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答:《囚歌》中地下的烈火是指革命的烈火,活棺材指国民党的牢笼,也比喻监狱和国民党统治下的黑暗社会。
《囚歌》这首诗是烈士叶挺所作。诗中的“活棺材”指(牢房或囚室);“地下的烈火”指(革命的势力)。作者“深深的知道——(革命的曙光 )”,表现了烈士(坚持真理,决不乞求“由狗洞子里”爬出来的“自由”和革命者忠贞不渝、坚强不屈)的精神。
扩展资料:
《囚歌》写作背景
叶挺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始人,曾参与指挥南昌起义并出任前敌总指挥,还曾担任独立团团长和新四军军长。在北伐中,叶挺被誉为“北伐名将”,而新四军则被誉为“铁军”。
后来,皖南事变爆发,叶挺被国民党扣押。事后,周恩来总理在《新华日报》上题词“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予以抗议。为了拉拢叶挺,蒋介石对其进行各种各样的威逼利诱但都遭到了拒绝。在狱中,叶挺写下了那首著名的《囚歌》。
1946年3月4日,经中共中央多方面的努力下,叶挺始获自由。叶挺出狱后的第二天就电告中共中央,请求重新加入中国***。3月7日,毛主席电告叶挺批准其加入中国***,并以“亲爱的叶挺同志”相称。
不幸的是,1946年4月8日,叶挺与夫人李秀文携儿女以及博古、邓发、王若飞等同志在返回延安的途中发生了空难,叶挺将军不幸逝世,年仅50岁。
《囚歌》是叶 挺于一九四二年创作的一首现代诗。此诗揭露了国 民 党 反 动 派的丑恶行径、极端虚弱的本质,表现了革命者的伟大气节,抒发了为革命献身的壮志豪情。全诗明白晓畅,通俗易懂,如脱口而出,但感情炽烈,气势豪迈,意境表达清晰完整。
1941年1月,国民党置民族抗日大义于不顾,动用了8倍于新四军的兵力,发动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军长叶挺不幸被捕,从此身陷囹圄。但却留下广为流传的故事…… 热血铸就的囚歌 皖南事变后,叶挺即被反动派囚禁在上饶集中营。关他的那间囚室既黑暗,又潮湿,冰凉的地上,铺着几把发霉的稻草,上面尽是臭虫和跳蚤,让他受尽了折磨。 为了诱骗叶挺投降,国民党反动派挖空了心思。一天,国民党第三战区司令顾祝同,派了一辆豪华的小轿车,把叶军长接到司令部参加宴会。宴会开始后,顾祝同向叶挺敬酒,劝叶挺发表宣言,声明新四军违犯了军令,只要这样做就可以出狱,甚至可以做官。 叶挺手拍桌子,勃然大怒,道:“无耻,你们制造皖南事变,陷害新四军,破坏抗日,该是你们向人们认罪才对。”叶挺光明磊落,大义凛然,句句话如同利剑刺的顾祝同瞠目结舌。后来蒋介石亲自出马,劝叶挺投降,被叶挺严词拒绝。 蒋介石气急将把叶挺关进重庆“中美合作所”,受尽折磨和迫害。叶挺将军身居囚室,不能驰骋抗日战场,不能带领战士们冲锋陷阵,却被逼写什么声明和宣言,他一时热血沸腾,拿起笔在囚室的墙壁上写下了著名的《囚歌》。
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派的丑恶行径、极端虚弱的本质,表现了革命者的伟大气节,抒发了为革命献身的壮志豪情。
近代·叶挺《囚歌》原文: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
为狗爬走的洞敞开着,
一个声音高叫着:
爬出来吧,给你自由!
我渴望着自由,
但也深知道——
人的躯体哪能由狗的洞子爬出!
我只能期待着,
那一天——
地下的火冲腾,
把这活棺材和我一齐烧掉,
我应该在烈火和热血中得到永生。
扩展资料写作背景:
1941年1月,作者叶挺在皖南事变时被国民党非法逮捕,先后被囚于江西上饶、湖北恩施、广西桂林等地,最后被移禁于重庆“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集中营。在狱中叶挺受尽各种苦刑,仍坚贞不屈。
于1942年,他写下了这首《囚歌》。此诗有多种版本,诸本略有不同,原诗稿现存重庆歌乐山烈士陵园。该诗作是叶挺写在被囚禁的重庆渣滓洞集中营楼下第二号牢房墙壁上的,手稿则由叶挺夫人李秀文探监时带出。
内容简介:
本诗是革命者用鲜血和生命谱写成的雄壮乐章,明白晓畅,通俗易懂,没有华丽的文字雕饰,更没有用一个典故,但音韵嘹亮,感情炽烈,气势豪迈,意境壮美,让人读后被作者那股凛然正气所震撼。
作者遣词造句极其精炼形象,以“人”与“狗”、“门”和“洞”作对比,表达了自己在面临自由和囚禁的选择时,为了捍卫人的尊严,为了保持***人的气节,宁可选择囚禁的决绝态度和牺牲精神。作者的伟大人格在这里得到“诗性”的升华。
生动的比喻也是此诗脍炙人口的原因之,诗人用“活棺材”比喻那些囚禁革命志士的牢房和反动派的统治,又用“地下的火”比喻广大人民的反抗斗争。
诗人盼望着革命的烈火熊熊燃起,烧毁这人间的炼狱,并且希望能实现自身生命价值的最大化——在烈火和热血中得到永生。本诗所体现出的崇高革命气节和伟大爱国精神,将永垂青,激励和教育着成千上万的革命后代。
1940年10月19日,何应钦、白崇禧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的名义,强令黄河以南的新四军、八路军在一个月内全部撤到江北;中国***从维护抗战大局出发,答应将皖南的新四军调离;1941年1月4日,新四军军部及所属的支队9000多人由云岭出发北移;6日,行至皖南泾县茂林时,遭到国民党军8万多人的伏击;新四军奋战七昼夜,弹尽粮绝,除约2000人突围外,大部分被俘或牺牲;叶挺与国民党军队谈判时被扣押,叶挺被关到监狱里写的。
叶挺将军这首《囚歌》,原诗以“六面碰壁居士”落款,这正是他当时处境的形象写照。皖南事变后,时任新四军军长的叶挺将军,遭到国民党当局长期的无理拘押。写作此诗时,他被囚禁于重庆郊区的红炉厂,此处专门关押高级政治犯,是臭名昭著的中美技术合作所的“禁地”。
《囚歌》是近代革命者叶挺于一九四二年创作的一首现代诗。此诗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派的丑恶行径、极端虚弱的本质,表现了革命者的伟大气节,抒发了为革命献身的壮志豪情。全诗明白晓畅,通俗易懂,如脱口而出,但感情炽烈,气势豪迈,意境表达清晰完整。
2018年11月5日,西安摩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在中国青年报06版发布道歉信,为“暴走漫画”曾发布损害叶挺烈士名誉的相关视频表示道歉。道歉信称,西安摩摩公司于2018年5月8日在“今日头条”上发布了时长1分09秒的短视频,在视频中篡改了《囚歌》的内容。
这是一首用热血写成的诗,这是一个革命者用生命谱成的雄壮乐章,虽然没有华丽的文字雕饰,但音韵嘹亮,读起来是那样的铿锵有力,令人回肠荡气。新中国成立后这首诗被选为小学生课本的课文,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教材。诗中所流露出的那种崇高的革命气节和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教育了中国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本诗所体现出的崇高革命气节和伟大爱国精神,激励和教育着成千上万的革命后代。
1941年1月,作者叶挺在皖南事变时被国民党非法逮捕,先后被囚于江西上饶、湖北恩施、广西桂林等地,最后被移禁于重庆“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集中营。在狱中叶挺受尽各种苦刑,仍坚贞不屈。
于1942年,他写下了这首《囚歌》。此诗有多种版本,诸本略有不同,原诗稿现存重庆歌乐山烈士陵园。该诗作是叶挺写在被囚禁的重庆渣滓洞集中营楼下第二号牢房墙壁上的,手稿则由叶挺夫人李秀文探监时带出。
这是一篇白话述志诗,分为上下两节。全诗明白晓畅,通俗易懂,不着一典 ,没有华丽的文字雕饰,更没有用一个典故,但音韵嘹亮,感情炽烈,气势豪迈,意境壮美,让人读后被作者那股凛然正气所震撼。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