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考场
1.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你认为哪一句更妙,为什么?
2.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做简要分析。
4.诗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你认为本诗第二联的2句中,“诗眼”分别是哪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5李白善于借自然之物歌唱浓厚缠绵的思念之情,如:"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其意境与李白的另一首诗<<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符
参考答案
1.“雁引愁心去”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李白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这一句写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下句写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愁去喜来,互相映衬。“引愁心”比“别秋江”更富有感情色彩,且更新颖。(意思对即可)
2.第三联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同时这两句诗想像神奇,在云间连榻,在天上“行杯”,写出了诗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抒发作者穿海扁剿壮济憋汐铂搂遇难呈祥、豁然开朗、得意忘形的心情。
3.诗人笔下的岳阳楼最突出的特点是“高”。情感是欢乐喜悦,超脱豁达。
4.“诗眼”分别“引”“衔”。“引”形象地写出了大雁懂得人情,把愁心带走的情境;“衔”形象地写出了山懂得人的心意,把好月送来,与诗人共享欢乐的情境。
5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不相同。兴高采烈是指因为心情特别好,非常高兴,神采飞扬的样子,就这个成语的感情色彩而言,属于褒义词,而得意忘形指因为心情太高兴了,高兴得发狂了而忘记了注意自身的形象出丑了,就词语感情色彩来说,属于贬义词。
登岳阳楼:
此诗是登岳阳楼而望故乡,诗人写出了洞庭浩翰汪洋的不凡气势是触景感怀之作。开头写早闻洞庭盛名,然而到暮年才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意在抒发早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之情。二联是洞庭的浩瀚无边。三联写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末联写眼望国家动荡不安,自己报国无门的哀伤。写景虽只二句,却显技巧精湛,抒情虽暗淡落寞,却吞吐自然,毫不费力。全诗对仗工整用韵谨严,前后映衬,浑然一体。
头联虚实交错,今昔对照,从而扩大了时、空领域。写早闻洞庭盛名,然而到幕年才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意在抒发早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之情。用“昔闻”为“今上”蓄势,归根结蒂是为描写洞庭湖酝酿气氛。
颔联是洞庭的浩瀚无边。洞庭湖坼吴楚、浮日月,波浪掀天,浩茫无际,真不知此老胸中吞几云梦!这是写洞庭湖的佳句,被王士禛赞为“雄跨今古”。写景如此壮阔,令人玩索不尽。
颈联写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亲朋无一字”,得不到精神和物质方面的任何援助;“老病有孤舟”,从大历三年正月自夔州携带妻儿、乘舟出峡以来,既“老”且“病”,飘流湖湘,以舟为家,前途茫茫,何处安身,面对洞庭湖的汪洋浩淼,更加重了身世的孤危感。自叙如此落寞,于诗境极闷极狭的突变与对照中寓无限情意。
尾联写眼望国家动荡不安,自己报国无门的哀伤。上下句之间留有空白,引人联想。开端“昔闻洞庭水”的“昔”,当然可以涵盖诗人在长安一带活动的十多年时间。而这,在空间上正可与“关山北”拍合。”“凭轩”与“今上”首尾呼应。
通篇是“登岳阳楼”诗,却不局限于写“岳阳楼”与“洞庭水”。诗人屏弃眼前景物的精微刻画,从大处着笔,吐纳天地,心系国家安危,悲壮苍凉,催人泪下。时间上抚今追昔,空间上包吴楚、越关山。其世身之悲,国家之忧,浩浩茫茫,与洞庭水势融合无间,形成沉雄悲壮、博大深远的意境。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整首诗,诗人将自己隐在楼、川、雁、山等景观后,让楼去观览,川去迂回,让雁牵愁心飞去,山衔好月走来。天地万象都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人的生命和感情的载体了。 首联描写岳阳楼四周的宏丽景色。登上岳阳楼,无边景色尽收眼底。江水流向茫茫远方,洞庭湖面浩荡开阔,汪洋无际。这是从楼的高处俯瞰周围的远景。站得高,望得远,“岳阳尽”“川迥”“洞庭开”,这一“尽”一“迥”一“开”的渺远辽阔的景色,形象地表明诗人立足点之高。这是一种旁敲侧击的衬托手法,不正面写楼高而楼高已自见。 颔联中诗人笔下的自然万物好像被赋予了生命,你看,雁儿高飞,带走了诗人忧愁苦闷之心;月出山口,仿佛是君山衔来了团圆美好之月。“山衔好月来”一句,想像新颖,有独创性,着一“衔”字而境界全出,写得诡谲纵逸,诙谐风趣。 颈联写诗人在岳阳楼上住宿,饮酒,仿佛在天上云间一般。这里又用衬托手法写楼高,夸张地形容其高耸入云的状态,这似乎是醉眼朦胧中的幻景。 尾联收笔写得气韵生动,蕴藏着浓厚的生活情趣。楼高风急,高处不胜寒。醉后凉风四起,着笔仍在写楼高。凉风习习吹人,衣袖翩翩飘舞,仪表何等潇洒自如,情调何等舒展流畅,态度又何其超脱豁达,豪情逸志,溢于言表。 整首诗运用陪衬、烘托和夸张的手法,没有一句正面直接描写楼高,句句从俯视纵观岳阳楼周围景物的渺远、开阔、高耸等情状落笔,却无处不显出楼高,不露斧凿痕迹,可谓自然浑成,巧夺天工。
1.“雁引愁心去”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李白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这一句写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下句写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愁去喜来,互相映衬。“引愁心”比“别秋江”更富有感情色彩,且更新颖。(意思对即可)
2.第三联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同时这两句诗想像神奇,在云间连榻,在天上“行杯”,写出了诗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抒发作者遇难呈祥、豁然开朗、得意忘形的心情。
3.诗人笔下的岳阳楼最突出的特点是“高”。情感是欢乐喜悦,超脱豁达。
4.“诗眼”分别“引”“衔”。“引”形象地写出了大雁懂得人情,把愁心带走的情境;“衔”形象地写出了山懂得人的心意,把好月送来,与诗人共享欢乐的情境。
褒义词:足智多谋、呕心沥血、兴高采烈、举世闻名。
贬义词:诡计多端、处心积虑、得意忘形、臭名远扬。
一、足智多谋 [ zú zhì duō móu ]
释义:足:充实,足够;智:聪明、智慧;谋:计谋。富有智慧,善于谋划。形容人善于料事和用计。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足智多谋之士,能征惯战之将,何止一二千人。”
白话译文: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善于料事和用计的谋士,作战经验丰富的将领,很能打仗,哪里止一两千人。”
二、呕心沥血
释义:呕心沥血 [ ǒu xīn lì xuè ]
释义:呕:吐;沥:一滴一滴。比喻用尽心思。多形容为事业、工作、文艺创作等用心的艰苦。
出处:唐·韩愈《归彭城》诗:“刳肝以为纸;沥血以书辞。”
白话译文:唐·韩愈《归彭城》诗:“割下肝来做纸,滴出血液作墨汁。”
三、兴高采烈 [ xìng gāo cǎi liè ]
释义:兴:原指志趣,后指兴致;采:原指神采,后指精神;烈:旺盛。原指文章志趣高尚,言辞犀利。后多形容兴致高,精神饱满。
出处:袁珂《女娲造人》:“接着一阵兴高采烈地跳跃和欢呼,表示他获得生命的欢乐。”
笔顺
四、举世闻名 [ jǔ shì wén míng ]
释义:举世:全世界。全世界都知道。形容非常著名。
出处: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杂艺》:“王逸少风流才士,萧散名人。举世但知其书,翻以能自蔽也。”
白话译文: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杂艺》:“王羲之是位风流才子,潇洒散淡的名人,所有的人都只知道他的书法,而其他方面特长反而都被掩盖了。”
五、处心积虑 [ chǔ xīn jī lǜ ]
释义:处心:存心;积虑:经过长时间的考虑。形容蓄谋已久。
出处:先秦谷梁赤《谷梁传·隐公元年》:“何甚于郑伯乎!甚郑伯之处心积虑;成于杀也。”
白话译文:先秦谷梁赤《谷梁传·隐公元年》:“在什么地方超过了对共叔段的批评?因为经文并未对郑伯想尽一切方式,想要杀掉弟弟的意愿提出批评。”
得意忘形:拼音:
dé yì wàng xíng
解释:
形:形骸指自身的存在。高兴得控制不住自己;失去常态。形容浅薄的人稍稍得志就忘记了应持的态度。
出处:
《晋书 阮籍传》:“嗜酒能啸,善弹琴,当其得意,忽忘形骸。”
语法:
得意忘形连动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示例:
他把科长看成有天那么大,把他和科长连在一块,他没法不得意忘形。(老舍《四世同堂》三十二)
近义词:
忘乎所以、自鸣得意、得意洋洋、趾高气扬、得意扬扬
反义词:
怅然若失、心灰意冷、垂头丧气
结构:
连动式成语
正音:
得;不能读作“dě”;也不能读作“de”。
辩形:
得意忘形和“得意洋洋”;都有“称心如意;非常得意”的意思。但得意忘形的语义重;侧重在得意的程度;多指浅薄的人稍稍得意;就忘乎所以失去常态;多用来指一般人得意的样子。
年代:
古代成语
感情色彩:
贬义成语
成语造句1有时候,她为了这一切的光荣和愉快真乐得得意忘形呢。
2麦琪这几天得意忘形,怎么啦?
3他就在得意忘形的狂笑中,一脚踩空,从楼梯摔了下去。
4胜利者得意忘形的微笑使某些人感到烦恼。
5当我们受到别人肯定时,应当谦虚为怀,可别得意忘形。
6这几个少年参加圣诞舞会后,得意忘形,大开快车,结果乐极生悲,闹出车祸。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