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洛克一词呢,是用来称呼那些产生以文艺复兴时期的,并且是在1600到1750年间,繁荣起来的音乐和其他一些视觉艺术,这个词最初它是源于葡萄牙语,它最初的意思就是指一种珍珠,这种珍珠的个体比较大,但是,形状是比较没有规则的。后来这个词引申到了其他国家的语言之中,比如像在意大利语中,它就有了像任性,还有幻想,还有一种冲突这样的含义。以后在法语中它又有了兜圈子这样的意思巴洛克这个词第一次出现在艺术领域中,是出现在建筑还有雕塑艺术,这两种艺术里,按照当时人们的理解,巴洛克这个词的含义是指那些过于雕琢的修饰,还有一种比较怪诞的艺术风格。带有明显的贬义,巴洛克这个词作为一个时代的艺术风格的一种归纳,可以说它的用意是比较复杂的,它既没有一个统一的内涵,又缺乏美学上的立足点。所以,当时,以及以后很多的文艺理论家们在使用这个词的时候,大多都是采取的一种回避的态度。很少有人用这个来描述这个时期的音乐。
在绘画史上,巴洛克这个词,它具有明显的贬义成分,它是指在文艺复兴后期以来,在创作中所出现的一种蜕变现象。至于在音乐中是不是有这样的含义,人们的观点并不太一致。比如像1967年出版的音乐辞典,这个是法国启蒙运动的思想家,非常有名的卢梭,他的观点就是,他说巴洛克音乐是这样一种音乐,他定义的就是和声既混乱,又充满了不和谐音,旋律粗糙,音乐发展趋势不自然,这是卢梭给巴洛克音乐的定义,很明显是贬义的。
第二种观点就是德国的艺术史学家,海因里希,韦尔夫林,他在一篇文艺复兴与巴洛克一书中,对巴洛克所做出的评价是肯定的。
第三个观点就是18世纪末新古典艺术家用巴洛克这个词来嘲笑那种417世纪意大利的文学还有艺术风格。第四个观众就是本世纪,也就是20世纪初的时候,音乐学家库特萨克斯这是很有名的一个音乐学家,他又将海因里希的观点做了发展,在音乐史,还有整个对音乐的评价当中,肯定了巴洛克音乐这是四种比较有名的对巴洛克音乐的评价。在19世纪之前,欧洲的大多数人,对于他们的审美观点是以古典主义作为唯一的一种审美观点,与古典主义这种稳定的对称的比较和谐的这追艺术风格不相符的其他一切风格,他们都予以否则,像巴洛克这种与古典主义恰好是相对的艺术风格,他们率先作出的是批判的态度,在19世纪以后人们充分地了解到了巴洛克时期的艺术风格,它所具有的那种感人的魅力,所以,逐渐对巴洛克整个的音乐有了新评价,在音乐方面,人们逐渐地意识到巴洛克音乐,可以说是欧洲音乐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在这个时期,所取得的艺术成就,奠定了欧洲音乐发展的基础,因此可以说,了解巴洛克音乐,对了解整个西方古典音乐的发展,对了解西方音乐的基本风格特征,都是至关重要的。这是第一个要说的就是巴洛克这个词语的概念。
第二个是它的时代背景。在文艺复兴以后,欧洲的许多国家都还是处于动荡不安之中,大家知道,1640年,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这个时期就标志着欧洲社会从此进入了资本主义社会。资本主义,作为一种新兴的独立的政治势力,登上了历史的舞台在这社会体制,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过渡的同时,在死心和文化领域,恰好是由文艺复兴,向启蒙主义运动过渡。在这个时期,在艺术领域,各个艺术门类,都在积极寻求自己的发展方向。探索进一步提高自身艺术表现手段的一种途径,这就使整个艺术门类,充满地勃勃生机。另一方面,这个时期的科学技术也有飞速的发展。因为在16世纪后半叶的时候,随着宗教战争,这个如果大家学过世界史的话,会知道这一段历史,随着宗教战争的爆发,开始有了新的神学和新的哲学,带来了新的思维方式,这些思维方式,极大地促进了精密科学的产生,比如说,数学,现代物理学,这些大部分都是在巴洛克前后产生的艺术家们有从中受益匪浅,这个时期的艺术领域,从绘画,建筑还有雕塑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他们在造型还有观念上都有一些大胆的表现,其共同特点就是结构的宏大,对称的严谨。另外注重装饰性与戏剧性的对比。首先说在绘画方面。
这个时期的绘画作品,主要表现的特征就是在教堂中的天顶画,在这些作品中,画家充分应用了光的这节奏感,使人在看画面的时候有一种动感,注意这个时期开始有动感这个词,在建筑方面,也充分展示了巴洛克艺术的主旨,他们所追求的就是一种动感,这与巴洛克之前的文艺复兴志气,巴洛克之后的古典主义的那种祥和平和平静稳定沉静这样一种感觉,截然相反,他是充满地一种流动性,一种对比,雕塑艺术,这个时期也是体现巴洛克艺术风格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至于音乐上,这个时期也是在探索与创新中,使音乐具有了新的生命力。
这个时期音乐方面的主要成就可以归纳为这样三点,第一个就是歌剧艺术的产生。歌剧艺术意大利产生,并且,逐渐遍及到了欧洲各国。第二点就是大小调式还有现代和声体系的逐步完善。刚才我说,巴洛克音乐是欧洲音乐的一个基础,它影响了欧洲音乐发展300余年,其中,大小调式,和和声体系,这个就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第三点就是声乐和器乐作为音乐的两种主要表现方式,开始走上了各自独立发展的道路。这是主要体现这么三点。今天要给大家说的就是歌剧。之所以把巴洛克音乐它的起点定为1600就是因为这一年是歌剧的产生。在意大利,音乐与戏剧的结合这个历史可以说是非常的久远无论是民间的那种具有故事情节的一种表演,还是宗教宣传教义的那种神秘剧或者是宗教剧,他们都是以舞台综合性艺术的形势出现的。这样呢,就为歌剧的产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我刚才已经提到过,歌剧是一个综合性舞台艺术。它综合了什么呢?综合了戏剧,综合了文学,综合了舞台美术,综合了表演,还有就是综合了音乐。出去这样说的话,歌剧的定义就是集戏剧文学舞台美术表演音乐于一身的综合性舞台艺术。根据这个定义大家想一下,你所知道的除了歌剧之外,还有没有其他的音乐题材符合这一定义的应该能说出来的,咱们国家的。戏曲戏曲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这样舞台综合性艺术。还有一种,像音乐之声,窈窕淑女,音乐剧,音乐剧同样也是舞台性综合艺术,16世纪以后,人文主义思想在当时意大利的许多领域,都已经有所出现,人们希望复兴古希腊的那种文学和艺术,希望用古希腊的音乐和戏剧再现,真实地表达人的情感已经成为人们的一种共识。同时,更具有戏剧性的音乐题材,用它来满足人们日益提高的一音乐鉴赏力或者音乐的需求,这样,就为歌剧的产生奠定了社会基础。从音乐发展的内在规律上看,在文艺复兴以后,人们的欣赏兴趣,已经从那种复调音乐,转向了一种有一个主要旋律,其他的声部做和声陪衬,和声衬托,这样的一种主调音乐格式。
同时,歌唱家这个时期,在乐队或者乐曲的伴奏下,他们演唱单旋律,这样一种演唱模式,也已经越来越普及。这就为歌剧的演出形式奠定了基础。这是从历史上经验积累上,还有从社会背景上,还有从音乐内在规律上说,都为歌剧的产生,创造了条件,歌剧具体的产生是这样。
在意大利佛罗伦萨这个城市,这个城市里,有一个艺术沙龙,它里面有这样几个人比较著名,像诗人,里努契尼,还有像琉特琴演奏家,琉特琴这个是一种古老的弦乐器。琉特琴演奏家温琴佐,还有就是作曲家佩里。还有卡契尼,还有一位音乐家就是老伽利略,刚才已经说过伽利略,伽利略他是佛罗伦萨的一个名门望族,他的父亲是当地一位有名的作曲家,演奏家,同时还是数学家。这个艺术沙龙里,诗人就是里努契尼,还有作曲家佩里,他们根据古希腊的神话,创作了第一部歌剧,这个是在1597年创作了第一部歌剧叫《达芙妮》,在当年的狂欢节上首演。获得很他的成功。这部歌剧的手稿遗失了。据说是在一场火灾中被焚毁,这是第一次尝试,过了三年以后,也就是1600这一年,里努契尼和佩里,他们重新合作,根据阿波罗就是太阳神的传说,阿波罗与优丽荻茜,这样一个神话故事,创作了一部割据,就叫做《优丽荻茜》这部歌剧创作以后也获得了很大成功,并且把他们部分手稿,流传到现在。所以,现在人们公认的就是1600年,优丽荻茜这部歌剧的诞生就是歌剧艺术这种新的题材的诞生,同时也是欧洲音乐历上一个具有跨时代意义的时刻,同时,歌剧艺术最初它的创作题材,多是取自于宗教,像圣经,像古希腊的神话传说,由于大多是在宫廷中表现,所以它就要迎合贵族们的欣赏口味,比如说像优丽荻茜,就是第一部歌剧,他把原本的悲剧性结束,改成了大团圆式,这样做,从积极的方面说,它表现除了人文主义思想,表现除了艺术家用艺术来征服自然,同时,征服象征中世纪教会统治的携儿邪恶势力。在音乐风格上说,早期的歌剧是以声乐为主,器乐部分只是起着一种陪衬作用,器乐部分,自始自终都没有单独出现过,在优丽荻茜这部歌剧中,人们就可以看出,作曲家所强调的是一种朗诵式的宣序调的,大家知道歌剧中,咱们知道的歌剧中有咏叹调还有宣叙调,所谓宣叙调就是比较口语化,叙述性的,这个时期的歌剧恰恰就是住的朗诵。还有注重的宣叙调性质。这是佩里的创作。
另外,卡契尼就是另外一位作曲家,他的歌剧作品中,与佩里不同,强调的是器乐部分,强调的是音乐化,但是,很可惜他的音乐作品,很少流传到现在。这是早期意大利歌剧的第一个圣地。就是佛罗伦萨。
在佩里和卡契尼他们完成了使歌剧艺术诞生这样一个历史使命之后,他们悄然地退出了历史舞台,发展歌剧这样一个重担呢,就转移到了威尼斯。威尼斯这时候出现了一位在音乐史上,留有重要位置的作曲家就是蒙特威尔第,说到这里,我想给大家说一下,在欧洲音乐史上,特别是在意大利音乐史上,有三个名字比较容易混。像这个时期的蒙特威尔第,还有一个是维瓦尔帝,还有一个就是浪漫派时期的威尔第。这是三个意大利的作曲家,他们都是以创作,歌剧作品,当然,维瓦尔帝创作大量的弦乐作品,都是以创作歌剧作品而著名的。蒙特威尔第呢,他是可以说是一位天才的作曲家。仅从他早期的一些牧歌作品中就是一些声乐题材,牧歌作品中,人们就不难发现,他在和声的设计,旋律的发展,以及整个作品的结构的处理上,具有着非凡的才华,同时他对于歌唱家的那种咏叹调,宣叙调的把握呢,也是恰到好处,蒙特威尔第他能够充分地利用音乐和戏剧的表现手段,他的努力下,歌剧艺术不仅遍及到了意大利的各地,而且,开始流传到欧洲各国,刚才说的蒙特威尔第,在蒙特威尔第的作品中,对人物性格的刻画,以及对情感的把握都是非常的准确。而且恰到好处,音乐的戏剧冲突在蒙特威尔第的作品中,得到了大大的加强。这就充分说明,蒙特威尔第作为作曲家,他有着驾驭音乐与戏剧发展的驾轻就熟的这样一种能力。
另外作为一位将歌剧艺术推向更高峰的担负着这样一个历史使命的作曲家,蒙特威尔第还积极探索新的音乐表现手段,并且把它们应用到音乐的演奏舞台,比如大家现在熟悉的有一种装饰音叫颤音,这个颤音第一次应用,第一次使用就是蒙特威尔第,另外还有一个像弦乐器的,大家如果熟悉这种乐器演奏的话,像小提琴的拨弦,小提琴有的时候是用弓拉,有的时候还是用右手来拨弦,。这种拨弦演奏出现,也是在蒙特威尔第的作品中,在蒙特威尔第晚期的作品中,对歌剧艺术的理解,就更加深刻了,他对音乐,他把音乐看作是表现人的各种情感的一种最有效的手段。说到这,我引申一下说,在欧洲歌剧的理论中,始终就存在两种意见,或者叫两种观点,这两种观点,第一个就是音乐和戏剧到底突出谁。第一种观点就是突出戏剧,还有一种观点就是突出音乐,认为音乐是歌剧的灵魂,另外在一些景象的描绘上,以及人物性格的刻画上,和在剧情的转换,以及背景的烘托等方面,蒙特威尔第他将音乐的作用,都提高到了当时的极限。为此,在声乐方面,蒙特威尔第他还运用了一些像独唱,合唱,二重唱,三重唱,这样的一些表现手段,这就将歌剧的声乐题材结构,已经趋于完善。从以上种种蒙特威尔第的贡献来看,说他是歌剧天才不为过。
由于蒙特威尔第在歌剧创作方面的种种贡献,这就使歌剧艺术从此进入了一个成熟期,这是以蒙特威尔第为代表的威尼斯这个地方的歌剧,这个地方的歌剧还有一个特别引人注目之处,就是1637年,在威尼斯建立了有史以来第一所面向公众的歌剧院,叫圣卡西亚诺歌剧院。在此之前,歌剧艺术基本上都是在宫廷,或者是在豪门的宫殿里演出。这次威尼斯歌剧,下面一个歌剧艺术,它的发展中心就是罗马。这个也是意大利的一个城市。这个城市,大家知道,这是教会所在的地方,正由于这一点,所以,罗马的歌剧艺术,它的题材都是宗教的。它是被教会所桎梏的,它的与众不同就在两幕剧之间,就是歌剧的幕与幕之间,穿插着一些诙谐的滑稽的表演。
这也许就是现代喜歌剧的前身,意大利歌剧的最后一个阶段是在那波里渡过的。这个时期,也为人类音乐史上贡献出了一位杰出的任务叫做斯卡拉蒂,那波里这个城市它的主要贡献就是为意大利歌剧体系增添了正歌剧这样一个题材,并且把这样一种歌剧的形势,统治欧洲歌剧舞台长达100余年,那波里歌剧的特点,第一个就是歌剧的艺术家们,首先将音乐提高到第一位,这刚才说过,歌剧的争论,强调歌剧是用音乐来反映人类情感以及戏剧性的艺术。第二点就是独唱艺术,这个时候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峰,这个时期的歌唱家们,他们注重自己演唱技术的修养,这就使演唱技巧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同时,带来的弊端就是在歌剧艺术中,注重的是炫技,就是大多数是炫耀自己的演唱技巧,而忽视了剧情。
第三点就是确立了乐队的编制,这一点也是很重要的,刚才说过,巴洛克时期的音乐的主要成就就是声乐和器乐的各自独立发展,其实在这个时期,乐队开始它脱离了作为声乐的附庸这样一个地位,开始在歌剧艺术中,开始有它自己独立展现的机会。并且形成了一种乐曲的演奏模式,这种模式就快,然后,中段是慢,第三段又是快,就是快慢快,或者是慢快慢的这样一种模式,这样一种模式,对后世的影响很大。这种模式是交响乐中的奏鸣曲式的前身。这个如果咱们学音乐史,开始到最后讲下来的时候,会理解到这个时期,速度上的变化,其实对厚利,音乐曲式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刚才说到那波里歌剧呢,他的代表任务是斯卡拉蒂,他在作品中开始运用了和声的因素。同时,他将乐队,开始定型为以弦乐器为基础,并且,以弦乐器分出了高中低三个声部,但是看现在的管弦乐队的编制,基本上都是以弦乐器为基础的。弦乐器它的四个声部配置就是整个乐队的音响基础。这样的划分,最初也是来源于意大利的歌剧乐队它的结构规模,歌剧艺术在意大利完善以后,开始波及到了它的邻国,首先是在法国。法国这个时期的歌剧艺术,它与意大利一个很重要的不同点就是他在歌剧中,往往穿插有舞蹈的表演,大家在看一些法国歌剧中,会很明显地体会到这一点,其中,包括像威尔第刚才说过的,意大利作曲家威尔第,他创作的有一部很有名的歌剧叫做茶花女,这个可能大家听说过。像茶花女这部歌剧里面也是穿插了一些舞蹈的场面,这种风格就是法国歌剧的一种代表性的风格。这个时期,法国音乐方面的代表人物有一个作曲家叫吕利,这个人他对音乐史的贡献呢,就在于,他将合唱,舞蹈表演,这种戏剧性完美地融入了歌剧的艺术之中。因为这个人本身他是有意大利血统,后来是在法国成长,并且在法国完成了他的事业。吕利,另外一位非常有名的作曲家,叫拉莫,这个人他对音乐史最大的贡献就是他写出了人类音乐史上第一部和声学教科书。从此,标志着和声学的产生,同时,也是欧洲传统音乐主调音乐,作为主调音乐方面一个重要的基石,这是法国歌剧。
法国歌剧的代表作品呢,流传后世的并不是太多,在法国之后,是英国歌剧,英国歌剧在这个时期的代表人物有一个叫做普塞尔,在普塞尔之后,英国的音乐界长达300余年没有向人类社会贡献出什么著名的作曲家,就是它本土没有影响世界的作曲家。一直到19世纪20世纪,布里顿的产生,英国歌剧呢,它有着一些与众不同之处就是英国的一些作曲家,他注重吸收他们国家的民间音乐,使他们国家的音乐带有非常浓郁的英国色彩,除了英国之外就是德国,德国这个国家很有意思。在开始的时候,在巴洛克音乐开始的时候它是处于落后的状态,但是在巴洛克结束它是处于顶峰。
第二个给大家介绍的就是之所以把巴洛克音乐的结束点划在1750年,因为这一年就是巴洛克音乐的一位极大成者,巴赫他的去世,他的去世就标志着巴洛克音乐风格的结束和新的音乐风格的诞生。巴赫这个人人们对他的认识也同样有一个过程,在19世纪中叶之前,人们对他的评价,从一开始的一个管风琴演奏家,或者是一个管风琴专家,或者是一个教堂里的管风琴演奏师,这样一个称呼逐渐开始扩展,直到最后,评巴赫为西方音乐之父。在这个过程中,充分展示了人们对他音乐的认识过程。巴赫在音乐史上的位置是非常重要的。第一个,节是因为他将复调音乐,推向了一个无人企及的顶峰,第二个节是他完善了大小调。第三个就是他首次将12平均律这个可能大家听说过,12平均律用于乐曲的或者乐器的创作之中,说到12平均律,这个音乐的律制首先研制的或者首先发现的是我国明代的一个皇室音乐家,叫朱载育,但是首先将它运用于创作和演奏的是约翰 塞巴斯帝安 巴赫,这是第三个。
第四个就是巴赫的作品中,展示了一种人文主义的色彩。大家如果欣赏他的作品,应该是在一种静静的状态下,仔细品位。巴赫的许多作品都是咱们初学钢琴的人,应该弹到的。比如像创意曲,像赋格曲还有像托卡塔与赋格,这些作品,都是非常有名的。今天呢我想给大家欣赏一首巴赫的作品叫《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这个他写的是一个管风琴曲,后来被一些作曲家改编成了管弦乐队曲,咱们今天要看的就是管弦乐队演奏的《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另外一点就是音乐中的会合和图象的结合。
这是第一部分,托卡塔它的前奏。这个托卡塔当时是一种这样的音乐体裁就是音乐发展比较自由,这就很像咱们国家戏曲里的散板它的速度和它的音乐走势,都可以根据演奏家当时他的感觉。但是,与此不同的就是赋格部分,第二部分却是非常严密的。这个还是第一部分。就是托卡塔部分。
这是第一部分叫托卡塔,大家如果对西方古典音乐或者西方产生音乐了解少的话,我建议,如果想了解的话,就应该先从巴赫的东西开始。因为,巴赫的东西,它本身你听起来,好像是比较平,起伏不是太大,但是,里面蕴含着非常深刻的哲理,并且有着很深刻的人生体验。比如像巴赫这个人,他一生中都是属于默默无闻,但是他内心世界却是非常的丰富,这个人与人善良,而且,与世无争,他甘愿过一种比较平淡的生活。
巴洛克时期是一个不可抗拒的艺术时代,它的影响渗透到建筑、雕塑、绘画、音乐、戏剧等多个领域,它的奢华与贵气、动感与夸张,冲掉了文艺复兴时期雕塑和谐、简约、理性、安静的影子。取而代之的是热情奔放、高贵华丽、繁复精美,充满激情,且带有神秘和奢华之调。
这一时期,以贝尼尼为代表的巴洛克艺术家把绘画效果运用于雕刻上,把光与影调入石头,把动作调入身体,使得人物脸上表现出思想和情感。他们创造了动感的艺术作品,比古典主义艺术作品更能引起人心灵的亢奋。在艺术风格演变的过程中,艺术作品本身也更贴近了真实,这在艺术发展史上是个重要的突破。
在巴洛克时期,贝尼尼被尊称为“最为卓绝的艺术大师”,他一生中的大部分时光是在罗马度过的,当时的罗马城流行着这样一句话: 贝尼尼为罗马而创作,罗马为贝尼尼而扬名。贝尼尼主要的成就在雕塑和建筑设计,另外,他也是画家,绘图师,舞台设计师,烟花制造者和葬礼设计师。
贝尼尼对艺术的格言是:一个艺术家想要成功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极早的看到美,并抓住它,二是工作勤奋,三是经常得到精确的指教。
贝尼尼塑造的人物总是处于激烈的运动中。大理石在他手中好像已失去了重量,人物的衣服总是随风轻轻飘起,给人以一种轻快、活泼和不安的感觉。贝尼尼刻划的人体的数量上不亚于米开朗基罗,而他更善于表现戏剧性的情节和人体在激烈的运动之中。
从其作品中,我们还能看到古典主义传统对他的影响,特别是希腊化时期的风格,很明显在他的作品中得到了反响。当组雕《阿波罗和达芙妮》完成后,贝尼尼赢得了整个罗马的赞美,连一些宗教界的高级人士都为之感动,其中包括不久后成为教皇的乌尔班八世也对贝尼尼大加赏识。
贝尼尼多才多艺,能文善画,颇具文艺复兴时代的遗风。对于贝尼尼,当时人们曾经这样写道:“上演了一出大众戏,其中布景是他画的,雕像是他雕的,机械是他发明的,音乐是他谱曲的,喜剧的剧本是他写的,就连剧院也是他建造的。”他给予他那个时代的影响在历史上是无人能与之匹敌的。
贝尼尼一生中所创作的艺术作品,都镌刻着浓郁的巴洛克艺术符号,这些典型的元素在其创作的雕塑作品中尤为显著。贝尼尼的雕塑作品既热情奔放,又充满戏剧性,他作品中所凝聚的旋风般的力量,在视觉上给人以强烈的动态感和无限的想象空间。贝尼尼雕刻技巧精湛娴熟,作品中的人物造型往往光洁而精致,富有贵族气派。他还善于把雕塑与装饰性的背景相结合,利用自然光线使它们融为一体。
贝尼尼的雕塑作品根据题材和内容可分为四个部分:一、具有巴洛克艺术典型特征、带有强烈宗教色彩的题材内容,如:《圣德列萨的狂喜》;二、富有奢华富贵气息的题材内容。如:圣彼得大教堂的“华盖”天顶、罗马圣彼得广场的设计及圣安德烈教堂等。三、表现人物运动感与充沛情感的题材内容,如:以《大卫》、《阿波罗与达芙妮》;四、大型雕塑和教堂组雕等综合性题材内容,如:《四条河喷泉》、《人鱼喷水池》及圣玛利亚教堂科尔纳罗礼堂等作品。
人文世界充满着生命的跳动,心灵的自由和精神的创造。有生命的精神世界活动只能用精神科学的方法去理解说明。理性活动不能囊括人类全部的认识活动和心理活动。在漫长的艺术史中,非理性被遮蔽、压抑、扭曲、异化。到了17 世纪,由于人本主义的发展和各种激烈的社会矛盾,处于焦躁和郁闷中的艺术家们极度渴望以一种不同以往的艺术表现手法去填补精神上的空虚和危机,他们无法掩饰跳动不安的生命情怀,艺术家有了新的自我发现,进而唤起的是非理性的揭示。
贝尼尼把雕塑和自己对生命的感悟有机结合,化为思想和灵魂。在的他的系列雕塑作品中,更多的是人物情绪的宣泄,而非人物或动作本身的美丑展现。贝尼尼的作品打破了古典主义静态的艺术风格,减弱了理性,强调激烈的情感,在人物造型上也不讲究科学性,注重形象的鲜明个性,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仔细感受、分析贝尼尼的雕塑作品,我们能感受到作品中涌动着的蓬勃的生命气息。
欧洲17世纪的美术样式。发源于意大利,以其热情奔放、运动强烈、装饰华丽而自成一体,与16世纪盛期文艺复兴美术的庄重典雅相区别。巴洛克美术在文艺复兴美术之后,一定程度上发扬了现实主义的传统,从而克服了16世纪后期流行的样式主义消极倾向。另一方面,巴洛克美术符合当时天主教会利用宣传工具争取信众的需要,也适应各国宫廷贵族的爱好,因此在17世纪风靡全欧,影响到其他艺术流派,使欧洲的17世纪有巴洛克时代之称。
巴洛克建筑最早可追溯于米开朗琪罗的雄强风格和大胆设计,如圣彼得大教堂(梵蒂冈)的圆顶他的两位助手Gda维尼奥拉和Gdella波尔塔在15681584年间完成的罗马耶稣教堂则被公认为是从样式主义转向巴洛克的代表作这座教堂内部突出了主厅和中央圆顶,加强了中央大门的作用,以其结构的严密和中心效果的强烈而显示了新的特色,因此,耶稣教堂的内部和门面后来都成为巴洛克教堂的模式。17世纪早期巴洛克建筑的主要代表则是C马代尔诺建造的罗马圣苏珊娜教堂(1597~1603),虽大体仿效耶稣教堂,比例却更为高峻雄伟,门面的细部安排层层曲突,愈近中央大门愈为明显(例如由扁平的方柱变为半圆柱再变为3/4圆柱)。建筑的立体塑形复杂多变,动态强烈。马代尔诺还担任了圣彼得大教堂的内部改建和门面建筑设计。这座著名建筑曾按米开朗琪罗和波尔塔的设计,建成了中央圆顶,但教会出于宗教仪式需要,决定修改原来的中心型的设计,由马代尔诺加长了主厅前半部,使它成为符合教会传统的长方形十字教堂。马代尔诺扩建的内部和门面仍充分吸取了米开朗琪罗巨形柱式的基本图案,保持了整体的雄伟感,门面的安排还采取了类似圣苏珊娜教堂的手法,使这种教堂具有了巴洛克的面貌。但由于主厅加长,圆顶被置于后部,从门面上已看不到圆顶的雄姿,实为美中不足。
17世纪盛期巴洛克建筑的两位最杰出的大师,是GL贝尼尼和F博罗米尼。贝尼尼以雕刻家而兼精建筑,他在1624~1633年间完成的、置于圣彼得大教堂内的青铜华盖,是一座高达29米的巨型幕棚,以4根螺旋形雕花大柱支撑盖顶,雄伟而又华丽。贝尼尼长期担任圣彼得大教堂内部装修,使建筑与雕刻融为一体。最为著名的是他为教堂祭坛设计的圣彼得法座,卫护的圣徒、飞腾的天使和云间透射的圣灵之光与建筑结合巧妙,充分发挥了巴洛克美术热烈奔放的特色。贝尼尼还为圣彼得大教堂设计了门前双臂环拱形的广场和柱廊,使它成为西方最美的广场建筑之一。博罗米尼的建筑喜用凹凸多变的曲线和多种几何形体的复杂交错,从整体布局到细部安排都能独出心裁,代表作如四泉的圣卡洛教堂、圣伊沃教堂等,被誉为巴洛克建筑的典范。在他俩影响下,罗马出现了一大批巴洛克建筑大师,著名的如彼得罗·达科尔托纳、C拉伊纳尔迪、小M伦吉、C丰塔纳等。他们在罗马建造了许多华美的教堂、宫殿、广场与喷泉,遂使巴洛克风格流行全欧。
除罗马外,意大利北部也出现了两位著名大师:威尼斯的B隆盖纳和主要工作于都灵的G瓜里尼。前者的代表作是威尼斯的健康圣玛丽亚教堂,后者则为都灵的圣洛伦佐教堂和圣辛多内礼拜堂,皆以灵巧秀逸取胜。传播于西欧诸国的巴洛克建筑,又结合各地特点而各有所长,如法、英等国带有较严谨的色彩,德国南部则华丽辉煌达于极致,西班牙及其统治下的拉丁美洲也是巴洛克的沃土之一。西班牙最倾心于繁富与瑰丽,而在拉丁美洲又一定程度上吸收了印第安人固有的装饰传统,形成世界美术中的奇葩。
绘画与雕刻 巴洛克绘画也可溯源于米开朗琪罗和科雷乔等文艺复兴大师,但主要是通过克服16世纪后期的样式主义而发展的。而在这一过程之初,两位影响最大的艺术家卡拉瓦乔和A卡拉奇又分别以现实主义和古典主义为主要特色因此巴洛克风格的形成比较复杂,它吸收了这些大师的健康的写实倾向和一些手法特点(如光暗、色彩、透视等),并配合巴洛克建筑而发展。意大利巴洛克绘画的名家有G雷尼、圭尔奇诺、B斯特罗齐、S罗萨等,尤以兼工建筑的彼得罗达科尔托纳为杰出。他的主要作品是罗马巴尔贝里尼宫大厅壁画和佛罗伦萨皮蒂宫壁画与装饰,前者继承了卡拉奇和圭尔奇诺以来的屋顶壁画传统,在建筑透视背景上让空中翱翔的神话人物穿插其间,气势磅礴,动感极其强烈;后者则将华丽的壁画、雕塑与建筑结为一体,充分发挥了巴洛克的特色,在室内装修艺术上具有划时代意义。17世纪后期的典型巴洛克绘画作品都是这类天顶壁画和装饰壁画。其中最著名的是A波佐创作的圣伊尼亚齐奥教堂天顶壁画,把巴洛克透视画法发挥得淋漓尽致。但最伟大的巴洛克画家不是意大利人,而是佛兰德斯的PP鲁本斯,他的热情奔放、绚丽多彩的艺术对西方画坛具有更持久的影响。另一方面,从17世纪是巴洛克时代的角度看,另几位现实主义大师如荷兰的伦勃朗、西班牙的D委拉斯贵支等,也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若干巴洛克的风格特色。
巴洛克雕刻的最大代表贝尼尼,作品技艺极精,强调激情动感,与巴洛克建筑巧妙结合,其影响不仅主宰意大利雕刻界,也及于西欧各国。法国的巴洛克雕刻大师有P皮热、A柯塞沃克,西班牙有J蒙塔涅斯和A卡诺。18世纪的德奥则随巴洛克建筑的勃兴而产生了一大批雕刻装饰家,著名的有EQ阿萨姆等。
巴洛克风格和洛可可风格是欧洲艺术史上两种不同的艺术风格。巴洛克风格(Baroque)是17世纪至18世纪初期欧洲的一种艺术风格,主要表现为豪华、浮华、夸张和宏伟的艺术风格。巴洛克风格的建筑、绘画、雕塑等作品通常具有复杂的线条、强烈的光影效果、丰富的装饰和富有戏剧性的场景。巴洛克风格的作品通常表现出强烈的宗教情感和政治意义,是一种宏伟、庄严、富有感染力的艺术风格。洛可可风格(Rococo)是18世纪中期欧洲的一种艺术风格,主要表现为优雅、轻盈、柔和和浪漫的艺术风格。洛可可风格的建筑、绘画、雕塑等作品通常具有流畅的线条、柔和的色彩、精致的装饰和富有情趣的场景。洛可可风格的作品通常表现出对自然、爱情、幸福和生活的追求,是一种优雅、浪漫、富有情趣的艺术风格。总的来说,巴洛克风格和洛可可风格在表现方式、情感表达和艺术风格上有很大的不同,但都是欧洲艺术史上非常重要的艺术风格。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