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实对比,很好理解了。
这或许是吸引很多摄影爱好者入行的一个重要因素吧。利用大光圈、长焦距、近距离来制造浅景深,虚化前景和背景,这样可以有效的突出主体。
这也被很多年轻摄影者称为把妹利器,通过我的了解,这个还真是几乎所有的女生都迷恋的技术。
但从构图技术的角度,我还是强调,虚的部分不能过虚,虚到像一堵墙就不好了。
最好能看到平衡主体的影子,这也叫均衡时构图。
摄影艺术作为艺术形式的一种新兴形态,在其发展过程中,与多种传统的艺术形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摄影艺术与传统艺术门类有着相同的生产过程,即对认知对象与社会生活的“再现”与“表现”。下面一起跟着我来看看吧!
摄影是一种造型艺术,也是一种视觉的艺术。任何事物的发展都离不开其滋生的土壤,摄影作为社会工业文明的产物自然摆脱不开当时的社会,它不可能脱离当时社会状况发展,因此,摄影必然会印下深深的时代烙印;任何人类文明的发展都有其前进的风向标,即思想。中国近代史是个思想急剧蜕变的过程,摄影不可置疑的受到这种思想变革的影响;摄影是科学技术与艺术完美结合的产物,既然它有技术的成分,那么照相机技术的进步无疑也推动着摄影的发展的一股强大的力量。进而社会上又出现了“纪实摄影”和“艺术摄影”。
一、艺术摄影
(一)艺术的基本概念
艺术是社会生活在艺术家头脑中能动反映的产物。艺术对艺术家个人来说,它是一种爱情地寻觅方式和过程,也是自己艺术思想和观念不断发展的印迹。
(二)艺术摄影分析
首先我们要知道什么是“艺术性”,艺术性是指文学艺术作品通过形象反映生活、表现思想感情所达到的准确、鲜明、生动的程度以及形式、结构、表现技巧的完美的程度。摄影起源于绘画,在最初的几十年里,摄影创作主要是仿效绘画的经验,整个艺术摄影的历史,实际上是那些模仿绘画的摄影家在试图证明摄影也能够创作出像绘画那样的作品来。然而,在这一阶段,摄影并没有得到承认,人们普遍认为:利用物理和化学手段制作出来的照片,并不能称为艺术,只有通过手工制作出来的东西才能称为是艺术,所以许多摄影家在制作照片的时候,特别注重摄影画面的画面效果,把一张张照片制作的虚无缥缈,其实质是借助于摄影手段进行的一种绘画创作。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纯影派摄影的出现才让人们的观念产生了改变,纯影派摄影提出“只有通过纯粹的真,才能得到完美的美”,通过他们的让人们发现原来生活中的美是无处不在的。
(三)观察方法――视觉思维的核心
1视觉思维的观看与联想―创作立意针对艺术形象的选择与观察整理过程的习惯(方式方法)进行整体观察。
2光与影的造型整理与视觉组织的概括观察。
3形式提炼的视觉规律和思维选择的组织结构的布局观察。
4影调色彩视觉传递的感悟观察。
5提取视觉中心的强化观察。
6视知觉想象力的思维观察。
7整体与主旋把握的提纯观察。
8细节和质感固有结构的联系观察。
9注重形态在空间变化中闪光的捕捉观察。
10瞬间意识下视觉停点的节奏观察。
11空间与形态格调构成的审视观察。
12观察中的视觉设计-自如性与创造性艺术灵感深化的总体视觉思维。
由此可见,从飞逝的时间和空间运动中截取艺术表现的瞬间,并赋予它永注而清澈的存在意义,让艺术的“观察”超越最敏锐的“眼睛”。这就是观察与创作或创作与观察一脉相承的出发点。
(四)表现方法
重点研讨艺术细节的驾驭和艺术中的偶然性问题以外,它还同时具有艺术的特征,摄影的纪实性与艺术性往往是相互统一存在的。摄影艺术创作是艺术反映生活、表现生活的程序过程和归宿。即在创作过程中,分析研究和掌握该过程中,各个环节中的思维方式、观察方法、瞬间物化手段和艺术处理技巧等理论技法。换一句话说,摄影创作也是艺术家对生活作出即兴反应的前提和归宿。
(五)摄影艺术中的“再现”
摄影艺术在最初期,只是作为绘画等传统艺术形式的一种辅助工具而存在的,但为什么摄影又能在短短的百余年的时间内,脱离传统艺术形式辅助的功能,自成一派,形成一种新兴的艺术门类呢?这正是因为摄影有着对客观事物真实的记录能力,有着直观并且快捷的记录真实的能力,这是其他艺术形式所不能比拟的。
真实性与时效性是新闻摄影的根本,而这两点恰恰印证了摄影艺术创作过程中的“再现”。在新闻摄影创作过程中,创作者没有太多的时间去考虑拍摄角度,构图形式,以及被摄对象的状态,必须放弃思考与等待,更不可能要求相同的`新闻瞬间在以后的某个时刻再次发生,所以力求在最恰当的时间记录下最真实的瞬间。并且,在整个创作的过程中,需要创作者有一定的拍摄经验,也就是摄影瞬间的预见性和惯性,要做到不论最感人的瞬间是发生在被摄对象高潮的前期,中期还是后期,都可以凭借经验,准确且有效的把握住,最终将整个新闻事件再现于摄影作品中,以最真实,最快速的方式展现给观众,使新闻摄影作品达到一定的群众效应。
(六)摄影艺术中的“表现”
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有意识的“人”作为社会形态的主体,往往在感知周围活动的过程中,或多或少的加入了自我的主观意识,从而让原本真实存在的物体,在人们思维传达过程中有了一定的变形,这种变形,正是我们对客观事物的思维再造,是一种自我思维意识的锤炼和升华。自摄影这门技术被发明以后,很多摄影创作者一直在探索摄影发展的各种可能。从十九世纪中延续到二十世纪,不断的有摄影者提出新的理念来争取艺术界的认同。怎样将源于绘画的摄影,提升到一个更高的阶段,是很多摄影创作者苦苦追求的。
艺术摄影作为审美意识的外化形式,强调创造性和独特性,侧重审美价值;社会纪实摄影作为人文精神的物化形式,强调纪实性和社会性,侧重历史价值。
现代摄影的观念,在艺术再现向个性和理念艺术表现相继的过程中,个性和理念的典型化专题选材到纪实、记录、文献等体裁的把握,从生活实体到形式格局,都以全新的角度、姿态和动意,寻觅到标新立异的现代艺术语言中,升华出个性视觉心态的传递方式。这是现代艺术的形象思维的运动发展,是在继续观察中去思考,不断捕捉心灵火花的过程;这一随意性朦胧的创作心态和手法,成为现代摄影的鲜明特点,就好像有一条无形的视觉艺术潜线,连带着主观控制的拍摄创意,技法表现和构成的创意、现代艺术意识和理念的独创、启发和诱导,从被拍摄实体的客观氛围,潜泳到达现代艺术摄影主观效果的彼岸。
在拍摄过程中,你可能会关注到照明,相机设置,构图,天气等因素,但稍不注意可能会忽视颜色的选择,而不当的颜色搭配让你无法拍摄出理想的照片。因此,花费点时间看一下照片中的每个元素如何为选择配色方案,不同的配色方案反过来会影响观看者的情绪。在文中,我们将介绍照片中的色彩如何影响观看者的情绪感知。
橙色
橙色不在焦点的中心。但是,即使是细微处的橙色也显得格外醒目。橙色以**和红色的惊人结合而诞生,体现了两种原始颜色的特质。它体现了生命的活力和热情。然而,这种颜色与秋天紧密相关,可让使我们想起了自然界色彩的变化。
粉色
自然精致的粉红色具有独特的柔和魅力。粉色是爱,浪漫和温柔的象征,每种粉红色的阴影都具有其自身的关联,而我们照片中的那些粉红色对帧的最终效果具有不同的影响:浅粉红色营造出轻松的氛围,而粉红色则增加了画面的灵动性。
棕色
棕色是自然界中最常见的颜色之一,有人会说棕色很无聊,但实际上,由于其深浅和中间色调的丰富性,它使我们想起了稳定性,良好的质量,正如我们在照片中看到的那样,这种颜色非常适合居家舒适主题照。
红色
红色是危险,行动和冒险的颜色,我们将其与勇气,勇敢和挑战联系在一起。红色是最令人印象深刻的颜色,并引起强烈的情感反应,因此必须格外小心地使用红色。在照片中,红色的细节正好适合画面。红色成为画龙点睛的元素,成为关注的焦点和,为整个定下了基调。
绿色
自然界中另一种流行的占主导地位的颜色与所有尘世的象征紧密相关是和谐和希望的颜色。绿色的象征意义可以追溯到与重生与和平相关的主题,绿色是所有颜色中最平静的色系。
紫色
紫罗兰色或紫色在自然界中很少见。如果幸运的话,可以在落日的天空中看到。最常见的是,由于它的丰富和深度,紫色与繁荣,力量和财富联系在一起。但是有时会看到紫色的另一面-它既安静又适度。在照片中,淡淡的紫色暗示为整个画面增添了平和感。
白色和灰色
白色总是在我们中唤起积极的联想,将这种优雅的浅色与灵性联系在一起,在白色上添加一滴对映体,它会变成灰色,但仍然有点忧郁的颜色。在照片中精美的粉红色和蓝色如何与几乎黑色的粗糙色彩相结合。灰色平衡了色调,并将黑色的力量与白色的结合在一起。
蓝色
蓝色给人一种和平与安宁的感觉,而深色的蓝色则激发了一种韧性和安全感。自古以来,蓝色一直被认为是灵性和神圣智慧的颜色,蓝色的应用根源可以追溯到古代艺术,在那里它常常是天堂的象征。在照片中,蓝色的墙壁确定了整体色调-照片的整个氛围都基于半色调的方式。
黑色
黑色本身就是一个矛盾,这种颜色与死亡相关联,同时又体现了力量和优雅。在摄影时必须格外小心。黑色代表没有颜色,当与其他阴影(例如,橙色)结合使用时,可以吸引眼球并形成鲜明的对比。
**
**是光谱中最突出的颜色。它比任何其他颜色都吸引了更多的注意力,在照片中,我们首先注意到它。**是与乐观,幻想和活力相关的颜色,这种阳光和温暖的色彩有时甚至体现了神圣的原则,不同的**阴影具有其自身的含义。较暗,绿色的色调会增加图像的焦虑感,并产生戏剧性的效果,而较浅的柔和色调则恰好相反。
是什么使色彩在摄影构图上引起观者情感上波动诸如构图和照明之类的东西当然很重要,当然故事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希望通过色彩的介绍,让你在选择色彩时帮助你赋予图像更深的含义,并对观看者产生强烈的情绪感知认同。
先以朱自清老先生的《背影》开篇吧。
有人说《背影》非有阅历者不能通透,卡夫卡说过人们为事物拍照是为了将其赶出心中,我的故事则是一种闭眼的方式。在我眼中一部相机和一支笔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都是用来记录的工具,甚至于不吐不快,对于一篇没有情感的文字如同没有灵魂的人,一张没有情感融入的照片也只能称作照片亦或是随手拍。
摄影并不简单,拿手机随手一拍不能叫做摄影。
杨晓利老师说摄影的本质是瞬间性,最高境界是艺术情感的表达。
上图的作者凯文卡特,在这张照片获得了普利策奖之后便自杀了,它的情感饱含在作品里面,他希望救助这些人们,他用自己微薄的力量去救助这些人们,但他深深的感觉到自己的力量太微薄了,于是陷入深深的抑郁之中。
一张照片如果仅仅是曝光正确,色彩还原,用光规矩(眼神光,主光以及辅光的运用),是不能称作艺术摄影作品,充其量只是一份作业。
无论是拍摄者还是欣赏着,当你面对一幅优秀的作品时你应该能够从相片中体会到摄影者的饱含的情感,而如果一个摄影者没有感动到自己,又如何能够拍摄出感动他人的照片呢。
1948 年冬至1949年春,布列松先后采访了中国的北平、南京、上海等城市,这张愁容满面的男孩子照片,是在南京市民买米的队伍中抓拍下来折,照片揭示了中国人民的悲惨和苦难。布列松是一位善于思考的摄影家。著名的美国杂志摄影家协会主席B·格林曾说:“看上去,布列松的摄影好象是漫不经心随手拈来。但实际上他是一个很有思想的人。
上面是布列松脍炙人口的一幅名作,中间完美体现了布列松关于决定性瞬间的内涵,但是如果你没有摄影对象形成感情对接,又怎么能够感受到摄影对象的决定性瞬间呢(对,摄影永远是以对象为中心)?
在纽约105街区,一个小流氓将枪直指摄影家的镜头。"他只有11岁,却学会了一切狰狞。"摄影师克莱因回忆说:“当然,他手里是一把假枪,他正玩的也不过是美国孩子街头巷尾惯玩的游戏。但在我看,这一瞬间早已不再是儿童的游戏。”
布拉弗曾说:摄影是人们经历多年的努力结果,并且会继续开拓下去--摄影必须朝改善人的形象和生于斯的环境而努力。人和环境是多样性,且经常会改变的,我们要把观点放在上面,才有可能使影像表现永保丰富。
所以当你发现你的摄影作品没有提高,缺乏艺术性,缺乏感染力,缺乏震撼力,欣赏着不愿意看你的作品的时候,你要从作品的内涵中去找原因,你是否与拍摄对象对接了,比如拍人像,如果你没有深入的了解你的摄影对象,没有与他形成对接,你又怎么会找到这个人的决定性瞬间?比如拍风景,如果你没有体会到自己对于大自然中特定事物蕴含的微妙的情感,你又怎么会找到一个最适合的角度,并能在众多参数中寻找到自己最想要的组合?
禅宗说只要活在当下,日常生活便是参禅。而摄影也是活在当下的一门艺术。摄影是个伟大的发明,我们每一个学摄影的人应该从作品中了解自然,了解被摄影对象的同时,我们更应该重新了解我们自己,我们自己的经历,审美观以及艺术观,当你真正的了解了你的摄影对象和自己是你才真正走上了艺术摄影之路。而到那时,你会发现摄影其实就是一种生活的姿态,你的摄影才算有了一个质的飞跃。
请你们放下思考,停止对自己心灵的约束,请你们仔细地感受现在你们的位子,你们的身体状态,感受风在轻轻地吹过,请你们看着自己的内心,各种念头来来去去,就像看着一条河流从你们面前流过,不要去捉住哪一个想法,不要‘驻’在那些想法上面,请你们平和地看待自己的心灵,感受你当下的感受……(我们每个人都值得更好的生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