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中力效的四个基本要素包括:重力、时间、空间和流畅度。
重力指的是舞蹈者如何使用身体重量和肌肉力量来创造动态和力量感。在舞蹈中,重力可以是推动舞者跳跃、旋转或表达情感的重要因素。
时间指的是舞蹈动作的节奏和时机。舞者通过控制动作的节奏和时机,可以创造出不同的舞蹈效果,例如快慢、连续或间隔的舞蹈动作。
空间指的是舞者在舞台或表演区域中的位置和移动。舞者可以通过变换位置和移动方式,创造出不同的舞蹈效果,例如直线、曲线或旋转的动作。
流畅度指的是舞蹈动作的连贯性和自然性。在舞蹈中,流畅度对于营造出优美、平滑的视觉效果至关重要。舞者可以通过训练技巧和技巧来提高动作的连贯性和自然性。
这四个基本要素在舞蹈中相互交织,共同构成了舞蹈动作的质感、动态和情感表达。
舞蹈艺术的历史发展
舞蹈是人的内心感情外化的表现形式,情动于中而形于外。情采兼备才是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舞蹈艺术无疑非常完美的诠释了这一点。
每一个成功的舞蹈作品都离不开一个优秀的舞者,而要成为一个优秀的舞者,首要前提就是要将这部舞蹈作品所蕴含的抽象情感通过自己具体的每一个富含没干的动作表达出来。如若缺乏了对舞蹈作品的充分理解,缺乏了对舞蹈作品的百分之百的感情投入,不把自己完全置身于舞蹈作品之中,这部舞蹈作品就会像一台僵硬的木偶剧,只有动作生硬的拼凑而缺乏灵性。但是,一部成功的舞蹈作品只有充沛的情感是远远不够的。有句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句话十分正确。具备了对舞蹈的情感,接下来就需要通过艺术的具体手法将这种情感表达出来,而在一些著名的舞蹈作品中看似觉得很简单的动作,事实上需要舞者千锤百炼,推敲推敲再推敲才能最终呈现出一幅优美动人的画面。舞蹈是一种综合性的表演艺术,舞蹈欣赏也是一种富有创造性的,感觉与理解,感情与认识相统一的复杂的精神活动过程。
舞蹈的历史十分久远,在远古人类尚未产生之前,人们就用动作、姿态、表情来传达各种信息和进行情感交流,可见舞蹈起源于生活。与远古时代先人们的原始情感思想表达产生的舞蹈相比,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今天的舞蹈已经发展成为一门成熟的艺术,与其他艺术门类息息相关,紧密联系,具有其他艺术门类所没有的,只有舞蹈具有的独特的魅力。
舞蹈艺术以富有魅力的艺术形象,使人赏心悦目,陶冶情操,美化心灵。舞蹈艺术早已深深融入了我们的'生活之中。生活性和艺术性的双重性使舞蹈得以雅俗共赏。在以后的生活中我将继续欣赏舞蹈,体验舞蹈,从舞蹈中感悟更多,收获更多。
在欣赏过的众多舞蹈作品中,《醉鼓》和《也许是要飞翔》给我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中国很多的古典舞作品中都运用到了鼓这一道具,将所有的灵魂都归在其身上。但是《醉鼓》的表演者黄豆豆却没有像其他人一样将其表达在鼓的敲打和奏乐方面,而是将所有的情感都倾注在了那只鼓上。初看《醉鼓》时,并没有看懂,只看到黄豆豆抱着鼓醉醺醺地摇摆起伏。然而,随着欣赏这部作品,听到老师说的关于黄豆豆的介绍,他为进入梦寐以求的舞蹈学校不惜一切努力奋斗,最终实现了自己的舞蹈梦想。了解了这些之后,带着对黄豆豆的崇拜和敬意,再看《醉鼓》,就多了几分感悟。他抱着鼓,或凝视,或陶醉,似乎有千言万语急切的要诉说,似乎又欲言又止,眼前这个已经和鼓融为一体的精灵般的舞者,他急速地转动身躯,时而抱鼓跃起,时而抱鼓卧下,跌宕起伏的舞段仿佛就像他坎坷的舞蹈奋斗史。一个没有丰富细腻的内心世界,没有经历过重重甘苦的舞者,绝不可能无处如此震撼的作品。
而与《醉鼓》相比,《也许是要飞翔》作为一部现代舞作品,虽然是截然不同的风格,但是依然给了我很大的触动。没有炫目的灯光,每天有恢弘的场面,只有一个身着白衣的女舞者,独自一人在一曲子《冬天来了》的凄美旋律下掌控着舞台。虽然这个作品仅仅只有五分钟,但它短小精悍,十分准确的把握住了中国新世纪女性的特点,表现出了一种敢爱敢恨,永不言弃的追求和精神。《也许是要飞翔》的美在于真实,把女性对人生百态的体味感悟淋漓尽致的展现在舞台上。每一次奋力的起身所伴随的却是一次又一次的跌落,强化了作品倾诉美好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心灵渴望飞翔却一次次被无情击落的矛盾主题。随着舞者的一起一落,似乎可以看到舞者内心的惊涛骇浪。
;魏晋南北朝时期舞蹈发展与变革的推动力是:北方各族人民的大融合、南北文化大融合、江南经济的开发。自南北朝以来北方最重胡舞,隋大业年间的九部伎中,西域乐部占有6部,至唐贞观十六年(642)十部伎中又增《高昌乐》。盛唐健舞《胡腾舞》和来自康居的《胡旋舞》更是风靡一时。
出自中亚石国的《柘枝舞》,流传到宋还盛行不衰。宋代的《柘枝舞》与中原的大曲歌舞形式相融合,改变了胡舞的原貌,发展成一种新的民族舞蹈形式。《柘枝舞》可算是继汉代《盘鼓舞》、北朝《西凉乐》之后又一中西乐舞结合的典型产儿,丰富了中国传统舞蹈的宝库。
扩展资料:
中国原始舞蹈是一种人类原始文化形态,它还不是有意识的娱乐或艺术创作。 对原始舞蹈的起源,中外学者有各种认识,如起源于游戏、巫术、性爱、劳动等等。中国舞蹈史学研究中的多数意见是:劳动创造了人的形体,还特别创造了人的思想。
使舞蹈成为文化而区别于动物的本能动作,具有反映客观世界的功能;然而不能说舞蹈仅仅起源于劳动,还应包括非生产劳动的其他生活活动:战争、性爱、祭祀等等。
-中国原始舞蹈
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随着经济的发展及世界的大融合,我国民族民间舞蹈文化在外来文化的不断冲击下已濒临流传或是消失的状况。下面我为大家搜索整理了关于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欢迎参考阅读,希望你喜欢!想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我们应届毕业生培训网!
我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在历史的长河中,各民族同胞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创造了多姿多彩民族文化。民族民间舞蹈是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它用舞蹈的艺术形式,承载着各族人民群众对生活热爱的思想情感及美好愿望的寄托,在人民的生活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民族民间舞蹈在形成和发展中,诸多方面受到民族文化的影响,并在舞蹈文化内涵以及舞蹈动作等方面或多或少地展现着民族文化的风貌。通过民族民间舞蹈文化,我们对于不同民族的文化又可得到进一步地了解。民族民间舞蹈文化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百科全书",其体现了一个民族精神,是一种"人类活态文化财产"。所以说,对于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也就是一个民族传统文化及民族精神的延伸。
一、我国民族民间舞蹈文化发展所存在的问题
我国民族民间舞蹈文化发展所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受新文化的冲击而濒临消亡。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也越来越高,文化观念自然也会发生改变,从而带动了我国民族文化的不断改革及更新。由于新文化的冲击,本民族传统文化势必会受到影响而使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濒临消亡。比如说我国的"四筒鼓"舞蹈,其起源于东北农村,是一种存在于葬礼上的舞蹈,自娱性较强。但近些年来,为节约土地资源,我国大力实施火葬,使这种存在于葬礼上的舞蹈也慢慢消失现"四筒鼓"舞蹈只存在于偏僻的乡村。另一个是受到外来强势文化的影响而面临同化的威胁。随着各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现讲究的是世界经济全球化、世界文化大融合。如今网络已遍布世界各地,各国人民以及各族人民在利用网络进行相互沟通与交流的同时自然也会带来文化的相互融合,且这种文化大融合趋势已越来越明显。在受到外来强势文化的影响下,一个民族要想保护其传统文化已变得越来越困难,我国不少民族传统文化已面临同化的威胁。比如说我国的"水鼓舞",其是我国德昂族为祭祀而进行的舞蹈,一般多出现祭神活动或是泼水节。但由于受周边汉族及傣族强势文化的影响,其已慢慢被同化而被傣族的"嘎秧"舞所替代。
二、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传承
面对民族民间舞蹈文化濒临消亡及同化的现状,为保护我国民族民间舞蹈文化,我们必须对其进行传承。通常来说,现传承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方式主要有三种:一种是环境传承;另一种是群众传承;还有一种是社会传承。
环境传承是指通过特殊的环境及气氛,让人们感受到本民族文化的本质及魅力,在对本民族舞蹈风格进行准确把握的基础上,将本民族特有的民间舞蹈文化展现于传统节日或是祭祀活动当中,使人们能够将本民族民间舞蹈文化进行传承。民间舞蹈本身就具有群众性,其表演者就是参与活动的人员,因此其传承是发生于一种特定的环境下的。如东巴舞蹈,其是纳西族特有的民族舞蹈,通常多出现于民俗节日或是祭祀活动,而本族人民自然也可借大祭风或是祭天等活动将东收舞进行传承。
群众传承是指在群众当中将民族民间舞蹈文化进行传承。现群众传承的主要方式有家族传承及师徒传承。家族传承又由父子传承及叔侄传承构成。由于亲情关系,家族传承受外界影响较少,传承内容相对纯正,有利于传统文化的更好传承。比如"跳菜"舞,其是南涧彝族的特色民间舞蹈,其传承方式就是家族传承,也正是因为家族传承,其才得以流传至今。师徒传承是最为常见的民间舞蹈文化传承方式。师徒传承虽没有亲情的联系,但其进行传承的范围更为广阔,不同传承师者门其指导方式不同,使得传统舞蹈文化能不断吸取新的知识,从而补充传统民间舞蹈文化。比如"四筒鼓"舞蹈,其就是以师徒传承方式而使其得以发展并有三百多年的历史。
社会传承是指利用社会力量来将民族民间舞蹈文化进行传承的方式。我国向来主张"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共同发展,因此对于传承民族民间舞蹈文化也倍加重视。现我国已设立各种研究机构以研究并保护民族民间舞蹈文化。如2002年,我国东巴研究院联合云南民族大学设立了"纳西族语言文字学和东巴文化"本科班。以社会传承的`方式将民族民间舞蹈文化进行传承。
三、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发展
1在传承中发生改变。随着我国经济形态的转变以及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在很多交通便利、经济发达且具有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地区,其民族民间舞蹈文化在进行传承的过程当中势必会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而发生一定的改变。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其保有的本民族的"土风味",同时也会注入一定的商业元素。因此必然会进行适当的改编及加工。如云南的傣族,其在表演傣族特色舞蹈的基础上还加入了其他民族的元素,形成了很多优秀的新时代特色舞蹈,比如《雀之灵》、《水》等。
2在保护中获得发展。对于民族民间舞蹈文化来说,传承的前提是保护,而保护又是为了获得更好的发展。现人们对于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重视度已越来越高,很多地方政府专门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以保护当地民族民间舞蹈文化,有些还以申请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方式来进行保护。
3在同化的过程当中树立自己的特色。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人们已进入信息时代。通过网络,各民族之间的交往越来越密切,而针对于传统文化方面的交流也越来越多,不少民族通过吸取及借鉴的方式使本民族文化得以发展,同时也让各民族舞蹈文化呈现出趋同的状态。但也正是因为如此,各民族民间舞蹈文化为在民族民间舞蹈的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势必也会作出更大的努力,以突显出本民族的特色。
在当今社会背景下,由于经济的发展,世界文化的大融合,我国民族民间舞蹈文化不免会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及影响。但民族民间舞蹈文化是一个民族精神的体现,在这种社会大背景下,我们不能迷失自我,要传承我国民族传统文化,同时也要分析国际形势,结合我国具体国情,吸取并借鉴外来文化的精华,给民族民间舞蹈文化注入新的元素,发展我国民族民间舞蹈文化,促进我国精神文明建设。
;摘 要 我国的民族舞蹈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国劳动人民几千年来智慧的结晶。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正处于身心发展关键时期的人,是学校艺术教育的直接对象。本文从人格的健全、智力的开发、身体形态的养成三个方面,探讨民族舞蹈教育在我国普通学校艺术教育中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 民族民间舞蹈 人格 心智 体态
中图分类号:J7223 文献标识码:A
1 学习民族舞蹈可以健全学生的人格,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青少年在享受优越生活和教育资源的同时,也衍生出一些社会的问题。现今独生子女的比例在青少年中的比例越来越高,独生子女在智力和才能的发展方面呈现出很大的优势,他们普遍智力发展快、思维活跃、才思敏捷、记忆力好、精力旺盛、活泼开朗、兴趣广泛;但是也有独立性差、以自我为中心、依赖性强、胆小孤僻、社会适应能力差、怕吃苦等缺点。如何将其优点发扬,并弥补不足,是广大教育工作者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西方近代美育思想的先驱席勒提出:“要使感性的人成为理性的人,除了使他成为审美的人,没有其他途径。”由此可见,艺术教育对青少年来说是塑造气质、完善人格的重要途径。我国的民族民间舞作为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具有自娱性、广场性、通俗性、群体性等特点,相比芭蕾的刻板规范、古典舞的清丽典雅、街舞的个性自由,大部分民族舞热闹、活泼、聚众、简单易掌握的特点,更加适合青少年学习,使其身心都能得到充分健康的发展。
由于民族民间舞蹈具有聚众的特点,常常以集体舞蹈的形式呈现,舞蹈中的队形变化和动作的整齐度需要舞者的集体配合。因此,在舞蹈学习中,学生必须服从纪律、听从指挥、关注他人、团结协作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教师可以利用集体舞的“群体性”特点,编排若干小组合来教授学生,在学习过程潜移默化地改变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缺点,培养了他们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民族民间舞蹈热闹、欢快,动作舒展、优美,抒情性较强,学生在跳舞的过程中可以放松身心,把自己从繁重的课业压力中解脱出来,在音乐中感受舞蹈的魅力,真正认识到什么是美,如何正确审美,在舞蹈中从而变得更加坦然和自信,并带着这种坦然与自信的气度面对生活和人生。
此外,我国历史悠久,民族舞蹈文化源远流长,南有花灯采茶,北有秧歌,西南边陲的少数民族舞蹈更是风格各异,学习民族民间舞蹈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使青少年由内而外地树立起民族自信心,形成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2 学习民族舞蹈可以培养肢体的灵活性和敏锐性,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
舞蹈是以有节奏的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的艺术形式,它相比其体育运动,更加细腻敏锐,情感的表现力更强。舞者在跳舞的过程中,大小肌肉群需协调参与,身体的耐力、爆发力、控制力、平衡力、柔韧性、反应能力,都能得到充分锻炼。民族民间舞风格鲜明、律动性强,在舞蹈的过程中,需舞者的身体各部分共同配合。如藏族舞的踢踏舞可以训练踝部和膝部的灵活性;汉族舞丰富多彩的扇子手绢技巧可以培养学生两手的配合能力;维族舞可以训练学生颈部和腕部的协调性等。但值得我们注意的是,有的教师在普通学校的舞蹈课堂上,太过急功近利,一上来就学习复杂的舞蹈组合,直接造成了学生与舞蹈的距离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面到中间、单一到复杂的舞蹈教学原则。如教师教授汉族东北秧歌中的手绢花,一定要从基本的动律开始训练,舞蹈动律掌握熟练后再学习徒手的手腕动作,徒手的掌握熟练后再拿手绢花进行练习,最后再学习全身协调的动作并配合音乐练习。在学习初期不宜接触太复杂的舞蹈动作,学生身体各部分无法同时协调配合,打击学生学习舞蹈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舞蹈的本体是人的肢体运动,肢体的运动是受大脑的控制支配的,因此,在普通学校的舞蹈课堂上,学生训练的不仅是身体的灵活性,更是大脑敏锐的反应能力和思维能力。对于普通学校的青少年,学习舞蹈的首要目的不是为了呈现出多么完美的艺术作品,而是借助舞蹈教育的手段,使学生收获到课本中无法收获的东西,使其心智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例如,教师教授藏族舞,在学习动作之前,教师首先对高原民族的文化特点、民族性格、地理特征进行介绍,使学生对该舞蹈的文化背景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和了解,引导学生将其置身于该民族的文化和自然环境中跳舞,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藏族舞蹈会呈现出这样的屈膝、松垮、含胸的身体形态,让学生在舞蹈中学会辩证地思考分析问题。此外,在舞蹈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不断地观察正确的动作示范、进行模仿、继而对动作的顺序和规格进行反复的记忆,培养青少年的观察、想象、记忆、模仿等能力。
3 民族舞蹈有助于学生身体的匀称发展,养成正确的体态习惯
我国早在3000多面前的周代就有舞蹈教育的正式记载,周代的贵族阶级特别强调乐舞的教化作用,认为舞、诗、礼三者融合,可以培养人的气度。在周礼制度中,“六大舞”用于祭祀,而“六小舞”就是用于教育贵族子弟的教材, “文舞”持羽毛,“武舞” 持兵器,学习“文舞”以培养人的良好仪容;学习“武舞”可以熏陶人的威武气度。古代人几千年前的美育思想,放之今日仍然适用。放眼现今的青少年群体,由于网络和电视的普及、营养的过剩和长期课业负担等多种原因,青少年肥胖、体弱、骨骼发育畸形等现象非常突出,“豆芽菜”“小胖子”体型在校园里随处可见。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人”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真正优秀的人才不仅要德才兼备,更要具备健康的身体及优美高雅的行为举止。因此,在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黄金时期,对学生展开长期科学的舞蹈训练,矫正其不良的形体,改善青少年过于肥胖、瘦弱的形体,培养他们挺拔向上的优美体态是有重要意义的。
人类实践证明,规范科学的肢体训练,可以使人体肌肉呈条形生长,使骨骼的发育更加健康挺拔。现今社会上较为普及的形体训练以芭蕾基训为主,芭蕾基训的主要优势是动作规范性强,风格和审美较为统一和稳定,教学和训练体系化科学化;缺点是较为刻板,风格单一,舞蹈的趣味性较弱,伴奏音乐表现力有限,不太适合初涉舞蹈的青少年;相比较而言,中国的民族民间舞节奏和韵律较为欢快,音乐感染力强,舞蹈风格多样,具有极强的游戏性和趣味性。在普通学校的舞蹈课堂上,如果采取刻板单一的形体训练模式,不但会使课堂教学的效率降低,学生也会丧失对舞蹈的兴趣,还容易造成学生的肌肉韧带组织拉伤。因此,普通学校的舞蹈课堂,再兼具规范科学性的同时,必须要有趣味性。教师可以通过编排风格不同的民族舞小组合,对学生进行指导,以达到训练的目的和效果。
参考文献
[1] 吕艺生舞蹈教育学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
“舞蹈是生命情调中最直接、最宝贵、最强烈、最尖锐、最单纯而又最充实的表现。”这是闻一多先生对于舞蹈的理解。由此可见,舞蹈是美的艺术,是善于抒情的艺术,是人们内心情感世界最动荡不安的时刻出现的一种形体活动,是表达人的内在心态,反应社会现实的艺术。
近年来,在许多舞蹈比赛中,舞蹈技巧的难度往往被视为衡量舞蹈质量和水平高低的标准。这就使不少舞者只注重技术技巧的训练,而忽视了对作品的感知能力和思想情感的培养。作为一名舞蹈学专业的大学生,在舞蹈训练过程中,有必要从理论上掌握培养舞感的方法,知道如何进行、如何深刻、如何细致的体会舞蹈作品中的情感内涵,从而让理论联系实际,提高自身的舞蹈表现力。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夯实基础能力,提高身体素质,增强艺术感染力 良好的舞蹈表现力是建立在规范准确的舞蹈动作之上的,因此舞者个人动作的反应速度和协调性是衡量舞感水平的根本前提。要培养舞感,离不开扎实的舞蹈基础、全身各部位动作的高度敏感力和协调性。通过规范专业的训练可以逐步增强舞蹈技术技巧能力,不断提高肌肉组织、关节韧带之间的协调性。 提高身体素质,一方面是训练技能,一方面是对自身动感准确性的培养,它是由舞蹈的全部动作和舞者全身心的配合来体现的。俗话说“细节决定成败”,舞蹈表现力的优劣往往就是透过手指、脚趾尖的延伸,肢体转动的方向、屈伸的程度,和对动作点、线、面的把握这些看似细小却最不能忽视的地方显露出来,注意每一个细节,动作便赋予感情,舞蹈感染力也就随即增强了。 二、对模仿的淡化和对音乐的深刻理解,提高艺术想象力 舞蹈中,在逐步掌握了身体的运动规律后,需要对模仿的对象开始淡化,进一步发挥想象力,理解舞蹈所要表达的情感,依靠自己的理解去塑造舞蹈角色。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是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我如果没有青少年时代的音乐教育,就不可能有现在这些科学上的成就。”可见注重培养自身的想象力十分重要。实际上,舞蹈本身具有强烈的娱乐身心的作用,无论观者或舞者,均能自娱其中。每个人对美的事物有着自己的感知。在形成动作之前,应当给予充分的时间去听音乐,感受音乐,对所听的音乐有独立的感受和见解,在欣赏中把握音乐的情绪,掌握其情感基调。音乐的情感和美感都具有强烈的感染力,领略了音乐的感染力,有意识的注意音乐节奏,使节奏、想象和舞蹈联系起来,让舞蹈在舒而不缓、紧而不乱、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自由而又有规律的节奏中进行。 三、注重表情和肢体语言,讲究“神韵”,加强艺术表现力 在内心情感培养中,眼睛的表情非常重要。眼睛是人心灵的窗户,它不仅仅是了解外部世界的一个媒介,更重要的是反映内心世界的一面镜子,所以要学会“眉目传情”。所谓“观其舞,看其功,察其色,鉴其貌。”舞者在舞蹈过程中,面部表情始终贯穿其中,是整个舞蹈艺术形象、动作美感的焦点,只有完全投入舞蹈中,理解动作要领,注意把握舞蹈的整体风格,仔细揣摩角色,把自己融入音乐的情感中,才能做到形神兼备。我们应该深刻的认识到,舞蹈动作是为舞蹈主题服务的,而舞者的面部,则是为舞蹈的整个灵魂服务的。 我们知道,无论谈诗、论画、鉴赏音乐,都离不开神韵二字,在舞蹈中也是一样。“神”是舞蹈的内在韵味,我们批评舞蹈动作呆板僵硬,没有生气,说的是在做动作的“形”时,缺少了内在的“神韵”,没有很好领会舞蹈“形神合一”的境界。除了掌握动作要领外,还要细心揣磨每一动作的内在“神韵”,不可一味追求动作的难度而忽视对“神韵”的培养。把握了“神”,“形”才会有生命力。“形未动、神先领、形已止、神不止”这一口诀形象的、准确的解释了“形”与“神”的联系及关系,只有综合运用好这些舞蹈中“神韵”的技巧,才能使舞蹈更具有表现力。 四、触类旁通,培养综合素质,提升艺术修养 舞蹈不仅仅是狭隘意义上的身体律动、舞台上光鲜的娱乐,更是一个反映社会文化风俗的途径。纵观中外舞蹈历史发展,不难看出舞蹈作为一门艺术,是文化历史的一个入口和载体,通过它可以了解不同时空下人们的风俗、观念、生活内容和历史风云。正是因为舞蹈的这一属性,我们必须要了解舞蹈作品的历史背景、风土人情、创作动机、风格特征,表现手法等,根据这些挖掘出舞蹈的思想感情,分析出动作的起势落点,总结出作品的情绪表达。想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需要长时间、多方面的积累,除了对舞蹈、音乐、美术、影视等艺术科目的学习,更要涉猎人文、社科、历史等多方面的文化知识。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可以通过观看欣赏舞蹈作品达到潜移默化的作用,用心领悟,用情表现;多接触社会,参加各种社会艺术实践,参与各类演出活动;也可以通过自己拟定题材、了解背景、寻找音乐、设计创作,发挥自己的个性和特长,培养创作能力,有助于抒发感情,提升表现力。 古人云:“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培养舞蹈感觉能力不是一朝一夕之事,而是要在长期的舞蹈实践中日积月累完成的。
学舞蹈孩子带来了哪些好处
学舞蹈孩子带来了哪些好处,我们教育好孩子的前提是重视孩子,面对难题,家长要与孩子一起面对,幼儿时期所受的教育可能会影响未来,下面为大家分享的是学舞蹈孩子带来了哪些好处。
学舞蹈孩子带来了哪些好处11、促进生长发育
舞蹈可使新陈代谢显著增强,少年儿童正处于骨骼的生长时期,学习舞蹈可以使其身体各部的生长发育更快;舞蹈可增加骨的血液供给,使骨组织得到更多的营养物质,又能给生长骨骼的骨骺以适当刺激,从而促进生长;因此舞蹈训练能促进少年儿童身高增长。据统计同性别、同年龄的少年儿童,参加舞蹈训练的比不参加训练的,身高平均要高4-8厘米。
2、提高身体素质
舞蹈需要一定的体力消耗,剪除练习后能促进孩子食欲、增强消化机能,提高身体抵抗力,减少生病机会。使少儿神经系统的结构和机能发生适应性改善,促进视觉、听觉、肢体感觉等各感觉机能的提高,使大脑更灵活、健全,反应更迅速,动作更灵敏。舞蹈还有利于提高生理机能。训练能够改善心肺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减少患心脏病的危险性,降低血压和增加骨胳密度,同时使人精力和体力更加充沛,不易疲劳。
3、提升气质
人体的形体与机能在一定期程度上取决于先天因素,但是后天的影响也起着很大的作用。舞蹈训练可以克服弯腰驼背等一些不良的身体姿态,使身体变得挺拔;有助于少年儿童身体各围度的均衡发展;还可以使主要运动肌肉的力量得到提高,减少肌肉上覆盖的脂肪,使其均称而有线条,也使肌肉、韧带等得到拉伸,变得纤长而有弹性,从而增加了美感。
4、培养审美情感
舞蹈是通过音乐、动作、表情、姿态表现内心世界,使孩子潜移默化地接受到艺术表演的熏陶,使孩子们热爱生活,并能欣赏美、体验美。
5、促进心理健康
如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动作迟缓、粗心大意、协调能力差、胆小敏感、情绪不稳,自信不足,以及自闭症,多动症等,经过舞蹈训练都会得到相应的改善。因为舞蹈使人的听觉、动觉等几乎所有感觉器官都发挥作用,生命机能得到了总动员,因此,能够发泄情感,驱散郁闷,缓解精神紧张,并使大脑皮层得到休息,使人感觉心情舒畅,从而稳定情绪,改善心境。
6、培养自信心
舞蹈演出能培养孩子当中表演的能力,使孩子们不怯场,表现力强,增强自信心和更好的心理素质。
7、培养想象力
舞蹈是通过形体、动作、眼神来表现的,在跳舞的过程中能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尤其是自编自演的作品,能促进孩子智力发展。
8、促进智力发展
舞蹈可以启迪智慧,发展儿童的想象力、创造力、记忆力以及增强儿童的自信心。儿童舞蹈表演需要儿童的步态、手势、动作比日常生活中要夸张一些,在表演一些简单的动作时发挥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性,让儿童自己来选择、自己来设计、自己来表演。让每个儿童积极、主动、自信地参与到表演中去,既满足了儿童的自我表现需要,又让不同发展水平的儿童都有表现的机会。使平常比较内向、没有表现机会、体会不到自己表现能力的幼儿有了展示自己的机会。在表演舞蹈的过程中儿童要记住动作的顺序及动作与音乐的配合,这样在表演的同时也发展了记忆力,为儿童以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9、促进良好性格的形成
儿童情感、意志力等非智力因素的教育是培养儿童成才的关键。而在具有教育意义的儿童舞蹈中,他们在活泼、轻松的气氛中,用身心去感受音乐形象,吸收音乐形象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陶冶了情操。如:动作稍难时、感觉不好时或感觉有些累时,就需要儿童去克服这些困难,在克服这些困难的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意志力,使他们增强了吃苦耐劳、不怕困难的精神。因此,学习儿童舞蹈对儿童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0、培养人格魅力、合作能力和集体荣誉感
通过集体舞蹈训练,可以使少年儿童在舞蹈合作、竞赛过程中,培养出团队合作和良性竞争的意识,也能使其具有吃苦耐劳、乐观积极的精神,时刻给人以大方得体、聪慧懂事的感觉。
学舞蹈孩子带来了哪些好处2一、舞蹈在身体素质方面带来的好处
1、训练小朋友身体的协调性、音乐节奏感,为小朋友之后学习其它舞种奠定好基础。
2、加强孩子的观察力、注意力、思维能力、记忆力和毅力。在老师的教学和引领下,通过好听的音乐和服装道具等各种方式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让孩子学会观察学习,并且通过不断的模仿练习来增加孩子的记忆力。
3、帮助孩子增强体质。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身体各部分的灵活性和协调性会得到提高,同时还会促进孩子的骨骼发育,增强孩子的消化能力,提高孩子的食欲,从而提高孩子的体质,不易生病。
4、 塑造孩子良好的形体。一些孩子因为各种原因会有内外八字脚、双腿弯曲不直,驼背,端肩等形体问题,而少儿时期的骨骼可塑性是很强的,一些形体问题是可以矫正的,而学习舞蹈正有这样的作用。
二、舞蹈对今后的学习生活带来的好处
1、自信心方面,培养孩子的表演能力,锻炼他们不怯场,敢于表现自己,增强自信心和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2、 想像力方面,学舞蹈是通过形体、动作、眼神来表现的,在跳舞的过程中能激发孩子的想像力、创造力。在舞蹈教学过程中,为了促进孩子智力发展,我校老师会帮助与启发孩子自编自演舞蹈节目,去克服学舞蹈的过程中所遇到的种种困难,这个意义远大于学舞蹈本身。
3、 合作能力方面,学校的舞蹈培训集体课,要求大家随着音乐步调一致,完美配合来完成。养成自觉遵守规则、纪律,学校举办的舞蹈汇演有独舞、双人舞、集体舞,需要大家默契配合才能表演好,由此培养了孩子们的协作的观念、合作精神与集体荣誉感。
4、毅力方面:从基本功开始,到学会一段舞蹈都要经过体能与技巧的训练方能达成目标。在此过程中锻炼了孩子学会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磨练了意志,学会了什么叫坚持。
5、 审美情感方面,舞蹈是通过音乐节奏结合人的动作、表情与姿态来表现内心世界的,长期的舞蹈培训能使孩子潜移默化地接受到这种内在情感与艺术熏陶,增强了音乐修养,使孩子们热爱生活,欣赏美、体验美,对提高情商帮助很大。
学舞蹈孩子带来了哪些好处3一、舞蹈的优点:舞蹈是一种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活动,增强体质,性格开朗,身体柔韧,对肌肉的全面刺激。跳舞对肌肉的刺激是全面的、综合的,其动作要兼顾到头部、颈部、胸部、腿部、髋部等部位。
二、在舞蹈中,动作连贯节奏很快,一整套动作连贯流畅,整齐且有韵律感,对乐感、灵巧度的练习很有帮助。
而且其趣味性容易让人集中注意力,忽视了运动疲劳。跳舞可增强消化腺分泌功能,促进胃肠有规律地蠕动,增加食欲,对防治高血压、糖尿病、肥胖、习惯性便秘等疾病有良好效果。经常伴有旋律音乐的摇动,使脑中的思维活动变得清晰、灵活,能有效地消除脑力疲劳,提高学习和工作的效率。根据相关专家测试,每周跳舞三次,每次一小时,连续四个月的人比不喜欢运动的人反应更灵敏,视力更好,记忆力更好。
其次,舞蹈的缺点:舞蹈动作的难度和要求的规范性,都会超出人们的想象。叉子、下腰、压臀等,都是对身体的一种折磨。跳舞是一个磨练意志的过程,辛苦、乏味的舞蹈基本功训练,所以常常很多人坚持不住就自动放弃了。第三,舞蹈动作也常常容易造成身体上的损伤,因为舞蹈动作也经常容易引起身体上的伤害,有的对身体造成了较大的伤害。
扩充数据:
舞蹈应选择有效的舞蹈训练步骤。讲授一种新动作通常要经过几个步骤才能达到“完成体”,即从简到繁,从易到难。这一步太过烦琐,或者在开始时就练习“完成身体”显然是不合适的。
第二,舞蹈教学法是根据教学规律在实践基础上逐步确立起来的。所以,教学必然会随着对实践的深入认识而不断地完善。人对客观世界的探求和理解是无穷无尽的,教学方法的发展也是无限的。
舞蹈是时空的艺术,是用身体和节奏来表达思想情感的艺术。所以,在教学中,舞蹈教师要以生动的形象来引导和启发学生,并反复示范动作。老师示范时要有丰富的情感和热情,示范动作要力求准确,节奏鲜明。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