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培养孩子的社会经验
怎样培养孩子的社会经验,孩子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将现在出现的问题解决好,孩子才有可能发展得更好,宝宝的健康成长离不开父母的耐心教导,以下是怎样培养孩子的社会经验方法。
怎样培养孩子的社会经验11、营造一个和谐健康的家庭氛围
在家庭中应创造一种民主平等、亲切和谐的交往氛围,以父母为中心和以孩子为中心的家庭都是不可取的,要想让孩子有一个和谐健康的人际交往关系,家长就必须为孩子创造一个和谐健康的家庭环境。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很多方面对孩子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们的模仿能力很强,常常把父母的一些语言、行为、习惯带到自己的生活中。家庭成员之间应尽量避免当着孩子的面发生争执,因为这种争执的局面,不仅会让孩子感到紧张、恐慌,还会使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一些负面的交往方式,如,恶语攻击对方、动手攻击对方等。
2、家长为孩子树立良好的交往榜样
大家多都知道,父母在子女心中具有较高的权威,加上孩子从小就与父母朝夕相处,父母对孩子的影响的时间是最长也最深刻,所以父母的言行举止往往是孩子学习交往的最好榜样。因此,父母要注意以身作则,做到言传身教、有关专家指出:孩子是在模仿成人的过程中习得交往的。孩子从出生起,就一直感受着父母对己对人的态度,并从中模仿家长待人接物的态度与方式。因此,父母应在孩子面前以身作则,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一定也要做到,否则就无法使孩子信服。
3、给孩子创设交往的环境和机会,激励孩子的交往兴趣和欲望
现在的独身子女从小就在“四二一” 这种环境中长大的(即四位老人、二个大人、一个小孩),其实他们很渴望能和同龄的伙伴们一起玩,所以我们的家长要经常给孩子创设孩子与孩子交往的环境和机会,同时家长应鼓励孩子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去和同龄人聊天、游戏、出游,绝不能借口文化学习的重要而忽视孩子在这方面的学习。比如多带孩子串门,支持孩子带同伴到家里来玩,不要对孩子们的游戏作过多的限制,更不能以家庭的整洁卫生为由将孩子的朋友拒之门外。 家长在节假日拜访亲友事,不要总将孩子自己留在家或推给老人看着,能带孩子的场合尽量带着孩子。一来可以培养孩子的礼貌用语,丰富孩子的语言,比如见到别人问声好,离开事说声再见;二来可以丰富孩子的交往的经验,比如,到别人家做客时,引导孩子进门时先敲门,得到允许再进入,和小伙伴一起玩耍时想玩什么玩具要先礼貌地请求,得到允许再玩耍。这样一来,见了生人知道说什么,怎么说,怎么做,孩子便不再怕见生人了。
4、积极教给孩子交往的技能
孩子的社会交往包括孩子与同伴的交往和孩子与成人的交往。孩子与成人交往比较容易,因为成人一般能猜出孩子的意图。成人主要要教给孩子与同伴交往的技能所谓交往技能,是指采用恰当方式解决交往中所遇问题的策略和技巧。比如:友好地与同伴交谈,用别人喜欢的名称招呼他人;理解同伴的兴趣和爱好,既能服从别人的兴趣,但又不盲从;更多地注意他人的长处而不是缺点;喜欢共同分享玩具、活动场地,能给游戏中暂时离去的孩子留下位置并愿意让新同伴随时参加进来,乐于帮助遇到困难或缺乏经验的同伴;在游戏中既能积极地提出建议,又尊重别人意见,不强迫别人接受或服从,能平等地与他人交往,愉快地与同伴合作等。儿童之所以在交往中表现出不恰当的交往行为,往往因为缺乏相应的技能,而在交往中,懂礼貌、会合作、分享、守规则的孩子往往受同伴欢迎。
5、了解孩子发展的自然规律,不用成人的标准来要求孩子
父母们总是急于让孩子尽快掌握成人交往的技巧,其实,孩子的发展需要一个过程,在社会交往方面的能力,一方面需要具备相应的心理成熟度,另一方面就是不断的学习和经验积累,所以,父母要保持平常心,用宽容的态度来看待孩子在社会交往方面的表现,不要用成人的标准来要求孩子。
6、正确面对孩子的交往冲突
家长要清楚,孩子们在一起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摩擦、争吵,切不可把孩子间的一些争执、冲突等同于成人之间的矛盾,切忌以“不吃亏”教育孩子,甚至强行干涉孩子,而不让他们碰面交往。当孩子之间产生争吵时,家长首先不要大惊小怪,而是要引导孩子正确认识交往中的各种矛盾,让孩子“独自”去学会如何面对交往上的小问题。其次应该适时公正地加以引导,教给孩子一些正确的交往方法,如分享、交换、轮流、协商、合作等,让孩子学着自己解决问题。其次应该适时公正地加以引导,培养孩子勇于改错的精神,能原谅他人,在交往中,能互相帮助,具有同情心。
7、尊重孩子的交往个性,给孩子充分的自由
尊重孩子的交往兴趣,让孩子明白与同伴交往是自己的权利,处理同伴交往中出现的问题也是自己的责任和义务。这是对孩子独立人格的肯定,也是培养孩子独立性的重要一步。
尽管良好的交往能力对孩子的成功和快乐都非常有益,但请您不要过分干涉孩子交往的方式。实际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交往能力的提高也不只是朋友数量上的增加。您应该知道,即使是个人独处,也可以成为一种很好的生活方式。如果您的孩子愿意用他自己的方式与人交往,您就应该尊重他。
一些孩子不愿意主动结交朋友,需要一定的时间去和同伴熟悉、友好相处,而另外一些孩子天生喜欢结伴,喜欢和一大堆朋友玩。无论他选择什么方式,只要孩子愿意、喜欢就可以了,家长只要在必要的情况下给予指导,过多的介入会使孩子害羞、拘泥,妨碍他们更好地增进彼此间的了解。
8、孩子留有充足的玩耍时间
有些家长在假期里除了让孩子写作业外,还让孩子参加各种特长班,将孩子的每一天安排得满满的,孩子根本没有时间找同伴玩耍,家长还美起名曰:这都是为你好。弄得孩子苦不堪言,无人倾诉。长此以往容易导致孩子孤僻内项性格的形成。
因此,家长应合理安排自己和孩子的时间,给孩子留出充足的玩耍时间,让孩子有时间和机会去找去找同伴玩耍。家长也应经常带着孩子走出家门,走向大自然,让孩子接触大自然的山山水水,认识花鸟鱼虫,初步了解社会上的一些常见的事物和社会现象,开阔孩子的视野,陶冶孩子的情操,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感和开朗的性格,提高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
其次,孩子的行为除了从父母、老师等成人那里学习模仿来的以外,绝大部分是从同伴那里学来的`,他们通过同伴之间的交往,可以产生认知上的冲突。鼓励、赞许、奖励等外部激励方法,能强化孩子的利他行为,克服消极的行为,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孩子有时不仅依靠外部强化,还要依赖于自身的强化来支持自己的行为。自我强化是孩子在活动前自己先设立一些行为和活动的标准。在活动过程中将自己的活动情况与这些标准进行对照。如果是达到标准的,就愉快、自尊、自豪、满足,从而加强和维持自己的行为,这种自我强化对孩子利他行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9、鼓励孩子的每一点进步
及时去发现孩子的每一点变化:课堂上勇敢地举手发言,第一次主动与老师打招呼,热情邀请同学来自己家作客,向一个陌生人微笑致意,购物时学着讨价还价,同情弱者,帮助他人--所有这一切,你要随时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并持续不断地鼓励她。如此坚持下去,你一定能看到孩子的良好表现而倍感欣慰。
10、克服胆小和羞怯心理
往往有很多家长发现,自己的孩子在家里很是能说会讲,但是在外出场合或陌生的环境往往是要么面红耳赤,原来会说的也说不清楚,要么干脆闭口不言,究其原因,主要是孩子们有胆小羞怯的心理。只有少部分的孩子胆小是天生的,大部分是后天造成的,比如,父母一向对孩子过于严厉,或是父母对孩子过于保护,都会使得孩子在陌生场合过于紧张,无所适从。建议父母在平时不妨给孩子们多一些自由,在一定的范围内听一听孩子自己的意见,多带孩子到人多的场合或陌生的场合,鼓励他们主动接触一些人或鼓励他们主动处理一些事,鼓励孩子自己去解决一些他们能解决的事情,培养孩子的胆量和与人交往的能力。
11、让孩子充满自信
自信的时候来自孩子的天性,但往往在后天生活中,有些孩子的自信由于种种原因被削弱。在人际交往中,自信非常重要。一个人也许不是很漂亮,也许没有很动人的声音,甚至,也许他没有健康的身体,但是,只要他充满自信,总会不知不觉打动别人的心。自信就是在不经意中,由内而外发出的一种信息,这种信息充满力量,让人在人际关系中充满魅力。自信从哪里来,自信从实践中来。父母应抓住每一个让孩子学习知识的机会,应抓住每一个让孩子得到锻炼的机会,让孩子的生活丰富起来,不断的积累知识,不断的实践和锻炼,孩子才会更加自信而充满智慧。
12、教孩子学会欣赏别人
这其实是人际交往的交互原则的一个相对面。每个人在交往中都希望得到对方的支持和认同,孩子们也一样。在交往中,孩子们总会对向自己示好的一方抱有好感。我们应当教育孩子,既然我们在内心对交往的朋友有这样的要求,对方必然也会对我们提出这样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在期望得到更多的赞美的同时能够去赞美别人,让孩子们学会欣赏别人。这一点对很多孩子非常重要,只因,我们现在很多家庭的孩子是独生子女,孩子们往往在娇生惯养的家庭环境中,享受着赞美,却忽略了如何去欣赏别人。
怎样培养孩子的社会经验21、从小就开始对话,良好的沟通技巧为你的孩子开辟了广阔的人生机遇,并鼓励他们在自己选择的领域成为学生和领导者。然而培养这种能力并不需要等到你的孩子说出他或她的第一句话时候。研究人员发现即使是婴儿也能参与日常对话的互动。孩子们在6到8个月大的时候就会学习简单的动作轮流说话。4至6岁的儿童,如果能有效地参与交流,他们的大脑布洛卡区会更活跃,这些在布洛卡氏区更活跃的孩子在跨越语言艺术概念的测试中表现得更好。通过从小就鼓励谈话,你不仅可以帮助孩子更快地掌握语言,还可以促进关键的大脑发育。
2、批判性地思考他们的电子媒体,电脑屏幕时间经常被描绘成成功的敌人,与学校的麻烦、肥胖和低效的社交问题联系在一起。然而这种对孩子的影响更加突出了他们在看电视时错过了什么。并不是说看电视有什么害处,而是如果他们花一个小时看电视,他们就有一个小时不做那些有利他们发展的事情。对于年轻的观众来说,可以收看一些例外的高质量儿童节目。
3、确保他们有足够的睡眠,对你的孩子来说,他们的成功不仅取决于睡眠时间,还取决于睡眠时间的一致性。例如有规律的小憩对于你的孩子抽象和语言概念的能力是至关重要的。研究小组发现在学习一个新单词或语法规则后的四个小时内小睡的孩子更有可能在第二天就能概括它。18个月大的婴儿甚至可以学习一些规则,并把它们用在全新的句子中,如果他们接着打个盹但如果他们保持清醒不睡觉,他们就做不到。睡眠的重要性,只会随着孩子的成长而增加。大脑成熟了30个月,足够让神经回放你的大脑在你睡觉时对新知识进行评估的方式,并将其储存在你的记忆中。当你的孩子开始上小学的时候他们需要每晚9到11个小时的睡眠来充分存储前一天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
4、教他们重视过程,孩子们倾向于追求快速的回报,但学校的成功往往包括持续的努力和延迟的满足感,我们需要在这个过程中帮助正在成熟的孩子。为你的孩子建立一个例行程序,并设定他们要遵守的期望,这将有助于他们理解时间管理和一致性的好处。你的期望会随着他们的成熟而变成他们自己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你会看到他们努力的回报,不管他们是为了上一堂难的课而努力学习,还是只打扫他们的房间。
5、鼓励过家家,从玩过家家到结交新朋友,假装游戏是儿童早期存在的基石。当你回想起那些美好的童年时光时,你的孩子在虚拟游戏中所经历的心智发展将伴随他们一生。游戏是小孩子的工作,他们扮演特定的角色,建立他们想象的世界,邀请他们的朋友参与他们已经建立的旅程,这样的孩子们学习更有创造力,有更好的长期沟通,并成熟他们的解决问题的技能。
6、在学校建立一个支持系统,当你的孩子小学时,他们的世界观扩展到教室里的时间。特别是他们的老师,对他们的成长有很大的影响,给他们带来了丰富的经验和对发展和教育里程碑和期望的专业理解。结合你对孩子和他们的需要的卓越知识,学校和家庭可以共同努力,促进他们从一个年级到另一个年级的成功。学校教师和工作人员的技能和家长对孩子的个性和长处的个人认识是有益于所有孩子的强有力的结合。怎样支持?那就是沟通。当我们倾听和尊重彼此的见解时,我们就形成了对孩子、家庭和学校的支持系统。
怎样培养孩子的社会经验31、环境影响。 现在的孩子多是独生子女,缺乏同兄弟姐妹以及其他小朋友一起生活的锻炼;公寓式的小家庭,大多在成人的包围之下,与外界的接触少,感受的少,一旦处于小朋友的社会生活中,面对一些预料不到的冲击就会束手无策。
2、父母的教养方式
(1)过分的照料。爸爸妈妈往往包办代替,不能让孩子充分地活动,限制过多,他们总是对自己的孩子不放心,认为孩子还小,不让孩子做任何事情,对孩子缺乏训练,以致养成孩子很强的依赖性,不能独立解决问题。
(2)过分的要求。有的爸爸妈妈望子成龙心切,对孩子的要求超出了他们力所能及的范围,这样往往造成孩子厌恶、消极的情绪。那么如何丰富孩子的生活经验呢
1、爸爸妈妈对孩子进行教育要适当,不要包办代替,要多给孩子提供活动的机会,让孩子自己活动,不仅让孩子学习现成的经验,更重要的是放手让孩子在实践中去观察、去体验、去发现,在接受教训的同时,接受经验。
2、对孩子既不要多加限制,也不能放任自流,要对孩子进行适当的训练,教给孩子一定的生活知识和技能,多给孩子以鼓励,鼓励他们积极地去学习、去探索。要注意保持孩子良好的兴趣,教给他们的生活经验是他们能够接受的,一旦孩子掌握了,要注意强化,也就是及时地表扬鼓励,并且要持之以恒。
3、让孩子来教育孩子。要多让孩子与同伴交往,让他们从自我中心中解脱出来,走出成人的包围圈,在与同伴的交往中,在游戏中,在社会生活中不断积累接触社会的经验,依靠自己的力量去解决问题。同时,要清楚自己对集体的义务和责任,这样,才能使孩子健康成长。
怎样培养宝宝社交能力
怎样培养宝宝社交能力,很多家长非常注重孩子的成长,努力帮助孩子解决成长的烦恼,孩子的发展和父母有很大的关系,应该与孩子共同解决问题,一同成为更好的人。下面我分享怎样培养宝宝社交能力方法。
怎样培养宝宝社交能力1据心理学家多年的研究,许多成年人的不善交往、拘谨可以追溯到他的幼儿时期。如果孩子的拘谨、不善交往在幼时得不到解决,那么他的不合群、不爱与他人交往的个性将会妨碍他今后事业的成功。可见社会交往能力是人的一生当中很重要的内容之一,但许多家长却因孩子不懂得谦让,不善于与同伴交往、合作而伤脑筋。那么,我们在日常的家庭教育中,如何培养幼儿善于交往的能力呢?
耐心引导,增强谦让意识。父母要经常给孩子讲讲关于“合作、友爱、谦让”的道理,不要事事以孩子的意志为转移,以免孩子形成“自我为中心”的思想意识。例如,可以给孩子讲讲“孔融让梨”的故事,让孩子明白应该向孔融学习什么,以便给孩子树立一个学习的榜样。又如家里有好吃的东西,可以让孩子来分配,家长不要因偏爱孩子而拒绝孩子的分配,要欣慰地接受并适时进行夸奖和鼓励,从而引导孩子学会与人分享,形成好习惯。再如,当孩子有机会与别的孩子玩耍时,要鼓励孩子把自己的玩具分给别人一起玩,而不要怕孩子吃亏,限制孩子的分享行为。
积极创设环境、提供锻炼机会。
家长要适时地给孩子假设一个与他人平等、友好相处的'生活环境,让孩子得到交往的锻炼。尽早地把适龄儿童送到幼儿园,是发展幼儿交往能力的一条捷径,因为生活在幼儿园里的孩子,有许许多多同伴一起游戏、玩耍,能真正体验到交往、合作的乐趣,容易懂得只有平等、友好地与他人相处,才能得到别人的认可、友爱、帮助的道理。在幼儿园,教师也会因势利导进行教育,使每个孩子都能融入幼儿园班集体的大家庭中,享受平等、合作与快乐。把孩子交给老人或雇保姆单独看管绝非良策,因为孩子生活在自我小天地里,长期独处容易使他们形成不合群或孤僻的个性。
怎样培养宝宝社交能力21、让孩子学习与陌生人说话
有的父母怕孩子单独外出会闯祸,而吓唬孩子,孩子变得胆小,怕见生人;有的父母怕孩子外出受到别人的欺侮,怕吃亏、学坏,认为还是关在家中好;有的怕孩子与人接触传染疾病,情愿将孩子闭门独处。
事实是,只有与不安全的陌生人交往才是不安全的。所以父母应该创设外出活动和与人交往的条件,放手鼓励孩子和周围的小朋友玩耍,让孩子在和陌生的小朋友的交往中自然地提高交往能力。
譬如:和经常左邻右舍打个招呼,问个好;和熟悉的、性情温和的、年龄稍大几岁的小朋友一起游戏;再慢慢过渡到走亲访友,去公园和同伴嬉戏,利用乘车、散步的机会和陌生人接触等。
2、鼓励孩子邀请小朋友到家里来玩
现代父母常有一个误区,就是想时刻保持一个整齐完好的家。所以,父母们不太愿意让自己的孩子邀请左邻右舍的小朋友来家玩,最多也是在小区里简单交往。如果父母鼓励孩子邀请小朋友到家里来玩,孩子们就会有更多的时间在一起,也会有更多的机会学习处理游戏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纠纷。
3、鼓励自己的孩子到小朋友家去做客
孩子的交往也如同成人的交往,既可以请进来,也可以走出去,两者同样重要。为了避免自己的孩子给别人添麻烦,您可以让孩子带些小礼物去小朋友家,这样既周到、也礼貌,还能让孩子学会分享。
4、修正交往中的不当行为
和大人们一样,孩子在交往过程中也可能出现不当行为,如欺负小朋友或者过分吝啬等。这些交往中的不当行为都可能使孩子在小朋友中不受欢迎。这时,父母的任务就是要帮助孩子认识自己行为的不当之处,帮助他改进行为,重新获得持久的友情。
5、带孩子到处走走
旅游能扩展孩子的交往范围,增加他的交往对象。同时,多走多看也会增加孩子对于异域文化或风俗的了解。
6、教孩子使用礼貌用语
培养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使孩子形成谦虚有礼的行为方式更好地适应社会交往。教给孩子与人交往的礼貌用语,如与人打招呼、接电话的用语,如何回答别人的问题、向他人问路、请教等等。
当孩子在熟人或者陌生人面前,能够很好地使用礼貌用语的时候,通常会得到对方的良好反馈,这对增强孩子交往的信心大有益处。当孩子得到别人的赞扬和鼓励的时候,他也会更乐于交往,这在无形中增加了孩子主动交往的机会,孩子的交往能力也会得到相应的提高。
7、引导孩子购物
3至7岁的孩子完全可以在父母的引导下购物。例如让他买自己喜欢的小玩具、小卡片、文具、零食等。孩子在与售货员交流的时候,也学习了与人沟通的技巧。如果孩子一开始有困难的话,妈妈可以在一边鼓励,教孩子说“请售货员阿姨拿一下那个玩具狗”、“请问要付多少钱”、“谢谢”等话,渐渐地让孩子自己能开口说。
导读:婴儿从出生开始,就不断的在学习和成长,你会发现不同年龄的宝宝,会有不同的行为和情绪反应。影响孩子的社会行为除了天生遗传的因素之外,家人的行为影响也很大,因为宝宝会模仿周围的人来建立性格。
一、了解宝宝的社会情感发展 1 、出生到三个月宝宝从出生后就开始积极的学习很多事物,包括家人和自己。他会喜欢社交,并对你微笑,对你的触碰会有反应,喜爱成人的安慰和疼爱。
2 、从三到六个月社会互动在这个阶段是需要被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你的宝宝会对你的呼唤回应,并且因为你的逗弄而微笑,喜欢玩躲猫猫。
不同年龄的孩子社会发展不一样。 3 、从六到九个月随着宝宝成长,他会开始显现对家庭成员的喜爱。他会表达各种类似喜怒哀恐惧的情绪,还会区分陌生人和家人,并会对你的话或手势有回应。
4 、九到十二个月这个阶段的宝宝变得非常社会化,可以执行一些年纪较大的孩子行为。此时的宝宝可以自己握住杯子,并且模仿简单动作,尝试自己进食,和你分离时会焦虑。
延伸阅读:幼儿社会情感成长父母关心多陪伴
5 、从一岁到两岁这年龄的孩子会花很多的时间探索他周围的事物,观察家里的人,并会发展自我意识感。他会喜欢照镜子,能够自己玩耍也会主动找别人,喜欢模仿成人的动作,试着帮助你,很容易愤怒或沮丧。
6 、从两岁到三岁这是所谓的学步期儿童,他们会非常有创意,对自己的行为很有自信。他会开始知道自己的性别,并且可以自己穿脱衣物,显示他的喜好,保护自己的玩具,喜欢和其他孩子一起玩。
7 、从三岁到四岁3岁的孩子可以执行各种身体活动,这会提高他的自信心水平,也会变得非常独立。他可以遵照你给他的指示,不靠帮助执行任务,创造新的游戏,喜欢角色扮演游戏。
延伸阅读:婴儿分离焦虑是好事?简单缓解宝宝不安
二、影响宝宝社会情感发展的因素 1 、天生及学家人宝宝的某部分个性是天生的,所以你常会觉得他某部分个性很像爸爸或妈妈。随着成长,他的社会化发展会被其他成人影响,发展出另外的性情。
2 、文化社会影响随着宝宝生活的环境文化不同,也有可能会有不同的社会发展。就像是在保守的日本和开放的美国会有不一样的情感发展。
3 、身体残疾无能有时候,宝宝的健康状况也会影响他的社会情感发展。就像是有残疾的人比较容易远离人群,在学习上也可能会比较落后他人。
婴儿时期 刚出生的宝宝不会说话,只能尽其所能的用“呜呜、嗯嗯”等发音,或用舞动四肢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喜恶或与照顾者沟通,家长可能会有些疑问,怎么能判断自己的宝宝已经开始发展社会化行为了呢?南方贝贝早期教育专家认为,宝宝三个月左右就能辨认人与事,了解人的存在且喜欢接近人时才开始。 观察3个月的宝宝会发现,当妈妈离开自己时,他可能会用哭泣的方式,吸引妈妈回到他身边。而张大至6个月左右,他就会开始好奇地缠着妈妈,同时会开始认生,只要一有不熟悉的人接近,他就会躲到妈妈后面,这是很自然的表现,9个月-1岁间会更明显,家长不用大惊小怪。 幼儿时期 2-6岁是宝宝接触家庭以外世界的开始,也是社会行为发展的黄金时期。这个时期的宝宝已经学会走路、说话,对环境的好奇心,远强于父母,喜欢跟在大哥哥、大姐姐的后面,当小跟屁虫,是讨人厌的爱哭鬼。父母要注意,如果没有其它玩伴,宝宝可能会自行假想玩伴与玩具、玩偶对话,建议多带宝宝到公园、儿童乐园等场所玩耍。 宝宝常见的九大社会行为 宝宝在成长过程中,出现怕生、爱模仿、逆反、喜欢和爸爸妈妈作对等种种日常行为时、家长可以采用以下方式处理,才不会感到困惑和措手不及。 1害羞行为 认生是每个宝宝都会经历的发展阶段,有些长大后自然会减低,有的则会持续一生,这与宝宝个人的气质有关。有些活泼外向,有些则容易害羞,这是很自然的现象。 处理方式: 宝宝害羞,是自我意识萌芽的表现,不必急于矫正。但如果害羞过头,父母就要找出问题所在,并积极解决。一般来说,造成宝宝害羞的原因有两种,其一是自身因素;其二是家庭因素。 自身因素可能与孩子身材过胖、过瘦、身体有缺陷,或是觉得自己长得不好看有关。家庭因素可能是父母要求过高或过度保护,例如,父母如果万事要求完美,可能使孩子因经常担心事情做不好而挨骂,产生胆怯或害羞的情绪;而过度保护会使孩子难以克服陌生、焦虑,害怕与人接触,长久下去可能会使孩子产生自卑的性格,有碍其发展。 若宝宝有过度害羞的毛病,父母所扮演的角色就很重要。专家建议,此时父母应多鼓励孩子与人接触,并多让孩子有表现的机会,以赞美、鼓励来代替责骂,让宝宝觉得自己是被接纳的、被喜爱的,让宝宝在充满安全感的环境下,建立自我价值。 2模仿行为 模仿是人社会行为的重要部分,与学习问题、解决能力有极大的关联,也是检查婴幼儿心智成长的重要依据。婴儿到三四个月时才会模仿,如模仿妈妈的各种动作等,期待与妈妈建立关系。 孩子3岁左右,就会开始展开模仿游戏,疯狂的模仿周围的人,并显得乐在其中。常见有由模仿父母举止行为,以此来了解成人的世界或表达自己的感受。 处理方式: 虽然早期的婴儿模仿只是一种反射驱使行为,不是真正的模仿。但父母还是可以多与孩子互动,如张嘴、吐舌等,可提供宝宝感兴趣的刺激,有助于开启宝宝头脑的新连届。为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3竞争行为 处于婴儿时期的宝宝,并不真的具有攻击或竞争的意图,其注意力的焦点多半为玩具。宝宝经常会去抢别的孩子手上的玩具,有趣的是当玩具到手后,他可能马上就扔掉不要了,转而再去抢别人手上的另一个玩具。 等到幼儿时期,宝宝就会有明显的竞争意图,在言语上或游戏时,会想超越其它人,如果仔细听小孩的对话,常会听到甲宝宝炫耀说:“我有玩具枪,你没有。”乙宝宝想都没想就回答说:“我也有,昨天妈妈才给我买的,比你的新,而且更棒。”事实上,乙宝宝的妈妈可能跟本就没有买玩具,但宝宝会为了与他人比较、竞争而撒谎。 处理方法: 专家认为,幼儿时期的宝宝有这种举动是很正常的行为。当幼儿期的宝宝为了强过他人而撒谎时,父母不要断然的认定孩子撒谎的坏习惯,应先弄清楚孩子为什么说谎,再来判定。面对孩子的竞争行为,父母的态度很重要,若鼓励良性竞争,可以促进幼儿形成自尊及成就动机,但反过来说,若经常教导孩子一定要考100分、争第一,反而会使幼儿流于恶性竞争的不良习惯中,不得不小心。 4反抗行为 有的孩子在幼儿期会开始变得叛逆,经常将“不要”挂在嘴边,这时候,父母不必忧虑,先了解宝宝为什么会反抗,从宝宝第18个月起,就开始有反抗意识,此时宝宝对自我有了认识,知道自己与其它人不一样,表现出来的就是常说“不要”。 人生的第一次反抗期,大约是在2岁左右出现。幼儿会开始和爸妈作对,妈妈叫他不要做某一件事,他偏偏就要去做,而且任何事情都想自己动手处理,却又经常把事情搞砸,让妈妈很头痛,不知如何是好。6岁左右的孩子,虽然颇具独立性,但自尊心强,不愿受批评,有强烈的反抗性,容易与人发生矛盾。 处理方法: 面对宝宝的反抗行为,父母不必担心宝宝会成为“叛逆小子”。据研究显示,如果婴幼儿时期没有过反抗行为的孩子,可能会成为意志力薄弱的小孩,所以孩子出现反抗行为,其实是件好事。但要注意,也不要一味地放纵宝宝,否则会将事情搞得更糟。 正确的处理方式应为:有技巧地转移孩子的注意力。首先父母先深呼吸,做和宝宝长期抗战的心理准备;接着经常使用赞美的方式来鼓励孩子,例如,夸赞宝宝:“你会自己收玩具,好棒啊!可不可以再帮妈妈一个忙呢?”最后要提醒,千万不要用打骂的方式,因为若用威胁、打骂来解决的话,可能会引起孩子更强烈的反抗。 5利社会行为 人类的天性中就含有利社会行为。从出生开始,人类就不断的发展利社会行为,唯有通过互助合作,种族才得以存活。宝宝从出生到6个月就开始展现此项行为的特质,例如心情好时对大人微笑,情绪不佳时则哭闹。此外,宝宝也会主动参加社会游戏,喜欢和妈妈玩躲猫猫等,待成长至6-12个月时,宝宝开始在游戏中扮演主动的角色,并开始学着与他人分享,也学会对熟悉的人表达自己的情感。 到1-2岁,宝宝开始服从大人简单的要求,对游戏的规则有初浅的认识,并开始懂得安慰人,主动帮妈妈;2-3岁的宝宝的反应更加明显了,孩子知道应该要帮助人,也愿意表达乐于助人的意愿。婴幼儿的利身会行为表现还有同情和怜悯等: 到医院的育婴室走一趟,会发现一个奇特的现象,只要其中一个宝宝哭了,其它的宝宝也会哇哇的哭起来,这就是宝宝的伴哭现象,但这只是一种听觉刺激反应,不是真的有所反应。 要到18个月左右,宝宝才能大略体会其它人的感受,并安慰人,如见到家人因伤心而哭泣,小宝宝摇摇晃晃的走去给对方一个拥抱,不过,并不是每个宝宝见到别人悲伤时,都会有相同的反应,其中仍存有个别的差异性,如有些宝宝会认为别人伤心的情绪可能影响自己,所以反而会伸手打正在哭的人,以此解除自己不愉快的感觉。 幼儿时期的宝宝对他人的悲伤已经能采取有效的行动,例如,如果有其它的孩子伤心哭泣,宝宝可能会走去拍拍他,或想些好玩的点子,企图安慰他、帮助他度过伤心的时刻。 处理方法: 怎么培养宝宝的同情心,父母是关键。当婴幼儿出现伤害他人的行为时,若妈妈以惩罚的方式来处理,宝宝可能会比较缺少同情心。 相反的,如果妈妈以说理的方式代替处罚,劝导孩子给予受害者帮助,孩子会比较有同情心。所以当孩子再有不当的行为时,先别急着处罚,试着用温和说理的方式来处理。 6分享与合作 如果以为孩子什么都不懂,就太小看他们了。当不会说话的婴儿试图用手指东西与你沟通时,就是分享的开始。很奇妙吧!幼儿时期的分享��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