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是什么意思.

《满江红》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是什么意思.,第1张

三十年来风尘仆仆,所成就的功名,轻微如尘土;带兵沙场南征北战八千里,看到的只是天上的云和月

这两句话是岳飞《满江红》词中的名句,现在多用来感叹自己多年劳苦奔波,人海浮沉所成就的低微,一事无成也用“八千里路云和月”含有自况壮行跋涉千里的豪情

三十功名尘与土,是指作者从军三十年立下功名无数但因被掳走的两位皇帝尚未归国,失去的国土尚未收复,所以这些功名就如同尘土一样不值一提;八千里路云和月是指作者南北征战八千里,一路披星戴月。

三十功名尘与土:三十年来,建立了一些功名,如同尘土。

八千里路云和月:形容南征北战、路途遥远、披星戴月。

怒发(髪)冲冠,凭栏(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作品译文

我怒发冲冠登高倚栏杆,一场潇潇细雨刚刚停歇。抬头望眼四望辽阔一片,仰天长声啸叹。壮怀激烈,三十年勋业如今成尘土,征战千里只有浮云明月。莫虚度年华白了少年头,只有独自悔恨悲悲切切。

靖康年的奇耻尚未洗雪,臣子愤恨何时才能泯灭。我只想驾御着一辆辆战车踏破贺兰山敌人营垒。壮志同仇饿吃敌军的肉,笑谈蔑敌渴饮敌军的血。我要从头再来收复旧日河山,朝拜故都京阙。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试解

纵观岳飞一生,由伍卒累升至太尉(余以为写满江红时期),前后不过十余年。其战绩之卓著,官运之腾达,遂古罕见。但他不为眼前名位陶醉,更不吹嘘,显示了英雄豪杰的本色。

《满江红》此联上句倒容易使人明白,问题是下句“八千里路云和月”。这三十功名、八千里路;尘与土、云和月,仅仅是为了文字对仗的需要吗?

先说“云”和“月”,愚以为两者都属“阴性”的东西:“浮云蔽白日”、“隐处唯孤云”、“愁云惨澹万里凝”;“水月通禅寂”、“空城淡月中”、“晓月过残垒”等等。何谓阴性?因为它们与世俗荣华富贵的火红场面大相庭径,在此词中也衬托出特有的萧索冷寂情调,与通首“壮怀激烈”的主旋律很不协调。而它们成为占据空间“八千里路”的时候,更强化了这种色调。当然这一句尽可解释为:诗人虚度半生,无业绩可夸耀,行军千里有如月掩云中,或是八千里征程都在艰难、黑暗之中进行。这种字面诠释看似通顺,但不求得其内涵和旨意的联贯,意境也很平庸。试想“三十功名”看似自谦实则自负,一般写实性的“八千里路”怎可与之颉颃呢!而且岳飞十年征战,轮蹄如电,“八千里”不过零头小数罢了!

这使我们想起了唐朝韩愈的《左迁蓝关示侄孙湘》诗: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本为圣朝除弊政,

敢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原来宋史《岳飞传》中有这样一段故事:张浚欲令王德、郦琼两人往抚淮西,节制前时刘光世部军。高宗自觉为难,只得令飞诣都督府议事。飞奉命见浚,浚与语道:“王德为淮西军所服,浚欲任他为都统,再命吕祉以督府参谋,助德管辖,太尉以为如何?”飞应声答道:“德与郦琼素不相上下,一旦德出琼上,定致相争。吕参谋未习军旅,恐不服众。” 浚又道:“张俊如何?”飞复道:“张宣抚系飞旧帅,飞本不敢多口,但为国家计,恐张宣抚暴急寡谋尤为琼所不服。” 浚面色小变,徐徐答道:“杨沂中当高出二人。”飞道:“沂中虽勇,与王德相等,亦怎能控驭此军?” 浚不禁冷笑:“我固知非太尉不可!”飞正色道:“都督以正道问飞,不敢不直陈所见,飞何尝欲得此军!” 浚终心存芥蒂,面上露着慢色。飞即辞出,上章告假,乞终丧服。令张宪暂摄军事,自己步归庐山,至母墓旁筑庐守制去了。

张浚闻飞去,一面向皇帝打小报告,一面令张宗元权宣抚判官,监制岳军,此时岳飞的结局几与韩愈相等。

但是岳飞自知他提的意见出发点是好的,后来也果如所料。而最高统治集团此时也还不想加害他。高宗多次传旨令其他将士:“听飞号令如朕亲行”。在岳飞的奏疏批道:“有臣如此,顾复何忧?进止之方,朕不中制”;“中兴之事,一以委卿“;“设施之方,一以委卿,朕不遥度”。等等。所以此词下阕,见得他的壮怀又竦涌起来。“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总之“八千里路云和月”是岳飞政治生涯中第一次受到重大打击,心中留下一个久久不散的阴影。《满江红》当是南宋绍兴七年(1137)四月中旬岳飞作於庐山母墓侧(应记住岳母刺字的故事)。时夏雨初晴,凭栏远眺,以庐山之高真可“小天下”。万里关河历历在目。正因处位崇高更显得苍穹之幽渺莫测。以不世英杰之材,估量着自己双肩的重任,无限苍凉感慨,无限壮志莫名,惟孤愤之心,昊天莫辨,於是一阕千古绝唱喷薄而出!

满江红啊岳飞 写的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今译 倚在栏杆旁,我不由得怒发冲冠,一场潇潇秋雨刚刚停歇。 举目远望,仰天长啸,万千思绪,奔涌激烈。 为祖国奋斗,三十年的功名,自当视若尘土; 与敌人周旋,八千里的征程,何惧披星戴月。 千万不要随便虚掷了少年时光,等到头发白了才徒自悲切! 靖康年间的国耻啊,还没洗雪;臣子的复仇之恨啊,何时能灭? 驾起远征的战车吧,直把那贺兰山踏裂!壮志凌云,饿了就饱餐敌人肉; 谈笑风声,渴了就痛饮敌人血。 期待着这一天吧,让我们从头收拾好旧日的山河, 向祖国献捷! “三十”、“八千”二句,反思以往,包罗时空,既反映转战之艰苦,又谦称建树之微薄,识度超迈,下语精妙。“莫等”期许未来,情怀急切,激越中微含悲凉。

三十年勋业如今成尘土,征战千里只有浮云明月。

三十功名尘与土:年已三十,建立了一些功名,不过很微不足道。

八千里路云和月:形容南征北战、路途遥远、披星戴月。

这句话出自于:宋代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

“三十”一句,是对过去的反省,表现作者渴望建立功名、努力抗战的思想。三十岁左右正当壮年,古人认为这时应当有所作为,可是,岳飞悔恨自己功名还与尘土一样,没有什么成就。

宋朝以“三十之节”为殊荣,然而岳飞梦寐以求的并不是建节封侯,身受殊荣,而是渡过黄河,收复国土,完成抗金救国的神圣事业。他对功名感觉不过像尘土一样,微不足道。

“八千里路云和月”一句,是说不分阴晴,转战南北,在为收复中原而战斗。这是对未来的瞻望。“云和月”是特意写出,说出师北伐是十分艰苦的,任重道远,尚须披星戴月,日夜兼程,才能赢得抗金的最后胜利。

上一句写视功名为尘土,下一句写杀敌任重道远,个人为轻,国家为重,生动地表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热忱。

相关原文:

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51018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6
下一篇2023-09-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