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情绪教育应该怎样教

孩子的情绪教育应该怎样教,第1张

孩子情绪教育应该怎样教

 孩子的情绪教育应该怎样教,每个孩子在他成长过的程中都离不开父母的陪伴,父母给孩子的影响会陪伴孩子一生,但是你知道对于孩子的情绪应该怎样教育吗?下面朵朵分享孩子的情绪教育应该怎样教方法。

孩子的情绪教育应该怎样教1

  孩子的情绪教育应该怎样教

  帮助孩子辨识自己的情绪

 举个例子:

 孩子放学回来告诉你:我举手了可是老师没有喊我!

 你可以回答:这样啊,好遗憾,失去了表现的机会,所以你很生气、很委屈吧?

 首先可以让孩子明白,事情的大概我知道了,结果不满意。

 其次暗示他,结果是既成事实,没法改变,很遗憾;

 再次提醒他,接下来首要处理的,是自己的情绪,而不是结果:

 也就是说,现在真正该做的事情,不是因自己感到委屈而找对方理论,而是应该意识到,真正的困扰其实是自己的情绪反应,那么随后该努力的,就是如何调试情绪,做出合适反应。

 接着引导孩子从中学会分析,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全班45个人,你举手45次才有1次被叫到的机会,不要灰心,继续举手才有机会。

 最后引导孩子从中学会换位思考,有所收获:其他同学也是每举45次手才有一次被叫的机会,你得到了别人就会失去,以后被叫到“得意”的时候不能忘形,免得引起他人嫉妒。

  帮助孩子寻找原因,允许他表达情绪

 首先询问孩子生气的原因,其次表达对他心情的理解,然后告诉他可以通过什么途径表达自己的情绪。

 可以打打枕头、在路边踢踢石头、听听音乐平静一下等等,只要是不伤害自己和他人,都可以来使自己好受点。

 让孩子不要长时间出于负面情绪中,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将注意力放到如何解决问题上来。

  帮助孩子了解和认识各种情绪表达的方式

 高兴了可以笑但要照顾到他人的感受,不取笑他人、不把自己的笑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

 生气了可以“拉脸”或直接告知对方我生气了,但不动辄拿友谊做代价;

 悲伤了可以哭但要分场合、知道羞;

 害怕了就大声叫但别总是一惊一乍……

 希望每一个发脾气、有勇气表达自己真实情绪的孩子,都能得到父母温和的接纳、正确的指引,发展出正常的人格,找到真实的自我。

孩子的情绪教育应该怎样教2

  孩子的情绪控制方法

  一、情绪发展的特点

  情绪表现趋于主动性、稳定性、内隐性

  主动性: 随着认知和语言的发展,4-5岁幼儿由于某种外来刺激而引发的情绪冲动逐渐减少,他们对自己情绪的控制也逐渐由被动变为主动。在成人不断的教育下,在幼儿园集体活动及生活规范的约束下,4-5岁幼儿逐渐学会控制情绪冲动。

  稳定性: 由于神经系统结构的发展,4-5岁幼儿的情绪稳定性逐渐提高。幼儿对情绪的自我调节能力逐渐加强,他们的行为受情绪支配的比例在逐渐下降,他们在学着控制自己的情绪,情绪的情境性和受感染性也逐渐减少。当然,他们并非对所有的事都能调节好,对特别感兴趣的事和物仍然受情绪支配,甚至还会出现情绪“失控”现象,遇到不顺心时仍会大发脾气。

  内隐性: 随着语言和心理活动随意性、丰富性的发展,4-5岁幼儿逐渐能他们能用口头语言、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来表达内心丰富的情绪情感,渐发展起自我控制能力,从而调节自己的情绪及其外部表现。比如:有的幼儿在幼儿园遇到不顺心的事情,他们会极力控制掩饰自己的情感,等到回家后见到亲人会才会表达他们的不满。

  二、情绪理解发展进入关键期

  1、移情能力迅速发展

 4-5岁的幼儿己具有较强的移情能力,能将自己置身于他人处境,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接受他人的情感。有移情能力的幼儿,更倾向于将移情唤起转变为对悲伤者的关心,最终促进利他行为的发展。如:当幼儿看到一个同伴因损坏而失去了一个有趣的玩具而感到悲伤时,他会想到:如果自己失去了这样的玩具,也会悲伤。这时的悲伤是自我中心的移情,将同伴的情境移到自己身上。同时他也会想到,他是我的同伴,他悲伤,所以我也悲伤,并应该帮助和安慰他。此外,由于语言的发展,4-5岁幼儿学会了更多的表达情绪的词语、例如高兴、害怕,难受、生气、喜欢、恨、爱、讨厌等,他们经常利用这些情绪词语描述自己和别人的情绪体验,他们也能用各种情绪性语言去安抚别人或影响别人的行为。

  2、情绪理解依存于社会知识

 4-5岁是幼儿情绪理解能力发展的关键期。这个时期的幼儿对情绪的理解处于社会知识依存型阶段,他们更倾向于根据己有的社会知识对他人的情绪做出刻板的推测井做出相应的行为反应。 4-5岁幼儿能够运用社会行为规范并初步评价自己的行为,还能在成人的帮助下,调控自己的行为,自制能力开始形成、有初步的责任感、道德感。能关心他人的情感反应,关心同伴,幼儿人际关系也发生重大变化,向同龄人关系过渡,能友好合作,体验自己内在心理活动。但是这个事情的幼儿在认知和情感上都还较自我中心,容易以自已的想法去推断他人的情绪情感,在认识他人情绪、管理他人情绪方面的能力较弱。

  3、理解信念和情绪的关系

 4-5岁幼儿开始能够理解和信念有关的情绪,能够推测到一个人对一件事情的情绪感觉依赖于这个人对此事件的感觉、信念和愿望。具体表现为许多幼儿已经能正确地判断许多基本情绪反应产生的原因。例如“晓晓很高兴,因为今天是她的生日,她妈妈给她买了生日蛋糕。”“军军哭了,因为他摔了一跤。”这些原因往往是可以觉察到的外部事件。幼儿也能认识到,由于人的情绪不同,可能更会产生不同的行为表现。例如一个生气的幼儿可能会推搡攻击别人,而一个高兴的幼儿则会对别人十分友善。幼儿已经发展了引人注目的情绪理解能力,开始能解释、预测、影响别人的情绪,这使幼儿能和小伙伴、成人积极交往,友好相处。他们还能够区分情绪的外显行为和内心真实情绪。也就是具备了一定程度的情绪伪装的认识能力。

  4、情绪理解具有单中心性

 4-5岁幼儿对别人情绪的理解还是很有限的,往往是根据别人的面部表情、外部行为认知别人的情绪,而对成人一些复杂的内心体验和表面上相互矛盾的情绪线索则难以理解,他们往往只关注一种突出的情绪信息,表现出思维“单中心性”的特点。

父母总是要把孩子的心情、心态、孩子引导到生活中美好的地方,制造棱镜,把生活的阳光折射给孩子,把积极的情感传递给孩子。那么,如何引导孩子们的情感表达呢?

第一、帮助孩子们认识感情

管理感情的第一步是让孩子们识别自己的感情。我们要每天教孩子们兴奋、失望、骄傲、孤独、期待等多种情感,要不断丰富孩子们的情感词汇。我们经常有意识地与孩子们产生共鸣。事实上,共情的功能之一是帮助孩子们认识到当时的具体情感。他需要提醒你,有时孩子生气时,会反感这种情感认识,完全不听。我们可以先冷静一下他自己,等孩子冷静下来后再回来和他谈谈刚才的感受。孩子们认识到的感情越多,他就越清楚地表达出来,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感情才是感情处理的开始。可以表达,他可以沟通,可以想出办法。有时候,只要表达出来,感情就会得到解决。

第二、帮助孩子找到原因,允许他表达情感

先问孩子生气的原因,接着表达对他心情的理解,再告诉他可以通过什么途径表达自己的感情。可以打枕头、在路边踢石头、听音乐等。只要不伤害自己和他人,就能让自己心情好。不要让孩子长时间摆脱负面情绪,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集中精力解决问题。

第三、帮助孩子以言语表明情绪

当父母看到孩子流泪,可用同理心来反应:“你觉得很伤心,是不是?”这不仅让孩子了解,而且学到描述情绪的字眼。研究显示,一个人如能以适当的言语形容情绪,可以帮助自己在神经系统上得到宽心或镇静的效果。当然,不是父母告诉孩子该如何表达情绪,它只是单纯地协助孩子发展表达情绪的语汇。孩子也如同成人一样,他们同时亦会有两种以上的混合情绪,因此父母可以让孩子了解这是正常的。

当孩子被不良情绪控制时,通常会表现出急躁易怒、悲观孤独、焦虑等,面对孩子的情绪问题,老师和家长们经常束手无策,不知道孩子到底想要干什么。到底怎样才能帮助孩子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做情绪的主人呢?让我们一起帮助孩子学习情绪管理吧!

帮助孩子认知情绪

管理情绪的第一步,就是让孩子能够识别出自己的各种情绪。我们要在日常中教会孩子认识各种情绪:激动、失望、自豪、孤独、期待等,不断丰富孩子的情绪词汇库。我们经常会有意识地跟孩子共情,其实,共情的一个功能就是帮助孩子认识到自己当时的具体感觉。需要提醒的是,有时当孩子很生气时,他会对这种情绪识别也很反感,完全不听。我们可以先让他自己冷静下来,等孩子平静后,再回过头来跟他聊聊刚才的感受。

只有孩子识别出的情绪越多,他才能清晰地表达出来,而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情绪,是处理情绪的开端。能表达,他才能沟通,才能想办法。有时,只需表达出来,情绪就解决了。

跟孩子一起品味美好

品味美好的另一个方法是,存储记忆,延长美好,也就是给好事拍照、录像、写日记记录、存档,经常跟孩子一起看,回顾这些美好的瞬间。同时要学会分享,鼓励孩子主动分享,独乐乐不如众乐乐,让孩子把他认为的这些小美好分享给其他人,让他感受到其中的乐趣,并将这种乐趣放大化。让孩子意识到,积极的情绪是可以传染的。

肯定正向的性格和品格

有些怀有高期望值的家长和老师,目光通常看到孩子的缺点大过于优点,总是能发现孩子身上各种能力的不足,却忽视孩子的优点,如我们能及时发现孩子的优点,并将它放大,及时给出肯定,孩子自然就会朝这些好的方向去发展。

对于孩子来说,每一次的成长对他们都很重要。当孩子有进步时,我们及时指出来,让他看到,并告诉他,你去年、上个月还是什么样呢,但是现在都可以做到这样了!

进步、提高、成长,这是最能体现孩子自身价值的。随时抓住时机,发现具体的进步,告诉孩子,今天的你比昨天的你更优秀!

培养兴趣爱好

心理学家发现,一个有着成熟兴趣爱好的人,他们对新事情更感兴趣,学习能力更强。因为他们的学习更多是出于内在动机,他们有更顽强的意志力和激情。给孩子多培养一些兴趣爱好的作用,除了益智、陶冶情操、休闲等,它还可以像一个心灵上的朋友一样,让人在欢乐时去跟它分享、忧伤时跟它倾诉。它或许还能给人提供一个新的身份,让你有更丰富的人生体验。

当我们做着自己爱好的事情时,就会全神贯注,忘记了时间忘记了自己的存在。其实孩子在玩游戏时,常常就能体验到这种感觉。比如,孩子在玩时,我们问他吃不吃东西之类的话,他们通常是听不进去的。所以当孩子可以投入地、自由地玩时,这是非常有意义的,我们要多鼓励少打扰。

不做情绪绑架

我们有时会跟孩子说“你那样做,老师会很生气”“这样做,妈妈不喜欢”。而这些都是我们大人正常的情绪反应,但是如果总是用家长的情绪去管教孩子,这不是好办法。总这样说,孩子会觉得他应该对大人的情绪负责。他会忘记遵守规则的本来的意义,也容易有很多不必要的自责和内疚。正确的方法是,让孩子看到他不好的行为会有怎样的不好的结果,让他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而不是对家长的情绪负责。

教给孩子,对自己的行为和情绪负责。而我们成人也是,也要对自己的情绪负责。如果我们因为跟孩子无关的事情有消极情绪,那就跟孩子说,妈妈这会心情不好,因为别的事情,所以妈妈先自己待一会,等情绪好了,马上就跟你玩。这样,孩子也可以学会,当他有不好的情绪时,他也会自己冷静一会,练习自己去处理。他也会知道,有不好的情绪不是什么错事。

接受孩子的消极情绪

对于孩子的消极情绪,我们不要去否认、压制、贬低、怀疑,不要说“这有什么可怕的”“你不应该感到失望”“你没有理由生气”等等,而是要帮助孩子去接受、识别,然后再教他们处理办法。教给孩子管理消极情绪的前提是,我们自己要能从容去对待。如果孩子发脾气或有其他消极情绪时,我们的本能反应是——又有麻烦了!你敢跟我对抗!我的教育怎么这么失败!你得长到多大才会!我付出这么多,你怎么能这么对待我!

当我们处于这样的状态,就不用指望孩子能平和下来了。要改变这种反应,首先要认识到,消极情绪对孩子是有益的,是他认识自己、提高情商、学习成长的一个好机会。其次,要尽量把孩子的行为和情绪跟自己的情绪分开。自己的劳累、抱怨、委屈,自己去解决,别做不合理的挂钩。每个人都不是完美的,努力提高就是了。只有当我们自己接受了孩子的消极情绪,我们才能做到不去否认、压制、贬低、怀疑他的情绪,并且教孩子去接受他的情绪。

给孩子处理消极情绪的机会

孩子发脾气,我们本能地想救火。如果能尽量给孩子多一些机会,让他感受、识别,同时自己学习平复下来。这样当他自己能够平复一次时,他的情绪控制能力就会得到了一次锻炼。

比如,当我们发现孩子有点情绪,可能会发作时,如果他不需要我们的帮助,那我们可以找个借口躲开。有时当我们离开后,孩子自己很快也就没事了。或者当孩子真的要发作起来时,再回来看看,有时啥也不说,摸摸头给他擦擦眼泪。帮孩子看清自己行为的后果,看到引起的反应,当他冷静下来时,理智开始恢复,就战胜了情绪。而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我们能保持中性态度,这会帮助孩子更好地平复情绪。但有很多时候,孩子是被家长的坏情绪火上浇油,愈演愈烈。

帮孩子学习处理消极情绪的办法

宣泄消极情绪的办法有很多,我们要帮助孩子去选择适合自己的正确的宣泄方式:比如打沙发、打枕头、撕纸;倾诉法:找人聊天、随意画画;镇静法:数数、深呼吸;转移法:看景色、听歌、运动等。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每当我们引导孩子处理完消极情绪后,我们也要带着孩子去复盘,教给孩子去分析思考,想想刚才的情绪是怎么回事,是什么引起的,以后可以怎样做才能避免那种情况,下次再有类似的情况,该怎么办。同时,对于消极情绪,要多分析多思考,去想办法,这样有利于化解情绪。而对于积极情绪,则尽量多去感受、多做分享。

你好,

如何教孩子处理情绪?

1、家长首先需要做的是自己要做到会处理情绪。

在面对问题是,家长自己是怎么表现的?有没有乱摔东西?有没有大吼大叫?有没有冷暴力?

如果有的话,那么请家长自行回去改正了以后,再来谈如何教孩子处理情绪的事。

控制不住吼孩子

如果家长在处理情绪方面没有任何问题,那么通过言传身教,孩子也自然就学会正确地处理情绪了。

2、不要过分压抑孩子的情绪。

可能还是有家长反映,明明自己夫妻两个的脾气都很温和,为什么孩子还是脾气很大呢?

其实这是有可能的,因为人都有七情六欲。对于家长来说,因为是成年人,对自己的行为和情绪都有了一定的自控能力。伤心了可以忍住哭泣,高兴了不可以不表露出来,只在心中窃喜。

但是孩子不一样,他还处于成长时期。适当的情绪发泄是有必要的。难道遇到伤心事不能哭,遇到高兴的事不能笑吗?

所以,对于孩子适当的情绪表达,家长不能过分地压制他,不要让他憋在心里,否则时间长了,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3、引导孩子找到合适的情绪发泄口。

摔杯子、摔碗可以发泄情绪,唱歌、跳舞也可以发泄情绪,哪种对人的伤害更小呢?一目了然。

所以,家长不仅要让孩子把情绪表达出来,而且还要告诉孩子怎么样发泄更好。

记得以前在西方**时,经常能看到在角色在生气时,或者情绪激动时,双手抱着一个牛皮纸袋,往里面不断地吹气、吸气。这样过了一会以后,这个角色就冷静下来了。

这其实就是一种比较好的发泄情绪、稳定情绪的方式。

总之,家长在教孩子处理情绪时,既要自己做好正确的示范,又要给予孩子正确的指引。不要把家长和孩子的关系固定在“教”和“学”这两个位置上。因为在教孩子的过程中,家长也可以学到一些东西。家庭教育不是一个一成不变的事,它是在随时变化着的,因为孩子在不断地成长和变化。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家长也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一)营造良好的情绪环境

良好、和睦的环境有利于孩子较稳定情绪的形成,能给教育带来“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营造良好的情绪环境可以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方面入手。

1、创设舒适安全的生活环境

首先,要创设舒适安全的生活环境。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温湿适宜、采光照明良好、有充分的活动空间、无噪音干扰、导出充满了绿色植物和美的画面的环境。

其次,教室的环境和玩具和投放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创设。如小班的教室应有娃娃家、简单的建构区等;中大班的教室角区相应要复杂些,如较有创意的表演区、创意画廊等。

最后,幼儿可在教师设计好的角色游戏中充分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如在布置娃娃家时,主题墙面可以张贴孩子的家庭合影或自己房间的照片,粘贴幼儿手工作品等。创设这种家庭化的生活空间,使幼儿感受到家庭般的氛围,产生安全感、信赖感、愉悦感。

2、创设和谐的社会环境

满足孩子的正常需要是使孩子保持良好情绪的基础。在家庭中要有意识地保持良好的情绪气氛,布置一个有利于情绪放松的环境,避免脏乱、嘈杂;成年人之间要互敬互爱,家庭成员之间也要用礼貌用语,并努力避免剧烈的冲突。

(二)使用积极有效的教育方法

1、建立幼儿合理的生活常规

给幼儿制订科学合理的生活作息表,内容要丰富并要考虑动静交替,使之养成良好的常规和行为习惯。注意不要轻易破坏常规。行为习惯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持之以恒,让幼儿为人处世时“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当幼儿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其情绪也相对能稳定的发展。

2、培养幼儿良好的自我服务意识

当幼儿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学会自我服务。幼儿只有学会了关心、爱护自己,才能学会关心、爱护别人,才能懂得别人为其所付出的一切。因此要让幼儿参与一切有关并力所能及的劳动活动,从而培养幼儿良好的自我服务能力、意识以及责任感。

3、加强幼儿的体能锻炼

幼儿的体能训练除了帮助幼儿消除体内多余的能量外,更重要的是激发幼儿广泛的兴趣,从而培养其勇敢、坚强、不怕苦的意志品质。

4、巧用游戏法

游戏是幼儿的主导活动,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同时也是促使幼儿情绪智力发展的最好的活动形式。幼儿在游戏中扮演各种角色,体验各种角色所经历的情绪状态;形成换位思考的品质,能经常站在他人的角度上去思考、看待问题,理解他人的情绪、情感,获得有关情绪情感的各种感性知识。

另外,幼儿的自控能力差,情绪的冲动性高,他们的情绪和情感常常被外界情境所支配,所以,幼儿的情绪有易变性的特点。而在游戏中,他们心甘情愿地接受和遵守各种游戏规则,接受游戏规则的约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情绪的调控能力。

再者,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情绪情感会得到合理的宣泄。游戏为儿童提供了一条安全的途径来宣泄情感,使儿童逃避现实生活的强制和约束,宣泄在现实生活中不被接受的危险冲动,缓和心理紧张,发展自我力量以应付现实的环境。所以,教师在组织幼儿游戏时,应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游戏素材,启发他们的思路,创造各种游戏必需条件——包括各种游戏材料和场地,还有足够的时间等。幼儿的游戏离不开老师的正确指导,但是老师不能包办代替,也不能随意打断孩子的游戏。总之,要将孩子的主动性、创造性同教师的指导作用完美地结合起来,不能让游戏损害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进而影响幼儿情绪智力的健康发展。

5、榜样表率法

家长、教师和幼儿朝夕相处,是幼儿直接模仿的对象,在家长、教师长期的潜移默化影响下,幼儿逐渐形成自己的行为习惯、思想品德和是非标准,并由此来检验和调整自己的行为。因此,教师的一言一行、举手投足无不进行着榜样的示范和暗示,孩子的品德、性格、举止、习惯都会在家长和教师身上找到蛛丝马迹,甚至将其延伸或扩大。所以,家长和教师要严于律己,从自己的思想、言论、作风、情绪等方面身体力行,做好幼儿的表率。

以下是一些帮助孩子缓解情绪的方法:

1 倾听孩子的感受:与孩子面对面交流,倾听他们的感受和想法,让他们感到被理解和关注。

2 给孩子留下空间:让孩子有足够的空间和时间去处理自己的情绪,不要强迫他们做出决定或采取行动。

3 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情绪: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情绪,可以让他们感到更加自信和舒适。

4 使用冥想或放松技巧:教孩子一些冥想或放松技巧,如深呼吸、冥想、瑜伽等,可以帮助他们缓解情绪。

5 激发孩子的兴趣:帮助孩子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让他们投入其中,可以帮助他们缓解情绪。

6 帮助孩子寻找解决方案:当孩子面临挑战或问题时,帮助他们寻找解决方案,可以让他们感到更加自信和掌控自己的情绪。

7 给孩子提供支持和安全感:给孩子提供支持和安全感,让他们知道自己有人可以依靠和信任,可以帮助他们缓解情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经历各种各样的情绪,如愤怒、难过、害怕等,这些情绪可能会影响到他们的心理健康和日常生活。以下是一些帮助孩子缓解情绪的方法:

1 倾听孩子的心声。当孩子感到烦躁或难过时,先倾听孩子的感受,让孩子感到被理解和关注。

2 鼓励孩子表达情感。帮助孩子找到一种安全的方式来表达情感,例如画画、写日记或与朋友交流。

3 提供适当的安慰和支持。孩子可能需要安慰和支持来缓解情绪,例如一个拥抱或一句鼓励的话语。

4 教育孩子情绪管理技巧。教导孩子如何通过深呼吸、冥想等方式来控制情绪,以及如何以积极的方式来表达情感。

5 给孩子一些独立的时间。有时候孩子需要一些独立的时间来冷静下来,这是正常的情况,可以尝试给孩子一些自己的空间。

6 帮助孩子找到适当的解决方法。当孩子遇到问题时,可以和他们一起探讨解决方法,帮助他们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案。

总之,帮助孩子缓解情绪需要耐心和关注,同时也需要了解孩子的情况和需要,通过适当的方式来帮助他们。

让孩子认同自己,有情绪空间,要让孩子喜欢自己,家庭要给孩子认同感。父母是孩子的模范,父母首先要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不让不良情绪带给家庭、带给孩子,要塑造出一种安全、温馨、平和的心理情境,用欣赏的眼光鼓励自己的孩子,让身处其中的孩子产生积极的自我认同,获得安全感,让其能自由、开放地感受和表达自己的情绪,使某些原本正常的情绪感受不因压抑而变质。让孩子认识情绪,表达情绪,通过亲子之间的对话让孩子正确认识各种情绪,说出自己心里此时此刻真实的感受。只有知所想,才能知何解。平时,父母可以在自己或他人有情绪的时候,趁机引导孩子知道,让孩子知道原来人是有那么多情绪的,我们还可以通过对话来引导孩子表达自己的情绪及发现自己情绪的原因,有利于提高孩子的情绪敏感度。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50911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6
下一篇2023-09-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