着你瞧,
他能够坐着听你絮语叨叨,
好比音乐。
听见你笑声,我心儿就会跳,
跳动得就象恐怖在心里滋扰;
只要看你一眼,我立刻失掉
言语的能力;
舌头变得不灵;噬人的感情
象火焰一样烧遍了我的全身,
我周围一片漆黑;耳朵里雷鸣;
头脑轰轰。
我周身淌着冷汗;一阵阵微颤
透过我的四肢;我的容颜
比冬天草儿还白;眼睛里只看见
死和发疯。
(让我又查找了从前的书,唉~~~~~~~~~~~~~~~游荡时写的字迹都在!!不想再理会的日子与梦想。现在只看经济与哲学。)
http://mp3baiducom/mf=ms&tn=baidump3&ct=134217728&lf=&rn=&word=%BF%CB%C0%CD%CD%A1%BB%C3%CF%EB%C7%FA&lm=0克劳汀幻想曲
小说篇
昆德拉说“小说是一场悬而未决的审判”,一个好的小说家要置身事外,以客观之眼去观察这个世界,把原本的完整的情节呈现在读者眼前根据萨特的说法,小说是连接两个世界的通道,是与死去的作者的交谈所以读小说尽量全身心投入,一口气读完最好,我读小说是尽量把自己带入进去的,随他喜随他悲,当然读外国小说时,可能由于文化隔阂的原因,所以不太容易,这个时候就一定要用心,仔细观察作者所描绘的每一个细节,体味其深意这样读完一本小说就像是你自己又活了一遍而已,读多了就有种百事为人的沧桑感了也许没那么夸张,但看个人际遇了吧
散文篇
散文我很喜欢郁达夫的,朱自清的,古代的散文也是不错的,外国散文涉猎比较少,但总的来说,散文语言清丽自然朴实有味是最好不过的了散文重在平而不淡,如郁达夫《故都的秋》,很久了,读完以后我一直忘不了他一碗粗瓷浓茶院里一坐,看碧瓦晴天,牵牛花缠,细数阳光从树缝里漏下的光束,呷一口茶,虽质朴,但粗服乱头不掩国色散文重要的是其中的意境
诗歌篇
中国古代的,现代的,外国的我都略有涉猎,每一篇都值得认真对待
如海子,那个以梦为马的诗人,他的诗是要用心品的
如李白,他的不羁让我钦羡
如苏轼,他的洒脱让我敬佩
如尼采,他的深刻让我折服
正如王国维说的:一切诗歌,吾独爱以血书者
以上是我的一点读书心得,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不过读书实在是人类最后一点干净的东西了,希望不要抱着功利心去读,把心放进去,方为最好
从网络查询了资料
此资料仅供参考
请勿用于其他用途
1、《黄纱巾》是儿童文学作家薛涛写的一篇小小说这篇小小说确实够“小”:全文不足七百字,小说中的人物也仅仅只有两个——小女孩和中年人很多老师不禁抱怨道:这小说这么短小,这么浅显,学生自己都能读懂,有什么好教的呢从老师的抱怨中,我们不难看出“浅文”的一些特点:一是文字浅显,篇幅短小,学生可以凭自己的认知经验去阅读,没有文字上的障碍;二是主题思想浅显,作者的思想情感容易把握此类课文,很容易被老师和学生所忽略《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我想,对于这类浅显的小说可以深教,也有深教的必要因为文字浅显,教学本文,还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上课之初,我带领学生一起梳理小说情节,以师生对接情节的方式理清情节,再由学生复述故事,既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又能比较迅速准确地了解小说情节在补写心理这一环节中,我让学生自由发言、小组讨论,调动学生深入思考,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理解人物复杂的情感
2、以写促读,可以调动学生与作者一起参与设计人物的美好心灵,丰富和具体文字后面的人物的心理活动,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把握小说的主题本文浅显易懂,学生很快能梳理清楚小说的情节,对人物的形象的把握也比较容易,但本文简单的情节和质朴无华的语言很容易使学生对人物的分析停留在表面,不能透过平实的语言理解文字背后丰富的情感本文几乎没有心理描写,文字背后的人物心理活动正是小说巧妙的留白,我设计了补写心理这一环节,调动学生参与设计两个人物的心理活动,可以促使学生细读文本,深入思考,感受人物的美好心灵,深刻把握人物形象,也有利于学生理解小说的主题:人与人之间互相理解、互相抚慰的温馨之情学生在补写第28段“中年人立在那儿”时,通过老师的引导和学生的认真阅读与思考,学生对中年人的心理把握更加准确,甚至学生能分析出中年人此时不再停留在对女孩的惋惜,中年人已体会到女孩的懂事、善良、自尊,对女孩有了敬佩之情,既要圆女孩的梦,又要照顾女孩的自尊
3、本节课是一堂留有遗憾的课,结尾的讨论是这堂课的难点也是亮点,通过讨论,学生能更加深入地理解小说中的人物,把握小说结尾的特点,但由于没有把握好课堂的节奏,没有实现结尾的讨论本节课还有待改进的环节:在分析人物形象上,可以再充分一些,结合更多的情节分析人物形象在补写心理这一环节,可适当压缩时间小说是用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情感的一种文学体裁通过深入分析人物,学生还是会比较容易地理解小说的主题的,即: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相互抚慰的温馨之情但至此,只能说明学生读懂了作者展现的主题,学生并未对作者展现的小说主题进行思考《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老师可以在学生初步领会作品主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中年人和小女孩这样的人在当今社会上还存在吗这两个人物对你有何启示等等,可以让学生展开讨论,获取有益的启示,促进学生深入理解小说主题,观照现实生活
麻烦给个好评哈,只是举手之劳而已
无间FUZ 2014-11-20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